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0/515

  “田兄,你和崔干谈的东西很可能关系到朝堂上的稳定,所以请你务必告诉我!”李休这时再次郑重的开口道,他也知道这么问有些不礼貌,但现在也顾不得这些了。
  听到李休这么说,田筹也只好点了点头道:“好吧,其实我们的确没聊什么东西,只不过崔公似乎对学堂很感兴趣,所以向我打听了许多关于学堂的事。”
第1036章
崔干要办书院
  “学堂?”李休听到田筹的回答也不由得一愣,他没想到崔干跑来见田筹,竟然只是为了打听学堂的事,这可就让人有些想不通了。
  “其实对于崔公的到来,我也感觉有些奇怪,而且除了刚开始闲聊了几句后,他就一直向我打听学堂的事,更奇怪的是他对学堂的运作似乎很感兴趣,问了许多很具体的东西,比如先生怎么给学生讲课,学堂里这么多学生如何管理等等。”田筹这时继续说道。
  李休听到田筹上面的话先是一愣,紧接着脑子中如同一道闪电划过,一下子就明白了崔干要做什么,整个人也呆愣在那里,好半天没有任何反应,直到最后这才苦笑一声道:“原来如此,没想到他竟然想到了这个办法!”
  “驸马,在下做得可有什么不妥吗?”田筹看到李休的脸色不对,当下也不由得有些担心的问道。
  “与先生无关,只不过是朝堂上的烦心事罢了。”李休这时无奈的一笑,然后对田筹道,其实他有时也挺羡慕田筹的,平时只管教书,其它的事情一概不理,自己以前也曾经像田筹这么悠闲,可是现在却是在朝堂上越陷越深,想要脱身也实在太难了。
  当下李休向田筹告别,这时天色已晚,李休回到家中吃过晚饭后,就把自己关到书房中想事情,这也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每天遇到什么难事时,都会自己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思考。
  虽然还没有任何的证据,但是李休几乎已经可以肯定,崔干之前辞官,以及现在种种反常的行为,都表明他在做一件事,本来他还猜不到对方要做什么事,可是今天通过与田筹的对话,他却忽然猜到,崔干很可能是在筹备一所书院。
  没错,就是书院,而且还是像国子监这样的最高等级的学府,虽然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有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号称是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但是这四大书院却全都是在唐朝之后出现的。
  比如应天书院的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杨悫所创,但是这个睢阳书院存世的时间很短,在杨悫的学生死后,书院也就关闭了,直到后来北宋建立,应天书院才得到很大的发展。嵩阳书院和岳麓书院现在都还只是一座道观,白鹿洞书院更是一片荒地,可以说在唐贞观时期,中原大地上除了国子监外,再也没有一座专门的高等教育学府。
  之所以造成上面的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是世家掌握着教育权,他们在自己的家族内建立族学,垄断了高等的教育权力,如此一来,庶族出身的读书人根本无法与世家出身的读书相竞争。
  当然了,世家之所以能够垄断教育,昂贵的书籍也是其中的关键,因为书籍的数量稀少,而且又昂贵无比,使得知识的传播极为困难,这也使得世家可以把持教育权,哪怕庶族中出现一些优秀人物,也对他们形不成太大的威胁。
  可是现在李休却是打破了世家对教育的垄断,随着印刷术的使用,书籍只会越来越便宜,知识的传播也会越来越容易,世家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垄断高等教育,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世家会马上衰败,事实上世家依然占据着很大的优势,毕竟学习可不是只靠看书就可以的,最重要的还是有老师的讲解,现在几乎所有的博学大儒也都出身于世家。
  书籍多了,但是传播知识的名师却不多,崔干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才想到开办书院这个办法,以世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定然可以招揽天下贤才,到时这些从书院毕业的学生,身上自然也打下了世家的烙印,世家的影响力非但不会降低,说不定还会有所提高。
  “书院这个办法的确可以为世家续命,另外崔干之所以能够想到这个办法,恐怕很可能是从新筑学堂得来的灵感!”想到上面这些,李休忽然开口低语道,脸上也露出几分无奈的笑容。
  当初崔干想要说服自己站在世家那边时,曾经问过他有什么办法减少书籍印刷对世家的影响,当时李休其实就想到过开书院这个办法,只不过他却没有告诉对方,毕竟双方的立场不同,李休也没打算帮世家续命。
  不过却没想到崔干去了新筑学堂两趟,就从学堂那里想到了开办书院的办法,甚至还亲自跑去向田筹请教,这也是李休万万没有想到的。
  第二天一早,李休就进宫向李世民禀报了自己的猜测,结果李世民听后也是大为震惊的道:“你的意思是说,崔干辞官之后要建一座和国子监一样的学府,以此来培养人才?”
  “不错,这座书院与其说像国子监,还不如说更像是军校,军校中所有毕业的学生名义上都是陛下的学生,相比那些非军校的将官,他们对陛下自然也更加的忠心,而现在世家就是要建造一座属于他们自己的‘军校’,从中毕业的学生也都将打上世家的烙印,特别是那些优秀的学生,更会被世家以各种手段笼络,比如联姻就是一种极佳的手段,如此一来,日后朝堂上世家出身的官员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李休这时一脸严肃的道。
  听到李休用军校做比,李世民也不由得露出凝重的表情,的确,世家的文化底蕴深厚,比如像五姓七望这些大世家中的族学,教出的学生甚至经国子监毕业的监生还要优秀,若是他们开办学院招生,肯定可以吸纳天下英才,到时再加以笼络,就算日后这些人参加科举,成为大唐的官员,他们的利益也将与世家牢牢的捆绑在一起。
  “没想到世家竟然会想到这样的办法,李休你有没有应对之策?”李世民沉思了片刻这才抬头向李休问道,书院这个东西太过新奇,与传统的私塾完全不同,倒是和李休开办的那个新筑学堂很像,李世民觉得李休应该会有应对的办法。
  “办法倒是有一个,那就是等!”李休这时微笑着道,昨天晚上他也是思考到半夜才睡,想来想去也终于想到一个可行的办法。
  “等?这算什么办法?”李世民听到这里却不由得惊讶的反问道。
  “呵呵,陛下不要着急,请听我慢慢的道来!”李休却是不慌不忙的道,“其实对于世家来说,开办学院是一把双刃剑,即有可能伤敌,也有可能伤己,因为随着书院的开办,只会加速知识的传播,使得庶族出身的读书人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若是他们能够将这些庶族中的优秀人才紧紧的笼络在手中,自然会让世家的影响力大增,但若是没有抓住这些人才,反而是在为朝廷培养人才!”
  “有道理,可是刚才你也说了,世家完全可以用联姻等办法,将那些吸纳到书院的优秀人才招揽过去,如此一来,他们的利益也将与世家牢牢的捆绑在一起,就像现在很多不是世家出身,但却与世家有着紧密联系的官员一样。”李世民先是点了点头,但随后却又是十分担忧的道。
  “呵呵,所以我才说要等,他们不是要办书院吗,那就让他们去办,但是等到书院办成了之后,陛下就可以往书院里掺沙子了!”李休这时一脸坏笑的开口道,破坏总比建造要容易,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书院也同样如此。
  “掺沙子?你的意思是……”李世民听到这里先是一皱眉,然后眼睛一亮十分惊喜的道。
  “不错,就是陛下想的那样,书院虽然是世家开办的,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是在陛下的土地上,陛下就有权力去管,到时强制安排一些人进到书院也非难事,甚至再退一步讲,陛下也可以将皇族或外戚子弟送到书院,一方面借助他们的力量培养这些人,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去书院拉拢优秀的学生,我就不相信世家有本事把皇族和外戚也拉拢过去!”
  李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一想到那些世家将要教皇族和外戚读书,他就感觉十分的好笑,到时崔干的脸色肯定也十分的精彩!
  “哈哈哈哈~朕就知道你有办法!”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大笑道,这个掺沙子的办法虽然不怎么光彩,但却十分的有效,到时世家花费无数精力开办的书院,恐怕最后也只能为自己做嫁衣了。
  “其实除了掺沙子这个办法外,还有其它的一些办法,不过大都治标不治本,若是想要让世家的书院彻底的失去威胁,最好的办法还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李休这时再次开口道,其实世家开办书院倒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也倒逼着朝廷要做出一些改变。
  “从根本上解决?怎么解决?”李世民听到这里却是不解的问道。
第1037章
又临南山
  春末夏初,许多花儿虽然已经谢了,但是叶子却变得更绿了,山野之间一片沁人心脾的碧绿,让人一眼望去就有种心旷神怡之感。
  李休与李世民身穿着猎装,背负着弓箭边走边聊,这里是裴寂在南山的别院,当初裴寂离京回乡养老时,就将这座别院托付给李休代为照顾,平时李休有空时,也会带家人来这里打打猎,只不过有时他也会想起裴寂,不知道他去了美洲后怎么样了?
  “裴家别院的风光依然如故,朕又想起上次在这里时,咱们三人遇到一头老虎的事了!”李世民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周围的风光,然后笑着向李休说道。
  “咳,上次的确太危险了,所以这次陛下千万不要让侍卫离咱们太远!”听到李世民提起以前的事,李休却有些心虚的干咳一声道,因为那次李世民忽然跑来这里,正是李休与裴寂去见诈死逃出皇宫的李渊那次,当时他几乎以为李世民知道了什么,结果也是担心了好久。
  “呵呵,朕之前戎马半生,什么样的危险都遇到过,其中最危险的一次,就要数虎牢之战了,当时朕以三千五百人迎战窦建德十万大军,几乎是抱着必死之念,有天我与尉迟恭观察敌情,结果被窦建德发现,派出五六千人追击,结果被我们两人连杀百人,最后还把对方引到我事先设好的埋伏之中,一举灭掉了对方上千人,相比之下,后来遇到的危险根本不算什么。”李世民这时微笑着开口道,似乎根本没把那次遇到老虎的事放在心上。
  不过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却是暗自撇了撇嘴,李世民和尉迟恭在虎牢关那次遇险他是知道的,不过却没有像李世民说的那么夸张,他们先是遇到了窦建德的游骑,结果被他们杀了几十人,然后窦建德派数千军队追击,这才遇到李世民的埋伏,而且据他所知,那次李世民逃的也极为狼狈,不但自己受伤,尉迟恭也伤的不轻,休养了好久才恢复过来。
  “咦?有鹿!”就在这时,忽然只听李世民惊喜的高叫一声,然后张弓搭箭就射,后边跟的护卫也都十分兴奋,甚至已经准备跑去捡猎物了,毕竟李世民一向善射,特别是年轻时,随时的兵器中有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而且箭法超群,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箭无虚发。
  然而很可惜的是,李世民可能是太长时间没有射箭,使得箭法生疏了不少,结果这一箭竟然射偏了,那头受惊的鹿吓的跳起来数尺,然后转身就逃,眨眼之间就钻进密林之中没影了,结果这让李世民也十分的尴尬。
  “咳,春天万物繁衍,这头母鹿已经怀有幼崽,实在不宜射杀,所以朕才在最后关头将箭偏了几分!”只见李世民这时干咳了一声,然后故意做出一副仁慈的表情道,身后的那些侍卫也都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
  “陛下仁慈,现在的确不是狩猎的时候,咱们登上这座山顶,就可以看到崔干正在修建的那座书院了!”李休这时再次撇了撇嘴道,虽然春天鹿要换角,但刚才那头鹿的头顶上鹿角已经颇为雄壮,一看就知道是头公鹿,但却被李世民说成母鹿,一般人还真没这个脸皮。
  听到李休将话题转到今天来这里的主要目的上,李世民也是松了口气,当下也急忙加快脚步道:“既然如此,那咱们还是快点吧,我倒是很想看看世家要建的书院是什么样!”
  上次李休猜到崔干很可能要建书院,以此来与朝廷争夺人才,对这件事李世民也十分的重视,立刻派人去调查,结果很快就证实了李休的猜想,崔干暗中的确是在筹备着一座书院,他在南山建的也根本不是什么住宅,就是筹备中的书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建造书院可不是崔干一个人的想法,而是各个大世家都参与进来了,所以这段时间有许多世家中的博学大儒来长安,另外还有许多世家子弟,等到书院建造完成后,这些人就是书院第一批的老师和学生。
  确定了世家要建书院的事后,李世民也对这件事十分的感兴趣,刚好崔干建造书院的地方与裴寂的别院也是紧挨着,从裴寂别院边缘的一座小山上,甚至可以看到整个书院的布局,所以李世民特意抽出一天时间,一来亲自看一看这座书院,二来也可以出来散散心,毕竟自从长孙皇后去世后,他的心情也一直十分的压抑。
  南山的山峰一般都不是很高,但却十分的秀丽,山路也并不崎岖,但却无法骑马,所以李休与李世民也是徒步而行,偶尔还能看到一些不长眼的猎物出现。
  不过刚才失手之后,李世民也变得谨慎了许多,只有遇到特别有把握的猎物才会出手,这让李休也不由得叹息一声,李世民终归还是老了,特别是长孙皇后去世后,他整个人一下子就变老了许多,两鬓的白发也是清晰可见,外表看起来最少也得有五十岁,但实际上他今年也才刚刚四十岁,多年繁杂的政务也严重损害了李世民的健康。
  等到快中午的时候,李休和李世民也终于登上了山顶,极目远眺,周围也被群山环绕,而在这座山峰正东方向,也有一座比他们这边矮一点的山峰,但是这座山峰的顶上却比较平坦,而且面积也不小,现在就在这座山顶上,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正在建造之中。
  “陛下请看,那里就是崔干建造的书院,整体几乎已经完工,现在也只剩下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正在修建之中,可以说他们随时都可以入住,不过我估计他们很可能先为书院造势,然后招募长安优秀的学子入学!”李休这时一指东边的那座山峰介绍道。
  “崔干倒是会选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群山环绕,的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李世民眯着眼睛打量了一下不远处的那片书院,片刻之后这才点了点头道,不过言谈之中却没有任何的担心,因为李休早就有了应对之策。
第1038章
外举不避仇
  “李休,你觉得咱们朝廷的书院应该办在哪里?”山顶上的李世民打量着下面的南山书院,忽然扭头向李休询问道,世家可以开办书院,朝廷自然也可以办书院,这也就是李休的应对之策,毕竟若是只靠向世家书院掺沙子的办法,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朝廷开办自己的书院才是治本之策,这样才能与世家争夺人才。
  “书院的位置并不重要,哪怕陛下就在世家书院的旁边开一座书院也没问题,只不过我现在却是在考虑,朝廷开办的书院与世家书院相比,要有哪些优势,否则很难与世家的书院相竞争啊!”李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露出担忧的神色道。
  世家的优势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连朝廷都无法与他们相比的,而这一点也对天下的读书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所以朝廷开办书院很容易,但关键是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使得与世家的竞争中不落下风,这才是最关键的。
  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缓缓的开口道:“朕记得之前你曾经说过,朝廷办的书院与国子监完全不同,只不过像书院这种事,朕也没什么经验,不知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书院与国子监的确有着巨大的差别,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来源,国子监号称大唐的最高学府,但除了贵族与官员家的子弟外,普通人根本进不去,而书院则完全不同,它不看出身,只要你能符合书院的条件,哪怕是个乞丐也可以进去学习。”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书院在招收学生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当然这些只是最基本的,我估计崔干那边虽然会对世家子弟有所优待,但大体上也能做到这些,而除此之外,就要看我们自身的优势了。”
  只见李休说到这里时顿了一下,接着再次开口道:“世家的优势是底蕴深厚,而陛下的优势却是掌握着选官之权,无论是科举还是直接提拔,最终都要看陛下的意思,所以我觉得朝廷开办的书院可以突出一些在选官上的优势,这点倒是又和国子监有点像了,当然也不用像国子监那样,直接授于监生官职。”
  “朕明白你的意思了,简单来说,朕要办的书院其实就是一个不局限于学生出身的国子监,但又不必直接授予学生官职,只是在科举或提拔时,给学院的学生一点优待,至少要比世家学院的学生要多一点优势。”李世民听后也很快总结道。
  “陛下英明,臣的意思正是如此!”李休当即也点头道,他与李世民认识多年,彼此间也有了默契,沟通起来也比别人要顺畅。
  “可是这个优待又该怎么给呢,如何把握这个度才是关键啊?”李世民这时忽然再次开口道,给朝廷开办的书院一些优待是应该的,可若是给少了,起不到吸引学生的效果,给多了,可能会让一些投机取巧之徒混进来,想要把握好这个度也并不容易。
  “呵呵,其实也并不复杂,比如朝廷开办的学院在住宿、饮食方面要好一些,不需要好太多,只要比世家的书院强就行,另外还可以经常派一些有文名的大臣来书院讲课,给学生们结识这些朝中大臣的机会,这样日后他们参加科举时,也不会为投卷而为难,甚至书院中还可以设立一些选拔机制,使得个别极为优秀的学生可以不用参加科举,直接获得官职等等。”李休这时再次笑着开口道,大权在手,给书院开一点特权简直太简单不过了。
  对于李休的这些建议,李世民听后也是连连点头,这些都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优待,但是却使得朝廷的书院一下子突出了自己的优点,至少比世家的书院要突出一些,如此一来,自然也增加了自己书院的吸引力。
  “另外上次为了给朝廷培养吏员,臣不是建议开办了一所吏员学校吗,也可以将书院与吏员学校结合起来,比如对于一些久试不第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通过吏员学校进入官场,从一个小吏做起,只要有能力,迟早都会有出头之日!”李休最后再次开口道。
  相比数量稀少的官员,数量庞大的吏员对朝廷的统治也更加重要,再加上当初银行需要大量的吏员,所以李休才建议李世民开办了吏员学校,虽然这座吏员学校十分的低调,但却已经开始为大唐培养大量的吏员,当然现在还看不到效果,但是等到十几年后,这所吏员学校的影响力可能会比国子监还要大。
  “好办法,朕差点把吏员学校给忘了!”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是立刻赞叹道,虽然与李休认识多年,但是有时李休的想法还是让他感觉有些跟不上。
  当下李世民与李休又讨论了一些朝廷开办学院的细节问题,而李休也尽量的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讲出来,以方便让李世民做参考,不过聊到最后时,李世民却忽然再次开口问道:“书院和军校一样,都需要一个德高望重之辈担任山长,李休你觉得朝中谁最合适?”
  “对于这个山长的人选,臣倒是有两个人推荐!”只见李休略一沉吟就再次开口道,他当然不可能忘了这么重要的事,事实上那天他刚向李世民提出这个建议时,心中就已经有了相应的人选。
  “哦?不知是哪两人?”李世民当即也开口征询道。
  “书院选拔学生必须要公正公平,因此山长的人选也必须刚正不阿,而且还要在士林之中拥有极高的声望,所以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魏征魏大夫,他的性格、名望、能力等等,都极其适合这个山长的人选!”李休当即将自己心中的第一个人选讲了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0/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