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精校)第2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8/365

  唐军放慢马速。尽量休息马力,约又向前行了三、四里,这时,远方西北方向的一块高地上出现了十几名骑兵,那是吐蕃人的斥候,王思雨立刻下令,扩张大旗,平造出万人的气势,随即一支五百人的巡哨向吐蕃斥候追杀而去,吐蕃斥候调头便远遁了。
  王思雨手一摆,五千骑兵立即停止前行,在草原上静止下来,骑兵作战,除了骑士本身地装备和马匹的精良外,还讲究气势和战法,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唐军优势在于装备精良,不仅配有长槊和横刀,还有犀利的弓箭,尤其是西凉军,他们将传统的骑兵弓箭装备改成了硬弩,士兵们统一配备擘张弩,射程可达二百三十步,有效杀伤距离为一百五十步,它的威力、射程、精确度都远在弓箭之上,唯一的缺点就是射速和灵活性较差,为此,西凉军骑兵地一个最主要训练课程就是在高速奔行中骑射,王思雨的骑兵个个都能熟练使用弩箭。
  箭也不是普通的箭矢,这次王思雨部配备的就是专门对付吐蕃人的透甲箭,箭头呈尖锥形,长而尖细,且三面开槽,是专门针对吐蕃人的锁子甲而研制。
  为了对付吐蕃人的骑兵,唐军还做了大量的其他准备,比如战马,吐蕃人战马的特点是负重和耐力极好,适于在高寒地区长途跋涉,但马速不快,尤其缺乏冲击力,而西凉军主要配备突厥马为主,也是耐力持久,但体型较小,速度也跟不上,为此,张焕在几年前便派人引进了一批上好的大宛种马,派专人在河西管理繁殖,同时又购买了一批焉耆马,这两种战马高大神骏、四肢修长,对缰绳地控制异常敏感,速度和爆发力都极强,可惜这种良马也并不多,几年来,整个西凉军也只有二万余匹,其中一万匹配备在张焕地近卫军中,而另一万匹就是配备在王思雨的军中。
  天高辽阔、西风劲吹,五千大唐骑兵分成两个军团屹立在茫茫地大草原上,这是一群为国为理想而战的勇士,他们血是沸腾的,为了洗刷安史之乱后大唐软弱而屡遭的耻辱,他们不远万里来到遥远的西域,为了大唐的荣耀和利益而战。
  远远地,一条黑线出现了。吐蕃人的五千骑兵先锋经过三百余里地昼夜奔袭,终于赶到了龟兹,应该说,赤松德赞的战略是正确的,他命吐蕃军西撤,由此占据了渔人之势,但他却没有料到两件事的发生。一支唐军竟会从南面远道而来,进占了他让出的龟兹。其次便是他没料到回纥会发生内乱,使得本来不可避免的大规模惨烈战役,竟是以谈判的方式结束。
  这样一来,他地战略撤退竟变成了战略失误,白白将焉耆和龟兹拱手送给唐军,为此,赤松德赞心中恨极了张焕。唐军还在博湖与回纥军交战之时,他便亲率五万大军扑向龟兹,其中他的五千先锋仅用两天两夜便抵达了白马河畔。
  吐蕃地先锋大将叫做论莽藏布,他是赤松德赞的女婿,十分骁勇凶悍,赤松德赞在吐火罗被大食军围困之时,正是他率军杀开一条血路,将赞普救出险地。他的五千部下也是职业军人,和那些临时由牧民拼凑出的吐蕃军相比,他们更加嗜血、更加勇猛,也正是这样,他们一直便是赤松德赞开路的尖刀。
  和唐军相比,吐蕃人的装备要略逊一筹。尤其在弓箭水平上,他们远不如唐军,骑兵和步兵的装备也没有什么不同,主要是披挂锁子甲、执长矛和圆盾,近身作战还是用传统地长剑,但是他们个人体质却很强,耐力持久,也极少生病,尤其在高寒地区,一般而言。若唐军与吐蕃军的战斗陷入胶着状态。最后往往是吐蕃军凭借体力的优势获胜。
  这时,论莽藏布也看见了远方的唐军。他轻轻一挥手,大军放慢了速度,他已经得报,唐军从气势上看约万人,但实际上也和自己的兵力相仿,只有五千人。
  论莽藏布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队伍,士气高涨、气势如虹,他傲然一笑道:“赞普有言,先拿下龟兹者可封安西王,却派我来为先锋,显然是没有把我考虑在内,弟兄们,若能助我拿下龟兹,所见女人、牛羊任你等取用。”
  消息传出,五千吐蕃人发出了一片狼一样的嗷叫,他们就是职业军人,以掠夺和杀戮为生,在他们眼里,远处的唐军已不过是一群任他们宰杀地绵羊。
  “杀!”论莽藏布长剑一挥,狂吼一声,吐蕃军用双腿催动战马,左手举盾、右手执矛,铺天盖地向唐军冲击而去,草原上弥漫着冲天的杀气。
  唐军仿佛山一般凝重,他们手端硬弩,凌厉的目光注视着冲来的吐蕃军,后军开始向后小跑,约跑出两里地停下,这样,大军呈两个方阵部署在草原上。
  唐军的优势在于弩箭,对于骑兵弩箭,以轮战法最为著名,但他需要高超控马技术和最严格纪律,即使同伴在眼前被杀,也不能乱了阵势,其原理,也就是后来的三段射击。
  数里远地距离对于吐蕃军不过转瞬即到,‘五百步……四百步……’二千唐军静立在马上,弩箭慢慢端起,瞄准了前方,他们的阵型已经排好,分为五排,每排四百人,另外左右各有五百人压住阵脚。
  ‘二百步……一百五十步……’吐蕃军已经进入了有效的杀伤距离,他们脸上的狞笑已经清晰可见,盾牌举起,根本就不惧唐军的箭阵。
  “射!”唐军都尉一声令下,箭如雨发,第一排弩箭腾空而起,向吐蕃军射去,尽管有盾牌护卫,冲在最前面的吐蕃军还是倒下一片,战马惨嘶,横飞而出,吐蕃军的进攻速度立刻放缓,这边唐军一箭射出,第一排唐军即刻调头向后,第二排的唐军弩箭已经发出,紧接着第二排唐军也调头向后,第三排的唐军弩箭已经射出,五排后,原本第一排的唐军又安装好了弩箭,这就样周而复始、轮轮环扣,如行云流水般地顺畅,没有半点滞碍,唐军战马敏捷,后退速度极快,竟只比吐蕃人地冲击只慢上一分。
  远远望去,仿佛无数地椭圆圈在大地上迅速滚动,只数轮后,吐蕃军已相隔不足五十步,唐军立刻停止射击,加快了马速,瞬间便拉开了吐蕃人,他们冲到后军之后。再一次布好了阵营。
  刷地一声,二千中军的硬弩再一次平端而起,箭尖冷冷地指向敌军,唐军暴雨般地箭阵杀伤力极大,短短地数百步路程,吐蕃已死伤千人,吐蕃军的士气和斗志已经明显下降了。面对唐军狂风般的撤退,竟没有人奋力追赶。
  论莽藏布也已经冷静下来。他意识到,若这样追下去,自己军队早晚会被唐军悉数射死,他大喝一声:“全军停下!”
  剩下的四千吐蕃军嘎然停止了,两支军队相距一里在草原上对面而望,原野上西风劲吹,将各自的大旗刮得猎猎直响。
  论莽藏布忽然一声令下。四千吐蕃军立刻结成一个巨大的整齐的方阵,数百名手执巨盾地吐蕃骑兵行在最前面,后面吐蕃军各执圆盾,密集地排列在一起,竟形成了一座盾山,速度也不快,‘哒哒!’地向唐军逼去。
  这也是吐蕃人在和唐军百年征战中总结出的、专门对付唐军弓箭地办法,原来是步兵阵。再配以犀利的骑兵冲击,而现在也用于骑兵,虽然吐蕃骑兵最强劲的冲击力没有了,但死亡的人数也大幅下降。
  随着吐蕃人渐渐逼近,唐军也合为一处,五千唐军一动不动。仿佛山一般凝重,王思雨冷冷地盯着吐蕃人,他手中的大铁枪已经横起,又取出一面魔鬼般的青铜面具戴在脸上。
  渐渐地吐蕃军又到了有效射程,唐军还是没有动,一百步了,突然,唐军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两千骑兵如狂雷般地杀出,漫天地杀气连天地也骇然变色。
  ‘轰!’地一声。俨如巨浪相撞。犀利的唐军瞬间便撕开了吐蕃人的骑兵阵,王思雨身先士卒。他挥动着一百五十斤重的大铁枪,大吼一声,一枪便刺穿了五六名吐蕃骑兵的胸膛,大枪一甩,伴随着长长的惨叫声,枪上的五六名吐蕃人竟被甩飞出去。
  王思雨的野性陡然间发作,他地大铁枪上下翻飞,时而如梨花暴雨,时而似力挽千钧,杀得吐蕃军人仰马翻,死伤累累,他的战马异常高大神骏,步履矫健,如腾云驾雾一般,配合他雄壮的身材,以及一根大铁枪,再有他魔鬼般的脸庞,竟使得吐蕃军人人见之丧胆,见他杀来,皆发一声大喊,向两边奔逃,一时间,王思雨竟如虎如羊群一般。
  论莽藏布见王思雨所向披靡,他不禁勃然大怒,舞动长矛向他扑来,王思雨一眼瞥见,他冷冷一笑,一声大喝,随即唐军一声低沉的号角吹起,五千唐军调转马头,狂风般向东驰去。
  “给我追!”
  论莽藏布被唐军玩弄于鼓掌之间,他气得发了疯,咆哮着向唐军疾追而去,片刻间,两军已跑出五六里远,已冲过了大片森林,唐军忽然停下,他们迅速列队,熟练地装上弩箭,等待着吐蕃人的近前。
  这时,王思雨纵马从骑兵阵前驰过,阵前响起了他依稀而高亢地声音:“把弩收起来,拔出你们的战刀,父辈的耻辱要用吐蕃人的血来洗刷,大唐会记住你们,千千万万的大唐百姓将以你们为骄傲,现在是你们为大唐民族而战的时候,就让吐蕃人品尝我们大唐骑兵铁血和刀锋吧!”
  他的刀向前方一挥,厉声大喝一声,“杀!”
  “杀!”
  五千骑兵的热血开始沸腾了,自古以来,国家的统一和大国的强盛只能在铁和血中实现,乞求和软弱只会换来更多地羞辱和耻笑,大汉地强大在于它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大唐地强盛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铁血赫赫的战功。
  男儿当在战场上挥洒血性,国家当为民族的强盛而挺直脊梁,五千大唐骑兵仿佛一把出鞘的战刀,迎着吐蕃军横扫而去,两支军队终于以最直接、最惨烈的方式碰撞了。
  刀与剑碰击,发出铿锵声,刀劈入人骨发出了喀切声,人的呻吟声,垂死者的可怕的咯咯咽气声,此起彼伏。
  王思雨在吐蕃军中飞驰,他纵横杀戮、所向披靡,他和他的五百亲卫仿佛一只铁拳,所过之处,吐蕃军的阵势纷纷土崩瓦解,人头滚滚而落,杀透了层层密密的人墙,他在寻找吐蕃军首领。
  看到了,论莽藏布挥舞着长矛从斜刺里向他猛刺过来,吼声如雷,但不等长矛靠近,他忽然觉得自己竟腾空而起,他看到了蓝天,太阳是那么刺眼,他眼睛都睁不开来,浑身的力气已在刹那间消失了,王思雨的枪尖刺穿了他的脖子,将他象旗帜一般高高挑起。
  唐军顿时欢声雷动,‘敌酋死了!敌酋死了!’唐军士气大振,而吐蕃军却斗志低迷,人心惶惶。
  就在这时,从森林忽然杀出了一支生力军,从吐蕃军后面掩杀而来,吐蕃军腹背受敌,抵抗的意志在瞬间崩溃了,开始向西溃败。
  王思雨见胜局已定,他当即冷冷地下令道:“追杀到底,不接受投降!”
  宣仁七年八月,王思雨亲率八千骑兵将吐蕃人的五千先锋悉数歼灭在白马河畔,斩首四千七百余人,仅不足三百人逃脱,赤松德赞闻先锋失利,他当即催动四万大军杀向龟兹,与此同时辛朗的四万军早一天也赶到了龟兹,唐军采取守势,避而不战,两军遂在龟兹对峙,八月十日,张焕亲率五万大军抵达了龟兹。
卷八
安西
第三百一十二章
安西战略(二)
  八月是初秋的日子,西域的暑气已经渐褪,一早一晚更加凉了,草叶上凝结了露珠,朔风渐起,牧人们开始将晒干的牧草码成草垛,准备牛羊们过冬的食物。
  天更加蓝了,大草原上飘送着苦艾和小麦杆的气味,坦平的草原上,你无论从那一个方向望去,到处都立着一堆堆的干草堆,一只鹰从草堆上飞起,在高远的空中慢慢翱翔,远处,一个牧人的帐篷起,旋升起一缕青色的炊烟。
  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浩浩荡荡在原野上行军,每个士兵都骑着马,在西域,无论步兵还是陌刀军都是以马代步,作战时再下马列队。
  张焕行在队伍的中段,他骑在马上缓缓地行军,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龟兹的一切事物,牧人的帐篷、妇女的服饰,马匹的种类,以及远处的雪山、大河,应该说这里一切都和他一路看来的景色并无区别,但因为它是在龟兹,所以感觉上也就更多了几分特殊。
  前方一座黑色的城池已经依稀可见,经过整整十天的行军,他们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终点,龟兹。
  这时,远方黄尘滚滚,一队数百人的骑兵队正朝这边驰来,这是先期抵达龟兹的主要将领前来迎接都督的到来。
  当先一人,身材魁梧高大、相貌英武,正是龟兹的主将王思雨,他旁边则是辛朗,后面跟着数十名都尉将及一些文职官员。
  王思雨已经看到了张焕。他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单膝跪下道:“末将参见都督!”
  张焕也下了马,他连忙将自己爱将扶起,赞许地笑道:“你这次突袭龟兹是在我的意料之中,不过你比我想地做得还好。”
  王思雨谦虚地笑道:“都督过奖了,这是将士们用命,是都督几年来精心准备的结果。我不过是适逢其时。”
  张焕点了点头,他又拍了拍辛朗的肩膀笑道:“焉耆之战。是你第一次实际指挥战役,就获得了全胜,不简单啊!”
  辛朗也躬身道:“属下惭愧,若不是张三城守捉的五百勇士死守住城堡,颉干迦斯呈腹背受敌之势,恐怕属下也不是他的对手。”
  听到张三城守捉,张焕的脸色肃然起来。他已经听说了此事,五百名极为普通的唐军士兵,最高指挥官仅仅是个校尉,竟抵住了回纥军数万人地进攻,死战而不退,最后几乎全部壮烈战死,只有二十几人负伤生还,到最后伤愈而活下来的只剩下八人。张三城之战,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之举。
  这时辛郎从身后拉过一名年轻地军官,向张焕介绍道:“他就是最后的一名队正,叫做关英。”
  他又急对关英使了个眼色道:“这就是我们西凉军的都督,还不上去见礼。”
  关英在一个月前还是一名卑微的士兵,从未想过能见到西凉军的最高首领。大唐第二号实权人物,他眼中流露出激动之色,上前半跪行一军礼:“卑职参见都督!”
  “快快免礼!”张焕急忙将他扶起来,上下打量了他一下,只见他身子十分瘦小,和旁边的王思雨相比俨如孩童一般,但就这么个瘦小的士兵却能视死如归、以死来报效国家。
  张焕缓缓地点了点头,他忽然想起一事,便笑问道:“我记得在蒲类县探查到葛逻禄人行踪地斥候,好像就是叫关英。这个名字和观音一样。我记得很清楚,还有个孙木人。可是你们吗?”
  关英挺直腰大声答道:“都督记得不错,正是卑职。”
  他不由想起了孙木人,眼中一阵黯然,低下头羞愧地说道:“卑职只是侥幸活下来,真正立下大功者是孙木人和王廷江,若不是他们之死激发了我的斗志,说不定我便退却了。”
  张焕按住他瘦小的肩头,凝视着他的眼睛道:“我会记住他们,会抚恤好每一个战死弟兄的家人,让他们瞑目于九泉,你也不必自责,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会害怕,也包括我,但是我们活着,总是需要一种精神,纵是死了,也是死有所值。”
  说到这里,张焕又扫了一眼众人,高声道:“这次西征,我们已阵亡了一万三千余人,我已禀明朝廷,将在长安建立一座安西忠烈祠,来纪念这次收复安西、北庭而为国捐躯的将士们。”
  众人闻言,一起跪下大声道:“都督之心,将士们感激不尽!”
  张焕叹了口气,向众人摆手道:“大家起来吧!不要谢我,西凉军就是我一手创立,我与弟兄们岂能没有感情?”
  这时天色已渐近午,张焕命大军驻扎在城外,他则在千余名亲兵的护卫下,进入了龟兹城,龟兹城要比高昌古城大得多,这里曾是龟兹古国的都城,又是丝绸之路上地重要中转站,贸易曾繁盛一时,再加上百年来这里又一直安西都护府所在地,所以城内的建筑处处可以看见大唐的风格。
  龟兹城内的人口约五万余人,大多是本地土人,其次便是突厥人和汉人,道路还算笔直整齐,道路两边布满了各种店铺和民居,由于战争影响,大多已经关门,但还是有不少敢于冒险的商人牵着骆驼在街头漫步。
  龟兹城中最主要的一条街道叫做天山大街,从北城门笔直地伸向南城门,显然是模仿朱雀大街,龟兹王宫和安西节度使府衙就位于正中间地道路两侧,龟兹国王在吐蕃攻占安西后,便率部分王室成员流亡到了长安。目前王宫空关中,不久前赤松德赞便住在这里,现在张焕的住处也被安排在龟兹王宫内。
  龟兹王宫明显要比高昌王宫气派威严得多,仅白玉地基便有两丈余高,走进高高地大门,宫殿内金碧辉煌,打扫得十分整洁。昂贵的大唐瓷器随处可见,而且光线明亮。没有半点阴暗潮湿之气,窗外种满了各种名贵的花木,一片绿意盎然。
  张焕走了一圈,这才微微点了点头,尽管他不愿住在这里,但在没有正式接管权力之前,王思雨还是安西的最高统帅。他张焕只是一个贵宾,在这一点上张焕很是小心,将来王思雨会任总督安西四镇兵马使,他不想过于喧宾夺主。
  当然,这并不是张焕不想主导对回纥战役的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朝廷发生了异动,数月前,崔庆功因屠杀百姓获罪。被剥夺汝阳郡王之爵,撤消其一切职务,并逐出内阁,同时,崔小芙封浙西观察使韩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取代了崔庆功的内阁之位。从长安辗转送来地一份情报显示,因洛王李俅入阁失败,他便在背后极力怂恿大唐皇帝干预朝政,使得崔小芙与李遥之间地矛盾越来越尖锐了,这份情报已是两个月前之事,他有一种强烈地预感,极可能长安已经发生了大事。
  所以,他必须事先安排好军务,一但有必要,他就将立即返回长安。
  吃罢午饭。张焕又睡了一觉。醒来时已经是黄昏了,金黄色的晚霞从窗外射入。张焕躺在一张异常宽大地床上,身下是柔软的丝被,眼前是金碧辉煌的屋顶和四壁,从殿中拖下了一顶巨大的淡绿色流苏罗帐,完全地罩住了大床,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的享受了,一时间,他竟觉得自己仿佛身处梦幻之中。
  “都督!王将军求见。”寝殿之外,一名亲兵大声禀报,高敞地宫殿竟使他的声音传出了一阵阵回音。
  “让他在偏殿等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8/3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