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3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8/515

  “陛下,灵感寺的确是晋儿他们烧毁的,所以赔偿寺庙的损失也是臣应该做的,不过臣并不认为晋儿他们会无事生非,所以才需要交由大理寺来审问这件案子,如果灵空大师不愿意做这个原告的话,那就由臣来做这个原告,告灵感寺的僧人不守戒律,肆意放贷收敛钱财!”李休这时站直身子侃侃而谈道。
  听到李休的话,所有人都露出惊愕的表情,谁也没想到李休竟然来这么一出,竟然把原告变被告,被告变原告,这样大理寺想不审问这件案子都不行了。
  “驸马,之前您不是也说过,这件事的是非对错并没有意义,而且我佛慈悲,已经不愿再追究世子他们犯下的罪责,驸马这又何苦非要闹到公堂上去?”灵空老和尚听到李休竟然不依不饶的非要经过大理寺的审理,而且还要告他们不守戒律、收敛钱财,当下也不由得有些心虚的道,毕竟他们灵感寺在这方面的确不干净,万一真的查下去,恐怕对他们也不是一件好事。
  其它人也同样不明白李休要做什么,当下一个个也都面带疑惑的看向他,不过这时只见魏征却是赞同的点了点头道:“驸马果然深明大义,赔偿寺庙的损失的确是应该的,但这件案子却也要审问清楚,长安乃是天子脚下,绝对容不下任何蝇营狗苟之徒!”
  魏征的话一出口,灵空老和尚的脸色也变得更加难看了,他身后的灵印等四个和尚同样有些惊慌,毕竟自家事情自家清楚,他们灵感寺之前可做过不少的非法之事,朝廷真的要是追查下去,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李休却根本没有理会灵空和魏征,只见他这时从袖子中拿出一份厚厚的奏折,然后双手呈上道:“陛下,臣有感于灵感寺之事,特意写下一份奏折,还请陛下御览!”
  看到李休竟然还有奏折,李世民等人也都更加惊讶,当下李世民让人取来,结果刚打开看了一点,他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随后认认真真的将奏折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最后当他把奏折合上时,也不由得露出复杂的表情,看向李休的目光也十分的纠结!
第829章
佛门的罪人
  看完李休的奏折之后,李世民却是神色纠结的看着他,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只见李世民缓缓的开口道:“李休,这件事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陛下,以眼下的情况来看,日后此事必定成为我大唐的祸乱之源,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早点打掉,免得再让儿孙们在日后为难!”李休这时却是十分郑重的行了一礼道。
  听到李世民和李休这没头没尾的对话,旁边的房玄龄与杜如晦等人也都感觉一头雾水,搞不明白他们君臣这是在打什么哑谜,唯独长孙无忌似乎猜到了什么,这时用一种别有深意的目光看了看站在殿中的灵空等人,嘴角也不由得露出几分冷笑。
  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当下再次露出沉思的表情,最后终于猛然抬头,然后将手中的奏折交给最近的长孙无忌道:“无忌你们看看这份奏折吧,然后说一下自己的意见!”
  长孙无忌听到这里答应一声,接过奏折打开看了一下,结果脸上也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不过越是往下看,长孙无忌脸上的神色也越是凝重,最后甚至不自觉的轻轻点头,脸上也露出赞叹的神色。
  看到长孙无忌看得如此认真,旁边的房玄龄与杜如晦等人也都露出焦急的神色,毕竟李休的这份奏折很厚,等到长孙无忌看完,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所以最后他们也干脆站起来走到长孙无忌背后,与他一起看这份奏折,结果当看到奏折上的内容时,两人也都是神情一惊,随后同样露出凝重的表情。
  过了好一会儿,奏折这才在几个大臣中传阅完毕,魏征与几个谏官是最后看的,不过相比其它人,魏征看完后却显得十分兴奋,两眼放光的一直盯着李休,让人感觉全身不自在。
  “设立僧道录司,管理天下佛道事宜,对所有僧人、道士发放度牒,若无度牒者,不可出家为僧道,清理天下寺院田产土地,每个僧人只允许保留十亩,余者充公,由朝廷出面开设钱庄,可以办理存放款项和汇兑、借贷等事宜,驸马的这几条,对某些人来说简直就是剜肉剔骨的钢刀啊!”过了好一会儿,只见长孙无忌这时笑着开口道,李休的奏折写的很长很详细,但是总结起来其实也就只有这几条。
  “赵国公此言差矣,我看驸马这份奏折却是强国富国之策,天下寺院道观何其之多,坐拥大片的良田却不用纳税,简直成了国中之国,寺院的长生库更是在民间引起极大的怨言,若是施行驸马的这些策略,却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魏征这时却是对长孙无忌的话反驳道,虽然他知道长孙无忌并不是反对李休的策略,但他却不喜欢对方最后的那句话,哪怕是实话也不行,因为这会对朝廷的形象带来影响。
  对于魏征的反驳,长孙无忌只是淡然一笑,并没有再说什么,而这时只见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低声商量了几句,随后就只见杜如晦上前一步道:“陛下,臣觉得驸马的奏折有理有据,几条策略也十分可行,即可以消除国内的隐患,又可以增强大唐的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所以臣附议!”
  “臣也附仪!”杜如晦的话音刚落,旁边的房玄龄也立刻站出来道,他和杜如晦不但是好友,而且两人的才能互补,他长于谋划,而杜如晦善于决断,现在连杜如晦也觉得李休的策略可行,所以他自然也毫不犹豫的支持。
  “附议!”魏征这时也同样毫不犹豫的道,至于长孙无忌则在犹豫了一下后,也同样选择了附议,其实他对李休奏折上的策略倒是十分的支持,只不过策略虽好,但想要推行下去,却会遇到不小的困难和阻力。
  灵空等几个僧人并没有被李世民赶走,刚开始他们还不明白李休好端端的为什么要上奏折,而且他们也没有资格看奏折上的内容,不过当听到长孙无忌总结的话后,灵空等人的脸也都白了,因为他们就长孙无忌话中所说的那些被剜肉剔骨的人,李休提出的这几条,条条都指向他们佛门,而且不但要断他们的财路,甚至连僧人的数量都要由朝廷控制,这简直是要绝了他们佛门的活路啊!
  想到上面这些灵空等人也是焦急无比,不过这里可是两仪殿,是李世民与长孙无忌这些大臣议事的地方,本来刚才就应该赶他们走,不过李世民却因为被奏折上的内容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这才疏忽了灵空等人,当然灵空他们更不敢随便开口,否则一个妄议朝政的罪就不是他们吃得起的。
  “早知道就不该告这个状,哪怕是整个灵感寺都让李晋这帮人给烧了,也总比招惹李休这个魔王要强得多!”灵空这时满脸苦涩的低声自语道,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仅仅只是与李休的儿子发生一些纠纷,结果就引来李休这么猛烈的报复,若是奏折上的东西真的推行下去,恐怕他们灵感寺都将成为整个佛门的罪人!
  不光是灵空一个人这么想,他身后的灵印等人这时也都同样后悔莫及,可惜这个世上根本没有后悔药可吃,而且现在就算他们不告,李休也不会放过他们,反而还要将灵感寺告到公堂之上,哪怕最后他们灵感寺赢了这场官司,可是整个佛门的浩劫却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去了。
  不过灵空他们这时还有最后的一丝希望,虽然房玄龄等人都支持李休的奏折,但是现在李世民并没有表态,而只要李世民不点头,那么奏折里灭绝佛门的事就实行不起来。
  李休看到杜如晦与魏征等人也都支持自己,脸上也并没有露出意外的表情,毕竟从北魏时起,中原王朝就已经开始对宗教的控制,只不过因为有力用不到点上,对宗教的控制也并没有太大的效果,直到后周世祖最后一次灭佛,然后宋承周制,这才将宗教控制在手中,而他所写的那些东西,正是后世几个朝代对宗教管理的总结,现在也就差李世民点头了。
第830章
度牒与钱庄
  长孙无忌与杜如晦等人都对李休奏折上的建议十分赞同,现在就等李世民表态了,不过只见李世民坐在那里沉思了片刻,却没有立刻做决定,而是扭头对大理寺卿道:“既然驸马执意要将火烧灵感寺的案子审理清楚,那你就把原告和被告都带回去审问吧,一定要禀公审理,所有案卷日后要送到朕这里,朕要亲自审阅!”
  “诺!”大理寺卿当下答应一声,然后就带着灵空和尚,以及李晋他们离开了大殿,本来秦怀道等人还有些担心,不过李晋却低声和几个小伙伴说了几句,当下他们这才乖乖的跟着大理寺卿离开了两仪殿。
  “驸马,你这是演的那一出啊?”尉迟恭是武将,平时虽然也上朝,但对朝政方面的事一向也不怎么理会,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也看不明白,所以到现在还是一头雾水,不过他是个信人,之前答应了李休不说话,就一直憋着,只是这时看到连自己儿子都要被带到大理寺了,这才终于忍不住开口道。
  “呵呵,尉迟将军放心吧,晋儿他们去了大理寺也不会有事,大不了就关几天,说起来这帮孩子也太过放纵了,关上几天也能让他们收敛一下性子,如果将军实在不放心的话,可以一起去大理寺看着,我与陛下还有要事要商议!”李休这时笑着安慰道,他知道尉迟恭担心几个孩子,不过相比他奏折上的事,李晋他们几个孩子的事根本不算什么。
  尉迟恭虽然听不懂李休他们在说什么,不过也知道肯定关系重大,而且好像还与整个佛门有关,这种事实在不是他能掺和的,所以这时也十分明智的点了点头,随后就站起来向李世民告辞,然后也一起离开了两仪殿,这时殿中也只剩下李世民与李休这帮子文臣。
  “李休,佛道两教势力的扩张,的确对大唐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不过他们的教义也同样有利于朝廷的统治,而且佛道两教的扩张也都在掌握之中,现在就出手打击他们,对朝廷来说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李世民这时沉吟了片刻再次开口道,身为帝王,他第一考虑的就是江山的稳固,而佛道两教刚好是统治百姓的利器,所以他这时也有些犹豫。
  “陛下,想要得到天下百姓的忠诚,就必须保证国家的富强,民间的稳定与富足,百姓们安居乐业,这天下自然也就稳定了,至于佛道之流,不过是以神灵之名,来行愚民之法,统治这些愚民的确轻松许多,可若天下百姓全都是这种只知神灵不知帝王与朝廷的愚民,日后万一有人借神灵之名做乱,到时朝廷又该拿什么来平叛?”李休这时却是毫不退让的道。
  前世的李休对神鬼之事一向是不信的,不过他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大唐,这让他的世界观也产生了一些动摇,只不过对于神鬼之事,他依然是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不过相比之下,宗教虽然打着神灵的名义,美其名曰导人向善,但是很多宗教发展到最后,却会变质成为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甚至借着宗教的名义犯下无数的恶行,比如后世西方的教庭。
  中原因为特殊的文化,使得宗教不可能发展成为天主教庭那种庞然大物,但是也依然不得不防,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对于宗教实在太过宽容了,导致的后果就是一百多年后唐武宗灭佛,而李休现在就是要将这个危害消灭在萌芽之中。
  “驸马所言甚是,陛下身为天下,有教化万民之责,想要让百姓知礼仪,识廉耻,最重要的就是广建私塾学堂,推行教化,而不是让佛道打着神灵之名来愚弄百姓!”魏征这时也第一个站出来对李休表示支持道,他是个正统的儒生,对于怪力乱神之类的一向也是敬而远之,而且在他看来,教化百姓自然要以儒家学说为先,而不是佛道这些神鬼之言。
  魏征的话也得到杜如晦和房玄龄,以及几个谏官的支持,只有长孙无忌暂时没有表态,对此李休也不意外,长孙无忌一向以李世民的意见为重,哪怕他心中有自己的打算,但只要李世民做出决定,无论如何他都会全力支持,这也是李世民对他无条件信任的原因之一。
  过了好一会儿,只见李世民终于点了点头道:“好吧,既然你们都觉得佛道应该受到限制,那朕也就不反对了,只不过驸马你的这份奏折还需要大家商议一下,将各个环节都讨论清楚了,然后再决定如何实施!”
  看到李世民终于点头,李休等人也终于松了口气,随后李世民让人将奏折还给李休,让他将奏折上的内容一条条的详细讲解一番,毕竟有些地方他们也不是很明白,比如那个钱庄就十分的新颖。
  李休的奏折上虽然写了很多,但之前长孙无忌已经总结过了,无非就是三条,第一条就是设立一个僧道录司的机构,专门管理天下间所有的僧人、道士,而且还要对僧道发放度牒,这就相当于僧道们的身份证明,只有持有度牒,他们才可以传教,否则就是非法的,朝廷完全可以将他们抓起来问罪。
  表面上看,僧道录司发放度牒只是方便对僧人和道士的管理,但真正的目的却是控制僧人和道士的数量,要知道大唐初期有人做过统计,全国的和尚、尼姑之类的就超过十万之众,至于道士可能少一点,但两者加起来就将近二十万,等到中唐时期,这个数量更是增长一倍有余,而当时大唐的总人口也不过才几千万,僧道的数量简直比大唐的军队还要多。
  另外这些人不事生产,而且很多都是壮年男女,建筑寺庙又消耗着大师的钱财,可以说简直是大唐身上的寄生虫,少一点可能还影响不大,但随着数量的增加,迟早会让大唐不堪重负,所以必须要限制他们的数量。
  本来给僧道发放度牒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不过很快被废除,直到中唐时期,因为僧道数量太多,所以大唐才又开始发放度牒,只不过当时大唐财政困顿,结果度牒竟然被朝廷做成一门生意,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度牒,而且管理也不严格,所以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直到后来北宋时期,宋朝专门设立发放度牒的机构,而且每年发放的度牒数量也被朝廷严格控制,甚至连那些为数不多的度牒,也需要僧人或道士花费巨额的金钱购买,结果导致佛道两教的人数锐减,也是从北宋时期开始,佛道两教才被朝廷彻底的踩在脚下。
  僧道录司发放度牒,也仅仅只能控制僧人或道士的数量,但现在寺庙手中还掌握着大量的土地,所以李休才又祭出第二招,那就是清查寺庙道观的土地,特别是寺庙,因为僧人有免除税负的特权,这点连道士都没有,因为现在的道士大都是火居道,也就是兼职的,基本没有全职的道士,所以他们平时也是普通百姓,自然没有免税的特权。
  相比之下,寺庙却仗着免税的特权,名下拥有大量的土地,现在大唐国土广阔,人口也比较少,所以土地问题也并不突出,但是随着日后的发展,寺庙对土地的兼并肯定会带来大量的问题,所以李休才提出每名僧人只能拥有十亩田地,哪怕大唐一亩比后世较小,也足够一人一年所用了,更何况佛门号称清心寡欲,要那么多土地做什么?
  至于李休砍向佛门最后的一刀,自然就是针对寺庙的长生库,其实也就是放贷业务,而且还是高利贷,对此李休也早就想把银行搞出来了,所以才在奏折中提出由朝廷出面开办钱庄,名字叫什么无所谓,反正实质上就是后世的银行,而且还是以朝廷的信用为钱庄背书,到时寺庙的长生库恐怕就会被挤压的无法立足,如此一来,也就断掉了佛门的一大财源。
  李休将这三条详细的讲解了一遍,有些因为时间紧迫,没来得及写在奏折上,他现在也讲了出来,比如钱庄的运营,以及钱庄开办后对大唐经济的影响等等,虽然李休不是学经济的,但在后世那种环境下,基本的经济原理还是懂得一点的。
  李世民等人也是边听边点头,虽然李休讲的有些东西他们也是第一次听,但却越想越有道理,其中前两条主要是限制僧道的发展,倒也不难理解,而那个钱庄却让他们有种大开眼界的感觉,特别是钱庄不但可以存取钱财,而且还可以异地取钱,这对于商人来说简直太方便了,毕竟铜钱携带不便,金银又无法流通,结果就是商人做生意时,钱财的携带就成为一大问题,而且现在钱庄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可以将大量的钱财掌握在朝廷手中。
  看到李世民他们对钱庄很感兴趣,于是李休也就多讲了一些,不过越是讲到最后,他却越感觉有些不对劲,特别是李世民和魏征两人看向他的眼神,让他觉得全身不舒服,同时也让他感觉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
第831章
自己坑自己
  银行的作用可不仅仅用于放贷,在后世的国家之中,银行是整个金融系统的核心,而金融系统则是国家经济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只要运用得当,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而中原古代封建王朝一直没有重视银行的作用,虽然钱庄出现的很早,但是直到明清才形成规模,而且也一直掌握在私人手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休才想将银行提前搞出来,至于打压寺庙的长生库只是顺带的作用,他真正的想法是想以银行推动大唐的经济发展,别的不说,若是能够解决大唐因为铜产量不足,导致铜钱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就足以对大唐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等人现在可能还意识不到银行对国家的深远影响,但是他们治理着大唐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对经济方面也并非一窍不通,因此对于李休讲解的实为银行,名为钱庄的计划,也都十分的感兴趣,李休讲完之后,他们还主动提出一些问题,对此李休也一一做了解答。
  “驸马果然是治世之才,一直呆在小小的农部实在是太可惜了!”只见魏征听完后沉默了片刻,最后忽然叹息一声道,虽然李休早就以博学多才闻名,不过现在听完李休对钱庄的计划,他却觉得自己以前还是小看了李休,这样的人早就应该进入朝堂,别的不说,一个户部尚书绝对不在话下。
  “魏卿所言极是,朕也觉得驸马呆在小小的农部实在太委屈了!”李世民这时也似笑非笑的看着李休道。
  李休听到这里却忽然打了个寒战,心中那种不详的预感也更加强烈了,当下急忙开口道:“陛下和魏大夫说笑了,我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让我在一旁出出主意想想办法还行,可若是真要干实事,却远无法与房相、杜相相比!”
  “驸马客气了,当初灭突厥时,驸马在后方调度粮草物资,保证前方大军所需,可以说前面的大军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也多亏了驸马在后世的调度之功啊,这份能力可远非我等相比啊!”正在这时,只见房玄龄也开口笑道,只不过他似乎也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这时也笑得颇为古怪。
  看到房玄龄也开口帮腔,李休也不禁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这时他也已经明白过来,自己到底哪里疏忽了,可惜这时明白过来也已经晚了。
  果然,只见李世民这时笑呵呵的向李休再次开口道:“驸马提议的这三条都是切中时弊,若是实施下去,定然能够扼制佛道两教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条的开设钱庄,朕更觉得大有可为,只不过钱庄是个新兴的事物,朕担心若是由别人去办,恐怕会不得其法,甚至可能会出现大的失误,幸好这件事是驸马提出来的,你也对钱庄的事务十分熟悉,所以朕觉得不如就由驸马来负责此事如何?”
  “陛下,臣……臣……”李休这时想要推辞,可是几次张嘴却不知道如何开口,之前因为时间不足,他只顾着考虑对付佛门,以及钱庄出现后对大唐经济的推动,却没考虑到该由谁来负责钱庄的事,结果现在李世民把这件事推到他身上,他想要拒绝都找不到理由,毕竟这件事是你提出来的,你不负责谁负责?
  “陛下英明,臣也觉得驸马是最合适的人选,我看不如即刻下旨,由驸马筹备组建钱庄的事宜,至于设立僧道录司的事,也要交给专门的人来办理,臣觉得魏大夫最适合此事!”长孙无忌这时也笑着开口道。
  他不但推荐了李休,而且连魏征也一起推荐了,不过僧道录司可是一个得罪人的活,毕竟佛道两门在贵族中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可是僧道录司却要以度牒来卡住僧道的数量,这肯定会引起很大的轰动,到时定然有许多人或明或暗的向僧道录司施加压力,所以主持这件事的人必须要不惧任何阻力,而魏征恰好是最合适的人选,只不过这么一来,恐怕魏征最后要得罪不少人。
  “陛下,臣愿主持僧道录司之事!”魏征虽然明知道长孙无忌推荐自己没安什么好心,但这时却是毫不犹豫的开口道,自从李建成死后,他就将个人得失彻底的抛之脑后,现在他心中也只有大唐的利益。
  “魏卿果然是朕的肱骨之臣!”看到魏征毫不犹豫的接下僧道录司这个注定得罪人的活,李世民也不由得开口夸赞道,随后他就看向了一直默然不语的李休,这时殿中的其它人也都同样看向李休,毕竟他们都知道李休不愿意进入朝堂,不过钱庄的事却是非他莫属。
  李休这时也暗暗后悔,他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把自己给坑了,可是现在后悔也晚了,李世民他们都等着自己的答复,而且他连推辞的理由都没有,一想到这里,他也不由得感到十分的头疼。
  “驸马,刚才你也说了,钱庄一事关系重大,打击长生库放贷仅仅只是顺带而为,钱庄真正的作用却是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如此重要的事情,朕也不放心交给其它人来做,所以这件事也只能有劳驸马了!”李世民看到李休不说话,当下再次开口道,他身为帝王,能够两次在众人面前劝说李休,几乎可以说是难得一见,从他登基后也是头一次。
  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叹息一声,看来今天自己无论如何也推不掉这件事了,当下他也只得躬身行礼道:“多谢陛下的赏识,臣愿意主持筹建钱庄的事宜!”
  “哈哈~朕就知道驸马肯定不会让我失望的!”看到李休终于点头,只见李世民也不禁仰天大笑道,他之前一直想要让李休承担更多的职责,可是李休却只肯守着农部,却没想到这次他自己跳进来,实在是一个意外之喜。
  “陛下,若是筹建钱庄,臣还有一个要求,若是陛下不肯答应的道,那钱庄也无从筹措!”正在这时,只见李休忽然再次郑重的开口道。
第832章
白银铸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8/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