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精校)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1119

  刘伟鸿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句。
  眼下就他们两个,刘二哥没必要对米克良太客气。米克良并没有主动和他握手的意思,刘二哥的手自然就更“金贵”了,也不会向米克良伸过去。
  米克良缓缓从刘伟鸿身边经过,其间放慢了脚步,似乎很仔细地看了刘伟鸿几眼,这才走了过去。从刘伟鸿身后,传来一声“哼”声,清晰无比。
  刘伟鸿嘴角泛起一个讥讽的笑意。
  刘二哥可不是怕事之人!
  米克良一定要将他当做对手,那就尽管放马过来!
  刘伟鸿来到朱建国家里的时候,正好没其他客人。这也是比较罕见的情况。朱建国部队出身,为人比较直爽,担任县委书记之后,经常会有下属干部过来串门。朱建国和于阿姨都不怎么拒绝。但对于拿着贵重物品登门的干部,朱建国往往会板下脸来教训几句,让人家将东西赶紧拿走。
  在这一点上,朱建国立身还是比较正的。这也是刘伟鸿愿意和朱建国发展友情的原因之一。本质上,刘伟鸿喜欢比较正直的干部。
  “哟,是伟鸿啊,老朱,伟鸿来了!”
  于阿姨来开的门,一见刘伟鸿,就很是高兴,一迭声地招呼起来。
  “于阿姨,你今天看上去特别年轻呢。”
  刘伟鸿笑着说道。
  于阿姨今天的装扮,确实是比较年轻,衣服的款式和颜色,都比较新潮鲜艳,看上去,好像年轻了四五岁的样子。
  “是吗?伟鸿啊,你可别尽捡好听地说,糊弄于阿姨。”
  于阿姨一听,大为高兴,笑呵呵地说道。
  “真不是糊弄。于阿姨,这衣服是从大宁来的吧?”
  于阿姨更加惊异了:“咦,你怎么知道的?这衣服真是玉霞在大宁为我买的。这孩子,读了研究生之后,比以前懂事了,知道给我买衣服了。”
  说着,于阿姨也有点感叹。
  朱玉霞性子极淡,可能以前还真是不关注这些事情。如今学了心理学,“活学活用”,用在自己母亲身上,倒也极为见效。
  “伟鸿,过来坐。哎呀,你别理你于阿姨,她啊,心眼比针尖还小,一点点事情就装满了。不就是女儿给你买了件衣服吗?念叨多少天了?”
  朱建国在那边大声说道。
  “哟哟,你还好意思说我呢?玉霞给你买了个烟嘴,你还不是每天含在嘴里?”
  于阿姨可不是“省油的灯”,马上便反唇相讥,不过却是带着笑容。
  刘伟鸿就笑。
  可怜天下父母心。女儿给买点小东小西,就高兴得嘴都合不拢来。全然忘记了他们当初为子女是何等的付出。
  “伟鸿啊,今天怎么来了?”
  刘伟鸿在朱建国一侧落座,敬上香烟,朱建国立即将香烟装在一个乳白色的象牙烟嘴之内,叼在嘴边,有滋有味地抽了起来。不用说,这个烟嘴就是朱玉霞给他买的了。
  刘伟鸿笑着答道:“刚才和建行的姜大山见了个面,在宾馆吃饭,向他贷款八十万。”
  “贷款八十万?你真要自己修路啊?”
  朱建国吃了一惊。
  “对,五十万修路,三十万改善区医院的条件。姜行长已经答应了,估计过几天就能拿到钱。”
  刘伟鸿简单做了个汇报。
  朱建国益发诧异了,说道:“你还要贷三十万改善区医院的条件?这么多钱,到时候你们夹山还得起?”
  刘伟鸿微微一笑,答道:“这个倒是没有问题,饲料厂和机械厂今年就能投产,最迟明年就能见效益了。三年时间,还八十万贷款,难度不大。”
  朱建国定定地望了他一眼,叹息一声,说道:“伟鸿,你这志向够大的,你是下定决心要把夹山搞上去了。”
  刘伟鸿微笑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书记,我刚才在楼梯口碰到米克良了,他是到你这里做客的吧?”
  以米克良的身份,当得起他亲自登门拜访的,整个林庆县都不是太多。这个单元,也就朱建国又如此资格了。
  朱建国点点头,说道:“他来跟我谈了些有关农业工作方面的问题,想要在全县大规模种植苹果树。”
  刘伟鸿双眉顿时扬了起来。
第260章
不理他!
  米克良动作很快,数日之后,县委和县政府的正式文件就下达了各个区乡。
  “书记,你说,这不是乱搞吗?”
  刘伟鸿还坐在办公桌后慢慢浏览那份红头文件,区长熊光荣就急匆匆地推门而进,怒气冲冲地说道。手里拿着的,正是刘伟鸿在看的那份文件。
  刚刚从县城回到区里的次日,刘伟鸿见到熊光荣还有点不大自在。尽管自己并没有和张妙娥真的发生什么,未曾做出任何对不起朋友的事情,但想想张妙娥在黑暗中的“热情如沸”,刘伟鸿心里不能没有一点疙瘩。说起来,还是自己太粗线条了,若是早点察觉张妙娥的异样,也不至于弄到后来那么尴尬。
  好在熊光荣完全不知道此事,对刘伟鸿依旧十分亲热。
  想想也是,这样的事,张妙娥怎么可能对熊光荣去说?一念及此,刘伟鸿心下才渐渐的安了。
  熊光荣将那份文件“啪”地摔在刘伟鸿面前,伸手拍打着,怒形于色。
  县委县府联合下发的这份文件上明白规定,要发动全县人民大规模的种植黄海“光辉一号”苹果,为了保险起见,先搞三个区作为试点。这三个试点区,包括夹山区、上坪区和三华区。其中上坪区是米克良的老家。
  文件明确要求,今年三个试点区至少要种植五万株苹果树幼苗。其中当年生苹果树幼苗三万株,两年生苹果树幼苗两万株。
  “书记,这样子搞,我们的工作怎么做?我简单算了一下,按照他们提供的价格,五万株苹果树,单是树苗,就要三十多万。我们到哪里去弄这么多资金?”
  熊光荣气呼呼地说道。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区长,坐!”
  熊光荣一屁股在刘伟鸿办公桌对面坐下,呼呼地喘粗气。
  刘伟鸿递了一支烟给他,自己也点了一支,抽了两口,淡然说道:“米书记有点想当然了。我们林庆,不适合种苹果树。降雨过多,日照不足,苹果产量上不去,果实的口感也不好。雨水多了,苹果不甜的。”
  刘伟鸿本身就是农校的本科生,上辈子一直在楚南农科院工作,尽管他的专业是动物科学,但对果树栽培种植技术,也不陌生。
  前几天在朱建国家里,朱建国谈到米克良的规划之时,刘伟鸿便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苹果树虽然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一般山冈薄地、河滩沙荒和轻度盐碱地,经过适当改良后,都可进行成片栽培。但同时对日照时间的要求也比较高,每年日照时间,至少要两千个小时以上。林庆县总体来说,属于丘陵地带,山区多雾,日照并不充足。米克良提出的这个在全县大力推广苹果树种植的方案,不可行。
  而且苹果虽然是极受消费者欢迎的大众水果,产量也比较高,但淮河以北的种植面积不小,销售竞争是很激烈的。林庆县以前没有大规模种植过苹果树,完全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在销售前景不明朗的前提下,贸然大规模地推广苹果树种植,风险极大。一旦销售不畅,果农数年心血就会毁于一旦。
  这样的事例,刘伟鸿上辈子在报纸和电视上见过太多了。领导为了出政绩,心血来潮一拍脑袋就做了决定,换来的结果却是全县广大农民血本无归。
  没想到重生之后,这一幕就在他面前活生生地上演了。
  当时朱建国也认同他的意见。朱建国尽管不是正经农科生,毕竟做过多年农校的校长,果树栽培的基本常识,还是懂的,知道刘伟鸿说得有道理。刘伟鸿以为已经说服了朱建国,此事肯定会作罢,不料时隔几日,红头文件就发下来了。
  看着文件上说的三个试点区,刘伟鸿有点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料必是朱建国为了班子团结,向米克良妥协了。米克良这个县委副书记,分管的农口,他要在农业工作上“有所作为”,你县委一把手也不能强行打压吧?再说这个工作,主要还是经济建设这一块的,除了米克良,县长邓仲和才是正管。估计邓仲和也投了赞成票。
  有关农业工作,分管副书记和县长都投了赞成票,县委书记也确实要好好考虑一下。不过朱建国对刘伟鸿的言语,历来比较信服,肯定也不会完全妥协。所以才有了三个试点区。
  “是啊,米克良尽他妈瞎整。五万株果树,每亩种六十株,差不多要一千亩地,平均每个壮劳力管三亩果林,就得是三百来个家庭来干这个试点。三十几万的果树钱,三百个家庭分担,每家要一千多,这完全不可能。夹山区的农民,很少有拿得出这笔钱的。就算分开来种,每家每户都种十几,几十株,也不是个事。这东西,我们这里压根就不合适种植,到时候挂果了,卖不出去,谁负责?”
  熊光荣毫不客气地说道。
  他现在对米克良,半分好感也欠奉。
  刘伟鸿微微一笑,反问道:“区长,那你的意思怎么办?”
  熊光荣立即说道:“不理他。谁爱种谁种去,我们夹山不种。”
  刘伟鸿笑了,说道:“好,就是这句话。”
  刘伟鸿答应得如此爽快,熊光荣倒是有点意外,迟疑了一下,问道:“书记,那我们咱们回话?”
  刘伟鸿笑道:“都说了不理,还需要回什么话?”
  “那……县里问起来,怎么办?”
  熊光荣刚才一时气愤,口不择言,一旦刘伟鸿做了决定,他马上又回复到精明强干的区长角色了。熊光荣本就不是一个很鲁莽的人。以前黄克俭当书记的时候,夹山区的家,等于是熊光荣在当的。作为老基层干部,熊光荣很清楚,对抗县委县政府文件,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虽然说,刘伟鸿是朱建国的亲信,毕竟是外来户。米克良和邓仲和都是坐地虎,又有了正式的红头文件,硬顶着不办,怕是不好收场。
  熊光荣在林庆工作这么多年,对米克良的行事作风,还是有所了解。米克良可不容许下属跟他对着干,只怕会出幺蛾子。
  刘伟鸿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淡然说道:“照实回答。我们夹山区不具备栽种苹果树的条件。再说了,他们不先把销售渠道理顺了,这事不能干。不然以后要出大麻烦。”
  熊光荣想了想,点点头。
  “区长,不要理这个事情了。建行那边的贷款,这两天就会到账,我们还是请同志们过来开个会,商量一下修路的事情吧。这个才是正经事。”
  刘伟鸿轻轻一摆手,说道。
  见刘伟鸿态度坚决,熊光荣也便定下心来。经过这几个月时间的接触,熊光荣也逐渐清楚了刘伟鸿的性格。刘伟鸿平时很好相处,也民主,不怎么揽权,正确的意见基本能听进去。但刘伟鸿一旦做了决定,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任何反对意见,他都不予理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