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1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7/177

二将昂然犯敌锋,宋江兵拥一窝蜂
(35)

可怜身死无人救,白骨谁为马鬣封
(36)

且说宋江与吴用计议道:“似此城中紧守,如何摆布?”吴用道:“既城中已有石秀、时迁在里面,如何担阁的长远?教四面竖起云梯炮架,即便攻城。再教凌振将火炮四下里施放,打将入去。攻击的紧,其城必破!”宋江听罢,便道:“军师之言,正合吾意。”即便传令,四面连夜攻城。
再说御弟大王见宋兵四下里攻击的紧,尽驱蓟州在城百姓上城守护。当下石秀在城中宝严寺内守了多日,不见动静,只见时迁来报道:“城外哥哥军马打的城子紧,我们不就这里放火,更待何时!”石秀见说了,便和时迁商议,先从宝塔上放起一把火来,然后去佛殿上烧着。时迁道:“你快去州衙内放火。在南门要紧的去处火着起来,外面见了,定然加力攻城,愁他不破!”两个商量了,都自有引火的药头,火刀火石
(37)
,火筒烟煤,藏在身边。当日晚来,宋江军马打城甚紧。
却说时迁,他是个飞檐走壁的人,跳墙越城,如登平地。当时,先去宝严寺塔上点起一把火来。那宝塔最高,火起时城里城外哪里不看见。火光照的三十馀里远近,似火钻一般
(38)
。然后却来佛殿上放火。那两把火起,城中鼎沸起来,百姓人民,家家老幼慌忙,户户儿啼女哭,大小逃生。石秀直扒去蓟州衙门庭屋上博风板里,点起火来。蓟州城中见三处火起,知有细作,百姓哪里有心守护城池,已都阻挡不住,各自逃归看家。
没多时,山门里又一把火起,却是时迁出宝严寺来,又放了一把火。那御弟大王见了城中无半个更次,四五路火起,知宋江有人在城里,慌慌急急,收拾军马,带了老小并两个孩儿,装载上车,开北门便走。宋江见城中军马慌乱,催促军兵卷杀入城。城里城外,喊杀连天,早夺了南门。洞仙侍郎见寡不敌众,只得跟着御弟大王投北门而走。
宋江引大队人马入蓟州城来,便传下将令,先教救灭了四边风火。天明,出榜安抚蓟州百姓。将三军人马,尽数收拾蓟州屯住,赏劳三军。诸将功绩簿上,标写石秀、时迁功次。便行文书,申复赵安抚知道:“得了蓟州大郡,请相公前来驻扎。”赵安抚回文书来说道:“我在檀州权且屯扎,教宋先锋且守住蓟州。即目炎暑
(39)
,天气暄热,未可动兵。待到天气微凉,再作计议。”宋江得了回文,便教卢俊义分领原拨军将,于玉田县屯扎。其馀大队军兵,守住蓟州。待到天气微凉,别行听调。
却说御弟大王耶律得重与洞仙侍郎将带老小,奔回幽州,直至燕京,来见大辽郎主。且说辽国郎主升坐金殿,聚集文武两班臣僚,朝参已毕。有
门大使奏道
(40)
:“蓟州御弟大王,回至门下。”郎主闻奏,忙教宣召。宣至殿下,那耶律得重与洞仙侍郎俯伏御阶之下,放声大哭。郎主道:“俺的爱弟,且休烦恼!有甚事务,当以尽情奏知寡人。”那耶律得重奏道:“宋朝童子皇帝
(41)
,差调宋江领兵前来征讨,其军马势大,难以抵敌。送了臣的两个孩儿,杀了檀州四员番将。宋军席卷而来,又失陷了蓟州。特来殿前请死!”大辽国主听了,传圣旨道:“卿且起来。俺的这里好生商议。”郎主道:“引兵的那蛮子是甚人?这等喽啰
(42)
!”
班部中右丞相太师褚坚出班奏道:“臣闻宋江这伙,原是梁山泊水浒寨草寇,却不肯杀害良民百姓,专一替天行道,只杀滥官污吏、诈害百姓的人。后来童贯、高俅引兵前去收捕,被宋江只五阵,杀的片甲不回。他这伙好汉,剿捕他不得,童子皇帝遣使三番降诏去招安他。后来都投降了。只把宋江封为先锋使,又不曾实授官职,其馀都是白身人
(43)
。今日差将他来便和俺们厮杀。道他有一百八人,应上天星宿。这伙人好生了得,郎主休要小觑了他!”
大辽国主道:“你这等话说时,恁地怎生是好?”班部丛中转过一员官,乃是欧阳侍郎,襕袍拂地
(44)
,象简当胸,奏道:“郎主万岁。为人子的合当尽孝,为人臣的合当尽忠。臣虽不才,愿献小计,可退宋兵!”郎主大喜道:“你既有好的见识,当下便说!”
欧阳侍郎言无数句,话不一席。有分教:宋江成几阵大功,名标青史,事载丹书。直教人唱凯歌离紫塞,鞭敲金镫转京师。正是:护国谋成欺吕望
(45)
,顺天功就赛张良
(46)

毕竟辽国欧阳侍郎奏出甚事来?且听下回分解。
--------------------
(1)
 斗牛——相传晋初,二十八宿中的斗宿与牛宿之间,常有紫气照射,雷焕以为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所致。后因以斗牛指宝剑。见《晋书·张华传》。
(2)
 紫塞——指北方边塞。因秦筑长城,用土皆紫色,故称紫塞。
(3)
 委用——犹委任使用。
(4)
 无姓——胡人本多无姓,汉化后取汉人姓氏为姓,因称有姓,如未取姓则为无姓。
(5)
 钦差——官名。由皇帝亲派、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宜的官员。
同知——官名。宋时枢密院有知院事官员,以同知院事为副职。
(6)
 端方——犹谓端庄正直。
(7)
 流星探马——亦称“流星报马”,即古时的通讯兵。
报将来——即报过来,报上来。将,助词,无实意。
(8)
 关报——即行文报告。
(9)
 扫穴犁庭——又作“犁庭扫穴”。扫荡其居地,犂平其庭院。犹言彻底干净地摧毁敌方。语本《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
(10)
 吴人不识越境——春秋时,吴与越两个诸侯国相邻,却互相为敌,彼此警戒森严,至不交往,故有此说。
(11)
 首尾相应——此乃善用兵者之妙计,设长蛇阵,实不可击,因击其尾则首应,击其首则尾应,击其中则首尾相应。犹如八阵图之布阵:以后为前,以前为后,八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则首尾俱救。
(12)
 盖地——铺天盖地之省词。形容声势大、来势猛,难以招驾之情景。
(13)
 拐子马——古时作战有“拐子马阵”,乃骑兵阵法。即以韦索连贯三马,皆重铠,号拐子马。金人善用此,谓军不能抵挡,常以万五千骑来。然步卒以麻扎刀入阵,勿仰视,只斫马足,一马仆,二马不能行,皆可大胜。《宋史·岳飞传》有载。
(14)
 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也借指士兵。
(15)
 左掩——谓衣襟向左边掩。古时我国少数民族,有些服装即衣襟向左。因此也借称少数民族。汉人习俗则向右掩。
(16)
 朔方——指北荒之地。
(17)
 羯鼓——古代打击乐器。相传由印度传入,流行于我国北方民族地区。
(18)
 芦叶——少数民族喜卷芦叶为笳吹之以作乐,于行军中亦可吹为号令。
胡笳——古代管乐器。相传由西域传入,盛行于我国北方民族地区。
(19)
 云梯——古代攻城时攀登城墙使用的长梯。其形制乃以大木为床,下施六轮,上立二梯,各长两丈多,中施转轴车,四面以生牛皮为屏蔽,内以人推进及城墙,则起飞梯于云梯之上,可窥城中。《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可见详述。
(20)
 锟吾——古代利剑名。乃用赤铁炼成钢所制。
(21)
 扫帚刀——喻指形似扫帚之大刀。
(22)
 影射——犹言遮挡,掩护。
(23)
 对阵——此谓交战之对方。
(24)
 巳牌——上午九至十一时。
(25)
 劣马——谓不易驯服、性情暴烈之马。
(26)
 鼻凹——鼻翼两侧呈凹陷部。
(27)
 天骄——即天之骄子。汉时匈奴人之自称。此乃泛称边地强盛的少数民族。
(28)
 从辰牌到未牌——从上午七时到下午三时。
(29)
 星落云散——形容七零八落彻底毁灭的景象。
(30)
 计较——此谓计策。
(31)
 法轮宝藏——佛教语。喻指佛法宝库。
(32)
 大雄宝殿——佛寺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大殿。
(33)
 硝黄散——制造火药的矿物质粉末。
(34)
 懊恨——犹谓懊恼怨恨。
(35)
 一窝蜂——犹谓蜂拥而至,言其数量之多。
(36)
 马鬣封——旧时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犹如斧者。此乃指坟墓。
(37)
 火刀火石——旧时引火用具。火刀即火镰。以火镰击打火石,即刻发出火花,用以点燃他物。
(38)
 火钻——取火工具。此借喻火光穿透力之深远。
(39)
 炎暑——即酷暑。
(40)
门大使——即
门使。官员。负责引接官员参朝、宴饮、礼仪等事宜。
(41)
 童子皇帝——喻指愚昧、浅陋之帝王。童子,小孩子。
(42)
 喽啰——此乃谓能干、有本事之意。
(43)
 白身人——指没有官职名分的平常人。
(44)
 襕袍拂地——谓大袖襕袍触及地面,极言袍长。襕袍,古代官服,上衣下裳相连,于袍下方用横幅相接,以作为裳。
(45)
 吕望——指周初人吕尚。姜姓,吕氏,又称太公望、姜太公。辅助周武王灭殷,封于齐,为齐之始祖。
(46)
 张良——秦末人。汉刘邦谋士,为汉出谋划策,辅佐灭秦、楚,因功封留侯。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1)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西江月》:
山后辽兵侵境,中原宋帝兴军。水乡取出众天星,奉诏去邪归正。
暗地时迁放火,更兼石秀同行。等闲打破永平城,千载功勋可敬!
话说当下欧阳侍郎奏道:“宋江这伙都是梁山泊英雄好汉。如今宋朝童子皇帝,被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弄权,嫉贤妒能,闭塞贤路,非亲不进,非财不用,久后如何容的他们。论臣愚意,郎主可加官爵,重赐金帛,多赏轻裘肥马,臣愿为使臣,说他来降俺大辽国。郎主若得这伙军马来,觑中原如同反掌!臣不敢自专
(2)
,乞郎主圣鉴不错。”大辽国主听罢,便道:“你也说的是。你就为使臣,将带一百八骑好马,一百八匹好段子,俺的敕命一道,封宋江为镇国大将军,总领辽兵大元帅,赐与金一提
(3)
,银一秤
(4)
,权当信物。教把众头目的姓名都抄将来,尽数封他官爵!”
只见班部中兀颜都统军出来启奏郎主道:“宋江这一伙草贼,招安他做甚!放着奴婢手下有二十八宿将军
(5)
,十一曜大将
(6)
,有的是强兵猛将,怕不赢他!若是这伙蛮子不退呵,奴婢亲自引兵去剿杀这厮。”国主道:“你便是了的好汉
(7)
,如插翅大虫,再添的这伙呵,你又加生两翅。你且休得阻挡!”辽主不听兀颜之言,再有谁敢多言。
原来这兀颜光都统军,正是辽国第一员上将。十八般武艺无有不通,兵书战策尽皆熟闲。年方三十五六。堂堂一表,凛凛一躯,八尺有馀身材,面白唇红,须黄眼碧,威仪猛勇,力敌万人。上阵时,仗条浑铁点钢枪。杀到浓处,不时掣出腰间铁简,使的铮铮有声,端的是有万夫不当之勇。
且不说兀颜统军谏奏,却说那欧阳侍郎领了辽国敕旨,将了许多礼物马匹,上了马,径投蓟州来。宋江正在蓟州作养军士
(8)
,听的辽国有使命至
(9)
。未审来意吉凶,遂取玄女之课,当下一卜,卜得个上上之兆。便与吴用商议道:“卦中上上之兆,多是辽国来招安我们。似此如之奈何?”吴用道:“若是如此时,正可将计就计,受了他招安。将此蓟州与卢先锋管了,却取他霸州。若更得了他霸州,不愁他辽国不破。即今取了他檀州,先去辽国一只左手。此事容易,只是放些先难后易,令他不疑。”有诗为证:
委质为臣志不移
(10)
,宋江忠义亦堪奇。
辽人不识坚贞节,空把黄金事馈遗。
且说那欧阳侍郎已到城下,宋江传令教开城门,放他进来。欧阳侍郎入进城中,至州衙前下马,直到厅上。叙礼罢,分宾主而坐。宋江便问:“侍郎来意何干?”欧阳侍郎道:“有件小事,上达钧听,乞屏左右。”宋江遂将左右喝退,请进后堂深处说话。
欧阳侍郎至后堂,欠身与宋江道:“俺大辽国久闻将军大名,争耐山遥水远,无由拜见威颜。又闻将军在梁山大寨,替天行道,众弟兄同心协力。今日宋朝奸臣们闭塞贤路。有金帛投于门下者,便得高官重用;无贿赂投于门下者,总有大功于国,空被沉埋,不得升赏。如此奸党弄权,谗佞侥幸,嫉贤妒能,赏罚不明,以致天下大乱。江南、两浙、山东、河北,盗贼并起,草寇猖狂,良民受其涂炭,不得聊生。今将军统十万精兵,赤心归顺,止得先锋之职,又无升授品爵。众弟兄劬劳报国
(11)
,俱各白身之士。遂命引兵,直抵沙漠。受此劳苦,与国建功,朝廷又无恩赐。此皆奸臣之计。若将沿途掳掠金珠宝贝,令人馈送浸润与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
(12)
,可保官爵恩命立至。若还不肯如此行事,将军纵使赤心报国,建大功勋,回到朝廷,反坐罪犯。欧某今奉大辽国主,特遣小官赍敕命一道,封将军为辽邦镇国大将军,总领兵马大元帅,赠金一提,银一秤,彩段一百八匹,名马一百八骑。便要抄录一百八位头领姓名赴国,照名钦授官爵。非来诱说将军,此是国主久闻将军盛德,特遣欧某前来预请将军,招安众将,同意归降。”
宋江听罢,便答道:“侍郎言之极是。争奈宋江出身微贱,郓城小吏,犯罪在逃,权居梁山水泊,避难逃灾。宋天子三番降诏,赦罪招安。虽然官小职微,亦未曾立得功绩,以报朝廷赦罪之恩。今大辽郎主赐我以厚爵,赠之以重赏,然虽如此,未敢拜受,请侍郎且回。即今溽暑炎热,权且令军马停歇,暂且借国王这两座城子屯兵,守待早晚秋凉,再作商议。”欧阳侍郎道:“将军不弃,权且收下辽主金帛、彩段、鞍马,俺回去慢慢地再来说话,未为晚矣。”
宋江道:“侍郎不知,我等一百八人,耳目最多。倘或走透消息,先惹其祸。”欧阳侍郎道:“兵权执掌,尽在将军手内,谁敢不从?”宋江道:“侍郎不知就里,我等弟兄中间,多有性直刚勇之士。等我调和端正,众所同心,却慢慢地回话,亦未为迟。”有诗为证:
金帛重驮出蓟州,薰风回首不胜羞。
辽主若问归降事,云在青山月在楼。
于是令备酒肴相待,送欧阳侍郎出城,上马去了。
宋江却请军师吴用商议道:“适来辽国侍郎这一席话如何?”吴用听了,长叹一声,低首不语,肚里沉吟。宋江便问道:“军师何故叹气?”吴用答道:“我寻思起来,只是兄长以忠义为主,小弟不敢多言。我想欧阳侍郎所说这一席话,端的是有理。目今宋朝天子,至圣至明
(13)
,果被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奸臣专权,主上听信。设使日后纵有功成,必无升赏。我等三番招安,兄长为尊,止得个先锋虚职,若论我小子愚意,从其大辽,岂不胜如梁山水寨!只是负了兄长忠义之心。”
宋江听罢,便道:“军师差矣。若从大辽,此事切不可题
(14)
。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久后纵无功赏,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吴用道:“若是兄长存忠义于心,只就这条计上,可以取他霸州。目今盛暑炎天,且当暂停,将养军马。”宋江、吴用计议已定,且不与众人说。同众将屯驻蓟州,待过暑热。
次日,与公孙胜在中军闲话,宋江问道:“久闻先生师父罗真人,乃盛世之高士。前番因打高唐州,要破高廉邪法,特地使戴宗、李逵来寻足下,说尊师罗真人术法,多有灵验。敢烦贤弟,来日引宋江去法座前焚香参拜,一洗尘俗。未知尊意若何?”公孙胜便道:“贫道亦欲归望老母,参省本师,为见兄长连日屯兵未定,不敢开言。今日正欲要禀仁兄,不想兄长要去。来日清晨同往参礼本师,贫道就行省视亲母。”
次日,宋江暂委军师掌管军马,收拾了名香净果,金珠彩段,将带花荣、戴宗、吕方、郭盛、燕顺、马麟六个头领,宋江与公孙胜,共八骑马,带领五千步卒,取路投九宫县二仙山来。宋江等在马上,离了蓟州,来到山峰深处。但见青松满径,凉气翛翛,炎暑全无,端的好座佳丽之山。公孙胜在马上道:“有名唤做呼鱼鼻山。”宋江看那山时,但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7/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