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699

  但隐龙会的成员只由原来的十八名发展到二十四名,他们全部都是当年十八名家将的后人。
  隐龙会在长安一共有八人,今天出席会议的就是其中五人,五人中,除了常进是热海居东主外,其他几人也大多是商人,比如那个白发老者便是西市著名茶铺‘岭西茶庄’的东主,叫李回春,他的岭西茶庄垄断了整个葱岭以西的茶叶贸易,同时,他的另一个身份便是隐龙会的会丞。
  还有另外两人也是有名的大商人,还有一人则是朝廷官员,太常寺少卿杜润,他是隐龙会在朝廷最高的官员。
  他们无论是大商人,还是朝廷高官,都不过是一种身份掩护,他们的理想都是一样,为了重圆先祖百年前的梦。
  “我上次就给大哥说过了,李庆安完全可以拉进我们的隐龙会,他的身世简单,并非门阀出身,更重要是,他是安西将领,这对我们加强与碎叶总部的联系,将大有帮助,而现在他居然成了北庭节度使,这个机会我们不能再放过了,如果有他这个成员,我们的总部就可以从碎叶迁到北庭,对我们在安西发展壮大,甚至对实现先祖的遗志,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进是当年常妃三弟常苗的后人,他一直主张隐龙会变革,吸收新鲜血液,李庆安便是他看中之人。
  李回春瞥了一眼杜润道:“四弟,你以为呢?”
  杜润沉吟一下道:“李庆安是太子党人,这已是朝中公开的秘密,我很担心他不但不会加入我们,反而会揭发我们,令我们损失惨重,我们隐龙会之所以百年不倒,就是成员宁缺勿滥和极端保密,大哥,我认为应慎重行事。”
  李回春点点头,“四弟说得有道理,我们极力想拉他入会,很可能是一厢情愿,弄不巧反成拙,不过五弟说得也对,这确实是我们的一次机会,时间已经过去了百年,大唐还有几人记得唐室正统,如果我们再不有所行动,我们的梦想真的只是一个梦想了,我们将无法完成先祖的遗愿。”
  房间里沉默了,岁月已经过去了百年,他们的祖父曾祖父都在遗憾中逝去,眼看他们的年纪也日渐苍老,难道这个梦想还要留给下一代吗?
  “不如这样!”李回春一锤定音道:“想办法先让他加入碎叶汉唐会,以后再慢慢将他拉进隐龙会。”
  隐龙会是个极端隐秘的组织,只有二十四人,但为了扩大成员和影响力,隐龙会又成立了碎叶汉唐会,以使碎叶回归大唐为宗旨,在大唐各地已有成员近万人,隐龙会便是碎叶汉唐会的核心。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名伙计的禀报:“常东主,上次那个李庆安将军又来了,他想见你。”
  房中五人同时一怔,继而大喜,说曹操,曹操就来了,常进连忙起身道:“我去和他先谈谈,看他找我做什么。”
  他起身去了,过了一会儿,常进在门口道:“大哥,你出来一下,好吗?”
  李回春走了出来,问道:“他有什么事?”
  李回春笑得满脸开花,压低声音道:“机会来了,他想请我帮忙,他说他祖父也是碎叶汉人,想让我们帮他找到祖父在碎叶的记录,他开出的条件是我可以随意出入北庭边境,大哥,我明白他的意思,他就是想成为碎叶汉人出身,让我帮忙。”
  李回春眼睛一亮,连忙道:“那你有没有告诉他,要想成为碎叶汉人,必须加入碎叶汉唐会。”
  “我说了,所以他想见见你。”
  突来的利好消息,让李回春心中生出了希望,或许这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
  李庆安在二楼的贺猎城堂耐心地等待着,他还是头一回听说碎叶的汉人居然有个碎叶汉唐会,而且他们的头领居然也在这里,李庆安隐隐觉得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这时,门口传来一声咳嗽,常进领着一个白须白发老者走了进来,老者拱拱手笑道:“久闻李将军大名,今日能亲眼一见,老夫三生有幸。”
  李庆安起身回礼,看了一眼常进,常进连忙给他介绍道:“这位是龄西茶庄的东主,也姓李,是我们碎叶汉人中最德高望重的长辈,去年才到长安。”
  李回春连忙补充道:“在下李回春,不过是一介商人,在碎叶汉人中略有点威望,常老弟过奖了。”
  李庆安开门见山便道:“原来是李东主,我今天有事想请帮忙,想必常东主也说了,不知李东主能否办到?”
  “好说!好说!李将军请坐下慢慢谈。”
  三人坐下,伙计给他们上了茶,李回春喝了一口茶便道:“不知李将军的祖父姓甚名谁,说不定我认识。”
  李庆安微微笑道:“我祖父名讳李曾云,好四海游历,祖上是隋末避乱去了碎叶。”
  “哦!李曾云,我似曾听说过。”李回春似笑非笑地望着李庆安,那意思是说,‘我可能认识,也可能不认识,就看你了。’
  李庆安也笑道:“以后你们往来于大唐碎叶,可以走北庭出入境,我给你们最大的便利。”
  李回春摇了摇头笑道:“李将军可能不知道,碎叶汉人都是碎叶汉唐会的成员,如果李将军的祖父真是碎叶汉人,那他一定也不例外。”
  ‘碎叶汉唐会!’李庆安沉吟一下,问道:“它是干什么的?”
  旁边常进笑道:“上次我给李将军说过,我们所有的碎叶汉人都希望碎叶能早日回归大唐,为了这个理想,大家走到了一起,这就是碎叶汉唐会,而且不仅在碎叶,开元六年后,大量汉人迁回中原,他们依然是我们汉唐会的成员,而且忠心效力,所以我们势力在大唐极为雄厚,若李将军愿意加入我们,我们可奉李将军为汉唐会首领之一,这对李将军也有好处。”
  李庆安冷笑一声,居然要让自己加入什么莫名其妙的帮派,自己堂堂一方诸侯,却成为帮派的一员,这不滑稽吗?他心中的不屑没有表露出来,只是淡淡一笑道:“那朝廷知道你们的存在吗?”
  常进和李回春对望一眼,李回春道:“开元十八年时,我们三百名碎叶汉人曾联名向朝廷上书,要求碎叶回归,当时就是冠以碎叶汉唐会的名义,我认为朝廷应该知道我们存在。”
  李庆安沉思一下,笑道:“这样吧!我父亲、祖父都是碎叶汉唐会的成员,我因为离开碎叶时年少,还没有来得及正式加入,是你们的那个、那个名义会员,你们看如何?”
  李回春知道李庆安是还没有完全相信他们,他也不着急,便点点头欣然笑道:“那好吧!请李将军把父亲和祖父的资料给我,我会把他们加进碎叶汉人之中。”
  他们对望一眼,一起心领神会地笑了起来,就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吵嚷声。
  “我找李大哥有急事,你们告诉我,他在哪里?”
  李庆安听出这是明珠的声音,她怎么来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上元观灯(上)
  李庆安走出门,见明珠满脸焦急,便笑道:“明珠,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明珠终于找到了李庆安,她不由心花怒放,跳过来抓住他的胳膊道:“我到处找你,找了一个下午了,我就猜你可能会在这里,果然被我猜对了!”
  “你找我做什么?”
  “我的笨大哥啊!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上元夜啊!这么好的机会,难道你不想陪我姐姐去观灯吗?”
  “是你姐姐让你来的?”
  “她!”明珠小嘴一撇道:“她那个薄脸皮,她心里就算千肯万肯,也绝不会开口,只有我来替她跑了。”
  李庆安看了看天色,已经不早了,便笑道:“那好,我这就去府上。”
  明珠见他肯陪姐姐逛灯,心中大喜,她连忙道:“不行!不能这样去,你这样当面去请她,她肯定也扭扭捏捏放不下面子,我早想好了,你就在我们家坊门前候着,到时就当是偶然相逢,这样她就没话可说了。”
  李庆安见她想得周到,也不由摇摇头笑道:“也真是难为你这个妹妹了,说好了,今晚上我们一起玩,你不要故意走开。”
  “你们不嫌我碍眼,我就跟着你们。”
  明珠嘻嘻一笑,转身跑了,远远传来她的声音,“一个时辰后,在务本坊门口等我们。”
  ……
  正月十四便是上元前夜,上元节也就是今天的元宵节,在唐朝,上元节是一个极为盛大热闹的节日,它和元日不同,元日是一年之初,是农祭、社祭、祭天、祭祖先的日子,有特定的目的,但上元节就不同,它纯粹是一个娱乐、欢快地节日,以花灯为媒,举国欢庆,所以上元节便是唐朝的狂欢节。
  同时,上元节也是唐朝的情人节,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一对对有情人在这天晚上吐露心曲,一对对情侣在这天夜里结为连理,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天宝八年的上元夜因陇右战役的胜利变得更加盛大热烈,朝廷特地下旨,上元节三夜不关坊门,任民欢娱。
  朱雀、春明两条大街上花灯延绵十几里,各坊各街的花灯、家家户户门前的花灯,游人手上拎的花灯,翡翠流光,姹紫斑斓,整个长安仿佛沉浸在灯的海洋中。
  每年上元夜,独孤明月都是和族中的姐妹们一起结伴逛灯,但今年却有不同,天还是黄昏时,她便开始精心地打扮起来,她坐在铜镜前细细地化妆,在脸上先抹一层白粉,然后涂上胭脂,接下来画眉,在额头贴花钿,在唇角点面靥,在太阳穴描斜红,再涂上唇脂,这些天已经快黑了。
  她对着铜镜打量自己,镜中的她光艳耀人、顾盼生辉,如天香国色般的牡丹,她觉得还算满意,便拾起一支翠羽簪斜插进云髻中。
  “姐,好了没有?”
  明珠推门进来催道:“快点吧!天都黑了。”
  明珠今天无心打扮,她还和白天一样,穿着一条红色榴裙,梳着双环望仙髻,脂粉未涂,只是稍微画了眉,她心急如焚,约好的时辰已经过来,姐姐还在不慌不忙地打扮,往年都不是这样的。
  明月瞥了她一眼笑道:“你急什么?灯会又不会结束,晚点去又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着呢!你快走吧!再不走那个赵绪明又来了。”明珠拉着姐姐的手就走。
  “哎!等一下,我还有饰物没戴,她打开梳妆台上的象牙首饰盒,里面是指环、手镯、臂钏、玉佩、香囊等必不可少的饰物。”
  明珠急得直跳脚,戴好这些至少又要花一刻钟,“姐,我求你了,又不是出嫁,这么讲究干嘛?再不去,他就走了。”
  “他!”明月的脸腾地一红,故作不解地问道:“他是谁?”
  明珠说漏嘴了,她索性也不隐瞒了,便道:“他要上门来请你,我告诉他别来,我姐姐脸皮薄,准会扭三扭四不肯去,他便在坊门口等你了,约好的时辰早过了,我担心他等不到你,便自己去逛街了,一但被崔柳柳、崔凝碧那些小娘遇到……姐姐,快走吧!我都急死了。”
  “我又没让他等我,他愿和谁去看灯,是他的事情。”
  独孤明月说得轻描淡写,但她却‘啪!’地将首饰盒关上了,起身笑道:“瞧你急得,我看是你想和他去逛灯吧!”
  明珠被说中了心事,她忸怩道:“姐,你胡说什么,要不我就不去了,他就在坊门口等你。”
  “傻丫头,走吧!”
  独孤明月拉着妹妹,快步出去了,刚走到外宅院中,背后却有人叫她们,“明月、明珠!”
  叫她们的是一名四十余岁左右的宫装夫人,她虽然已到中年,但依旧容光艳丽,可以想象她年轻时之美,她便是姐妹俩的母亲裴氏,裴氏是裴遵庆之女,二十几年前嫁给了独孤浩,给他生下了一子三女,长子孤独誉,去年考中进士,出任河北邺县主簿,今年没有回来过年,大女儿明静被封为静乐公主,和亲契丹,结果惨死在契丹人刀下,这是裴夫人最大的心痛。
  小女儿明珠虽然已经十五岁,但依旧像个孩子似的,她还不操心,她现在最操心的就是二女儿明月的婚事,明月今年已经十七岁了,虽然还不算大,但她温柔知礼,显得比一般的同龄人更加成熟,是到出嫁的时候了,最早明月祖父因为害怕孙女又被挑中和亲,因此急匆匆地找了个军人李庆安来相亲,当时裴夫人正好不在,事后得知此事,她连连摇头,自己的女儿怎么能嫁给一个军官,就算是军官,如果有世家背景也行,偏偏是个毫无背景之人,让她心中不喜。
  在所有来求亲的年轻人中,她看中了去年的探花郎赵绪明,年轻有为、学识渊博,人品也不错,至于官场上的事情,她并不是很在意,关键这个赵绪明是秦州名门世家赵氏的嫡子,和独孤家门当户对,极重门第观念的裴夫人尤其看中这一点,再加上赵绪明对女儿一往情深,就在她考虑怎么说服女儿时,不料昨天晚上却发生了一件轰动长安之事,李庆安为了女儿争风吃醋,居然还拔剑相向,让裴夫人又是吃惊,又是恼火,李庆安这样一来,还有谁家敢来求亲?
  “你们俩去哪里?”裴夫人笑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