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3/515

  “好茶,说起来洪州那边也盛产茶叶,只可惜制茶的工艺不如长安这边,本来在去年时,我还特意重金请了几位制茶的高手去洪州,想要提高当地制茶的手艺,可惜还没有出成果,就被调回长安来了,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喝上洪州茶。”赵德言品了口茶也不由得开口称赞道,他也是品茶的好手,对茶叶也十分的挑剔,一般的茶叶可入不了他的口。
  “洪州那边的茶叶也不错,事实上整个洞庭湖附近都十分适合种植茶叶,现在南方的茶叶产量还有点小,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好茶出现!”李休这时也是点了点头道,洪州那边位于后世的湖南省,而湖南省也是茶叶大省,茶叶产量据说仅次于福建位于第二,湖南黑茶、安化红茶都是全国有名的茶叶。
  听到夸奖洪州的茶叶,而且还断定日后南方会有更多的好茶,这让赵德言也是眼睛一亮,随后也兴致勃勃的和李休聊起了茶叶,马爷以前不太喜欢喝茶,但是后来受李休的影响,也喜欢上了茶叶,对各地茶叶的优劣也是如数家珍,所以很快也加入进来,一时间三人倒是聊得十分热闹。
  不过在聊了一些闲话,另外李休还询问了一下赵德言家中的情况后,话题也终于转入正轨,这时只见马爷正色道:“昨天陛下已经正式任命德言为飞奴司的副统领,协助我整顿飞奴司内部的事务,现在的飞奴司实在太乱了,特别是有些人的手太长了,我之前早就想将这些人的手砍断,只是却担心精力跟不上,现在有了德言,之前的那些想法也终于可以实施了。”
  “统领说的不错,我来长安的路上,一天之内就遇到了太子和魏王派去的说客,这些人对我的行程了若指掌,可是我的行程只有飞奴司内部少数的一些人知道,现在却被泄露出去,我估计现在整个飞奴司都已经成了个筛子,根本没有任何的秘密可言!”赵德言这时也十分严肃的道。
  李承乾和李泰派人拉拢他这种事,赵德言也只能和李休聊一聊,在别人面前他可不敢乱说,更别说告诉李世民了,至于马爷也不用隐瞒,因为以马爷手中的力量,很容易可以查到这件事,只是像这种事情,飞奴司也是有选择的禀报给李世民,甚至是隐瞒下来,因为万一李世民觉得飞奴司是在离间他们父子间的感情,那整个飞奴司也没有好果子吃。
  “他们的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德言兄你没有答应他们吧?”李休听到赵德言的话也是一皱眉,当下也有些恼火的道,李泰也就算了,但是李承乾被自己悉心的培养了那么多年,本来还以为他学得很不错,可是现在看来,李承乾已经越来越像李泰了,这让李休都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以前那么聪慧的李承乾会变成这个样子,难道说人的智商也会发生变化?
  “我当然不会答应他们,不过我也不敢得罪双方,所以拒绝的比较委婉,估计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放弃的,说不定日后还会受到这些人的骚扰。”赵德言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露出无奈的表情,官场就是这样,哪怕不喜欢对方,但也不能真的撕破脸皮,特别是对方还都是自己得罪不起的人。
  “怕个鸟,咱们飞奴司的人除了陛下,谁都不用鸟他们,无论是太子还是魏王,全都得给我靠边站,谁要是敢难为你,老子亲自去陛下那里告状!”马爷听到赵德言的话却是火冒三丈地怒道,赵德言是他看中的帮手,谁要是敢为难他,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
  “这……”听到马爷的话,赵德言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只是苦笑着看了李休一眼。
  李休倒是更能体会赵德言的处境,所以他这时也是一笑道:“马叔息怒,德言兄和您的情况不同,您是开国老臣,哪怕是太子和魏王也不敢轻易的得罪您,但是德言兄却没您那么大的功劳,对于太子和魏王那里,至少表面上还是不能太过得罪的。”
  “驸马说的不错,虽然我不敢太过太子和魏王,不过统领您也不必担心,飞奴司内部的事我也一定会公事公办,绝对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关系而徇私!”赵德言这时也向马爷保证道,他知道马爷之所以生这么大的气,除了是护短外,也是担心他顾虑太多而做不好飞奴司的事,所以也开口保证,希望可以打消马爷的顾虑。
  “你的能力和品性我都相信,特别是之前李休也极力推荐你,哪怕信不过你,我也不会怀疑李休的眼光,所以你也不用解释,只不过我的性格强硬,有时难免会和一些人发生冲突,到时你可能要做一些选择。”马爷倒是有什么说什么,甚至最后更是把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他日后与人发生冲突,赵德言只能选择站在他这边,否则飞奴司上下不是一条心,肯定会发生乱子。
  “统领放心,公是公、私是私,在下绝对不会因私而废公!”赵德言这时也十分严肃的再次道,他这次回来,也是决定在飞奴司大展身手,毕竟马爷年纪大了,如果他能挑起飞奴司的大梁,那么日后很可能会接替马爷的位子,而以飞奴司的重要性,他也将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这样日后也能为儿女们挣个更好的出身。
  “马叔,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做事方法自然也不一样,您不能要求人人都想像您一样,而且我觉得飞奴司有些地方也要做出一些改变,毕竟咱们大唐也在变,别的不说,光是疆土就扩张了将近三分之一,飞奴司想要跟上大唐的变化,自身肯定也要做出改变,而引入一些像德言兄这种才干之士,也是为日后飞奴司的改变打下基础!”李休这时也笑着劝说道。
  马爷虽然固执,但是在这些与朝廷有关的事情上,他却愿意听李休的建议,这也是他有事就找李休商量的原因,所以听到李休的话,他也露出深思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赞同的点了点头,现在飞奴司虽然内部出现了问题,但也不失为一个改革的好时机,否则日后迟早会跟不上大唐的步伐。
  “对了,侯君集的事已经有了定论,只是还没有公布,若是公布出来,恐怕会引起朝堂的震动!”正在这时,马爷忽然又想到一件事,当下面色严肃的再次开口道。
第1223章
高昌城变(上)
  高昌城中,苏定方身披铁甲,手执长槊横在马上,瘦长的身躯在马背上坐的笔直,一双眼睛也如同老鹰般打量着周围的动静,而在他的背后,则是一支全副甲胄的大唐骑兵,一个个也都是杀气腾腾,似乎只要有任何的异动,都将遭到他们无情的打击。
  相比一个月前,现在的高昌城却是风声鹤唳,本来十分热闹的街道上也再也见不到半个人影,偶尔有人从门缝中偷偷向外窥视,当看到唐军到来时,也立刻关紧门窗,丝毫不敢发出任何的声息,甚至有小儿啼哭时,刚哭到一半就被人把嘴巴捂上,哪怕是小孩子再挣扎也不敢放开。
  看着眼前这条熟悉又陌生的街道,苏定方虽然脸上表情严肃,但心中却不由得暗自叹了口气,他记得这里曾经是一片菜市场,半条街都是卖牛羊肉的摊贩,他以前巡视时从这里经过,喜欢买上几斤羊肉带回去吃火锅,这里的摊贩也同样十分欢迎他们这些唐军,因为他们买东西用的是正宗的开元通宝,这在西域可是最硬通的货币,有些商贩收下后甚至舍不得花出去。
  然而一个月前还热闹非凡的街道,现在是无比的萧索,甚至在街道的地面上还残留着一片片黑褐色的污迹,那是鲜血干涸后留下的痕迹,两侧的墙面上也有一些刀砍爷凿的印记,这些印记似乎像是一枚枚字符一样,记录着这条街道上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烈的厮杀。
  事实上在这条街道上发生的那场厮杀苏定方也参与了,确切的说是他指挥着一支唐军围剿叛乱的高昌人,最后所有参与叛乱的高昌人被堵在这条大街上,然后被唐军屠杀一空,自此之后,高昌城中的百姓对唐军也是畏惧无比,再也没有人敢出来做生意了。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偌大的高昌城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侯君集身上,自从他贪图高昌王宫中的财物,并且私吞了这些财物后,下面的唐军将领也是心有不甘。
  毕竟同样都是军中的将士,就算是侯君集你身为主将,但你吃肉总得让下面人喝点汤吧,可是侯君集倒好,除了苏定方等少数几个主要将领外,他从王宫中得来的财物并没有分给其它人,这让下面的人也是心生不平,于是在一些胆大之人的带头下,这些不甘心的将士开始主动寻找发财的机会。
  唐军绝对算得上纪律严明了,特别是在大唐境内时,扰民可是死罪,但是在境外作战时,军纪就会相应的放松一些,毕竟大唐的军队主要是府兵,平时全靠对外作战来赚点外快,否则以府兵的特点,恐怕根本没有人愿意打仗。
  不过就算唐军在境外的军纪不严,但那也只是相对于境内的唐军而言,相比这个时代其它国家的军队,唐军的军纪绝对称得上是纪律严明,哪怕是在攻打敌国时,只要敌国抵抗的不太强烈,唐军占领后一般也不会纵兵抢掠,但若是敌人敢顽抗的话,那唐军就会立刻化身为修罗,屠城的事也时有发生,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增强大唐的威慑力,降低敌方顽抗的可能性。
  这次唐军攻打高昌,对方前期虽然进行了抵抗,但是后来却主动投降了,再加上高昌也是大唐进军西域的桥头堡,李世民更打算在这里设立安西都护府,所以侯君集在刚进高昌时,也下令不准扰民,这也是苏定方他们之前在高昌巡视时,街道上到处都是做生意的高昌人,丝毫不受半点影响。
  然而就在侯君集私吞了王宫中的财物后,唐军中的将士也开始寻找发财的机会,于是就有人盯上了高昌城中的那些高昌贵族,毕竟王宫虽然被抄了,但是这些贵族因为见机的快,之前也主动投降,于是并没有受到牵连,反而一个个都活得很滋润。
  但是也不知道是谁最先起的头,忽然有一天夜晚,一个高昌贵族忽然被人安上了反叛的罪名,然后就被一伙唐军冲进去抄家,不但家财被查抄一空,所有家人也全都被打入监牢之中,而有了第一个就有了第二个,紧接着越来越多的高昌贵族开始被没须有的罪名抄家。
  本来侯君集身为主将,这时若是能出面制止手下的将士的话,还可以挽回高昌的局面,但是侯君集贪财在先,他自己发财也就算了,若是这时再阻止手下的将士发财,恐怕这帮将士非得造反了不可,哪怕是侯君集能弹压下去,他也怕有人回去告状,所以对这种情况也干脆采取了默许的姿态,甚至还亲自确定了那些高昌贵族的罪名。
  下面的将士看到侯君集不敢管,甚至还默许了他们抢劫高昌城中的贵族,这下所有人都坐不住了,于是一支支唐军在高昌城中四处捉拿高昌贵族,当然抓人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却是这些贵族的财产。
  高昌贵族的确很害怕唐军,所以之前才选择了投降,但是现在唐军四处抢掠他们的财物,使得他们也根本无法保全自己,既然左右都是一死,那还不如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于是不少高昌贵族就纷纷联合起来反叛,一时间高昌城中也是叛乱四起,唐军也只能四处扑灭叛乱的火焰。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这一个月来,掌管城中治安的苏定方也是忙的脚不沾地,率领着手下的将士四处平定叛乱,虽然城中的高昌贵族组织的叛军都是一帮乌合之众,但因为人数众多,再加上熟悉城中的地形,还是给唐军带来一定的伤亡,这也让苏定方气的火冒三丈,心中已经不知道咒骂了侯君集多少次了。
  不过再骂侯君集也没用,而且他们这支大军孤悬在外,侯君集就是军中的土皇帝,所以苏定方也不敢太过得罪对方,毕竟侯君集这个人心狠手辣,而且心胸狭窄,自己又在他手下做事,现在得罪他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驾~”也就在苏定方想着高昌城中的事情时,忽然只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一个锦衣骑士飞奔而来,看到他时也立刻高声喊道:“陛下有旨,侯君集、苏定方速速前来接旨!”
第1224章
高昌城变(下)
  苏定方匆匆忙忙的赶到王宫,结果只见在高昌王宫的大殿之中,侯君集已经站在了殿中,而在他的对面,则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官员,手中执着一道圣旨,站在那里满脸的肃穆,而更让苏定方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年纪的官员他竟然认识,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此人名叫上官仪,是马三宝将军的女婿,与李休的关系也十分的紧密,所以他曾经在李休那里见过对方几次。
  “末将苏定方参见天使!”苏定方大步上前向上官仪行礼道,他记得上官仪的官职好像并不是很高,但他现在手执圣旨,也就是天子派来的使节,所以一般也都是以天使称之。
  “苏将军客气了,这次本官带来陛下的旨意,陛下指明要让您和侯将军一同接旨,所以本官才派人去寻你前来!”只见上官仪这时也微笑着向苏定方点了点头道。
  “天使,陛下这次的圣旨上到底写了什么,为何非要让我和苏定方共同接旨?”就在这时,只见侯君集却有些沉不住气的开口问道,上官仪来到高昌城后,第一个就找到了他,当时他也十分好奇圣旨上的内容,但是上官仪的口风却是极严,无论他再怎么打听,上官仪都坚持要等到苏定方到来后才宣旨。
  看到侯君集焦急中甚至有些不耐烦的神色,上官仪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当下只见他站直身子,然后轻轻的将手中的圣旨打开,而苏定方和侯君集也是躬身施礼,静候上官仪的宣读。
  本来按照规矩,皇帝给大臣下旨时都会事先通知,好让大臣做好准备,比如打开中门,摆放香案换上官服,甚至讲究些的还要沐浴更衣,然后跪下接旨,不过现在是军中,倒没有太多的讲究,而且李世民的这道圣旨也来的十分突然,侯君集等人事先没有接到任何的消息。
  只见上官仪展开圣旨后,当下清了清嗓子然后宣读道:“制曰: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贪图财物导致高昌大乱,朕甚为震怒……”
  李世民的这道圣旨并不是经由臣子之手写的,而是他亲自写的,用语也比较口语风,但是语气却十分的严厉,几乎可以说是指着侯君集的鼻子骂他贪财无度,才导致高昌现在的乱局,所以李世民下旨罢免了他的职位,暂时由苏定方统率大军,而侯君集却是要被打入监牢,送到长安听审!
  等到圣旨刚一宣读完毕,只见侯君集这时也是面若土色,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这道圣旨竟然是真的,毕竟他可是李世民的爱将,哪怕有时做的过分一些,但也会受到李世民的庇护,比如上次他以天花灭掉了吐谷浑,事后虽然有无数人骂他屠夫,但李世民也并没有拿他怎么样,可是现在他仅仅贪图了一些钱财,就受到了这样的重罚,实在是让他想不通。
  “侯将军,下官得罪了!”上官仪看着发呆的侯君集,却是冷笑一声,随后一挥手,他带来的禁卫也立刻上前,想要将侯君集抓起来,至少要将他身上的铠甲和武器扒下来,然后押到牢车里送回长安。
  “住手,我看谁敢动本将军!”没想到禁卫还没有靠近侯君集,就被对方一声怒喝吓的止步不前,这也不能怪禁卫胆小,毕竟侯君集是大唐名将,本身就带着一股威势,再加上他在军中的积累的威望,这些禁卫看到他发怒一时间还真不敢靠近。
  “侯将军,陛下只是要你回京听审,至于如何审理还没有定下来,更不知道会不会给你定罪,但若是你抗旨不尊的话,那可是死罪一条!”上官仪看到禁卫不敢上前,当下也不由得脸色一沉道。
  “哼,本将军是大唐陈国公、官拜兵部尚书,哪怕是真的犯了罪,陛下也不应该如此对我!”侯君集却是跋扈惯了,甚至这时竟然敢质疑李世民的旨意,可以说是胆大之极。
  “陛下身为天子,如何处罚还轮不到你这个臣子说三道四,本使现在再问你一句,你是接还是不接,若是不接旨的话,那可不要怪本使无情了!”上官仪当下也十分恼火的道,他现在是天子近臣,也没少外出宣旨,但是却第一次遇到侯君集这种敢抗旨的人。
  “嘿嘿,本将军倒是很想知道,天使到底是怎么个无情法?”侯君集的性格偏激,这时也不管不顾的大怒道,毕竟李世民这道圣旨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使得他一时间也失去了理智,否则平时他也肯定不敢这么说。
  “侯君集,陛下的旨意不可不尊,还望你为了大局考虑,万不成做出抗旨不尊之事!”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一直没有开口的苏定方上前一步道,同时他的右手也搭在了腰刀之上,威胁之意也不言自明。
  苏定方也忍了侯君集很久了,只是以前他屈居人下,自然不敢有什么异动,但是现在有了李世民的圣旨,而且这让他也终于抛掉了平日里的伪装,甚至在说出上面的话时,他也感觉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畅快感。
  “苏定方你什么意思,难道你也想威胁本将军吗?”看到苏定方的表现,侯君集这时也脸色一沉的质问道,之前苏定方在他手下表现的十分恭顺,这让他也没想到对方竟然会在这个关键时刻捅自己一刀。
  “末将怎敢威胁将军,只不过皇命在身,陛下命末将接管高昌的大军,还请将军交出兵符,另外天使也要回京复命,所以还望将军不要为难我等才是!”苏定方这时再次上前一步道,而他的身后,则是之前巡视时率领的心腹骑兵,这些人只听命于他,哪怕是侯君集也指挥不动他们,所以这时也一个个杀气腾腾的向前逼近。
  看着步步紧逼的苏定方,再看看台上面带冷笑的上官仪,侯君集这时也终于知道对方为什么非要等苏定方来的才宣读圣旨了,虽然他也带了一些亲卫,但数量明显不如苏定方手下的将士,更何况上官仪也带来了不少的禁卫,哪怕他想要硬拼都没有赢的把握。
  另外更加糟糕的是,他虽然是军中的行军大总管,但是现在上官仪手中有圣旨,要将他撤职查办,而且还由苏定方接任自己的官职,如此一来,苏定方现在也就成为军中的统帅,再加上前段时间他因为独吞王宫中的财物,使得他在军中的声望大跌,恐怕现在有不少人都乐得看他倒霉呢。
  侯君集能成为大唐的名将,自然也是聪明过人之辈,在权衡利弊之后,他很快也做出决定,只见他这时长叹一声无力的道:“罢了罢了,没想到我侯君集一世英名,竟然败于你们这些晚辈之手!”
  看到侯君集放弃抵抗,上官仪立刻再次命令禁卫上前,这次侯君集没有再反抗,任由这些禁卫将自己的武器铠甲去除,并且严格看管起来,至于兵符也一向由侯君集随身携带,这时自然也交给了苏定方。
  “苏将军,此间事了,因为事情紧急,长安那边还等着我将侯君集押送回去审问,所以明天我就会动身离开这里,不过在我来之前,陛下就叮嘱我说,让你尽快把高昌的烂摊子收拾好,最好能恢复高昌城原来的繁华,以方便日后的治理!”上官仪这时来到苏定方的面前道,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凝重的表情。
  “末将必将不负陛下的嘱托!”苏定方这时也十分激动的道,李世民能将高昌这边的兵权全部交给他掌管,这也是对他的信任,而且他可是还记得李休叮嘱他的话,要他多了解一下西域的情况,因为日后西域肯定会有更大的战争,而到时就是他大展身手的时刻了,所以现在能够独掌一军,对他来说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看到苏定方这么兴奋,上官仪也是哈哈一笑,这时公事已经办完了,于是两人又聊了几句私事,虽然他们两个只是点头之交,但因为和李休都有很深的关系,所以也就多聊了几句。
  “对了,我上交的那些财物陛下没有怪罪吧?”不过很快苏定方又想到一件事,于是面露担心的向上官仪打听道,上次侯君集贪掉了高昌王宫的财物,为了封他的口,还送给他一些,结果苏定方也不敢要,于是偷偷登记造册,后来飞奴司的人前来调查,于是苏定方就将自己手中的那些财物通过飞奴司上交给了朝廷。
  “这件事苏将军不必担心,陛下能够体谅你当时的难处,所以非但没有怪罪你,还把那些财物赏赐给了你,现在估计已经送到你府上了。”上官仪这时再次一笑道。
  听到上官仪的话,苏定方那颗悬着的心也总算落了下来,随后他就向对方告辞,毕竟他刚刚接替侯君集的职位,必须要安抚住大军,而上官仪也要为明天动身做准备。
  第二天一早,仅仅休息了一晚的上官仪就立刻押送着侯君集离开了高昌城,而等到侯君集到达长安城,也将面临着一个决定他命运的审判,甚至这个审判的结果也会影响到大唐的历史走向。
第1225章
西域的机会
  宽敞明亮的大教室内,李休正在给书院的学生们上着课,不过今天的主要课程已经讲完了,现在是自由提问的环节,其实就是学生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向李休提问,包括但不限于学业上的问题,可以是时政、天文、地理等等,有些根本没有正确的答案,李休也只是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而已。
  “先生,学生听说朝廷已经打下高昌,并且准备在那里设立安西都护府,不知朝廷日后对西域的策略是什么?”这时只见一个身材不高,但却极为壮实的年轻学生站起来向李休提问道。
  前段时间进军高昌可以算是一件吸引了无数人目光的大事,而在打下高昌后,长安也是一片沸腾,当然了,侯君集在高昌犯下的事因为涉及到高层的丑闻,所以被李世民封锁了消息,仅限于朝廷的上层知道,而且就算是知道的人,也不会在公然在太多人讨论,所以书院里的学生可能并不知道高昌那边的详细情况。
  “这个问题提问的很好!”李休听到这个学生的提问当下也是点头微笑,然后组织了一下语言,也没有提侯君集的事,而是直接发表自己对西域的看法道,“大家也都知道,西域是咱们大唐最重要的商道,从汉朝时起,丝绸之路就必须要经过那里,虽然很多人都鄙视商人,觉得这些人不事生产,全靠投机取巧来赚取中间的差价,但是商业对一个国家来说,重要性却并不比农业差多少……”
  古代对商业的轻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李休也早就想改变这个时代对商业的看法,当然这不是短时间就能办到的,所以从一开始,他就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商业的格局,增大商业的影响力,另外他也借助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仅可能的去影响身边的人,增加他们对商业的重视,至少能够正视商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现在李休面前的这些学生全都是日后大唐的栋梁之材,他们对商业的态度,也将影响到日后大唐朝廷对商业的态度,所以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李休将商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详细的讲了一遍,由此又引申出西域对大唐的重要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3/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