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515

  “对了,向你打听个人!”正在这时,马爷忽然有些鬼鬼祟祟的向李休低声道。
  “您向我打听人?”李休听到马爷的话也不由得惊讶的反问一声,马爷的消息可是比他灵通多了,一般都是李休向他打听事情,今天怎么反过来了?
  “这个人是你们农部的人,我不向你打听向谁打听?”马爷却是一脸理所当然的道。
  “我们农部的人?马叔你想打听谁?”李休听到这里也更加惊讶,脑子里也把农部里的人过了一遍,可是想来想去,好像也只有一个许敬宗才能入得了马爷的法眼,可是许敬宗好像并没有胆子敢招惹马爷啊?
  “那个……”只见马爷这时颇有些不好意思的一笑,这才再次开口道,“我听说新科进士中有个叫上官仪的,而且还是你举荐的,并且还被分配到你们农部之中做主事,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马叔你怎么忽然打听起上官仪来?”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瞪大眼睛看着马爷道,他实在想不通马爷怎么会对上官仪感兴趣,更不明白他到底想问什么?
  “犯什么傻啊,恨儿到现在可连个夫婿都还没有呢,我和郡主可都心急着呢,刚好这次的新科进士中,竟然有上官仪这个年轻人,而且还没有婚配,无论是年龄还是相貌,都能配得上恨儿,这么好的人选怎么能错过?”马爷当下搓着手道,看他的样子,似乎恨不得现在就把上官仪抓来,然后让他和恨儿拜堂成亲。
  “马叔,恨儿还不到成亲的年纪吧,而且上官仪的才学虽然不错,但是人品、德行之类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万一恨儿不喜欢对方,或者婚后两人相处不来,到时岂不是会害了恨儿一辈子?”李休听到这里终于明白了马爷的意思,没想到马爷竟然也和长安城的其它权贵一样,也打起上官仪的主意,只不过他恨儿的婚事却十分的慎重,因此并不怎么赞同。
  “所以我才找你打听上官仪的人品怎么样啊?”马爷却是再次理所当然的道,对于李休的反对他却根本不理会,然后想了想再次开口道,“至于恨儿我也想过,不过我听说当初你之所以推荐上官仪,还是因为恨儿和七娘这两个丫头,所以我觉得恨儿对上官仪应该也有些好感,以后相处起来应该不难,再说了,有咱们在,难道上官仪还敢亏待了恨儿不成?”
  听到马爷这些狗屁不通的话,李休也不禁痛苦的一捂脑袋,他再次感受到一千多年代沟的可怕,恨儿和上官仪仅仅是见过两面,在他看来就是有好感了,恨儿背后有他们撑腰,在马爷看来日后就不怕欺负了,可是不受欺负和婚姻幸福完全是两码事好吧?
  “马叔,这件事您……”
  李休本来还想劝马爷认真的考虑一下,结果却被马爷直接打断道:“行了,这件事我和郡主都已经商量好了,长安城的权贵子弟虽然不少,但要么嚣张跋扈,要么就是只知道吃喝玩乐,能够配得上恨儿的人还真不多,这个上官仪要相貌有相貌,要才学有才学,长安城里的权贵可都争抢着要招他为婿,这么好的人选可不能便宜了别人,这段时间你帮我多观察一下,如果人品没问题的话,我亲自找他谈!”
  马爷是恨儿的干爹,而且马上就要变成亲爹了,所以在婚事上他也表现的十分霸道,毕竟这个时代儿女们的婚姻本来就是要由父母做主,马爷也根本没有想过要问一下恨儿的意见。
  “好吧,那我多留意一下,不过想要完全看清一个人的人品,恐怕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而且这件事还关系到恨儿的终身大事,所以马叔您也不必太着急!”李休无奈之下只能答应下来,不过却劝马爷冷静一下,毕竟这种事也急不来。
  “我怎么能不着急,现在全长安城有女儿的权贵,可全都盯着这个上官仪呢,毕竟能够不满二十就考上进士,这可是咱们大唐的第一人,我听说李神通甚至想把他十三岁的女儿许配给上官仪,你说我怎么能不急?”马叔却是再次一拍桌子道,上官仪现在就是个香饽饽,所有想嫁女儿的人家可都想抢在别人之前把婚事给定下来。
  “这个您不必担心,我今天见到上官仪一面,发现他是个很有抱负的年轻人,而且又被分配到我们农部,这段时间正是农部的用人之际,所以我觉得他恐怕不会考虑个人的婚事!”李休听到这里再次笑道,其实他并不是完全反对将恨儿许配给上官仪,只是他对这件事却有自己的想法。
第556章
旱情蔓延
  今天李休终于没有去农部,在家里睡了个懒觉之后,他这才信步来到河边,以前来他这里肯定会带上钓竿,不过今天他却是空手而来,而且脸上也没有往日的悠闲,反而来到河边时,脸上竟然露出几分愁容。
  眼前的这条黄渠是一条半人工河,主要是由终南山支脉流下的溪水汇聚而成,平时溪水的水量很大,这也使得黄渠常年的水位都很好,比如李休建造的水车,就十分适合在黄渠上使用。
  不过相比往日河水滔滔的黄渠,现在的黄渠却变成了一条小溪,河床已经裸露出大半,在太阳的暴晒下露出龟甲般的裂纹,只余河底还有一条细细的水流,但好像随时都可能断流,仅存的一些鱼儿浮在水面上,张着嘴巴不停的吐着泡泡,河床上也到处都是晒死的鱼虾。
  李休沿着黄渠一边走,一边思索着现在的情形,蝗灾并没有结束,上次的蝗虫离开长安后,一路席卷关中各地,所过之处赤地千里,很多即将成熟的庄稼也被它们吞噬一空。
  不过万幸的是,今年初农部就开始在关中各地种植了不少红薯,所以蝗虫过后,这些红薯就成了关中的救命粮,虽然吃不饱,但也不至于饿死人,更何况朝廷也准备了不少赈灾的粮食,因此吃饭在短时间内倒还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
  但是蝗灾一向都是与旱灾相伴而生的,从去年冬天的时候,老天就一直没怎么下雨,今年初夏的时候,倒是下了两场小雨,但仅仅打湿了地皮就停了,而且今年的太阳也格外的毒,人在太阳底下根本呆不住,河面上的青烟简直肉眼可见。
  在这种酷暑之下,旱情也越来越严重,比如眼前这条长安八水之一的黄渠就已经快要干了,黄渠下游的曲江池也因缺水导致水位下降了近半,池中的画舫都已经搁浅在岸边,听说舫上的歌伎都已经回家休息了,因为已经没有人再闲心去舫上听曲了。
  另外不仅仅是黄渠,长安附近八条河流几乎都处于这种即将断流的状态,甚至连黄河的水量都大为减少,这也更进一步加剧了旱情的蔓延。
  蝗灾刚过,旱灾又接踵而来,这让大唐朝廷上下也都是愁眉不展,农部身上的担子也很重,主要是在这种旱灾之下,农部需要组织各地的官府优先保证红薯的灌溉,使得红薯可以存活下来,这样等到秋天的时候,至少有粮食可收,而这些红薯将让关中的灾民在冬天有粮可吃,否则天知道会有多少人因冻饿而死?
  想到今年接连不断的天灾,李休都替李世民发愁,事实上这段时间李世民也都快要疯了,蝗灾与旱灾倒也罢了,关键是朝廷中有不少人吵着让他下罪己诏,可是李世民却是硬顶着就是不下,结果无论是朝中还是民间,都有不少人对他颇为不满,再加上这场大灾,为了防止民乱,李世民干脆让关中各地的军队戒备起来,比如长安城到处都能看到巡逻的士卒。
  “大哥,想什么呢?”也就在李休沉思之时,忽然只听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考,并且有人拍了他的肩膀一下,不用回头他也知道,能够靠近他而不让周围的侍卫示警的,自然只有他的好妹妹七娘了。
  “你今天怎么这么闲,不用去跟着先生学造船?”李休当下扭头看着七娘笑了笑道,他发现这段时间七娘的心情很好,也不像以前那样天天去宇文怵那里学习,好像又恢复了以前的开朗,甚至对他也不像以前那么叛逆,这让他心中十分的欣慰。
  “先生说了,他已经没什么东西可教我了,剩下的就要靠我自己去积累经验,以及我在造船方面的悟性了,而且今天比平时凉快了一些,所以我就和恨儿姐姐一起出来转一转!”七娘说到最后时,也特意向自己身后指了一下,这时李休才发现,恨儿也在后面不远处,看到他时也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
  “大哥,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刚才你在想什么?”七娘这时却是再次追问道。
  “我还能想什么,你看看这天气旱成这样,关中各地种植的红薯还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我现在都快愁死了!”李休这时双手一摊的道,红薯虽然耐旱,但也只是相对的,事实上红薯在生长旺盛的时候,对水分的需求也很大,再加上之前藤蔓被啃噬一空,更是需要水分才能生长。
  “原来是这件事,我记得以前大哥你曾经说过,有种叫做人工降雨的办法,可以让老天下雨,为什么大哥不用这个办法?”七娘这时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随后就开口询问道,人工降雨是李休给她们讲物理时,顺口提了一下,所以她就记了下来。
  “人工降雨可不是现在能够做到的,而且你看这蓝蓝的天空,连片云都找不到,就算是有这种技术,恐怕也很难让老天下雨!”李休听到这里却是苦笑一声道,人工降雨只有在云层在已经或即将降雨时,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可是现在天上一来没云,二来他也没这种技术,所以根本就是空想。
  “先生,既然不能让上天降雨,那不如就向大地借水,可以让朝廷在各地打井,取出地下的水灌溉土地!”正在这时,恨儿也开口提议道,作为李休最年长的学生,她学到的东西也更多,虽然无法与七娘这种小天才相比,但见识也不是一般人可比。
  “这倒是个办法,其实朝廷已经开始这样做的,只是打井需要时间,而且需要灌溉的土地实在太多了,光靠水井根本灌溉不过来,另外听说有些地方连吃水都困难,所以即便打井,恐怕也要优先供应百姓的饮水。”李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再次叹息一声,哪怕他拥有远超这个时代的知识,但是面对这种天灾也是束手无策。
  “站住!”就在李休与恨儿说话的时候,忽然只听不远处的侍卫有人叫道,随后就只见有人被侍卫团团围住,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第557章
撮合
  听到不远处的护卫一片骚乱,李休也抬头看去,结果只见上官仪竟然被几个护卫围在正中,似乎正在质问着他什么,估计是上官仪有事找他,可是李休身边的护卫却不认识他,毕竟他才刚来农部,所以才把他拦了下来。
  “放他过来!”李休当即向侍卫吩咐道,上官仪虽然才进到农部不久,但是已经开始显露出他的才干,连杨兑也数次夸赞这个年轻人踏实肯干,远比一些只会空谈的读书人强。
  “下官拜见驸马!”上官仪快步来到李休面前行礼道,不过当他看到李休身边的七娘和恨儿时,也不由得愣了一下,虽然她们换上了女装,但是上官仪还是一眼认出了她们,只不过他随后就低下头不敢多看,毕竟男女有别,盯着别人家的女眷可是一种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不必多礼,这段时间你干的不错,连杨兑都对你赞不绝口,今天来找我可是有什么事?”李休看着上官仪也不由得开口笑道,上官仪在农部表现不错,也说明他没有看错人,不过想想也不奇怪,上官仪可是做到宰相的人,在能力上肯定不会太差。
  “启禀驸马,这是关中各州府统计的红薯种植面积,包括原来种植的面积,蝗灾后存活的面积,以及各州府预先收获的红薯面积等等,杨员外郎命我将这些数据统计了一下,然后交给您,这是下官统计的数据!”上官仪说着从袖子里拿出一道厚厚的文书,然后双手呈给李休道。
  李休接过来看了一下,结果发现上官仪用的竟然是表格,看来他应该看过李淳风替自己写的那本《李公子算术》,上面有表格的使用方法,事实上现在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开始使用他流传出来的算术方法,这也使得阿拉伯数字也迅速的流行开来,比如上官仪的这份文书,其实就是一本账册。
  李休对这种枯燥的数字统计一向不感兴趣,刚好旁边有七娘和恨儿在,于是随手就交给她们道:“好久没给你们两个留作业了,你们看看这份文书里的统计有没有错误?”
  看到李休竟然把自己辛苦写成的文书交给两个女孩子审核,这让上官仪也有些尴尬,不过他却不知道,七娘和恨儿作为李休的学生,在算学方面的造诣可不是普通人能比,特别是七娘,更是对算学十分擅长,平时衣娘遇到一些账册上的难题,也都找七娘求救。
  “嘻嘻,上官主事倒是写得一手好字,不过在算账方面就差了点,光是这份文书上就出现了两处错误!”仅仅是片刻之后,就只见七娘笑嘻嘻的向上官仪道,她的年纪小,倒不用太在乎男女大防,说话自然也十分的随意。
  “怎么可能,我……我可是查检了好几遍的!”上官仪没想到自己精心准备的文书竟然被一个小女孩指出两处错误,当下也有些不服气的辩解道。
  “你还不信,那我就让恨儿姐姐帮你指出来!”七娘看到上官仪不承认,当下气鼓鼓的一叉着腰道,说完就把恨儿推了过去,结果让恨儿羞的脸都红了,她哪敢在李休面前和一个不是家人的男子说话?
  “游韶你可不要小瞧了我这两个妹妹,她们都是从小跟着我学习,别的不说,算学方面还是十分擅长的,既然她们敢说你算错了,那就让恨儿帮你指出来,有什么不会的,你也可以向她请教一下!”李休这时笑呵呵的道,同时向恨儿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
  得到李休的同意,恨儿虽然还是有些害羞,但终于还是鼓起了勇气来到上官仪面前,然后轻声开口道:“上官主事,你的文书虽然写的不错,但是在算法上有两处错误,导致最后的计算结果有点问题……”
  上官仪刚开始还有些不服气,但是随着恨儿的讲解,他发现自己竟然真的错了,更让他感到惭愧的是,恨儿讲解中用到的一些算学公式,他竟然连听都没听说过,更别理解了,结果这让他也更加涨红了脸,毕竟他一向自负才学,却没想到现在连一个小女子都比不过。
  幸好上官仪是个年轻人,脑子也十分灵活,不会像一些年纪太大的人死要面子,因此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就虚心的向恨儿请教,恨儿平时也经常替李休给孩子们讲课,因此也不以为意,而是耐心的给他讲解起来。
  看着恨儿和上官仪站在一起的模样,七娘却是捂着嘴偷笑,随后又靠近李休低声道:“大哥,我怎么感觉你像是在故意撮合恨儿姐姐和这个上官仪啊?”
  “小滑头,别告诉我你不知道马叔的想法,与其让马叔逼着把两个不认识的人结为夫妻,还不如让他们提前多接触一下,等到互相有了好感,到时不用我们撮合,上官仪自然会主动上门提亲的!”李休白了七娘一眼道,他也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时代自由恋爱的空间实在太少了,他和平阳公主勉强可以算是,后来也是困难重重才结为夫妻,恨儿又不是他女儿,所以他也只能尽量的帮她创造一些自由。
  “嘻嘻,我就知道瞒不过大哥你,其实马叔前几天也找过我了,并且告诉我他的打算,让我试探一下恨儿姐姐的口风,我觉得这件事虽然有些突然,但这个上官仪好像还不错,至少比之前那个姓张的强太多了,可以让恨儿姐姐接触一下。”七娘这时再次调皮的一笑道,她和李休不愧是兄妹,竟然都想到一块去了。
  李休在和七娘说话之时,也一直打量着不远处的恨儿和上官仪,刚开始恨儿还有些拘束,不过也慢慢的放松下来,上官仪也是虚心的求教,看向恨儿的目光也满是敬佩,估计这也是他第一次遇到在才学上超出他的女子。这一幕也让李休心中暗笑,看来这对年轻人的第一次谈话还算愉快,以后更有发展的可能。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关中的旱灾依然在继续,朝堂上因为罪己诏的事愈演愈烈,让李休也没想到的是,李世民却忽然开始了反击!
第558章
长孙无忌辞官
  朝堂上因为罪己诏的事吵翻了天,虽然没有任何的证据,但是李休和李世民都十分清楚的知道,这件事的幕后推手其实就是那些大世家们,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逼李世民低头,承认得位不正这件事,从而约束李世民手中的权力,同时借此机会扩张世家的影响力。
  本来在李休看来,李世民恐怕只会硬顶着不松口,反正他手中掌握着兵权,只要他不松口,别人也拿他没办法,不过李休却忘记了李世民可不是一个喜欢被动的人,事实上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朝堂上,李世民一向都喜欢主动出击。
  只不过李世民这次主动出击却有些特殊,他并不是直接对那些背后推动这件事的世家下手,而是杀鸡儆猴,再一次向那些世家大族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血腥手段。
  贞观三年秋,虽然关中的旱灾并没有太过缓解,但是李世民却是再次出兵,这次他的目标则是隋末仅存的诸侯之一梁师都,而且这次的军事行动十分突然,根本没有任何的征兆,北疆的数万将士就在程咬金与牛进达的率领下,直扑朔方城,一个月后,染师都的人头就已经送到了长安。
  说起来这个梁师都也的确该死,他在造反之后一直依附突厥,而且经常劝说颉利南下抢掠,后来被大唐打得屡战屡败,最后不得不龟缩在朔方老家不敢出来,这两年突厥内部乱成一团,也无力庇护他,所以这次大唐一举灭掉了梁师都。
  表面看起来,梁师都只是一个末路的隋末诸雄之一,但实际上他却是世家大族出身,朔方梁氏虽然比不上那些五姓七望,但也不是一般的小世家可比,而且梁师都背后也一直有其它的世家支持,事实早在当初隋末战乱之时,中原的一些世家看到突厥人势大,于是纷纷暗中与突厥人勾结在一起,而梁师都正是这些世家与突厥人之间的一个纽带。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李世民才不惜顶着国内的天灾出兵,一举灭掉了梁师都,并且还将梁师都与他手下的人头高悬在长安城头,以此来提醒那些暗中搞鬼的世家,他手中的屠刀依然锋利,若是真的惹怒了他,那他可不敢保证会做出什么冲动的事。
  当然政治上可不能一味的强硬,这点李世民也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在强硬过后,他也开始展露出怀柔的一面,比如这时长孙无忌忽然上书,主动要求罢免他的右仆射之职,理由则是他身为国戚,不宜太过掌权。
  长孙无忌可是李世民的左右手,他辞去了最重要的尚书右仆射之职,虽然依然在朝中任职,但也相当于废掉了李世民的一只手,另外右仆射的职位空出来,自然需要有人去接替,而这个接替的人选刚开始并没有定下来,事实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李世民这是要用右仆射这个职位与那些世家做个交易,这也是他变相的妥协。
  面对李世民这一软一硬的手段,世家也终于知道不能再招惹李世民了,否则万一真把李世民逼疯了,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所以最后朝中关于罪己诏的事也慢慢的平息下来,而右仆射的职位则由暂时与世家关系亲密的温彦博担任。
  李休对这件事虽然关注,但却一直置身事外,毕竟这件事说到根子上,还是当初李世民在玄武门犯下的罪行,李休在这件事上也是身份尴尬,因此也更加不能出面。
  相比朝堂上的争斗,李休最关心的还是这场绵延了将近一年的旱灾,从年初到现在,整个关中也没下多少雨,各地的河流几乎都要干涸了,连黄河都快断流了,有些地方连吃水都困难,好不容易从蝗虫嘴下活下来的红薯,却因为无法灌溉而被晒死。
  幸好农部和各个州府的官府也拼命的组织人力挖井,同时尽量的寻找水源给红薯浇水,有些地方哪怕是缩减饮用水,也要给红薯灌溉,毕竟这东西可是用来救命的,这也使得大部分红薯还是活了下来,虽然产量肯定受影响,但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天下午,李休正在农部里办公,其实自从许敬宗来了之后,农部里的事务就由他和杨兑分担了,除非是遇到一些特别重大的事,李休才会出面,不过他身为农部的主官,经常不上班也不像话,因此每隔一两天,他都会在农部里坐一天,名曰“办公”,其实就是躲在房间里睡懒觉。
  不过也就在李休睡得迷迷糊糊之时,忽然感觉有自己推自己,这让他也不由得睁开眼睛,结果当看到眼前的人时,立刻有些不敢相信的瞪大眼睛道:“长孙兄,你……你怎么在这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