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精校)第4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1/855

  瞬息之间,无数念头在范鸿宇脑海里闪过,一时理不出个头绪,沉吟稍顷,范鸿宇缓缓说道:“曹主任,彦华市国企改制工作的真正问题,在于时机不对。他们现在走的路子,在不久之后的将来,必定会在全国各地出现,因为这几乎是唯一的出路。国企再不改革,只能走进死胡同。但现在就改,而且改革的幅度这么大,却有点超前了。最高层的意见都还没有统一,彦华就先起跑了……木秀于林啊……”
  范鸿宇并没有详细向曹成解释彦华市国企改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他相信这些东西,曹成早就有过了解。去年彦华地区因此闹得天翻地覆,荣启高身为省委书记,焉能不加以关注?曹成自然也会跟着进行深入研究。
  他直接告诉曹成,彦华地区国企改制眼下之所以忽然受到高层的关注,关键在于目前时局太敏感。
  曹成双眉微微一蹙,随即舒展,低声说道:“范处长,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去年发表在《群众日报》上面的那篇文章,中心内容并不是你现在所说的这样。”
  范鸿宇那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于是严厉批判了当时彦华市正在进行的国企改制工作。而现在,范处长却又换了口气。
  曹主任可也不是那么好哄的!
  “曹主任,我当时也不是否定彦华的国企改制工作,我只是对改变国营企业的所有制属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优化组合,竞争上岗这些具体的改革措施,我认为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不改变经营管理思路,企业何以焕发活力?”
  现在高层关注的重点,据范鸿宇所知,其一是国营企业的所有制属性被改变,其二则是干部职工的优化组合,一些干部职工“失业”了。这在我们国家,还是个新名词。
  什么叫铁饭碗?
  只要一捧上,终身有靠!
  这就是铁饭碗,也一直都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种直观体现。
  突然,有人的铁饭碗被打碎了,堂堂国家干部和职工,居然失业了,这怎么可以?这不就是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的搞法吗?
  曹成不吭声,慢慢走回饭桌旁边,坐了下来,端起热腾腾的浓茶,喝了两口,双眉紧蹙,轻轻摇头,叹了口气,说道:“范处长,路线问题,有的时候不能单单从经济效益上着眼。”
  这也正是部分高层大人物的看法。
  仅仅只需要倒过去十几年,“以阶级斗争为纲”,“严厉批评唯生产力论”等等口号,全国上下,随处可见,耳熟能详。
  范鸿宇也走了过来,在曹成对面坐下,淡然说道:“曹主任,时代毕竟不同了,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不可更改。”
  曹成的瞳孔蓦地收缩了一下。
  范鸿宇这句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这其实就是他纠结的原因,也是荣启高纠结的原因。
  短暂的诧异过后,范鸿宇已经逐渐在脑海里理清了思路:这个事,荣启高也很难拿。
  现在高层两种截然不同的执政理念都在“发声”,到底“姓什么”,迄今也没有定论。在这种局势之下,高层忽然有人很关注彦华地区的国企改制,关心“青山王”是否合乎国情的问题,不能不引起荣启高的高度重视。
  所以他委派曹成去彦华地区实地考察。
  严格来说,荣启高其实并不十分关注曹成实地考察的真正结果,他这样做,更多的是为了表明一种态度。表明他在亲自关注此事,而且是前所未有的重视。
  这种态度,一方面是做给高层大人物看的,另一方面,则是做给省内的同僚看的。
  一般来说,如果是正式的考察,荣启高应该召开书记办公会来讨论,至少要和尤利民袁留彦等省委巨头碰个面,沟通一下,然后委派专职干部前往彦华调查,做出正式的调查结论。但如此一来,事情就有了定论!
  荣启高眼下不需要这个定论!
  或者说,压根就不能定论!
  定论了,就等同于青山省委表态了。
  所以,荣启高决定派曹成去彦华。
  对高层有交代,我已经派我的大秘书亲自去调查了,足够重视,让人无话可说。或许能阻止高层大人物的进一步动作,至少也能延缓一段时间。可能到那个时候,高层大局会进一步趋向明朗,荣启高就可以表态了。
  同时,荣启高提醒省内同僚,此事我已经亲自在关注了,其他同志各安本职吧,不要掺和。
  荣启高下定决心,要将此事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绝不容许其他同志插手进来。被动表态,是荣启高这种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最厌恶的事情。
  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
  事关自己的政治前途,荣启高不容有失。
  曹成的身份,注定他是此番调查的最佳人选。省委办公厅副主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省委,他做出来的调查报告,可以是正式的报告,也可以仅仅只给省委书记提供参考。
  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范处长,这个事还是要谨慎。”
  稍顷,曹成沉声说道,望向范鸿宇,目光炯炯。
  范鸿宇点点头,说道:“曹主任,我完全赞同你的意见,相信彦华地区的同志,也会妥善处理的。”
  曹成便微微颔首。
  无疑,范鸿宇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荣启高让他赴彦华之前,先和范鸿宇吃个饭,就是想传达这么一个信息:如果这个事,彦华地区能够自己摆平,那就再好不过。
  荣启高现在,力求全省局势平稳。
  在大局不明朗的情况下,稳打稳扎,维持好社会的和谐安定,就充分体现了省委书记的政治智慧和掌控能力。
  范鸿宇既是尤利民的大秘书,又是邱明山的爱将,范卫国的儿子,高兴汉的女婿,一个人身兼数重身份,和省内这几位有影响力的重要人物都有密切关联,正是最佳的传话人。
  “曹主任,我还是那句话,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不可逆转。目前发生的这些情况,都只是暂时的。”
  范鸿宇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缓缓说道,神色平静而坚定。
第422章
缓兵之计被人识破了
  次日一早,曹成便带了三个人,一台车,前往彦华。
  带的三个人,除了一位司机是省委小车班的,其余两人都是省委办公厅秘书一处的干部,曹成的直属下级,应该也是他最信任的人,其中就包括曾经给范鸿宇斟茶,陪他聊天说话的苏姓少妇。
  这倒是曹成一贯的行事作风,低调,务实,不张扬。
  尽管如此,彦华地区那边早已摆好了全副“迎接仪仗”。曹成职务虽然只是省委办公厅副主任,身份实在非同小可,在青山省内,乃是扎扎实实的“钦差大臣”。
  曹成在彦华待的时间不短,一去就是十来天,竟然还没有要回省里的意思,继续呆在那里,一个企业一个企业的走,绝不肯搞“大概加估计”那一套,确保写进调查报告里面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事例,都是经过调查组亲自调查验证过的。
  曹成也很清楚,此番考察的结果,相当要紧,事关荣启高的政治态度,来不得半点马虎。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而言,也未始没有“缓兵之计”的意图在内。
  只要曹成这边还在调研考察,就有理由向上边报告,正在调查中。
  政治博弈,和“战争”其实颇有相通之处,局势不明朗的时候,坚守防线就是胜利。是打是退,是攻是守,甚或是战是降,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你有足够的实力。
  没实力,你就没有任何选择余地。
  人家一出手就将你灭了,轮到你东想西想?
  然而这个世界上多的是聪明人,荣启高这种小手腕,别人焉能看不出来?荣启高想拖着,有人偏偏就不耐烦了。
  曹成还在彦华地区深入基层搞调研,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王通就到了洪州。
  用的名义也是来洪州搞调研。
  你荣书记派大秘书去彦华调研了,这个很好,谁都不好催你。洪州卷烟厂这一块,那就不麻烦青山省的同志了,咱们直接来解决!
  王通此番考察的动作相当迅速,前天下午他的秘书电话通知了青山省烟草专卖局和洪州卷烟厂的,次日上午就坐早班飞机到了洪州机场。
  付德臻吓得心惊胆战,一接到省烟草专卖局的电话,来不及思考,就忙不迭地给范鸿宇打传呼,向范处长汇报了这个惊人的消息,在电话那边,说话都有点犯结巴了。
  付德臻真有理由害怕。
  半个月前,在首都开会的时候,王通亲自召见,明白告诉他,“青山王”停止生产,停止销售。结果付厂长置若罔闻,不但没有停止生产,反倒开足马力,所有生产线全线开工,加快生产“青山王”。更是向全省各地市烟草专卖局“放出风声”,说“青山王”有可能停产,结果各地市烟草专卖局蜂拥而至,排队在卷烟厂提货,所有库存“青山王”两天之内就销售一空。
  这样赚钱的高档香烟,卖一包的利润甚至超过了普通中低档香烟卖一条的利润,谁不是趋之若鹜?得赶在停产之前,尽可能多进一些货,囤积起来,以便大赚一把。
  付德臻同志对王局长的指令就是如此执行的,这是典型的阳奉阴违。
  也难怪王局长勃然大怒,亲自赶赴洪州。
  好你个付德臻,你胆子还真不小,我就不信治不了你。
  接到付德臻的电话,范鸿宇不敢怠慢,随即向尤利民做了汇报。
  尤利民略事沉吟,说道:“你安排一下,明天上午,我去机场接他。”
  范鸿宇吃了一惊:“您亲自去机场接王局长?”
  也不怪范鸿宇吃惊,这个动作实在是前所未有。王通不过是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副局长,尽管高配,亦只是副部级。就算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局长到了洪州,也当不起尤利民亲自去机场迎接。官场上,尤其到了一定的层级,这些礼节的规矩挺严格的。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一直实行的都是对等原则。
  王通这样的,省政府委派一名分管副省长去机场接机,都已经算是破格了。通常都是省政府办公厅主任去机场接见,分管副省长接待,省长接见,宴请这样一个流程。
  现在尤利民亲自去机场,乃是给了王通极大的脸面。
  尤利民点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1/8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