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515

  想到这里,李休也急忙坐直了身子,随后脸色凝重的向马爷道:“马叔,我刚好正在为一件事而苦恼,不如您帮我参谋一下如何?”
  “哦?什么事情让你这么苦恼?”马爷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惊讶的问道,其实刚才他就注意到李休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本以为他是为七娘的事烦心,却没想到竟然是另有其事。
  “事情是这样的,陛下召我入宫议事,我之前也和马叔您说过了,不想再掺和朝堂上的事,免得日后不好脱身,所以刚开始我也没有开口,但是最后要走的时候,陛下却把我单独留下来,而且还说要让我放下农部的差使,他要给我重新安排一个重要的职位,我虽然几次拒绝,但陛下却只是说让我回来仔细的考虑一下。”李休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无奈的表情。
  “原来是这么回事,你之前就说过不想再掺和朝堂上的事,现在肯定是想怎么拒绝陛下吧?”马爷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摸着下巴道,脸上也露出沉思的表情。
  “的确是这样,我思来想去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马叔您见多识广,不知可有什么办法能够拒绝陛下,让陛下死了这条心?”李休这时再次开口问道。
  “这还有什么好想的,眼下不就是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吗?”马爷听到这里却是忽然一拍大腿道。
  “马叔您有办法?”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惊喜的大叫一声道。
  “你小子聪明一世,怎么在这时候竟然犯起糊涂来了?”马爷看到李休高兴的样子也不由得白了他一眼道。
  “马叔您快教教我怎么办,为了这件事我都快烦死了!”李休看到这里也急忙上前讨好道,顺便还给马爷喝空的茶杯里倒上一杯茶。
  “哈哈~这时候知道讨好我了?”马爷看到李休的样子也不由得大笑道,不过玩笑归玩笑,只见他随后就再次开口道,“其实想让陛下放弃让你进入朝堂的办法很多,最有效也最不得罪人的办法就一个字,那就是‘拖’!”
  “拖?”李休听到马爷的回答先是一愣,随后就点了点头道,“马叔您说的不错,其实我也仔细考虑过,如果实在不行的话,我就只能装病了,这也是拖延的一种办法,如果陛下还不死心,那我就病上个一年半载的,总有一天会让陛下放弃这个想法。”
  “装病倒是个办法,不过太容易让人抓到把柄了,到时你自己也得受罪,不过还有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离开长安!”只见马爷再次开口道。
  “离……离开长安?怎么离?”李休听到马爷的话却不由得瞪大眼睛反问道,他的家就在长安,怎么可能轻易离开,而且李世民这才刚想让他进入朝堂,这边自己就逃也似的离开长安,未免也有些太生硬了?
  “笨啊,七娘不是刚刚离家出走跑去苏州了吗,这不就是个好机会吗?自己唯一的亲妹妹跑了,你这个做兄长的去把她追回来,自然也是名正言顺,到时陛下也没办法拒绝。”马爷这时一拍李休的肩膀道。
  “对啊,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李休听到马爷的话也不由得感觉脑子中灵光一闪,随后就一拍脑门懊悔的道,不过随即他又想到一件事,当下担心地说道,“马叔,七娘离家出走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之前衣娘就劝我不要声张,如果我用这个借口离开长安,岂不是会闹得全城皆知?”
  “你小子怎么变笨了,你可以私下里去找陛下,以寻找七娘的借口请求离开长安,这个理由十分充足,陛下也肯定不好拦着你,另外你还可以请求陛下为你保密,毕竟这关系到七娘的名声,以你和陛下的关系,他肯定也不好拒绝,更何况这对他本来也是举手之劳,所以到时你只需要随便找个理由出京就可以了。”马爷当下再次开口道。
  “马叔英明,我这就去办!”李休听到马爷的话也不由得眼睛一亮,当即站起来立刻就要去找李世民。
  不过也就在这时,李休却被马爷一把拉住道:“着什么急啊,陛下不是让你仔细的考虑几天吗,那你就多等两天,刚好也能让七娘他们走的远一点,然后你追的时候也多磨蹭一下,实在不行把一家人也都带上,一路上边走边玩,磨蹭个一年半载再回来也不迟,反正现在国泰民安,短时间内咱们大唐也不会对外用兵,正是休息的时候,要不是我还要负责飞奴司的事,我都想跟着你一块去游玩一番。”
  “多谢马叔的指点!”李休听到马爷的劝说这才冷静下来,刚才他的确有些心急了,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一方面他想早点推掉李世民的任命,另一方面他也想早点把七娘找到,否则他这个做兄长的一天就不能安心。
第710章
举家去苏州
  两仪殿外,李休慢悠悠的从殿中走出来,嘴角上带着一抹神秘的笑容,而在他身后大殿上的李世民,却是一脸的无奈,无论他如何的挽留,李休最终还是准备亲自去苏州找他的妹妹,这个理由让他这个皇帝也没办法拒绝,只能点头同意。
  不过李世民也知道,李休此去苏州绝对不仅仅是为了找他的妹妹七娘,最主要的还是不想再参与到朝政之中,而且李休的这些远行,也代表着他无论如何也不肯进入朝堂的态度,日后如果自己再提这样的事,恐怕李休还会找理由拒绝。
  相比之下,走出两仪殿的李休却是感觉全身轻松,这几天的担忧终于完全放下了,而且还能亲自去把七娘找回来,这让他的心情也一下子变得极好,连脚步都不由得轻快起来。
  等到回到家中之后,李休也立刻把平阳公主和衣娘、月婵三人找来,然后公布了自己要去苏州找七娘的事,因为李休向来不喜欢把外面的事情带回家里,所以这件事他事先并没有告诉平阳公主她们,甚至她们连之前李世民想让李休进入朝堂为官都不知道。
  “夫君要去苏州?”听完李休的话,衣娘率先惊讶的叫出声来。
  “不错,七娘走了之后我本来就十分的担心,刚巧陛下又非让我进入朝堂为官,对此我自然不愿意,所以就借着去寻找七娘的事外出避一避风头,免得陛下再惦记我!”李休当下笑着开口道。
  “出去避一避也好,朝堂毕竟是是非之地,夫君若是真的陷进去,日后想要再出来可就难了。”月婵听到李休的话也立刻开口道,她现在怀着身孕,家里的事情也慢慢的放下专心养胎,现在整个人看起来圆润了许多,倒是和她刚刚来李休家里时有几分相似。
  “咯咯,很多人都是千里迢迢跑到长安,只为求取功名,可是夫君倒好,为了不要做官,竟然要逃出长安,这恐怕也是天下独一份了!”衣娘这时也开口笑道,成亲多年,她自然也知道李休心中的想法,对于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也并不感到意外。
  “夫君既然要去苏州,那是打算怎么去,是一个人还是和别人一起去?”平阳公主这时也开口问道,无论李休做什么决定,她都会支持,更何况因为当初玄武门的事,她也一向不喜欢李休与李世民走的太近,当然她也十分体谅李休,毕竟他们身在大唐,平时免不了与李世民打交道。
  “这次去苏州主要是为了避风头,所以可能会在外面呆的久一些,刚好现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所以我之前想了一下,决定把咱们一家都带上,这样在路上边走边游玩,好好的放松一下,你们觉得如何?”李休当笑着开口提议道,这也是他考虑了几天才做出的决定。
  “好啊好啊!”李休的话刚一出口,衣娘就立刻惊喜地叫道,不过随即她却又看向旁边的月婵,脸上也露出为难的表情道,“夫君的这个想法很好,可是月婵现在怀着身孕,怎么能跟着咱们外出呢?”
  “这个我已经考虑到了,月婵现在的月份还小,并不影响行动,而且据我所知,洛阳到杨州的这段运河也已经疏通完毕,完全可以行大船,到时咱们包几艘船顺着运河南下,其实和家里差不多!”李休再次笑着说道。
  当初杨广为了开凿大运河发动举国之力,这也直接导致了大隋的内乱,不过无论结果如何,大运河总算是开凿成了,只是经过隋末的多年战乱,大运河缺乏管理疏通,导致一些运河段淤积,船只无法通行,幸好大唐建立后,就一直十分重视大运河,多次对运河的河段进行疏通,直到前两年大运河的南段,也就是洛阳到扬州这一段总算是完全疏通了。
  “那太好了,刚巧我怀孕后也感觉有些气闷,现在能够随夫君泛舟南下,也是一件美事!”月婵听到这里也是高兴地说道,其实她有一件事没说,那就是她本来就是南方人,虽然她老家岳阳离苏州有点远,但毕竟同属南方。
  “这倒是个办法,我记得七娘不是设计过一些在河道上行驶的船只吗,以前老是听她说自己的船如何如何平稳,咱们这次南下倒是可以亲自乘坐一下!”平阳公主这时也开口笑道,看样子她对李休的这个提议也十分的赞成。
  “那就这么说定了,这几天你们收拾一下,把家里的事情也安排一下,我去亲自安排咱们这一路的行程!”李休看到几个妻子同意,当下也十分高兴的拍板道。
  “夫君,咱们这么大张旗鼓的去苏州,会不会让人知道七娘离家出走的事?”正在这时,只见衣娘再次担心的开口问道,她的话一出口,平阳公主和月婵也都露出担忧的表情。
  “没事,陛下已经同意替我保守七娘出走的消息,咱们这次离开长安我依然准备以去洛阳游玩为晃子,反正咱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去洛阳了,等到了洛阳,咱们就可以从那里坐船南下去扬州,扬州与苏州本来就挨着,听说扬州的风景不错,咱们倒是可以在那里多玩几天。”李休再次笑着解释道。
  李休虽然受李世民的信任,但除了农部之外,在朝堂上并没有正式的官职,所以只要他离开长安之后,也不会有人关心他去了哪?更何况像长安城的一些贵族,平时去外地游玩也很正常,甚至有些在各地都置办了产业,心血来潮了就去外地住上一段时间。
  “还是夫君想得周到,那就这么办,我这就去安置家里的事情!”衣娘听到李休的话也是松了口气,随后就兴奋的道。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休家中也是忙的鸡飞狗跳,几个孩子在知道要外出游玩时,更是高兴的直跳,唯一麻烦的就只有家里的产业,毕竟他们这一走最少也得半年才能回来,幸好马爷在长安,只能麻烦他平时多照看一下了。
  只不过还没等李休动身,却忽然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找上门来,并且要与他们一起同行。
第711章
顺路带上李恪
  “你怎么知道我要去苏州?”李休一脸惊讶的看着眼前这个只到自己胸口的孩子。
  “是母妃告诉我的!”只见李恪十分恭敬的向李休行礼道,今天他忽然找上门来,请求与李休他们同行,这让李休也十分的惊讶。
  “原来如此,不过你不在长安好好的呆着,为何要和我一起去苏州?”李休听到这里也立刻了解的点了点道,杨妃和李世民的感情甚笃,而杨妃又一直想着让李恪与自己接近关系,所以从李世民那里打听到自己的行踪也不意外。
  “其实我不是要去苏州,而是要去扬州上任,因为我的兼任着一个杨州都督之职,按照咱们大唐的规矩,所有亲王在立府之后,都要到外地之官,本来我想等过几年自己长大一些再去,不过听说姑父您要去苏州,刚好可以顺路把我带到扬州,而且我也没打算在扬州呆太久,只需要到那里做个样子,等到您回来时,再把我一起带回来就行了,这样路上我也能时常听从姑父的教诲!”李恪再次实话实说道。
  所谓“之官”,其实就是指亲王到所封之地任职,这样做有两个用意,一来是让这些皇族能够接触地方,体谅民间的疾苦,二来也是让这些皇子们离开长安,免得因为皇位发生争斗,说起来这个规矩还是李渊立下的,而且他对别的儿子也是这么做的,但偏偏却三个嫡出的儿子十分宽容,这也导致了后来李世民与李建成的争斗。
  不过相比李渊,李世民这个当爹的更加差劲,李渊好歹还把那些嫡出的儿子赶到封地上去,可是到了李世民这里,皇子到外地之官的规矩已经成为一个摆设,比如李恪和李泰两年前就已经出宫立府,本该到封地上任职,但李世民却从来没提过这回事,甚至到了后来其它的儿子长大,也都不把这个规矩放在眼里,一般都是像李恪这样,去封地上转一圈做个样子就回来了,毕竟外地无论如何也比不上长安的繁华。
  听到李恪对外出之官如此不重视,李休也不由得眉头微皱,不过随后他又有些自嘲的一笑,自己都已经决定尽量远离朝堂了,还管这些事做什么?因此只见他这时认真的考虑了一下道:“你堂堂一个亲王如果去扬州,岂不是车马随驾多如牛毛,别的不说,光是侍卫就得带上一千人吧,这么多人跟着我们,恐怕会不方便吧?”
  李休倒不是不想带李恪,而是觉得太麻烦,毕竟以李恪的身份,离京的时候肯定是护卫奴仆一大堆,李休自己家里就已经有不少人了,如果再加上李恪,那这个队伍规模就太大了,在路上也肯定十分的不方便。
  “姑父放心,这点我早就考虑过了,您一家人出行,安全方面肯定考虑的十分周全,所以我决定只带着两个侍女跟您一起走,至于其它的护卫奴仆,可以让他们抄近路先去扬州等着,反正姑父你们肯定不急,在路上边走边玩的话,等到咱们到了扬州,我的人肯定也早就到了。”李恪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几分笑容,看样子他似乎也知道李休这次去苏州的真正目的。
  既然李恪都这么说了,李休也不好再拒绝,当下考虑片刻就点了点头道:“好吧,既然如此,那蜀王你就与我们一起去吧,三日之后,你带着人来我们这里会合,到时咱们一起动身!”
  看到李休同意带自己一起上路,李恪也兴奋的大声向他道谢,随后李休又问了一下他在学堂的情况,这才放李恪离开。
  三天之后,李休一家也终于准备妥当,而且天还没亮时,李恪就已经赶到李休家里,他也果然只带了两个侍女,平阳公主她们也都已经知道李恪要和他们一起去苏州的事,所以并不感到意外,特别是李恪还是平阳公主的亲侄子,因此对他也十分的照顾。
  除了李恪之外,还有几个不属于李休家中成员的人与他们一起去,其实这么说也不准确,因为他们都是李休的学生,比如武明空和王方翼,以及李承道的几个姐妹等,在这个时代,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有时比父子还要亲近,所以也算是李休的半个家人,另外外出游历也是增长见识的重要手段,更何况还是跟着李休这个先生,所以这么好的机会他们自然也不会放弃。
  等到吃过早饭后,李休一家这才坐上马车,前面由护卫开道,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向洛阳驶去,为了这次出行,李休几乎将家里的护卫奴仆都带走了,只留下少量的奴仆看家,因此队伍也十分的庞大,如果是不知情的人,远远望去恐怕会以为是一支军队出行。
  李休他们首先要直到洛阳,然后从洛阳登船进入大运河,事实上大运河的南段,也就是通济渠那段,就是从洛阳引洛水与通济渠会合,当初杨广南巡时,也是从洛阳登上龙船,另外因为龙船吃水很深,因此通济渠也开凿的十分深,以保证龙船通过,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为“御河”。
  李休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去洛阳,路上能够游玩的地方也早就玩了几遍,因此他们在路上也没有耽搁时间,不过就算是这样,他们还是用了十几天才到达洛阳,主要是因为队伍的人数太多,光是护卫就有一千多人,加上奴仆之类的最少也有一千两三百人,这么多人出行,简直可以和一支军队出征相比了,但大部分人都没有军队的纪律性,因此路上走得也十分拖沓。
  不过无论如何,最后李休他们还是顺利到达洛阳,随后他们在洛阳住了几天,早在之前,李休就已经派人来到洛阳租买船只,所以在他们到达时,所需要的船只就已经准备好了,等到李休他们休整过后,一行人这才弃马上船,准备开始南下的行程,然而就在李休他们的船刚离开洛阳,却遇到一支让李休意想不到的船队。
第712章
偶遇突厥人
  “咱们现在行驶这条运河就是通济渠,通济渠是前隋将原来就有的汴渠与阳渠疏通之后,又连接起来,组成了现在咱们眼前的这条通济渠。”只见李休站在船头指着脚下的这条运河,一脸微笑的向身边的几个学生介绍着通济渠的由来,随后又笑着问道,“现在你们谁能告诉我,通济渠的走向与路径?”
  “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绕道洛阳城南及城东,经偃师县和巩县之洛口而入于黄河,然后再沿黄河的自然河道至板渚引黄河水入汴渠而达于淮河一带,这是通济渠最主要的路径!”就在李休的话音刚落,只见李恪就率先回答道。
  “哈哈,说得不错,等到咱们过了通济渠,也就可以进入到邗沟这一段了,再然后就可以到达扬州了,早就听说扬州风景如画,咱们倒是可以在那里多游玩几天!”李休这时也是心情极好地说道,虽然他们才刚刚登船离开洛阳,但他却已经在计划到达扬州的游玩计划了。
  不过当听到李休提到扬州时,刚刚还十分高兴的李恪却忽然神情一黯,因为他想到自己的那位外祖父杨广就葬在扬州附近,而且在来的时候,他的母亲杨妃也多次叮嘱他,让他到了杨州之后找时间去祭拜一下。
  李休并没有注意到李恪脸上的异常,因为他的话音刚落,就已经被晋儿等人围起来,央求他讲一些与扬州有关的事,李休后世虽然没有去过扬州,但这辈子却听过不少关于扬州的传说,这也多亏了李恪那位外祖父杨广,再加上扬州本来就是大唐四大港口之一,几乎与广州齐名,这也导致了许多唐人也许没听说过广州,但肯定听说过扬州,毕竟这里是杨广身死的地方。
  洛阳这段运河的河水主要来自黄河,不过在大唐这个时代,黄河水还不是特别的黄,这主要是黄河中段的黄土高原上的植被还没有被破坏,河水带走的泥沙不多,而且在进入运河后,河水变得很平缓,使得泥沙下沉,导致运河的河水十分清澈,微风从河面抚过,带起一条条的水纹,在阳光闪着鳞鳞的光点,再配上两岸青翠的柳树,景色也十分的优美。
  李休一边给孩子们讲着一些关于扬州的趣闻,一边欣赏着运河上的风景,其实运河上除了风景之外,最吸引李休的还是河面上川流不息的各种船只,其中多船只都吃水很深,一看就知道满载着货物,事实上自从运河疏通之后,这条运河就成为大唐南北交流的大动脉,南方的粮食、丝绸,北方的铁器、木器等等,都需要经过大运河这条经济动脉。
  “咦?那边是什么,怎么那么多船?”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一向坐不住的李晋站起来指着前方的河面叫道,这让李休他们也都好奇的扭头看去,结果只见在前方的河面上,密密麻麻全都是大大小小的船只,足有上百只,而且这些船只上面都有统一的旗帜,一看就知道是属于同一支船队。
  “这么多船?”李休看到前方这支庞大的船队也不由得惊讶地叫道,他们一千多人又带了不少的东西,也不过才用了不到四十条船,这已经算是运河中十分少见的庞大船队了,来往的船只遇见他们也都是纷纷闪避,却没想到眼前竟然还有一支比他们还大上一倍多的船队。
  “不会是朝廷运粮的船队吧?”正在这时,只见李晋忽然猜测道,毕竟这么大规模的船队,除了朝廷运粮的队伍,一般的商人还真组织不起来。
  “笨蛋!南方人口少,粮食产量却高,所以粮食一向都是从南往北运,可是你看这支船队,明明是和咱们一样都是往南走,所以绝不会是运粮的船队!”就在李晋的话音刚落,只见武明空就立刻反驳道,她今年已经七岁了,俨然已经长成一个小美人胚子,不过她和李晋从小就喜欢斗嘴,到现在都还改不了这个毛病。
  “你才是笨蛋,粮食的确是从南向北运输,但这支船队可能已经把粮食运到了目的地,正准备回南方去!”李晋这时也毫不示弱的反击道,他虽然比武明空小一点,但论到斗嘴的功力却丝毫不比对方差。
  “这的确不是运输的船队,你们看船队上插的旗子就知道了!”就在这时,忽然只见李休打断了两个孩子的争吵道,说话时还指了指前方船队的旗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