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2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4/515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苦笑一声,不过随即就又向刘老大问道:“刘叔,我是真的想让佃户们的孩子来读书,以后无论是对大唐还是对他们自己都有好处,不知您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佃户们把孩子送来读书?”
第675章
学堂开学
  李休想要从自己身边开始,推广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所以才建了一所免费的学堂,希望可以把周围佃户家的孩子送来上学,却没想到来上学的孩子只是少数,大部分佃户家的孩子都没来,反而是五指庄那边的孩子几乎都来了。
  面对这种情况,李休也十分无奈,请教过刘老大后,也希望对方能给自己出个主意,不过李休也是病急乱投医,刘老大只是个本本份份的庄稼人,见识连他女儿素娘都不如,自然也给不出什么好建议,这让李休也颇为失望。
  送走了刘老大后,下午又有一些人陆陆续续的前来报名,不过一直等到报名结束,总人数也才勉强超过四百,其实真正算起来,四百名新生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已经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了,毕竟这才第一年,以后每年都会新的学生进来。
  不过这四百名学生年龄不一,最大的都已经十五六岁了,最小的才五岁,而在这个年龄区间内,周围的儿童数量估计最少也得好几千人,相对于这个庞大的儿童数量来说,四百人真的不算多。
  四百人虽然没有达到李休的预期,但也只能先收这么多人了,毕竟人家不来,他也不能逼着别人把孩子送来,当下他和田筹商量了一下,将这四百多人编成了八个班,每个班有五十人。
  如果放在一般的很熟,一个先生肯定教不了这么多的学生,因为私塾里的教学与后世的学校有着很大的区别,一般每个学生学习的进度都不一样,这也需要先生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教不同的内容,事实上李休自己在家里教孩子时,也是用的这种办法。
  这种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属于精英教育,先生一对一的教学生,使得学生可以更深刻的学习到相应的内容,哪怕学习进度跟不上,先生也可以放慢对他的教学,甚至制定专门的办法帮助学习。
  不过这种一对一的教育也有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先生的精力有限,一个人顶多教上二三十个学生就已经顶天了,如果让一个先生用这种办法教五十个学生,恐怕非得把先生给累吐血不可。
  相比之后,后世学校的教学就容易多了,一个班里的学生全都属于同一进度,先生在课堂上就讲一种内容,节省了先生大量的精力,当然这也需要李休把黑板和粉笔造出来,这两种东西没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事实上李休在自家教学时,就已经使用了黑板和粉笔,现在只需要多造一些就行了。
  当然这种统一化的教学也有很大的缺点,先生在上面讲,正面的学生能听懂最好,如果听不懂的话,先生也只能重点挑几个学生辅导,总会有一些太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有利必有弊,不过总体来说,还是这种统一化教学更适合大规模的教育,这有点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作业和手工作坊的区别。
  田筹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对于李休这种打破世俗的教育方式,刚开始他并不同意,因为他认为这会对一些学生不公平,特别是那些极优秀和极差的学生,在这种统一化教育中,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不过最终李休还是说服了他,毕竟相比之下,那些极优秀和极差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都属于中间层,而且他建造的这座新筑小学也只是为了给周围的孩子开蒙之用,简单来说就是能让学生们识文断字就行了,当然如果有特别优秀的学生,以后也可以朝廷重点培养,甚至送他们去参加科举也行。
  上元节过后,新筑小学正式开始上课,之前来报名的学生也在家长的陪同下,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来到学堂,学堂也举行了一个开学仪式,除了学堂里的师生外,李休和杨兑也参加了,另外还有一些农部的官员,除此之外就没有其它外人了。
  “驸马,您建这么大的一所学堂,以后这些孩子学成之后,咱们农部是不是也能从这些孩子里挑选一些做小吏?”参加过开学仪式后,杨兑和李休在学堂里边走边聊道。
  “当然可以,这些孩子读了书,恐怕也不会再像他们父辈那样干一些粗活,小吏、账房先生、商人等等,这些才是孩子们以后要做的事,我不求他们能够像上官仪那些人一样高中进士,只是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开阔自己的眼界,这样无论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咱们大唐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李休这时笑呵呵的道。
  大唐建国的时间还短,官员的数量不多,但要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帝国,这些少量的官员自然不够,于是就出现一批数量庞大的吏员,比如农部里八成以上都是小吏,这些小吏一般都是由无数参加科举,或是落榜的读书人担任,上面的官员做出决定后,就需要这些小吏去真正的落实这些事情。
  “那可太好了,咱们农部的吏员不比其它,需要精通大量的农业知识,从外界招来的读书人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吏员,最少也需要几年的培养,而且读书人身上都有股傲气,很多人干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受重视,干脆就甩手不干了,相比之下,这个学堂里的学生可以从小培养,平时我也可以派一些人前来教授学生们一些农业知识,等到他们成年之后,只要愿意,都可以来农部做事。”杨兑当下高兴的道。
  “学堂里主要开授语文与算学,算学就不必说了,无论干什么都需要它,语文则主要以识文断字为主,以后还可以学一些论语之类的儒学,除此之外,可能还会教授天文、地理之类的杂学,农部传授的东西也可以归到这些杂学之中。”李休这时再次笑道。
  对于学生们以后做小吏的事,李休非但不反对,反而十分的鼓励,事实上杨兑的话倒是给他一个很大的启发,也许以后可以对新筑小学进行专门的分类,以此来培养各种专门的人才,这样做也许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对大唐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676章
浑水部(上)
  温暖的南风吹过草原,使得去年的积雪也慢慢的融化,露出下面枯黄的草地,再过一段时间,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草籽就会开始发芽生长,到时草原又将迎来一个绿色的春天。
  浑河的冰层也开始融化,在河水的冲积下,河面的冰层也终于开始破裂,变成一堆堆的冰凌,被浑浊的河水挟带着往西方流去。浑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也是少数几个从东向西流的大河,所以又被称为倒流河,而且这条河流经草原,两岸都是水草丰富之地,吸引了无数的部落前来放牧。
  浑河北岸的一处小山谷里,一个不大的部落驻扎在这里,这时太阳已经从落到了山顶上,眼看着就要落下去了,大地间一片昏黄,山谷里的部落中也升起阵阵炊烟。
  老格勒一瘸一拐的赶着瘦弱的羊群回到羊圈,然后把栅栏门关上后,又抬头看了看山顶上的半个太阳,随后却是叹了口气,满是皱纹的老脸上也露出愁苦之色。
  老格勒是突厥人,事实上他们整个部落都是突厥人,以前也曾经是个风光的大部落,但是后来颉利四处用兵,征召部落里的壮年男子参战,结果大部分人都战死了,老格勒算是运气好,以前去大唐抢掠时,被人一箭射中了膝盖,结果落下了残疾,打仗也没有人要他,不过这也让他保住了一条命,部落里像他这个年纪的男人几乎没有活着的了。
  老格勒所在的这个突厥部落名叫浑水部,因为他们世代生活在浑河边上,以前部落最兴盛时,甚至有数万人,但是经过这么多的战乱,现在只剩下几百个老弱妇嬬。
  其实他们在去年时,浑水部还有几千人,青壮的男人也有五六百,可是却没想到唐军攻来,他们离大唐太近,首先遇到了唐军的屠杀,几千人的部落被屠戮大半,只剩下这么点人藏在这个山谷里,好不容易才活了下来。
  想到去年唐军杀来的情景,老格勒也不由得打了个寒战,那些黑甲的唐军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地狱中的魔鬼,冲进部落里一言不发就开始杀人抢羊,无论他们怎么求饶也没用,幸好他们这些人总算活了下来,只要部落的根还在,以后总还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阿爹,头人请您去议事!”老格勒想着事情来到自己家的帐篷前,还没等进去,就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家伙拖着鼻涕对他道,这个孩子是老格勒最小的儿子,也是他唯一还活着的儿子,至于其它成年的儿子,则早就死在了唐军的屠刀之下。
  “好,这是挖到的几只田鼠,你去收拾一下煮点肉汤喝!”老格勒听到儿子的话答应一声,随后从背上取下一个布兜子扔给儿子道,去年他们逃出来时,只带了少量的牲畜,而且这些牲畜是部落的命根子,还要靠它们下仔繁衍,壮大牧群,只不过这样一来,部落里能吃的东西就太少了,整个部落都在为食物发愁,他估计今天头人让自己去,也是商议食物的事。
  听到有田鼠吃,老格勒的儿子也是欢喜的大叫一声,抢过兜子就到帐篷后面收拾去了,看到儿子高兴的样子,老格勒也不由得有些心酸,以前他们浑水部也算是个大部落,甚至还有几个小部落依附于他们,老格勒以前也立过不少的功劳,也算是半个贵族,家里从来没有为吃的发过愁,却没想到现在连几只田鼠都能让儿子这么高兴。
  想到上面这些,老格勒也不由得再次叹了口气,随后这才扭头来到头人住的帐篷,当他进到帐篷里时,只见头人盘腿坐在上面,周围还有几个部落里的重要人物,老格勒和他们打了个招呼,然后也坐了下来。
  “好了,老格勒也来了,那咱们就商量一下部落里的事,现在部落里的粮食已经没有了,牛羊就剩下那么点,再这么下去真的要饿死人了,你们都有什么想法?”头人看到老格勒进来,当下沉声开口道,只不过声音中却带着一股无力与疲惫,为了部落里的事,他已经想尽了办法,现在也快要撑不下去了。
  “头人,没有吃的,那咱们就去抢,以前不都是这么做的吗?”头人的话音刚落,只见坐在左首边的一个年轻突厥人立刻跳起来叫道,这个年轻突厥人名叫勇古,是部落里幸存的青壮之一,也是头人的儿子,不但长得高大,而且也十分勇武,号称部落里的第一勇士,当初也多亏了他拼死保护,这才让他们从唐军的追杀中活了下来。
  “抢?咱们拿什么抢?现在部落幸存的青壮男人还不到一百个,能抢得过别人吗,而且去年唐军在草原上烧杀抢掠,活下来的部落恐怕也穷的厉害,咱们就算是抢,恐怕也抢不到什么。”勇古的话音刚落,只见一个长者就开口训斥道。
  “那你说怎么办,难道就这么呆在这里等死?”勇古听到老者的话也气的大叫道,他长得高力气大,自然也吃得多,可是部落里这种情况,让他也好长时间没吃过一顿饱饭了,现在整个人瘦得厉害,再这么饿下去的话,他都担心自己连拿刀的力气都没有了。
  “要不……咱们再杀点羊吧?”正在这时,又一个人小声的开口提议道。
  “闭嘴,部落里就剩下那么点羊,再杀下去的话,咱们以后吃什么?”对方的提议刚一出口,立刻被头人怒声训斥道。
  “可是咱们不吃羊的话,恐怕现在都得饿死,到时那些牛羊还不是便宜了别人?”这时却有人开口反驳道,头人在部落里的威望很高,平时他一开口,任何人都不敢反对,但是现在部落面临这么大的危机,头人的威望已经压不住部落里反对的声音了。
  听到上面的话,帐篷里也立刻陷入到一阵沉默之中,连头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对方的话,的确,他们部落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如果吃掉剩下的牛羊,部落的根就断了,如果不吃,恐怕他们就得全部饿死,这两条路好像无论选哪条都是死路一条。
  老格勒一直默默的坐在那里,并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现在看到众人都不说话,这才终于缓缓的开口道:“实在不行的话,咱们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老格勒,你有什么办法快说!”头人听到老格勒的话也是眼睛一亮,当下急切的开口道,其它人这时也都是精神一振,然后一脸热切的年向老格勒,虽然老格勒的腿脚不好,但脑子却很好使,是部落里有名的智者,说不定他有办法可以让部落度过这个难关。
  “也不是什么好办法,现在咱们要人没人,要粮没粮,唯一的活路就只有找个大一点的部落依附,我听说东边的石峰部并没有受到唐军的打击,部落里食物充足,咱们部落里女人和孩子很多,如果向他们提出依附,并且献上一批女人的话,说不定他们会同意。”老格勒这时缓缓的开口道。
  “什么?让我们向那个叛徒依附,这不可能!”老格勒的话音刚落,只见勇古就跳起来反对道,石峰部不是突厥人,以前只能依附突厥人而生,但是去年唐军攻打突厥时,石峰是批一个向大唐投降的部落,而且还帮助唐军攻打突厥,身这突厥人的勇古自然对他们恨之入骨,更别说要向对方依附。
  “对于咱们部落来说,最重要的是活下去,如果能够依附石峰部,哪怕是做他们的牧奴,至少也能活下来,除了这个办法,我想不出什么其它能够活下去的办法。”老格勒这时却是瞪了勇古一眼道,他年纪大了,也早就看开了,只要能让部落生存下去,哪怕是向魔鬼交易他也愿意,更别说区区石峰部了。
  “依附石峰部倒也是个办法,只是石峰部早就投降了大唐,我担心就算咱们想要依附对方,恐怕人家也不愿意收咱们啊?”正在这时,又一个老突厥人开口道。
  “那不一定,石峰部的野心很大,咱们突厥倒下了,正是石峰部扩张的好时机,听说已经有部落依附到他们名下,咱们也可以去试试。”老格勒这时坚持自己的意见道。
  面对老格勒的提议,上面的头人却露出沉思的表情,下面也是因为这件事而争论不休,好半天也没能讨论出个结果,最后头人也没做出决定,干脆让大家退下去好好的想一想,明天再来讨论。
  老格勒回到家里,家里的女人已经煮好了田鼠汤,他家里的人多,除了他和儿子,还有不少的女人,毕竟部落里的男人大部分都战死了,剩下的女人只能分给剩下的男人,可是这么多人要养活,老格勒也是力不从心,几只田鼠也根本填不饱肚子,老格勒喝了碗肉汤就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老格勒像往常一样来到羊圈,准备赶着这十几只瘦弱的羊去外面啃那些枯黄的草叶,这样至少不会让羊饿死,不过就在他还没出山谷,就只见谷外忽然冲来一支英武的骑兵,而当看到对方时,老格勒更是吓的瘫软在地,嘴里喃喃地叫道:“唐……唐军来了!”
第677章
浑水部(下)
  老格勒的腿就是被唐军的箭射残的,之前他们部落的大部分人口更是死于唐军之手,经过那一场屠杀之后,老格勒的胆子早就被唐军吓破了,根本没有任何报仇的想法,甚至今天在看到唐军的骑兵时,更是吓的瘫软在地,连反抗的想法都没有。
  不过让老格勒没想到的是,这支唐军骑兵冲过来后并没有向他举起屠刀,反而在他面前停了下来,更让他惊讶的是,为首的竟然是个身穿便服的年轻人,看起来像是大唐的官员,一般军队里有这样的官员,应该就不是来杀人了,这点老格勒倒是有点经验。
  “你们是浑水部的人吗?”只见为首的年轻人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的用突厥话向他问道,表情也十分的傲慢,就像是在看一个叫花子似的,事实上老格勒在对方面前也的确像个叫花子,而且还是个快要饿死的叫花子。
  “不错,我们就是浑水部,你……你们要做什么?”老格勒虽然觉得对方不像是来杀人的,但是他们身为突厥人,又刚刚被大唐打得大败,连可汗都被抓到长安去了,因此这时面对唐军也没有任何的底气。
  “带我们去见你们的头人!”只见为首的年轻官员再次傲慢的道,说话时都是用命令的语气。
  老格勒丝毫不敢得罪这些唐人,生怕他们一怒之下把部落剩下的人也杀了,于是也立刻答应一声,带着这支唐军骑兵进到山谷,结果当浑水部的人看到这支骑兵时,一个个也都是吓的噤若寒蝉,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全都躲进了帐篷里,然后偷偷的从缝隙里偷看,目光中也闪烁着恐惧的神色。
  年轻的官员看着周围这些突厥人的反应,脸上的表情也更加高傲,心中对于皇帝陛下也更敬佩,去年那一战,已经完全打掉了突厥人的胆气,哪怕接下来大唐什么都不做,十年内突厥人也不敢再反抗。
  浑水部的头人接到消息,也立刻跑了出来,他的儿子勇古也紧随在他身后,当看到这支大唐骑兵时,他的脸上也闪过几分仇恨的表情,但是随即却低下头,他虽然莽撞,但并不是完全没脑子,以浑水部现在的实力,光是眼前这支骑兵小队就能灭了他们,所以他也不敢将自己的仇恨表达出来。
  “你就是浑水部的头人?”年轻官员依然没有下马,再次居高监下十分傲慢的道。
  “不错,我就是部落的头人,不知这位上官有什么事?”头人这时也十分客气的道,不过他这时也十分奇怪,唐军已经灭掉了突厥汗国,连颉利也被抓了,这时候唐军怎么会派人来到他们这个小部落里?
  “本官前来是通知你们一件事,限你们在一个月内,到定襄前去集合!”年轻官员当下开口吩咐道,突厥人内迁的事情已经定了下来,他就是被派出来通知突厥人前去集合的官员,对于这些小部落,他们都是直接用命令,如果对方敢不遵从的话,那么后果将十分严重,不过对于那些实力强大的大部落,还是以说服为主。
  “去……去定襄?为什么?”头人听到这个年轻官员的吩咐,当下也不由得惊慌的问道,他们这里离定襄虽然不远,但也有近十天的路程,而且他们部落现在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长途跋涉的去定襄?
  “奉皇帝陛下命,朝廷准备将突厥人内迁到大唐生活,你们这些部落只要到了定襄,就会有专门的官员接待,而且路上的饮食也将由朝廷承担,倒是便宜你们了!”年轻官员颇有些不耐烦的解释道,说完调转马头就要离开。
  “内内迁到大唐!”头人和老格勒听到这个消息也被震惊的无以复加,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时,发现那位年轻的使节已经要走了,这让头人急忙跑上前再次问道,“这位上官,朝廷真的命令我们突厥人内迁吗?”
  “不错,我来这里就是为了传达上头的命令,当然你们也可以不去,不过后果恐怕就不是你们这样的小部落能够承担的!”年轻官员再次冷哼一声道,说完就打马飞奔而去,他身上的任务也很重,必须在几天之内通知十几个部落,所以实在没时间在这里耽误。
  赶到这队唐军离开之后,头人这才醒悟过来,这次根本不用他召集,部落里仅存的几个重要人物全都赶了过来,有些人刚才离得远,只知道有唐军来了,但并不知道唐军来的目的,所以这时也纷纷向头人打听,老格勒是第一个见到唐军的人,所以就把刚才唐军的命令讲了一遍。
  “什么?让咱们去定襄集合,而且还要内迁到大唐,这件事靠谱吗?”一个老者听完老格勒的讲述后,当下也有些惊疑不定的问道。
  “大唐既然派出专门的官员通知,应该不会有假,而且这次大唐是强制让我们去定襄,如果咱们不去的话,恐怕下次来的就是唐军的屠刀了。”头人这时叹了口气,以前他们突厥强盛时,都是他们命令草原上的小部落,甚至连大唐都要听从他们的号令,却没想到这才短短几年时间,他们就沦落到被大唐命令了。
  “一定不能去,大唐肯定没安什么好心,如果咱们去了定襄,是死是活全都掌握在大唐手中,至于那个内迁更不靠谱,离开了草原的突厥人,那还是突厥人吗?”头人的话音刚落,勇古就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道,他对大唐抱着无缘的仇恨,哪怕现在实力弱小,他也不想向大唐低头。
  “我倒是觉得可以去,刚才那个大唐的官员不是说了吗,咱们去了定襄后,大唐会给咱们提供饮食,如此一来,咱们就可以活下去了,而且大唐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去了那里之后,咱们再也不用在草原上吃苦了!”这时又一个突厥人眼睛冒光的开口道。
  在他们突厥人看来,大唐简直就是天堂,这也是他们经常南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内迁对于他们来说并非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更何况他们现在又处在生死存亡的绝境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4/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