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77

(46)
 檀越——梵文音译,施主。
(47)
 五花度牒——旧时官署签发给僧道的书面凭证,用五色绫纸制做,上面有花押,凭此可免除捐税和徭役。
(48)
 委实——确实。
落发——剃去须发。
和尚——离开父母亲人,出家与众和聚者。
(49)
 排担——装好了担子。
(50)
 辰牌——上午七至九时。
(51)
 天关——天门,泛指天,言其高。
(52)
 汉表——指天河以外。
(53)
 都寺——寺院里的职事人员,总管佛寺事务和财物入支。
监寺——寺院里的职事人员,监理都寺工作和保管。
(54)
 山门——即佛寺三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之俗称,亦即佛寺之外门。
(55)
 首座——寺院里的首席当家和尚,最高的职事人员。后文又称首席。
侍者——长老左右之人。
(56)
 问讯——佛教徒见人的礼节。合掌躬身,举至眉心放下。
(57)
 上刹——佛寺的梵语音译,对佛寺之敬称。佛寺居处所在地,多竖立有刹竿,故又称寺为刹。
相浼——诚心相托。
(58)
 方丈——这里指寺院之寝所。
(59)
 香积厨——僧舍之厨房。
(60)
 木鱼——刻木为鱼,空其中,敲之有声。僧人念佛诵经时使用之器物。
(61)
 对——面对。
(62)
 “维那”句——寺院里分司不同职责的人员之职务名称,如“知客”负责接待客人、“书记”负责处理文书及缮写书信文告等。
(63)
 两班——即两序列。其西序头首为前堂首座、后堂首座、书记、知客等,其东序为都寺、监寺、维那等。
(64)
 相渎——轻慢、欠恭敬。待人之客套话。
(65)
 道人——即火工道人,寺院之杂役。
行童——即童行,指出家入寺院尚未剃度、取得度牒的少年。
(66)
 堂头——住持大和尚方丈的别称。
(67)
 度牒词簿——王利器据《释氏要览》卷上、《唐会要》等校,认为当作“祠部度牒”。因度牒出自尚书省祠部司,所以“词簿”当作“祠部”,很有道理。
(68)
 玉成——帮助使成,成全的意思。
(69)
 拜茶——敬称请人喝茶。
(70)
 移根——移植栽培。
(71)
 盏托——茶碗底托。
(72)
 累及——连累。
(73)
 别面皮——犹言不给面子,不顾情面。
(74)
 信香——佛教语。即求神拜佛时点燃的香,为向佛表达诚意,求神佑护。
(75)
 咒语——僧、道、方士、神巫等,在行法术发神通时,念诵的口诀,内容多与除灾患、避危难有关。
(76)
 入定——佛教徒修行的一种方式,即闭目打坐,排除杂念,无闻无见,无思无虑,一心凝定于神。
(77)
 却好——正好,恰好。
(78)
 剃度——佛教语。即给出家人剃去须发,使其得到超度。
(79)
 时下——当前。
(80)
 驳杂——此指困顿坎坷,杂乱不顺。
(81)
 正果——同“证果”。指佛教徒学佛修行而得证悟。
(82)
 单账——即账单。
(83)
 袈裟——梵语音译,原意为“不正色”。即颜色为紫黄相混者,以此色之布帛为佛教僧尼制做的法衣。
拜具——即拜席。拜时垫在地上使用。
(84)
 表礼——同“表里”,即面子、里子,指衣料。
(85)
 表白——犹表明、显示。
(86)
 巾帻——用头巾做的软帽。
(87)
 路——是剃发人下刀的顺序。即先把头发分成缕或撮,然后下刀依次剃去。
(88)
 
揲(zhōu
dié周蝶)——折叠盘绕。
(89)
 偈——原指佛经中的颂语,这里是说劝戒的指示。
(90)
 六根清静——佛教语。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之根。根是生的起点,即眼为视根,耳为听根,鼻为嗅根,舌为味根,身为触根,意为念根。佛教以为出家修行者的六根不沾染六尘,才可清静,弃却烦恼。
(91)
 法衣——据本书第六回知鲁智深的法衣是七条(即衣有横截七条),称郁多罗僧,是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的法衣。
(92)
 受记——即受戒,防非止恶之意。
(93)
 三宝——佛教以佛(大觉者)、法(教法)、僧(依佛法修行者)为三宝。
(94)
 三归——即归依佛、法、僧。
(95)
 妄语——谎话。
(96)
 云堂——僧堂。
(97)
 丛林——草不乱生,树不乱长之地。以此形容僧人众多,如大树丛聚而秩序井然之集聚地。后为佛寺之泛称。
选佛场——即禅堂。出家习禅、设戒、度僧之地。
(98)
 合掌——双手掌心合一,表示诚心。
(99)
 冒渎——冒犯、亵渎。客气话。
(100)
 办道参禅——指修行。
(101)
 省戒——反省、检查,以作戒惕。
(102)
 托大——由于自高自大,表现出的疏忽大意和满不在乎。
(103)
 早晚——整天,每天。
(104)
 不索——不必,勿须。
(105)
 禅床——大通铺。
(106)
 上下肩——此指左右。亦指上下或前后。
禅和子——指参禅学道之人,和尚的代称。
(107)
 坐禅——打坐念经。
(108)
 祼袖——挽起袖子。
(109)
 团鱼——甲鱼,鳖。
(110)
 善哉——僧人习用语。鲁智深有意取笑,以谐音调侃暗指鳝鱼。
(111)
 苦也——叫苦之言。
(112)
 放翻——即躺倒。
(113)
 横罗十字——比喻四仰八叉的睡相。
(114)
 体面——礼貌,规矩。
(115)
 皂布——黑布。
直裰——即道士服。
(116)
 鹅项懒凳——有靠背的椅子。其靠背高如鹅项。
(117)
 淡——指久未食酒肉而口中无味。
(118)
 旋子——即可舀酒,又能温酒的器具。
(119)
 “九里山”句——九里山在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北)北。相传楚汉相争时,韩信在九里山前列阵,十面埋伏,智取项羽。
(120)
 “虞姬”句——楚汉时,西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围垓下,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其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曰:“汉兵北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盛,贱妾何聊生。”遂拔剑自刎。成为历史上女侠传里有名的虞姬别霸王。
(121)
 兀那——即“那个”。指示代词。“兀”是语首发声助词,实无意义。
(122)
 作耍——开玩笑。
(123)
 直厅轿夫——寺院里的执役僧人。
老郎——杂院里的杂役。
做生活——干活,劳作。
(124)
 关——领取。
本钱——经营的资本。
(125)
 不是头——指形势不好,不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