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精校)第3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6/365

  驼队浩浩荡荡向城堡方向走去,很快,他们便到了商道上,前方堆了几根大木头作为路障,交了钱才会搬开,商道的斜坡上站满了士兵,他们仿佛一群雪地里地饿狼,目光贪婪地盯着他们骆驼上沉甸甸地货物。
  这里驻扎着一个中队地士兵,也就是一百人。由一名嘎伊德(官职,相当于唐军地校尉)率领,这支军队并不是正规的大食军,而是萨曼家族的私军,大多是突厥雇佣军,以品行不良闻名于真珠河两岸,嘎伊德是一名四十余岁的突厥人。身材肥胖,目光阴险。他站斜坡上眼光闪烁地望着这群肥羊,这支粟特商人两天前曾经过境,但因为是白天,他只是敲诈了一笔便放行了,不敢冒险,这两天他一直在为此事后悔,不料老天爷成全了他。又把他们送回来了,而且是晚上,这岂不是天意?嘎伊德激动得腿都在发抖了。
  粟特商人将一份申报单交给士兵,“我们申报一万第纳尔的货物。”
  士兵将申报单交给了头,嘎伊德也不看,一挥手道,“交一千第纳尔!”
  他已经打定了主意,这里不能动手。等他们出了峡谷,在前方荒凉处再动手,即使事发也可以推给土匪或者野狼。
  粟特商人打开一个沉重的箱子,里面装满了黄灿灿地金币,至少有数千第纳尔,斜坡上的士兵人人都看见了。且人人都咽了一口唾沫,他抱起沉重地箱子,催动骆驼上前准备数出一千个金币,或许是跑得太快了一点,竟一下子没有拿稳,‘哗啦!’一声,箱子倾翻在地,数千枚金币泼洒在地上,金晃晃的钱币滚得到处都是,一时间。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睛。惊呆了。
  “我的钱啊!”粟特商人发自内心地哀嚎一声,翻身就要下骆驼。那军官忽然反应过来,大吼一声,“等一等!”
  他吼住了粟特人,忽然阴险地笑了,“这钱我们帮你拾起来。”他一挥手,“弟兄们,咱们去帮帮他。”
  斜坡上的近百名士兵早已血脉贲张,他们仿佛饿狼扑食一般,从斜坡上冲下来,争抢地上的金币,这时,从城堡冲出十几人,仿佛闻到了血腥的饿狼,骂骂咧咧地飞奔而来,掀开几人,加入到金币地争夺战中。
  那军官哈哈大笑,高声喊道:“弟兄们小心点,别让金币掉进鼠洞里。”
  粟特商人一边心疼地望着金币,一边慢慢后退,机会已经来了,施洋低低地一声发令,唐军立刻取出弓弩,搭箭上弦,迅速地围拢上来。
  军官首先发现了异常,他目瞪口呆地望着这些‘粟特人’手中出现的弩箭,忽然大叫一声,转身便逃,施洋手一抬,一支弩箭‘嗖!’地射出,快疾无比,一箭射穿了军官的大腿,他惨叫一声,骨碌碌滚下了斜坡。
  施洋的发箭就是命令,唐军一齐扳动了弩机,数百支箭射向了争抢金钱的敌群,顿时惨叫声四起,数十人中箭倒地,其余人或者跪地投降,或者跌跌撞撞向四处奔逃,但他们所有的去路都被堵死,唐军们毫不留情,一箭一个将企图逃走之人悉数射死。
  就在这时,城堡中响起了急促的钟声,一团火光冲天而去,这是城堡中的士兵在向山顶地烽火台发信,但烽火台却如死一般沉寂,没有半点回应。
  施洋哈哈一笑,他翻身跳下骆驼,拔刀扑向那名军官,军官正拼命地向前匍匐爬行,忽然一样冰凉尖刺的东西抵住了他的脖子,他慢慢回头,眼前是一把锋利的大唐横刀,刀锋闪过了一道寒光,他只觉裤裆里一热,竟吓得哭了起来。
  “告诉我想知道的,我饶你一命。”
  ……
  唐军骑兵在白茫茫的雪地中奔驰,他们绕过渴塞城,直扑真珠河,大食军在拔汗那部署有一万呼罗珊军,几天前七千人押送数百架投石机去了碎叶,只剩下三千人,皆驻扎在渴塞城东面十里,现在整个拔汗那已被萨曼家地军队控制,绝大部分驻扎在渴塞城内,由于大食军过于集中在渴塞城,使真珠河边出现了防守上的空白。
  唐军一路风驰电掣疾行,绕过了所有的哨卡,两天后抵达了真珠河畔,此刻的真珠河畔已不再有前两个月船队如云、人潮如蚁的盛况,河水已经结冰,数百艘大船一字停泊在一个巨大的码头上。码头距离渴塞城约百里,在萧瑟地冬日里显得格外冷清,尽管如此,这个码头旁的巨大仓库群中还是囤积着上百万石的粮食和各种军用物资,每月将定时送往碎叶前线,这里原本有两千军防守驻扎,但十天前因要运送五百架重型投石机。被调走了一千五百人,只剩下五百士兵镇守仓库。
  黄昏时分。在一片细蒙蒙的飘雪中,真珠河畔迎来了入冬后地第二场雪,随着夜幕降临,仓库地大门已经关闭了,驻防的士兵们躲进了房中,只有高高地哨塔上有两名哨兵在来回巡视,北风卷着雪花在地上打着旋。尖利的风声在夜空里呼啸,三里外,两千唐军已经完成了最后地战前准备,一些伤病的战马已经被选出,战刀出鞘、弩箭上弦,士气十分高涨。
  “动作要快,任何物资都不准私取,一律焚毁。李校尉!”施洋的目光投向了一名校尉,令道:“仓库中极可能有大食人的火油,你们负责寻找它们。”
  “遵命!”
  施洋见将士们皆已准备完毕,他霍然回头盯着黑黝黝的巨大仓库群,手一挥,声音低沉地令道:“出兵!”
  巨大的马蹄声轰然响起。冲天的杀气沛然爆发,两千骑兵如一股雪地上地洪流冲向目标,雪尘在空中漫天飞扬,三里路程转瞬即到,没有任何隐蔽,狂风一般地卷到了营栅前。
  大食军岗哨在一里外便发现了大队骑兵冲来,急促的警报声和喝喊声混杂在一起,仓库内一片混乱,五百名士兵纷纷从营盘中冲出。堵住营门。这似如偷袭般的急攻没有给他们任何防御的机会,唐军已经冲至眼前。他们根本不走营门,无数飞索套向粗大的栅栏,在一声声呐喊中,仓库外围的栅栏轰然坍塌,唐军大队如洪水般冲进了仓库区,他们并没有立即杀向仓库,而是集中兵力剿灭集中在大门附近的大食军,一时长槊横击、血肉飞溅,喊杀声和惨叫声响彻夜空,五百名仓促迎战的大食军远远不是士气如虹地唐军对手,他们结成长矛方阵,顽抗唐军的冲击,唐军立刻改变战术,以弩箭对付方阵,箭如飞蝗,只几轮强劲的箭雨,大食军便减员近半,右侧出现了空挡,一支五百骑兵的唐军趁势从右侧突入,来回两轮冲杀便撕开了密集的长枪方阵,大食军陷入了疯狂的混乱状态。
  “杀!一个不留。”施洋下达了最后地屠杀令,唐军全线压上,最后的三百余大食士兵迅速消失在汹涌的唐军大潮之中。
  火焰在仓库上空冲天而起,浓烟滚滚,三千桶火油助燃大火,近百万石粮食和大量物资被焚烧,熊熊烈火高达百丈,数十里之外皆清晰可见,唐军迅速脱离火场,调头向渴塞城杀去。
  ……
  驻防在渴塞城的三千大食军在天亮尚未时得知了真珠河仓库出事,守军主将齐赛尔又气又急,立刻率军向仓库杀来,真珠河仓库也属于他的职责范畴,五天前就是他下令将仓库准备运粮的骆驼调走去运送投石机,同时被借调的还有一千五百仓库守军,大雪麻痹了他的警惕性,使他忘记了千里外的阿史不来城,他原本以为短期借调无妨,不会这么巧,但危机就偏偏出在这个大意之上,齐赛尔仿佛疯了一般向真珠河仓库冲去,他并不担心渴塞城的安危,如果渴塞城出事,首先是萨曼承担这个责任,可如果碎叶战役因后勤供应而失败,掉脑袋就是他。
  从渴塞城到真珠河相距约百里,道路平坦,在纷纷扬扬地雪中地面暂时还没有凝冻,不影响战马行军,如果中途不停,大约黄昏便可以抵达真珠河畔,尽管如此,齐赛尔还是异常小心,他不停派斥候到沿途探察,唯恐中了唐军地半路埋伏。
  一直到天色黑尽,他才终于抵达了真珠河畔的仓库,大火烧了整整十二个时辰,大部分地方都已烧成了白灰,只有军械库那边尚有一点余火没有燃尽,齐赛尔一脚深一脚浅地视察烧毁地仓库,心中惊惧到了极点,二十万大军三个月的军粮和草料,还是不计其数的火油、长矛、盔甲等军用物资,现在被一把火统统烧没了。
  一直到天色大亮,大食军才终于扑灭了明火,抢出二千支长矛,这是唯一的幸存之物了,齐赛尔呆呆地望着空地上一大堆被烟熏得漆黑的长矛,心中一片空白,怎么办!怎么向哈里发交代?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身后传来,两名骑兵疾驶而来,他们惊恐万分跳下马,飞奔跑来禀报道:“将军大事不好,一支唐军昨晚攻破了渴塞城,萨曼军死伤惨重,渴塞城已经丢了!”
  “什么!”齐赛尔肝胆俱裂,他再也经不住这个刺激,竟软软瘫倒在地。
卷一
葛逻禄人南迁引发的危机
第三十六章
碎叶风云(十七)
  大治五年十一月,唐军出奇兵从阿史不来城千里奔袭拔汗那,利用大食军防守上出现的漏洞,焚毁了大食囤积在拔汗那的全部物资,随即又袭破了拔汗那都城渴塞城,萨曼家族私军战力低下,被二千唐军击溃,几近全军覆没。
  在唐军胜利的鼓舞下,拔汗那国王契力号召民众起来反抗大食人,得到了聚集在渴塞城过冬的近二十万民众的响应,拔汗那人揭竿而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起义。
  不仅拔汗那的巨变直接影响碎叶的战役,十一月中,从拔汗那运送重型抛石机的七千呼罗珊大食军在叶支城遭遇了从疏勒赶来的四万大唐援军,大食军寡不敌众,被一战击溃,五百架重型抛石机和三万头骆驼悉数落入唐军手中,与此同时,从伊丽河南下的唐军前锋也抵达了朱雀城,碎叶的战役开始出现转机。
  碎叶城下,大食军已经大举压上,近二百架巨型投石机用巨石轮番轰砸东城门,巨大的铁门已经被巨石砸得千疮百孔,不少地方已经破裂,露出里面灰白色的堵门方石,最后城门下的巨石堆如小山一般,连城门也被遮盖住了,但大食军并没有停止轰击,他们似乎要巨石堆起一座石坡,使军队能顺着石坡冲上城头,这已经是大食军的孤注一掷了。
  这两天阿兰仿佛是一个输光了血本的赌徒,拔汗局势发生逆转。所有的物资被焚,伊丽河惨败、叶支城惨败,唐军援军即将到来,种种不利地消息接二连三而来,几乎将他逼疯,为最后扭转战局,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将所有的登城车全部投入,所有的火油弹悉数倾泻到碎叶城头。短短两天时间,他的登城车全部毁坏殆尽,火油弹也已罄尽,可碎叶城依然巍然矗立,而且随着天气愈加变得寒冷,地面上和城墙上都结了厚厚的冰层,进攻更加艰难了。
  经过整整一天轰击。投石机抛出的巨石越垒越高,已经渐渐和城头平齐了,二百架投石机因过度使用,已经损坏大半,只剩下十几架投石机仍然在继续攻击,唐军也没有观望,他们在城头上架起大锅烧水,千余名士兵仿佛接龙一般。通过竹筒、漏斗,将一盆盆热水浇在巨石堆上,很快热水冷却,结成了一层薄冰。
  但大食主帅阿兰显然不甘心,随着最后十几架投石机慢慢地停止了轰击,他一声令下。三千石国军充当前锋,呐喊着向高耸地巨石冲去,巨石山混乱地垒叠在一起,山势险峻、古怪嶙峋,时而如刀削难以攀爬,而是又似陷阱,藏着巨大的空洞,这三千人显然就是为了寻找一条向上攀爬地道路。
  唐军也没有使用天雷弹,任由这三千石国军攀登寻路,整个战场竟出现了颇为滑稽的一幕。三千石国军如蚂蚁寻食一般。一群一群在石山上寻找上攀的道路,石山光滑异常。不时有士兵从石头上摔下,骨断筋折,但在石山的南面,已经有数百人渐渐爬上了山顶,离城头不足三十步了,但是前方却出现一道三丈宽的沟壑,使石山和城墙成为咫尺天涯,或许铺上木板可以过去,可唐军怎么会给他们机会。
  就在这时,城头上一声梆子响,唐军数千弩兵忽然出现,万箭齐发,密集的箭雨铺天盖地向石国军射去,石山顶上的数百士兵无处躲藏,纷纷中箭,惨叫着从石山顶上摔落下来,片刻时间,数百名士兵或被箭射死、或落到石山下摔死,无一幸免,鲜血染红了石山,其余石国军吓得调头便逃。
  阿兰勃然大怒,大喝一声道:“命两万突厥奴隶全线压上,谁第一个攻入城中,赏十万第纳尔,美女一百名!”传令兵得令,转身便要去下令。
  “且慢!”默雅利大喊一声,拦住了传令兵,他见阿兰已经有些失去理智了,急忙劝阻他道:“将军,我们应放弃碎叶,趁敌人援军没到之前向拔汗那撤军,以保存实力,现在就算将军攻下碎叶又有何用?城内地军队并不少,将会拖住我们,援军一来,我们将陷于腹背受敌的处境,我必须尽早撤离才是上策。”
  “撤走!”阿兰蓦地回头盯着默雅利,激动地说道:“我已经损失了五万余人,就这么甘心走吗?哈里发命我们十二月前拿下碎叶,我们若撤军,怎么向哈里发交代?”
  “没法交代也总比被全歼的好,将军,我们不能再攻打碎叶了,南撤吧!保存实力待明年再来攻城。”默雅利苦苦哀求,他曾与唐军正面交战,深知唐军的厉害。
  “不!”阿兰凝视着城池,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瞳孔慢慢收拢起来,“或许我可以利用唐军的自信扭转战局。”
  他一转身断然下令道:“命收兵回营,准备南撤!”
  ‘呜—’长长的号角声回荡在战场,这是收兵的命令,大食军缓缓撤离了战场,返回军营。
  天色已经黄昏了,血红的夕阳照耀在狰狞地石山之上,在强劲的北风中,石山仿佛燃起了熊熊的大火,苍凉的天际已经渐渐露出黑夜的身影,王思雨慢慢走到城头,他伟岸的身躯挺得笔直,透出一种坚韧果断地军人气质,他望着敌军的大营久久不语,这几天大食军的进攻已经明显没有章法了,登城车已毁坏殆尽,火油弹在昨天最后一次进攻后便再也没有出现,今天甚至想到了用巨石堆积这种笨拙的办法登城,可最后也是虎头蛇尾,草草进攻一次后便收兵了,难道他们不知道,经过一夜的冰冻,石山将变得无法攀登吗?
  王思雨深邃的目光中露出一丝明悟。进攻地疲势显露出敌军主帅的浮躁和焦虑,拔汗那的局势巨变、后勤供应断绝,唐军南北路援军的到来,形势对大食军越来越不利,他已经意识到,敌军进攻地力量消耗殆尽,有撤退地念头了。
  “大帅。你看这夕阳似乎红得有些诡异啊!”侍御史武元衡慢慢走了上来,夕阳的余晖洒在他地脸上。他脸色变得仿佛喝醉了酒似的赤红,眼睛里象似点燃了两团火焰,他扶在城头,注视血红地夕阳,带着一丝忧郁地说道:“这种流血似的夕阳往往是大灾的先兆。”
  他见王思雨没有回答,便转头向他望去,只见他正专注地望着远方的大食军营。似乎没有听见自己所说,武元衡无奈地笑了笑,话题便转到了正题上,“大帅,你认为今晚大食军会真的全线撤退吗?”王思雨瞥了他一眼,淡淡地笑道:“局势已经明显对大食人不利了,你以为他们还不肯撤军?”
  武元衡摇了摇头道:“和敌军的主帅打了两个多月的交道,都快要摸透他地性格了。此人是那种性格倔强,不肯轻易言输之人,没和我们好好打一仗,他如何甘心撤退,所以我推断他今晚必撤,只不过是诱我们去追击。再杀个回马枪罢了,或许他籍以一战击溃我们,再乘势占领碎叶,一举扭转战局。”
  “武御史不愧是兵部出来之人,果然看得透彻。”王思雨望着大食军的重型投石机正缓缓归营,他微微点了点头,武元衡分析得很有道理,大食人杀回马枪的可能性极大,这将是大食主帅最后疯狂的一搏,但就是他这种疯狂的念头将葬送整个大食军的一丝生机。王思雨沉吟一下便道:“我有一个方案。武御史帮我参看一下,是否行得通。”
  ……
  当天晚上。大食军营内出现了异动,整整一夜都是人声鼎沸、战马嘶鸣,到天快亮时,大食军开始撤退了,俨如一眼望不见边际的黑云在向南缓慢飘移,城头上开始出现唐军自发的敲碗打盆声,开始只是稀稀疏疏,到后来,赶上城头地唐军越来越多,惊天动地欢呼声响彻云霄,无数唐军相拥而泣,大食人终于退兵,二个多月仿佛噩梦般的坚守战结束了,唐军也付出了八千人的惨重代价,但是他们获得了胜利,没有什么比胜利更能鼓舞军人们的士气。
  “大帅,敌军既无心恋战,我们不能放过这个战机!”
  ……
  “大帅,我军士气如虹,蓄势已满,正可和敌军决战。”
  ……
  手下大将纷纷请战,对阵两个多月,还没有和敌军痛痛快快打一仗,怎可就这样轻易放他们跑了,王思雨早胸有成竹,他摆了摆手,对众将微微笑道:“你们放心,我昨天就已经做好了部署,大食军绝对跑不了。”
  ……
  叶支城北,曹汉臣四万大军利用一天的时间便挖出了一条长长的战壕,长达三里,这条战壕位于叶支河北岸碎叶谷地地出口,距离碎叶约四十里,扼住了唯一的西归之路,六千弩机兵、五千陌刀军、两万轻骑兵和五千枪兵组成了这支精锐的军队,另外还有五百辆霹雳战车游弋在叶支河对岸,防止敌军渡河南逃。
  这支军队、包括出葱岭扰乱吐火罗大食军的一万唐军以及留守疏勒的一万唐军,一共六万军是来自关中、巴蜀、河东、陇右的府兵精锐,大多都是从前的西凉军,他们的任务就是阻击大食军西逃。
  曹汉臣站在一处高岗之上,凝望着远方冰冷的碎叶谷地,他昨天晚上已经得到主帅的命令,就在今天敌人地部分军队很可能会出碎叶谷西归,命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堵住大食军地西归之路,这将是一场决定大唐西域命运的大战,曹汉臣地心中沉甸甸的,虽然他已被封为高昌侯,但独立指挥一场战役,他还是第一次,而且他的兵力也不是很多,征调而来八万西域诸国联军尚在路上,赶来此地至少还要两天时间。
  “大将军,你看红鹰!”一名士兵指着天空大喊。曹汉臣搭手帘望去,只见灰蒙蒙的天空中有数只红色地鹰在盘旋,红鹰一直是张焕的西凉军一种传统的报信方式,通常是用来示警,它比烽火更具有隐蔽性,由专门的斥候军训练和控制,红鹰的出现。意味着大队敌军已经相距不到十里了。
  曹汉臣当即下令道:“弩机军进入阵地。陌刀手准备,骑兵布两翼,再传我命令,火速调霹雳车前来支援。”
  六千弩机军立刻在战壕前列阵为三排,半蹲下来,开始拉弦上箭,这是专门训练的弩兵。他们使用唐军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伏远弩,极为精准,百步外可洞穿敌军地普通盾牌,但唯一的缺憾是上弦慢,操作不便,而且雨天也不能使用,所以唐军便采用了秦军发明地三段射击法,排列成三排交替射击。这样,在敌军骑兵百步冲刺内,每名弩兵可射出三箭。
  而在他们身后则是五千陌刀军,排列成两排,执两丈长的陌刀,当弩机军三轮射完。就由他们来顶上,他们将是对付大食骑兵的主力,两万轻骑兵则呈雁翼排列在两侧,可收可放,以拦截敌军的散兵奔逃,站在最后的是五千枪兵,这支枪兵也就是曹汉臣的牙军,士兵均来自关中,个个身高体壮,手执三丈长枪。列成一个巨大的方阵。也是对付骑兵地利器。
  片刻,唐军便已经准备完毕。而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一条黑线隐隐出现了,这支军队是副将默雅利率领的四万大食军,由两支突厥奴隶军团和两支埃及军团组成,他们的任务和曹汉臣部一样,是为了拦截北上的唐军从背后袭击大食军主力,目前阿兰率领的十几万大食军主力位于距碎叶十五里的裴罗将军城,那里是碎叶的卫城,就在这座卫城之侧大食军主力仿佛一只巨大地蝮蛇,张开了血盆大口,等待碎叶唐军送上门去。
  此刻,默雅利也看见了远方的唐军,他暗暗吃了一惊,昨天斥候还报告唐军在叶支城,没有想到他们现在就推进到了此地,竟然距离裴罗将军城这么近,而且从对方的步阵来看,人数不比他少,疏勒一战,默雅利被唐军俘虏了整整三年,他在碎叶银矿当过矿工,直到两年前被唐军释放,虽然他因此对唐军十分了解,而被派为副将,但他的骨子里却对唐军有一种惧怕,唐军强大的武器和训练有素的士兵给他留下了刻骨地记忆,大食军虽然能横扫西方,但对这支强大的东方军队却没有丝毫优势,甚至武器装备上还处于劣势。
  “默雅利将军,我们是否要迎战?”一名突厥军团长跃跃欲试,突厥奴隶军是当年大食在与西突厥作战时俘获的突厥士兵,将他们改编成大食的军队,驻扎在阿姆河以东,虽然名为奴隶军,但那主要是指第一代突厥人,经过数十年的演变,突厥人在大食已成为一个特殊种族,世代为大食人的雇佣军,有点类似大唐的军户,他们作战骁勇,仅次于哈里发近卫军和呼罗珊本宗军,在大食军中有着极高的评价,事实上三百年后,正是这支突厥军控制了黑衣大食的军政,大食哈里发成为他们的傀儡,可随时被废立,这支军队也就是现在土耳其地祖先。
  从默雅利地本意来说,他并不愿意与唐军作战,甚至想掉头后撤,他是来拦截唐军北上,而不是主动去与唐军决战,不过他也知道,后撤就意味着自己的官运到此终结,无论什么理由,哈里发都绝对不会容忍一个逃跑地懦夫将军。
  他沉吟了半晌,便回头问四名军团长道:“我需要一支军团前去试探唐军的虚实,是突厥人愿意打头阵,还是埃及人愿拔这个头筹?”
  “这还用问吗?”两名突厥军团长对视一眼,傲慢地说道:“突厥人和大唐打了几百年的仗,除了我们,谁还有这个资格和唐军对垒,西方的黑白人靠边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6/3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