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7/515

  “我知道这些建议陛下很难答应,不过如果陛下真的想要让太子现在的情况好转的话,也只能用这个办法了,当然这些只是我的建议,如何选择还要看陛下的意思。”李休这时却是面色淡然的开口道。
  听到李休的话,岑文本脸上的神色也更加的为难,当下再次看向手中的这几条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让魏王李泰外出之官,说起他对这件也十分的赞同,本来按照大唐的律法,成年皇子必须到自己的封地上居住,没有皇帝的召见绝对不可以回长安,可是李世民却十分宠爱李泰,不但不让李泰去封地,反而还经常召李泰入宫。
  表面上来看,李世民不让李泰去封地是宠爱这个儿子,可是身为一个帝王,他这种做法却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后果,首先李泰不去封地,这也给了其它皇子不去封地的理由,比如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中,除了李恪等少数人外,大部分也都呆在长安不走,甚至连李元昌这样的亲王也同样不愿意离开,使得大唐对亲王成年后离京的律法成为虚设。
  另外最为严重的是,李泰还是唯一一个对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形成威胁的人,他一天不离开长安,李承乾就一天难以心安,甚至李休怀疑李承乾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很可能就是因为李世民太过宠爱李泰,导致李承乾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除了让李泰离开长安这个建议外,李休的第二条建议更加大胆,那就是撤掉于志宁和张玄素等人的东宫辅臣身份,甚至严禁任何人再去教导李承乾,其实也就是对李承乾冷处理一段时间,说起来李承乾现在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建议,不过他也并不笨,只要李世民让李泰离开长安,然后再对他冷处理一段时间,李承乾很快就能想明白李世民的苦心,到时根本不用别人说,他自己就会改正以前的行为。
  除了上面这两个主要建议外,李休还列举了其它几个建议,比如严惩李元昌等李承乾身边的小人,李世民也要改变以前和李承乾相处的方式,尽量的抽出时间与李承乾多相处,这样才能慢慢的改变李承乾的想法,让他从偏激、敏感、自负等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驸马,严处汉王李元昌等人这件事还好办一点,可是其它的几件事却实在太难了,比如让魏王去封地这件事,恐怕陛下根本不可能答应。”岑文本在苦笑了半天后,终于再次无奈的向李休说道。
  听到岑文本的话,李休也是无奈的一笑道:“刚才我不是说过了吗,这些都只是我的建议,至于陛下能不能做到,那就要看陛下自己的决断了,不过魏王离开长安却是后面所有建议的前提,如果魏王不走,后面就算是全都做到也没用!”
  “这……”岑文本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满脸的苦笑,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想让对方同意李泰离开长安,简直难比登天,所以李休的这些建议其实相当于没有。
  “好吧,那我就把驸马的建议送到陛下那里,至于陛下如何决断,那就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做主的了。”最后岑文本也只能同样无奈的道,李休的建议可以送回去,不过他现在可不打算回去,毕竟现在长安那么乱,他也要避一避风头,至少要协助李休把居养院建造起来。
  随着最后一批尸骨被安葬在墓坑里,整个墓园最基础的一部分终于完成了,不过墓园地表还有些工程没有完成,比如李休打算建造一座高大的石碑,记录这些隋军将士的功绩,顺便也能警醒后世人,告诉他们战争的可怕。
  另外还有一些简单的雕像,这些都需要专门的石匠来做,所以那些主动帮忙的民夫这时也完成了他们的任务,最后李休让人准备了酒宴为这些人送行,不过在这些人走后没几天,却又有不少人去而复返,这次他们将自己家中的长辈都带了回来,在墓园中为自己的亲人举行了一场又一场的祭奠仪式。
  等到地表的石碑和雕像也修建完成后,整个墓园也总算是完工了,这时来祭奠的人却是越来越多,毕竟墓园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以前只有洛阳当地的人前来祭奠,现在却有不少外地的人跑来祭奠自己的亲人,而且据李休的估计,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毕竟在这些隋军将士的尸骨背后,就有数十万失去亲人的家庭,只要有机会,肯定会有人不断前来,为此李休也特意招募了几个人看守墓园。
  修建墓园剩下的物资还有不少,而且李世民也同意了在洛阳开办居养院,所以等到李休他们回到洛阳后,立刻就召集人手开始建造居养院,当地的官员也十分配合,毕竟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件好事,而且居养院不用他们花钱养,李世民将洛阳皇庄的土地划出一部分给居养院,以后居养院的开支都收他们自己负责。
  本来李休想将居养院建在洛阳城里,可是后来才发现洛阳城虽然不小,但是人口增长的极快,导致洛阳城的地价极高,官府也划不出太大的土地,最后李休只能将居养院建在城外,紧邻着洛阳的城门,进出倒也十分的方便,事实上随着洛阳城内地价飞涨,洛阳城外也已经出现一条居住带,很多人都将家安在城墙外,估计再这样发展下去,洛阳城的城墙就要变成内城墙了。
  居养院倒是没什么难度,最大的问题就是以后的管理,以及对老弱病残的收容条件了,这些对李休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毕竟没见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后世那么多的养老院和孤儿院,就算李休没亲自进去过,但也听说过一些事,所以就亲自写了居养院的规章制度。
  居养院归属于礼部管理,所以当居养院建成之后,礼部那边也派来人手接管,李休也将自己写的规章制度交给礼部,现任的礼部尚书也是李休的熟人,很快就将这些规章制度确定下来,日后若是有其它的居养院,也将按照这个规章制度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个被收容的就是徐刘氏祖孙二人,他们两人都符合收容的条件,进入居养院后,徐刘氏每天可得米一升,铜钱十文,而她的曾孙虫虫则减半,等到虫虫十五岁后,有了能力养活自己和曾祖母,到时居养院才会停止对他们的资助。
  除了徐刘氏祖孙二人,另外洛阳街头还有不少没有生活能力的老年乞丐或乞儿,这些人只要愿意,也都会被送到居养院中居住,一时间洛阳街头上的乞丐也少了许多,毕竟大唐民风纯朴,只要有干活的能力,一般都会想办法养活自己,而不是寻求别人的施舍。
  等到忙完了居养院的事,距离墓园完工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岑文本也一直陪着李休呆在洛阳,李休之前给李世民的那几条建议已经被他送到了长安,不过很奇怪的是,长安那边的李世民却一直没有给任何的回复,李休也懒得打听,反正现在他们也要回长安了,到时自然也就知道李世民的决定了。
  在走之前,马爷和秦琼又去了一趟墓园,两个老头也没让其它人跟着,连李休都不行,自己带着祭祀的物品去了墓园,在那里呆了一天一夜才回来,后来李休向看守墓园的人打听了一下,才知道马爷和秦琼两人在隋军将士的墓碑前喝的大醉了,说了不少的胡话,最后全都醉倒在地不醒人世,幸好看守墓园的人把他们抬到床上休息了一晚,否则非冻坏两个老头不可。
  这年深秋时分,李休等人终于从洛阳出发赶往长安,他离家也有大半年了,想到家中的妻子儿女,李休也不由得十分的激动,特别是自己的小儿子李乐,当初他出生时自己就不在家,上次刚回家,好不容易和儿子混熟了,结果后来又走了,估计这次回家,儿子又该不认识他了。
  除了儿子李乐,李休也想起了平阳公主等人,这两年自己都没好好的陪过她们,这让他也不由得心丰愧疚,所以他这次也打定主意,等到回长安后,一定要好好的陪陪她们。
  李休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家人身上,越是靠近长安心情也就越激动,相比之下,岑文本却越来越担心,因为他不知道之前李休提出的那些建议,李世民到底能不能接受,若是不接受的话,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李承乾堕落下去吗?
第1175章
陛下来了
  “夫君!”李休一回到家,平阳公主等人也立刻飞奔出来迎接,家里的孩子更是高兴的围着李休直蹦,结果旁边的平安郎大喊一声“有礼物”,这帮熊孩子就全都跑去看自己的礼物了,这让李休也是无奈的一笑,没想到在孩子眼中,自己还不如礼物重要。
  不过孩子们都去看礼物了,倒是让李休和平阳公主她们有了独处的时间,三个女人也围着李休问个不停,主要就是关心一下他在路上的行程,李休也一一做了回答,随后家里又给他准备了接见宴,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在一起吃了顿饭。
  总算是回到了家中,而且李休现在是无官一身轻,所以他打算好好的休息几天,等到消除掉这大半年的疲劳后,他就好好的陪着家人,反正最近几年他是不打算再出去了。
  不过李休的打算虽好,但是就在他回到家的第二天,却有一个不速之客前来拜访,而且李休还不得不见,当他来到客厅看到对方时,也不由得无奈的一笑道:“萧公你的消息还真是灵通,我这才刚回到家里,你就找上门来了!”
  来的人正是萧瑀,一年不见,这老头看起来精神抖擞,似乎比当初还要年轻几岁,而且他们萧家人都长寿,比如他姐姐萧皇后,一辈子大起大落吃了那么多的苦,现在依然身体健康,据说历史上活到了八十岁,看萧瑀现在的样子,估计不会比他姐姐差。
  “驸马恕罪,老夫也知道驸马这一路舟车劳顿,只不过书院那边学习明算科的学生也都等着驸马前去讲课,所以老夫只能厚着脸皮来向驸马确认一下,看看你什么时候有时间去书院?”萧瑀却是笑呵呵的开口道,虽然嘴上说不好意思,但是看他的表情,却是没有半分不好意思的样子。
  听到萧瑀的这些话,再看看他脸上的表情,李休也不由得有些后悔,早知道当初就不该答应对方,结果现在自己想休息几天都不行,不过给学生讲课这种事也不算什么,毕竟他就算呆在家里,也会找时间给家里的孩子上课。
  李休从来不是个喜欢食言的人,所以最后只能点了点头道:“好吧,既然萧公您不嫌弃我才疏学浅,那我就去书院讲上几节课,不过我才刚回来,所以还请萧公体谅一下,让我能有休息一下,顺便也要准备一下讲课的内容!”
  “没问题,不知道驸马准备什么时候去书院?”萧瑀当下也十分痛快的道,不过他也是个老狐狸,一定要李休给出个确切的时间。
  “这个……”李休当下思考的片刻,随后就抬起头道,“三天吧,三天后我去书院讲课!”
  “好,那就把时间定在三天后的上午,到时我会在书院亲自恭候驸马的大驾!”萧瑀当下也是一拍大腿将这件事定下来道。
  说起来萧瑀上次罢相之后,本来情绪还十分的低沉,但是后来接管书院后,他却发现书院简直太适合自己了,而且他本来就是个博学的大儒,教书育人也是自己的心愿,所以他现在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书院之中,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变得不一样了。
  萧瑀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看到李休答应要去书院讲课,很快就起身告辞,李休也亲自将他送出门外,虽然他和萧瑀曾经有些误会,但是这点误会早就已经化解了,而且随着这几年的相处,李休发现萧瑀其实是个很直率很简单的老头,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只不过就是因为太直率了,导致很容易得罪人,连李世民都忍不了他的脾气,导致他几次被罢相。
  “宋国公也真是的,怎么夫君才刚回来,他就找上门来了?”李休刚一回到内宅,就见衣娘十分不满的对他说道,刚才萧瑀来的时候,李休正在陪着衣娘和儿子李乐,一家三口玩的正高兴,结果萧瑀一来,李休就不得不去了前院。
  “萧公做事本来就是风风火火的,而且当初我既然答应了他,也不好食言,幸好只是去书院讲课,倒也十分的清闲。”李休这时却是笑呵呵的道,终南书院离他家也不远,如果骑马的话,来回也不过半个时辰左右,再加上讲课的时间,一天顶多也就花上小半天的时间,剩下的时间他完全可以呆在家里陪家人。
  “那也不行,夫君这两年都在忙辽东的事,就没好好在家休息过,现在夫君你都瘦了许多,本来我和姐姐、月婵还打算让你在家里多休养一段时间,却没想到还要去书院费心思。”衣娘这时却是不依不饶的道,萧瑀这一来,把她们姐妹的计划都打乱了。
  “好了好了,反正终南书院这么近,我顶多去半天就回来,而且也不是每天都去,偶尔有空去一次就行了,衣娘你就别生气了,你看儿子都被你吓到了。”李休这时再次开口劝道,最后还指了指瞪大双眼盯着母亲的小李乐,这个小家伙已经一岁,长的粉粉嫩嫩的极为可爱,全家上下都把他当成宝贝宠着。
  果然,一听李休说吓到儿子,衣娘脸上的不高兴也立刻散去,当下笑着逗了几下儿子,结果小家伙果然不负李休给他取的名字,很快就“咯咯咯咯”的笑个不停。
  “对了,怎么没见平安郎?”李休这时忽然开口问道,平安郎也很喜欢李乐这个弟弟,而且他们昨天刚回来,按理说应该在家陪着衣娘和李乐才对,可是现在却没见到半个人影。
  听到李休问起大儿子,衣娘却是再次露出不太高兴的表情道:“咱们的儿子夫君您还不知道吗,我本来让他在家陪着弟弟,可是他听说丽质这两天身体不舒服,所以就跑进宫里探望丽质了。”
  得知儿子进宫探望丽质了,这让李休也有些无奈,丽质虽然坚持锻炼和调养,但身体比一般人还是弱一些,时不时就会生病,对此他和孙思邈也没办法。
  也就在这时,忽然只听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侍女进来禀报道:“启禀老爷,陛下来了!”
第1176章
父亲与帝王
  李休刚见完萧瑀,回到内宅正和衣娘聊着天,却没想到这时有人禀报,说是李世民来了,这让他也不由得一愣,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毕竟自从李世民登基后,已经很少来自己家里了,当然身为皇帝,他想出来一趟也不容易。
  “夫君,刚才宋国公来一趟,您就答应他去书院,现在陛下来了,您不会再答应他回朝堂上吧?”衣娘这时却是面带担忧的向李休问道。
  “放心吧,既然上次陛下答应了我辞官的事,短时间内就不会再逼着我回朝堂,估计是有其它的事情,我去问一下就知道了!”李休当下向衣娘安慰道,随后这才离开内宅来到前厅。
  刚一进大厅,李休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那里品茶的李世民,除了他之外再无旁人,于是李休大步上前行礼道:“臣李休拜见陛下!”
  “这里不是宫中,李休你就不要这么客气了!”李世民这时也露出一个微笑道,随后指了指旁边的座位,示意李休坐下谈。
  李休也没和李世民客气,当下坐到他的旁边,然后给自己也倒了杯茶,这才笑着开口道:“陛下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里,是不是在宫里太闷了,所以出来散散心?”
  “宫里的确是太闷了,不但闷,而且住在里面还很累,也只有出来走走,才能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只见李世民这时也是叹了口气道,同时脸上也露出几分萧索的神色。
  听到李世民的这些话,李休也不由得同样叹了口气,有时他也挺同情李世民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需要他去操心,肩头上的压力实在不是普通人能够想像的,有时候李休也在想,如果换做自己去坐上李世民的位置,恐怕用不了几天,自己就会因压力太大而崩溃掉。
  不过李世民低落的情绪只是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很快他就坐直了身子再次道:“李休,上次你给朕提的那几条建议我都考虑过了,不过我还是想问一下,除此之外真的没有其它的办法了吗?”
  果然如此!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也是在心中暗叹一声,其实他听到李世民亲自来自己这里时,就猜到肯定和上次自己提出的那几条对李承乾教育的建议有关,毕竟除了李承乾的事,也没什么事情值得李世民亲自跑一趟了。
  “陛下休必明知故问,对于太子的事,臣与无忌兄早已经有心无力,现在唯一能挽救太子的,也只有陛下了!”只见李休犹豫了片刻,最后终于一咬牙直言道。
  李承乾变成现在的这个样子,虽然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最主要的根子其实还在李世民身上,特别是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导致李承乾时时刻刻都感受到一种危机感和压迫感,最后直接导致他的情绪发生异常。
  李休和长孙无忌是最早发现李承乾异常的人,只是长孙无忌十分的精明,第一个放弃了李承乾,本来李休对李承乾的影响力更大一些,但是因为七娘的事,导致他和李承乾之间的决裂,如此一来,现在能够帮助李承乾的人也只剩下李世民了。
  听到李休如此直接的话,李世民也不由得愣了一下,他记得自从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后,周围的人对他也越来越恭敬,说话也变得越来越小心,哪怕是李休也不例外,现在李休这么直接的说他是唯一能挽救李承乾的人,其实也是暗指李承乾变成现在的样子,他需要负很大的责任,这让李世民一时间也有些不适应,毕竟这些年已经没有人敢这么指责他了。
  只见李世民呆愣了好一会儿,最后却忽然长叹了口气道:“你说的不错,承乾的事我的确要负很大的责任,只是现在错已铸成,我也想要弥补这个错误,所以之前才让岑文本向你请教,只是你提出的那几个建议实在太难了。”
  李世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也是他登基之后,第一次向别人坦白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前他的确是忽略了李承乾的感受,后来才慢慢的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这时李承乾的心理已经发生扭曲,他想要弥补都感觉无从下手。
  李休对李世民实在太了解,听到对方一直在说自己提的那几个建议太难,这让他也不由得心中一沉,其实那几个建议真的很难做到吗?恐怕只是李世民不愿意去做而已,比如让李泰离开长安,这简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可是李世民却不舍得,至于撤掉于志宁等人的辅臣身份,更是李世民一句话的事,只是他却担心这么做引来的后果,所以也下不了决心。
  “陛下,太子的事已经到了关键之处,如果再不阻止他这么胡闹下去的话,恐怕太子他……他……”李休本想直接告诉李世民,李承乾再这么堕落下去的后果,可是说到最后却又不忍心再说下去了。
  听到李休的话,李世民也露出沉默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只见他这才抬起头对李休问道:“李休,你老实告诉我,如果我把你提的那几条建议都做到了,那么能不能保证让承乾不再胡闹下去,甚至变成原来那个懂事上进的承乾?”
  “这……”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也是露出一个无奈的苦笑,片刻之后这才实话实说道,“陛下,这世间哪有什么绝对的事,对于承乾的事,我们只能说把该做的都做了,能不能让他想通,这也需要看他自己的悟性,所以臣只能说有很大的把握,但却无法做出任何的保证。”
  李世民听到李休的回答,也再次露出沉默的表情,这次他真的是好长时间没有说话,李休也陪着他一起沉默,他知道现在是李世民做决定的时刻,李承乾日后的命运,就全都看他如何抉择了?
  就这样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只见李世民终于抬起了头,但是脸上却露出十分疲惫的表情,过了片刻这才缓缓的道:“朕知道了,不过这件事关系重大,朕也要回去好好的考虑一下!”
  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再次心中一沉,虽然李世民说要回去好好的考虑一下,但是以李休对他的了解,如果现在他没有做出决定,那么也就意味着他在心中其实已经拒绝了李休的提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可能连李世民自己都没有发现,之前他和李休说话时,一直是以“我”为自称,可是最后说要考虑一下时,却忽然变成了“朕”,这也意味着他从一个父亲变成了一个帝王,以帝王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亲情将不复存在,只有赤裸裸的利益,而李承乾很可能会变成朝堂利益的牺牲品。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是感觉心情悲凉,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是最后却什么也说不出口,最后所有话都只能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而李世民这时也不再想讨论这件事,当下站起来就起身告辞,李休也亲自送他出门。
  不过就在李休和李世民刚出客厅,还没走到大门时,忽然只见平安郎从门外走进来,迎面正撞上他们,看到李世民时,平安郎也是一愣,随后就立刻上前行礼道:“臣李安拜见陛下!”
  平安郎也有爵位在身,而且他以前经常进宫,自然也没少见过李世民,李世民也认得他,看到平安郎如此有礼貌,当下也不由得笑道:“平安郎不必多礼,一年不见,你的变化还真大,现在真成一个翩翩少年了,而且雉奴这次回来,可是讲了不少你们在路上的趣事,路上他生病时,也多亏了你的照料啊!”
  “陛下客气了,晋王年纪比我小,我多照顾一下他也是应该的,而且晋王这一路上也帮了我不少的忙!”平安郎这时也急忙谦虚的道,他和李治、狄仁杰这一路同行,三人也结下深厚的友谊,当然平安郎的年纪最长,所以对他们也十分的照顾,而且他医术精湛,路上李治等人生病了,都是平安郎给治好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7/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