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699

  他催马来到了舞衣的马车前,透过车窗,一眼便看见了舞衣俏丽的脸庞,她肌肤晶莹雪白,头发挽起,露出她那天鹅般优雅的脖颈,她目光湛然,双眸仿佛两颗黑宝石般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和几天前苍白无神的模样完全变了一个人,她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琴。
  她马车周围跟着许多士兵家属,舞衣优美的琴声使他们迷醉,李庆也没有打扰她,策马跟在她马车旁慢慢地走着。
  片刻,一曲琴结束了,周围响起一片热烈的鼓掌声,远远听见荔非元礼在后面一辆马车中扯着嗓子大喊:“好琴!你们可知道,这可是长安琴仙在给大家弹曲子。”
  掌声更加热烈了,这时众人都看见了李庆安,一个个知趣地退下了,李庆安笑了笑对舞衣道:“舞衣姑娘,离开长安不会让你感到失落吧!”
  舞衣看见李庆安,眼中依然有一点羞涩,她小声道:“离开长安,我有一种走出牢笼的感觉,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自由,多谢李将军带我出来。”
  旁边玉奴笑道:“李将军,我家姑娘还有个心愿,希望李将军将来能陪她去岭南扫墓。”
  “胡说什么!”舞衣低声斥责她一声,又对李庆安浅浅一笑道:“李将军,我这次去北庭,主要是想学六弦琴,不知李将军能否帮我找到一位师傅?”
  六弦琴就是李庆安的吉他了,天下除了他,再没有第二人会弹,李庆安暗暗好笑,他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沉思片刻道:“舞衣姑娘,不瞒你说,这种六弦安西北庭都不会有人弹,得到我给你说的西班牙去,可是那里正发生战乱,不能前去啊!”
  舞衣秀眉微蹙,自言自语道:“那可怎么办?”
  李庆安再也忍不住了,笑道:“你忘了你眼前不就有某个人会弹吗?”
  舞衣脸一红,小声道:“可是,我担心这个人很忙,没有时间教我。”
  “教美人弹琴,我想这个人就是再忙也有时间。”
  舞衣白了他一眼,又道:“那么,他那首《悲伤的西班牙》是跟谁学的,他还记得别的曲子吗?”
  “有啊!他还记得几十首呢,等到北庭后,他会慢慢弹给你听,说不定要弹五十年呢!”
  “李将军,你……”舞衣脸羞得通红,低下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庆安哈哈大笑,“和你开玩笑的,前面就是凉州城了,我去招呼一下队伍,舞衣姑娘,晚上我开始教你第一课。”
  他一拱手,催马奔向队伍前面去了,舞衣望着他威武高大的背影,眼中不由流露出了迷醉之色,暗暗忖道:若真能和他弹琴五十年,那也不枉此生了。
  ……
  队伍最前面,是南霁云和雷万春二人,他们俩在争论着什么,五年前二人曾有过交情,这次在军中重逢,两人格外地亲热,一路上两人形影不离,刚开始,李庆安认为雷万春是碎叶汉唐会派来监视自己的,对他十分警惕,可走了半个月,李庆安便慢慢发现,似乎不是这么回事,雷万春和碎叶汉唐会毫无关系,仅仅只是热海居东主常进的朋友,他又听南霁云说起,雷万春是江淮一带有名的侠客,行侠仗义,扶弱铲强,到处打抱不平,因此江淮许多官府都在缉拿他,两年前更是因为在光州杀了一名有大背景的豪强地主,成为刑部督办的大案之一,在全国通缉他,这次他跟自己去北庭,其实也是无处可去了。
  只要不是汉唐会的人,李庆安其他什么都不会在意,况且这个雷万春武艺高强、力大无穷,将来会是他一员猛将。
  南霁云和雷万春见李庆安过来,一齐躬身施礼道:“参见将军!”
  “两位将军在争论什么?”
  “将军,我们在争论对北庭威胁最大的敌人是谁?”
  李庆安笑问道:“那你们说说看,谁的威胁最大?”
  南霁云抢先道:“雷兄说葛逻禄人威胁最大,可我却认为应该是突骑施人。”
  “为什么?”李庆安笑问道:“我想知道你们这样认为的理由是什么?”
  两人面面相视,皆说不出话来,其实他们都不了解北庭实情,雷万春挠挠头笑道:“我听说葛逻禄人是反复无常的民族,这种人最不可靠。”
  “那你呢?”李庆安又问南霁云道。
  “将军,我听军中的安西弟兄说过,突骑施人屡屡侵犯唐界,听说李将军就是从与突骑施人的较量中起家的。”
  李庆安呵呵笑了,“其实说句老实话,连我都不清楚谁是北庭最大的威胁,只有到了北庭后,我们再慢慢地了解情况,我们不仅要和突骑施人、葛逻禄人打交道,还有回纥人、沙陀人,甚至还有河西走廊上的羌胡,这些都是能征善战的民族,北庭要比安西复杂得多。”
  他话音刚落,远方忽然传来了低沉的号角声,只见一队骑兵飞驰而来,“是河西军!”一名军士一眼便认出了河西军的军旗。
  这是一支约百人的骑兵,片刻便奔至近前,为首是一名校尉军官,他拱手施礼道:“请问李庆安将军何在?”
  李庆安策马出来,道:“我便是李庆安!”
  校尉连忙行礼,“李使君,我家安帅特来迎接,已在十里之外。”
  李庆安一怔,他连忙搭手帘向远方眺望,果然隐隐看见一支军队正向这边奔来,沙尘飞舞,遮天蔽日。
  他立刻回头令道:“全军暂停!”
  很快,军队越来越近,可以听见马蹄声敲打着地面的声音,仿佛闷雷一般,旌旗迎风招展,铺天盖地,足足有四五千人。
  队伍在离北庭大队一里外停了下来,驶上前数十名军官,簇拥着中间一名五十岁左右的军官,此人中等身材,头发灰白,胡子拉喳,脸色很红,有一双神情极为热情的小眼睛,眼角上布满了细微的皱纹,但给人印象最深刻是他那只没有一点肉的巨大鹰鼻,活像秃鹰的硬壳弯嘴,给人一种奸诈的感觉,他便是河西节度使安思顺,安思顺是安禄山的族兄,他曾是突厥酋长安延偃的侄子,而安延偃便是安禄山的继父,突厥败亡后,安延偃被杀,安禄山便跟随安思顺逃到了大唐,时隔二十年,两人都成为了大唐的边藩重臣,一方诸侯。
  一个是范阳、平卢两镇节度使,一个是曾任朔方节度使,现又调为河西节度使。
  “贤弟,我等你多时了!”
  安思顺跳下马便向李庆安奔来,那份热情,就仿佛三十年的老友重逢,李庆安只得跟着下马,安思顺张开突厥人宽阔的胸膛,紧紧将李庆安搂住,激动道:“没想到贤弟居然升为北庭节度,老哥快慰之极!”
  在任何一个人看来,安思顺和李庆安都应该有几十年的交情,可实际上,李庆安只见过安思顺一面,说了三句话,仅此而已。
  李庆安被他抱得实在难受,便轻轻挣脱开来,笑道:“我从河西过境,还要麻烦安帅多多关照了。”
  “那是当然!”安思顺一拍胸脯笑道:“少一粒米一文钱我都赔给你,不过贤弟先得去凉州城住上五天,我才能放你走。”
  李庆安连忙拱手谢道:“去凉州城就不用了,我着急赶回北庭,以后再来麻烦安帅。”
  “这话怎么说,不给我面子吗?”
  安思顺一指不远处搭起的帐篷,笑道:“要不,咱们先去喝一杯。”
  “那恭敬就不如从命了。”
  李庆安跟着他走进了刚刚搭起了大帐里,士兵收拾得非常快,不仅搭起帐篷,帐篷里还铺上了地毯,中间是一张小桌子,上面摆满了酒菜。
  “贤弟不必客气,到我这里就像回家一样,请坐下!”
  安思顺热情地邀请李庆安坐下,又给他倒了一杯酒,笑道:“虽然说军中不能饮酒,其实制订这条规则的人是不了解西域的实际情况,冬天冰天雪地,若不喝酒御寒,人都被冻死了,所以我河西军就有规则,冬天打仗时每个士兵可带一斤酒,而且是必备之物,想必安西也是一样吧!”
  李庆安点点头笑道:“安西也一样,冬天巡逻必须要带酒,以前我当旅帅时规定只准带一壶酒,我却偷偷带了三壶,另外两壶我说装的是水。”
  两人一起大笑,喝了两杯酒,安思顺又道:“我那族弟安禄山和贤弟的关系不是太好,我也知道,我就写信劝他,都是大唐军人,又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何必在意一些小事,大丈夫心胸要宽阔一点,不要斤斤计较。”
  李庆安也笑道:“其实很多都是误会,上次是为马球比赛,大家都争强好胜,火气重了点,事后想想其实也没必要,又不是敌国交兵。”
  安思顺一竖大拇指赞道:“还是贤弟看得开,我那个族弟真白活了那么大的年纪,唉!”
  两人又喝了五六杯酒,安思顺眉头一皱道:“贤弟带了这么粮食钱物,可要当心马匪啊!”
  “马匪?”李庆安不解地问道:“什么马匪,河西走廊吗?”
  安思顺叹了口气道:“从去年开始,河西走廊上便活跃一支马匪,足有数千人,他们主要是抢劫商旅,杀人越货,无恶不作,我几次派兵去镇压,可是他们便消失了,着实令我头痛。”
  “哦?还有这种事?”李庆安很惊讶,便问道:“这些马匪是什么人?”
  安思顺摇摇头,苦笑一声道:“说起来不怕贤弟生气,这些马匪都是从北庭来的,其实就是沙陀人。”
  李庆安点点头,站起身拱手道:“多谢安帅提醒,我会一路注意,时辰还早,我们就赶路了,不进凉州歇息,以后有机会再来打扰安帅。”
  安思顺也不再勉强他们,便道:“那好吧!祝你们一路顺风,我会派兵护送你们过甘州。”
  ……
  一个时辰后,李庆安的大部队过了凉州城,继续向西而去。
  ……
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匪现踪
  “将军,我总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队伍到甘州时,严庄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疑虑,“将军,安思顺不是一个大度之人,从表面上他和安禄山互无关系,但我知道,他们实际上私下的联系很紧密,每一次接到安思顺的信,安禄山就像过节似地心花怒放,急不可耐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回信,而且信很长,他足足要写一个时辰,甚至更多,将军,恕我无礼,我看见安思顺对你非常亲热,当初他在范阳见到安禄山时也没有这样亲热,你和他的关系是否超越了他与安禄山呢?”
  李庆安就坐在严庄的对面,马车粼粼而行,透过车窗,可以看见安思顺派来的三千骑兵在忠于职守地护卫着他们,与其说是护卫,不如说是一种监视,他们在前面引路,行走路线由他们定,一路上的休息和启程时间都是由他们说了算,他们总是说着漂亮的辞令:‘将军,河西我们是主人,更了解情况,请客随主便吧!’
  事实上过了凉州,李庆安便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安思顺太热情了,一定要他们去凉州住五天,可最后他们走了时候,他连口水都没给,更不要说这三千护军的军粮了,都是由他们来提供,安思顺的热情背后却是极度的吝啬,说明他压根就不想为北庭队伍付出一星半点,他的热情要么是他的虚伪,要么就是他想掩饰什么?
  他想掩饰什么呢?到了甘州,李庆安的脑海中就不停地跳出两个字:‘马匪!’
  是的!他走过河西走廊多次,小股的马匪倒是听说有几支,可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上千人的马匪,如果真有上千人的马匪,那河西节度的八支军队是干什么用的?而且还是三四千人的马匪,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了。
  “先生的意思是,安禄山最近给他写了信?”李庆安沉吟了片刻道。
  旁边的王昌龄大吃一惊,他这才听懂李庆安和严庄的意思,安思顺要袭击车队,他连忙插口道:“这简直令人无法相信,安思顺作为一镇诸侯,堂堂的河西节度使,他会像小孩子一样替人出气消火吗?一旦被朝廷知道,他这节度使还做不做了?我以为他不应该这么鲁莽。”
  严庄笑了笑道:“王先生说得有道理,安禄山的一封信当然不至于让安思顺铤而走险,但我想他不仅仅是想替安禄山出气那么简单,他毕竟是一镇节度使,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是另有图谋。”
  “沙陀人!”李庆安脱口而出。
  严庄眯着眼笑了,“李将军一语说中了要害,我也认为安思顺是为了挑拨李将军和沙陀人的关系,或许是期待李将军把沙陀人赶到河西去。”
  旁边的王昌龄也沉默了,他是一个耿直人,从来就没有想过什么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他也不懂这些,他不愿意去想,不屑去想,所以他才一步步被贬,甚至连一个小小的县尉都混不下去,他周围的朋友家人也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混不下去,他自始自终都是一个官场白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