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515

  也正是知道李治的性格,所以李世民几乎可以肯定,就算自己问李治是不是想去辽东,恐怕他也会摇头否认,毕竟他知道自己不会同意,所以也没胆子违抗自己的意愿。
  看到父亲不让自己去报信,兕子也不由得小嘴一撅,但无论她再怎么不高兴,李世民就是不放手,这让她也没有办法,随后李世民吩咐内侍去叫李治,结果不一会的功夫,就见李治从殿外走来,看到李世民也急忙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不必多礼,这段时间你的课业完成的怎么样了?”李世民这时招了招手让李治在自己面前坐下,然后这才开口问道。
  李治在李世民面前坐定,不过却发现兕子冲着自己直眨眼,似乎要传达什么信息,但他却没看明白,这时又听到李世民的问话,当下也急忙回答道:“启禀父皇,儿臣这段时间不但去姑父那里听课,而且宫里的先生留下的课业也全都完成了。”
  “不错不错!”李世民听到李治的话也不由得夸奖道,随后就单刀直入的问道,“朕刚才听兕子说,你也想跟着李休去辽东?”
  “这个……”李治这时正在琢磨着兕子是什么意思,结果忽然听到李世民竟然问起自己想去辽东的事,当下也是吓了一跳,同时也立刻知道肯定是兕子告诉父亲的,这让他不由得瞪了兕子一眼,结果兕子竟然露出委屈的表情,这让李治也不由得心中一软,随即又是苦笑一声,因为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父亲的问话?
第1157章
李治的勇气
  “雉奴,为何不回答为父的问话,你真的想去辽东吗?”李世民看到李治犹豫不决的样子,当下也不由得脸色一沉再次问道,虽然明知道李治性格上的缺陷,但身为一个父亲,特别是身为帝王,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更加勇敢一些,至少敢于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我……我……”李治这时吞吞吐吐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虽然他很想和李休他们一起去辽东,但却又担心李世民不答应,事实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几乎可以肯定对方不会答应,说不定还会招来一顿斥责,这让李治也更加的不敢开口,也不敢承认自己想去辽东。
  看到李治畏首畏尾的样子,李世民也不由得心中暗气,想自己英雄一世,却没想到竟然生出这么一个懦弱的儿子,连自己想要的东西都不敢去争取,这让他在气恼的同时,也感觉自己这个父亲做的有些失败。
  李治这时的心中也是十分的纠结,一方面他担心父亲不同意自己去辽东,另一方面却又十分渴望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两种想法在他脑子里来回摇头拉锯,使得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李世民又耐心的等了好一会儿,结果李治这边还是一副犹豫不定的样子,这让他也不由得无力的摇了摇头道:“罢了罢了,雉奴你什么时候才能勇敢一点?”
  听到父亲满是失望的话,李治却感觉自己的脑子中像是划过一道闪电似的,整个人也不由得愣在那里,因为他也经常听李休鼓励自己要勇敢一些,有时候考虑太多反而不是一件好事,而现在从父亲口中他竟然也听到了同样的话。
  “父亲,我……我的确想和先生一起去辽东!”李治这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忽然上前一步大声说道,虽然说话时连声音都有些发抖,但却依然清楚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出来。
  “咦?”李世民也没想到李治竟然有勇气说出来,当下也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毕竟知子莫若父,虽然他没时间照顾李治,但对他的性子却是再了解不过了,可是现在李治身上却发生了一些他没想到的变化。
  李治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也感觉全身轻松,不过随即又紧张起来,特别是等了一会没有等到父亲的答复,而他也不敢抬头看李世民的脸色,结果也更加紧张,于是又期期艾艾的道:“那个……儿臣……儿臣只是看到李安大哥和狄仁杰他们都能和先生一起去,所以心生羡慕,不过……不过儿臣也知道自己身份特殊,所以……所以……”
  李世民在惊讶过后也不由得有些欣慰,毕竟李治的表现实在出乎他的意料,而且他能勇敢一些,这对他来说也是件好事,却没想到还没等他来得及高兴,就听到李治开始解释起来,看起来刚才的勇气全都用光了,这让他也不由得叹了口气,随后打断李治道:“雉奴你不必解释,朕现在就问你一句,你是不是真的想去?”
  “儿臣……儿臣……”李治本来想解释,自己不去也没关系,但却没想到父亲再次问起自己要不要去辽东,这让他也再次陷入到纠结之中,不过很快他就想起以前李休对自己的鼓励,最后终于一咬牙道,“儿臣想去!”
  李治的话一出口,李世民脸上也终于再次露出欣慰的表情,虽然李治性格上的改变很小,但却也值得让人高兴,今天他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只要慢慢的培养,日后说不定变改变他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
  想到上面这些,李世民也不由得心中一喜,不过随即又有些发愁,因为他刚才答应了兕子,只要李治说想去辽东,自己就同意他去,结果现在李治出乎自己意料的说出了这句话,这让他也不能食言,而且李治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气,如果自己拒绝的话,说不定会让他受到打击,甚至可能会变得更加的懦弱没有主见。
  “这个……”李世民这时也有些犹豫,不过也正在这时,坐在他怀里的兕子这时也不老实起来,一边拉着他的胡子一边瞪他,毕竟刚才李世民已经答应他了,这时如果不答应的话,那就是食言,这让兕子也十分的不高兴。
  李世民可以对李承乾或李泰等人大声怒骂,甚至答应他们的话也可以不作数,但是唯独对兕子却是宠爱无比,这不仅仅是因为兕子聪明可爱,十分的善解人意,另外兕子从小就身体不好,甚至孙思邈和李休都担心她能不能活到成年,这也让李世民对这个女儿更加的怜爱,哪怕兕子说要天上的星星,李世民都会想办法给她摘下来,答应她的事也绝对会做到。
  “好吧,朕记得当初三征高句丽时,我们李家也有不少人随军出征,其中江夏王李道宗的父亲,也就是东平王李韶就是战死在辽东,后来连尸骨也没能收回,现在高句丽已灭,雉奴你就代为父走一趟,将东平王等人的尸骨给迎回来!”李世民最后终于叹了口气说道。
  李道宗的父亲李韶是李渊的堂弟,当初也是前隋的将领,在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时就战死辽东,当时李道宗等人都还年幼,后来还是在李渊等人的帮助下长大,这也是李世民对李道宗更加信任的原因之一,而在李渊建立大唐后,这才追封李韶为东平王。
  李治在听到李世民答应自己去辽东的话时,刚开始并没有反应过来,直到片刻之后这才一脸狂喜的大叫道:“父皇,您……您同意儿臣去辽东了?”
  “怎么?如果你不愿意去的话,我可以从你哥哥中挑出一个代替你?”李世民看到李治高兴的样子,当下也颇为轻松的和他开玩笑道。
  “不是,儿臣……儿臣愿意去,谢谢父皇!”李治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给砸晕了,随后就再次大声的道,这时他只感觉心中的喜悦就像是要爆炸一般,甚至恨不得现在就跑出宫把这件事告诉李休和狄仁杰等人。
第1158章
再临辽东
  二月中旬,天气也已经开始转暖,人们已经脱下厚厚的冬装,换上了轻薄一点的春装,枯黄的大地也开始泛起一点点绿意,田地里的麦苗也似乎苏醒了,随着一场春雨降下,麦田里充满了生气,不少农夫也开始在田地里忙碌。
  李休一行人也准备要动身了,不过他也万万没想到,李世民竟然同意李治和他们一起去辽东,而且还打着为东平王李韶收殓尸骨的名义,李韶是李世民的堂叔,同时也是李道宗的父亲,刚好李治也需要派一个心腹的将领保护,所以李道宗也随同他们一起前去,毕竟要收殓他父亲的尸骨,他身为长子也必须要走一趟。
  “驸马,你说陛下怎么想的,当年战死辽东那么多人,我连我爹在哪战死的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找到他老人家的尸骨?”刚离开长安城,李道宗就找了个机会凑到李休旁边问道,他本来在辽东立下大功,之前又主持了李承乾的婚礼,正准备在家里好好的休养一段时间,却没想到忽然接到李世民的圣旨,让他去辽东寻找他父亲的尸骨,结果到现在他都还处于一脸懵逼的状态中。
  “咳,东平王当初去辽东,也应该带了不少交部曲吧,难道就没有活下的吗?”李休并没有直接回答李道宗的话,反而饶有兴趣的向李道宗打听道。
  李家也是前隋的大世家,李韶身为前隋军中的将领,肯定也养着不少的部曲,所谓部曲,其实也就像家奴一样,但地位却远比家奴高,这些人精通武艺、弓马纯熟,主人上战场时,他们就充当主人的亲卫,这些人的利益都与各自的主人紧紧的捆绑在一起,所以忠心方面没有任何的问题,在主人遇到危险时,部曲肯定会拼命保护,以当初李韶的身份,身边的部曲肯定不少,很可能会有人活下来。
  不过让李休没想到的是,李道宗听到他的话却是一拍大腿道:“别提了,当初我们家本来就不受杨广的待见,宇文述兵败撤退时,把我爹的大军安排到最后,结果全军战死在辽水河,身边的部曲也一个没逃回来,当时那场大战据说死了三十万人,估计我爹就在那三十具尸骨里,就算让我们找也找不到,所以后来我们只能给我爹立了座衣冠冢!”
  说起当年的那场大战,李道宗也是气的直咬牙,杨广无能,数十万大军战死,他们的家人也根本无法为他们收殓尸骨,其中就包括他们一家,幸好之前自己在辽东大破高句丽,也算是为自己的父亲报仇了。
  “如果江夏王想要寻找李韶将军的尸骨,也许我和马叔可以帮一下忙,不过想要找到东平王尸骨的希望也不大。”也就在李道宗的话音刚落,忽然只见秦琼这时骑着马来到他们身边道。
  “对了,我记得马叔和秦将军你们在第一次攻打高句丽时,也是被安排到大军的后面断后,难道说你们知道东平王最后出现在哪里?”李休听到秦琼的话也不由得眼睛一亮问道。
  “秦……秦将军您真的知道我父亲的下落?”李道宗听到秦琼的话也不由得激动万分的道,虽然他早就放弃了寻找父亲尸骨的希望,但身为人子,内心深处自然也希望可以让父亲死后能够进入自家的祖坟,而不是在外做个孤魂野鬼。
  “也不能说知道吧,只不过当初三十万大军在辽水河畔被打乱了,我们落在最后,当时我和马兄的部下也全都战死了,结果刚好遇到一股大一点的败军,所以我们也跟了一段时间,那支败军就是东平王的部下,不过当时东平王已经战死了,据说是渡河时被高句丽人击破了船只,结果……”
  秦琼说到最后时,也没有再说下去,因为不用说别人也知道,李韶身为军中的将领,肯定穿着铠甲,要知道一般武将的铠甲都是铁甲,加在一起足有几十斤重,穿着这么重的铠甲落到水里,就算是水性再好也得沉底。
  “那……秦将军可知我父亲渡河的地点?”李道宗听到这里再次激动的道,声音也变得有些颤抖,如果能够寻回父亲的尸骨,那他日后也能安心了。
  “这个……”秦琼听到这里却是露出为难的表情,看样子他也不太清楚,毕竟当时隋军三十万人乱成一团,谣言更是满天飞,他能凑巧遇到东平王的旧部也已经算是十分巧合了。
  “江夏王就别为难我们了,不过我和叔宝虽然不知道你父亲渡河的地点,但却记得遇到你父亲旧部时的地点,再结合他们逃亡的方向,应该可以找到一个大概的范围,不过就算是这样,也无异于大海捞针,你也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正在这时,只见马爷也骑马走了过来道。
  “只要能找到一个大概的位置就行,两位将军已经帮我的大忙了,在下无以为报,日后但有差遣,在下绝不推辞!”李道宗听到马爷的话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十分感激的道。
  本来李道宗根本没有抱任何的希望,但秦琼和马爷却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线索,一下子将就希望扩大了许多,哪怕找不到父亲的尸骨,只要能找到父亲战死的地点,日后也能带着儿孙们去祭拜一番。
  意外得到了父亲的消息,李道宗也是十分的兴奋,特别是路上一直找机会和马爷、秦琼聊天,不过队伍中却有人比李道宗还要兴奋,那就是第一次离开长安城的李治,说起来他也真是可怜,从小到大就一直长于宫墙之内,哪怕是去李休那里,也受到严格的限制,现在好不容易走出长安,结果整个人就像是个刚刚来到世上的胎儿一般,看什么都感觉好奇。
  “先生快看,那条河上的船好大啊,听说海上的船更大,辽东那边离海不远,咱们能不能去看看大海?”李治指着远处河上的一条商船兴奋的问道,李休家门前就是黄渠,但黄渠太浅,偶尔只能见到一些打渔的小船,李治更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商船。
  “辽东那边的确临着海,如果时间不急的话,倒是可以去海边转一转,以你们的年纪,看看大海也有好处。”李休这时也笑呵呵的开口道,也许对于沿海长大的孩子来说,大海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可是对于长于内陆的孩子来说,大海却充满了神秘,记得他前世时,小时候也对大海满是向往,直到后来外出求学时,才真正的见到了大海。
  “太好了,我也从来没有见过海,黄河倒是经常见到,但是听说黄河里的水最后也汇聚到大海之中,真是想像不到大海到底有多大?”狄仁杰听到李休的话也同样满是向往地说道,他以前随父亲在郑州,那边临着黄河,甚至有时黄河发大水,还会波及他们那里。
  “我记得小时候曾经随父亲看过一次大海,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快忘了大海是什么样子了?”平安郎这时也开口道,他说的其实是当初恨儿出嫁,随上官仪去了南方任职,结果七娘也偷偷跑了过去,最后李休带着家人去追,那次平安郎也去了,所以他才能见到大海,不过当时他还小,印象也不是特别的深刻。
  听到平安郎竟然见过大海,李治和狄仁杰也都露出羡慕的表情,随后就缠着他讲大海的事,可惜平安郎也只见过一次,而且印象也不是很深,讲了几句就没词了,最后只能向李休求助,幸好李休不但多次见过海,而且还知道许多与海洋有关的知识,所以就一边走一边给他们讲,也算是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吧。
  因为队伍中多了一个李治,李世民为了儿子的安排,所以就将李休他们这次收殓隋军将士尸骨的队伍扩充到了五千人,而且一路上都有各地供应补给,同时还可以调动地方上的资源,方便他们通行,比如在到达郑州时,李休他们就干脆坐上船顺流而下,一直到了齐州附近才下船,然后穿过河北赶往辽东。
  其实按照李休原来的计划,他本来是打算直接乘船从黄河出海,然后穿过渤海直接到达辽水的出海口,再从那里沿着河北上,隋军尸骨堆成的京观就在辽水的中段位置。
  不过因为多了李治和狄仁杰,李休有心让这些孩子体会一下民间的疾苦,所以才特意舍弃水路改走陆路,这样也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社会底层的百姓,增加他们的人生阅历,可以说为了培养这些孩子,李休也真是费了不少的苦心。
  虽然多走了许多的路,而且走陆路要比走水路辛苦很多,但是这一路走来,李休却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李治和狄仁杰在见识到民间的疾苦后,小小年纪的他们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李治已经开始思考自己能为那些贫苦的百姓做些什么的问题了,虽然思考得出的答案还十分的幼稚,但却十分值得鼓励。
  经过几个月的辛苦行军后,最后李休他们一行人也终于来到辽水河畔,这天李休他们也来到新城附近,不过还没有看到新城的城墙,却一眼就看到了新城北侧那座高大且怪异的山丘。
第1159章
白骨山
  新城位于辽水河畔,当初荣留王在位时,曾经为了防备大唐的进攻,所以在国境内建造了多座城池,新城就是其中最有名也是最坚固的一座,不过新城还有另外一个非官方的名字,那就是白骨城,因为新城北边不远的辽水河畔有一座高大的白骨山,甚至比新城的城墙还要高出数丈,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
  李休他们一行人来到新城,第一眼就看到了新城北侧的那座白骨山,不过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堆成山的尸体也都化为累累的白骨,又被灰尘和野草覆盖,现在已经是初夏时分,白骨山上竟然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草木,丝毫看不到下面的白骨。
  不过不过这座白骨山毕竟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人为堆砌而成,所以山势看起来颇为怪异,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山上的尸骨太多,使得山上的植物也长得特别的茂盛,整个山体看起来绿的发墨,耸立在那里十分的显眼。
  新城的守将也早已经得到李休他们要来的消息,所以李休他们刚来到新城的城门前,就见有一员守将骑着马飞奔而出,来到李休他们面前立刻行礼道:“末将刘沐有失远迎,还望国公恕罪!”
  “刘将军客气了,我们这次前来收殓隋军将士的尸骨,到时还需要你们多多配合啊!”李休对刘沐也十分客气的道,这个刘沐他曾经在军中见过几面,他是程咬金的老部下,当初程咬金打下新城,于是就命他镇守在这里,后来大军班师回朝,他依然留在这里没有回去。
  “国公太客气了,这本是末将的份内之事,有什么吩咐国公尽管差遣末将便是!”刘沐也知道李休和自己的老上司程咬金交情不错,当下也十分配合的道,说完也急忙向李休旁边的秦琼、马爷和李道宗行礼,并且还拜见了一下李治,虽然李治的年纪小,但他毕竟是皇子,论起身份来,反而以他最为尊贵。
  当下刘沐将李休等人迎进新城,这座新城本来就是为了防备大唐的进攻而建,所以整个城池本来就是一座兵城,不过随着唐军接管这里后,渐渐的也有一些人开始入驻,其中有来做军队生意的商人,也有唐军自己的家眷。
  当然这个家眷可不是从大唐带来的,而是一些当地的女人,毕竟长期的驻军也会使将士们产生强烈的思乡情绪,而女人则是最有效的解药,所以唐军只要在外地驻守,一般当地的生育率就会大增,哪怕以后唐军撤走了,也会留下一群没有父亲的孩子。
  新城虽然是个兵城,但因为规划建造的时间不长,而且当初荣留王也真是下了大本钱,所以整个城池修建的十分宏大,不但城高池深,而且内部的规划也十分的合理,随着入住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新城也越来越有市井气息,街道上人来车往也十分的热闹。
  不过刘沐显然在管理城市方面不怎么擅长,特别是随着入住的人越来越多,城市里到处都搭建着简陋的房屋,有些干脆把道路都给占了,而且城里的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光是李休一路上见到的,就有不下四五起打架斗殴的事,看来也得督促朝廷快点派真正的官员过来,毕竟刘沐是个武将,打仗他肯定不怕,但管理一个城市实在是强人所难。
  刘沐已经给李休他们准备好了住处,实际上就是他原来住的城主府,而他和两个新收的小妾则搬到了城主府旁边的一处住宅,对此李休也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这处城主府是城中唯一可以让李休、李治等人全都住进去的住宅,否则就得和那些李道宗率领的军队住军营了。
  等到李休他们暂时安置好后,刘沐也让人在府中准备了接风宴,他自己亲自做陪,实际上整个新城中,也只有他勉强有资格和李休这帮贵人说话。
  “刘将军,现在新城驻扎着多少人?”酒过三巡之后,李休当即向刘沐询问道,他向来不喝酒,这个习惯几乎人尽皆知,刘沐刚才敬酒时也知道,所以就请李休以茶代酒。
  “启禀国公,新城位于辽水中段,位置十分的重要,之前程咬金给我分兵五千驻扎在这里,不过后来灭掉高句丽后,就又抽调出一半军队回去了,现在新城一共驻扎着两千五百人,平时倒也没什么大乱子,只是偶尔会有一些高句丽的残兵作乱,我们去清剿一下就行了。”刘沐当下开口禀报道。
  刘沐的回答也代表着被占据的高句丽的真实情况,随着高句丽的灭亡,特别是泉盖苏文死后,高句丽境内虽然时不时有反抗的叛军,但都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只靠当地的驻军就可以剿灭,因此整个高句丽大休上已经平静下来,李世民也将这里划为安东都护府,管理这里的官员也正在调集之中。
  “刘将军,那这里的民生如何,之前我听先生说这里是座兵城,还以为没有百姓居住呢,却没想到刚才进城时,也看到城中有不少普通人?”正在这时,只见李治却开口询问道,经过这一路上的见闻,再加上李休的刻意引导,使得他对民生也十分的重视,每到一地都要亲自了解一下当地人的生活情况。
  “启禀晋王殿下,新城之前的确没有百姓居住,不过在我们打下来后,先是有一些商人前来做生意,后来也有一些以前在高句丽治下的汉人搬进来,另外还有北方一些部落来这里和商人交易,所以新城这里也慢慢的开始繁华起来,从今年年初开始,末将也开始向征收商税,虽然数目不多,但也能为朝廷增加一些收入!”刘沐当即回答道,说到最后时,他脸上也露出几分得意的表情,似乎觉得自己把新城治理的还不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