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5

  另外李休之所以选择做绿豆芽,一是绿豆芽味道清新,不像黄豆芽带着一股豆腥气,从味道上比较让人容易接受,毕竟一种新食物的出现,肯定需要别人的认同,二来他也比较喜欢吃绿豆芽,既然都是做豆芽,自然要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反正喂牛的豆料很杂,黄豆、绿豆、黑豆都有。
  这时已经是夜晚了,不过李休却还是兴冲冲的出了门,手上端着一大碗的绿豆芽,他要把自己的发明的带去给刘老大瞧瞧,最好是让他们带着豆芽去长安城里试一试,看看能否卖出高价,虽然他觉得对于整个冬天都难得见到蔬菜的长安贵族们来说,豆芽肯定可以引起他们的追捧,但毕竟也需要事实的检验才行,所以他这时也有些忐忑。
  借着灯笼昏黄的烛光走过高低不平的田间小路,这时才晚上七八点钟左右,但这个时代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手段,而且穷人家又不愿意消耗灯油,所以一般人都是早早入睡,当李休来到李家庄子时,整个庄子里已经静悄悄一片,只有看家的土狗不时叫唤几声。
  李休拍着刘老大家的门柱叫了几声,估计里面的刘老大也没有睡着,很快披着衣服跑出房门,当看到外面的李休时也十分惊讶的道:“主家您怎么这么晚来了?”
  “刘叔,我成功了!”李休这时终于有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啥成功了?”刘老大这时还没有搞清楚状况,不过还是开门请李休进来。
  “你看这个!”李休把手中的大碗送到刘老大面前,并且将灯笼靠近,好让他看清豆芽。
  “这……这是豆芽?”刘老大看到碗里的豆芽也十分惊讶的道,他种了这么多年的地,自然一眼就认出了豆芽,而且他记得之前李休也向他打听过豆芽,这让他隐约间好像明白了什么?
  “没错,就是豆芽,而且这也是一种蔬菜,如果咱们把它拿到菜市上去卖的话,应该会有不少人买,有了这桩生意,咱们庄子里也就不愁冬天缺粮了!”李休再次兴奋的道。
  “可是……可是豆芽真的能吃吗?”刘老大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道,虽然他种过不少年的豆子,但还真没吃过豆芽,毕竟对于庄户人家来说,一棵豆芽就是一棵庄稼,哪怕死一棵都会让他心疼半天,更别说拿到厨房做菜了。
  “当然能吃,而且味道还特别的好,刘叔你去庄子里其它几家的当家男人都叫来,咱们商量一下怎么做这桩豆芽的生意!”李休这时却表现出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道,虽然他也不确定豆芽是否在刚开始就受到欢迎,但如果连他都没有信心的话,刘老大他们恐怕就更没有信心了。
  刘老大对李休十分的尊敬,所以听到他的话想也没想就答应一声,转身出了门去叫其它人,不一会的功夫,另外四家的男人也都披着衣服来了,庄子里的五户人家其实都算是一家人,其中有两个是刘老大的弟弟,另外两个则是刘老大的小舅子,姓张,一个叫张丰,一个叫张收,听名字就知道庄户人家。
  事实上当初李休的娘将庄子交给刘老大打理,佃户也是请他自己找,所以刘老大自然要优待照顾自己的亲人,而且无论他的两个弟弟还是他的两个小舅子,都是老实巴交的庄户人,这些人又以刘老大的年纪最大,威望也最高,平时也方便他管理。
  几个庄户汉子全都聚在刘老大家的院子里,因为天黑又冷,所以刘老大在院子里升了堆火,李休坐在中间,拿着豆芽讲解了一番,然后又让他们传阅了一下,每个人也都品尝了一下豆芽的味道,虽然是生的,但也不难吃。
  “主家,这豆芽吃起来倒是挺爽口的,但就是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买,毕竟这东西以前谁都没吃过。”这时坐在李休右手边的一个中年人开口道,这个人长得十分有特点,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眼睛一只大一只小,看起来有些滑稽,这人正是刘老大的二弟,人送外号刘大眼,因为他小点的那只眼睛看起来还算正常,另外一只眼睛却比普通人大上几圈,所以才有了大眼的外号,连晚辈们也都叫他“大眼叔”。
  “大眼叔想得周到,咱们的豆芽是种新蔬菜,想要让别人迅速的打开市场,自然需要一种推销的手段……”李休说到这里忽然一愣,他竟然犯了职业病,把后世给员工们开会的说辞都讲了出来,完全忘记了这里是初唐时期,而且眼前刘老大这些人也不是自己的员工,现在一个个全都茫然的看着他,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李休话中那些什么“市场、推销”之类是什么意思。
  看到这里,李休不禁自嘲的一笑,他本来决定在穿越后就让工作见鬼去吧,却没想到为了生存,竟然又再次干起了相同的事情,当下他也不再解释,而是扭头对刘老大道:“刘叔,你去把刘婶叫出来,我有些事情要交待她!”
第6章
豆芽上市
  东方的天际刚刚发白,长安城的宵禁也终于解除了,各个坊门纷纷被打开,长安大街上再一次变得活跃起来,若说长安城最热闹的地方,自然要数东西两市,不过在早上时,东西两市的店铺大都还没有开张,这时最热闹的地方就要数菜市场了,而长安城内每个坊几乎都有自己的菜市场,不过最大最全的菜市场却还要数安化门附近的乐安菜市场。
  乐安菜市场自然在乐安坊内,而乐安坊则是最靠近安化门的坊市之一,因为这里进出城门方便,所以城外的很多菜农都会把自家的蔬菜送到这里来贩卖,而城里的权贵人家也喜欢在这里挑选新鲜的蔬菜和肉类,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座东京城最大最全的菜市场,只要是市面上有得卖的,这里几乎都可以找到。
  苏管事带着两个家奴赶着马车来到乐安菜市场,下了车就一头扎进菜市场里挑选府中需要的食材,米面油盐全都在他选购的范围内,市场里的很多商贩也都认识他,见到他纷纷与他打招呼,并且向他推销自己的商品,不过苏管事买东西却十分挑剔,质量不行他绝对不会多看一眼。
  说起苏管事的来头可十分不小,他家主人正是号称大唐第一相的裴寂,当初李渊还是太原留守时,裴寂正是太原晋阳宫的副监,而且他们两人本来就有旧交,因此当时两人经常在一起喝酒玩乐,甚至连女人都可以换着玩,交情之深已经不像是朋友,更像是一对好基友。
  后来李渊起兵,裴寂也是出了大力,大唐建立后被封为尚书右仆射,而且李渊是个念旧情的人,哪怕是做了皇帝,也依然称呼裴寂为“裴监”,这是裴寂在太原时的旧称,由此可知李渊对他的恩宠。
  几年前随李渊起兵的另一个重要功臣刘文静嫉妒裴寂的官职比自己高,经常针对裴寂,结果最后李渊竟然把刘文静给杀了,后来裴寂攻打宋金刚时惨败而归,却也仅仅被李渊象征性的降了职,很快又恢复了官职,而且宠信如初,有裴寂这样的主人,苏管事哪怕只是裴府一个小小的采买管事,也不是一般人敢得罪的。
  主食很快就买齐了,但是苏管事这时却是在心中发愁,别人只看到他这个裴府管事的风光,但却不知道他的难处,裴相公可是出了名的嘴刁,做菜的食材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大米只吃淮南米,羊肉只吃关中羊等等,这些要求虽然繁琐,但花点心思还是可以办到的,但是有些要求就比较麻烦了,比如冬天时,裴相公要求每天至少有一盘蔬菜,而且三天之内不能重样,这可就比较麻烦了。
  冬天每天吃新鲜的蔬菜,这对于很多大贵族来说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有皇室才勉强可以办到,西山那边有温泉,冬天倒是可以种植一些蔬菜,不过产量不高,只能供应皇室,不过裴寂与李渊关系特殊,所以他府上也享受着同样的待遇,但是今年秋天关中闹蝗灾,西山那边也受到影响,出产的蔬菜数量更少,现在每五天才能送一次,而且只够吃两天的,剩下的三天就要他自己去解决了。
  前段时间还好一些,因为天气刚冷,蔬菜虽然越来越少,出点钱总归可以找到一些,但是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苏管事现在有钱也找不到蔬菜了,这几天他已经连买了几天的萝卜了,这东西埋在地下可以藏一个冬天,但自家相公好歹是一国宰相,老是啃萝卜也不是个事啊,而且昨天管家已经骂过他了,如果今天再买萝卜的话,就把整根萝卜塞到他的鼻孔里。
  想到这里,苏管事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今天需要买的东西都买齐了,就差新鲜的蔬菜,现在他只希望能够在菜市场里见到有人卖莲藕,以前每年冬天都有人从南方运来莲藕,只不过今年刘黑闼又打回来了,占了河北和山东的很多地方,特别是运河的北段更是落入到对方手中,少了这条水路,南北方的货物都很难运输,所以今年他还没见过有人卖莲藕。
  当下苏管事去了几个熟识的摊贩问了一下,结果得到的回答让他无比失望,整个乐安菜市场里根本没有莲藕可卖,原因就是因为刘黑闼的叛乱,这让他也不由得在心中暗自咒骂对方,听说这次为了平叛,太子都亲自领兵去了,另外还有那位战功赫赫的三娘子,也就是太子的妹妹平阳公主也随同一起去平叛,估计那个刘黑闼也蹦跶不了多久了!
  苏管事只是个小人物,对于这种军国大事并不怎么感兴趣,咒骂了几句刘黑闼后,他只能抱着最后的希望在偌大的菜市场里转悠,希望可以找到萝卜以外的蔬菜,否则回去后就等着认罚吧。
  “咦?什么味道这么香?”就在苏管事漫无目的的在菜市里乱转时,忽然闻到一股奇特的香味,很像是厨房做菜时散发的香味,但他平时经常在府中的厨房转悠,却从来没有闻过这种香味,而且这种香味特别的勾人,仅仅这一丝的味道就已经让他有些流口水。
  其实不仅仅是苏管事,周围不少人也都闻到了这股诱人的香味,这让不少人都想找到这股味道是从哪里散发出来的,结果不一会的功夫,终于有人在菜市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找到香味的来源。
  这是一个有些奇怪的卖菜小摊子,地面上放着几个大筐,筐上却盖着白净的布,让人看不清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摊子后面蹲着两个老实巴交的乡下汉子,看起来和那些趁早来买菜的庄户人家没什么两样,不过这两人蹲在那里也不吆喝,别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卖什么?
  而在这个小摊子的背后,却还用两块破布搭起一个简易的帘子,帘子后面传出铁勺与铁锅清脆的碰撞声,围观的苏管事对这种声音十分熟悉,府中的厨子做菜时,隔着几重院子都能听到这种声音,而且帘子背后传出的阵阵香气也证实这里的确有人在做菜。
  带着心中的好奇,苏管事终于上前对摊子后面的那两个乡下汉子开口问道:“两位兄弟,你们后面的帘子里怎么在这里做菜,这里可是菜市而不是酒楼啊?”
  两个乡下汉子倒是十分客气,听到苏管事的问话,其中一个立刻站起来憨厚的一笑道:“这位客人稍等,里面的菜马上就要做好了,等下客人可以品尝一下!”
  这个汉子也没说是什么菜,这让苏管事更加好奇,不过就在他的话音刚落,只听帘子后面做菜的声音终于停下来,接着帘子一挑,一个手脚粗大的乡下妇人端着个小盆子出来,盆子里冒着热气,并且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这让苏管事等人全都不由自主的抽了抽鼻子。
  因为香味的吸引,摊子周围已经围满了人,这时只见摊子后面的乡下汉子这才大声道:“各位兄弟,我们是城外李家庄子的农户,这次新种出一种蔬菜,味道十分的鲜美,如果大家不信的话,这是我婆娘刚刚用蔬菜做好的一道菜,大家尽管可以来尝一尝,不要钱!”
  乡下汉子说着一指农妇手中的小盆,只见盆子里盛着一种奇怪的蔬菜,长不过数寸,很细,一根根晶莹剔透,看起来极为的漂亮,但却从来没有人见过这种蔬菜。
  “我来尝尝!”苏管事早就被这股香味勾的胃口大开,当下也不客气,抄起小盆上的筷子挟起几根放在嘴里,香、脆、嫩,爽口中还带着几分让人胃口大开的酸味,里面应该放了醋,让人吃过之后还想再吃。
  “好吃,太好吃了!”苏管事边吃边大声夸赞道,他作为裴府的后厨采买管事,几乎尝尽了天下间的美食,可是却还是第一次吃这样的美味佳肴,而且他十分敏锐的发现,这个菜本身味道清爽,的确是种难得的好蔬菜,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这种未知的烹饪手法,他敢打赌,府里的厨子肯定不会这种烹饪手法。
  周围也有不少其它贵族府邸来采买的管事,其中有些人还认识苏管事,看到连他都对这道菜称赞不已,立刻有许多人围上来想要品尝,结果尝过之后全都大声赞叹,其中苏管事反应最快,趁着别人品尝的时候,扔下筷子就跑到摊子前对那个乡下汉子喊道:“你的菜多少钱,给我来十斤!”
  “二……二十文一斤!”乡下汉子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二十文一斤在他看来已经是天价了,这个价钱简直可以买一斗粮食了。
  “没问题,拿钱来!”苏管事根本没有还价,立刻对后面的家妈吩咐道,因为往年这个时候,莲藕的价钱可比这个贵多了,二十文一斤的新鲜蔬菜已经十分便宜了。
  裴府的家奴立刻拿出两百文送到摊子上,看着送到眼前的两百文铜钱,摊子后面的两个乡下汉子,包括那个做饭的婆娘也都露出吃惊的神色,估计他们也没想到竟然这么容易就卖出这么多,不过最后那个乡下汉子却忽然苦笑一声道:“这位客人,我不能卖给你!”
第7章
美好前景下的隐忧
  苏管事好不容易才遇到这么一种新蔬菜,更难得的还是如此的美味,所以他一出手就准备买十斤,毕竟裴府家大业大,府中的夫人公子一大堆,买的太少根本不够吃,至于钱之类的根本不用担心,堂堂宰相府会缺钱吗?只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对方竟然说不能卖给他。
  “为什么不能卖给我?难道你们不打算做生意?”苏管事当下脸色不太好看的道。
  “客人误会了,因为这次我们种的豆芽数量不多,加在一起也只有十几斤,而且我们主家说了,这次进城主要是为了打响豆芽的名气,所以只能限量供应,每人每次最多只能买一斤!”卖菜的乡下男人一脸歉意的开口解释道,他正是刘老大,另外还有他的小舅子张丰,炒菜的则是他的婆娘,至于炒菜的方法自然是李休教给她的。
  苏管事听到刘老大的话也是一愣,随即就明白对方主家的心思,看来对方的野心不小,限量供应自然可以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豆芽的美味,等到下次他们再卖时,肯定会有更多的人购买,看来对方的主家还真会做生意。
  裴寂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对家中下人却约束极严,从来不允许他们借着裴家的名声欺压百姓,不过一斤也太少了,苏管事考虑了一下,忽然灵机一动指着身后的两个家奴道:“我们这边有三个人,一人买你一斤,这总可以吧?”
  刘老大虽然是个庄户人,但也有些眼力,知道眼前这位苏管事虽然是仆人打扮,但他上前问价时,周围的人竟然不敢上前,不用问也知道对方的主家肯定是城中某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所以他也不敢太过得罪,听到对方的提议只好点了点头,给他称了三斤豆芽,结果六十文终于拿到手了。
  等到苏管事买完之后,刚才已经试吃过的人这才一拥而上,你一斤我一斤的把十几斤豆芽给分光了,最后豆芽卖光了,没有买到豆芽的人却还围着刘老大他们不让走,这让刘老大三人是即高兴又无奈,高喊三天后他们肯定再来卖豆芽,而且数量更多,肯定会让大家满意,刚好这时菜市的武候也来了,这才让刘老大他们脱身。
  回去的路上,刘老大和张丰推着独轮车一边走一边兴奋的讨论,他婆娘更是兴奋的坐在车上,怀中抱着一个袋子,一枚又一枚的数着里面的铜钱,虽然她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铜钱,但却是第一次如此轻松的就赚到这么多钱,之前李休从她家中借走一些豆子时,她还有些不太愿意,只是不敢明说,却没想到那点不到几文钱的豆子一转手,竟然换来三百多文,如果这生意可以长久的做下去,那他们得赚多少?
  人逢喜事精神爽,刘老大他们的脚步也不由得轻快了许多,本来一个时辰的路他们只用大半个时辰就回来了,这时李休和其它几家佃户都在刘老大家的院子里等着,当刘老大的婆娘把装着铜钱的袋子放到桌子上,里面发出铜钱撞击的声音时,李休的脸上也不由得露出几分轻松的微笑,来到大唐之后,他总算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主家,您今天是没见那些人买东西的样子,刚开始根本没有人理我们,直到我家婆娘炒好豆芽后,那些人立刻围了上来,然后全都抢着买,等到卖完了之后,那些人还围着我们不让走,最后还是武侯来了才让我们离开!”刘老大这时一脸兴奋的向李休讲述今天卖豆芽的经历,他这大半辈子也是第一次受到这么多人的围观和欢迎,旁边的张丰也在向其它佃户讲述他们详细的经历,结果引得佃户们都是一惊一乍的,十足的没见过世面。
  “刘叔,今天还只是试营销,只能算是初步打开了市场,等到几天后第二批豆芽上市后,到时才算是真正的赚钱!”李休笑着开口道,刘老大虽然对他话中的很多词都听不懂,但是他已经明白,只要跟着主家干,日后有大好的日子等着他们呢。
  今天赚的三百多文钱李休一文也没动,而是让刘老大拿去买豆子,主要是绿豆,至于黄豆可以放到以后再推出,另外张丰兄弟懂一些木匠活,于是李休就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架子,几个妇人用竹子编成扁平的竹筐,一层层的放在架子上,这是李休想出来的发豆芽办法,竹筐通风透水,十分适合发豆芽。
  当然这些东西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做好的,为了早点把下一批的豆芽做好,所以在忙这些的同时,李休让刘老大把一些破缸破盆都收集起来,全都堆在保暖的房间里用来发豆芽,因为人手不够,最后甚至连孩子也被动员起来,每隔两个时辰给豆芽浇水。
  三天之后,第二批豆芽终于发好了,而且为了保持豆芽供应的连续性,李休让人每天都新做一批豆芽,所以明天和后天就会有第三批、第四批……
  第一批豆芽已经在菜市上打出一点名气,所以在第二批、第三批豆芽上市时,几乎眨眼间就被抢了个精光,甚至还有人干脆在城门前守着,只要刘老大推着车子从城门口经过,他们就会跑上前拦着车子买豆芽,因为菜市里人实在太多了,现在豆芽产量还是不足,所以很多时候根本抢不到。
  靠着豆芽的销售,刘老大他们每次拉回来的铜钱也越来越多,虽然很多都被李休用在置办各种器具上,但最后依然有很多的结余,而且每天进城卖豆芽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李家庄子里的所有男人都已经上阵,甚至连一些半大小子也跟着父辈们进城卖豆芽,也算半个劳力,女人们则每天起早贪黑的照顾豆芽的生长,整个庄子俨然已经成为一座微型的豆芽生产基地。
  半个月后,李休将庄子里的所有人都召集在一起,这次不是在刘老大家,而是在村子外面的打谷场上,这时已经是傍晚,天气又太冷,所以李休就在场中的空地上升起一堆火,大家围着火堆而座,本来李休想让刘老大去买些熟肉之类的吃食,大家边吃边聊,但大部分人都反对,原因是太浪费钱。
  整个李家庄子只有五户,老老少少的加在一起共有三十七人,现在全都在这里了,刚开始时,整个谷场都是乱糟糟的,孩子们的吵闹声,女人们的说话声,以及男人们的笑声此起彼伏,直到李休站起来示意大家静一静,整个谷场上这才安静下来。
  “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不过大家的辛苦也没有白费,现在豆芽的生意也已经走上正轨,每天都有数贯入帐,大家再也不用担心没有钱买粮食吃了!”李休十分直接的开口道,和这些佃户们说话,不用绕太多的弯子,想讲什么就直接说出来,这样大家才能够听明白。
  一听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挨饿的问题了,在场的所有人全都高兴的欢呼起来,不过李休的话还没有说完,只见他再次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继续道:“对于大家的辛苦,我也都看在眼里,所以今天请大家来,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分钱!”
  李休说完转身从背后吃力的拖出一个大麻袋,最后好不容易才把麻袋拖到场地的中间,然后这才继续道:“各位,这半个月里我们靠卖豆芽挣了不少钱,除去成本以及一些必要的花销外,按照我与刘叔他们之前商量的分成标准,我准备将纯利润的一半分给大家!”
  “哗~”李休的话音刚落,整个场地立刻一片哗然,除了不懂事的孩子外,所有人全都吃惊的看着李休,虽然他们不知道纯利润的一半是多少钱,但是光看李休手中麻袋的重量也能猜到肯定不少,这让很多人都激动起来。
  相比之下,刘老大等几个当家男人虽然也面带激动,但至少还能把持住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之前已经提前知道了,甚至在李休提议要把利润分给他们时,他们还坚决不要,因为他们觉得办法是李休想出来的,他们这半个月也只是跟着李休打工,所以李休只需要支付他们工钱就行了,就像以前冬天做工一样,男人每天两文,女人和孩子每天一文,这样算下来每家每月也有上百文,已经算是十分丰厚的报酬了。
  不过李休却坚持要把利润分给刘老大他们,因为卖豆芽本来就是为了改善庄子里的生活,也算是他报答之前那两袋面粉之恩,而且对于他来说,卖豆芽的收入根本不算什么,现在有了资本,只要他愿意,他可以想出更多赚钱的办法。不过刘老大他们却认为这是在占李休的便宜,最后李休劝了许久,刘老大他们才愿意接受一半的利润。
  当下李休亲自把袋子里的铜钱倒出来,然后分成五份让刘老大他们带走,每家都分到两贯以上,这让整个打谷场一下子进入高潮,老人笑得合不拢缺牙的嘴,孩子们是又唱又跳,女人激动的抱着自家的铜钱不撒手,她们活了半辈子,也是第一次拥有这么多的铜钱,而且这才是半个月的分成,如果干到年底,那家家都成富翁了。
  看着众人高兴的样子,李休再次宣布,明天就是立冬了,所以他准备让人买口猪来,大家吃顿杀猪饭,另外再分一下猪肉,以此来犒劳一下大家,这下更是引爆了所有人的热情,大唐的民风开放,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围着火堆又唱又跳了。
  李休看着火堆边那一张又一张的笑脸,脸上也露出轻松的神色,正所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李家庄子的佃户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送来两袋面粉,那他就回报给这些佃户一个富足的生活,对于这些佃户们来说,有吃有喝就是盛世,他们将比大唐的其它百姓提前多年进入盛世之中。
  只不过在心中轻松之余,李休眼中忽然闪过一丝隐忧,有时事情太过顺利了,未必是一件好事,也许在这种美好的前景下,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危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