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5/515

  北邙山脉自东向西,以白马山为首,至神尾山而终,中间一共有三十三座山峰,其中很多风水绝佳之地已经被东汉或两晋的皇陵占据,更别说还有历朝历代的王公贵族、武将大臣等,甚至洛阳这边的普通人家也喜欢将墓地选在北邙山,结果也就导致整个北邙墓地连成一片,想要再寻找一片好点的墓地都不容易。
  不过李休他们倒是没有为墓地发愁,因为之前李世民已经将战死辽东的唐军将士安葬在这里,而且就在白马山的山脚,不但风水位置绝佳,而且占地也相当的广阔,哪怕是安葬了一千多战死的唐军将士,也依然有很大的空地,足够把带来的隋军将士合葬在一起。
  说起来安葬唐军将士的这片墓园也是来历不凡,当初李渊去世时,李世民就曾经为他挑选安葬的位置,其中北邙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当地的官员也特意挑选了一片好位置,甚至连路都修好了,只是后来却没用上,现在刚好被李世民用来安葬唐军的将士。
  “这片陵园相当不错,前有水后有山,的确是个藏风纳气的好地方,前面是咱们大唐战死的兄弟陵墓,我看后面的位置还很大,到时将运来的尸骨合葬在这里,再立上一块英烈碑,也能让后世人记得这些战死的兄弟!”只见马爷在墓园中转了一圈,然后一指后面的空地道。
  一千多唐军将士排列整齐的安排在墓园的前面,有些墓碑上有名字,但可能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家人,所以无人认领,只能安葬在这里,有些没有名字,这就是那些战死后无法辨认的尸体,他们的家人想要祭奠的话,只能在墓园的门口烧纸祭祀。
  秦琼也对这里很满意,本来他之前还担心这里太挤,所以想给隋军将士的尸骨重新找一个安葬的地方,但是来到北邙山却才发现,想要寻找一块能安葬三十万将军的尸骨,而且风水还不错的地方,简直太难了,除非他花上几年的时间把整个北邙山跑一遍,而且还不一定能找到。
  虽然之前马爷也说过,哪怕是把别人的墓给挖了,也要给这些战死的将士腾出块地方,不过挖坟掘墓这种事实在太缺德了,不但在道德上受所有人的指责,而且连大唐律法都规定这是死罪,所以当时马爷也只是一时的气话,万幸现在有一块现成的地方,也没必要再找新的。
  李休这时也在墓园里边走边观察周围的环境,他想要亲自设计整个陵园的布局,只是前面安葬的唐军将士已经不方便动了,所以只能按照现在的环境,将三十万隋军将士安葬下去,而且还不能破坏整个墓园的协调性。
  不过在考虑墓园的布局时,李休同时也在考虑另外一件事,那就是之前收到的长孙无忌送来的书信,说起来他和长孙无忌的交情虽然不错,但他这封书信却实在来的太过突兀了,特别是李休才刚回到洛阳,长孙无忌的书信就到了,说明他也一直在关注着李休等人的行踪。
  相比上面这些,长孙无忌信中的内容更加的耐人寻味,信上并没有什么惊天的秘闻之类的,只是十分平常的问候了李休几句,然后话锋一转提到一件关于李承乾的事。
  上次李世民命令于志宁等人负责教导李承乾,防止他走上歪路,当时李休就不看好这件事,结果现在终于出问题了,而且一出就是大问题。
  其实这件事起来也怪李承乾,李世民安排了于志宁等人辅佐李承乾,本来也是为了他好,可是于志宁等人一个个都是性格刚正的读书人,只要李承乾做错了事,立刻就会受到他们严厉的批评,如果李承乾不接受的话,他们就会接二连三的上书,直到把李承乾烦的没有办法,最后不得不认错。
  不过于志宁等人的这些做法虽然表面上达到了效果,但实际上却让李承乾的性格变得更加的偏激,甚至做出了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比如长孙无忌信上说的这件事。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李承乾竟然喜欢上了骑马打仗,并不是说他对兵法感兴趣,而是单纯的喜欢战场厮杀的刺激感,估计就像是后世某些闲的无聊的人一样,喜欢从一些危险的运动中寻找刺激,这样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李承乾也是同样如此,他其实对正规的兵法并没有兴趣,只喜欢看到有人在自己面前厮杀搏命,所以他就将自己身边的亲卫分成两队,命令他们在演武场上厮杀,虽然武器换成了竹制的刀枪,但依然可以伤人,每次下来都有不少人受伤。
  更让人无语的是,李承乾身边又出现了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叔叔李元昌,这家伙虽然写的一手好字,但人品却实在不怎么样,前些年他在封地上回不来,倒也没什么,可是这两年他竟然偷偷的从封地上回来,李世民估计是顾念到兄弟之情,所以也没赶他回去,李元昌与李承乾的年龄本来就相差不多,以前的感情就不错,后来李休曾经提醒过李承乾,让他远离李元昌,可惜现在李承乾早就将李休的话抛到九宵云外了。
  这段时间李元昌也天天与李承乾厮混在一起,李承乾玩骑马打仗的游戏时,甚至会和李元昌各领一队,然后在东宫之中冲锋厮杀,本来李承乾的脚有残疾骑不了马,李元昌竟然让人将春秋时的战车制作出来,让李承乾站在上面可以亲自参加冲锋,结果前段时间李承乾不慎在冲锋时从车上坠落,差点被马给踩死,后来被护卫拼命抢救出来,但也受了一些伤。
  李承乾身为太子,如此胡闹而且还让自己受伤,这么大的事情如果爆出来,肯定会引得天下人侧目,所以李承乾刚受伤时,还想要封锁消息,可是朝中不知有多少双眼睛都在盯着他,所以这件事最后终于还是被人爆了出来,结果这也引出了一场大戏,这也是长孙无忌给李休写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1168章
刺杀大臣
  李承乾在东宫里胡闹,汉王李元昌身为他的叔叔,非但不劝阻他,反而还怂恿李承乾闹的更加厉害,最后使得李承乾再次受伤,虽然伤的不重,但这件事却被人给爆了出来,结果一下子引得群情激奋,很多大臣都纷纷上书,一方面是指责李承乾身为太子太过胡闹,另一方面又指责李元昌蛊惑太子,甚至有些激进的指责李元昌有不轨的图谋。
  不过压力最大的却还是于志宁等人,他们是李世民指派给李承乾的辅臣,而且一个个又都是饱读读书之人,最看重自己的脸面,现在李承乾在他们的教导下非但没有变她,反而变本加厉的更加荒唐,这让他们也感觉自己的老脸无光。
  虽然李世民并没有责备于志宁等人,但这几个老臣却都觉得责任在自己的身上,所以他们很快就联合起来向李承乾劝诫,只是他们根本讲究什么方法,而是直接面对面的硬怼,李承乾又是年轻气盛,根本听不听进去他们的话,再加上李承乾受伤,本来就心中有气,又感受到朝堂上那么大的压力,结果当场和于志宁等人吵了起来。
  于志宁等人都是刚正不阿的性子,这也是李世民选他们辅佐李承乾的主要原因,所以他们也丝毫不怕李承乾,一个个都是硬着脖子与李承乾争吵,最后把李承乾气的要命,结果竟然做出一个昏了头的决定,那就是派出刺客刺杀于志宁。
  但是更让人没想到的是,那个刺客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竟然没有对于志宁下手,反而将这件事传了出去,结果一时间朝堂之上也是为之哗然,甚至连之前李承乾受伤的事都没人再关注了。
  本来李世民对李承乾和李元昌嬉闹的事并没有发表什么看法,一来他也是年轻过的人,觉得年轻人胡闹一些也很正常,二来自从李承乾腿疾之后,就有不少人猜测他要更换太子,如果他在这时处罚了李承乾,很可能会让人更加坚信这个传言。
  可是李世民也没想到李承乾竟然这么不争气,仅仅因为于志宁的言辞有些激烈,就要派出刺客杀死自己身边的重臣,这哪里还有一点身为储君的气度?若是日后让他登基为帝,岂不是满朝文武都要被他给杀光了?
  想到上面这些,李世民也不由得恼火无比,当即下令将李承乾关在东宫内面壁思过,半年之内不得出宫门,同时也派人安慰于志宁,不过于志宁并没有被吓到,反而还帮李承乾求情,而且还要继续担任教导李承乾的重任。
  长孙无忌给李休的信中,有大篇的段落都是在描写上面这件李承乾的事情,当然他不会描写的那么详细,但以李休对李承乾的了解,也能猜到其中的一些细节。
  不过更让李休心生警觉的是,长孙无忌在信的最后却忽然问起李治的情况,甚至还让李休代他多多照顾一下李治,虽然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但他这种对李治亲切的态度却让李休感觉有些不自然,再联想到李承乾的情况,更让李休眉头一皱,这是不是意味着长孙无忌已经开始向李治倾斜了?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心中也不由得变得凝重起来,其实长孙无忌开始倒向李治也很正常,毕竟长孙皇后一共就三个儿子,李承乾现在越来越不成器,李泰就更别提了,虽然文才不错,但性格上的缺陷太大,如此一来,长孙无忌唯一能选的也就是李治了。
  只不过李休觉得李承乾虽然越来越偏激,丢掉太子之位也是迟早的事,但却没想到李承乾的变化会这么大,现在连刺杀身边大臣的事都能做得出来,恐怕这件事发生后,会寒了不少大臣的心,以后谁还会真心的辅佐他?
  “又在想什么?”就在李休想着心事时,马爷却忽然走到他身边问道。
  “没什么,只是看到北邙山的风景与南山的风景有点相像,所以打算等回到长安后,就把家搬到南山别院里,到时马叔和秦将军也一起来,咱们平时钓鱼打猎,闲暇时教育一下孩子,也未尝不是一件乐事!”李休这时微笑着回答道。
  “呵呵,你能想就最好,朝堂上的事就别管了,咱们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马爷也看出李休没有说实话,不过也没有再追问,毕竟之前他都已经劝过李休了,而且李休也答应不再理会朝堂上的事,只是现在可能又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才让他有些困扰。
  安葬的地点选好后,李休也依照墓园原来的格局,最后决定将三十万隋军将士的尸骨埋葬在唐军将士陵墓的正后方,而且还将修建成一个月牙形的陵墓,这样从正面看起来,月牙的两端就像是两条手臂似的,将唐军将士的陵墓举了起来。
  这其实也代表着前隋和大唐在高句丽这件事起到的作用,虽然当初杨广三征高句丽没能灭掉对方,但也将高句丽的国力给拖垮了,为日后大唐灭掉高句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若没有前隋这些将士的牺牲,先不说大唐能不能灭掉高句丽,就算真的灭掉了高句丽,恐怕战死的将士也得数以万计。
  方案确定好了,李休也不再理会朝堂上的刀光剑影,当下开始筹备隋军将士的陵墓修建事宜,毕竟三十万人的安葬,哪怕是以合葬的形式,也依然不是个小工程,而且李休也不想随便挖个坑就把他们埋了,这是对这些将士的不尊重,所以陵墓也需要建造一些地表建筑以示纪念。
  不过洛阳离长安实在太近了,而且两地的交流也十分的频繁,哪怕李休不想理会朝堂上的事,但长安那边还是时不时有消息传来,这让李休也有些心烦,最后索性督促人加快准备,等到准备好之后,他就直接带人云北邙山去,直到安葬好隋军将士的尸骨再回来,只是让李休也没想到的是,眼看着就在他要动身去北邙山时,却忽然被无数人给堵在了洛阳城里!
第1169章
隋军将士的家眷
  李休一行人来到洛阳后,因为队伍中有李治在,所以他们也全都住进了洛阳城的皇宫之中,当然只有李治才有资格住在后宫,李休他们都住在皇宫的前半部分,不过这段时间不时的长安那边的消息传来,而且很多都与李承乾有关,这让李休也十九的困扰,所以他也准备搬到北邙山去,一直监督到将隋军将士安葬下去再回来。
  不过也就在这天,李休正准备动身去找一下当地负责协助自己的官员,问问他们征调的人手到齐了没有?可是没想到刚来到宫门前,却发现外面堵满了人,整个宫门外的广场上是人山人海,打眼一看最少也有好几千人。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李休看到宫门外围堵的人也不由得惊讶的问道,几千人看似不多,但其实聚集在一起也是相当的震撼,一下子将整个宫门都给堵住了,甚至让李休以为是不是发生了民变了?
  “启禀国公,下官也正准备向国公禀报这件事,毕竟这件事下官也不敢做主!”正在这时,只见一个官员十分狼狈的跑来向李休禀报道,这个官员正是洛阳当地派给李休,协助他负责安葬前隋将士的官员,对方姓杨名怀,是洛阳的司户参军,虽然职位不高,但却很有能力,只不过他好像与前隋皇室有点关系,所以在仕途上十分的不顺。
  “杨司户我也要政找你,这些人是怎么回事?”李休这时也不由得皱起眉头道,几千人一下子聚集在洛阳皇宫外,虽然洛阳这边的皇宫不比太极宫,但也是皇家的住所,现在有这么多人聚集在皇宫外也实在不像话。
  “国公息怒,这些人不是来闹事的,而是想要主动要求为前隋的将士安葬尸骨!”只见杨怀这时满头大汗的禀报道,他在洛阳任职多年,也算是有点人脉,所以才比李休早一点得知这个消息,不过他赶来时,这些人却已经聚集到宫门前了。
  而且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得来的消息?竟然知道晋王李治就住在皇宫中,所以他们在宫门前也是吵着要见李治,这把杨怀也是吓的不轻,急忙跑来劝阻,结果这才刚劝住门前聚集的这些人,李休就出来了。
  “主动要求安葬前隋将士的尸骨?”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一愣,随后也是不解的看向杨怀道。
  “国公有所不知,当初杨广三征高句丽,广征壮丁,特别是关中、河南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上战场,其中大部分都战死在辽东,连尸骨都找不回来,幸好这次陛下让国公将这些人的尸骨收殓了回来,并且还要安葬在洛阳,结果这个消息也不知道怎么传出去了,宫门前这些人都是当初战死辽东的隋军将士的家眷,听到这个消息也都是十分激动,这才结伴跑来希望为家人安葬尸骨。”杨怀当下向李休解释道。
  李休听到杨怀的话也不由得一愣,他没想到这些人竟然都是当初隋军将士的家眷,这让他也不由得扭头仔细的打量广场的这些人,只见这些人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牙牙学语的幼童,他们可能是战死辽东那些人的父母、兄弟,甚至是儿孙,当初家人的战死,肯定让他们也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不过更让这些人难过的是,自己的儿子、兄弟、父亲等人战死在辽东,非但不能运回老家入土为安,还要被堆在辽水河畔风吹日后晒,这恐怕也成为这些人心中的一块心病,现在终于知道自己的家人要回来安葬了,虽然已经无法辨认哪个是自己的儿子、兄弟或父亲,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为他们尽上自己的一份力,也算是了却了一个心愿。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更加的理解这些人的心情,当下迈步来到近前,只见最前方站的都是一些白发苍苍的老者,看这些人的年纪,要么是他们的儿子,要么就是他们的兄弟战死在了辽东。
  李休的到来也引起这些人的注意,特别是看到刚才劝说他们的杨怀也站在李休背后,一副十分尊敬的模样,不用问也能知道,眼前这个中年人肯定是个了不起的大官,所以本来也有些嘈杂的人群也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这位贵人,小老儿的两个兄弟都战死辽东,连个后人都没能留下,小老儿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他们收殓尸骨,还请贵人成全!”正在这时,只见为首的一个老者上前两步向李休行礼道,看他的穿着,应该是乡绅一流的人物,这种人虽然没有官职,但是在乡间的威望却是极高,说不定这些人就是他召集起来。
  “你们想为家人收殓尸骨,我也十分的理解,只不过隋军将士的墓园在北邙山那边,不但路途遥远,而且修建墓园也不是件轻松的事,你们这些人年纪大了,恐怕也帮不上什么忙。”李休这时开口劝道,理解归理解,但看这些人一个个颤巍巍的样子,别说干活了,能不让人照顾就不错了。
  “贵人误会了,老朽们自然是帮不上什么忙,只是我们还有儿子、孙子,他们都是正值壮年,只要他们能帮上一点忙,老朽等人也就十分知足了!”这个老者说到这里时,也一指身后,结果一下子站出七八个壮年男子,如果算上女儿的话,估计他的儿女们最少得十几个。
  “国公,洛阳的父老乡亲们也是心怀亲人,所以想为朝廷出一份力,还望国公能够体谅他们的心情啊!”杨怀这时也开口帮这些求情道,他刚才之所以能够劝住这些人,就是答应他们会帮他们求情,现在也算是兑现自己的诺言了。
  这些洛阳的父老乡亲听到眼前这位中年人竟然是个国公,当下也都是大吃一惊,所有人也都更加安静了,甚至一些吵闹的孩子也被父母给劝住,生活不小心惹到这位显贵。
  李休听到这里也露出踌躇的表情,当下又把这些人环视了一遍,不过当他看到人群边的一个人时,却不由得愣了一下,随后大步走了过去。
第1170章
老妇人
  广场上这些前隋将士的家眷之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不过这些老者一般都带着儿女,哪怕身体不太好,也要由儿女们搀扶着站在那里,一个个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李休,希望可以得到这位贵人肯定的答复。
  不过这时李休却在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之中,忽然发现有一个有些奇怪的人,这个人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右手拄着一根拐杖,左手却达着一个顶多五六岁的幼童,看起来应该是一对祖孙,但是这对祖孙却是面带菜色,衣服上的补丁摞着补丁,看起来简直和大街上要饭的差不多,只是这对祖孙虽然穿的破,但却浆洗的很干净,头发也梳的一丝不苟,这才让他们与一般的乞丐区别开来。
  看到这对侵害的祖孙,李休也不由得十分好奇,当下也不由得迈步走了过去,而老妇人看到李休走向自己,脸上也露出几分紧张的神色,那个幼童这时也害羞的躲在了她的后面,但却依然好奇的从老妇人的腿边露出一只眼睛盯着李休观看。
  “老人家,你家中也有人战死辽东吗?”李休当下向老妇人开口问道,虽然今天来的人不是都像刚才那个乡绅那么富有,也同样有不少的平民,但是像眼前这个老妇人条件这么差的,却也只有他们祖孙二人。
  李休的话一出口,却没想到这个老妇人还没有回答,眼泪却先是涌了出来,当下只见她向李休恭敬的行了一礼道:“启禀国公,老身的夫君当年也是隋军的都尉,三个儿子也都随他们父亲出征辽东,可是最后却是一个都没有回来,幸好老身的长子留下一个孙儿,老身辛辛苦苦的将他养大,给他娶妻生子,却没想到三年前,孙儿和孙媳却双双得病身亡,只留下这么一个重孙陪着老身度日!”
  这个老妇人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老泪纵横,旁边那个面黄饥瘦的小男孩倒是十分的懂事,看到曾祖母流泪,也是眼泪汪汪的努力抬起小手,想要给曾祖母擦拭眼泪,但他个子太矮根本够不着,直到老妇人发现了曾孙的举动,当下也是面带欣慰的弯下腰,虽然失去了最亲的人,但至少身边还有自己的曾孙陪着,这也是她这些年的精神支柱。
  听到老妇人的话,李休也不由得露出恻隐之色,特别是看到他们祖孙二人老的老、小的小的样子,更让他心中难受,这个老妇人虽然穿的破,但言谈举止一看就知道是受过教育的人,而且她说自己的丈夫曾经做到都尉一职,也算是军中的中层将领了,所以她也很可能是大户人家出身,却没想到辽东一战,丈夫和三个儿子都死在了辽东,李休都无法想像她一个妇道人家是怎么熬过隋末乱世,并且拉扯孙儿长大的?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叹了口气,最后考虑了片刻终于再次开口道:“老人家,除了你们祖孙二人外,家里可还有什么人,你们平时又以什么为生?”
  “没有了,自从孙儿和孙媳去世后,家中也只剩下我们祖孙两人了,而且当初为了给孙儿夫妇看病,家里也欠了不少的债,幸好官府可怜我们,给我们四十亩口分田,只是老身年纪大了,也耕不动田地,只能租给人家,每年收一些口粮,大都也要用来还债,老身倒是没什么,只是苦了我的小曾孙了!”老妇人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爱怜的抚摸了一下自己的曾孙,只是看到曾孙瘦弱的样子,她那张满是皱纹的脸上也露出几分心疼之色。
  大唐律规定,男子十八岁后,可以得永业田二十亩,死后可以传给儿孙,八十口分田,这个田地不能买卖,死后朝廷要收回,而一些老弱也能得知四十亩的口分田,比如像老妇人这样。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大唐人口极快,田地也不够分了,所以永业田和口分田在实际操作中都打了个折扣,比如长安这边,四十亩口分田能分到三十亩就相当不错了,而老妇人能够得到足额的口分田,也的确是受到一些照顾了。
  “原来如此。”李休听到这里再次沉思了片刻,随后又开口道,“现在不是农忙时节,老人家你那里也应该不怎么忙,如果您不嫌弃的话,不如也随我们去修建墓园如何?”
  “我?我……我真的可以去吗?”老妇人听到李休的话先是一愣,随后也露出纠结的表情,她今天既然来到这里,自然也想为安葬隋军将士的尸骨出一分力,毕竟在那些尸骨之中,有她的丈夫和三个儿子,可是她很快又想到自己年老休衰,连耕种田地都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又怎么可能帮得上什么忙?
  “呵呵,今天来了这么多人,出力的青壮自然不会少,至于老人家您也不用干什么活,到时帮着烧水做饭就行了,平时管吃管住,而且还有工钱拿,等到墓园仅此修成之时,您再上去添一把土,也算是为您的丈夫与儿子尽一份心了!”李休当下再次微笑着道。
  李休自然不指着这个老妇人干什么活,更何况她还要照顾个小孩子,只是看到她太可怜,所以才让她去墓园工地,眼前这位老妇人和她的曾孙都是面带菜色,估计连饭都吃不饱,让他们去工地上总比他们呆在家里挨饿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5/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