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699

  李庆安的脸上依然没有半点气恼,笑道:“是不是觉得堂堂的帝国公主竟然等了我一个月,很没有尊严。”
  爱伦尼眼睛里燃烧着怒火,她从小到大,哪一个人不是拼命讨好她,哪一个人敢拂她的意,她的未婚夫就是因为在舞会冷落了她,便被她射死,而她等了李庆安一个月,李庆安还居然不把她放在眼里,这种轻视令她恼怒万分。
  “李庆安,我要你向我道歉!”
  李庆安的眼睛眯了起来,笑容从他脸上消失,他盯着爱伦尼的眼睛冷冷道:“你脚下的这块土地上,是我李庆安说了算,我想几时接待你们,也由我来决定,你觉得不满,你可以返回拜占庭,没有人请你来。”
  说完,李庆安转身上了马车,他身后的亲兵们连忙护卫在马车两边,马车启动,向政事堂方向驶去。
  爱伦尼的箭依然搭在弓上,一直跟着李庆安,直到他上了马车,她恨得咬牙切齿,却又不敢真射李庆安一箭,她忽然一转方向,箭向一群色迷迷望着她的士子们射去,箭从他们头顶上呼啸掠过,‘哚!’的一声钉在大门上。
  吓得士子们跌跌撞撞,逃进了迎宾馆,爱伦尼轻蔑地哼了一声,又狠狠地瞪了一眼李庆安远去的马车,转身走了。
  当爱伦尼满脸不高兴回到贵宾馆时,她的叔叔约瑟已经在门口等她了,见她阴沉着脸回来,便猜到了几分,笑道:“你去见李庆安碰了个钉子吗?”
  “叔叔,我想回拜占庭,不想再见他了!”爱伦尼恨恨道。
  此时约瑟倒想通了,他笑道:“其实李庆安不来见我们是对的,我们是代表拜占庭帝国,他就这样来见我们,未免显得太草率仓促,这才是真正的无礼,耐心等待吧!他会以应有的礼仪来接见我们。”
  “想起他轻视我的话,我就生气!”
  爱伦尼咬了咬唇道:“他在我心中的好感,已经一丝一毫都没有了。”
  ……
  下午,一直在苦等的拜占庭特使约瑟终于等到了结果,一辆宽大的马车在百余名仪仗士兵的护卫下来到了贵宾馆,负责安西外交事务的裴瑜奉李庆安的命令来通知约瑟,安西节度使大将军李庆安正式接见他,请他去政事堂会谈。
  如果说上午的故意不见还带有一丝戏弄的成分,那下午的正式接见就是非常地正规且严肃,除了李庆安,在碎叶的军队及文职高层也参见了会见。
  安西军兼安西都护府长史王昌龄,行军司马岑参、碎叶州都督长史韩悦、碎叶州代都督李光弼、大宛都督雷万春、河中总管荔非元礼,以及李庆安的首席幕僚严庄等等二十几名文武高官参加了会见。
  拜占庭方面,除了正使约瑟和副使雷切尔及一名翻译外,公主爱伦尼也出席了这次会谈,她肩负着观察和安西军建立军事合作的可能,但这一点却是她的秘密任务。
  拜占庭帝国的疆域也十分广阔,除了小亚细亚半岛,还有包括希腊在内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克里特岛、西西里岛、撒丁岛以及意大利半岛的几个城市,诸如那不勒斯和威尼斯等等,这些都是拜占庭帝国的领土,但拜占庭帝国的最大敌人却是阿拉伯人,一百多年来,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人爆发了几次大规模的战役,最著名就是争夺希腊的海战,拜占庭帝国用著名的希腊火烧毁了几千艘阿拉伯人的战船,十几万阿拉伯战士丧身于火海。
  在阿拔斯帝国取代倭马亚王朝的内战中,拜占庭帝国内部也不稳定,从而错失了反攻阿拉伯人的大好良机,但这两年君士坦丁五世渐渐巩固了皇位,他的目光又投向了拜占庭帝国的一个毒瘤,塞浦路斯岛,这个岛离拜占庭帝国太近,目前被阿拉伯人所占领,是阿拉伯人进攻希腊和帝国本土的一块跳板。
  另外,拜占庭帝国向东的道路也被阿拉伯人封锁,大食在北方设置了亚美尼亚省,堵住了拜占庭帝国东去的道路,这就使得拜占庭人去东方只能乘船去黑海对面的克里木半岛,然后才能绕远路去东方,这就使拜占庭只能依赖阿拉伯人的转口贸易,东方的精美丝绸和瓷器在拜占庭市场上卖出了天价,暴利便被阿拉伯人拿走。
  但对亚美尼亚动兵现在还不现实,君士坦丁五世便在罗得岛集结了数百艘战船,他想一举拿下塞浦路斯岛,但他很担心,阿拔斯帝国强大的兵力使他没有自信,他也考虑到了和东方人的军事合作,但他同样也担心东方人军事实力是否像传说中的那样强大,他便让自己的女儿作为游离于使团外的观察员,来安西观察唐军的实力。
  会谈的场所在政事堂的小会议室中,里面放着一张椭圆形的大桌子,四面沿着墙便还放有一排椅子,可以容纳五十人参加会议。
  但今天的会议并不是谈论拜占庭和安西的军事合作,而是商量双方的贸易合作,诸如货币、税金、交易地点等等事项,在过去的几百年中,中原和拜占庭帝国的贸易都是通过粟特商人来完成,通过丝绸之路,将大量的东方货物输送到拜占庭帝国。
  而这一次,唐王朝将第一次直接和拜占庭帝国进行贸易,双方的贸易史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会议室的大门开了,几名官员领着约瑟等拜占庭帝国的使者走进了会议中,事实上,在李庆安没有赶回碎叶的日子里,安西的最高政务官员、安西都护府长史王昌龄已经和约瑟进行过几次长谈了,双方基本上已经达成大部分的共识,就等李庆安回来敲定。
  李庆安还是第一次见到约瑟,据说他是拜占庭皇帝的亲弟弟,这让李庆安不由想到了另一个皇弟,阿拔斯帝国的皇弟曼苏尔,他饶有兴致地将两人在脑海里对比了一下,曼苏尔精明果断,在小事上不会斤斤计较,也能一言九鼎,使双方的粮食交换战俘没有出任何意外,顺利地结束,这就使李庆安感到曼苏尔颇有一种帝王的风范。
  而眼前这个拜占庭皇弟,却是精瘦而干练,腰挺得笔直,脸色没有一丝笑容,姿态优雅,看得出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李庆安早晨听裴瑜说过,约瑟住在碎叶的一个月时间里,每天的生活几乎就是同一套刻板,吃饭的时间和休息时间从来不会有任何变化,也没有去过任何花钱的场所,除了去政事堂会谈,他便没有出过贵宾馆一步,而现在李庆安观察到了一个细节,约瑟正好是沿一条笔直的砖线走入,短短二十步,他没有一丝半点地走偏,甚至每一步的步距都精准得令人惊叹。
  李庆安便立刻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刻板的使者,在这个约瑟的身上,不会有任何意外收获,换而言之,此人不会谈和贸易无关的任何事情。
  李庆安的目光不由又投向了约瑟身后的爱伦尼公主,她和上午拿弓箭对准自己的那个凶女子已经完全不同了,仿佛变了一个人,表情严肃,目光宁静,走路的姿态优美而规矩,她穿着一身金黄色的长裙,披一件白色的斗篷,宽大厚实的长裙将她妙曼的身材遮得严严实实,裙料竟是用艳丽的蜀锦缝制,这才是拜占庭宫廷的装束,李庆安又想到在怛罗斯城见到的她,那时她穿着露胸裙,大片的肌肤裸露在外,李庆安不由自主地笑了,他想到了一句名言:女人是天生的演员,看来这个公主也很善于转换不同的角色。
  李庆安脸上那种略带一丝暧昧的笑意恰好被爱伦尼看见了,她想起了上午被李庆安的戏弄,心中怒火又起,不由自主地捏紧了拳头,李庆安却对她微微一笑,也捏了捏拳头。
  爱伦尼哼了一声,将头扭到一边去,这时,约瑟走上前,对李庆安很标准地施一礼,“拜占庭皇帝陛下特使见过安西大将军。”
  李庆安回礼笑道:“让特使等待了一个月,我昨天才刚刚赶回,真是非常抱歉!”
  “大将军万里外赶回,也足见对我拜占庭帝国的重视,希望我们能顺利达成协议。”
  约瑟又给李庆安介绍爱伦尼道:“这是爱伦尼公主,她是我们皇帝陛下的长女。”
  爱伦尼也优雅地拉起裙摆给李庆安行了一礼,李庆安连忙回礼道:“原来是公主殿下,失敬了!”
  爱伦尼笑着点点头,却一言不发,她在克制住自己,生怕自己一开口便失了拜占庭帝国的尊严。
  这时,王昌龄笑道:“既然都已到齐,大家请坐吧!”
  座位早已经排好,双方各自落坐,由于对方只有三人,安西方面也只对应了三人,李庆安、王昌龄和岑参,其他人则坐在后面,这时李庆安发现了一个怪异的地方,那就是对方三人的座位,按理,这次谈判主要是涉及贸易,爱伦尼公主的地位虽高,但她并不是使团正式成员,所以她的位子应该在后面,安西还专门给她安排了贵宾席,或者坐在第三位旁听,但此时爱伦尼的位子却在第二个,副使雷切尔倒坐在第三位了,这很出人意料,作为严谨刻板的约瑟,他是绝不会犯这种礼节性的错误。
  李庆安不由又看了看眼前的对方使团名单,确实没有爱伦尼的名字,那么她为什么会坐在使团第二位呢?这时,李庆安心中忽然有一丝明悟,难道是爱伦尼担负另一种使臣的任务?
  除了贸易以外,莫非拜占庭还另有目的,李庆安不由想起自己给对方皇帝的信,他在信中很明确地提出双方军事结盟,共同对付大食,他相信拜占庭皇帝也考虑了这个建议,如果他们稍有情报,就应该知道安西军对大食人的牵制能力,应该说这个建议很具有诱惑力,双方只有共同的利益,而没有冲突,是天然的合作者。
  当然,拜占庭也可能去长安谈论合作的可能,但事实上他们没有去长安,只来了安西,这时李庆安已经猜到了几分,尽管他不知道爱伦尼是否肩负双方军事合作的任务,但有一点他能肯定了,爱伦尼公主肯定不是来安西游玩。
  想通了这一点,李庆安的注意力便转到了爱伦尼身上,她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逃不到李庆安的观察。
  虽然是谈判,但实际上双方已经达成了大部分共识,王昌龄还特地去迎接李庆安,在路上他便向李庆安汇报了与约瑟会谈的情况,双方都同意用怛罗斯城和北面的伊蒂尔城来作为双方的中转贸易站,税率统一采用三十税一的低税率,以成交价纳税,无论是官方贸易还是民间贸易都采用同一税率,双方还约定,各自军队有责任维持各自境内贸易线路的安全等等。
  大部分事项都有了共识,但在使用货币上,双方却有了一点分歧,拜占庭的货币是金索里,也有铜币和银币,但现在以金币为主,拜占庭以贸易立国,它的货币极为强势,几个世纪的欧洲都是以它的货币来通行,甚至和大食的贸易也是采用金索里。
  而安西的货币自然是铜钱,也通行大食的迪纳尔银币,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安西的银元制造成功,首先便开始在安西通行,安西的银元标准重量为一两,九成银一成铜,做工精美,还能吹得嗡嗡作响,一出来便深受商人们欢迎,拜占庭使团也验证过了这种银元,同意它可以作为交易的货币。
  但关键就是比价,也就是后世的汇率,当然唐朝的汇率不像后世这么复杂,很简单粗糙,一枚金索里值几枚银元?一枚金索里的重量大约为一钱,那么这样就很简单,金和银是一比十,一枚金索里就应该换一枚银元,实际上一枚金索里还不到一钱,还差那么一点,但安西没有计较,依然按一钱来算。
  而分歧就出在这里,拜占庭使团一定坚持十枚金币换安西十二枚银元,也是就是一比一点二,但安西也不肯让步,这样就形成了僵持,拜占庭使团的折中方案是各算各的,但安西不同意,那样一来会给投机商钻了空子。
  现在就等李庆安来最后谈,李庆安已经从王昌龄的口中知道了双方的分歧,其实他心里有数,商人们都不会吃亏,会自己算帐,可以考虑到将来的官方贸易,这个比价就一定要确定下来,而且官方贸易的量很大,这二枚银元的差异,足以削掉唐朝的利润。
  李庆安微微笑道:“唐朝官方的金银比价是一比十,据我所知,大食也是一样。”
  这时,主管安西贸易的市舶支使李衍用汉语低声对李庆安道:“我刚刚从粟特商人那里打听到,拜占庭也是一比十。”
  李庆安点点头,又继续道:“贵国的金银比价也是一比十,那我就不懂了,怎么到了贵使团这里,就变成了一比十二,这是何道理?”
  约瑟对这个问题也考虑很久,他来安西之前,不知道安西已有银元,他不能接受大唐的铜钱,便准备全部以他们的金币为唯一贸易货币,但安西坚持也同样使用安西银元,他便仔细考虑过了,安西银元含银量足,可以接受,他决定用十比十二的比价,也就是十枚金索里换十二枚安西银元。
  “大将军,我们拜占庭的金币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皆是纯金,信誉卓著,而你们的银元是去年才造出,据我所知,还不是唐王朝的钱币,只是你们安西的地方钱币,这里面存在一个信誉差,所以我认为金索里要更值钱一点,这一点我绝不改变,我们只能寻找折中方案,而我不会让步。”
  李庆安对约瑟的思想不由点了点头,信誉价值,这个约瑟居然把信誉价值考虑进去了,果然不简单,不过他也同样不能让步。
  他便笑了笑道:“约瑟先生是个固执之人,不肯让步,而我也是较真之人,同样不肯让步,约瑟先生看怎么办呢?”
  约瑟想了想道:“这样吧!我提一个折中方案,你们安西也铸造一种金币,重量和纯度都我们的金索里一样,我们就以这两种金币来作为贸易货币,比价为一比一。”
  其实铸造金币最早也是李庆安和银元同时考虑的一个方案,但最后他放弃了金币而只造银元,一方面他害怕中原有人仿造金币,而损害安西金币的信誉,另一方面安西的黄金也少,铸币没有意义,但他却没想到拜占庭居然让安西也铸金币,他可不愿意,他宁愿使用拜占庭的金币来做交易,拿自己的货物去换取他们的黄金,而安西这边,他只要不准金索里流通,那么商人们就只能在柜坊按一比一兑换成银元,从而将金索里变成他的‘外汇储备’。
  金索里不是花花绿绿的钞票,而是黄灿灿的金子,李庆安愿意储存这种货币。
  李庆安便摇了摇头道:“铸造钱币必须要中央朝廷批准,我们只能造银元,我不能接受你的折中方案,但我希望安西和贵国能尽早开始进行贸易,我认为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所以如果我们实在谈不妥,那我可以让步,我放弃安西银元,只采用贵国的金索里来作为双方贸易的唯一钱币。”
  现在还是一千三百年前,物资偏少,约瑟还不懂贸易入超带来的硬通货币流失问题,他见李庆安让步,便欣然笑道:“那好,我们就谈定了!”
  双方达成了最后的共识,接下来就是由下面的官员开始草拟具体协议条文,然后由李庆安和约瑟正式签署。
  可李庆安真正关心是双方的军事合作,他见爱伦尼有些心不在焉,显然是对贸易不感兴趣,便对她笑道:“公主殿下,明天一早我要去视察军队,我邀请你一同前往,不知你可有兴趣?”
  爱伦尼嫣然一笑道:“我很愿意,我会等着你的到来。”
  ……
  (说明:本书拜占庭的地图资料出自钱伯斯地图集,拜占庭人其实自称罗马人,这里为了方便,便统一称为拜占庭,其次金银比价各地不同,就算在大唐也是时有浮动,这里就不深究了,拜占庭金币重量大约是4.25克,大约相当于一钱,至于古代一钱和现代一钱的重量是否有区别,老高就懒得查资料了,大家包涵!)
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奴风波
  下午,独孤明月来到了舞衣的院子里,大户人家就有这个好处,那就是住房宽敞,不比小户人家,娶个一妻一妾,平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平日房事不公落下的怒,柴米油盐积累的气,就这么长年累月地横眉怒目,或者低眉顺眼的脸、杀机腾腾的心,最后在某种利益纠结的时候总爆发。
  而大户人家的好处就是房子多,有地位的妻妾还能一人一个院子,大家平时不相往来,各过各的,眼不见为净,深层次的矛盾则放在心中,但面子上却是和和气气,一团和谐美满,像李庆安已经高为郡王,也只有正妃、侧妃、偏妃四个妻妾,自然是一人一个院落,家里的妻妾矛盾也不甚尖锐,正妻明月心胸宽和,又会做人,因此下面的人都对她颇为敬戴,舞衣虽有点小性子,但出身较低、身世悲凉,家中没有后台背景,而李庆安又对她疼爱有加,明月也对她较宽容,将心比心,她也认了命,闹不起什么大乱,两个偏妃更不用说了,一对孪生姐妹,从小贩卖为奴,出身低贱,最早连身籍都没有,差点成为男人的玩物,若不是有幸遇到李庆安,她们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如诗温婉可人,善解人意,对大妇尊敬有加,全府上下无人不喜欢她,明月也极喜欢如诗,一直便将她当做自己的管家助手;而如画性子相对野了一点,喜欢出去游逛,骨子里个性极强,桀骜不驯,好打抱不平,不过心地不坏,明月和她还算相处融洽,对她的自由也不加限制,只是多派仆妇跟随,主要是怕她出事。
  李庆安府第虽然在政事堂的后面,但占地极广,大小院落有十几个,后花园便占了一半的面积,周围驻兵众多,戒备森严,安全方面没有任何问题,舞衣身为侧妃,在吐蕃战役后,李隆基也破例加封了她从三品的诰命,地位也算尊崇,她住在西内院,环境清幽,舞衣喜欢安静,不喜人多,她的侍女只有三人,平时没什么事,舞衣便教授她们弹琴学乐,府中常常传来叮咚的琴声,今天明月来找舞衣是为了玉奴之事,按理,安西废奴后,李庆安家中也没有奴婢,大家都是自由人,婚姻也能自己做主,但长久形成的规矩和思维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尤其是一些时间长的侍女,她们还是习惯于由主人安排婚姻,不过若本人不愿意的话,明月也不勉强,而会另找人家,但玉奴不同于一般侍女,她从小便是姜家买来的奴婢,姜家被发配岭南后,她便留在小主人舞衣的身边,那时她才九岁,舞衣十一岁,她跟着舞衣一直住在李林甫宅中,两人相依为命,一起度过了最艰苦的十年岁月,她和舞衣名为主仆,实为姐妹,现在随着她年纪渐长,已经步入剩女的行列,其实早在两年前刚到安西时,舞衣便想着给她找户人家出嫁,但玉奴死活不肯,就这么耽误下来了,现在已经不能再耽误下去,玉奴的婚事也就成了舞衣最大的事情,偏偏这件事闹出了风波,她的婚事也就跨出了舞衣的院子,成为郡王府的大事,把明月也牵涉进来。
  明月穿过一片竹林,来到了舞衣的院门前,她刚要走进院子,身旁哗啦一响,玉奴从竹林中闪了出来,“夫人请等一下!”
  “你就躲在那里等我吗?”明月微微一笑道。
  玉奴上前盈盈施一礼,哀求道:“求夫人为我做主!”
  “我听说赵参军的姐姐已经向舞衣求你的生辰八字了,我又不能左右舞衣的决定,你让我怎么办?”
  早晨明月还给李庆安说起玉奴的事情,可中午她便听说碎叶户曹参军事赵钊的姐姐已经来找舞衣求婚了,赵参军想娶玉奴,这件事让明月略略有些不满,赵参军是碎叶本地汉人,家境很不错,固然如此,但她独孤明月才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就算玉奴是舞衣的妹妹,可那只是情,实际上,玉奴还是郡王府的侍女,和其他下人一样,同样拿府中的月钱,赵参军家要求亲,也应找她这个主妇才对,但他们竟越过了自己,这让明月心中着实有些不悦,今天来,她就要向舞衣讲清楚这个理,明月待人一向宽容,但并不表示她就没有自己的原则,在她原则的底线上,她绝不会半点让步。
  玉奴眼中一阵黯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个道理她懂,其实她也想嫁人为妇了,可她想嫁的人是主人李庆安,倒不是因为李庆安是安西郡王、节度使,早在李庆安还是中郎将之时,玉奴便喜欢上了那个赶马车忘记解缰绳的冒失将军了,在舞衣被迫离开李府,一路南行,准备万里奔波去岭南,境况凄凉之极,李庆安追到了小寺庙,用一曲琴挽救了生命脆弱的舞衣,也俘获了玉奴的芳心,她便认定了那个有情有义、可以托付终身的男子,可是她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她从不敢有半点表露出来,直到此时,她已经无法逃避,可她又不敢说自己喜欢李庆安,在舞衣一意孤行要给她找好人家嫁掉时,她便悄悄地求到了明月,这是唯一能替她做主的人了。
  玉奴沉默了片刻道:“我家姑娘其实也不知道我的八字,我和那赵家不配。”
  明月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感慨,便道:“你其实已经是自由身,你若不愿嫁给赵家,你自己回绝就是了,我想你家姑娘也不能勉强你。”
  ‘不会勉强’和‘不能勉强’只有一字之差,但语气和意思就已完全不同,明月用不能勉强,就表明了她绝不妥协的立场,尊重和商量是一回事,但玉奴的婚事最终还是要她来做主,这个原则她绝不能让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