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177

武松押那王婆在厅前跪下,行凶刀子和两颗人头放在阶下。武松跪在左边,婆子跪在中间,四家邻舍跪在右边。武松怀中取出胡正卿写的口词,从头至尾告说一遍。知县叫那令史先问了王婆口词,一般供说。四家邻舍,指证明白。又唤过何九叔、郓哥,都取了明白供状。唤当该仵作行人,委吏一员,把这一干人押到紫石街检验了妇人身尸,狮子桥下酒楼前检验了西门庆身尸,明白填写尸单格目
(2)
,回到县里,呈堂立案。知县叫取长枷,且把武松同这婆子枷了,收在监内。一干平人,寄监在门房里。
且说县官念武松是个义气烈汉,又想他上京去了这一遭,一心要周全他。又寻思他的好处,便唤该吏商议道:“念武松那厮是个有义的汉子,把这人们招状从新做过,改作:‘武松因祭献亡兄武大,有嫂不容祭祀,因而相争。妇人将灵床推倒。救护亡兄神主,与嫂斗殴,一时杀死。次后西门庆因与本妇通奸,前来强护,因而斗殴。互相不伏,扭打至狮子桥边,以致斗杀身死。’”写了招解送文书,把一干人审问相同,读款状与武松听了。写一道申解公文,将这一干人犯解本管东平府,申请发落。
这阳谷县虽然是个小县分,倒有仗义的人。有那上户之家都资助武松银两,也有送酒食钱米与武松的。武松到下处,将行李寄顿土兵收了,将了十二三两银子,与了郓哥的老爹。武松管下的土兵,大半相送酒肉不迭。
当下县吏领了公文,抱着文卷并何九叔的银子、骨殖、招词、刀仗,带了一干人犯上路,望东平府来。众人到得府前,看的人哄动了衙门口。且说府尹陈文昭,听得报来,随即升厅。那官人但见:
平生正直,禀性贤明。幼年向雪案攻书
(3)
,长成向金銮对策。常怀忠孝之心,每行仁慈之念。户口增,钱粮办,黎民称德满街衢;词讼减,盗贼休,父老赞歌喧市井。攀辕截镫
(4)
,名标青史播千年;勒石镌碑,声振黄堂传万古。慷慨文章欺李杜
(5)
,贤良方正胜龚黄
(6)

且说东平府府尹陈文昭,已知这件事了。便叫押过这一干人犯,就当厅先把阳谷县申文看了。又把各人供状招款看过,将这一干人一一审录一遍。把赃物并行凶刀仗封了,发与库子
(7)
,收领上库。将武松的长枷换了一面轻罪枷枷了,下在牢里。把这婆子换一面重囚枷钉了,禁在提事都监死囚牢里收了。唤过县吏,领了回文,发落何九叔、郓哥、四家邻舍:“这六人且带回县去,宁家听候。本主西门庆妻子,留在本府羁管听候。等朝廷明降
(8)
,方始结断。”那何九叔、郓哥、四家邻舍,县吏领了,自回本县去了。武松下在牢里,自有几个土兵送饭。西门庆妻子,羁管在里正人家。
且说陈府尹哀怜武松是个有义的烈汉,如常差人看觑他。因此节级牢子都不要他一文钱,倒把酒食与他吃。陈府尹把这招稿卷宗都改得轻了
(9)
,申去省院详审议罪
(10)
;却使个心腹人,赍了一封紧要密书,星夜投京师来替他干办
(11)
。那刑部官多有和陈文昭好的,把这件事直禀过了省院官,议下罪犯:“据王婆生情造意,哄诱通奸,立主谋故武大性命,唆使本妇下药毒死亲夫;又令本妇赶逐武松,不容祭祀亲兄,以致杀伤人命:唆令男女故失人伦,拟合凌迟处死
(12)
。据武松虽系报兄之仇,斗杀西门庆奸夫人命,亦则自首,难以释免:脊杖四十,刺配二千里外。奸夫淫妇虽该重罪,已死勿论。其馀一干人犯释放宁家。文书到日,即便施行。”
东平府尹陈文昭看了来文,随即行移,拘到何九叔、郓哥并四家邻舍和西门庆妻小,一干人等都到厅前听断。牢中取出武松,读了朝廷明降,开了长枷,脊杖四十。上下公人都看觑他,止有五七下着肉。取一面七斤半铁叶团头护身枷钉了,脸上免不得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孟州牢城
(13)
。其馀一干众人,省谕发落
(14)
,各放宁家。大牢里取出王婆,当厅听命。读了朝廷明降,写了犯由牌
(15)
,画了伏状
(16)
,便把这婆子推上木驴
(17)
,四道长钉,三条绑索,东平府尹判了一个剐字
(18)
,拥出长街。两声破鼓响,一棒碎锣鸣,犯由前引
(19)
,混棍后催
(20)
,两把尖刀举,一朵纸花摇,带去东平府市心里,吃了一剐。
话里只说武松带上行枷,看剐了王婆。有那原旧的上邻姚二郎,将变卖家私什物的银两交付与武松收受,作别自回去了。当厅押了文帖,着两个防送公人领了,解赴孟州交割。府尹发落已了。
只说武松自与两个防送公人上路,有那原跟的土兵付与了行李,亦回本县去了。武松自和两个公人离了东平府,迤逦取路投孟州来。那两个公人知道武松是个好汉,一路只是小心去伏侍他,不敢轻慢他些个。武松见他两个小心,也不和他计较,包裹内有的是金银,但过村坊铺店,便买酒买肉,和他两个公人吃。
话休絮繁。
武松自从三月初头杀了人,坐了两个月监房,如今来到孟州路上,正是六月前后。炎炎火日当天,烁石流金之际
(21)
,只得赶早凉而行。约莫也行了二十馀日,来到一条大路,三个人已到岭上,却是巳牌时分。武松道:“两个公人,你们且休坐了,赶下岭去,寻买些酒肉吃。”两个公人道:“也说得是。”三个人奔过岭来,只一望时,见远远地土坡下约有十数间草屋,傍着溪边,柳树上挑出个酒帘儿。武松见了,把手指道:“兀那里不有个酒店!离这岭下只有三五里路,那大树边厢便是酒店。”两个公人道:“我们今早吃饭时五更,走了这许多路,如今端的有些肚饥。真个快走,快走!”三个人奔下岭来。山冈边见个樵夫,挑一担柴过来。武松叫道:“汉子,借问你,此去孟州还有多少路?”樵夫道:“只有一里便是。”武松道:“这里地名叫做甚么去处?”樵夫道:“这岭是孟州道。岭前面大树林边,便是有名的十字坡
(22)
。”
武松问了,自和两个公人一直奔到十字坡边看时,为头一株大树,四五个人抱不交
(23)
,上面都是枯藤缠着。看看抹过大树边
(24)
,早望见一个酒店,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鬓边插着些野花。见武松同两个公人来到门前,那妇人便走起身来迎接。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
(25)
,上面一色金钮。见那妇人如何?
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
(26)
;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红裙内斑斓裹肚,黄发边皎洁金钗。钏镯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
当时那妇人倚门迎接,说道:“客官!歇脚了去。本家有好酒好肉。要点心时,好大馒头。”
两个公人和武松入来,那妇人慌忙便道万福。三个人入到里面,一副柏木桌凳座头上,两个公人倚了棍棒,解下那缠袋,上下肩坐了。武松先把脊背上包裹解下来,放在桌子上。解了腰间搭膊,脱下布衫。两个公人道:“这里又没人看见,我们担些利害,且与你除了这枷,快活吃两碗酒。”便与武松揭了封皮,除下枷来放在桌子底下。都脱了上半截衣裳,搭在一边窗槛上。只见那妇人笑容可掬道:“客官,打多少酒?”武松道:“不要问多少,只顾
来!肉便切三五斤来,一发算钱还你。”那妇人道:“也有好大馒头。”武松道:“也把二三十个来做点心。”那妇人嘻嘻地笑着,入里面托出一大桶酒来,放下三只大碗,三双箸,切出两盘肉来。一连筛了四五巡酒,去灶上取一笼馒头来放在桌子上。两个公人拿起来便吃。
武松取一个拍开看了,叫道:“酒家,这馒头是人肉的,是狗肉的?”那妇人嘻嘻笑道:“客官休要取笑!清平世界,荡荡乾坤
(27)
,哪里有人肉的馒头狗肉的滋味?自来我家馒头,积祖是黄牛的
(28)
。”武松道:“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得人说道:‘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那妇人道:“客官哪得这话!这是你自捏出来的。”武松道:“我见这馒头馅内有几根毛,一像人小便处的毛一般,以此疑忌。”武松又问道:“娘子,你家丈夫却怎地不见?”那妇人道:“我的丈夫出外做客未回。”武松道:“恁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那妇人笑着寻思道:“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
(29)
,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
(30)
,惹焰烧身。不是我来寻你。我且先对付那厮!”这妇人便道:“客官,休要取笑!再吃几碗了,去后面树下乘凉。要歇,便在我家安歇不妨。”
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武松又道:“大娘子,你家这酒好生淡薄,别有甚好的,请我们吃几碗。”那妇人道:“有些十分香美的好酒,只是浑些。”武松道:“最好,越浑越好吃。”那妇人心里暗喜,便去里面托出一旋浑色酒来
(31)
。武松看了道:“这个正是好生酒,只宜热吃最好。”那妇人道:“还是这位客官省得。我
来你尝看
(32)
。”妇人自忖道:“这个贼配军正是该死。倒要热吃,这药却是发作得快。那厮当是我手里行货!”
得热了,把将过来筛做三碗,便道:“客官,试尝这酒。”两个公人哪里忍得饥渴,只顾拿起来吃了。武松便道:“大娘子,我从来吃不得寡酒
(33)
,你再切些肉来与我过口。”张得那妇人转身入去,却把这酒泼在僻暗处,口中虚把舌头来咂道:“好酒!还是这酒冲得人动!”
那妇人哪曾去切肉,只虚转一遭,便出来拍手叫道:“倒也,倒也!”那两个公人只见天旋地转,强禁了口
(34)
,望后扑地便倒。武松也把眼来虚闭紧了,扑地仰倒在凳边。那妇人笑道:“着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便叫:“小二,小三,快出来!”只见里面跳出两个蠢汉来,先把两个公人扛了进去。这妇人后来,桌上提了武松的包裹并公人的缠袋,捏一捏看,约莫里面是些金银。那妇人欢喜道:“今日得这三头行货,倒有好两日馒头卖,又得这若干东西。”把包裹缠袋提了入去,却出来看。
这两个汉子扛抬武松,哪里扛得动,直挺挺在地下,却似有千百斤重的。那妇人看了,见这两个蠢汉拖扯不动,喝在一边,说道:“你这鸟男女
(35)
,只会吃饭吃酒,全没些用,直要老娘亲自动手!这个鸟大汉却也会戏弄老娘,这等肥胖,好做黄牛肉卖。那两个瘦蛮子,只好做水牛肉卖。扛进去先开剥这厮。”那妇人一头说,一面先脱去了绿纱衫儿,解下了红绢裙子,赤膊着便来把武松轻轻提将起来。
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那妇人杀猪也似叫将起来。那两个汉子急待向前,被武松大喝一声,惊的呆了。那妇人被按压在地上,只叫道:“好汉饶我!”哪里敢挣扎。
只见门前一人挑一担柴歇在门首,望见武松按倒那妇人在地上,那人大踏步跑将进来叫道:“好汉息怒!且饶恕了。小人自有话说。”
武松跳将起来,把左脚踏住妇人。提着双拳,看那人时,头戴青纱凹面巾,身穿白布衫,下面腿
护膝,八搭麻鞋
(36)
,腰系着缠袋。生得三拳骨叉脸儿
(37)
,微有几根髭髯,年近三十五六。看着武松,叉手不离方寸
(38)
,说道:“愿闻好汉大名。”武松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那人道:“莫不是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武松回道:“然也。”那人纳头便拜道:“闻名久矣。今日幸得拜识!”武松道:“你莫非是这妇人的丈夫?”那人道:“是。小人的浑家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怎地触犯了都头。可看小人薄面,望乞恕罪。”正是:
自古嗔拳输笑面
(39)
,从来礼数服奸邪。
只因义勇真男子,降伏凶顽母夜叉。
武松见他如此小心,慌忙放起妇人来,便问:“我看你夫妻两个也不是等闲的人,愿求姓名。”
那人便叫妇人穿了衣裳,快近前来拜了都头。武松道:“却才冲撞阿嫂,休怪!”那妇人便道:“有眼不识好人,一时不是,望伯伯恕罪!且请去里面坐地。”武松又问道:“你夫妻二位高姓大名?如何知我姓名?”
那人道:“小人姓张名青,原是此间光明寺种菜园子
(40)
。为因一时间争些小事,性起把这光明寺僧行杀了,放把火烧做白地。后来也没对头,官司也不来问,小人只在此大树坡下剪径
(41)
。忽一日,有个老儿挑担子过来。小人欺负他老,抢出去和他厮并。斗了二十馀合,被那老儿一扁担打翻。原来那老儿年纪小时专一剪径,因见小人手脚活便,带小人归去到城里,教了许多本事,又把这个女儿招赘小人做了女婿。城里怎地住得?只得依旧来此间盖些草屋,卖酒为生。实是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小人每日也挑些去村里卖,如此度日。小人因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人都叫小人做菜园子张青。俺这浑家姓孙,全学得他父亲本事,人都唤他做母夜叉孙二娘。他父亲殁了三四年,江湖上前辈绿林中有名,他的父亲唤做山夜叉孙元。小人却才回来,听得浑家叫唤,谁想得遇都头!小人多曾分付浑家道:‘三等人不可坏他:第一是云游僧道,他又不曾受用过分了
(42)
,又是出家的人。’则恁地,也争些儿坏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人。原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姓鲁名达,为因三拳打死了一个镇关西,逃走上五台山落发为僧。因他脊梁上有花绣,江湖上都呼他做花和尚鲁智深,使一条浑铁禅杖,重六十来斤,也从这里经过。浑家见他生得肥胖,酒里下了些蒙汗药,扛入在作坊里。正要动手开剥,小人恰好归来,见他那条禅杖非俗
(43)
,却慌忙把解药救起来,结拜为兄。打听得他近日占了二龙山宝珠寺,和一个甚么青面兽杨志霸在那方落草。小人几番收得他相招的书信,只是不能够去。”
武松道:“这两个,我也在江湖上多闻他名。”张青道:“只可惜了一个头陀
(44)
,长七八尺一条大汉,也把来麻坏了,小人归得迟了些个,已把他卸下四足
(45)
。如今只留得一个箍头的铁戒尺
(46)
,一领皂直裰
(47)
,一张度牒在此。别的都不打紧,有两件物最难得:一件是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成的数珠
(48)
;一件是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
(49)
。想这头陀也自杀人不少,直到如今,那刀要便半夜里啸响。小人只恨道不曾救得这个人,心里常常忆念他。又分付浑家道:‘第二等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他们是冲州撞府
(50)
,逢场作戏
(51)
,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台上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又分付浑家道:‘第三等是各处犯罪流配的人,中间多有好汉在里头,切不可坏他。’不想浑家不依小人的言语,今日又冲撞了都头,幸喜小人归得早些。却是如何了起这片心?”母夜叉孙二娘道:“本是不肯下手,一者见伯伯包裹沉重,二乃怪伯伯说起风话
(52)
,因此一时起意。”
武松道:“我是斩头沥血的人
(53)
,何肯戏弄良人?我见阿嫂瞧得我包裹紧,先疑忌了,因此特地说些风话,漏你下手。那碗酒我已泼了,假做中毒。你果然来提我,一时拿住。甚是冲撞了嫂子,休怪!”张青大笑起来,便请武松直到后面客席里坐定。武松道:“兄长,若是恁地,你且放出那两个公人则个。”张青便引武松到人肉作坊里看时,见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见那两个公人一颠一倒,挺着在剥人凳上。武松道:“大哥,你且救起他两个来!”张青道:“请问都头,今得何罪?配到何处去?”武松把杀西门庆并嫂的缘由一一说了一遍。张青夫妻两个称赞不已,便对武松说道:“小人有句话说,未知都头如何?”武松道:“大哥,但说不妨。”
张青不慌不忙,对武松说出那几句话来。有分教:武松大闹了孟州城,哄动了安平寨。倚八九分美酒神威,仗千百斤英雄气力。直教打翻拽象拖牛汉,
倒擒龙捉虎人。
毕竟张青对武松说出甚言语来?且听下回分解。
--------------------
(1)
 四邻——指前后左右的四面邻居。
(2)
 尸单格目——即填写验尸单。其项目大约有:尸上何处伤痕,伤痕颜色(如青紫、赤黑),伤痕大小形状、深浅程度等,然后是参预验尸官员人等的签名画押和时间年月日。
(3)
 雪案攻书——指借雪的反光读书。晋京兆人孙康,好学,家贫无油点灯,于冬月尝映雪攻书。清介,交游不杂。为官至御史大夫。后常以此用为勤奋好学的典故。
(4)
 攀辕截镫——亦作“攀辕卧辙”。是指历史上不少循吏,在工作调离时百姓相携为之挽留的动人情景。如《后汉书·侯霸传》所载,使者征霸,百姓老弱,遮使者车,当道而卧,号哭挽留。
(5)
 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杜甫,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曾祖时迁至河南府巩县(今属河南)。因居少陵原之东,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玄宗时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陷长安,玄宗奔蜀,甫随逃,任左拾遗。官军收复长安,因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入蜀,依剑南节度使严武,在成都筑草堂以居。严武死,离蜀入湘,病故于湘江旅途中。诗作有《杜工部集》,反映社会动荡、民生疾苦,被誉为“诗史”。李白注见前。
(6)
 贤良方正——汉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汉文帝刘恒在位时,为了询访政治得失,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应举者须表现优秀突出,才授予官职。此则引申为有德行才能的人。
龚黄——指汉代良吏龚遂、黄霸。龚遂,字少卿,汉山阳南平阳人。于昌邑王刘贺府任职,贺行多不正,遂多次引据经义,陈述祸福,谏争忘己。贺废为城旦。后遂为渤海太守,正值饥荒,单车至郡,开仓济贫,劝民农桑。民皆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境内大治。《汉书》有传。 黄霸,字次公,汉淮阳阳夏人。少学律令,历河南太守丞。当时吏尚严酷,而霸独用宽和为名。后尝因事入狱,狱中习《尚书》。出狱后为颍川太守、扬州刺史,得吏民心。官至御史大夫、丞相,封建成侯。汉世称其治民为第一良吏。《汉书》有传。
(7)
 库子——指库房管理人员。
(8)
 明降——谓明文写清的裁决书。
(9)
 招稿卷宗——谓供状之留存文件。
(10)
 省院——指官署。省,两省,门下与尚书。院,审刑院。据《宋史·刑法志》:太宗遣官提点诸路刑狱,置审刑院于禁中,为防大理刑部之失。凡狱,必先三司,然后关报审刑院,下丞相府,最后论刑。
(11)
 干办——宋时有干办公事厅。此乃经办、办理之意。
(12)
 凌迟——古时的一种死刑,先断四肢,再断咽喉,使之不能出声。然后分割肉体剐死。
(13)
 迭配——即发配,充军。
孟州——属济源郡节度。
(14)
 省谕——此指审刑院明白地给以指示。
发落——犹处置。
(15)
 犯由牌——即详列罪囚各种罪状的牌子。
(16)
 伏状——指罪囚招认罪状的签名画押。
(17)
 木驴——刑具。可以推动的木架车。宋时的刑罚制度,即把已判凌迟的死囚,在处决前先订在木驴上游街示众。
(18)
 剐——古时酷刑凌迟的俗称,即把人体当众零刀切割致死。
(19)
 犯由——指犯由牌。
(20)
 混棍——犹言乱棍。
(21)
 烁石流金——形容酷热高温,能将金石熔化。
(22)
 十字坡——据今人刑衍荣考察,当在今河南省范县县城南,白衣阁乡的金堤河河滩上。
(23)
 抱不交——谓合抱时彼此手不相交。
(24)
 抹过——犹言拐过。
(25)
 主腰——一种兜在胸前腰间的紧身小巾,犹如肚兜之类。
(26)
 顽皮——犹言粗恶的皮肤。
(27)
 “清平世界”以下两句——意谓太平之世,光天化日之下。
(28)
 积祖——犹祖祖辈辈,历来。
(29)
 作死——犹言讨死,找死。
(30)
 “灯蛾扑火”以下两句——犹谓自投罗网,自取灭亡之意。
(31)
 浑色酒——即浑酒,浊酒。
(32)
 看——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先试试之意。
(33)
 寡酒——谓有酒无下酒菜为寡酒。
(34)
 强禁——犹僵硬,不能动。
(35)
 鸟男女——骂词。犹言家伙,带轻蔑意。
(36)
 八搭麻鞋——用麻绳编织、有左右双耳绊,可用带子穿耳系在脚上的草鞋,适于行远路。
(37)
 三拳骨叉脸——形容额头与眼下两颧骨突出的脸。
(38)
 叉手不离方寸——当胸双手交叉拱手,是表示敬意的礼节。方寸,指心。喻胸前部位。
(39)
 嗔拳输笑面——犹言因恼怒而挥拳的人在和善人面前下不了手。意在说明以和气待人可免遭欺辱。
(40)
 菜园子——指种菜的园子。
(41)
 剪径——谓拦路抢劫财物。
(42)
 受用——犹言享受。
(43)
 非俗——很不一般之意。
(44)
 头陀——指乞讨食物的留发游僧。
(45)
 四足——此指四肢。
(46)
 一个箍头的铁戒尺——佛教戒师向僧徒说戒时的教具。即用一个铁圈箍住的上下两片长尺,一仰一俯,敲击振动发声。
(47)
 皂直裰——黑色道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