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515

第721章
阳澄湖
  苏州位于太湖之侧,长江之滨,周围水网密布,土地十分的肥沃,水稻、蚕桑、渔产等等都十分的有名,特别是在苏州城东就是后世十分有名的阳澄湖,里面的大闸蟹肥美无比,后世每到秋天之时,全国各地都在卖阳澄湖大闸蟹,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假的,毕竟阳澄湖是太湖周围的一个小湖,里面的大闸蟹产量再多,也不可能供应全国。
  李休后世并没有来过苏州,在外地倒是吃过所谓的阳澄湖大闸蟹,但却不知道真假,现在好不容易来到苏州,自然要品尝一下真正的美味,可惜现在不是秋天,湖里的大闸蟹还没到最肥美的时候,不过倒也勉强可以一试,因此李休带着一家人来到阳澄湖,租了两条船出游,他和张十一、上官仪在一条船上喝酒聊天,其它女眷则在另一条船上,这样互相不打扰。
  “游韶,恨儿是李兄的妹妹,也就是我张某人的妹妹,你在海盐县遇到什么困难,直接就来找我,别的不说,我在南方沿海这一片,还是有些能量的!”张十一这时十分豪爽的对上官仪道,他现在可是沿海一带有名的大豪商,再加上以前虬髯客留下的人脉,可以说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照顾一下上官仪这个小小的县令自然不在话下。
  “多谢张大哥,在下敬您一杯!”上官仪这时也十分感激的向张十一敬酒道。
  别的不说,昨天上官仪和张十一谈渔船的事,结果张十一二话不说,立刻同意送给他们一批海船,而且还是免费的,当然唯一的要求就是海产罐头的出产优先让他们采购,对此上官仪也十分的感激,毕竟海产罐头卖给谁都是卖,其实上官仪本来只是想赊欠渔船的费用,打算等以后赚了钱再还,却没想到张十一直接给免了。
  “好了,你们就不要客气了,快点喝了这杯酒,船家的大闸蟹怎么还没蒸好,我还等着吃呢?”李休这时却显得急不可耐的道,刚才船家已经捞了十几只大闸蟹,已经上笼蒸了,不过李休却有些等不及想要品尝一下真正的大闸蟹是什么味道?
  “哈哈~李兄你还真是个贪吃之人,不过我倒是有些奇怪,阳澄湖的螃蟹虽然不错,但这东西吃起来太费劲,又不能储藏,只能现蒸现吃,如果吃死的甚至可能中毒,所以连苏州本地人都不怎么喜欢吃,我也只是在秋天蟹膏肥时才偶尔吃上几只,你这个外地人怎么一到苏州就吵着要吃阳澄湖的螃蟹?”看到李休着急的样子,只见张十一也不由得笑道。
  大唐这个时期交通不便,螃蟹这东西又必须吃新鲜的,根本运不出去,这也导致阳澄湖的螃蟹远不如后世那么有名,再加上吃螃蟹也是个技术活,而且螃蟹身上的肉也不多,费很大的劲也只能吃上一点,所以导致连苏州当地人都不怎么爱吃,当然也不是绝对不吃,比如一些穷苦人家,另外还有战乱之时,许多百姓无粮可食,只能靠打捞水中的虾蟹果腹。
  “你也说了我也是个贪吃之人,这天下间的美味自然都逃不过我的眼睛和耳朵,早在长安之时,我就听一些南方的商人说起这里的螃蟹鲜美无比,现在既然来了,自然要好好的品尝一番!”李休这时却是大笑道,当然他不可能说实话。
  正在说话之时,只见一个年轻的渔娘端着一个笼屉送上来,里面放着十几只已经蒸好的大闸蟹,紧接着又送上来加了姜沫的醋,这让李休也是胃口大开,当下不顾烫手,抓过一个螃蟹就拆了起来,等到将一段雪白的蟹肉拆出来后,放在醋里蘸了一下,这才塞到嘴里,结果发现阳澄湖大闸蟹果然是名不虚传,比他在其它地方吃的螃蟹鲜美多了。
  十几只大闸蟹,被李休一个人吃了七八只,剩下的一半被张十一和上官仪平分了,主要是他们吃得太慢,特别是上官仪,他也是第一次吃螃蟹,结果光是拆螃蟹就费了很大的功夫,结果最后吃的最少。
  “这个螃蟹倒是十分美味,就是吃起来太麻烦了,而且也没多少肉,根本吃不饱。”上官仪最后好不容易把螃蟹腿里的肉挤出来吃掉,随后有些感慨的道,他从来没想过吃顿饭竟然要花费这么大的功夫,简直比处理公务还麻烦。
  “想要吃美食,自然要多花费点功夫,而且拆螃蟹也是门技艺,你看李兄他一个人就顶我们两个,而且螃蟹拆得十分干净,不像咱们拆完的螃蟹都变得乱七八糟的!”张十一这时也指着李休笑道,只见李休面前拆掉的螃蟹壳也十分整齐,甚至可以拼成完整的螃蟹,相比之下,他们面前的螃蟹壳就差太多了。
  “你们两个吃螃蟹简直太浪费了,一只螃蟹有一半的肉都被你们给扔了,我看你们还是吃其它的菜吧,免得再浪费了!”听到张十一的话,李休却是毫不在乎的反驳道,这时渔娘又送上了几样其它的菜,说起来阳澄湖了大闸蟹外,湖里的白鱼和清水虾也十分有名。
  也就在李休他们三人边吃边聊之时,阳澄湖南边却有一骑飞奔而来,眨眼之间就来到阳澄湖的岸边,随后只见对方飞身下马,然后叫过一艘渔船就吩咐对方追赶李休他们的船只。李休等人本来就是游玩的,因此船家也任由船只在湖里漂着,结果不一会的功夫,渔船就追上了李休他们的船,随后对方跳上船,但却被李休的护卫拦了下来。
  张十一这时正与李休说笑,不过这时却有一个护卫进来禀报,说是他手下的人求见,这让他也有些奇怪,不过还是站起来出了船舱,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回来,只是这时他的脸色却变得十分的凝重,似乎有什么要紧之事?
  “怎么了,十一兄你那边遇到了什么事?”李休看到张十一的样子也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个……”张十一看着李休刚想说什么,不过当看到旁边的上官仪时,却立刻就强笑道,“没什么,只是生意上的一些事,咱们喝酒,不要被这些俗事坏了兴致!”
第722章
我要见他
  夜已经深了,苏州城中张家大宅的书房之中,张十一面色凝重的对面前的人再次询问道:“消息可靠吗,真的是他来亲自来了吗?”
  “绝对可靠,泉州那边的管事以前曾经跟着老爷去过美洲,与对方也算是相识,虽然对方长大了,相貌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隐瞒了身份,但咱们的管事也绝对不会认错!”只见下面的人再次禀报道,他也正是之前跑到阳澄湖向张十一禀报的人,只不过当时张十一看到周围人多嘴杂,所以没敢多说,等到回家之后才立即将他又召了回来。
  “这可糟了,他怎么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来了!”张十一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露出担忧的神色,下面的那个下人这时也低头不语,似乎在等候着张十一做决定。
  过了好一会儿,只见张十一这才从沉思中醒悟过来,随后就急忙问道:“这件事除了你之外,还有什么人知道?”
  “启禀公子,这件事除了老奴外,就只有泉州的那个管事知道,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它人知道了!”只见这个头发花白的奴仆再次开口道。
  张十一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松了口气,这个老奴和泉州的管事都是他们张家的家奴,世世代代都依附于他们张家为生,而且他们的家人也都去了美洲,可以说十分的可靠,甚至只要自己愿意,让他们去死他们也不会皱一下眉头,所以他也不用担心这个消息泄露出去。
  “很好,这件事你们一定要保密,哪怕是死也不能泄露给第三人!”不过就算是知道这个老奴十分可靠,张十一还是特意叮嘱道。
  “是,老奴知道轻重!”只见这个下人再次开口道。
  “很好,去账房支四百贯,你和泉州的那个管事平分,至于泉州那个人的事,也由你们全权处理,无论他有什么要求,你们都要尽量去满足!”张十一听到这里点了点头,随后又开口道,有功必赏,这也是他的御下之道,哪怕对方是自己的家奴也一样。
  “多谢公子!”听到自己有两贯的赏钱,这个老奴也不禁喜形于色,不过随即他又再次开口道,“公子,对方此次前来想要买船,而且还必须是上好的海船,你看是不是从咱们的造船作坊里出?”
  “这些是小事,明天你去作坊里走一趟,优先把那人的要求满足了,尽量让对方早点离开大唐,毕竟他在这里多呆一天,咱们就要多担一分风险!”张十一这时再次开口道。
  “是,老奴这就去办!”听到张十一的吩咐,这个老奴立刻答应一声,随后就慢慢的退了下去,这时书房里也只剩下张十一一人。
  不过张十一这时并没有露出轻松的表情,反而眉头越皱越紧,最后更是直接站起来,在书房里走来走去,脸上的神色也越来越焦躁,因为这件事实在关系重大,一个处理不好,恐怕他就算不死,日后也得逃到美洲去。
  “算了,这种事实在不是我能处理的,还是让李休去头疼吧!”最后只见张十一忽然站住身形自语道,说完之后他整个人也都松了口气,像是卸下了一个大包袱似的。
  只见张十一说完上面的话后,立刻就出了书房,虽然现在已经是深夜,但这件事关系重大,所以他也顾不得这些了。
  李休一家人都来了苏州,而且还打算在苏州住上一段时间,所以早在来之前,他就托张十一在苏州买了一座宅子,结果张十一直接将他家旁边的一座大宅子买了过来,两家只有一墙之隔,中间还开了角门,以方便两家人走动。
  张十一直接穿过角门来到李休家中,并且让仆人去通知李休,本来李休都已经睡下了,当听到外面侍女的禀报,说是张十一有要事要和他商量时,这才有些不情愿的起床,然后来到书房见到对方。
  “十一兄你这大半夜的不睡觉,有什么事情不能等到明天说啊?”李休打着哈欠看了张十一一眼,睡到一半被人给吵醒了,自然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我倒是想等到明天,可是这件事如果今天不说,我整个晚上肯定都睡不着,而且这件事还是因你而起,自然要来找你!”张十一这时苦笑一声道。
  “什么事情?”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惊讶的道,朦胧的双眼也终于清醒过来,不过他实在想不出什么事情会因自己而起?
  “唉,这个……”只见张十一这时犹豫了一下,随后就忽然一咬牙道,“李承道回来了!”
  “什么!”李休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由得一下子瞪大眼睛,整个人也完全清醒过来,随后就紧走几步上前,一把抓住张十一的手臂道,“你说什么,承道……承道他回来了?”
  “我的驸马爷啊,你能不能小声点,虽然这是你家,但这件事也不宜让任何外人知道,否则万一传出去的话,恐怕连你也吃罪不起吧?”张十一听到李休叫的这么大声,当即吓的满头冷汗轻声道,说完挣脱了李休的手,然后打开书房门看了看,确认外面没有人后,这才再次把房门关紧,免得让外人听到。
  不过李休这时的心中却是乱成了一团麻,他万万没想到李承道竟然从美洲回来了,而且还刚巧在自己来到南方的时候,这让也是十分的激动,甚至想要立刻去见李承道,但是紧接着他又冷静下来,因为他忽然想到李承道的身份,万一让李世民知道这件事,恐怕不但李承道再也回不到美洲,自己一家也要受到牵连。
  张十一也一直观察着李休,当看到他的脸色从激动变成喜忧参半之时,这才再次开口道:“怎么样,想到了吧,你那个学生现在可是个烫手的山芋,谁都碰不得,本来我不想把这件事告诉你的,但又怕他在大唐呆太久,万一被人认出来,恐怕你就要倒大霉了!”
  当初李承道他们正是在李休和平阳公主的一力承担下,李世民才答应送他们离开大唐去了美洲,而且李休还保证他们永远不会再回来,可是现在李承道竟然回来了,刚巧李休竟然也在这个时候来到南方,如果让人知道这件事的话,恐怕李休无论如何也说不清,甚至被人诬告与李承道暗中勾结、图谋不轨等等。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皱紧了眉头,李承道在这个时候回来的确是个麻烦,不过他更担心李承道的安全,因此当下开口询问道:“十一兄,承道他现在在哪,这次回来有什么事情?”
  “他在泉州港登陆,也一直呆在那里,这次回来运了一些金银之类的,还想买一些船,看样子是主要是为了贸易,毕竟美洲那边人口太少,许多东西不能造,只能从咱们大唐买,不过说来也都怪我爹,当初要不是他把航线教给李承道的话,他们也不会忽然跑回来了。”张十一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懊恼的神色。
  上次虬髯客派人回来,结果船队中竟然把李承道的几只船也夹带了过来,这也意味着虬髯客把美洲的航线送给了李承道,所以这次李承道竟然亲自率领着船队来了,这次他们的船队里可没有张家的人,而是完全属于李承道,所以这让张十一也有些怪罪自己那个老爹。
  李休听到张十一的话也露出沉思的表情,其实当初他也有些想不通,虬髯客为什么把美洲的航线送给李承道?现在李承道更是自己回来了,这也意味着他已经完全掌握了这条航线,随时都可以往返于大唐与美洲之间,甚至李休怀疑这是不是李承道第一次回来?
  “李兄,对此你是怎么想的,你这个学生万里迢迢从美洲回来,你要不要见一见他?不过我觉得你最好还是不要见为好,毕竟万一让人发现的话,恐怕你浑身是嘴都说不清了。”张十一这时也满脸无奈的道,张十一这次回来完全把他打了个措手不及,所以他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也给不了李休什么好的建议。
  “承道他……”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露出纠结的表情,对于李承道这个学生,他自然十分的想念,所以从感情上来说,他也十分希望见一见对方,可是从理智上来看,他却知道去见李承道十分的不明智,毕竟他现在可不是孤家寡人,背后还有一家人需要照顾,因此他也不想因为这件事而把自己的家人带入危险的境地之中。
  “李兄,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什么一个决定?其实我觉得你还是不见对方为好,反正李承道也不知道你在这里,我已经让人尽快的满足他的要求,然后让他们尽快的离开大唐,这样对大家都好!”张十一看到李休沉默不语,当下也再次焦急的开口道。
  对于张十一的话,李休刚开始也显得有些心动,不过最后他却忽然改变了主意,当下脸色坚定的开口道:“不,我要见他一面!”
第723章
海盐见闻
  本来出于安全的考虑,李休并不打算见李承道,但是在最后关头却忽然改变了主意,因为他忽然想到,李承道既然已经掌握了美洲的航线,现在他既然敢来第一次,那么日后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而随着李承道来大唐的次数越多,他被李世民发现的风险也就越大,万一哪天他真的被李世民给抓住了,恐怕他的小命就再也保不住了,到时他这个做先生的也是无能为力,甚至还可能受到李承道牵连,毕竟当初他可是向李世民保证过,李承道他们去了美洲后绝对不会再回来。
  也正是想到上面这些,李休才决定要见一见李承道,一来要问清楚他来大唐的原因,二来也是要提醒他来大唐的危险,其实李休这时也有些想不通,因为他觉得以李承道的聪明,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其中的危险,但他却偏偏亲自来了,这也让李休更加的想要见到他问个明白。
  不过对于去见李承道这件事,李休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连平阳公主都被他瞒着,因为多一个人知道,就要多担一分泄露出去的风险,所以这件事只有他和张十一知道。
  本来张十一还想劝李休放弃见李承道的想法,但无奈李休已经做出决定,谁也无法更改,最后他也只好答应安排李休和李承道见面,而且为了防止走露消息,他决定亲自去泉州跑一趟,第二天就动身离开了苏州。
  “驸马,我和恨儿今天天也要回海盐了,毕竟县里的事务繁多,渔船的事我也已经和张兄商量好了,等到作坊把渔船送过去,县衙就可以将这些渔船租给渔民出海捕鱼了!”就在张十一刚走,上官仪也带着恨儿前来告辞道。
  “也好,海盐那边的确离不开你,也许过几天我也会去海盐转一转,看看你治下的百姓是怎么生活的?”李休这时也笑呵呵的道。
  “好,那我和恨儿就在海盐恭候驸马!”上官仪这时也笑着开口道,海盐县的工商情况虽然暂时还没有什么起色,但是在他的治理下,海盐县的治安却是好多了,另外他还大力的推广红薯这些高产作物,估计今年就能让治下的百姓解决最基础的温饱问题。
  当下李休带着家人将上官仪和恨儿送出苏州城,海盐本来就是苏州下属的县,距离并不远,而且又有官道相通,说起来这条官道也是为了当初方便运盐而建,因此十分的宽阔平坦,马车跑起来顶多半天就在到达海盐。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休带着家人继续在苏州游览,顺便将周围各地的美食品尝了一番,虽然张十一不在,但是曲依母女却在,她们在苏州已经住了一段时间了,对周围也十分熟悉,因此也可以充当向导。
  不过苏州的景色虽美,但看得多了也就不觉得新鲜了,特别是七娘一心的想着她的造船作坊,对游览景色的兴趣不大,再加上月婵的怀孕的月份越来越大,身子也有些不方便,所以李休这才停止了外出,安心呆在苏州城,其实这样也不错,可以静下心来体会苏州城的生活,相比长安那种忙碌,苏州这边的商业虽然也很兴盛,但生活方面却比长安要悠闲得多,似乎更适合养老,这也让李休更加坚定了日后年纪大了,一定要搬到苏杭这一带来生活。
  有时李休闲着无聊,也会跟着七娘去她的造船作坊看一看,遇到一些能够改进的地方,他也会指点一番,不过七娘是他最优秀的学生,已经将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运用到造船方面,比如标准精确的度量衡、流水线式的分工等等,所以李休能够指点的地方也不多,毕竟他对造船方面可没有什么太大的研究。
  相比李休,平阳公主她们几个倒是过得每充实,因为在见到曲依之后,她们四个女人刚好凑成一桌麻将,结果李休家里每天都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麻将声,连李休都没空理会,同是他也有些后悔,担心月婵这样每天打麻将,会不会把肚子里的孩子给带坏了?
  这天李休实在闲着无聊,终于想到了之前要去海盐的事,于是他立刻让人备马,然后带着一队护卫就出了苏州城,等到中午的时候,他们一行人也终于来到了海盐县城。
  海盐县以前是个富县,但是经过战乱之后,海盐县城也是几经战火,城墙都被人给拆了,等到大唐建立之后,县中也无钱修理。
  所以当李休来到海盐县城时,发现整个县城的城墙也依然十分残破,不过一些破得比较厉害的地方明显已经修补过了,勉强可以将人挡在城外,使得进出县城都要经过城门,而且修补的地方都很新,看样子应该是上官仪上任后让人修了一下,不过大部分城墙依然破的厉害,好像随时都可能倒塌一般。
  进到县城之后,街道上的行人倒是不少,但大多都是衣着破旧,几乎每个人身上都带着补丁,街道两侧的房屋店铺几乎和外面的城墙一样,要么歪歪扭扭看起来马上就要倒塌,要么就是已经倒塌,又被人在原来地基上建起简陋的房屋,整个县城的主干道一眼望去,全都是这种危房或搭建房,简直比后世的棚户区还差。
  不过县城的建筑虽然简陋,百姓的穿着也很破,但街道上还算干净,而且每个街口都能看到衙役巡逻,一旦有什么小偷小摸,这些衙役立刻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去,动辄拳打脚踢,对此周围的百姓非但不阻止,反而有人高声叫好,看样子对衙役还十分的支持。
  对于这种情况,李休倒没什么反感,毕竟大唐这个时代可不讲什么人权,而且乱世用重典,像海盐这种又穷又乱的地方,也必须用这种手段才能尽快的恢复治安,而治安则是工商兴盛的基础。
  不一会的功夫,李休他就来到海盐县衙,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上官仪不在这里也就罢了,竟然连恨儿也不在县衙之中,等到他问清楚恨儿他们两人的去向时,更加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