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699

  “那第二个建议是什么?”
  “陛下,第二个建议是加大汉人向西域移民,臣以为我大唐对岭西始终不能长期控制的原因便是岭西除碎叶之外,其余地方基本上无汉人,这才导致这些地区对大唐没有向心聚合力,相反,若汉人大量西迁,他们就会把中原的文化带到岭西,使岭西逐渐汉化,这样,我大唐便能长期控制西域,不再有小国们离心背叛之忧,同时也可以减缓中原因土地兼并而造成的矛盾激化。”
  李庆安的最后一句话说中了李隆基的心事,最近一两年因土地兼并引发农民造反的事层出不穷,各地不断传来失地农民占山为王、落草为寇之事,令朝廷焦头烂额,如果真能通过移民减缓中原的矛盾,这倒是一个良策,不过杨国忠也不停地提醒他,不能让李庆安控制的人口太多,那样他拥有的兵力就会更加暴涨,从而引发严重后果。
  也罢,这件事再交给政事堂讨论,他不想太过问,李隆基便笑道:“那第三件事是什么?”
  “陛下,第三件事是一件小事,臣恳求陛下允许银钱在大唐流通,这件事虽小,却事关安西数万将士的切身利益,臣恳求陛下考虑?”
  “为何事关安西将士的切身利益?”李隆基有些奇怪地问道。
  “自陛下放权安西铸钱,以支付给安西的赏赐和军费,但实际上,安西的铜料很少,每年铸造铜钱最多三万贯,而陛下给安西军的赏赐已经到六十万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臣便决定铸造价值更高的银钱来支付赏赐,岭西银矿颇多,银的产量要远远大于铜,所以臣铸造了三万贯的银钱,用于支付赏赐,可安西物资缺乏,要通过商人从中原到来,如果这些银钱不能在内地流通,商人们就不会接受银钱,这样士兵们手上的赏赐便成了废钱,这就会极大影响士气,臣迫不得已,只能恳求陛下下旨放开金钱和银钱在中原流通。”
  下旨放开金银钱在中原流通,对李隆基来说,确实是小事一桩,大唐在建国之初,便铸造了一批金银钱,就是准备配合铜钱流通,只是因为量太少,所以流通不起来,他现在关心的倒不是金银钱的流通问题,而是李庆安一年能采炼多少银子?能不能每年进贡朝廷一部分?
  “大将军,下旨放开金银钱问题不大,可朕担心量太少,没有什么意义,朕就想问你,安西每年能采多少银矿?能否帮忙解决一下朝廷的财政困难?”
  李隆基的思路在李庆安的意料之中,他当然愿意输银给中原,从而逐渐掌握大唐的经济命脉。
  “陛下,安西由于人口稀少,矿工不多,所以一年采炼白银的产量是十五至二十万斤,臣在保证军费开支的前提下,愿意将所有结余的白银全部奉献给陛下。”
  “那是多少?你得告诉我一个准数。”
  李隆基在钱方面是毫不含糊,而且李庆安说得很清楚,这些白银是给他的私房钱,他焉能不关心。
  “这次臣回京述职,特地给陛下带来了大批的战利品,其中就有白银二十万斤,这是臣献给陛下的心意,以后臣将每年向陛下上缴白银七万斤,如果陛下能适当移民安西,以增加矿工的数量,臣有信心每年给陛下进奉白银十万斤。”
  李隆基大喜,李庆安竟给自己带来了二十万斤白银,他心中迅速盘算一下,每年白银十万斤,按官价就相当于铜钱一百六十余万贯,这可是一笔惊人的财富,他怎可能不要?不过让李庆安控制这笔财富的源头似乎不太妥,应该由自己派宦官去掌控才对。
  他心念一转便有了定计,先让李庆安做几年,把银矿发展起来了,再接手过来。
  想到这,李隆基欣然道:“关于金银钱流通这一点,朕现在就可以答复你,准许流通,朕会即刻谕令户部,下旨发文全国。”
  这时,门口一名宦官禀报道:“陛下,长孙大将军求见,他说已查清真相。”
  李隆基犹豫了一下,他本来不想让李庆安知道是有人故意拦截朝廷奏折,才导致耽误了安西军的入城式,但他一转念,便想到李庆安很可能已经知道了此事,如果他不做点姿态,确实对安西军也交代不过去,也罢!
  “宣他进来!”
  他对李庆安歉然笑道:“朕刚才说耽误了安西军的入城仪式,是因为有人失职,遗漏了吉侍郎送来的奏折,才导致朕不知道大将军已到,朕正在严查此事。”
  李庆安心知肚明,连忙谢道:“多谢陛下!”
  这时长孙全绪走了进来,躬身道:“陛下,臣已经查清,是羽林军中郎将裴晓怠慢朝中奏折,导致吉侍郎的两本奏折都没有能及时送给圣上,耽误了安西军入城。”
  李隆基暗骂一声,自己让他去查,他怎么真把裴晓给带出来了?这不是存心让自己难堪吗?
  如果说刚开始长孙全绪还有点投鼠忌器,怕得罪杨国忠,但现在他既然已经说出来了,就没有退路可走,如果这次不能趁机除去裴晓,将来自己必将毁在此人手中。
  想到这,他心一横,便道:“回禀陛下,刚才李大将军来华清宫,他百般刁难,还用箭射李大将军,险些置李大将军于死地,此人严重违反军规,请陛下严惩!”
  李隆基一怔,他看了一眼李庆安,见李庆安眼中露出愤怒之色,李隆基的脸上也有点挂不住了,他重重哼一声,问道:“这个裴晓是何许人?是裴家的子弟吗?”
  “禀报陛下,此人是杨相国的妻弟,原在剑南为官,因不容高仙芝,转来长安,去年加入羽林军。”
  事情到了这一步,李隆基也无法包庇了,他怒喝一声道:“以下犯上是军中大忌,此人竟敢狂妄至此,来人!”
  “陛下且慢!”
  李庆安叫住了李隆基,李隆基不以私毁朝中奏折定罪,而是以冲撞他李庆安定罪,这不是明摆着把球踢给他了吗?虽然李泌劝他适当的强横张狂,但这种强横张狂必须有个度,略加惩治便可以了,做得过头那就是政治上的弱智了,而且杀人未必能解决问题,捏而不杀才是高明的手段,杨国忠不是怕老婆吗?
  他上前躬身道:“陛下,这个裴晓虽然冲撞于我,但念他年轻鲁莽,希望陛下能给他个改过的机会,不如这样,把这个裴晓交给臣,臣带他去安西军历练,不出两年,臣保证将他锻炼成大唐的栋梁之才。”
  这时,长孙全绪也趁机落井下石,便道:“陛下,李大将军说得不错,男儿大丈夫就应该去边疆历练,这裴晓虽然不懂事,但他相貌堂堂,孔武有力,若能在李大将军手下历练几年,成为大唐的栋梁,臣以为,这是杨相国的福气。”
  李隆基深深看了一眼李庆安,暗暗点头,不错,此人果然成熟了,能明白自己的深意,他轻捋短须,便欣然道:“大将军言之有理,杀人不如救人,这个裴晓,朕就交给你了,希望他能痛改前非,早立军功。”
  解决了裴晓之事,李隆基心中一松,便对李庆安又笑道:“现在天色已晚,你就不用回去了,可留宿华清宫,朕设家宴给你接风洗尘。”
第二百五十九章
贵妃设宴
  天色已经渐渐到了黄昏,此时还是早春,天很早便黑了,华清宫内已经点亮了灯,两名宫女手执灯笼,在前面引导着李庆安。
  “李将军,请往这边走!”
  在华清宫庞大的建筑群内,李庆安不知绕了多少个弯,进了多少个门,他的头都有点绕晕了,两个宫女是要带他去沐浴更衣,随着一股温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两名宫女推开了一扇门。
  “李将军,到了!”
  这是一眼温泉房,灯光昏暗,一架巨大的白玉屏风将房间一隔为二,浴房内有两名面目姣好的宫女侍候沐浴,她们已事先接到指令,见李庆安进来,立刻上前轻施一礼,“将军,请更衣!”
  如果是如诗如画伺候自己沐浴倒无妨,但这两个陌生的宫女伺候,让李庆安十分不自在,他点点头道:“我自己来,你们退下吧!”
  “是!”两名宫女脸微微一红,闪到屏风之后,李庆安打量一下这座浴房,屏风里面是一座莲花状的浴池,热气腾腾,隐约可见水面上汩汩地有泉泡翻滚,泉水清澈见底,水从一条小沟渠流出浴房,不知哪里熏了香,整个浴房内弥漫着一股浓郁的甜香。
  一路行军万里,刚到长安又马不停蹄赶来华清宫,李庆安着实有些疲惫不堪了,他立刻脱去了军服,赤条条跳进了浴池内,滚热的泉水漫过肩膀,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不佳舒坦,他竟舒服得眯起了眼睛。
  忽然,他感觉有两只细嫩的手在他肩上脖子上抹着冰凉滑腻的液体,他一个激灵,这才发现他的身后竟站着两名女子,她们只穿着小小的亵衣,羊脂白玉般的娇躯在热气中若隐若现。
  “大将军,这是贵妃娘娘亲自酿制的百花露,又配有龙涎草汁,最能驱逐疲累,娘娘说大将军万里跋涉,身体劳累,便命我们好好伺候,大将军尽管放松身子,我们替你疏松筋骨。”
  尽管有些不自在,但也没必要大惊小怪,这本来就是她们的事情,李庆安索性放松了身体,尽情享受两个宫女的伺候。
  ……
  沐浴完,擦干了身子,又换上了一身干净的新袍,李庆安顿时觉得浑身精神气爽,两名宫女又替他将头发梳理好,这才媚然一笑,退下去了。
  “大将军请随我来吧!圣上和娘娘已经在等候了。”一名老宦官在门口笑道。
  “好!前面带路。”
  两名宫女在前面打着灯笼,老宦官领着李庆安向用膳的百草殿走去,殿外站满了侍卫,一队队宦官和宫女正穿梭般的忙碌着端上膳食,进入百草殿,顿时灯光亮如白昼,丝竹声声,一队舞姬正翩翩起舞,在玉阶上方,摆着一张宽大的桌案,桌案上放满了各种美味珍肴,今天李隆基是以家宴的方式请李庆安吃饭,李庆安就没有在玉阶下另设一桌,而是和李隆基及杨贵妃同桌共餐,这也是李隆基笼络大臣的一种手段,能与他们同桌共餐的大臣,至今不超过十人。
  十几名宫女在一旁伺候着,李隆基和杨玉环坐在上首,下首则坐着一名宫装妇人,梳着云鬓,她背对着李庆安,似乎有点眼熟。
  李隆基见李庆安过来,便笑道:“大将军尽管随意一点,这是家宴,不是朝堂,不用拘束礼法。”
  “多谢陛下,多谢娘娘!”
  李庆安欠身笑了笑,他又向旁边的女子微微点头,却一下子愣住了,他原以为是李隆基的一名妃子,不料竟然是杨花花。
  杨花花脸色带着淡淡地笑意,她向李庆安略略欠身,“大将军,我们好久没见了。”
  李庆安也微微笑道:“是啊!我们快两年没见了吧!三夫人更加年轻俊俏。”
  杨花花掩口一笑道:“哪里还谈什么年轻,我已经老了。”
  自从发生大明宫御书房事件后,杨玉环和杨花花姐妹的关系冷僵了一段时间,后来大姐二姐出面调停,姐妹俩这才重新和好,杨玉环也原谅了杨花花对她的伤害,一如往昔地亲热待她,经历了那件事后,杨花花也老实了很多,不敢再轻易勾引李隆基,平时深居简出,但随着杨家再次重新得势,杨花花又开始张扬了,她投资商业,在长安开了十几个大店铺,柜坊、珠宝、绸缎,所有赚钱的行当都有她的介入。
  她是三天前来华清宫游玩,今天正好遇到了宴请李庆安,在上次李庆安锒铛入狱后,杨花花对李庆安的恨便淡了很多,随着时间推移,李庆安在她心中已渐渐模糊了,尽管还有些遗憾,但这种遗憾使她心中很难再起什么波澜了。
  “李将军这次在长安准备呆多少时间?”
  “具体没有定,这次在长安呆的时间可能会长一点。”
  这时,旁边的杨玉环笑道:“李将军,先坐下,我们慢慢说话。”
  一名宦官给李庆安铺好了坐褥,李庆安坐了下来,他目光一扫,还是没有看见高力士,他心中便明白了几分,高力士失宠了。
  “李将军,这次回来,要正式和明月成婚了吧!”
  无论何时,女人们最关心都是这些问题,杨玉环一直在关注此事,在她看来,李庆安已经二十八岁了,而明月也十九岁,他们的婚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杨花花眼中闪过一丝嫉妒,道:“李大将军,明月姑娘可是长安仅次于贵妃娘娘的美女,你就这么一个人把她留在京中,就不怕夜长梦多吗?”
  李庆安注视着她的目光,不屑道:“三夫人说笑了,明月是娴淑本分之人,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粟特人有句俗话,他们说苍蝇从不叮无缝的蛋,虽然粗糙,但也不无道理,三夫人以为呢?”
  杨花花听出李庆安的讥讽之意,她心中一阵恼怒,咬牙回道:“如果有人要打烂这只蛋呢?”
  “那就要问我的剑答不答应了!”李庆安冷冷答道。
  李隆基脸色微微一变,瞬即消失,呵呵笑道:“不要说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了,来!我们饮酒。”
  立刻上来一名侍女给李庆安的杯子里倒了酒,李庆安端起酒杯站起身道:“今天蒙陛下和娘娘请臣享受家宴,陛下之恩,臣铭记于心,臣这里先敬陛下和娘娘三杯,祝陛下身体康健,长寿无疆,祝娘娘青春常驻,美貌永存,臣先干了!”
  他一口气连喝三大杯酒,李隆基三人都鼓起掌来,他们也各自喝了一杯酒,一杯酒喝过,杨玉环俏丽的脸上飞起一抹霞红,她娇笑一声又道:“李将军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这次回来是要成亲吗?”
  李庆安笑了笑道:“回禀娘娘,明月等我好几年了,我也该给她一个名份了,这次回来,我确实有成婚之意,如果有可能,臣还想请陛下和娘娘光临婚礼。”
  杨玉环兴致盎然,连忙推了李隆基一把,道:“陛下,李将军的婚礼,我们去吧!”
  李隆基捋须笑道:“好!到时如果条件许可,我们一定去。”
  “大将军,怎么不请我呢?”杨花花酸溜溜地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