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699

  “哦!”李庆安心中有些失望,他勉强笑了笑道:“那你们就好好练习吧!”
  “可是她的琴谱不是送给我们的。”
  “为什么?”李庆安有些怔住了。
  如诗从布包里取出一本琴谱,递给李庆安笑道:“大哥看看就知道了。”
  李庆安迟疑着接过琴谱,琴谱不是印制,而是用手抄的谱曲,看得出是刚抄好没多久,纸面上还有淡淡地墨香,但上面的谱子李庆安却一个不识,他笑问道:“这是什么?”
  “大哥看看最后一页就知道了。”
  李庆安翻到最后一页,他呆住了,只见尾页上写着一行娟秀的小字:‘悲伤的西班牙。’
第一百二十二章
陇右备战
  七月,安西依然酷热难当,但早晚却有点凉意了,这一天,龟兹城外远远来了一支近千人的军队,他们便是跋涉万里,从长安过来的江都营和寿春营将士了,这支江淮军队虽然是第一次来到安西,但他们经历了几个月的残酷训练和一路风沙烈日的考验,在他们身上已经有了几分安西军人的强悍和杀气,但他们眉眼中却依然保留着一丝江淮男子的灵秀之气,这又和安西军人有所不同。
  离开安西大半年了,再一次回来,李庆安心中也无限感慨,长安再繁华似锦,扬州再富甲天下,真正给他一种归宿感觉的,还是安西,他从安西进入大唐,那他的宿命也在安西。
  ‘少年不惜死,万里赴戎机,玉门渡冰河,大漠换铁衣……’
  李庆安回头,见是裴瑜在琅琅吟诗,他不由笑道:“裴公子,心情不错啊!”
  裴瑜跟李庆安从长安出发,一路行程万里,他也变得又黑又瘦,听李庆安问他,裴瑜笑道:“一路大漠戈壁,昏昏沉沉的,可过了银山,看见无边无际的草原,心情立刻好了。”
  李庆安点点头笑道:“龟兹一带是安西的中心,这里土地肥沃,自唐初开拓西域后,这里便开垦出大片的良田,使安西军能够自给自足,这次裴公子来安西,不妨到处去看看,调查各地的风土民情,写一本有份量的书,这对裴公子将来的前途也大有益处。”
  “可我祖父让我来安西是参赞军务,替李将军处理文书,不是来安西游历。”
  “不妨!参赞军务也一样要随军四处驻防,不影响公子写书。”
  李庆安这一说,裴瑜也有点心动了,如果写一本安西游记,倒也不错,他心中打定了主意,便笑道:“那好吧!我试一试。”
  李庆安打手帘向远方看了看,已经隐隐看见龟兹城了,他便加速向队伍中间奔去,军队中混杂着一百多辆马车,载满了他们带来的各种中原物资,另外,几辆马车上还有十几名年轻漂亮的女人,这是几个安西将领在长安各自收的女人,像李庆安的如诗如画,荔非守瑜的芊娘,荔非元礼从教坊赎身的两个舞姬姐妹,还有李嗣业和田珍买的几名侍妾丫鬟。
  这十几个女子跟随他们跋涉万里,也明显地憔悴了,这时,贺严明指着远处的龟兹城,对几个女子大声笑道:“你们看见没有,那就是龟兹城了,我们到家了!”
  女人们顿时欢呼起来,她们欢快的情绪感染了其他士兵们,众人纷纷指着龟兹城说笑,情绪变得高涨起来。
  如画最为开心,过了铁门关后,她一路上就叽叽喳喳说过不停,她望着天空洁白的云彩,湛蓝的天空,望着远方如蓝宝石般璀璨的冰峰,望着大片绿茸茸的草原,一条条河流纵横交错,到处是成群的牛羊,河边大群胡女在漂洗衣裳,不时站起身向她们挥手欢笑。
  她不由心花怒放,这就是她想要的家,自由自在,没有卑下的身份,她可以像小鸟一样在这里自由翱翔。
  “姐,你喜欢这里吗?”
  如诗轻轻点了点头,美目里闪烁喜悦的目光,她也喜欢这里,可以远离长安权贵。
  “不知我们家会是什么样子?”她眼中充满了对新家的向往。
  “如诗姐,你们就放心吧!”
  小莲抿嘴一笑道:“龟兹城有专门的汉人聚居区,宅子和长安一样,安西将领在龟兹城的地位最高,一般都有宽大的宅院,大哥不是说了吗?他已经请段大哥帮他买宅了,肯定已经准备好了。”
  这时,远方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个红点骑在马上向这边飞驰而来,红云冉冉飘近,小莲一眼认出来了,她惊喜地叫道:“是雾姑娘!”
  如诗早就听小莲说过高雾无数次了,尽管小莲说得都是赞美之词,但她眼中还是闪过一丝忧色。
  如画却不屑地一撇嘴,又不是阿哥的娘子,有什么可怕的?
  奔驰而来的女子正是高雾,她听说李庆安快到了,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飞奔出城来迎接,她身着一件红色的军服,勾勒住她丰胸细腰的高挑身材,她腰挎宝剑,后背长弓,在马上显得格外地英姿飒爽。
  “雾姑娘,这里!”小莲探身出车窗,激动地向她挥手。
  高雾战马冲到马车面前,她笑着伸手捏了捏小莲的脸颊,“你这个小妮子,越长越漂亮了。”
  “雾姑娘也一样越来越漂亮,雾姑娘,我给你介绍一下。”小莲拉过如诗和如画笑道:“她们就是如诗如画,我写信给你说过的。”
  高雾好奇地打量一眼这对孪生姐妹,她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讶,她们真的是一模一样。
  “你们谁是如诗,谁是如画?”
  如诗连忙行礼道:“雾姑娘,我是姐姐如诗,这是我妹妹如画。”
  “哦!你们的发型不同。”
  高雾伸手从皮囊中取出两把镶有宝石的匕首,递给她们两人笑道:“我早就听小莲说过你们了,说你们是七郎的宝贝,今天一见,果然令人怜惜,这两把疏勒匕首是我送你们的见面礼,假如李臭弓敢欺负你们,你们就用这个对付他。”
  “多谢雾姑娘!”
  如画见高雾不像她想象中的那般凶恶,还送东西给自己,也不由对她有了几分好感,连忙接过匕首,轻轻抽出一截,只见寒光闪闪,锋利异常,她顿时惊讶地叫了起来,“呀!这是真的兵器啊!”
  高雾有些得意地笑道:“我当然是送你们真兵器,难道还送装饰品不成?”
  她忽然若有所感,一回头,只见李庆安在十几步笑吟吟望着她,已经大半年不见了,他的笑容依然是那么不正经,高雾的鼻子猛地一酸,眼睛微微有些红了,她克制住内心的激动,笑着骂他道:“李臭弓,你不讲信用,说好马上回来的,可怎么耽误了半年?”
  “呵呵!我又去了江南一趟。”
  李庆安上下打量一眼高雾,见她比半年前更加显得俏丽俊逸,便笑道:“雾娘,你是不是嫁了一个好郎君,倒更漂亮了?”
  高雾脸一沉,冷冰冰道:“你希望我嫁人吗?”
  这时,荔非元礼涎脸上前笑道:“雾娘,我告诉你,这个李臭弓在长安找了很多女人,风流无度,长安小娘一提到安西李七郎,哎呀呀!一个个眉开眼笑,恨不得立刻投怀送抱,老荔不知说过他多少回了,他就是不听。”
  旁边小莲急道:“雾姑娘,别听这个大胡子胡说八道,大哥不是那样的人。”
  高雾斜眼瞟向李庆安,见他依然嬉皮笑脸,不由狠狠瞪了他一眼,她下马拉开车门道:“小莲,我和你们说说话,谁想理他们这些臭男人。”
  她上了马车,把车门重重一关,只听她在里面笑道:“如诗如画,说说你们对安西的印象。”
  荔非元礼翻了一下眼睛,回头对李庆安一摊手道:“看见了没有?我说你回来肯定没好下场!”
  李庆安笑着抽了他的后脑勺一记头皮,笑骂道:“本来在扬州和你不在一起,还挺想你,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唯恐天下不乱了。”
  荔非元礼嘿嘿一笑,“老荔是在成人之美,你小子心知肚明。”
  李庆安懒得理他,便回头喊道:“大家加快速度进城,早一点休息。”
  队伍加快了速度,就在这时,前方大道上黄尘滚滚,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向这边疾驰而来。
  “是大帅!”
  李庆安一眼认出了前面的大将,正是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他连忙回首对李嗣业喊道:“嗣业,大帅来了!”
  李嗣业纵马上前,又对田珍等人挥了挥手,一起迎了上去。
  来人正是高仙芝一行,他特地出城迎接李庆安他们归来,高仙芝自从升任节度使后,军法严峻,奖惩公平,一洗夫蒙灵察时的军心混乱,使安西军容为之一振,而他的老对头程千里也获得了提升,出任北庭节度使,程千里这一走,他再没有任何掣肘,软硬并施,又使一帮反对他的安西官员个个对他心悦诚服。
  前些天高仙芝得到了朝廷兵部的急令,命他调三千精锐赴陇右参见河湟会战,很快,他又收到了李林甫送来的密信,信中指明由李嗣业和李庆安赴河湟。
  高仙芝不敢怠慢,便开始调集军队,把李庆安的那支驻扎拔焕城的斥候营调回龟兹,现在万事具备,就等李庆安和李嗣业过来。
  李庆安等人骑马奔至高仙芝近前,纷纷跳下马,上前半跪行一军礼,“末将等参见大帅!”
  高仙芝也连忙下马将李庆安和李嗣业扶起,笑道:“这次你们二人在京城为我大大争得荣誉,使安西军名扬大唐,我要好好嘉奖你们。”
  李庆安也笑道:“既然为安西军一员,安西军的荣誉就是我们的荣誉。”
  “说得好!”
  高仙芝轻轻捶了李庆安肩膀一拳,对他二人道:“你们过来一下,我有重要事情给你们说。”
  高仙芝的亲卫立刻在路旁搭了一顶小帐篷,高仙芝带他们二人进了帐篷,取出一份地图,在小桌上展开,他指了指河湟地区道:“想必你们也知道了,朝廷准备发动河湟战役,我接到兵部的命令,命我安西军出兵三千参战,我考虑了一下,决定派二千陌刀军和一千弓骑军参战,就由你们二人带兵前去,嗣业率陌刀军,七郎率弓骑军,分兵两路前往河湟。”
  他又指了指祁连山道:“嗣业的陌刀军行军不便,就走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而七郎则走祁连山南麓,沿羌人古道直奔青海,你们明白了吗?”
  “末将明白了。”
  李庆安又连忙道:“大帅,我这次带来五百江都营士兵,我想带他们一起参战,不知大帅是否准许?”
  李嗣业也道:“末将也是这个想法,请大帅准许!”
  高仙芝便点点头笑道:“你们也是中郎将了,我准备等你们回来就正式任命你们为兵马使,七郎为拔焕城兵马使,嗣业为焉耆镇兵马使,这样,你们便可以拥有自己的亲兵队,这两支江淮营我就正式交给你们了,你们可以用作亲兵。”
  李庆安和李嗣业对望一眼,心中大喜,一起躬身施礼,“多谢大帅成全!”
  高仙芝摆摆手又道:“这次河湟战役时间较紧,我希望你们尽快启程。”
  “不知我们什么时候起兵?”
  高仙芝道:“你们回龟兹休整三天,三天后,安西军出兵河湟!”
  ……
  天宝七年五月开始,大唐的战争机器便隆隆开动了,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主将,大将军董延光为副将,除了陇右自身的七万余人外,又从河西及朔方各调三万军、以及突厥阿布思部支援陇右,同时,李隆基又下令安西调三千精锐赴河湟参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