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精校)第4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1119

  此番干部调整,你要达到的目的都达到了,一个二十来岁的新丁,刚当上组织部长就显示出自己的强势,已经很不错了,何必总是要标新立异?身在官场,凡事标新立异不见得有什么好处。没有什么上级领导会喜欢一个不好掌控的下属。
  想当初周云舟刚当上县委组织部长的时候,那个才叫小心谨慎,不敢行差踏错一步。
  刘伟鸿淡然一笑,说道:“周书记,我不是说县委领导对这些干部不了解,但毕竟我们没有跟这些干部在一起工作生活,对他们的了解,多数时候都是比较间接的。对他们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他们工作的结果,各类报表得知。日常生活中偶尔的接触,所得到的印象,不一定很全面。真正对他们了解的,肯定是那些每天都跟他们在一起工作生活的同事,以及周围的群众。我认为,进行一个月的公示,发现有比较严重问题的干部,我们重新考察,重新研究,没有发现比较严重问题的干部,那就可以发布任命了。对这些干部本身,也是一种爱护。尤其重要的是,可以让广大的干部群众都参与到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中来,这个才是党内民主的真正体现。”
  干部公示,也是刘伟鸿借鉴后世的方法。虽然说这种模式不是万能的,也不能指望单单凭一个干部公示便能尽到监督的责任。但还是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公示办法出台之初,确实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揪出了一批腐败份子,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刘伟鸿既然担任了组织部长,这种好的方式方法,就应该提前应用。九十年代初期,官场大环境与二十一世纪还是很有区别的,特权思想和腐败现象不如后世之烈。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将干部考察规范化,加强对贪污腐败现象的打击和遏制,还是能收到很好效果的。
  邓仲和与徐文浩对视一眼,都略略皱了一下眉头。显然,他们对刘伟鸿这个意见,也不是那么欢迎。干部任免,从来都是上级党组织说了算,现在刘伟鸿却提出来搞什么公示,不是要“分权”吗?将原本属于上级党委的权力,分给普通的干部和群众。这种搞法不大对头。作为“既得利益阶层”的一员,邓仲和与徐文浩等人,自然也不愿意看到自己手里的权力无缘无故地受到削弱。
  尽管刘伟鸿担任县委组织部长之后,大家的第一次“合作”比较愉快,也并不代表着邓仲和徐文浩会无条件的支持刘伟鸿的任何决定。既然是合作,那就必须对大家都有利,仅仅只对其中一方有利,就没有合作的基础。而且在邓仲和徐文浩看来,搞这个干部公示,对刘伟鸿也不见得有利。他这个组织部长的权威,一样会受到削弱,甚至受到的影响比一般的县委常委要更加严重。因为干部考察工作是由组织部进行的,一旦某个干部被群众检举有严重问题,不就说明组织部的考察工作没有做到位吗?
  真不明白刘伟鸿怎么会忽然唱这么一出。
  对邓仲和徐文浩这些老官油子来说,没有搞清楚原因,是绝不会轻易表态的。
  “我赞成刘部长这个建议!”
  正当大家都莫名其妙的时候,县人大主任李学智开口了,很肯定地说道。
  “我认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特权思想和腐败现象,有逐渐增多的苗头。这个从报纸上的报道也能看得出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腐败分子。对这种现象,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执政党的宗旨是执政为民,这一条宗旨,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了。伟鸿同志这个建议,对于加强干部的监督,防止腐败现象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对党员干部监督方法的一个有效补充。我赞成搞干部任免公示。”
  刘伟鸿便向李学智微笑点头致意。
  在此之前,他并未和李学智就这个事情进行过沟通。李学智站出来给他全力支持,也许是受陆大勇所托,也许是李学智本身也确实有这个想法。毕竟他是人大主任,人大的职能,很大一块就是监督。这个干部任免公示一搞,或许也能增加他这个人大主任的话语权。
  慕新民蹙眉说道:“李主任,我们的监督方法不少嘛。人大、纪委都是有效的监督机构。”
  李学智一点不卖慕新民的账,随即说道:“慕书记,人大和纪委虽然也有监督的职能,但还不够。毕竟我们全县的人代会,一年才开一次。主任会议倒是经常开,但副主任们接触的范围比较有限,毕竟不能每时每刻深入到各个局委办和各个区镇去。下面的一些事情,可不那么清楚。至于说到纪委,更多的是事后监督,事前的预防,恐怕也是心有余力不足。不管是人大,纪委还是组织部,都存在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人手不足,没办法深入到全县的各个单位各个领域。真要想对全县的领导干部展开全方位的监督,那么发动全体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是最好的办法。慕书记,我们林庆是全国基层党建工作的先进单位,林庆经验全国闻名,刘部长这个意见,我认为是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方式,很值得重视。”
  李学智这段话有理有节,很见功底。尤其是最后那句,其实就是在提醒慕新民,你看问题不要只看一个方面,不要总是盯着人家刘伟鸿,认为他提出来的一切建议,都是“捣蛋”。身为县委书记,你要看大局抓全盘。搞干部公示,也许对县委书记的权威,是会造成一点削弱,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朱建国搞了个全国基层党建工作的“林庆经验”,便即官运亨通。这么好的基础,你不会善加利用么?仅仅只是将这个“林庆经验”完善了,“深耕细作”,就大有前途。
  慕新民同志,眼界不要太浅!
  李学智是地委办副主任放下来的,到了林庆之后,一直比较低调,不显山不露水的,工作却干得极其扎实,威望逐渐建立了起来。能够得到陆大勇的看重,肯定也有几分真本事的。
第482章
一致通过
  慕新民倒是没有对李学智的态度表示太多的反感。一个威望未著的县委书记,想要得到县人大主任多少尊重,本来就不那么靠谱。他在认真思考李学智的话。
  无疑,李学智最后那段是很有道理的。
  慕新民受领“任务”而来,到现在,却发现要完成这个“任务”,难度太高。接下来应该怎么做,确实也要好好考虑一下了,继续死命往前冲,可不见得是好主意。如果真能做出点成绩,也未尝不可。毕竟朱建国已经给他打下了这么好的基础,只要稍微努力一下,要出成绩并不难。
  “嗯,李主任这个意见也值得考虑。同志们都谈谈看法吧,我们集思广益。”
  稍顷,慕新民平静地说道。
  周云舟和米贤华对视了一眼,都有点不爽。这个老慕,现在是越来越软了,一点不够劲。尤其是米贤华,被刘伟鸿硬生生掐住了调整龙华的意向,心中更是不悦。不过米贤华也是老鸟,轻易不会将心中所想表现出来。
  县纪委书记卢正阳微笑着说道:“慕书记,我讲两句……我觉得刘部长这个建议,很值得重视。刚才李主任也说过了,要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监督,这个我认为很有道理。单纯凭我们县里的这几个单位,要监督全县的干部队伍,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搞这个干部公示,我看就很好嘛,让大家都来看一看,评一评,真要是谁出了问题,那就坚决查处不手软。对于贪污腐败分子,我们党的宗旨,历来是严惩不贷!”
  卢正阳五十岁左右,身材中等,略略有点谢顶,面相和善。以前是县政法委书记。陈文东降职调离,地委将他调任县纪委书记,由公安局长蒋大正接任了县政法委书记职务。卢正阳一直都在强力机关工作,因为面相和善,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够威严。虽然他事实上并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对于上回的调动,卢正阳其实不是那么满意。县纪委书记在县委常委里面的排名,较政法委书记略高,但当时纪委受重视的程度远不如后世,单论实权,县纪委书记未必就能盖过了政法委书记。不过地委要做这样的调整,卢正阳也没有办法,只能服从上级的安排。
  去了纪委之后,卢正阳一直都没有办过像样的案子,不声不响的,县纪委都差点要被边缘化了。但这事急不得。人家下面的干部不犯错误,卢书记也不能硬逼着人家犯错误吧?又不能学陈文东的,随便逮住一个干部就给人家“讲究方式方法”,那不是自找麻烦么?
  卢正阳对刘伟鸿没好感,但对刘伟鸿提出的这个方案,却很有好感。说不定这么一公示,告状信就冒出来了,卢书记正好找点事情做。就算最终查不出个结果来,弄出点动静也是好的,显得林庆县还有一个县纪委,有一个纪委书记。
  这人嘛,总得要有活干才不至于闲得无聊,不至于靠边站。
  县委宣传部长观察着慕新民的脸色,见慕书记确实不像是生气的样子,真的再征求意见,待得卢正阳发言之后,也表了个态:“我看这个事可以试一试。真要是有问题,到时候再改正也来得及。”
  慕新民以前在省委宣传部当处长,因为工作关系,县委宣传部部长和慕新民以前就有往来,慕新民到任之后,宣传部长自然要主动靠上去,多少有点香火之情不是?眼下刘伟鸿提出搞干部任免公示,宣传部长便看到了机会。
  这个事情,搞得好了,又能搞出个“林庆经验”来,宣传系统有得文章可做。虽然不敢指望搞成全国典型,能搞个全省典型,那也很不错啊!万一搞砸了,也跟宣传部关系不大。有利无害的事情,为什么不支持呢?
  “呵呵,我也赞成刘部长这个建议,大家都来监督很好嘛。”
  县委政法委书记蒋大正随即也表明了态度。老实说,蒋大正不觉得这个建议有什么好,他只是纯粹地给刘伟鸿捧个场。刘伟鸿确实给他帮过忙,要不这个县委常委的乌纱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戴到他头上呢。官场上,就讲究个同气连枝,有来有往。何况刘伟鸿现在正儿八经是县委领导了,党内排名还在他的前面,蒋大正就更好和刘伟鸿搞好关系。在这种基层人精心目中,该帮谁不该帮谁,自有一杆称。
  而且蒋大正拿捏的时机也恰到好处,没有率先发言,省的得罪了慕新民。等宣传部长都表态支持了,蒋大正随声附和一把,问题不大。
  未谋胜先谋败,是基层老官油子的基本心态。没有过硬的靠山,一切都要靠自己,自然要非常的小心谨慎才行。
  “嗯,其他同志也都谈谈吧。”
  慕新民又点点头,眼神有意无意地落在了邓仲和脸上。
  细论起来,慕新民到任之后,有两个人让他伤透了脑筋。第一个自然是刘伟鸿,另外一个,就是这位不到四十岁的年轻县长了。在这样的事情上头,听不到邓仲和的表态,慕新民心里总觉得有点不踏实,不知道邓仲和会有什么后续的手段。
  邓仲和微微一笑,说道:“慕书记,我看刘部长这个建议,试试也行。就想正阳书记说的那样,要是行得通,咱们就坚持下去,要是有问题,到时候再停下来也来得及。”
  这个话,说得就比较含蓄了,实际上是对刘伟鸿的一种不满。侵犯了“既得利益阶层”的权益只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邓仲和隐隐觉得,自己和刘伟鸿之间,始终只是“盟友”,还谈不上是真正的朋友,不然,刘伟鸿就该事先和他商议一下。既然如此,略略提醒一下刘伟鸿也是应该的。在林庆县,毕竟我才是县长,你要和慕新民“斗法”,没有我的帮助,那可不行。你不尊重我,我就算支持你,那也会有所保留。
  小刘同志,勇往直前是好的,但也不能太自以为是了!不然,朋友们都会有意见的。
  刘伟鸿笑了笑,点起了一支烟。
  有些事情,他不是没想到,是“故意”的。邓仲和这个盟友,他需要,至少慕新民留在林庆县一天,他们就会结盟一天。但刘伟鸿首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能“盲从”。他与邓仲和之间,甚至与李学智徐文浩之间,都只能是合作的关系,不是主从关系。刘伟鸿不可能成为谁的马前卒。必要的时候,就得发出自己的强硬声音,也算是给邓仲和李学智等人一个明白的信号。
  相信再过一段时间,这几位“朋友”对于他“独立自主”的心思,应该会越来越明白的。
  连邓仲和都表态支持了,其他常委们也就不再保持沉默,纷纷发表意见,表示对刘部长的建议,可以试一试。
  都是一种有限度的支持。
  “那好,那就先试行一下。刘部长,这个事情,要抓紧落实。”
  见大家都表了态,慕新民便拍板做了决定。
  常委会也算是圆满成功。
  散会之后,邓仲和回到办公室,秘书已经将当天的报纸都整整齐齐地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人民日报》摆在最上面。邓仲和随眼一瞥,目光立即便被吸引住了,连忙拿起那份报纸,仔细看了起来。
  《人民日报》终于表态了,这是不是就代表着中央最终的决定呢?
  看完《人民日报》的社论,邓仲和深感震惊,整个人慢慢靠在椅子里,点起一支烟,陷入了沉思之中。当然,以他现在的级别,暂时还够不着那么高的层面,他的心思更多地放在林庆县和身边的这些人身上。
  难怪慕新民忽然变得那么好说话了,原来他早就知道了这篇社论的内容。证明他以前所坚持的那条“路线”,未必见得就是正确的,心里一下子紧张起来,正在情理之中。慕新民以前一直都在省级机关工作,五十多岁了,第一次下地方,对于高层政治的敏感性,自然比真正的基层干部要高得多。真要是犯了“路线错误”,那可不是个小事情。
  随即,邓仲和又想到了刘伟鸿身上。在今天的两个会上,刘伟鸿都表现的异常“坚定”,咬定自己的目标,绝不松口。事实证明,他也完全达成了目标。难道他早就料到慕新民的态度会出现重大的转变?他也和慕新民一样,早就知道了《人民日报》今天社论的内容?
  这个可就有意思了。
  上午八点多的时候,今天的《人民日报》应该还没有发到浩阳地区,刘伟鸿肯定不是从陆大勇那里得到的消息。再说了,陆大勇何等身份,就算要关照刘伟鸿,那也是上位者对下属和晚辈的一种爱护,不至于连这样的消息都主动向刘伟鸿通报。
  堂堂地委书记,又不是包打听!
  那么,刘伟鸿至少在省里还有“通风报信”的人,和刘伟鸿关系不一般,应该也不会是朱建国。朱建国现在的身份地位,亦是非同一般了。
  邓仲和脑海里转悠着这些事情,差点被烟头烫着了手指。
第483章
见成效了
  县委干部任免公示一出来,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林庆县的干部们奔走相告——出怪事了!现在县委任命干部,要征求全体群众的意见了。这可真是“千古奇闻”啊,任命干部,不历来是上级党组织做决定的吗?什么时候其他人也能置喙了?
  县委还很是解放了思想啊。
  刘伟鸿很清楚,这个新鲜事物,要让大家都接受,得有个过程,为此县委组织部专门发了一个文件,向各个乡镇和县直机关说明县委试行公示制度的原因和目的。要求各区镇和县直机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对即将拟任新职的干部们,多提意见。
  这个文件,是和《林庆县委组织部干部考察评议制度》(试行)和《林庆县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办法》(试行)等两个文件一起发下去的。
  慕新民终于签字同意了这两个试行的制度。但还是留了一手,不以林庆县委的名义发布,而是以县委组织部的名义发布。由此可见,慕新民很是谨慎,怕万一出了什么问题,自己没有退步。应该说,站在县委书记的立场,慕新民这一手算是比较高明的。刘伟鸿这些新搞法,如果获得了上级的认同,他是县委书记,肯定有功劳。党建工作,无论如何都是撇不开党委一把手的。若是真出了岔子,至少他慕新民也不是第一顺位的责任人,就算要受处分,那也是和刘伟鸿一起受处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慕新民还宁愿和刘伟鸿一起挨个处分,这样一来,他的“任务”,勉强也算是完成了。
  刘伟鸿不在意,这些搞法,在林庆县看上去是标新立异,实际上都能从上级的文件里找到依据,不能算是他刘伟鸿异想天开的乱搞。而且基本都是被后世的事实所证明了的,是正确的方式方法。只是多年以来,大家习惯了“墨守成规”,尤其是党务工作者,更是小心谨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稍微出格一点的事情,谁也不敢做。与经济建设上的超常规“跃进”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思想,也能解释,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几年里,法律法规的制定总是滞后于实际的发展。只因为制定法律法规,总是要再三考虑成熟之后才能进行,实际发展的时候,却允许摸着石头过河。
  当然,胡乱摸石头的家伙,也要做好被打入冷宫,永世不得翻身的思想准备。
  刘伟鸿脑海里多了二十年先知先觉的记忆,就占了极大的便宜,至少他很清楚,哪些石头能摸,哪些石头不能摸。有个时候,摸错了石头比摸错了大腿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刘伟鸿很乐意在党建工作方面多进行有益的探索。甚至这个县委组织部长的职务,都是他主动向陆大勇争取来的。当时陆大勇的意见,是想让他出任常务副县长,直接和邓仲和搭班子。至于高如柏,则接替李学智副书记的职务。陆大勇对刘伟鸿在夹山区发展经济的做法比较肯定,觉得在常务副县长的岗位上,刘伟鸿能够将他经济建设的长才完全发挥出来,比较容易出成绩。而且相对来说,经济建设工作比较单纯,万一有什么拿不准的地方,还有邓仲和把关。毕竟县长才是负全责的。不过刘伟鸿自己却提出来,愿意尝试一下党建方面的工作。
  在京师陆大勇见到了马国平,证实了刘伟鸿的真实身份,自然要满足刘伟鸿这个“小小要求”。反正是安排进县委常委,那么常务副县长也好,组织部长也好,级别上是一样的。
  刘伟鸿之所以自己争取出任组织部长,在于他十分清楚,在体制之内,党的工作,总是排在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工作。实际上,一个地方的经济是不是能搞上去,关键还在于干部队伍的建设是不是到位。单纯凭某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纵算他是重生者,亦不例外。在高层领导眼里,党委书记的地位和行政首长亦是截然不同。党委书记才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刘伟鸿不愿意自己的任职履历上,缺了组织部长这个环节。
  当然,刘部长上任之后搞出的一连串动作,很多人都还是在观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