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515

  “农部才有几个人,就算是把人给抽调光了,也不够咱们银行用的,我说的人是旁边的新筑学堂!”李休这时笑呵呵的指了指农部衙门的旁边道。
  只见与农部仅仅一墙隔的地方,同样有一片占地广阔的建筑,这片建筑青砖绿瓦,里面的房屋坐落有致,不时从房间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正是当初李休一手建立起来的新筑学堂。
  当初李休建造新筑学堂时,许敬宗已经离开了农部,而且从那之后他就再也没来过里,所以李休以为他肯定不知道这座学堂,其实这倒也不奇怪,毕竟新筑学堂中收的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为的就是能够学一些东西,日后有一技傍身,所以新筑学堂可能在长安的穷苦人中有些名气,但是对于长安的富人或贵族来说,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么一个地方。
  “新筑学堂?”许敬宗听到这个名字却是一愣,因为他隐约感觉有些耳熟,随后忽然露出一脸恍然的表情道,“我想起来了,当初蜀王李恪在长安时,曾经传出一件荒唐时,说是他跑到城外的一座私塾中,与一帮穷苦人家的孩子一起学习,我记得那个私塾好像就叫新筑学堂!”
  “不错,当初恪儿的确就是在这里学习的,而且这个学堂也是我一手开办的!”李休对于许敬宗竟然还记得当初李恪在这里学习的事,当下也感到十分惊讶的道,不过他紧接着又想到许敬宗虽然人品不行,但却是博闻强记,只要他看过或听过的东西,就绝不会忘记,光是这一点就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原来如此,这座学堂竟然是驸马开办的,以驸马的学识,难怪蜀王竟然会跑到这里来求学,刚巧我儿子也到了求学的年纪,不知能否也送到这里学习?”许敬宗听到李休的话也露出恍然的表情,顺便还拍了李休的一记马屁。
  “哈哈~延族你太客气了,这所学堂是我私人开的,谁都可以来上学,只怕你会嫌弃这里教的教的东西太过粗浅啊!”李休听到这里也是大笑一声,随后就带着许敬宗迈步进到学堂。
  学堂的山长名叫田筹,还是当初杨兑推荐给李休的,这几年他兢兢业业的管理着学堂,使得每年前来求学的学生也是越来越多,为此学堂已经扩建了一次,否则学校的教室根本不够用,另外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后,也愿意留下来教学,所以现在学堂已经完成了新老交替,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李休以前也经常来学堂,不过自从接下银行的事后,他天天早出晚归的,算起来也一个月没有来过了,当下他带着许敬宗来到田筹办公的房间,也根本不用敲门,直接就推门进去了,结果让他意外的是,房间里除了田筹外,竟然还有一个人。
  “驸马您怎么来了?”田筹看到李休进来也露出惊喜的表情,当下急忙上前迎接道,而房间里的另一个人这时也站了起来,同样微微欠身向李休行礼,看他的样子,似乎认得李休,而且李休也觉得对方眼熟,但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对方?
  “田兄不必多礼,我也没想到你这里竟然有客人,不知这位如何称呼?”李休先是和田筹打了个招呼,随后又上下打量着房间中的这个陌生人道,只见这个人大概三十多岁,方面阔口长相威武,看起来像个武人,但偏偏举止十分的文雅,感觉十分的矛盾。
  “下官户部度支郎中高季辅,拜见驸马!”没等田筹介绍,只见这个中年人就主动开口介绍道,度支是户部四个分支机构之一,设有郎中一人,从五品上的官职,因为大唐官员最高只到三品,所以从五品上已经属于高官之列,而且度支部掌管着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属于绝对的实权职位。
  “原来是高郎中,我说怎么觉得有些眼熟!”李休听到对方的介绍当下也是大笑道,其实他不光觉得对方眼熟,对高季辅这个名字也感觉十分耳熟,似乎后世的历史上曾经记载过这个人,只不过他却想不起来对方具体的事迹了。
  李休不记得高季辅的事迹也并不奇怪,因为这个人并不像长孙无忌或房玄龄那么有名,但他也是初唐时期的宰相之一,只不过高季辅是在李世民在位的最后几年才成为宰相,后来更是辅佐李治登基为帝,成为李治时期最有实权的宰相之一,只不过他很快就去世了,除了辅佐李治登基外,他在历史上也并没有留下太过显眼的事迹。
  “对了,高郎中既然在户部任职,怎么今天有空来到学堂之中?”李休这时忽然又有些奇怪的问道,同时又看了看田筹,难道这个高季辅和田筹认识,所以今天是来访友的?
  “这个……”高季辅听到李休的问题,却忽然抬头对他露出一丝苦笑,随后这才开口道,“驸马,下官之所以来这里,其实也都是因为驸马您啊!”
  “我?”李休听到高季辅的话却是更加不解的道,他在朝堂上可能见过高季辅几面,所以有些印象,可是除此之后,他并不记得与对方有什么交集,对方怎么会因自己来到学堂?
  “呵呵,驸马有所不知,高郎中今天来找我,是与我商量等到今年的学生毕业了,希望可以分配给他们度支部一些人手,刚才高郎中还向我抱怨,说是他手下的小吏被您的理财监给抢走了不少,所以才不得不来咱们这里招募一些吏员!”正在这时,只见田筹笑呵呵的解释道。
  “呃?这个……好像还真是我的原因。”李休听到田筹的话先是一愣,随后也不由得哑然失笑道,他这时才想起来,理财监的吏员都是从户部抽调的,而度支部本就有理财之责,估计自己手下的许多吏员都是从度支部抽调出来的。
  “驸马您能体谅我们就好,之前为了组建理财监,我们度支部不但被调走了一个巡官一个主事,另外那些经验丰富的吏员也被抽调大半,这眼下马上就要到夏收季节了,我们度支部也需要计算天下的税赋,可是我现在却是无人可用,所以只能想办法招募一些吏员了!”高季辅这时苦笑一声道。
  “这个……”李休没想到高季辅也是冲着学堂即将毕业的学生来的,当下也有些为难,学堂毕业的学生虽然不少,但他却担心不够他们两家分的,不过紧接着李休又是有些好奇的问道,“你是怎么知道学堂毕业的学生适合做吏员的?”
第839章
抢手的学生
  新筑学堂已经开办四年多了,而且因为当初招收了许多年纪比较大的学生,于是有些学生仅仅学了一两年,就纷纷离开学校,毕竟他们大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这时也已经成年了,不可能再呆在家里吃白食,而是需要外出做出养家糊口。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新筑学堂每年都有学生毕业,而且一年比一年的学生素质高,因为越晚毕业的学生学习的年数越多。
  刚开始的时候,学堂里毕业的学生大都进到茶叶作坊里做管事,毕竟他们能够识文断字,比普通的工人强多了,只要愿意学,以后很容易得到主家的重要,当然也有些学生有其它的门路,跟随一些商人去了各地。
  不过后来农部吏员不够,而且杨兑发现学堂里的学生虽然在诗词歌赋方面很弱,但是在算学、天文、地理方面却比传统的读书人强多了,而农部又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衙门,有些清高的读书人甚至不愿意来衙门里做事,于是杨兑索性就从学堂里招收吏员。
  农部开始从学堂里招收吏员,可以说给学堂的学生们打开了一条通天大道,虽然小吏不算官员,也不入官籍,但只要表现优异,大唐律法是允许将小吏提拔为官的,而不是所有官员都要经过科举,比如杨兑以前就是从小吏做起,现在更是做到农部郎中一职。
  当然了,从吏转官的人在官场上比较受歧视,毕竟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科举才是做官的正途,所以一个小吏出身的官员,日后想要得到升迁的话,肯定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不过这对于学堂的学生来说却是无所谓,他们本就是穷苦人家出身,能够做一个小吏就已经感觉心满意足了,若是日后能做一个小官,更是可以光宗耀祖了。
  学堂每年有上百个学生毕业,而进入官场做了小吏也有近百人,当然只靠农部一个衙门,肯定用不了这么多人,事实上学堂的学生在进入农部后,很多人因为表现优秀得到题跋,另外还有一些人被其它衙门的官员相中,毕竟这些衙门彼此之间也联系紧密,有时某个衙门人手不够了,还需要向其它衙门借调人手,如此一来二去,学堂进入农部的学生也有不少人进入其它衙门做事。
  高季辅之所以跑来学堂,就是因为他手下有个小吏就是学堂里毕业的,刚好之前度支部的小吏被调走过半,为了补充人手,高季辅这段时间也是头疼万分,结果那个学堂毕业的小吏这才向他提议可以来学堂招募人手,结果这才与李休撞到一块了。
  “驸马,我们度支部的人可全都跑去你的理财监做事了,现在我的人手不足,刚好这座学堂又是您的,所以您这次可得帮帮我们,无论如何也得把毕业的学生送给我们一批,否则我们度支部可真的做不下去了!”高季辅解释完自己来这里原因后,这才又向李休诉苦道。
  “这个……”高季辅的请求有理有据,可是李休却有自己的打算,毕竟他的银行同样需要很多的人手,说不定今年毕业的学生全都给他也不够,若是再分给度支部一些,那他的人手缺口也就更大了。
  看到李休面带难色,高季辅当下也感觉不妙,急忙再次开口请求道:“驸马您也得体谅一下我们,之前为了理财监,我们整个户部都是大出血,对此我们也都没有任何的怨言,毕竟我们也都知道理财监是驸马提出来的,肯定于国有大用,可是现在夏收将至,正是我们度支部最忙的时候,若是这时出了差错,恐怕下官这个郎中也就做到头了!”
  “高郎中你有所不知,我们理财监需要的人手更多,特别是西市那边开建的那座银行,更是需要能写会算的人,我估计就算学堂今年的学生全都给我,也不一定能够,所以……”李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露出万分为难的表情,如果不是急用人,他也十分愿意帮高季辅一把,也算与对方结个善缘,可是现在他也的确太需要人了,毕竟银行再过几个月就要开张了。
  “三十人!请驸马您帮个忙,我们度支部就要三十个小吏,有了这三十人,我也能暂时把这个难关度过去!”高季辅不愧是日后做到宰相的人,这时也再次厚着脸皮请求道。
  李休听到对方只要三十人,当下再次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扭头对旁边的田筹问道:“田兄,咱们学堂今年一共有多少学生毕业?”
  “启禀驸马,本来一共有一百二十一人,不过农部那边已经订了十人,另外还有二三十人人已经有了去处,如此一来,恐怕最后能剩下八十多人能用了。”田筹当即开口回答道,再过一个月就是学生毕业的日子了,即将毕业的学生也早早的开始为将来的生计做打算。
  “农部那边我去找杨兑商议,让他先把今年的人让给我,至于那些准备去其它地方的,你也动员学校的先生找这些学生谈一谈,就说去银行做吏员,不但待遇高,而且只要表现出色,日后也会被进行题跋为官,相信有不少学生会心动。”
  说到这里时,只见李休咬了咬牙,这才抬头对高季辅道:“高郎中你们之前抽调了不少人手补充到我们理财监那边,现在我也不能亏待你,这批学生由你们度支部先挑选,不过只能是三十人,超过一个都不行!”
  “哈哈~没问题,多谢驸马体谅!”高季辅看到李休终于答应让给自己三十人,当下也兴奋的大笑一声,同时爽快的答应道,对于这些学生能否胜任度支部的差事,他是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他手下那个学堂毕业的小吏可是表现十分出色,特别是算学远不是一般的小吏可比,当然李休可是大唐第一流的算学大家,他的学堂教出的学生自然不会差。
  送出了三十个学生,李休也觉得十分心疼,不过话已出口,他也不好再收回,当下他本想与高季辅再聊几句,却没想到忽然有侍卫闯进来,然后低声向他禀报了几句,结果李休的脸色也一下子阴沉了下来。
第840章
刘仁轨被扣
  刘仁轨被扣了!这个消息传来,李休也立刻坐不住了,当下向田筹科告辞,留下许敬宗处理招募小吏的事,而他自己则急急忙忙的赶往皇宫见李世民,因为这个消息就是李世民派人通知他的,具体情况他现在也不知道。
  刘仁轨正是李休挑选的理财监少监之一,本来在原来的历史上,刘仁轨现在还只在做着小小的县尉一职,哪怕李休想要题跋,也不可能一下让他担任这少监这么重要的职位,不过上次天花爆发时,李休向李世民推荐了刘仁轨,而刘仁轨也因平息天花有功,于是就被调到河北一带的恒州担任县令。
  刘仁轨刚刚担任县令时,只是一个下县的县令,后来因为政绩突出,特别是打击了县内的盗匪,使得县境内治安良好,于是两年后就被调到沧州的一个县继续担任县令,不过这个县却是个上县,官职也由从七品变成从六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两年他可能就会被调回长安任职。
  不过理财监新立,李休又缺人手,所以很快就想到了刘仁轨,于是这才请李世民下旨将他调回来,不过刘仁轨在沧州,距离长安可不是一般的远,因此哪怕提前通知了他,路上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赶回来。
  只不过刘仁轨就算是在路上耽误了一些时间,本来也应该赶到长安了,却没想到一直没有见到他的人影,之前李休还有些担心,却没想到刘仁轨竟然是在路上被人给扣押了,难怪他到现在都没到长安,只不过李休也有些奇怪,刘仁轨好歹也是朝廷命官,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扣押一个官员?
  李休骑着马飞速赶到皇宫,然后来到两仪殿面见李世民,结果刚一进殿,就见李世民亲自站起来相迎道:“李休你来的倒是挺快,不过你也不要着急,这件事只是个误会。”
  “误会?”李休听到这里却是一皱眉,同时他也觉得李世民的表现有些不太正常,不过还是强忍着心中的焦虑问道,“陛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刘仁轨身为朝廷命官,又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扣押他?”
  “这个……”李世民也知道李休对刘仁轨十分重视,只是这次的事实在不好解释,因此他这时也有些为难,所以当下也用眼睛看向同样被他召来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比李休先到一步,也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经过,而且他也知道李世民叫他来,其实就是想让他帮着说和的,于是这时也上前一步道:“驸马,这件事说来话长,咱们不如坐下来聊,而且刘仁轨也已经在回长安的路上了,估计再过三五天就能到达,所以你也不用担心他的安全!”
  听到刘仁轨没事,李休的心这才稍稍放了下来,随后与李世民、长孙无忌一起进到殿中,然后分别落座,这时只见长孙无忌才代替李世民开口解释道:“驸马,你选这个刘仁轨担任理财监的少监,的确是选对人了,此人在回来的路上,只要听说当地有铸钱局,就要亲自跑去查看一番,十分的尽责啊!”
  “长孙兄,刘仁轨不会是在查看这些铸钱局时,不小心得罪了什么人,所以才被扣押了吧?”李休听到长孙无忌的话也立刻感觉出不对,当下再次皱着眉头问道,敢扣押一个官员肯定是另一个更高级别的官员,而且铸钱局又是个油水丰厚之地,难保地方上会有人把手伸向铸钱局。
  “这个……呵呵~”长孙无忌也没想到李休一下子就猜到了原因,当下也不由得干笑一声,敢扣押刘仁轨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所以李世民和他现在也十分的为难。
  “陛下,不知是何人如此大胆,竟然敢扣押朝廷命官?”李休这时强忍着怒火,向李世民郑重的行了一礼道,刘仁轨为人方正,向来不畏权贵,当初连李世民都无法让他低头,所以在地方上得罪一些高官贵族也并不意外。
  “唉,既然驸马你想知道,那朕就实话实说了,其实这次的事的确是个误会,刘仁轨在回长时,特意绕道去了太原,因为那里有北方最大的一个铸钱局……”
  李世民这时叹了口气,然后把刘仁轨被扣押的经过讲了一遍,原来刘仁轨亲自跑去太原的铸钱查看时,也不知为何与河东节度使周绍范起了冲突,当时周绍范并不知道刘仁轨是李休的人,只当对方是个过路的官员,因此也没有在意,直接让人将他给扣押了。
  不过刘仁轨迟迟不归,吏部那边也派人调查,这才发现刘仁轨竟然被周绍范给扣押在太原,当下急忙派人过去要人,直到这时周绍范才知道,原来自己扣押的这个官员竟然是李休推荐的人,而且还要到李休主持的理财监中担任少监,这让他也是大吃一惊,当下急忙把人给放了出来。
  “原来是河东节度使,真是好大的威风!”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冷哼一声道,之前他去太原为窦皇后迁陵时,曾经见过周绍范,以他对李孝恭的态度就能看出此人是个凉薄无情之人,不过当时周绍范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李休也并不在意,却没想到对方这次竟然主动招惹到自己头上了。
  “朕也知道这次周绍范做的有些过了,所以已经派人去申斥过他了,而且他这个人也知道分寸,虽然暂时扣押了刘仁轨,但也知道对方是朝廷命官,所以并没有为难对方,后来得到刘仁轨是驸马你推荐的人,也立刻放对方离开,所以驸马你也不要太过生气!”李世民这时再次开口劝和道,周绍范是他的心腹爱将,否则也不会将河东节度使这么重要的职位交给对方。
  “陛下,臣并没有生周节度使的气,只不过臣觉得有一件事十分的不妥!”只见李休这时沉思了片刻,随后就再次郑重的道。
  “哦?有什么不妥?”李世民看到李休的确不像是生气的样子,当下也不由得有些好奇的问道,连旁边的长孙无忌也同样有些惊讶,因为如果换成他是李休,恐怕也会被周绍范气的不轻,所以李休的表现实在让人有些琢磨不透?
  “启禀陛下,在臣看来,我大唐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而朝廷就是树干与树枝,百姓则是树叶,一棵大树想要长好,必须是强干弱技,只有树干强大了,才能支撑起众多的树枝与树叶,可若是某些树枝太过粗大,甚至超过了树干,那陛下觉得这棵大树还能长好吗?”李休这时再次举了个例子道。
  “强干弱枝?李休你的意思是……”李世民听到李休的比喻先是一愣,随后也不由得皱起眉头道,他隐约已经猜到了李休话中的深意,只是一时间还有些不敢确定。
  “启禀陛下,现在我大唐立国不久,陛下手中也掌握着天下最精锐的军队,朝廷上下一心,自然形成强干弱枝之势,所以我大唐的国力日渐兴盛,可若是承平日久,再精锐的士卒也会老去,驻扎着长安、洛阳等核心区域的军队久不上战场,战斗力肯定会退化,反观边远之地,军队常年与外敌作战,哪怕装备上不如长安等地的大军,但战斗力却绝非这些没上过战场的军队可比!”李休这时继续开口道,忠言逆耳,这些话可不是什么人都敢说的。
  “你的意思朕明白,不过长安等地的驻军与边疆驻军轮替,自然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李世民这时却是再次皱着眉头道,这些话他听着的确有些刺耳,不过他也知道李休说的是实情,所以也能听得进去,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军队轮替只能解决一时,但却无法解决根本,而且边疆驻军大都在本地征兵,哪怕轮替在长安驻守几年,也迟早要回到边疆,当然如果朝廷对边疆的控制力很强,那也就罢了,可是现在陛下在边疆各地设立节度使一职,当地的军事、政务一把抓,现在陛下还可以保证这些人的忠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和他们的继任者们手握军政大权,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到时又该如何节制他们?”李休这时言辞犀利的反驳道。
  听到李休的这一大段话,李世民也不由得露出沉思的表情,而旁边的长孙无忌也同样眉头一皱,随后就开口道:“驸马的意思是说,陛下给那些节度使的权力太大了?”
  “不错,节度使不但握有兵权,而且还能节制地方官员,甚至还有不经朝廷同意,就可与外敌开战之权,当然这有利于外敌入侵时,我大唐可以及时的做出反击,可是有利必有弊,这也造成了节度使手中权力过大,比如像周绍范这次,若不是他手中握有重权,又如何敢扣押一个朝廷的命官?”李休这次面色严肃的道,本来他并没有打算这么早就削减节度使手中的权力,可是这次周绍范自己撞到枪口上,那就不要怪他了。
第841章
撤职
  节度使的权力过大,最后造成尾大不掉之势,这也是大唐衰落最直接的原因,甚至大唐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也就是安史之乱,也同样是由于河东节度使安禄山拥兵自重,最后才有实力起兵造反,结果这件事使得大唐急骤衰落,同时也给各地的节度使做了一个榜样。
  哪怕日后有唐武宗等人想要中兴大唐,但却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因为当时大唐的中央兵力已经不足以威慑各地的节度使,这种情况与周天子时的各种诸侯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本来李休并不打算这么早的向李世民提出限制节度使权力的事,毕竟现在各地的节度使大都是李世民的心腹,而且权力也没有达到顶峰,所以就算他提出来,李世民也未必能听得进去,不过这次周绍范却主动招惹到他头上,于是李休就索性提出来,无论李世民能否听进去,他都算是给对方提了个醒。
  不过李世民听完李休的讲述后,却是坐在那里沉默不语,从理智上他也认为李休讲的有道理,只不过让他怀疑自己精心挑选派出去的心腹大将,而且还要推翻自己之前做出的决定,这让李世民一时间也有些无法接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