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177

烛龙衔照夜光寒
(29)
,人民歌舞欣时安。
五凤羽扶双贝阙
(30)
,六鳌背驾三神山。
红妆女立朱帘下,白面郎骑紫骝马。
笙箫嘹亮入青云,月光清射鸳鸯瓦
(31)

翠云楼高侵碧天,嬉游来往多婵娟。
灯球灿烂若锦绣,王孙公子真神仙。
游人
尚未绝
(32)
,高楼顷刻生云烟。
是夜,节级蔡福分付教兄弟蔡庆看守着大牢:“我自回家看看便来。”方才进得家门,只见两个人闪将入来,前面那个军官打扮,后面仆者模样。灯光之下看时,蔡福认得是小旋风柴进,后面的已自是铁叫子乐和。蔡节级只认得柴进,便请入里面去,见成杯盘
(33)
,随即管待。柴进道:“不必赐酒。在下到此有件紧事相央。卢员外、石秀全得足下相觑,称谢难尽。今晚小子欲就大牢里,趁此元宵热闹,看望一遭。望你相烦引进,休得推却!”蔡福是个公人,早猜了八分。欲待不依,诚恐打破城池,都不见了好处,又陷了老小一家人口性命。只得担着血海的甘结
(34)
,便取些旧衣裳教他两个换了,也扮做公人,换了巾帻,带柴进、乐和径奔牢中去了。
初更左右,王矮虎、一丈青、孙新、顾大嫂、张青、孙二娘三对儿村里夫妻,乔乔画画
(35)
,装扮做乡村人,挨入在人丛里,便入东门去了。公孙胜带同凌振,挑着荆篓去城隍庙里廊下坐地。这城隍庙只在州衙侧边。邹渊、邹润挑着灯,在城中闲走。杜迁、宋万各推一辆车子,径到梁中书衙前,闪在人闹处。原来梁中书衙,只在东门里大街住。刘唐、杨雄各提着水火棍,身边都自有暗器,来州桥上两边坐定。燕青领了张顺,自从水门里入城,静处埋伏。都不在话下。
不移时,楼上鼓打二更
(36)
。却说时迁挟着一个篮儿,里面都是硫黄、焰硝,放火的药头
(37)
,篮儿上插几朵闹鹅儿
(38)
,踅入翠云楼后,走上楼去。只见阁子内吹笙箫,动鼓板
(39)
,掀云闹社
(40)
,子弟们闹闹穰穰,都在楼上打哄赏灯。时迁上到楼上,只做卖闹鹅儿的,各处阁子里去看。撞见解珍、解宝拖着钢叉,叉上挂着兔儿,在阁子前踅。时迁便道:“更次到了,怎生不见外面动弹?”解珍道:“我两个方才在楼前,见探马过去,多管兵马到了。你只顾去行事。”
言犹未了,只见楼前都发起喊声,说道:“梁山泊军马到了西门外。”解珍分付时迁:“你自快去,我自去留守司前接应。”奔到留守司前,只见败残军马,一齐奔入城来,说道:“闻大刀吃劫了寨也。梁山泊贼寇引军都赶到城下。”李成正在城上巡逻,听见说了,飞马来到留守司前,教点军兵,分付闭上城门,守护本州。
却说王太守亲引随从百馀人,长枷铁锁,在街镇压,听得报说这话,慌忙回留守司前。却说梁中书正在衙前闲坐,初听报说,尚自不甚慌;次后没半个更次,流星探马接连报来,吓得魂不附体,慌忙快叫备马。
说言未了,时迁就在翠云楼上点着硫黄焰硝,放一把火来。那火烈焰冲天,火光夺月,十分浩大。梁中书见了,急上得马,却待要去看时,只见两条大汉,推两辆车子,放在当路,便去取碗挂的灯来,望车子上点着,随即火起。梁中书要出东门时,两条大汉口称:“李应、史进在此!”手拈朴刀,大踏步杀来。把门官军吓得走了,手边的伤了十数个。杜迁、宋万却好接着出来,四个合做一处,把住东门。
梁中书见不是头势,带领随行伴当,飞奔南门。南门传说道:“一个胖大和尚轮动铁禅杖,一个虎面行者掣出双戒刀,发喊杀入城来。”梁中书回马,再到留守司前,只见解珍、解宝手拈钢叉,在那里东撞西撞,急待回州衙,不敢近前。王太守却好过来,刘唐、杨雄两条水火棍齐下,打得脑浆迸流,眼珠突出,死于街前。虞候、押番各逃残生去了。
梁中书急急回马奔西门,只听得城隍庙里火炮齐响,轰天震地。邹渊、邹润手拿竹竿,只顾就房檐下放起火来。南瓦子前,王矮虎、一丈青杀将来;孙新、顾大嫂身边掣出暗器,就那里协助。铜佛寺前,张青、孙二娘入去,扒上鳌山,放起火来。此时北京城内,百姓黎民,一个个鼠窜狼奔,一家家神号鬼哭,四下里十数处火光亘天
(41)
,四方不辨。有诗为证:
回禄施威特降灾
(42)
,熏天烈焰涨红埃。
黄童白叟皆惊惧,又被雄兵混杀来。
却说梁中书奔到西门,接着李成军马,急到南门城上,勒住马在鼓楼上看时,只见城下兵马摆满,旗号上写着“大将呼延灼”,火焰光中,抖擞精神,施逞骁勇,左有韩滔,右有彭玘,黄信在后,催动人马,雁翅一般横杀将来
(43)
,随到门下。
梁中书出不得城去,和李成躲在北门城下,望见火光明亮,军马不知其数,却是豹子头林冲,跃马横枪,左有马麟,右有邓飞,花荣在后催动人马,飞奔将来。再转东门,一连火把丛中,只见没遮拦穆弘,左有杜兴,右有郑天寿,三筹步军好汉当先,手拈朴刀,引领一千馀人,杀入城来。梁中书径奔南门,舍命夺路而走。吊桥边火把齐明,只见黑旋风李逵,左有李立,右有曹正,李逵浑身脱剥,睁圆怪眼,咬定牙根,手搦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李立、曹正,一齐俱到。李成当先,杀开条血路,奔出城来,护着梁中书便走。只见左手下杀声震响,火把丛中军马无数,却是大刀关胜,拍动赤兔马,手舞青龙刀,径抢梁中书。李成手举双刀,前来迎敌。那时李成无心恋战,拨马便走。左有宣赞,右有郝思文,两肋里撞来,孙立在后催动人马,并力杀来。正斗间,背后赶上小李广花荣,拈弓搭箭,射中李成副将,翻身落马。李成见了,飞马奔走。未及半箭之地,只见右手下锣鼓乱鸣,火光夺目,却是霹雳火秦明,跃马舞棍,引着燕顺、欧鹏,背后杨志,又杀将来。李成且战且走,折军大半,护着梁中书,冲路走脱。
话分两头,却说城中之事。杜迁、宋万去杀梁中书老小一门良贱。刘唐、杨雄去杀王太守一家老小。孔明、孔亮已从司狱司后墙爬将入去。邹渊、邹润却在司狱司前接住往来之人。大牢里柴进、乐和看见号火起了,便对蔡福、蔡庆道:“你弟兄两个见也不见?更待几时?”蔡庆在门边守时,邹渊、邹润早撞开牢门,大叫道:“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好好送出卢员外、石秀哥哥来!”蔡庆慌忙报蔡福时,孔明、孔亮早从牢屋上跳将下来。不由他弟兄两个肯与不肯,柴进身边取出器械,便去开枷,放了卢俊义、石秀。柴进说与蔡福:“你快跟我去家中保护老小。”一齐都出牢门来。邹渊、邹润接着,合做一处。蔡福、蔡庆跟随柴进,来家中保全老小。卢俊义将引石秀、孔明、孔亮、邹渊、邹润五个弟兄,径奔家中来捉李固、贾氏。
却说李固听得梁山泊好汉引军马入城,又见四下里火起,正在家中有些眼跳
(44)
,便和贾氏商量,收拾了一包金珠细软背了,便出门奔走。只听得排门一带都倒,正不知多少人抢将入来。李固和贾氏慌忙回身,便望里面开了后门,踅过墙边,径投河下来寻自家躲避处。只见岸上张顺大叫:“那婆娘走哪里去!”李固心慌,便跳下船中去躲。却待攒入舱里,只见一个人伸出手来,劈角儿揪住
(45)
,喝道:“李固,你认得我么?”李固听得是燕青的声音,慌忙叫道:“小乙哥!我不曾和你有甚冤仇,你休得揪我上岸!”岸上张顺早把那婆娘挟在肋下,拖到船边。燕青拿了李固,都望东门来了。
再说卢俊义奔到家中,不见了李固和那婆娘,且叫众人把应有家私金银财宝,都搬来装在车子上,往梁山泊给散。
却说柴进和蔡福到家中收拾家资老小,同上山寨。蔡福道:“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残害。”柴进见说,便去寻军师吴用。比及柴进寻着吴用,急传下号令去,休教杀害良民时,城中将及伤损一半。但见:
烟迷城市,火燎楼台。千门万户受灾危,三市六街遭患难。鳌山倒塌,红光影里碎琉璃;屋宇崩摧,烈焰火中烧翡翠。前街傀儡
(46)
,顾不得面是背非;后巷清音
(47)
,尽丢坏龙笙凤管。班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须;绿发儿郎,奔走不收华盖伞。耍和尚烧得头焦额烂
(48)
,麻婆子赶得屁滚尿流
(49)
。踏竹马的暗中刀枪
(50)
,舞鲍老的难免刃槊。如花仕女,人丛中金坠玉崩;玩景佳人,片时间星飞云散。瓦砾藏埋金万斛,楼台变作祝融墟。可惜千年歌舞地,翻成一片战争场。
当时天色大明,吴用、柴进在城内鸣金收军。众头领却接着卢员外并石秀,都到留守司相见,备说牢中多亏了蔡福、蔡庆弟兄两个看管,已逃得残生。燕青、张顺早把这李固、贾氏解来。卢俊义见了,且教燕青监下,自行看管,听候发落。不在话下。
再说李成保护梁中书出城逃难,又撞着闻达领着败残军马回来,合兵一处,投南便走。正走之间,前军发起喊来,却是混世魔王樊瑞,左有项充,右有李衮,三筹步军好汉,舞动飞刀飞枪,直杀将来。背后又是插翅虎雷横,将引施恩、穆春,各引一千步军,前来截住退路。却似虾儿逢巨浪,兔子遇豺狼。正是:狱囚遇赦重回禁,病客逢医又上床。
毕竟梁中书一行人马怎地计结
(51)
?且听下回分解。
--------------------
(1)
 翠云楼——即翠楼,大名府之酒楼。
(2)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明耀的灯光与烟火。
(3)
 题——犹言说起。山东方言。
(4)
 做脚手——即“做手脚”。暗中谋画行事之意。
(5)
 大张灯火——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天下张灯结彩,热闹三天。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佳节,只是后来之情味淡了。
(6)
 为头——即第一。
号——指信号。
(7)
 阁子——指用木板装潢隔起的房间。
(8)
 喧哄——犹吵闹。
(9)
 仆者——此指打工的人。
(10)
 水门——指临水的城门。旧时城墙外多以护城河围之,引水贯城,其出入城垣之处,筑门防护,即谓水门。
(11)
 初头——犹谓初始,开始。
(12)
 放灯——即张灯。悬挂灯笼,点起灯烛。
(13)
 住歇——指停上,取消之意。
(14)
 行春——古时官员春日出巡,或劝人农桑,或游春观景赏灯的活动。
(15)
 云屯雾集——谓云彩和雾聚集,形容盛多的样子。
(16)
 赶趁——此谓凑热闹。
(17)
 巧样——指名目繁多,多种多样。
(18)
 山棚——此乃为节日喜庆搭建在庭院中的彩棚,状如高山竖立,故名山棚。
(19)
 三檐滴水——谓楼顶有三道(层)檐,以喻楼之高大。滴水,指房檐。
(20)
 横天——横越天空。
鹰扬——大展雄威之意。
(21)
 瓦子——宋时各种游乐场所的聚集地。
(22)
 打一个踅——犹绕了一下。
(23)
 打抹——以目示意。山东方言。
(24)
 决撒——犹言败露。俗谓露馅儿。
(25)
 劈角儿揪住——意谓劈头揪住发髻之意。
(26)
 分晓——犹谓道理。
(27)
 颐指气使——乃指面部表情显示出不可一世的傲气样子。
(28)
 上元——指旧历正月十五日。此乃道家的说法。道家以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
(29)
 烛龙——古代神话中的神名。据说其张目即可照耀天下。
(30)
 “五凤”——此谓凤凰五次到来。古时以为祥瑞之兆。
贝阙——此指用紫贝明珠装潢的龙宫水府或瑶台仙境。
(31)
 鸳鸯瓦——指成双成对的瓦。
(32)
——形容杂乱交错的情景。
(33)
 见成——即“现成”。
(34)
 甘结——此指交结官府的一种保证某事的画押字据,如果做不到则心甘情愿受罚。
(35)
 乔乔画画——形容装模做样的样子。
(36)
 鼓打二更——指报时鼓敲了两下,即夜晚九时至十一时。
(37)
 药头——指火药。
(38)
 闹鹅儿——一种用丝绸与彩纸做成花草样儿的头饰。又叫“闹蛾儿”。
(39)
 动鼓板——指动用鼓、板、箫管等多种乐器,所做的民间演出。
(40)
 掀云闹社——比喻喧闹的声势大。
(41)
 亘天——谓连天。
(42)
 回禄——传说中的火神。
(43)
 雁翅般——形容像大雁展翅横着的样子。
(44)
 眼跳——指眼皮跳。旧时迷信,以为时运的征兆。俗谓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甚至对上下眼皮跳,皆各有说辞。
(45)
 劈角儿——即冲着头顶上发束。
(46)
 傀儡——此指傀儡戏。即用木偶扮各类人物进行表演的戏剧。今称木偶戏。
(47)
 清音——此指用琵琶、胡琴等伴奏的一种曲艺。
(48)
 耍和尚——宋时头戴假面的一种民间舞蹈。
(49)
 麻婆子——宋时的一种民间舞蹈。
(50)
 竹马——宋时的一种民间舞蹈。竹马多用竹篾片扎成骨架,外糊以布,且绘上驴头或牛头,舞者站于其中,将布系于腰上如骑驴、骑牛状,表演时主要靠舞者的步态,或急行,或跳跃,或跌撞等,煞有趣味。以上几种民间表演,至今仍流行于民间。
(51)
 计结——犹言打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