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515

  李世民也没想到李休竟然有事情要和自己谈,不过还是很爽快的答应下来,然后两人让游船靠岸,这才在歌伎幽怨的目光中下了船,等到两人来到一处僻静之处后,李世民这才开口询问道:“李休,什么事非要避着人来谈?”
第466章
曲江池畔(下)
  “陛下,臣想给你请个故事!”李休并没有直接说和亲的事,而是微笑着向李世民开口道。
  “故事?什么故事?”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一愣,他也没想到李休把他叫出来,竟然是为了给他讲个故事?
  “启禀陛下,臣讲的这个故事有些特殊,话说不知何年何地,有一个乞丐出身的义军首领,终于打败了占领他故国的蛮族,建立起一个叫做大明的帝国,这个帝国的疆域比之我大唐还要辽阔一些,而这个乞丐正是大明的开国皇帝……”
  “哈哈~古往今来,能够成为开国之君的人,大都是出身不凡,也就只有汉朝的刘邦出身低一些,不过出身再低也是亭长,比之乞丐的身份可要高多了,至于乞丐也能成为一个大帝国的开国之君,朕可从来没听说过!”没等李休把故事讲完,就被李世民打断道。
  “一个故事而已,陛下不必太过在意这些细枝末节!”李休笑呵呵的开口道,他并没有解释大明这个王朝建立的经过,也没有辩解这个王朝曾经真实存在过,只不过是在大唐之后,当然这件事也没办法解释。
  只见李休顿了一下后,接着继续讲道:“这个乞丐皇帝赶走了占据故国的蛮族,建立大明这么一个辽阔的国家,而且对于逃到草原上的蛮族也并没有放过,一连数次北伐,将蛮族打得几近灭亡,而且这个乞丐皇帝也十分的有骨气,他在死前为自己的后世子孙立下一条遗训,陛下可想知道这条遗训是什么?”
  李世民刚开始并没有在意,不过当听到李休讲到乞丐皇帝竟然主动北伐,将逃跑的蛮族杀的几近灭亡之时,也不由得对乞丐皇帝的功绩大为震惊,身为一个皇帝,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深入草原远征的困难了。
  “他留下的遗训是什么?”只见李世民沉思了片刻,最后终于开口询问道。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李休神情凝重的开口道,先不论朱元璋的功过是非,但他这留下的这条遗训却让感到热血沸腾,这也许才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与骨气。
  “哼!说的轻巧,一个国家总会有些起伏,而当遇到强敌之时,做出一些权宜之计,这才是明哲保身之道!”李世民听到这里却是冷哼一声,因为李休说出的这条遗训他也做不到,别的不说,之前突厥大军压境之时,他就赔了不少的钱财才让突厥人退走,甚至他父亲李渊刚起兵时,还向突厥称臣,以此来换取突厥人的支持。
  “陛下,这位大明的开国之君可不是说说而已,而且他的子孙也一直遵循这条遗训,在他驾崩之后,他的儿子就把京城迁到了北方边境,再次开始对草原蛮族的清剿,而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大明王朝几经起伏,有个大明的皇帝不慎被蛮族俘虏,但他却宁死不降,大明也另立了一个皇帝继续与蛮族交战,直到蛮族把这个皇帝放了回来。”
  “另外大明后来还出现一位昏君,竟然不顾朝政外出游玩,有大臣劝阻,竟然被这个昏君杖毙,但大明的臣子却没有退缩,一连十几位大臣接连死谏,最后逼得这个昏君不得不妥协,而大明立国数百年,也从来没有向任何外敌屈服,没有割过一寸地,没有赔过一分款,更没有用女人来换取过和平!”李休说到最后时,脸上也不由得露出钦佩的神色,大明恐怕是中原历史上最硬气的一个王朝了。
  “那又如何,你说这个大明立国数百年,那么最后肯定还是灭亡了吧?”李世民并没有被李休的话打动,反而再次有些不屑的开口道,只不过在说这些话时,他的眼睛却没有直视李休,这可不像李世民平时的表现。
  “是啊,陛下说的不错,大明最后还是亡了,而且还是亡于蛮族之手,不过那只是外因,真正的内因却是亡于党争、亡于内乱、亡于天灾人祸,而且在敌军攻入京城之时,大明最后一位皇帝也没有逃跑,而是吊死在城外的山上,之后几位流亡皇帝也自杀殉国,大明遗族也一直抵抗了将近四十年之久,这就是大明的骨气!”李休再次面色凝重的开口道。
  听完李休最后的这段话,李世民也终于沉默下来,也许刚才他还可以嘴硬,但是当听到之后的大明王朝中,哪怕是皇帝被俘、京城攻破的情况下,大明历代皇帝也丝毫没有退缩,真正的做到了那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震撼,至少他和他父亲李渊,都没能做到这一点。
  “李休,故事讲完了,你到底想要说什么?”只见李世民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缓缓的抬头盯着他道,毕竟李休话中并没有特意指出和亲,他也不知道李休知道了西突厥和亲使者已经到来的消息,所以一时间还真猜不到李休的真正意图。
  “其实对于大明的这条祖训,臣也知道有时候并不适用,毕竟过刚易折,有时候适当的示弱也可以更好的保存自身,但是对于大明的骨气,臣还是十分的佩服,而且陛下请看,大明的那位乞丐天子将‘不和亲’这一条列为遗训的第一句,换句话说,他绝不希望用自己后辈中的女子来换取一时的苟且!”李休这时终于把自己的目的讲了出来。
  “原来如此,你这七绕八绕的,竟然是为了和亲的事。”李世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露出恍然的表情,也终于明白了李休的意思,也难为李休竟然费了这么大的心思了。
  “不错,臣之前出城之时,发现新筑县城也被戒严了,打听之后才知道西突厥前来和亲的事,对于和亲之事,臣一向认为是国家之耻,毕竟一国之安危,怎么能系于一个小女子的身上?”李休一脸郑重的向李世民请求道。
  如果是其它人说出上面的话,李世民恐怕会怒斥一番,不过李休却是他心中最为重要的朋友,所以他这时也没有生气,而是沉思了片刻这才再次开口道:“我明白李休你的意思,用一个女子来换取大唐的利益,的确让人有些不齿,不过你也要知道,西突厥的实力并不比东突厥弱,如果我们能够与西突厥联合,那么灭掉东突厥就有更大的把握了!”
  “陛下未免有些太看得起西突厥了,如果我猜得不错,西突厥恐怕很快就要面临一场内乱了!”李休听到这里却是不屑的一笑道。
  相比之下,李休对西突厥的历史所知不多,不过他却知道一点,那就是在大唐灭掉东突厥之前,西突厥的实力已经大为减弱,这也导致大唐灭东突厥时,西突厥根本没有帮上什么忙,而以现在的情况分析,能够让强大的西突厥在短短几年里衰弱到那种程度,唯一的解释就是内乱了。
  “哦?你为何这么说?”李世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大为惊讶的道,虽然大唐的实力已经强大了许多,但是面对东西突厥时,他也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陛下,臣听说西突厥的那位统护叶可汗十分自负,在西域欺凌部族,导致手下的部族离心离德,从这一点来看,他的性格与颉利十分相似,只不过他比颉利做的更加过分,这些消息可以很容易从西域的胡商口中打听到,而西域本就部族众多,西突厥的本族人数量反而不多,统治也并不稳定,如此一来,只要一点星火,西突厥就可能爆发燎原之乱!”
  这几天因为西突厥和亲的事,李休也收集了一些西突厥方面的资料,却没想到收集的这些资料竟然都显示,西突厥内部竟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以他也趁机讲了出来。
  “仅凭这些,你竟然就敢断定西突厥会爆发内乱?”李世民听到这里却不禁有些怀疑的道,他掌握的与西突厥有关的消息比李休更多,但在他看来,统护叶可汗的统治虽然有问题,可是也不能肯定就会发生内乱。
  “陛下您若是不信臣也没有办法,不过臣敢保证,西突厥的内乱肯定就在近几年内爆发!”李休这时十分肯定的道,反正这种事他也不是第一次做了,当初他就没少向李世民预告可能发生的事,而且每次都应验了,这也是李世民看重他的主要原因之一。
  “你真的这么肯定?”李世民看到李休不像是骗自己,当下也露出凝重的表情道,毕竟李休已经多次证明了他的能力,所以由不得他不重视。
  “臣敢以性命担保!”李休再次坚定的开口道,其实他最希望能够彻底的打消李世民与任何异族和亲的想法,只不过通过刚才的交谈,他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先阻止了这次的和亲再做打算。
第467章
难兄难弟
  对于是否与西突厥和亲这件事,李世民也表现的十分慎重,毕竟这件事最初是李渊定下来的,而且现在西突厥已经派使节把彩礼都送过来了,再想反悔说不定还会得罪西突厥,所以在听完李休的劝说后,李世民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说要回去考虑一下。
  对此李休也十分理解,毕竟这么重大的事情,哪怕李世民是皇帝,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决定的,说不定他还要回去与长孙无忌等人商量一下,所以他也没有再催促,而是向李世民打听了一下这次和亲的情况,毕竟像这种事情他以前也不怎么关心。
  李世民其实很希望李休能够多接触一些政务,这样也能为自己分忧,因此也详细的将这次与西突厥和亲的情况讲了一遍,结果李休这才知道,原来在大唐刚建立时,西突厥就向李渊示好,双方甚至准备结盟共同对付颉利,结果颉利知道后立刻派人向西突厥示好,这才缓解了那次的危机。
  不过也就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年,西突厥再次派人来到大唐,这次则是统护叶可汗向李渊请求赐婚的,而李渊自然也是求之不得,所以婚事也就定了下来,随后李世民夺位,但是这桩婚事却并没有因此而废除,所以西突厥在去年时,就派人与李世民接触过,对此李世民也没有反对,所以才有了西突厥使节带着彩礼来迎娶大唐公主的事。
  “本来对于与西突厥联姻之事,朝中的众臣都很赞成,甚至连和亲的人选都已经定好了,就是我堂兄李道立的女儿。”李世民最后开口道。
  “李道立?那不就是任城王李道宗的弟弟吗?”李世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惊讶的开口道,李道立的名字也许别人没听说过,但李道宗却是初唐名将,也是大唐皇族中少有了几员名将之一,与平定了南方的李孝恭并称,不过他还有一个更有名的身份,那就是文成公主的父亲。
  “不错,李道立与任城王是亲兄弟,不过因为他们的叔父无子,所以李道立被过继了出去,但是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却十分亲密,连住的府邸都是相邻着,之前我削减李氏宗族的王爵,本来想将李道立的高平王爵位拿掉,给他一个刺史也就是了,不过看在李道宗的面子上,还是只降为县公,这次他的女儿被选出来和亲,也算是为我大唐做了点贡献!”李世民这时十分冷血的开口道。
  之前李世民清理李氏宗族内的王爵,凡是没有立下什么功劳的,一个不差的全都被降了爵,李道立也没什么功劳,自然也逃不过降爵的命运,不过李道宗却是大唐名将,担任着灵州都督的重任,所以他不但没有被降爵,反而连他的亲属也都沾了点光。
  “陛下仁慈!”李休口不对心的对李世民夸了一句,低头时却不由得撇了撇嘴,他是在为李道宗和李道立这对兄弟感到不值,现在是李道立的女儿被当成公主和亲,以后李道宗的女儿还是会被送出去和亲,只要他们不是特别的冷血,恐怕都会心疼自己的女儿,可惜在大势之下,他们也没有反抗之力,说起来也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对了,上次你劝我的事我也已经想通了,青雀的封地我已经收回了大半,只给他留下九州封地,与恪儿他们的封地差不多,这样就不算特殊了!”这时李世民忽然又想到一件事,当下缓缓的开口道。
  “陛下英明,这对泰儿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李休听到这里终于露出几分真心的笑容道,只要李世民不太过宠溺李泰,就不会让他从小觉得与其它的皇子不同,从而对太子之位产生什么妄想。
  “是啊,观音婢也是这么说的,甚至连无忌也对你的话十分赞同,看来朕是真的错了!”李世民这时也是叹了口气道,为了李泰的事,他还特意与长孙无忌商量了一下,结果没想到长孙无忌的意见与李休竟然完全一致。
  “正所谓当局者迷,陛下身为人父,有时也难免感情用事,这点臣也是深有体会!”李休听到这里笑呵呵的开口道,对于长孙无忌也赞同他的意见,李休也并不感到奇怪,因为长孙无忌一直都是支持李承乾的,只不过原来的历史上李承乾让人太过失望,最后才让长孙无忌转而支持最小的李治。
  聊了几句家中的闲话之后,李休忽然想到天花的事,于是再次向李世民请教道:“陛下,天花已经控制住了,不知长安城何时才会解除戒严?”
  听到李休的话,李世民也不由得皱了一下眉头,随后这才开口道:“长安戒严本就是万不得已的事,我也希望能够早点恢复正常,只不过朝中众臣对天花畏之如虎,所以朝堂上讨论了几次,也没能通过解除戒严的政令,不过估计也过了,毕竟长安戒严带来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别的不说,城中的粮价就已经涨了不少了。”
  “对于天花这种瘟疫小心谨慎一些也没什么大错,另外臣在城外之时,竟然还为我大唐发现一位难得的人材!”李休这时忽然笑着开口道,上次他见到刘仁轨后,就一直想向李世民推荐他,现在总算是找到机会了。
  “哦?你可是很少向朝廷推荐贤才,上次你推荐的那个苏定方已经去了北疆,他也的确没有辜负你的信任,屡次立下大功,连程咬金都夸他是个难得的悍将!”李世民听到李休要推荐人才,当下也不由得大笑一声道。
  “苏定方去了北疆?陛下不是成立了武院,怎么不让他去武院学习?”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也不由得惊讶的道,武院是由他提出来的,而且李世民也委任李靖为武院的山长,他也一直关注着这件事,据他所知,武院的框架已经搭了起来,也挑选了一批学生进入武院学习,所以他也一直以为苏定方也在武院中呢?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确是想把苏定方送到武院中的,不过他却自己要求去北疆杀敌,以此来证明他的忠心与实力,对此我也不好拒绝,所以就让他去北疆先历练两年,等以后再调回武院学习就是了!”李世民笑呵呵的回答道。
  他看中的不但是苏定方的才能,更看中的是他的人品,此人年少时就保卫乡里,后来天下大乱才加入窦建德的大军,不过却是个忠义之人,这种人才是他最需要的。
  “原来如此,没想到苏定方竟然如此有主见,不过臣今日推荐之人,却丝毫不比苏定方差!”李休听后点了点头,随后又笑着开口道。
  “哦?得到一个苏定方已经十分难得,如果能够再有一个苏定方,那可真是我大唐之幸啊!”李世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惊讶的开口道。
  “呵呵,其实这个人本来就是我大唐的官员,臣也是在天花之时认识了他,此人正是青田县的县尉,姓刘名仁轨!”李休这时终于将刘仁轨推荐给李世民道。
  “哈哈~我当是谁呢,原来就是那个在青田县大开杀戒的砍头县尉啊!”李世民听刘仁轨这个名字时,却不由得大笑一声道,看来他也早就知道刘仁轨。
  “陛下知道他?”李休也不由得惊讶的看着李世民道,一个小小的县尉而已,在有品级的官员之中,已经是最低级的官员了,却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会知道他。
  “这你就不知道了,刘仁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前段时间朝堂上因为他差点吵起来了,就是因为有谏官参奏他滥杀无辜,但也有官员说在当时的形势下,只有杀人才能威慑到青田县中的暴徒,结果双方是争吵不休,参奏他的谏官还给他起了个砍头县尉的称号。”李世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露出几分开心的笑容。
  作为一个皇帝,他最开心的就是手下的臣子们意见不一,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从中搞平衡,这也就是所谓的御下之道,如果真的让臣子们结成铁板一块,那他这个皇帝反而不好当了。
  “砍头县尉!这个称号还真是……”李休听到这里也有些哭笑不得,他是支持刘仁轨的,毕竟乱世行苛法,在青田县那种混乱的情况下,如果不杀人根本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稳定县城的情况。
  “李休,你推荐刘仁轨可真不是时候,朝中不少人都对他血腥的手段感到不耻,甚至连读书人中也对他颇有微词,在这种情况下,朕也不得不考虑天下人的态度,所以实在不好提拔他啊!”李世民说到最后时,也露出为难的表情。
  “陛下,臣之所以推荐刘仁轨,也是担心他因杀人太多的事而受到责罚,另外他的性格也太过方正,还需要多多磨练一下,所以陛下不如将他调到别外,也可以避一避风头!”李休也能理解李世民的难处,所以这时向他建议道,这才是他向李世民推荐刘仁轨的真正目的。
第468章
乐见其成
  “陛下,这是对驸马拟定的赏赐,请您过目!”两仪殿中,长孙无忌小心翼翼的将一份似好的圣旨送到李世民的面前道,他已经从宫人那里得知,李世民今天出去了一趟,不过回来后就是一副眉头紧皱的模样,严禁任何人打扰他,所以他现在也表现的很小心。
  “是无忌啊,你们都决定给李休什么样的赏赐?”听到长孙无忌的声音,沉思中的李世民这才抬起头来,然后向他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道。
  “按照陛下的意思,已经将李休的爵位定为燕国公,至于他的两个儿子,也是按照您的意思,分别赏赐为故安县公与新安县公!”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的脸色温和,当下也是松了口气道。
  “燕国公吗?这个封号倒是不错,本来我想给他和三姐的儿子也封个国公的,可是李休竟然不要,反而还要换成两个郡公,这可不能便宜了他,给他两个县公已经不错了!”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的禀报也不由得笑道。
  国公也是分远近的,比如像齐楚燕韩等战国七雄的封号,都是国公之中的尊号,也只有像长孙无忌与李休这种特别亲近的大臣才能得到,至于像鄂国公、许国公等等,却都要差上一些。
  “恐怕也只有李休才敢向陛下讨价还价!”长孙无忌看出李世民的心情不错,当下也不由得开口笑道,不过说到这里时,他对李休也不由得有些羡慕,以前他曾经也敢与李世民开玩笑,甚至主动开口讨要东西,但是随着李世民登基之后,双方变成了君臣,这让他在李世民面前也不由得变得有些拘谨,但李休却好像不受任何的影响,依然是什么话都敢说。
  “李休的胆子可大着呢,他不但敢管朕的家事,而且今天还敢教朕怎么做人!”李世民这时再次开口道。
  “哦?今天陛下出宫是去见了李休?”长孙无忌听到李世民的话也不由得惊讶的道,他只知道李世民出宫,但并不知道李世民去找李休的事。
  “不错,我本来想找他问一下虬髯客的事,结果没想到他竟然给我讲了一个乞丐皇帝的故事……”
  李世民说着就把李休讲的那个与大明王朝有关的故事说了一遍,而在说到那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时,李世民也不由得露出钦佩的神色,虽然他知道这个故事可能是李休“编”的,但故事中的这个大明王朝的皇帝们,却也深深的打动了他。
  只见长孙无忌听完大明王朝的故事之后,却不由得眉头紧皱,过了好一会儿,他这才做出与当时的李世民几乎相同的反应道:“李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