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515

  正在说话的时候,李休忽然看到前面有座茶楼,现在随着茶叶的推广,长安城中终于出现了以饮茶为主的茶楼,里面除了提供茶水之外,还有各色点心,唯一和后世茶楼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里除了炒茶之外,竟然还有之前只要贵族间流行的茶饼,也就是煎茶,不过相比炒茶,煎茶不但麻烦,而且价格也昂贵,一般人很少问津。
  李休不喝酒,魏征之前在酒宴上也喝得差不多了,所以两人商量了一下直接上了茶楼,然后叫上一壶好茶,再加几样精致的小点心,坐在二楼靠窗的位置边品茶边聊天。
  “驸马,我知道你和许多人一样,都对突厥人十分的痛恨,不过现在突厥已经灭了,颉利也已经被擒,实在没必要再将这种仇恨延续下去,而且突厥人数众多,哪怕现在恐怕也有不下百万的突厥人,咱们不可能将他们完全消灭掉,唯一的办法就将尽量的将他们同化为汉人,这样一来化解了两族之间的仇恨,二来也增加了咱们大唐的人口。”
  说到这里时,只见魏征顿了一下接着又道:“至于驸马将突厥人迁到南方开荒,也许刚开始还能骗一些突厥人前去,可是等到他们去了南方,发现那里环境恶劣,肯定会心生不满,从而引发更大的仇恨,这如何让突厥人真正的归心?”
  李休听到这里却是暗自苦笑,魏征的意思很明白,他不但要得到突厥人的身体,还要得到突厥人的心,可是李休却只需要突厥人的身体就够了,至于心这东西太过复杂,而且李休坚信从身体上消灭敌人远比从心灵上摧毁敌人要简单得多,说不定效果还会更好。
  幸好李休在来的路上已经想到了对策,当下沉默了片刻这才开口道:“魏左丞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我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一下魏左丞,你觉得咱们大唐的国土够大吗?”
  “这个自然,普天之下,基非王土,我大唐富有天下,国土更是辽阔无际,不知驸马为何如此问?”魏征听到李休的问题明显一愣,不过还是开口回答道。
  “呵呵,魏左丞说的不错,我大唐的确是国土辽阔,但是左丞想一想,我大唐真正能够耕种的土地有多少,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的良田,而这些良田的产量又有多少,靠着这些田地,咱们大唐又能养活多少人口?”李休先是淡定的一笑,随后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道。
  “这个……”魏征虽然身为大唐的重臣,对田地问题也有些了解,但李休一下子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另外他也不知道李休问这些到底是想说什么?
  看到魏征不开口,李休则是淡然的一笑道:“左丞不说话,那我就替你回答,我大唐虽然国土辽阔,但真正能耕种的土地其实并不多,其中真正的良田更少,而且这些田地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不知左丞可知道?”
第652章
西市夜谈(下)
  “什么问题?”魏征这时也满脸的疑惑,刚才他们还在讨论着突厥人安置的问题,可是李休的话锋一转,竟然又扯到了土地的问题上,这让他也十分的不解。
  “魏左丞,我大唐的核心在关中,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接着就是河南、山东等地,这些地方大都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土地比较集中,因此也生活着大量的人口,可以说我大唐有七八成的人口都生活在北方的平原上,这就是咱们大唐最大的问题!”李休这时斩钉截铁的大声道。
  “土地与人口太过集中?这算什么大问题?”魏征听到李休的话却再次一头雾水的道,甚至他觉得人口与土地集中其实是一件好事,这样更便于朝廷的管理与动员,如果大唐像草原上的牧民那样生活的十分分散,反而会带来许多的麻烦。
  看到魏征脸上的表情,李休这时却是再次一笑道:“魏左丞你也许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你想一想,现在我大唐刚刚建国十余年,就打败了最大的强敌突厥,而且陛下英明,又正值壮年,可以说我大唐接下来肯定是会迎来一个盛世,而且朝廷一向鼓励百姓生育,人口也会急速增长,到时人口也会变得更加稠密,可是现在那些田地能养活的人口数量是有限的,万一日后以现的田地养活不了那么多的人口又该怎么办?”
  “驸马怎么糊涂了,你之前不是从美洲引种来红薯与玉米这些高产作物吗,另外我听说农部最近又在研究另一种高产作物土豆,有了这些东西,咱们大唐还用担心缺粮吗?”魏征却是再次不以为然的道。
  “大错特错!高产作物的确是可以暂时解决粮食的问题,但是无论什么样的作物,亩产都是有一个极限的,如果人口超过了这个极限,再高产的作物也没用,而且高产作物也需要大量的肥力,比如以玉米为例,如果一块地连续种上几年玉米,而不好好的保养的话,那这块地就会肥力大减,以后几年就很难再有出产,所以现在玉米都是与大豆间种,因为大豆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
  李休说到这里时,顿了一下接着又道:“而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的问题,最主要还是增加可以耕种土地的面积,我大唐的国土以秦岭淮河为界,可以分为南北两大块,北方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根本,也是人口和土地最为繁密的地方,相比之下,南方却是地广人稀,大片大片的良田荒芜,实在是太过可惜了!”
  “驸马倒是目光长远,现在都已经开始打算开发南方,可是我大唐才刚刚立国,北方的土地都还没有完全开垦,现在就考虑南方是不是有些太早了?”魏征听完李休的这些长篇大论,倒是显得十分平静,不过最后依然开口反驳道。
  “魏左丞刚才曾经对中书令说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我也把这句话送给您,想要更好的控制南方,就必须将南方开发起来,而且这些年北方的气候有些异常,大旱缺水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旱灾又会导致蝗灾、饥饿等等灾害,相比之下,南方却是雨水充足,虽然可能会遇到洪涝,但只要防治得当,依然可以得到大批的良田,说不定日后我大唐的粮食就主要靠南方供应!”李休这时再次开口道。
  李休说的也是后来历史上的事实,特别是在南宋之后,南方得到极大的发展壮大,田地与人口增长很快,也是从哪时起,南方的粮食产量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以致于到了明清之时,北方相当一部分的粮食都需要通过漕运运输到北方。
  “粮食靠南方供应?驸马还真是敢想。”魏征却根本不相信李休的判断,毕竟在大唐这个时代,南方的人口实在太少了,而且大都集中在苏杭、广州等少数几个繁华之地,其它的大部分土地都是地广人稀、野兽成群,普通百姓走在路上都要担心会不会被野兽给叼走,连安全都无法保证,更别说产粮了。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前隋之时,国内人口甚至超过一亿,而且大多集中在北方,虽然隋末之乱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杨广的暴政,但也与人口过多,导致粮食供应不上有关,而我大唐也要吸取教训,在人口增长起来之前扩大耕种的面积,现在突厥人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与其将他们迁到中原一带祸乱百姓,还不如将他们扔到南方去,没有了马匹,突厥人也就没有反抗的实力,只能任由咱们摆布,数年之后,他们就能开垦出无数的良田,简直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
  李休说到最后时,也是激动的站了起来,然后目光炯炯的盯着魏征,其实魏征将突厥人迁到河南一带的建议,有个很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在突厥人与汉人相处的过程中,肯定会带来治安上的问题,而且突厥人比较凶悍,到时吃亏的还是当地的汉人,这也是之前温彦博攻击魏征的理由之一。
  听完李休的这些话,魏征却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只见他这才抬头看了一眼激动的李休,然后缓缓的道:“驸马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在驸马的心中,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把突厥人变成汉人,而是要把他们当成奴隶,扔到南方那些穷山恶水之地,让他们为我大唐开垦田地,至于他们的死活,驸马恐怕不会放在心上吧!”
  “不错,既然魏左丞说到这里了,那我就不隐瞒了,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以前不知有多少汉人死于突厥人之手,更有无数汉人被掳到草原上为奴为婢,光是这次大军打败突厥之后,解救的汉人就有数万之多,而且还有更多的汉人奴隶在草原上苦苦挣扎,这些都需要明年继续解救,想到这些汉人所受的苦楚,我就绝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突厥人不受任何的惩罚!”李休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狰狞的神色。
  当初突厥人不时南下抢掠,除了抢粮食财物之外,连人也抢,而且这些汉人被抢到草原上,只能作为突厥人的奴隶,而且突厥人根本不把他们当人,地位甚至连牲口都不如,可以随意打杀,很多人都因为受尽折磨而死,比如赵德言一家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次李靖灭了突厥,直接就从突厥人那里解救出数万汉人奴隶,李休曾经远远的看过一眼,只记得这些奴隶一个个身体瘦弱、神情麻木,看起来根本不像活人,反而更像是后世电影里的那些丧尸一般。
  听完李休上面这些话,魏征终于再次沉默起来,而且这次他沉默的时间很长,李休最后慢慢的平息了自己的心境,然后坐下来一边品茶一边等待着魏征的回复。
  等到李休把一壶茶都快喝完了,点心也吃了近半,这时才只见魏征抬头盯着李休道:“驸马,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难道你就不想把突厥人与汉人之间的仇恨彻底的化解掉吗?”
  “化解仇恨这种事实在太复杂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将敌人从肉体上消灭掉,而且魏左丞不要忘了,天下间大部分汉人恐怕都不会有左丞你这么宽广的胸怀,所以若是左丞将突厥人安置到中原一带,恐怕会引来无数人的唾骂,当然左丞可能不在乎自己的私名,但若是到时汉人与突厥人冲突严重时,很可能让当地的汉人怨恨朝廷,这对陛下的声望也是个极大的打击!”李休这时神情淡然的道。
  魏征听完李休的这些话再次露出沉思的表情,李休已经将他的观点从各个角度表达出来,而且也解释的十分透彻,虽然与魏征的理念不同,但对他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李休的目光长远,连开发南方的事情都已经考虑在内,哪怕魏征觉得现在考虑这件事还太早,但也不得不佩服李休的目光长远。
  过了好一会儿,魏征这才再次缓缓的开口道:“驸马,你的想法的确有些道理,我也需要仔细的考虑一下,不过现在陛下对如何安置突厥人的事依然没有做出决定,如果陛下同意温彦博的建议,将突厥人安置在草原上的话,那咱们再怎么争论也没有用了!”
  “这点魏左丞不必担心,其实早在发兵攻打突厥之前,我就已经说服了陛下,只是后来朝中出现了温彦博与左丞你们两种不同的意见,所以陛下才有些犹豫,不过之前我见过陛下后,陛下也觉得将突厥人内迁更好一些,只是至于内迁到何处,就要看咱们争论的结果了!”李休这时再次盯着魏征道。
  他也知道魏征不是那么好说服的,所以现在听到对方要回去仔细的考虑一下,倒也没怎么心急,反正还有大半个冬天让他们讨论这件事,不过在明年开春之前,就必须做出决定,这样才好组织突厥人内迁,到时肯定又是一件大工程!
第653章
孩子打架
  第二天早上,李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昨天晚上他与魏征畅谈了一晚上,虽然让魏征已经有些动摇,但想要让对方彻底的支持将突厥人迁到南方,依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为实在太累了,所以李休回家之后倒头就睡,家里人也都知道昨天他参加宫中的酒宴,所以平阳公主和衣娘也没让人打扰,事实上今天早上时,宫里拉出不少昨天饮宴的文武官员,一个个也都是醉熏熏的,估计都是喝到下半夜才睡。
  等到李休一觉醒,已经是下午时分,月婵听到卧室里的动静,立刻进来服侍他洗漱,然后又给他准备了饭菜,这时李休也真的饿了,独吞虎咽的吃完饭菜之后,就去了衣娘那里逗自己的宝贝女儿,结果平安郎和晋儿两个小家伙也在,而且还拿着玩具逗着妹妹,惹得小家伙时不时的发出清脆的笑声。
  看着他们兄妹三人的样子,李休也感到心中一片温暖,不过这时衣娘却一把将他拉到旁边道:“夫君,你都回来两天了,咱们女儿的名字你还没有取好呢!”
  “这个……”李休听到这里却是苦笑一声,给孩子取名字实在是太痛苦了,太平常的他又不愿意用,再加上这两天他也没闲着,所以到现在还没想好女儿的名字。
  看到李休的样子,衣娘也不由得白了他一眼道:“夫君快点给咱们女儿取个名字吧,哪怕是个乳名也行,否则到现在都没个名字实在不方便。”
  “夫人教训的是,这几天回来后事情太多,而且又老是参加庆祝的酒宴,实在没时间考虑这个事情,不过现在庆祝也算是结束了,接下来我也没什么事情,一定会尽快给咱们女儿取个好名字!”李休这时急忙拍着胸脯保证道,然后又拉着衣娘问了不少女儿出生时的事,这才让衣娘慢慢的消了火气。
  当天晚上,李休也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脑子里想的都是女儿的名字,最后甚至干脆爬起来查书,什么诗经、论语都让他翻了一遍,但也没找到合适的名字,最后到了下半夜才睡,第二天日上三竿才起来,而且这时脑子里也是一片混沌,更想不出什么好名字了。
  李休也觉得这么干坐着根本想不出什么,所以最后索性出了院子来到外面的小河边散步,现在已经进入寒冬,小河里的水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不少附近庄子淘气的孩子都跑来滑冰,因为冰层很厚,倒也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毕竟之前他回来的时候,还曾经从黄河的冰面上走过来。
  李休家附近村庄密集,以前大都是平阳公主家的佃户,后来娘子军很多人退出军中,又在附近建了五指庄,其实就是沿着黄渠的五个庄子,再加上农部又在这里,所以使得人口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孩子自然也更多。
  而且这些孩子可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在一起调皮捣蛋,而且人一多就容易发生矛盾,比如冰面上这些孩子,玩了一会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矛盾,最后竟然分成两拨人打了起来,其中一拨小子虽然人少一些,但却十分凶悍,竟然压着人多的一方打。
  看到这些孩子竟然打起来了,李休也不能不管,当下让身边的护卫去把这些孩子拉开,并且让他们把两个领头的孩子带过来,问一下他们为什么打架?
  结果不一会的功夫,护卫就把打架的孩子分开了,随后两个护卫各带了一个孩子回来,其中人少的一方是个身材高大的孩子,虽然说是孩子,但其实个头都快赶上成年人了,只是脸上还满是稚气,估计也就十三四岁的孩子。
  相比之下,人多一方的这个孩子王却显得有些瘦弱,而且穿的也比较破,黑瘦的脸上挂着两筒鼻涕,脖子上也满是黑泥,一看就知道是那种庄户人家的孩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孩子全都是满脸的青紫,刚才打架就是他们两个带的头,虽然都是孩子,但下手也不轻。
  这帮孩子估计也都认识李休,两个孩子头过来时,脸上也都带着几分惧意,估计是怕李休告诉他们父母,不过李休却十分和善的一笑道:“你们都是哪个庄子的孩子,为什么打架啊?”
  听到李休的问话,两个孩子头还是有些害怕,不过那个身材高大的孩子明显胆大一些,过了片刻终于紧张的道:“启禀驸马,我……我是五指庄的。”
  “嗯,那你呢?”李休听以这个孩子的回答也不意外,当然又转向那个黑瘦的孩子问道。
  这个高大的孩子穿的不错,而且也比较整洁,附近庄子除了他的佃户李家庄子外,也只有五指庄的孩子才会这么干净整洁,毕竟那些娘子军的老兄弟跟着商队挣了不少钱,生活自然比佃户强多了。
  “我……我是东洼庄的。”黑瘦的孩子怯生生的回答道,东洼庄就在这条小河的下游,离这里不远,庄子里的孩子跑来玩也很正常。
  “那你们为什么打架?”李休听到这里点了点头,随后再次问道。
  “都怪他们,滑冰的时候撞到我们的人,把人都撞哭了,我让他们道歉,他们还不肯,所以我就教训一下他们!”李休的话音刚落,那个高大的孩子立刻气愤的道。
  “明明是我们先来的,你们却偏偏凑到我们附近,人那么多,撞一下也是难免的!”黑瘦的孩子这时也争辩道,结果对方不服,两人竟然当着李休的面吵了起来。
  李休听到这里也有些哭笑不得,原来就是孩子间的一点小矛盾,根本算不得什么,所以他立刻制止了两人的争吵道:“好了,你们不要吵了,为了这点小事打架,我们看你们也是太闲了,而且看看你们的脸上,回去后就不怕挨打吗?”
  一听李休的话,两个家伙立刻都不敢开口了,并且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结果这才发现脸上肿的厉害,这下无论如何也瞒不住了,回到家的确免不了一顿打。
  看到丙个孩子不说话,李休却是心中一动,忽然有一个不错的想法。
第654章
办个私塾
  李休偶遇两群孩子打架,起因不过是个小矛盾,所以在训斥了两个孩子头几句之后,又让人拿来一些点心给孩子们,结果刚才还打成一团的孩子们竟然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吃起点心来,毕竟都是些孩子,矛盾来的快去的也快。
  看着不远处那些欢快的吃着点心的孩子,李休则是会心的一笑,也没有再打扰这些孩子,转身沿着河向上游走去,不一会的功夫,前面就出现一座巨大的庄园,正是以前平阳公主的别院,不过后来送给了马爷,成为马爷和光化郡主的家。
  当下李休来到马爷家的客厅,不一会的功夫,就见马爷懒洋洋的从外面走进来道:“你怎么有空来我这里,那个小家伙还好吧,有没有取好名字?”
  “名字的事我也在苦恼,要不马叔您帮忙取个名字?”李休这时笑嘻嘻的道,马爷和光化郡主之间的夫妻感情极好,所以他在回来后,也是天天的呆在家里陪着妻子。
  “我就是个大老粗,取名字这种事还是你自己去想吧,免得我取的名字太难听,以后让孩子埋怨我!”马爷听到李休的话却是连连摆手道,他也不想替接过李休这个苦活。
  “对了,你不在家里陪着自己的宝贝女儿,怎么无缘无故的跑来我这里了?”马爷估计也怕李休再说让他帮着取名的事,所以这时立刻转移话题道。
  “我这不是在家里给女儿想名字想的头痛,所以就出来转一转,结果竟然遇到两群孩子打架,其中还有一群是五指庄的,不过我也有些奇怪,这些孩子怎么不去学堂读书,竟然在外面瞎跑?”李休这时笑着解释道,说到最后时,他脸上的笑容却慢慢的收敛了起来。
  “这帮小兔崽子,庄子里明明的私塾他们却不愿意去读书,再加上庄子里的男人又经常外出走商,也没空管他们,这才让他们一个个都养成了野性子,成天的外面闯祸!”马爷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开口骂道,五指庄里都是他的老兄弟、老部下,所以听到庄子里的孩子在外面打架时,也不由得十分气恼。
  “马叔,庄子里的私塾是你们统一出钱建的吗?”李休这时也认真的开口询问道,他虽然也经常去五指庄,但是对那里的情况并不怎么了解。
  “这倒不是,你也知道庄子里的都是我的老部下、老兄弟,他们跟着商队跑商,也都挣了不少的钱,有些人对孩子比较重视,所以就商量着一起出钱,请了先生建了私塾,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但你也知道,军中的兄弟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也没什么见识,甚至很多人觉得让儿女们穿暖吃饱就行了,再加上又经常外出,也根本没空管教,结果庄子里的大部分孩子都是不读书的。”马爷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无奈的摇了摇头。
  虽然读书人很受人尊敬,但是在大唐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受过教育,哪怕是做了父母,对孩子也只有养的概念,而没有教的概念,可以说大部分孩子都是处于放养的状态之中,哪怕是像五指庄这样不缺钱的庄子,很多孩子也都没有上学,毕竟真正喜欢读书的孩子毕竟还是少数,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更喜欢玩。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刚才我看到那些孩子时,心中就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且不但是五指庄的孩子,另外还有附近佃户家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像野孩子似的四处乱跑,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我觉得可以建一所大的私塾,让周围的孩子都来上学!”
  李休这时终于将自己刚才的想法讲了出来,教育是百年大计,想要将大唐的盛世延续下去,就必须为后世多培养一些人才,以前李休是没空想这些,现在外部的威胁已经消灭,剩下的自然需要开始从内部打好基础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