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精校)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365

  ‘三里……两里……五百步……四百步’,张焕的脸上依然没有任何表情,冷峻得仿佛大理石雕塑一般,这时双方已经到了交战区域,两军顿时箭如雨发,在空中织成了一片箭网,两军各挽巨盾,抵抗着第一轮的交锋,不断有人中箭倒地。
  葛逻禄骑兵已经冲到了两百步外,甚至已经可以看见他们狰狞的面孔和通红的眼睛,箭渐渐地稀少了,即将开始近身肉搏战。
  张焕将战剑向前方一指,短促而有力地下令道:“陌刀军!”
  两万骑兵仿佛序幕拉开一般,急速向两边散开,形成了双翼,斜刺里向葛逻禄军包抄而去,大军撤开,露出了中间的一万陌刀军。
  这是西凉军最骁勇、最精锐地一支军队,是从近四十万大军中精挑而出,每一个人都身高臂长、力大无穷,在三年近似残酷的训练中,将他们打造成了一支钢铁般的队伍,他们身着重铠甲、手执两丈长的陌刀,列阵如墙而进。
  但他们远远不是唐军的秘密武器,在陌刀军的身后是三排共五百辆霹雳战车,在经过数轮实战演习后,唐军终于确定了由陌刀军配合霹雳战车作战的阵型,陌刀军在前,霹雳战车在后,陌刀军是战车的保护,而战车是陌刀军的后盾和远距离攻击的补充。
  ‘一百步……’
  陌刀军缓缓向前,如山一般凝重,陌刀横推,划出了一片雪亮地刀锋,后面地战车已经发动了,箭如暴风骤雨,从五百辆战车的箭孔中射出,车内地弩弓手配合默契,动作娴熟,五人一组放完箭后退下装箭,又一组上前放箭,再退下,第三组上前放箭,周而复始地轮流射击。
  在每辆战车的周围各有三十名刀盾军护卫,防止敌军劈砍车轮。
  箭雨在空中汇成一条条抛物线射向敌军,不断有葛逻禄骑兵中箭倒下。在箭雨中,他们开始分心,进攻的锐气也不是那般强劲,在一片片中箭倒下地同伴前,在唐军强弓硬弩的压制下,葛逻禄骑兵的进攻开始出现了犹豫。
  “轰!”俨如惊涛骇浪相撞,葛逻禄骑兵终于冲进了陌刀军的阵营。当年葛逻禄人曾与安西军并肩而战,他们深知陌刀军的厉害。但那已经是久远的年代,在西域纵横二十年,他们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死亡终于来临,一片陌刀劈过,眼前血肉横飞,战马被削去脑袋,两条前蹄被砍断。人被拦腰劈成两段,血水迸射、内脏滚出,惨叫、哀号声四起。
  如果说葛逻禄骑兵的眼神里充满了狼地野性,那陌刀军的眼神则是岩石,冷冰冰毫无表情地花岗石硬岩,一个士兵倒下了,立刻有另一个士兵补上,一排士兵被冲开缺口。立刻又有另一排士兵涌上。
  “杀!”又是一阵刀光闪过,数百骑葛逻禄骑兵如雪崩般倒下,黑路隆咚的成排头颅,就在刀的劈砍下消失,但葛逻禄人异常顽强,他们改用长矛。企图在密密麻麻的陌刀军中挑开一条血路,暴烈的马队赛如风暴。
  就在这时,葛逻禄骑兵的噩梦终于来了,‘蓬!’一片低沉的撞击声几乎同时响起,那声音就仿佛两根木头在空中相撞,没有引起葛逻禄人地任何警觉,但唐军如岩石般冷漠的眼睛里却忽然闪过了一种莫名的激动。
  三百多只如人头般大小的黑色瓷球从战车上飞起,划出一个高高的抛物线,向三百步外最密集的骑兵队伍中落下,黑色瓷球上赤亮的引线在疯狂燃烧。已经到了尽头。
  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接二连三地在葛逻禄骑兵中猛烈地炸开了。气浪甚至将数百名骑兵高高抛起,尸骨横飞。大片大片地葛逻禄人在嚎叫与惨呼中尸首分离,数千人在这轮令人恐惧地爆炸中身亡,惊恐的战马披散着长鬃,悲戚嘶鸣,从乌云般的硝烟中脱离战场,在这战云兵火的背景之间,它们看上去就仿佛从地域来的鬼马。
  紧接着第二轮、第三轮,猛烈的爆炸一次接着一次,让人喘不过气来,葛逻禄骑兵伤亡惨重,但更可怕地是巨大的心理恐惧感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前方是高墙一般的陌刀军,现在唐军又有魔鬼般的武器,他们的斗志开始丧失,在唐军密集的箭雨中,终于有人调头逃跑,就仿佛雪山上一块小小石头的坠落,部分人的逃离最终引发了葛逻禄骑兵雪崩般的溃败……
  张焕地中军位于一块高地上,五千铁甲骑士留在都督地身旁,远远望去,他们俨如从地面隆起的一座黑色丘岗,诚然,这五千骑兵是一股令人丧胆地钢人铁马和尖矛锐刺的雪崩洪流,清徐的微风,拂动着他们头顶上的旌旗,骑兵们只是静静地立着,没有命令,他们绝不轻率投入战斗。
  张焕骑在马上凝望着战斗,葛逻禄人的前军终于溃败了,但他们的后军并没有迎上来接应,而是慢慢开始向后移动,他们显然也是被唐军的火药弹惊得胆裂心寒,准备要撤退了,不能给他们逃走的机会。
  张焕的战剑再一次指向前方,断然下令道:“两翼骑兵冲击敌军后军。”
  两万骑兵撤开了对敌人前军的压迫,象两把长剑,一左一右刺向敌人的后军,这时唐军的阵势也开始发生变化,一排排的陌刀军向前推进,后面的战车缓缓跟随,战车里铺天盖地的箭矢射向敌军的后背,爆炸声不断在四散奔逃的葛逻禄骑兵中响起。
  刀盾兵全线杀出,一浪又一浪地冲击失去斗志的敌人,此刻,胜利的天平已经偏向唐军,随着张焕一声令下,护卫他的五千精锐骑兵也骤然发动了,他们仿佛决堤的洪流,势不可挡地冲向敌人,成了压弯了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葛逻禄自此全线溃败。
  宣仁七年六月二十一日,六万唐军主力与五万葛逻禄人骑兵在神仙镇以西展开了争夺北庭的决战,唐军最终凭借陌刀军与霹雳战车的威力击败了葛逻禄人,此战,唐军杀敌三万余人,俘虏万人,只有数千葛逻禄人侥幸逃脱。
  这一战以后,不仅唐军完全控制了北庭,而且葛逻禄人也由于此战精锐尽失,开始逐渐走向衰弱,两年后葛逻禄部落在回纥人的逼迫下,开始向西迁移,最后定居在阿姆河以西,成为了大食人的附庸。
卷八
安西
第三百零三章
矛盾丛生(上)
  大暑之下的汝阳城静悄悄的,地上仿佛起了流火,炙热将一切都卷走了,没有声息、没有犬吠,这里已仿佛是一座空城,往年的大暑天虽然比这还热,但大街上总归有求食的乞丐和走街窜巷的货郎,但今年什么也没有,死一般的寂静,这是因为在炙热之下还隐藏着另一种更令人恐惧的气氛,饥饿和死亡,是的,从开春到现在,已经整整四个月未下一滴雨了,周围十几条河流随之断流,无数麦田枯死绝收,夏收已过,收成比去年锐减八成,但崔庆功对军粮的需求却比去年增加了三成,见机早的,在军队未封锁边境前已举家逃亡山南,见机慢或眷恋家园的,当他们已经开始面临死亡威胁时,崔庆功的大军已经封锁了边界,不准任何人逃亡。
  比饥饿更可怕的是兵乱,当军粮难以为继之时,能采取的应对办法只有两条,一是裁减兵员;二就是士兵自食,很不幸,崔庆功采取了后一种策略,只供给每支军队一半的军粮,另一半由部将自己解决,这无疑是放开了军乱的口子,从五月开始,在淮北大地上乱军肆无忌惮地施虐暴行,奸淫、抢掠,甚至吃人,无数的流兵散勇成群结队地在城池与乡村间游荡,在暮色的掩护下进行他们的罪恶,甚至连地方官员也不放过,到六月中,被灭门的县令以上官员已达十三户。
  无数弹劾崔庆功的折子象雪片般飞入朝廷,太后崔小芙随即派御史责问。但得到地回答只有冷冰冰的四个字:‘饥民所为!’
  与此同时,陈留的韦德庆也遭遇了与崔庆功一样的困局,粮食减产甚至超过了淮北,但韦德庆却采取了一种相对温和的做法,他裁减了两万老弱士兵,又派人装扮山匪劫掠官仓,同时向大户借粮。对于治下的百姓,他尽量约束士兵不去扰民。这一系列举动激起了无数的淮北居民向北逃亡,崔、韦二人地矛盾也因此日益尖锐,终于,在五月底处置一批越境的饥民时,韦德庆地军队和崔庆功的军队发生了流血冲突,新仇旧恨的积累,两军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数匹快马旋风般冲进了汝阳城。大街上静悄悄的,骑兵没有任何阻拦,他们一路狂驰赶到了崔庆功的府邸,兴奋之情溢于颜表,不等下马便大声对守卫道:“速禀报王爷,顾将军在宋城县击败韦贼,杀敌两万,特向王爷报喜。”这是近一个多月来少有的喜报。守卫不敢怠慢,接过信报便飞奔进了王府。
  崔庆功几个月来皆处于一种狂燥不安地情绪之中,动辄暴跳如雷,以杀罚下人和亲兵出气,让他焦虑的不仅仅是旱灾的影响,他从来就没有把升斗小民的死活放在心上。真正让他寝食难安的是对军队的控制,由于手下部将开始自谋生路,带来最直接的后果便是部将对军队的控制加强了,换而言之,他崔庆功开始有被架空地危险,这种趋势从这次与韦德庆的交战中便可看出来,手下大将各自为阵,皆以抢掠民财为己任,对于打仗却是互相推诿、互不配合,使得韦德庆在短短的十天内便三战三捷。以各个击破的方式歼灭了自己近五万军队。
  “王爷。有喜报!”亲兵知道他的脾气,老远便大声汇报。将崔庆功从地图前的沉思中惊醒。
  ‘喜报?’崔庆功眉头一皱,几天前马大维说有喜报,歼敌一万,并献上人头,让他欢喜若狂,但事后在人头中发现了为数众多地女人和老幼,才知道大维是杀了流民来抵数冒功,并骗走了他的五万石奖励粮食,他只得大发一通雷霆了事,却不敢真的处置他。
  这才隔几天,又有人送喜报来,崔庆功不敢再轻易相信,只冷冷道:“是什么喜报?”
  亲兵进屋将信报高高举过头顶跪下道:“顾将军在宋城县大破韦贼,杀敌两万余人!”
  “两万余人!”崔庆功重重地哼了一声,韦德庆一共才四万兵力,他居然能杀两万,不用说,他这是在效仿马大维,以流民来充数,这时,崔庆功忽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马大维歼敌一万,骗得五万石粮食,自己最后也就忍了,现在顾城却效仿杀敌两万,那自己是不是要给他十万石粮食呢?若给了,过几天,再有人来报杀敌三万、四万,那又该怎么办?
  若不给,顾城手下的五万军队还会再属于自己吗?
  信报上大红了一个‘喜’字就在眼前直晃,崔庆功却觉得它异常刺眼,他一把夺过信报,一脚便将亲兵踢翻出去,“给我滚!滚!”
  崔庆功背着手在房间里疾速踱步,思考着摆脱这个泥潭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进攻淮南,从那里夺取粮食和物资,但此一时已非彼一时,北面有韦德庆虎视眈眈,南面有张焕在山南、江南共部署十万大军,为楚行水撑腰。
  崔庆功不禁深为后悔,早知道当初一咬牙,不理会裴俊与张焕的压力,一鼓作气拿下淮南便好了,哪会有今天这般麻烦?
  后悔药是没得卖了,如今之计,只能想着怎么脱困,发展是以后的事,这时,崔庆功眼一瞥,似乎见门口闪过一个人影,他心中不悦,忍不住大声喝道:“你再敢躲,我就杀了你。”
  “王爷息怒,是属下。”只见门口慢慢吞吞走进一人,却是他的幕僚马思疑。
  崔庆功见了他,更是忍不住一阵恼怒,劈手便将顾城地喜报砸了过去,“你躲什么!难道我是鬼吗?”
  当初就是他出地主意,让手下部将自己设法就食,才造成了今天大将各人拥兵自重的局面,现在让自己怎么收场。
  马思疑仿佛知道崔庆功心中对自己地不满,他不敢躲开,硬着头皮挨了一下,深施一礼道:“王爷不要烦恼,属下特来给王爷解疑。”
  “说!”崔庆功虽然对他十分不满,但他现在也是无计可施了,也只能姑且听一听。
  “属下想献三策,可分别称为近、中、远,近策是与韦德庆立即停战,阻止大将再以作战为名屠杀百姓,中策是向李希烈借粮,我想在王爷的压迫下,他不敢不借,可让我们暂时度过眼下这个难关,而远策是要寻找到一种犀利的武器,以对付韦德庆的日益强大。”
  “什么犀利武器?”前两策崔庆功勉强赞成,但第三策他却有了十分的兴趣,他知道马思疑既然这样说,必然是心中有了腹稿,刚说完,他忽然想到一事,便急着问道:“你说的可是当年张焕夺取开阳城时所放的那个天雷吗?”
  “正是!”马思疑缓缓点了点头,“如果属下没猜错的话,那种东西并不是什么祁连山深处开采,而是王爷也可以配制出来的玩意。”
  “那是什么?”崔庆功大喜,如果他有了张焕的天雷,何愁天下不归自己?他一把揪住马思疑的衣领,他的眼睛异常凶恶地瞪着他道:“你快说,那是什么?”
  “属……属下暂时也不知,但……”马思疑一时被崔庆功毕露的凶相吓着了。
  “但个屁!”崔庆功一阵泄气,一把将他推开,脸上异常失望,张焕的天雷天下人人皆知,可谁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
  “王爷不要失望,属下问过很多匠人,好几个人都说,或许那就是火药,一般的火药只会燃烧冒烟,可是经过改良后,就能爆炸。”
  “是吗?”崔庆功刚刚熄灭的心,又‘腾!’地冒起了希望之火,他拍了拍马思疑的肩膀,呵呵笑道:“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如果你能搞出来,那我就封你为长史。”
  “是!”马思疑迟疑了一下,却没走。
  “你还有什么事吗?”
  “属下还有一事要禀报。”马思疑犹豫着该不该说,最后他一咬牙便道:“属下刚得到了消息,顾城所谓的歼敌两万人实际上是他屠杀了宋城和虞城两县的百姓。”
  “我当然知道。”崔庆功不以为然地道:“凭他的本事,怎么可能是韦德庆的对手,无非是想效仿马大维骗我军粮罢了,此事我会自有主张。”
  “属下的意思是……”
  不等马思疑说完,崔庆功便不耐烦地挥挥手打断他的话,“此事你就别管了,把张焕的天雷给我弄出来才是正经,我会记你大功一件。”
  马思疑见他根本就不把屠城之事放在心上,也不再重视自己,他不由暗暗叹了口气,崔庆功果然是做不成大事,他竟不知道此事的严重性么?
卷八
安西
第三百零四章
矛盾丛生(下)
  正如马思疑所担心,崔庆功军队屠城之事终于在长安引发了掀然大波,在此之前,不知从哪里传来的消息,崔庆功纵兵对百姓施暴一事已经在长安闹得沸沸扬扬,酒楼、茶馆、客栈、青楼,所有的公共场合都在谈论这件事,长安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尤其十三户县令以上的地方官被灭门,而且他们的妻女皆是被轮暴而亡,更是在朝廷官员之中激起了极大的愤慨,他们不仅是对崔庆功的痛恨,更是对崔小芙袒护其兄的严重不满。
  现在宋城、虞城两座县城被屠,连同逃难的流民,共被杀五万余人,生还者不足百人,他们亲眼目睹很多人都被做成了军粮,这件事终于酿成了五十万人反对崔庆功的大游行。
  又是国子监士子率先上街游行,要求罢免崔庆功的一切职务,要求杀崔庆功以谢天下,随着长安市民和关中各地逃到长安的饥民加入,游行队伍到朱雀门时,整个朱雀大街上已是人山人海,近五万千牛卫士兵紧急出动维持秩序,尽管如此,饥民还是爆发了骚乱,丰乐坊的坊墙被推倒,坊内的墟市和近百户人家被洗劫一空,千牛卫士兵随之进行镇压,抓捕了数千人,二百余人被踩死或杀死。
  这一天是六月二十一日,也就在这一天,张焕在西域大破葛逻禄人,为大唐收复了北庭。
  十王宅,洛王府内。一名外表颇为精明能干的男子正向李俅汇报他地成绩:“属下派一百人在长安各处宣扬崔庆功的暴行,又找到了几个从淮北逃来的难民现身说法,效果十分显著,昨天晚上属下又将崔庆功屠城的消息传出,结果引发了数十万人的大游行,这连属下都没有想到。”
  “好!干得漂亮。”李俅的脸上已经笑开了花,他重重地拍了拍手下的肩膀。连声赞许道:“我要大大地表彰你,赏你三千贯钱。”
  “谢王爷赏赐!”那人连连躬身。告辞去了。
  李俅的心情格外愉快,他眯着眼慢慢地喝茶,想象着五十万人大游行地盛况,忍不住的笑逐颜开,这一次无论如何崔小芙也保不住崔庆功了。
  这时,从外面走进一人。向李俅躬身施一礼道:“王爷,你找我有事吗?”
  “来!来!来!黄先生快请进来。”李俅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笑眯眯道:“果然不出黄先生所料,此事已在长安激起极大的民愤,以民意逼迫崔小芙罢黜崔庆功,这样的高明手段也只有先生才想得到,先生真是大才啊!”
  说完,他又向黄先生躬身施一礼。“我过去亏待了先生,请先生千万不要放在心里去。”
  这个让李俅感激不尽的黄先生自然就是他从前的秘书郎黄云卿了,但现在的他已经升为李俅地幕僚,而且接见他时还没有外人在场,当然是属于心腹级幕僚了。
  黄云卿连忙站起来还礼,谦虚地说道:“王爷太客气了。这几年王爷待我不薄,为王爷出点主意,也是我应该做的事,只是王爷把我看得太高了一点,我这个计策还是当年张焕取武威时用过的,算不上是我的高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3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