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豪门(校对)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1471

  萧凡微笑点头,却不再说话。
  既然是方黎主动请他过来谈话,那方黎就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在这个时候,饶雨婷并不能代表方黎。方黎自己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态度,那么谈话的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这一节,绝对不能搞错了。
  萧凡谦和归谦和,关键时刻,绝不含糊。
  方黎轻轻吸了口气,脸色缓和下来,徐徐说道:“好,萧凡,请你继续吧,我听着呢。”
  这个意思,其实就是向萧凡“道歉”了。
  不管萧凡说的话再荒诞不经,既然是自己主动请他来谈话,那么该讲的礼节还是要讲,如果这家伙总是胡说八道,以后不予理睬就是了。
  “好的,方叔叔。目前中枢的情况,晦涩难明,内部的意见也不是那么一致。自隋唐以来,枢密院就是内廷所设,沟通内外的桥梁。在枢府立足,最大的倚仗来自于至尊的信任。枢密使权倾内外的例子,并不多见。就算有这样的例外,通常也难以持久。五代时期后晋的桑维翰,先后两次以枢密使兼宰相,下场是身死族灭。后周的王峻,枢密使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终也是被贬商州,郁郁而终。如果不是郭威顾念着老兄弟的情分,恐怕也难逃一死。”
  萧凡不徐不疾,娓娓道来。
  方黎神情再一次严肃起来。
  他原本以为,萧凡要给他“看相”了,却不料再一次失算。萧凡居然给他讲起了历史,而且举的两个例子,都是五代史上著名的权相。
  尤其桑维翰,更是千古有名的大汉奸,石敬瑭向契丹称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的首恶。
  但方黎熟读历史,很清楚地知道,桑维翰本身的才具,那是毋庸置疑的,在后晋也算是一手遮天的大人物。枢密使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迁门下侍中,到最后拜中书令,复任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没有真本事,是做不到的。
  史书上所谓“权倾内外”,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枢密院处置内廷事宜,负责军国重事,直接向皇帝负责,算是皇帝的内臣;中书省门下省掌外廷事务,平章天下庶政,则是外臣。
  一些位高权重的节度使观察使,奏章可以避开中书门下,直达御前,但无论如何都避不开枢密院,必定要由枢密使转呈御览。
  大致就是这样的分工。
  枢密使兼宰相,那就是权倾内外,既负责皇帝与外藩大臣的联系,又去政事堂平章庶政。在五代,以枢密使兼任宰相,是成为首相的标志。
  不管是谁,一旦取得这样的地位,那就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只不过,这样的权相,下场通常都比较难看。
  相权直接威胁到皇权,最终被皇帝猜忌,乃是理所当然。
  方黎皱眉说道:“现在的情况,毕竟和古代有所不同。”
  萧凡笑了笑,说道:“方叔叔,办事机关的名称改了,实质并没有改变多少。内廷机关,名爵不显,但直接和最高层对话,沟通上下,联络内外,权威很重。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方叔叔,你觉得,目前的内廷机关,和以前的枢密院,除了不负责军事之外,有什么实际的不同吗?所处的地位,其实是一样的。内廷办公厅主任副主任,级别很高,权力很大,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没有自己的执行体系,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于最高层的委托。因此,得到最高层领导的完全信任,是立足的根本。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只能依附于他人。反过来说,任何一个国家部委,都有自己独立的执行体系,他们制定的政策,只要通过批准,就能全国推行。这就是区别。”
  “内廷之主,身上的派系烙印,实在太明显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第212章
言无不中
  “萧凡,你对历史掌故还是很熟悉的嘛。”
  方黎淡淡说道。
  我请你来,不是想和你谈论历史掌故的,你不是说相术么?
  萧凡笑了笑,目光在方黎略显稀疏的头顶一瞥,说道:“方叔叔,您的头发乌黑发亮,天庭宽广丰润,日月角丰隆,山根饱满,两耳厚实,双目有神,这是明明白白的尚书之相。不过眼角有恶纹,主近期本宫侵凌。这种相理,易动不易静。留在京师,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饶雨婷吃了一惊,忍不住问道:“你是说,外出比较好?”
  方黎就瞪了妻子一眼。
  怎么一下子就被人带进去了?
  萧凡不去理会方黎的眼神,认真说道:“方叔叔,高层的情况,你比我清楚多了,我不敢班门弄斧。纯粹依照相理而论,我认为短时间内,内廷办公厅确实不是最佳的选择。”
  “为什么?”
  萧凡说道:“方叔叔,就事论事,方家在政法系统的影响力很大,您如果去内廷工作,要协调的就远不是政法系统内部的事情了。全面协调,内廷明主任那里,恐怕会有些不大情愿吧?”
  方黎的瞳孔,略略收缩了一下。
  现任内廷办公厅明主任,乃是当今第一信任之人,内廷诸事,一言而决。方黎去了内廷,自然是做明主任的副手。
  但方黎的身份,远非一般内廷副主任可比。他是世家豪门出身,在京师地面拥有极其广泛的人脉,本身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的职务。比如在政法系统,他算不上是主要领导,只是部门领导,但他的意见,主要领导们都要仔细掂量的。
  这样一个厉害角色,进了内廷,想要不引起明主任的警惕,几乎不可能。
  萧凡的话,只是点到即止。方黎何等样人,焉能读不懂他的真实含义?
  方黎去了内廷,立即就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成为明主任的心腹,要么成为对手!
  就现在的情形而论,他成为明主任对手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从历史渊源而言,方老爷子所在的政治派系,与明主任所在的政治派系,分歧较多。双方一贯不是很合得来。
  方黎如果努力向明主任靠拢,那么那些曾经支持他的其他大人物,恐怕就不得不重新考虑是否继续支持方黎了。
  而如果和明主任对立,情况也一样的不好办。
  明主任毕竟是当今最信任的得力干将。
  以方黎本身的职务和级别而论,副部级,确实还不具备和明主任面对面掰腕子的实力。内廷办公厅主任,远不是一般正省部级干部可比的。
  举例而言,一省封疆大吏,一把手调任内廷办主任,就算级别不高配,在外人眼里,那也是扎扎实实的升迁。
  但省里的副手调任内廷办副主任,那就不见得是升迁了。
  一把手和副手的区别,相当明显。
  这些内幕,萧凡其实也只是“一知半解”,远远不如方黎那么清楚。但他精通相理,却是其他人都比不上的。单纯从相理卦象而论,萧凡认为方黎不适合去内廷办。
  稍顷,方黎淡然说道:“我去内廷办,主要还是负责联系政法部门这一块。”
  萧凡微笑着反问道:“那又何必要动?”
  您现在不就是干的这活么?
  在政法系统内部,你什么都很熟悉,连主要领导都要征询你的意见,有老爷子的余威在,方家就永远都是政法系统内部的大势力。现在舍弃自己的大本营,孤身前往内廷,实际还是负责联系政法战线,当真有点多此一举了。
  方黎沉吟起来。
  有些话,他也不好和萧凡说得太透了。
  让他去内廷,其实是某位巨头的提议,那位巨头和方老爷子关系颇佳,希望方黎进入内廷之后,能够分去明主任的一部分权柄。
  严格来说,巨头这个提议,也带着私心。
  明显是想借助方家的影响力,来抗衡明主任在内廷办公厅的“一家独大”,从而将自己的意志,逐渐渗透入内廷机关。
  但不得不说,这是方黎得到这位巨头全力支持和信任的一个最佳途径。
  这就是方黎想要去内廷办的真正原因。
  方老爷子毕竟已经不在其位,今后方黎更多的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了。能够获得一位巨头的青眼,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不知道有多少官场人物,对这样的机会梦寐以求。
  方黎心中的犹疑,萧凡能够理解,关注着方黎的脸色,缓缓说道:“方叔叔,您本身就是极贵之相,贵人相助只是锦上添花。我虽然不是很了解高层的情况,但我想,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是以实力说话的。只要自身实力足够,那么不管是谁,都要认真倾听您的意见,而不是相反。我在家里,和我爸爸也谈到过类似的话题。打铁还要自身硬。”
  方黎吃了一惊,有点疑惑地望着他,问道:“你和萧部长也谈论这些?”
  这确实有些出乎方黎的意料。
  原以为萧凡在家里,面对萧湛的时候,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呢。据说两个不争气的儿子,是萧湛最大的逆鳞,熟人朋友在萧湛面前,都很自觉地不提起萧凡萧天哥俩,免得惹萧部长生气。
  “是的,方叔叔,其实我们的情况都是一样的,比较特殊。”
  萧凡很含蓄地说道。
  你方黎不是普通的草根出身,不是“凤凰男”,你是豪门世家子弟。豪门世家在国内政坛,本就是一股独立的势力。一个豪门世家或许不足以自成体系,但几户豪门联合在一起,再加上各种姻亲朋友同事,那就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圈子,势力之强,任谁都不能小觑了。
  现在你要跳出世家圈子,向某位巨头靠拢,那就要好好算一算了,是否值得。
  现放着萧家在这里,如果两家能够成为某种盟友,萧家能够给与你的支持,绝对不比某位巨头小。老爷子还在世,这是最大的倚仗。
  饶雨婷瞥了丈夫一眼,随即向萧凡问道:“萧凡,那你的意见,是外出了?”
  “是的。”
  萧凡很笃定地点头答道。
  “方叔叔在首都机关工作的时间太长了,相对来说,地方工作经验略有欠缺。唐宋时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现在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还是这样。由部委机关而出任台阁相职的例子,不是太多。因此我建议方叔叔去外省工作一段时间。中期换届马上就要开始了……”
  萧凡的话还是没有说完,但方黎和饶雨婷都明白他的意思。中期换届的博弈,其激烈程度,甚至不亚于大换届。到时候这四九城里,又不知要卷起多大的风浪。方黎恰恰在这种时候进入内廷办,自己立足不稳,马上就卷入到如此激烈的人事安排博弈之中,可不见得是个好主意。
  只要稍一应对失误,就是大麻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14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