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精校)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1119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区长,不用担心。只要今年两个工厂能如期开工,明年咱们就有钱用了。到时候,可能我都看不上县里那点钱了。”
  熊光荣等人顿时面面相觑。
  瞧这话说的,牛叉啊!
  这两个工厂,厂房都还没有竣工,机器设备更是影子都没有,大伙别看干劲十足,但对于饲料厂和机械厂是不是真能赚钱,这心可都是悬着的。谁也不敢肯定。在此之前,谁也没搞过工厂,更别说市场营销什么的了。只是上面拨了款,一把手又坚持要这样搞,大家便都照命令行事。其实真要是把这钱用来改善办公条件,只怕干部们个个都要欢欣鼓舞了。
  到了刘书记嘴里,这两个工厂简直就是摇钱树,一准赚钱的,不赚钱就是不行。
  真不知道刘书记这样满怀的信心,到底从何而来。
  刘伟鸿挥了挥手,说道:“饲料厂是不用担心的,到时候只要一投入生产,产品立即便会供不应求,咱们必须马上扩大生产线。至于机械厂,可能见效没有那么快,但只要我们能找到好的技师,赚钱也是肯定的。这是大势所趋。咱们以后,还要建更多的工厂。我估计到明年,区里的财政状况就会从基本上好转。咱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一些。现在修路,势在必行。”
  马吉昌想了想,说道:“修路好是好,但是不是缓一两年,等我们财政状况好转之后,再修会比较轻松一点,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刘伟鸿并不专制,相反,很喜欢和副手们一起探讨问题。一则是集思广益,在治理地方的具体措施上,熊光荣马吉昌这些基层干部,很有一套办法。二来也能启发副手们的思维。将他二十年先知先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逐渐传输给更多的人。
  夹山区要发展,要迅速发展,依靠他刘伟鸿一个人单打独斗,显然是不现实的。
  马吉昌他们都知道刘书记有这个特点,在刘伟鸿面前,有什么就会说什么。再说这毕竟是在“闲聊”,不是正式的会议,说话也就没有多少忌讳。
  刘伟鸿说道:“迟早是要修,那就不如早修。大家想想看,饲料厂一旦开始运作,生产出饲料,我们下一步就是大力推广生猪和肉牛的养殖业。出栏的时间会大大的缩短,差不多每三四个月就有一大批生猪出栏,到那个时候,咱们这样的交通状况,就完全不能适应了。一旦销售不畅,肯定会影响群众养猪养牛的积极性,这个不行。此外,机械厂一开始生产,大批的原料要运进来,产品要运出去,再加上以后开矿,都跟公路状况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必须提前做准备。”
  熊光荣等人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多少有点振奋之意。
  刘书记说得如此笃定,他们似乎也看到了夹山区光明的未来。
  薛志民说道:“刘书记,贷款修路是好,就是银行方面,怕是不好说话啊。银行那边,都是要抵押的,或者要担保,我们没这个条件啊。”
  刘伟鸿笑道:“担保没问题,朱书记和邓县长都同意给我们做担保。至于抵押嘛,我看就用饲料厂和机械厂作抵押。怎么说,这两个工厂一旦建起来,也值得百八十万的,我们只修夹山境内的十几公里路段,翻修一下,不算人工的话,估计有三四十万就差不多了。关键是要找找银行的关系。”
  刘书记说着,轻轻摇了摇头,也有点无奈。
  在国内,干什么都要找关系,更不要说贷款这样的事情了。倘若在市场经济基本成熟的西方国家,程序就要简单得多,银行方面,只要觉得这个项目合理,有抵押,就会放款。
  但这就是国内的实情,不得不然。
  张妙娥忽然说道:“刘书记,我倒是有个熟人在银行工作。”
  “哦?在哪个银行,做什么工作?”
  张妙娥说道:“我一个同学的哥哥,就在咱们县里建设银行做行长,要不,我给你介绍一下?”
  刘伟鸿就笑了,点头道:“好。”
  基础建设找建设银行,倒是“正解”,张妙娥这个熟人,还是行长,那就更好了,说不定能搞成。
第255章
又见世家子
  刘伟鸿在林庆宾馆设宴款待姜大山和姜美美兄妹。张妙娥作陪。
  姜美美就是张妙娥那个同学,据张妙娥说,两人是死党。长相不错,气质也过得去。一身女士西装,颇有后世白领丽人的风范了。张妙娥说她也是在银行上班的。这倒很是合理。有个哥哥在银行做行长,她不去银行上班,实在不大合乎国情。
  姜大山三十来岁年纪,身材中等偏瘦,一身深色西装,看上去,很是仪表堂堂,脸上还带着知识分子的书卷气息。这个第一印象,却是和刘伟鸿想象之中,略有一点差别。而且姜大山的年龄,也让刘伟鸿略感吃惊。
  原以为会见到一个大腹便便的官爷。不料见面之后,竟然是一位精英似的人物,还如此年轻。
  当时的银行,已经很有权力了,与改革开放前的银行不可同日而语。每一位银行行长,都是地方官员巴结奉承的对象。
  搞建设需要钱嘛!
  搞其他东西,那就更需要钱了。
  在刘伟鸿的记忆之中,九十年代初期,正是银行业最混乱的时候,各种骗贷手段层出不穷。很多没有后台但会钻营,胆子又大的家伙,就是依靠在银行骗贷,迅速致富,成为我国最早的富一代。而很多银行行长,也在这一时期倒了下去。究其原因,自然不是这些行长们见识太差,识不破骗子的拙劣伎俩。许多骗子的骗术,实在并不高级,甚至是不堪一提,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能识别得出来。但行长们却往往选择了“识别不了”这个答案。
  有回扣啊!
  大家都在想方设法捞国家的钱,银行行长们坐拥金山,岂能眼睁睁地看着被人发财,自己辛苦一辈子却两手空空?
  百分之二十乃至三十的回扣,这样的诱惑,有几个人能抵挡得住?
  正因为有这样的“高额回报”,所以银行行长几乎是一个必争的职务,没有谁可以轻轻松松坐到这个位置上去,不但要有实力,更要有资历。像姜大山这样年轻的行长,可谓十分罕见。
  至于刘二哥,较之姜大山更加年轻,也正科级了。但这个不足为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刘二哥这样的出身来历,更不会有重生的超级“作弊器”。
  刘伟鸿几乎立即便意识到,姜大山很可能也是一位世家子。当然,出身肯定没有刘伟鸿那样显赫。那种层面的豪门世家子弟,刘伟鸿就算没见过面,也听说过。但省级以下或者某个领域的世家,刘二哥就不可能个个都有所耳闻了。
  “你好,刘书记,久仰大名!”
  姜大山主动向刘伟鸿伸出了手,彬彬有礼地说道。
  其实姜大山今天是推了其他两个应酬,专门过来见刘伟鸿的。仅仅只是妹妹的一个同学,可还没有偌大的面子,可以请得动姜行长大驾。听了姜美美转述的邀请,姜大山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但听说请客的“正主”是刘伟鸿,姜大山立即改变了主意,同意前来赴宴。
  姜大山对于刘伟鸿也满怀好奇之心。
  二十二岁的区委书记,在林庆县的历史上,甚至包括解放初期在内,都是绝无仅有的。姜大山很想见识一下,大名鼎鼎的刘书记,到底是何等样人。
  见到刘伟鸿的瞬间,姜大山的心中,也升腾起同样的感觉——此人不简单。
  这是一种直觉。
  他都还和刘伟鸿交谈,就有了这种感觉。在刘伟鸿身上,他感受到了一种十分熟悉的气质。这种气质不说与生俱来,却已经成为本人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
  “你好,姜行长。真是意想不到!”
  刘伟鸿也微笑着说道。
  “那是,很多人见到姜行长,都不敢置信,这也太年轻了。美美,姜行长还没满三十吧?”
  张妙娥便在一旁笑嘻嘻地说道。她一直在办公室工作,这种察言观色的本事,几乎也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随时随地都会讲出奉承话来。
  今天这个事情要是谈成了,也算是她张妙娥对刘伟鸿的一种回报。
  “嗯,还差点……”姜美美望了望自家哥哥,又望了望刘伟鸿,轻轻一声叹息,说道:“哥,你这回算是碰到对手了。”
  原以为自家哥哥二十几岁做到行长,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料就在眼皮子底下钻出来这样一位大学生似的实权正科级区委书记。
  姜大山哈哈一笑,揉了揉妹妹的头发,说道:“小丫头片子,就知道危言耸听。没准我和刘书记,能够成为很要好的朋友呢?”
  “不是没准,那是一定的。你们两位,都是这样出类拔萃,所谓英雄重英雄,就是这个意思了。”
  张妙娥又笑着奉承了两句,却也十分贴切,马屁痕迹不显,只是创造了一种比较浓厚的“马屁氛围”而已,在这个方面,张妙娥确实有过人之处。倒也不仅仅是胸大,还算有脑。
  刘伟鸿笑道:“能够见到姜行长这样的人中龙凤,今天就算贷不到款,也不虚此行了。”
  姜大山笑着摇摇头,说道:“刘书记,你我算是一见如故,就不必相互吹捧了吧?”
  “姜行长见谅,既然做了干部,不吹捧是肯定不行的。”
  刘伟鸿笑着说道,带着几分戏谑之意。
  姜大山一怔,又是一阵大笑,尚未上桌,气氛就已经很友好了。
  张妙娥暗暗高兴。看来能者万能,刘书记年纪轻轻,搞交际的手段,竟也如此了得。一上来就说“贷款”,张妙娥还有点担心,怕姜大山心中不悦,不料姜大山却毫无此意,似乎和刘伟鸿是真正的一见如故,仿佛已经是多年老友一般。
  “来,姜行长,姜小姐,请坐!”
  刘伟鸿亲自引领着客人进了包厢。
  林庆宾馆的包厢,装修还算过得去,暂时没有装空调,但装了排气扇和风扇。估计空调很快也会装上去的了,现在国内正在逐渐掀起一股“空调热”。
  餐桌很大,四个人只能占一小半地方。刘伟鸿、姜大山、姜美美、张妙娥一字排开,张妙娥坐在靠门边的位置,自然是为了招呼服务员比较方便了。
  菜是张妙娥点的,她专门问过姜美美,了解姜大山的饮食爱好。点了好几个清淡的菜肴。见了姜大山之后,张妙娥就知道姜美美提供的“情报”是准确的。姜大山确实比较文静,却和他那“雄赳赳”的名字不符合了。也不知道他的父母,当初为何给他取了这么个“威猛”的名字。
  当然,张妙娥还点了几个重油重味的菜,这是专门为刘伟鸿准备的。在区公所食堂,刘书记的食量大是出了名的。此人身体强壮,又年轻,吃得多乃是理所当然。
  酒上的是五粮液。
  见到包装精美的五粮液,姜大山轻轻摇摇头,说道:“刘书记,今天多聊聊,酒就少喝吧,怎么样?”
  瞧他那身板,怕是酒量也确实不咋的。
  刘伟鸿笑道:“今天你是客,你说了算。咱们随意,能喝多少是多少。”
  姜大山就点点头,似乎比较满意。
  “刘书记,你是哪里人啊?听妙娥说,你从浩阳调过来的,不过我总觉得,你不大像是本地人。”
  姜美美笑着问道,眼睛一闪一闪的,并不掩饰自己对刘伟鸿的好奇之意。如此年轻的区委书记,也真是值得别人多关注一些。
  刘伟鸿微笑答道:“我老家是首都的。在楚南农大上的大学,后来分配到青峰农业学校,跟着朱书记一起调到浩阳农业局,去年年底到的林庆。”
  姜美美眨了眨眼,说道:“听上去,挺复杂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