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699

  杨记柜坊的掌柜叫做杨钯,是杨花花的一个远房族兄,勉强也算是杨家人,原本是成都一家米铺的掌柜,被杨花花请来坐镇柜坊,他是今天早上被爆竹声吵醒,当他得知他们隔壁竟然也开了一家柜坊,他顿时怒发冲冠,气势汹汹跑出大门。
  杨钯观察了近一盏茶的功夫,他发现这家柜坊与众不同,若是别的柜坊开业,必然是宾客盈门,来祝贺的高官权贵络绎不绝,但这家柜坊开业,竟然没有一个来祝贺的客人,都围在四周看热闹的商人,这太令人奇怪了,不摆出后台,谁敢来存钱?
  除非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他们没有准备充分,仓促开业,要么就是这家柜坊根本就没有什么后台,而一家柜坊开业怎么能不准备充分?今天又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难道是他们真没有后台吗?
  杨钯没有在商人中,而是站在他铺子的门口,他没有听见商人们的议论,也不认识李云峰,他便先入为主,怀疑聚海行没有后台。
  很快他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这家柜坊竟没有护卫,这绝对是不可思议之事,像他们杨记柜坊就有五十名武艺高强的护卫。
  这一点杨钯倒知道原因,一定是他们的护卫还没有到位,这时一个恶毒而大胆的念头从他心中冒出,为何不去砸掉他们的牌子。
  做生意最讲究的是开业大吉,一旦开业时出现意外和不顺,就会意味着以后生意的不顺,这是商人的大忌,尤其是柜坊这种专门和钱打交道的店铺,一旦被人欺,那以后谁还敢存钱到它这里来。
  杨家在长安的飞扬跋扈给了杨钯做恶事的胆量,他奸商的思维方式又让他想到了用恶毒手段来对付竞争对手,他一声低喊:“上去,砸了它的牌子!”
  杨记柜坊里立刻出来二十几名护卫,手执长刀铁棍,向聚海行气势汹汹而去。
  周围看热闹的商人发现了异常,他们吓得连忙向后躲闪,躲到几十步外,提心吊胆地望着这家新开的柜坊,不少人都暗暗叹息,他们怎么会想到在杨家的旁边开店竞争呢?但也有很多人兴奋起来,传闻杨钊和李庆安关系不佳,这下两家柜坊开战,有得好戏看了。
  掌柜李云峰也发现了异常,他见许多商人都向后退,一回头,只见二十几名彪形大汉拎着长刀铁棍向这边围拢而来,他也吓了一大跳,不由后退一步,大声喊道:“你们不要乱来,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产业吗?”
  来寻衅滋事的大汉没人听他的解释,他们大喊一声,一起向大门冲去,举起铁棍,抡起长刀,准备将牌匾打烂砍碎,李云峰急得眼都红了,他拼命上前阻拦,却被人一脚踢翻,伙计们都吓得躲进店内,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支箭‘嗖!’地射到了,正中一名拿铁棍要砸店牌匾人的手臂,紧接着又是一箭射来,射穿了另一人的大腿,人群中发出了两声凄厉的惨叫,箭力是如此强劲,竟是铁箭,将两人的骨头都射断了,两人痛得在地上打滚。
  这些大汉霎时间安静下来,他们同时向左边望去,只见数十步外来了一队骑兵,约百人,他们人人张弓搭箭,个个杀气腾腾,为首大将手执弓箭,满脸怒容地望着他们。
  “是李庆安!”有人忽然认出来了,大喊一声。
  众人眼中都流露出了恐惧之意,他们吓得蓦地转身就逃,甚至不敢回柜坊,四散奔逃,比兔子还跑得快,那两名被箭射中的打手,哭喊着拼命向店铺爬去。
  “大掌柜,快救救我们啊!”他们吓得声音都变了。
  杨钯惊得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这家柜坊竟是李庆安的产业,他连连向后退了几步,心中仿佛一脚踏进了万丈深渊,他没有见过李庆安,他只在家族中听说过,这个李庆安是杨国忠的对头,也是让杨家深为忌惮之人,自己怎么把他惹了。
  ‘这下怎么办?’他脸都吓白了,他只是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商人,以前有杨花花撑腰,使那些达官贵人对他都恭恭敬敬,让他飘飘然忘记了自己的低贱的身份。
  可今天当他第一次遇到厉害人物出现时,杨钯便不知所措了。
  李庆安催马缓缓地过来了,他并不介意暴露自己和聚海行的关系,这两家柜坊将来是做银钱兑换的生意,谁都会知道是他李庆安开的,关键是不要暴露汉唐会的关系。
  聚海行原本打算在一个月后再开业,那是准备得很充分了,但在他的要求下提前开业了,从洛阳汉唐会调来的一百名护卫还在路上,没想到就发生了有人想砸他牌子之事。
  杨钯慌慌张张上前躬身行礼,“小人参见李大将军!”
  “你一个小小的商人,竟敢砸我的牌子?”李庆安骑在高大的战马上冷冷道。
  “小人实不知是大将军的产业,若知道,给我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求大将军看在夫人的面上,饶我们这一次吧!”
  杨钯连连鞠躬,这个时候,他只有把杨花花搬出来了。
  果然,李庆安一怔,问道:“哪个夫人?”
  “就是虢国夫人,听说我家夫人是将军的老朋友。”
  “是她!”李庆安一阵冷笑,杨花花确实是他的‘老朋友’了。
  “没错!她是我的老朋友。”
  杨钯没听出李庆安的反话,他以为事情有转机了,连忙陪笑道:“是啊!都自己人,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了。”
  这时,李庆安的脸一沉,调转了马头,他瞥了一眼那牌子,是杨国忠的手迹。
  “把它的牌子给我砸了!”
  骑兵们得到命令,纷纷纵马上前,拔出刀向杨记柜坊的牌子劈去,乱刀齐下,片刻便将牌子砍成了碎片。
  杨钯吓得呆若木鸡,一股寒气从他脚下冒起,他浑身如筛糠般的颤抖起来,再也站不稳,一屁股坐在地上。
  半晌,他的伙计们从店里奔出,将他扶进柜坊内,将大门紧锁,一个人也不敢出来。
  这时,李庆安又变得笑容满脸,对周围发呆的商人们拱手笑道:“这家柜坊是我安西军所开,是为了方便胡商异地存取钱,保证路上的安全,如果各位愿意,也欢迎将钱存在此处,我们非凡不收各位的手续费,还给予一定的存钱利子。”
  李庆安的最后一句话引起了周围商人的轰动,柜坊主要是用来向农民和商人放高利贷,存钱的话还要收取一定的代管费,一般商人是图安全便利才把钱存在柜坊的地下库中,否则的话钱都是藏在自己家中。
  现在李庆安的柜坊居然要倒给利子钱,让商人们匪夷所思,四周顿时议论纷纷,大家将信将疑,李庆安笑了笑,这种事情不用多解释,时间久了,商人们自然逐利而来。
  这时,远处出现了大群牵着骆驼的胡商,他们已经得到消息,来兑换手中的银钱了,掌柜李云峰大声吆喝着,随着胡商们的到来,伙计开始忙碌起来。
  李庆安心中却有些奇怪,昨晚他已经得到消息,李隆基已经正式下旨,谕令金银钱可以正式在全国流通,怎么现在还没有正式通告贴出来?李庆安并不担心李隆基会变卦,他给了李隆基私人二十万斤白银,折合铜钱一百六十万贯,李隆基从自己的利益考虑,他也会下旨银钱在全国流通,而大唐民众对银钱的接受会有个过程,关键是这个过程需要多少时间,这才是李庆安所关心的重点。
  就在胡商们涌来之时,远处奔来了几名市署的官员,他们向李庆安拱手施礼,“见过大将军!”
  李庆安见其人一人手中抱着一卷黄纸告示,不由微微笑道:“可是银钱正式流通的通告?”
  市署官员惊讶道:“大将军怎么知晓?”
  “昨天圣上给我说过此事了,你们快去公布吧!”
  几名官员立刻向大门跑去,开始在墙上刷浆糊、贴布告,商人纷纷涌上去,片刻便将布告围得水泄不通。
  有人大声念道:“兹我大唐金银钱,铸之已久,盖因量少,至今沦为收藏,食货难用,但西胡银钱滚滚而来,充斥里坊,市人私售,败坏钱制,与其堵之以弊,不如疏之以利,现特颁谕旨,告令全国,准天宝金银钱在大唐境内流通,大小式样皆如铜钱,以一文银钱抵百文铜钱,以一文金钱抵千文铜钱,以下钱样,兹告令全国,不得推诿拒收,天下金银皆由官炉铸钱,及范阳、安西、陇右三节度府外,民间一律不得私铸,违令者,将治以重罪,钦此!天宝十一年正月初七”
  在告示下方,便印有天宝金、银、铜三种钱的钱样,不仅在东市、西市,在长安各地皆有同样的布告,这个布告又推向了全国,一场币值改革,开始悄然在大唐铺开了。
  ……
第二百六十六章
面授机宜
  午后,皇城承天门街,一辆马车疾驶而来,远远地看见了尚书省的宏伟建筑和巍巍高墙,马车转了一个弯,‘嘎!’地一声停在吏部的大门前,车门开了,从车内跳出一名身材极高的男子,年纪约三十五六岁,额头宽广,眼睛黑白分明,容貌颇为英武,此人叫崔光远,是博陵崔家的旧族,官拜长安县令,在长安也是个颇有名气的人物。
  今天他刚刚得到杨国忠的指令,急赶来吏部,他和杨国忠有旧交,也算是杨党一员,虽然他官职不高,但因为他特殊的位置,使他成为了杨国忠所器重的人物。
  崔光远整理了一下官帽和袍服,便迅速向台阶上走去,通报一声后,被一名从事领进了吏部大门。
  吏部是尚书省六部中的第一大部,地位尊崇,因此它的建筑也格外高大巍峨,由一条笔直的中轴线直通到底,各间朝房分布在两边,各个朝房中堆满了各种文书,这里掌握着大唐上万名官员的升迁和贬黜,掌握着对他们的考评,眼看一年一度的考评即将开始,同时省试后的吏部考也马上拉开帷幕,所以吏部中的各个官员都忙碌得脚不点地,恨不得分身二用。
  杨国忠的尚书房位于中轴线到底,是吏部各房的正中,有总揽吏部之意,除此之外,杨国忠在大明宫的中书省和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也有朝房,那是他作为相国的办公之所。
  但杨国忠却常年呆在吏部,他把吏部之权看得比什么都重,政事堂有会议时才临时前去参与,按理,吏部尚书并不过问吏部的具体事务,由副职吏部侍郎来主持,但在杨国忠这里却不是这样,由于他坐镇吏部,使得吏部的大小事务皆变成由他来裁处,无形中便夺了吏部侍郎韦见素的权力。
  此刻,在尚书房内,杨国忠头大如斗,他的族妹杨花花坐在一旁向他诉苦。
  “三哥,他砸了我的牌子,那可是你的手书,就等于打你的脸,你怎么能坐视不管,我们杨家在长安几时受过这种委屈,这件事已经传遍东市,不久就会传遍长安全城,他这么嚣张跋扈,我们若忍了这口气,以后杨家还在不在长安混了。”
  杨花花自从前年在御书房被杨玉环撞破后,李隆基为了安抚贵妃,便收走了她的很多权力,比如皇室宗族的婚介权等等,而且她请李隆基办事情也不是那么一求百顺了,像今天清早她的杨记柜坊被李庆安砸了招牌,她跑去找李隆基哭诉,李隆基却没有任何回应,显然是不想管这件事。
  杨花花在李隆基那里碰了一鼻子灰,但以她的性格却是忍不下这口气,可是她又不愿正面和李庆安碰撞,毕竟她理亏在先,便来找杨国忠,想让杨国忠出面,替她讨回这口气。
  只是她不知道杨国忠正在进行一件大事,正是正关键的时刻,怎么可能被她节外生枝的事所打扰。
  杨国忠被她吵得头昏脑胀,可手中却在翻开一本张筠刚刚送来的奏折,奏折的内容是反对金银钱公开流通,理由有二,一是这样事没有通过户部审核,直接由翰林下旨颁行,流程上不符;其次大唐内地金银产量颇少,没有足够的金银铸币流通,这样做没有什么意义。
  杨国忠知道张筠送奏折给自己的目的,无非也是让他署名,联合上奏,可是他是太府寺卿,大唐的金银库存都在他的管辖范围,看似他是有必要来参与此事,可如果他在这奏折上签字,那就会变成他来主导反对李隆基刚刚颁发的金银钱令,张筠倒躲在后面了,这样一来,他就变成了张筠的刀,得罪圣上,张筠一箭双雕,用心可谓狠毒。
  可他杨国忠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懵懂小吏了,他看出了张筠的毒计,圣上的旨意已经颁发了,再去反对收回旨意,这种事就是李林甫都没干过,居然让他杨国忠去干!
  这份奏折他不能签,这个恶人他不能做,想到这,他重重哼了一声,将奏折一合,扔到一边。
  杨花花见他心不在焉,不由柳眉倒竖怒道:“三哥,你有没有听我说话!”
  今天清早东市发生的事情,杨国忠已经从两京市署那里得到消息了,事关杨家的柜坊,东市市署署丞以最快的速度上报了此事,这里面的来龙去脉杨国忠心里已经有数,尽管他也不满李庆安如此嚣张,但裴晓的教训摆在那里呢!他不能再节外生枝,坏了自己的大事。
  “三妹,你让我怎么办?如果李庆安不分青红皂白,直接砸你的店牌,我替你出头也无妨,可事实是你们先动手,人家开业大吉,你们跑去闹事,要想先砸人家牌子,我怎么替你说话?我很为难啊!”
  其实杨花花倒并不完全是因为牌子被砸,而是李庆安这个聚海行一开张,仅仅一个时辰后,就有一百多商人跑来她的柜坊取钱,取走了近三万贯钱,全部转到聚海行去了,原因是在聚海行存钱不但不收存储费,还有利钱,这完全打破了行规,如此下去,长安所有的柜坊都要关门倒闭,当然,她的杨记柜坊是第一家倒闭,杨花花简直怀疑李庆安就是在刻意报复她。
  现在杨国忠也在敷衍她,不想管此事,杨花花不由急了,“三哥,我从来不求你,以前我帮你那么多忙,也没让你还过人情,现在我第一次求你,你就这么拒绝吗?”
  “三妹,别的事我都好帮你,唯独这件事我不能插手。”
  “为什么?”
  杨国忠叹了口气,又从桌案上拾起张筠的奏折,道:“你看见没有,张筠要反对金银钱流通,可是他又不敢直接去找圣上,便让我来联名签署,这明显是拿我当刀,让我去得罪圣上。”
  “等一等!”
  杨花花打断了他的话,“你说的这件事和我的事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这个金银钱流通就是在李庆安的奏请下颁发的,现在他又开了个柜坊,很明显就是要做金银钱的兑换生意,我听说他又送给了圣上私人二十万斤白银,又保证每年给圣上十万斤白银,圣上为此龙颜大悦,对李庆安信任有加,而且他的安西大胜还没有封官加爵,应该是圣眷最隆之时,这个时候我跑去弹劾李庆安,说他欺负杨家,你知道圣上会怎么说吗?他一定会说,你是相国,应考虑军国大事,不是管鸡毛蒜皮的地保,三妹,想都不用想,肯定是这个结局,难道你没碰一鼻子灰吗?”
  杨花花见杨国忠确实不肯帮这个忙,她心中沮丧之极,不过刚才从杨国忠的话她听到了一个发财的捷径,她便暂时放下报复李庆安之事,连忙问道:“三哥,你的意思是说圣上也想铸私钱吗?”
  “嘘!”
  杨国忠摆摆手,他快步上去关好了门,回来低声对杨花花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圣上颁发金银钱流通令的目的,就是因为他要铸银钱,李庆安不是每年给他大笔银子吗?银子不变成钱,他怎么享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