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精校)第6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0/1119

  初次见面,客气话总是要说几句的。
  刘伟鸿笑着说道:“严厅长过奖了,可不敢当。我对严厅长也是久仰大名。早听说严厅长在大宁市公安局的时候,号称严老虎,大宁市的流氓恶势力,被严厅长打得落花流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有好几个同学留在大宁市工作,一提起严厅长的大名,都竖起大拇指的。丰碑自在人心,公安战线有严厅长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福气。”
  这句话倒也不是刻意奉承,只是略略有点过头。严如培以前并不是在大宁市公安局供职,而是在大宁市江东区分局当局长。那时大宁市江东区的治安情势也很糟糕,流氓地痞横行,群众怨声载道。严如培从省公安厅下放江东区局,随即掀起严打风潮,将江东区的流氓恶势力打得哭爹叫娘,短短两三年时间,江东区的治安情势彻底好转,严如培也得了“严老虎”的雅号。迄今江东区的群众提起严老虎的大名,依旧赞不绝口。
  但严如培在严打斗争中,得罪的人也是不少。原本要提拔他担任大宁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却遭到很强力的抵制和反对,以至于严如培无法在大宁市公安系统立足,省厅不得已,只得将他再次调回省厅。幸好廖泽忠对他十分看重,严如培这才在省厅步步高升,做到了副厅长兼政治部主任的高位。
  也正是这个原因,刘伟鸿今天才专程来拜访严如培。虽然人总是会变的,但昔日的严如培,着实堪称好汉子,刘伟鸿敬重这样的人,当得给他这个脸面。
  严如培略略一怔。
  江东严打,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三年,同样也是他一生中最失意的三年。好评如潮的同时,将官场上的同僚得罪惨了,几乎整个江东区乃至整个大宁市局,都没人给他说话。按照很文艺的话来说:江东之殇,既是一个铁血男儿的光荣与骄傲,也是他的失意和落寞。
  这么些年过去,严如培都渐渐将这些淡忘了,厅里的同事,一般也不在他面前提起来。没想到却从刘伟鸿的嘴里听到了如此的赞誉之词。
  一时之间,严如培有点感慨,说道:“刘书记,难为你还记得这个事,我自己都差点忘记了……”
  刘伟鸿说道:“严厅长,你可以忘记,但群众不会忘记。只要你为他们实实在在办了事,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的。”
  严如培连连摆手,笑着说道:“刘书记,你就不要给我戴高帽子了。我那也只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而已。身为警察,除暴安良乃是分所当为,没什么值得好炫耀的。”
  “说得好,严厅长。实话说,省厅的同志今天才来浩阳,真的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原以为,省厅对这个事情,应该更加关注的。”
  严如培又是一怔。刘伟鸿这话,怎么听着有点话里有话的意思啊?他早就知道省厅会对此事很关注,一直都在这等着的?
  面对着刘伟鸿这样的顶级豪门子弟,最正宗的红三代,严如培在心里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一句话说错了,就有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仅仅因为一个案子涉及到了浩阳市民,就断然下令公安局异地抓人,这样的事,估计除了刘伟鸿,整个楚南省也没几个干得出来的。严如培多年前在大宁市江东区严打,也没有过如此出格的动作。
  刘伟鸿敢于这么“蛮干”,也从侧面论证了人家的底气和无畏!
  “刘书记,邵明正家里的人,在省委大院前上访,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省委林书记和邵令红书记,政法委裴武军书记,刚好都看到了,对这个事比较重视。林书记还亲自给廖泽忠副省长下了指示……这是邵书记和裴书记的批示,请你看看吧。”
  思虑稍顷,严如培还是决定按规矩办事,站起身来,去公事包里取了内参复印件,交给刘伟鸿过目。严如培将大头头都抬了出来,就是向刘伟鸿表明,我严如培此番乃是奉命行事,请你刘书记不要为难我。
  咱不过是个办事人员,挺不容易的,请刘书记多多体谅。
  这份影印件,下午刘伟鸿就看过了,龙宇轩和夏寒向他作了汇报。不过刘伟鸿还是仔细地看了一遍,淡然说道:“严厅长,有一件事,我不大明白。”
  严如培连忙说道:“刘书记请讲。”
  “根据邵明正等人的交代,这个案子,只是他们诸多犯罪行为的一起罢了。类似的罪案,他们还做过很多。而以邵明正为首的流氓团伙,只有二十来个人,在久安市只是很小的一个团伙。比他们大得多的流氓恶势力团伙,还多得很,久安的大案要案,时有发生,很多无辜的群众受害,或死或伤。这样的情况,发生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省厅的领导,很少去关注?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坐视不理,任由犯罪分子在久安横行不法。难道久安不属于楚南省公安厅管辖的地方吗?而浩阳市公安局抓了几个犯罪分子,就算是在程序上略有失误吧,为什么就引起大家这样的重视,这样的不安?请恕我直言,这样子搞,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刘伟鸿说着,声音渐渐严厉起来,神情也变得十分严肃。
第797章
选择规矩还是选择正义?
  严如培被憋住了。
  他真没想到刘伟鸿会这么问。
  因为,这是典型老百姓的思维,不是领导干部的思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领导干部思考问题的方式完全变了,和普通人迥异。在群众看来天经地义的东西,在官员看来就是奇谈怪论;而在官员看来十分正常的现象,到群众眼里就变成“脑残”了。
  伍百达伤害案,在老百姓而言,浩阳市公安局做得一点都没错。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把人差点打死了,把人家媳妇轮奸了,还不该抓?甭管他是哪里人,犯了罪就该抓起来!同样一件事,官员们的看法却截然相反。邵明正等人是不是该抓该杀,且不去管他,但就不该是你浩阳市公安局来抓人。
  那还不得乱套了?
  官场上,规矩不能乱。
  乱了,官员该拥有的权力就没了,正在享受的诸般特权,也没了。
  谁敢乱规矩,谁就是“公敌”,要犯众怒的。
  官员们将这种奇特的思维模式,称为“政治智慧”!
  严如培料不到刘伟鸿一个正宗红色子弟,市委书记,却这样没觉悟,这样缺乏“政治智慧”。但这种智慧,却又不能拿到台面上来,台面上,还得“施仁政”,还得关注群众的需要。
  所以严如培被憋的厉害。良久,才讪笑着说道:“刘书记,也不是说省厅领导不关心久安的社会治安形势,我们应该相信久安的同志嘛,他们肯定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那不见得!”
  刘伟鸿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
  “伍百达这个案子,参与施暴的,不止邵明正这四个人,根据受害人的描述和邵明正等人供认的材料,此案至少还有五个参与者。浩阳市局一个多月前就向久安市公安局发出了协助调查的正式公函,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回音。难道这个案子不是发生在久安市?他们就一点责任都没有?犯罪分子他们不去抓,一天到晚和我们浩阳市公安局打官司,讲规矩,是何道理?到底是规矩重要,还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重要?严厅长,你在江东区整顿社会治安的时候,有过这么多规矩和忌讳吗?”
  说着,刘书记的火气又涌将上来了。
  严如培叹了口气,说道:“刘书记,有些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实话跟你说,我当初在江东区的时候,也是满腔热血,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最后……嘿嘿,却成了众矢之的,灰溜溜地回了省厅。”
  严如培这话,也算是肺腑之言了。见刘伟鸿和他坦诚相见,说话不藏着掖着,严如培也便开门见山。刘伟鸿年纪轻轻能够做到市委书记,恐怕不仅仅是打着家里的大招牌。有关刘伟鸿的一些事迹,严如培也是听说过的,怎么说都得有几分真本事。看来这位年轻的市委书记不是缺少“政治智慧”,而是在“官场规矩”和公平正义之间,做了选择。
  刘伟鸿沉默了一下,说道:“严厅长,你现在有空吗?如果有空的话,我想和你去见一个人。”
  严如培立即警惕起来,迟疑着问道:“见一个人?”
  “对。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案子的受害人,廖小梅!”
  严如培想了想,点了点头。
  两个人一起出了宾馆。
  刘伟鸿说道:“严厅长,时间还早,我们一起走路过去吧,浩阳市区不大,走路大约也只要一二十分钟,顺便看看浩阳的夜景,如何?”
  严如培微笑道:“好,一切都依刘书记的吩咐,我是客随主便。”
  严如培四十来岁,身材很是标准,没有发福,更没有将军肚,可见也是经常锻炼身体的。走个把小时的路,对他来说,不成问题。
  一位公安厅副厅长,一位市委书记,就这么安步当车,走在浩阳的大街上。
  浩阳宾馆和浩阳市委大院紧挨在一起,属于老城区的边缘地带。这个倒也跟整个城市的发展轨迹一致。解放前,浩阳并未置县,而是属于林庆县的一个镇。当时的林庆县远比现在的管辖区域要大得多。解放之后,浩阳正式建县,鉴于老城区过于拥挤,县委县政府大院,便建在老城区的边缘地带,也间接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所以从浩阳宾馆走出去,街道相对比老街宽阔,不过和新城区自然没有可比性。
  刘伟鸿带着严如培向老城区走去,随口解释道:“伍百达一家,都是老街的居民。这几年赚了些钱,准备建新房子了。不过他大哥一家,还住在老城区。他侄儿和侄媳妇,也住在那里。”
  严如培点点头。
  街道虽然不是很宽阔,却平平整整,道路两旁都栽了绿化树,建了绿化带,路灯明亮,两旁的店铺,霓虹灯闪烁,街面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不时可见巡逻警察走过。
  严如培说道:“刘书记,浩阳我以前来过一回,好几年了吧。这几年的变化,真的很大啊……”
  刘伟鸿说道:“时代总是在进步的。”
  严如培又微微颔首。刘伟鸿倒是并不居功。比如这个警察巡逻,全省的县级行政区,浩阳市可能是唯一实行了巡逻警察制度的。都说刘伟鸿到任之后,浩阳市的治安状况得到了根本的好转,果然是有原因的。对流氓恶势力进行严厉打击,又坚持巡警制度,治安要是搞不好,才是怪事了。
  “刘书记,巡警制度,要增加不小的财政支出吧?”
  一边走着,严如培又问道。他当年也打算在江东区搞巡警,区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拒绝了。现在见浩阳真搞了起来,严如培便有此一问。
  刘伟鸿说道:“浩阳市区不大,一百多名巡警就差不多够了,开支也不是太大。这笔钱是应该花的。每年花个一两百万,就能有效的震慑犯罪分子,搞好城区治安,还是很划算。”
  “呵呵,是这样的。”
  两人边走边聊,渐渐街道狭窄起来,由水泥马路变成了青石板路,看上去很有些年头了。不过街道依旧平整,两旁的路灯也很明亮。这是刘伟鸿初任市长之时,便实行的老城区改造。道路,排水,照明系统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刘伟鸿对整个市区,不管是新城区还是老城区,俱皆了如指掌。几分钟后,转入了一条小巷子,依旧还是青石板的路面,不过狭窄了许多,最多只能容三四个人并肩而行。
  但,还是有路灯。
  这也是刘伟鸿对城建系统的明确要求,市区发展到哪里,路灯就跟进到哪里。有了完善的公共照明系统,不留死角,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治安案件的发生。毕竟在光亮的地方,犯罪分子的心理总会有几分畏惧之意,作案也不是那么肆无忌惮了。
  严如培赞叹道:“刘书记,这个市政工程做得真不错。”
  刘伟鸿说道:“也就是本分而已。其实很多事情,真正落实下去,并不麻烦。关键是肯不肯去做。”
  严如培默默点头。
  在小巷子里前进了大约三四十米,来到一个青砖砌成的小院落前,刘伟鸿停住了脚步,轻轻敲响了木板门。
  “哪个?”
  不一会,院子里传来脚步声和一个苍老的声音。
  “伍老师,是我,刘伟鸿。”
  刘伟鸿很和气地答道。
  脚步声明显加快了,随即木板门就打开来,一位五十几岁的老者出现在门口,惊喜地说道:“哟,真是刘书记,你好你好……刘书记,请进!”
  “伍老师,你好。这是我的一个朋友,姓严,大宁来的,和我一起来看看。”
  刘伟鸿随口给伍老师介绍了严如培,却隐瞒了他的身份。自然是怕伍老师得知严如培是省公安厅副厅长之后,求他“伸冤”。今天刘伟鸿请严如培过来,是“微服私访”,不是想让他尴尬难受的。
  “老严,这就是伍百达的大哥,伍老师。伍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以前是民主小学的老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0/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