水浒传(精校校注)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177

天明,计点在城百姓被火烧之家,给散粮米救济。把府库金帛,仓廒米粮,装载五六百车,又得了二百馀匹好马。就青州府里做个庆喜筵席,请三山头领同归大寨。有诗为证:
呼延逃难不胜羞,忘却君恩事寇仇。
因是天罡并地煞,故为乡导破青州。
且说李忠、周通使人回桃花山,尽数收拾人马钱粮下山,放火烧毁寨栅。鲁智深也使施恩、曹正回二龙山,与张青、孙二娘收拾人马钱粮,也烧了宝珠寺寨栅。
数日之间,三山人马都皆完备。宋江领了大队人马,班师回山。先叫花荣、秦明、呼延灼、朱仝四将开路,所过州县,分毫不扰。乡村百姓,扶老挈幼,烧香罗拜迎接
(24)
。数日之间,已到梁山泊边,众多水军头领具舟迎接。晁盖引领山寨马步头领,都在金沙滩迎接,直至大寨,向聚义厅上列位坐定。大排筵席,庆贺新到山寨头领:呼延灼、鲁智深、杨志、武松、施恩、曹正、张青、孙二娘、李忠、周通、孔明、孔亮,共十二位新上山头领。坐间林冲说起相谢鲁智深相救一事,鲁智深动问道:“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曾知阿嫂信息否?”林冲答道:“小可自火并王伦之后,使人回家搬取老小,已知拙妇被高太尉逆子所逼,随即自缢而死
(25)
。妻父亦为忧疑,染病而亡。”杨志举起旧日王伦手内上山相会之事,众人皆道:“此皆注定,非偶然也。”晁盖说起黄泥冈劫取生辰纲一事,众皆大笑。次日,轮流做筵席。不在话下。
且说宋江见山寨又添了许多人马,如何不喜,便叫汤隆做铁匠总管,提督打造诸般军器,并铁叶连环等甲
(26)
。侯健管做旌旗袍服总管,添造三才九曜四斗五方二十八宿等旗
(27)
,飞龙飞虎飞熊飞豹旗,黄钺白旄,朱缨皂盖。山边四面筑起墩台
(28)
。重造西路、南路二处酒店,招接往来上山好汉,一就探听飞报军情。山西路酒店今令张青、孙二娘夫妻(二人原是酒家)前去看守。山南路酒店仍令孙新、顾大嫂夫妻看守。山东路酒店依旧朱贵、乐和。山北路酒店还是李立、时迁看守。三关之人,添造寨栅,分调头领看守。部领已定,各宜遵守,不许违误。有诗为证:
天将摧锋已受降,许多军马更精强。
凭陵欲作恢宏计,须仗公明作主张。
数月之后。忽一日,花和尚鲁智深来对宋公明说道:“智深有个相识,李忠兄弟也曾认的,唤做九纹龙史进。见在华州华阴县少华山上,和那一个神机军师朱武,又有一个跳涧虎陈达,一个白花蛇杨春,四个在那里聚义。洒家常常思念他。昔日在瓦罐寺救助洒家恩念,不曾有忘。今洒家要去那里探望他一遭,就取他四个同来入伙,未知尊意如何?”
宋江道:“我也曾闻得史进大名,若得吾师去请他来最好。然是如此
(29)
,不可独自去,可烦武松兄弟相伴走一遭。他是行者,一般出家人,正好同行。”武松应道:“我和师父去。”当日便收拾腰包行李掤头笠
(30)
,只做禅和子打扮,武松妆做随侍行者。两个相辞了众头领下山,过了金沙滩,晓行夜住。不止一日,来到华州华阴县界,径投少华山来。
且说宋江自鲁智深、武松去后,一时容他下山
(31)
,常自放心不下。便唤神行太保戴宗,随后跟来,探听消息。
再说鲁智深、武松两个来到少华山下。伏路小喽啰出来拦住,问道:“你两个出家人哪里来?”武松便答道:“这山上有史大官人么?”小喽啰说道:“既是要寻史大王的,且在这里少等。我上山报知头领,便下来迎接。”武松道:“你只说鲁智深到来相探。”小喽啰去不多时,只见神机军师朱武并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三个下山来接鲁智深、武松,却不见有史进。
鲁智深便问道:“史大官人在哪里?却如何不见他?”朱武近前上复道:“吾师不是延安府鲁提辖么?”鲁智深道:“洒家便是。这行者便是景阳冈打虎都头武松。”三个慌忙剪拂道:“闻名久矣!听知二位在二龙山扎寨,今日缘何到此?”鲁智深道:“俺们如今不在二龙山了,投托梁山泊宋公明大寨入伙。今者特来寻史大官人。”朱武道:“既是二位到此,且请到山寨中。容小可备细告诉!”鲁智深道:“有话便说。待一待谁鸟奈烦!”武松道:“师父是个性急的人,有话便说何妨?”
朱武道:“小人等三个在此山寨,自从史大官人上山之后,好生兴旺。近日史大官人下山,正撞见一个画匠,原是北京大名府人氏,姓王名义,因许下西岳华山金天圣帝庙内装画影壁
(32)
,前去还愿。因为带将一个女儿,名唤玉娇枝同行。却被本州贺太守,原是蔡太师门人
(33)
,那厮为官贪滥,非理害民,一日因来庙里行香
(34)
,不想正见了玉娇枝有些颜色,累次着人来说,要娶他为妾。王义不从,太守将他女儿强夺了去为妾,又把王义刺配远恶军州。路经这里过,正撞见史大官人,告说这件事。史大官人把王义救在山上,将两个防送公人杀了。直去府里要刺贺太守,被人知觉,倒吃拿了,见监在牢里。又要聚起军马,扫荡山寨。我等正在这里进退无路,无计可施,端的是苦!”有诗为证:
花颜云鬓玉娇枝,太守行香忽见之。
不畏宪章强夺取,黄童白叟亦相嗤。
鲁智深听了道:“这撮鸟敢如此无礼,倒恁么利害!洒家与你结果了那厮!”朱武道:“且请二位到寨里商议。”一行五个头领,都到少华山寨中坐下,便叫王义见鲁智深、武松,诉说贺太守贪酷害民,强占良家女子。朱武等一面杀牛宰马,管待鲁智深、武松。
饮筵间,鲁智深道:“贺太守那厮好没道理!我明日与你去州里打死那厮罢。”武松道:“哥哥不得造次!我和你星夜回梁山泊去报知,请宋公明领大队人马来打华州,方可救得史大官人。”鲁智深叫道:“等俺们去山寨里叫得人来,史家兄弟性命不知哪里去了!”武松道:“便杀太守,也怎地救得史大官人?”武松却断然不肯放鲁智深去。朱武又劝道:“吾师且息怒!武都头也论得是。”鲁智深焦躁起来,便道:“都是你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你也休去梁山泊报知,看洒家去如何!”
众人哪里劝得住。当晚又谏,不从。明早,起个四更,提了禅杖,带了戒刀,径奔华州去了。武松道:“不听我说,此去必然有失。”朱武随即差两个精细的小喽啰前去打听消息。
却说鲁智深奔到华州城里,路傍借问州衙在哪里,人指道:“只过州桥,投东便是。”鲁智深却好来到浮桥上
(35)
,只见人都道:“和尚且躲一躲,太守相公过来!”鲁智深道:“俺正要寻他,却好正撞在洒家手里,那厮多敢是当死!”贺太守头踏一对对摆将过来
(36)
。看见太守那乘轿子,却是暖轿
(37)
。轿窗两边各有十个虞候簇拥着,人人手执鞭枪铁链,守护两边。鲁智深看了寻思道:“不好打那撮鸟。若打不着,倒吃他笑!”
贺太守却在轿窗眼里看见了鲁智深欲进不进。过了渭桥,到府中下了轿,便叫两个虞候分付道:“你与我去请桥上那个胖大和尚到府里赴斋
(38)
。”虞候领了言语,来到桥上,对鲁智深说道:“太守相公请你赴斋。”鲁智深想道:“这厮正合当死在洒家手里!俺却才正要打他,只怕打不着,让他过去了。俺要寻他,他却来请洒家!”鲁智深便随了虞候径到府里。太守已自分付下了,一见鲁智深进到厅前,太守叫放了禅杖,去了戒刀,请后堂赴斋。鲁智深初时不肯,众人说道:“你是出家人,好不晓事!府堂深处,如何许你带刀杖入去?”鲁智深想道:“只俺两个拳头也打碎了那厮脑袋!”廊下放了禅杖、戒刀,跟虞候入来。
贺太守正在后堂坐定,把手一招,喝声:“捉下这秃贼!”两边壁衣内走出三四十个做公的来
(39)
,横拖倒拽,捉了鲁智深。你便是那吒太子
(40)
,怎逃出地网天罗;火首金刚,难脱龙潭虎窟!正是:飞蛾投火身倾丧
(41)
,蝙蝠遭竿命必伤!
毕竟鲁智深被贺太守拿下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1)
 参差(cēn
c
ī)
——此犹错过或差错之意。
(2)
 聒——指声音嘈杂,吵闹。
(3)
 见款——谓相款待。
(4)
 社火——此谓同伙、同道之意。
故旧交友——犹老朋友和新相识。
(5)
 危厄不决——指危急困顿、拿不定主意。
(6)
 不避水火——此以水深火热喻指不避艰险。
(7)
 亡化——已经去世。
(8)
 一阵同行——指一次列阵,同时出发。
(9)
 土雨——谓飞起的尘土,如雨般纷纷扬扬。
(10)
 宝纛旗——皇帝出行舆驾上的旗帜。此借喻梁山人马出行的大气势。
(11)
 碧油幢——青绿色的油布车帷。
(12)
 秋毫无犯——犹言丝毫不侵犯他人的利益。此乃喻指纪律严明,不拿他人一针一线。
(13)
 如汤泼雪——像热水泼雪,即刻溶化。以此比喻极为容易之事。
(14)
 三军——对军队的统称。此对朝廷而言有步、车、骑,对梁山而言乃步、骑、水。 
眼睛花——此乃形容看着两将相打斗之激烈而感到迷乱。
(15)
 背反——犹反叛。
(16)
 了当——停当,完毕。
(17)
 三骑——此指三个骑马的人。
(18)
 呆了脸——形容一动不动,呆呆的样子。
(19)
 当头——指正对面为首的。
(20)
 鞭镫——马鞭与足镫。以喻追随左右效劳之意。
(21)
 泥书——此指以印泥封的信函。
不庭——指不返王庭。此喻叛逆无道者。
(22)
 唾手可得——比喻像往手上吐唾沫一样方便容易便可成事。
(23)
 濠堑上——此指战时为防敌人攻城而在城外周围深挖的沟岸上。
(24)
 罗拜——环绕着下拜,以示盛情。
(25)
 自缢——指自己用绳吊
而死。
(26)
 铁叶——即铁皮。喻其薄。
(27)
 四斗五方旗——指四五斗方的大旗,形容其大。斗方,一尺见方之面积。
(28)
 墩台——指报警之高台。
(29)
 然是——犹言虽然。
(30)
 掤头笠——疑是一种可以束发的笠帽。
(31)
 容——犹容许,准许。
(32)
 西岳华山——五岳之一。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南,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部。金天圣帝——华山神名金天,乃唐玄宗所赐之封号。但又一说谓轩辕黄帝尝游华山会神,则此封号古已有之。
影壁——指饰有浮雕的墙壁,多建于大门口内之对面,作为屏避大门内外之用的墙壁。
(33)
 门人——此指门客。
(34)
 行香——古时礼拜神佛的一种烧香磕头的仪式。
(35)
 浮桥——即在绳索上面铺木板搭成的桥。
(36)
 头踏——又作“头荅”。古时官员出行,走在前面的仪仗队。
(37)
 暖轿——指有篷顶和四周帏幔、密实遮风的轿子。
(38)
 赴斋——犹谓前往接受布施。
(39)
 壁衣——指室内装饰墙壁的帷幕。
(40)
 那吒太子——佛教之护法神。
(41)
 “飞蛾投火”以下两句——比喻身临险境,必然遭殃。
第五十九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1)
宋江闹西岳华山
诗曰:
堪叹梁山智术优,舍身捐命报冤仇。
神机运处良平惧,妙算行时鬼魅愁。
平地已疏英士狱,青山先斩佞臣头。
可怜天使真尸位
(2)
,坐阅危亡自不羞。
话说贺太守把鲁智深赚到后堂内,喝声:“拿下!”众多做公的把鲁智深捉住,却似皂雕追紫燕,犹如猛虎啖羊羔。众做公的把鲁智深簇拥到厅阶下。
贺太守喝道:“你这秃驴从哪里来?”鲁智深应道:“洒家有甚罪犯?”太守道:“你只实说,谁教你来刺我?”鲁智深道:“俺是出家人,你却如何问俺这话?”太守喝道:“恰才见你这秃驴意欲要把禅杖打我轿子,却又思量不敢下手。你这秃驴好好招了!”鲁智深道:“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
(3)
?”太守喝骂:“几曾见出家人自称‘洒家’?这秃驴必是个关西五路打家劫舍的强贼,来与史进那厮报仇,不打如何肯招?左右,好生加力打那秃驴!”
鲁智深大叫道:“不要打伤老爷!我说与你:俺是梁山泊好汉花和尚鲁智深。我死倒不打紧,洒家的哥哥宋公明得知,下山来时,你这颗驴头趁早儿都砍了送去!”贺太守听了大怒,把鲁智深拷打了一回,教取面大枷来钉了,押下死囚牢里去。一面申闻都省
(4)
,乞请明降如何。禅杖、戒刀,封入府堂里去了。
此时哄动了华州一府。小喽啰得了这个消息,飞报上山来。武松大惊道:“我两个来华州干事,折了一个,怎地回去见众头领?”正没理会处,只见山下小喽啰报道:“有个梁山泊差来的头领,唤作神行太保戴宗,见在山下。”武松慌忙下来,迎接上山,和朱武等三人都相见了,诉说鲁智深不听谏劝失陷一事。戴宗听了大惊,道:“我不可久停久住了,就便回梁山泊报与哥哥知道,早遣兵将前来救取。”武松道:“小弟在这里专等,万望兄长早去,急来救应则可。”
戴宗吃了些素食,作起神行法去了,再回梁山泊来。三日之间,已到山寨。见了晁、宋二头领,具说鲁智深因救史进,要刺贺太守被陷一事。
宋江听罢,失惊道:“既然两个兄弟有难,如何不救!我等不可担阁,便须点起人马,作三队而行。”前军点五员先锋:花荣、秦明、林冲、杨志、呼延灼,引领一千甲马,二千步军先行,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中军领兵主将宋公明,军师吴用,朱仝、徐宁、解珍、解宝,共是六个头领,马步军兵二千。后军主掌粮草,李应、杨雄、石秀、李俊、张顺,共是五个头领押后,马步军兵二千。
共计七千人马,离了梁山泊,端的是枪刀流水急
(5)
,人马撮风行,直取华州来。在路趱行
(6)
,不止一日,早过了半路,先使戴宗去报少华山上。朱武等三人安排下猪羊牛马,酝造下好酒等候。有诗为证:
智深雄猛不淹留
(7)
,便向州中去报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