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精校)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55

  赵歌展颜一笑,脱口而出,可见在她的心目中,已经将范鸿宇当作是靠山了。
  范鸿宇双眉微微一蹙,轻轻摇头。
  前几天梁光华专程召见了他老子范卫国,范鸿宇心中就有了不祥的预感,估摸着梁光华可能要拿范卫国开刀了,这个常务副县长,只怕不大靠得住。
  张大宝是个典型的卑鄙小人,一旦得知老范家失势,必定会转过头来找麻烦。范鸿宇自然不怕他,可赵歌和她的小饭馆,那就难说了。
  但这些事,又怎好向赵歌挑明来说?
  见范鸿宇皱眉,赵歌顿时吓了一跳,意识到范鸿宇是真的在担忧了。看来官面上的事情,自己确实搞不大明白,也不好问得太深入,连忙说道:“好啊,那你说说看,我怎么转行?除了会炒菜做饭,我可没别的本事。”
  范鸿宇随即舒展眉头,微笑说道:“没关系,任何生意都是人做的,谁也不是生而知之。再说我想让你去做的这生意,挺简单,一点就会,很容易上手的。”
  “啊?那你说,是什么生意呢?”
  赵歌马上来了兴趣,将身子略略往前凑了一点,仰起头问道。
第17章
国库券交易
  “国库券。”
  范鸿宇倒也没卖关子,直截了当就说了。
  “国库券?”
  赵歌喃喃地重复了一句,完全不明所以。
  范鸿宇就笑。
  国库券是各国中央政府为弥补财政或国库资金的不足而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最早问世于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随后各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发行了国库券。由于国库券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保障,信誉高,流通性强,收益率也较高,因此在西方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国库券是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也是各国中央银行介入资本市场公开操作业务的重要手段,在证券交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作为重生者,范鸿宇对国库券很熟悉。
  但在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国,尤其是内地,绝大部分干部群众对国库券没有什么认识。
  其实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发行国库券了,那时叫“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单位是“分”,第一期公债发行总额为一亿分。后来又陆续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但在五十年代末期,受政治风向的影响,国家停发了国家公债。
  改革开放之后,八一年开始,国家恢复了国库券的发行。但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禁锢了大家的思想,很多人对国库券和最初发行的股票一样,认识不清,潜意识里,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绝大部分人对国库券可以说是闻所未闻,连续几年,国库券的发行都是采用摊牌的形式。主要有国家干部和工作人员以及企业职工认购,直接从工资里扣款。
  部分人还对这种方式很有意见,压根就不知道国库券能够流通,只是收在那里。购买国库券数额不大的个人,几乎都忘记有那么回事了,甚至到期的国库券也想不起来去兑现。
  八十年代中期,一些思维比较活泛的人,开始做国库券生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比较正规的,以略低的价格,向私人手里收购零散的已经到期或者即将到期的国库券,集中起来去银行兑换。一般来说,现金收购的价格,和票面价值相等或略高。比如面值十元的国库券,付给持有者十元或十一元左右,收购者再去银行兑现,赚取利息价差。通常五年期的国库券,年利率百分之四,十元国库券五年到期,连本带息可以兑现十二元。
  听起来价差不大,但算比例,却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纯利润。运作得当的话,一千元本金,很快就能赚到一两百元。
  也有生意做得比较大的,未到期的国库券也一样收购,不过收购的价格,比票面价值略低。面值十元的国库券,收购者只出九元或者八元,等到期之后,去银行兑现,就能赚到百分之三四十的利润。这样做的缺点是要求资金雄厚,可以将国库券在手里留存一两年的时间,等到期兑现。
  另外一种非正规的方式,就是直接篡改国库券的到期时间。用很低的价格,比如七折甚至六五折从持有者手里收购未到期的国库券,然后用药水改掉券面信息,冒充已到期的国库券去银行骗取本金和利息。
  八十年代初期,市场经济才刚刚开始有一点概念,连雏形都还谈不上。整个经济社会的风气非常良好,坑蒙拐骗之类的案件,几乎从未发生过。一切都是公对公,大部分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很正统,经济诈骗案是一个极其新鲜的名词。当时国家发行的正式货币,防伪水准都不高,更不用说国库券了,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防伪措施。
  所以搞这种非正规国库券生意的人,最开始居然能频频得手,国家蒙受损失之后,才逐渐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采取了一定的打击措施和防范措施。
  当然,范鸿宇不可能去搞这种类似诈骗的“生意”,他想做的是正规的国库券交易。利用思想解放和信息优势去赚点钱花。
  据范鸿宇所知,八十年代中期,股票市场第一批股民中著名的“杨百万”,最初就是做国库券生意发家的。以十万元本金,连续滚动,很快就赚到了一大笔钱。在另一个世界,九十年代时,范警官闲来无事的时候,看过有关杨百万的“传记”,对此印象十分深刻。而他在地区公安处上班的时候,在八十年代末期,也曾参与处理过国库券诈骗犯罪案件的处理,对其中正规和非正规的操作手法都很清楚。
  当下,范鸿宇仔细向赵歌介绍了国库券生意的基本流程。
  赵歌的头脑十分聪明,范鸿宇这么一说,她马上就明白了个大概,只是还有点顾虑,漂亮的黛眉微微蹙了起来,曲起手肘,托着自己白皙纤巧的下巴,望着范鸿宇,犹豫着说道:“鸿宇,这生意,人家怕不愿意吧?已经到期的国库券,他去银行跑一趟,十块就能变十二块,为什么要原价卖掉?”
  范鸿宇微微一笑,说道:“总还是有人不明白的。再说,多数人都怕麻烦。机关工作人员,一般手里的国库券也不多,也就十元左右,多也不过二三十元的样子,利息才几块钱,这点钱,他们一般都不愿意去银行跑一趟,上门收购,等价交换,或者多给一块钱,通常他们随手就换了,也不耐烦多跑。这生意,关键是基数比较大,十个人之中,有五个愿意和我们换,那就发财了。”
  赵歌想了想,轻轻点头。
  她沉思的时候,秀眉轻蹙,小巧的鼻子微微往上翘,红艳艳的双唇紧紧抿着,在灯光下显得秀美难言,范鸿宇看得有一瞬间的发呆。
  这瞬间的失态,却也未曾逃过赵歌的眼神,不由浅浅一笑,说道:“鸿宇,我听着你说的是有道理。不过,这生意本钱要得大吧?”
  尽管已经大致明白了这国库券生意里的门道,但人都有固定的思维,赵歌总觉得,拿钱来生钱,要的本金肯定不少,心里比较忐忑。毕竟这种“金融交易”,于她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范鸿宇笑道:“本钱大有大的做法,本钱小有小的做法。眼下咱们只能先从小处着手。歌儿姐,你给我个实底,真要做这个生意的话,你能拿出多少本钱来?”
  “我?我能有什么钱啊……这店是租的,当初置办这些家具灶台,花了一千多。我爸和我所有的积蓄都投进来了,还借了点钱。现在还了债,我手里最多能有两千块。”
  赵歌望着范鸿宇,实话实说。
  范鸿宇就笑,调侃道:“你个小富婆。”
  赵歌也笑了,说道:“两千块钱就是小富婆啊?”
  “可不是吗?我参加工作两个多月,领了两回工资,林林总总全加起来,不到两百。吃光用光,身体健康,我现在兜里就二十块钱。你有两千块,还不是小富婆啊?你开小饭店一年时间,就尽赚两三千,够有本事的。”
  范鸿宇略带一点戏谑地感叹道。
  赵歌嫣然一笑,有点小得意。不知为什么,她很在意范鸿宇对她的观感。范鸿宇表扬她有本事,赵歌心里头就感到格外高兴。
  “可是,做这么大的生意,两千块也不够吧?”
  笑过之后,赵歌又担忧起来。
  范鸿宇说道:“两千块是少了点,不过细论起来,也能开始搞了。操作顺利的话,一个月周转三次,毛利润就有七八百,搞得好能有一千。”
  “这么多?”
  赵歌大吃一惊,有点不相信似的望着范鸿宇。
  两千块一个月赚一千,百分之五十的利润,那还了得?比她开小饭店强多了。想来也不必起早贪黑的,肯定比开小饭店要轻松得多。
  “这是预估,而且是毛利润不是纯利润。做这个生意,单靠你自己一个人不行,你得请人。找几个人给你去收国库券……”说到这里,范鸿宇瞥了一眼赵歌明艳的脸庞,轻轻摇头,说道:“你这么漂亮,走街串巷的去收购国库券,也不安全。”
  赵歌俏脸微微一红,忽然轻声问道:“你真的觉得我漂亮吗?”
  说着,咬了咬嘴唇,露出羞涩之意。
  范鸿宇诧异道:“这还用觉得吗?本来就很漂亮啊。咱们农机厂,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和你一样漂亮的女孩子了。”
  “真的呀……”
  赵歌有咬咬嘴唇,低下头去,白皙的脸颊上浮现起两朵娇艳的晕红。
  “肯定是真的了,只要长了眼睛的人就能看出来。”范鸿宇又夸了赵歌一句,随即说道:“你回老家去请人吧,找那灵活一点又比较靠得住的,包吃包住,每个月开六十块钱工资……不算少了,赶上厂里的学徒工。四个人左右,一个月开支三百来块,剩下还能有四五百块的利润。当然,本金方面,咱们还得想想办法,多弄点,最好是能有一万左右。这样子才有点赚头,发家致富比较快。”
  “一万块?”
  赵歌又瞪大了眼睛。
第18章
张大宝又来了
  一万块对于赵歌而言,是个天文数字。
  范鸿宇笑道:“既然是合伙做生意,资金自然不能让你一个人去筹措,我也该尽一份力。这样吧,我也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弄到四五千块,你也想想办法,尽可能凑到一万的本金。实在不行,八千也可以。”
  赵歌连忙说道:“你是说,你也参加,咱们合伙做生意?”
  范鸿宇点点头,说道:“这个当然了,我要是不参与,你心里肯定不踏实,是不是?”
  赵歌显然被说中了心事,有点不好意思,嘴里却直承其事:“确实有点,毕竟眼下开这小饭馆,生意也还一般,每个月一两百块总是有赚的。”
  每个月一两百块的赚头,就比一般的科级干部还要强了。当然,也就是八十年代能这样做对比。随着时间推移,官爷们的“经济意识”逐渐觉醒,发现手里的权力能变成金钱,而且是大把的金钱,心理立即就不平衡了。能混官场的,都不是蠢人,很快,就将之付诸实施。到后世,一个星级酒店的老板一年下来,也未必能比实权科级干部赚得多。
  赵歌这种规模的小饭馆,那是提都不消提起,赚的还不如人家一个零头。
  不过眼下,小饭馆确实还算是发家致富的好门路,况且她开了一年多,熟门熟路的,让她将这旱涝保收,基本稳赚不亏的生意停下来,去做什么国库券,这决心可不大好下。
  听范鸿宇说他自己也要参与进来,赵歌顿时信心大增。
  赵歌比较信得过范鸿宇的话。
  倒不是说范鸿宇本身的能力见识让她钦服,毕竟范鸿宇年纪比她还小呢。关键在于范鸿宇的家庭出身让赵歌信服。在赵歌看来,范副县长的公子,那就是上流社会的人,那见识眼界,肯定要比普通人开阔。
  范鸿宇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说道:“歌儿姐,这个生意吧,我考虑了很久,能做,而且风险不大。因为国库券始终是能够兑现的。只要不收到假货,那就基本没风险。”
  “假货?那肯定没有了。国家的东西,也能作假的?”
  那个时代,政府声誉良好,群众的思想也比较单纯,赵歌压根就不担心假货的问题,甚至脑海里完全没有这个概念。
  “那不就结了?”
  范鸿宇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