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8/699

  杨国忠只觉得心中苦涩无比,安禄山送来的黄金原本是那么黄澄澄地诱人,可现在,那些黄金竟变得沉重无比。
  “杨相国很悠闲嘛!”
  一个声音忽然从身后传来,杨国忠一转头,只见陈希烈背着手站在门口,似笑非笑地望着他。
  “我哪里悠闲了,陈尚书说笑了!”
  杨国忠打了个哈哈,他实在反感陈希烈这个时候来找他,眉头一皱道:“陈尚书有什么事吗?”
  陈希烈走了进来,也不用杨国忠,便直接坐在榻上,阴阴一笑道:“其实杨相国应该很紧张才对吧!”
  杨国忠心中猛地一跳,警惕地瞥了他一眼,难道他也知道了吗?不可能,谁会把消息透露给他?
  他装糊涂道:“陈尚书在说什么,我一点儿也听不懂,如果陈尚书没有别的事,那我要休息了,陈尚书请吧!”
  陈希烈见他下了驱逐令,便站起身,哈哈一笑道:“可惜啊!可惜!”
  他一连说了两声可惜,便扬长而去。
  陈希烈这辈子最悔恨的一件事就是投靠了杨国忠,当初杨国忠权势如日中天,而李林甫日渐衰败,他羡慕其权势,便脱离相国党,投入了杨国忠的怀抱,不料李隆基却不容许杨党一家独大,便罢免了他的左相之职,而改任刑部尚书,把左相之位给了王珙,这也就算了,可谁又想到贵妃突然失宠,被武贤仪掌了后宫,杨国忠的后台轰然坍塌,谁都看出杨国忠做不了几年相国了,且不说杨国忠没有后台,能力也不行,更重要是一旦皇长孙上台,杨国忠肯定完蛋,一些准备依附杨国忠的大臣纷纷改弦易辙,而不少已经依附了杨国忠的中下级官员也另投了王党和东宫党。
  陈希烈便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状态,他背叛相国党,已经背了一种不忠的名声,如果他再脱离杨国忠,那他的名誉就算彻底完蛋了。
  陈希烈的满腔怒火无处发泄,就自然转移到杨国忠的头上,他恨自己有眼无珠,但更恨杨国忠拉自己下水,今天,他从报信兵口中得到安禄山进军河东的消息,这个消息就像一把刀,陈希烈意识到,这把刀可以狠狠地捅杨国忠一下,杨国忠前几天可是当着他的面夸赞安禄山忠心,这下看他怎么解释?
  他来找杨国忠本来是想先狠狠奚落他几句,再看看杨国忠的惶恐模样,最后再向李隆基告状,不料杨国忠竟然如此冷淡他,这更加定了他告倒杨国忠的决心。
  出了大帐,他便立刻冒雨向李隆基的大帐快步走去,天空雨雾蒙蒙,片刻陈希烈便被淋湿了身子,他小跑着来到了李隆基的大帐前,几名侍卫却拦住了他,“陈尚书请留步!”
  陈希烈连忙拱手道:“我有紧急大事要向圣上禀报!”
  侍卫为难道:“陈尚书,现在圣上身体不适,不太方便。”
  陈希烈眼角余光向后一瞥,只见杨国忠也快步向这边走来,显然是来阻止他,他心中大急道:“确实是十万火急的大事,关系到大唐的社稷,请让我在帐外禀报。”
  侍卫们见陈希烈满头满脸雨水,狼狈不堪,眼中充满了焦急和恳求,又听他说是事关社稷的大事,侍卫便不敢再阻拦,道:“陈相国只在帐外禀报便可。”
  “我省得!”陈希烈快步走到大帐前。
  大帐内娇喘连连,伴着沉重的呼吸声,李隆基气喘如牛,手上按着两个粉臀拼命地前后撞击,他满脸通红,仿佛被火烧了一般,眼睛充满了血,那模样就仿佛一只烧到了一千度的铁炉子,即将爆炸了。
  他心中的欲火却确实即将把他焚毁,他这段时间一直生病未愈,又放纵自己,已经严重地透支了自己的精力,刚才他一口气吃了四丸助情花香,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服用量,这种药凶猛无比,一丸就足以让他一夜耗尽精力,而这次他在极度体虚中一口气增加了四倍服用量,他已经难以控制住自己了,他的身体仿佛已经被魔鬼控制,完全不属于他了。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陈希烈焦急地禀报声,“陛下,臣有大事禀报!”
  李隆基心中一惊,但他的身体却停不下来。
  “什么事?”他气喘吁吁,颤抖着声音问道。
  “陛下,安禄山十万大军突然出兵河东,他造反了!”
  这个消息俨如极寒的冰水猛地灌入了烧得通红的炉体,几年来蓄积的黑暗能量在这一刻终于彻底地爆发了,李隆基只觉得后背脊梁就像被一棍打断一般,痛彻入骨,他一声惨叫,软绵绵地瘫倒在地上。
  ……
  天宝十二年四月二十日,李隆基在军营中再次宿疾复发,几年来积累的病势如山崩地裂,这一次他再也不能幸免,御医抢救了整整一夜,虽然勉强保住了李隆基的一丝气息,但他却无法再度苏醒,御医告诉杨国忠,圣上已经无法再理国事,他的昏迷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苏醒。
  ……
  军营里,杨国忠心急火燎,仿佛疯了一般,如果李隆基驾崩,就是他的大限到来,他立刻下令侍卫封锁消息,不准任何人透露出去,并将几名御医和两名在场的新才人,一并强灌毒酒而死,他又命人关押了陈希烈,防止他铤而走险,逃跑进京。
  杨国忠原本支持的亲王是棣王李琰,可是李琰被关押在鹰狗坊,没有了前途,而这时,寿王李瑁悄悄地走近了杨国忠,和杨国忠一拍而合,杨国忠转而支持寿王。
  只是寿王现远在襄阳,时间上来不及了,杨国忠急得团团直转,尽管他知道李隆基身体极弱,但没有想到他竟会在这个时候倒下,深度昏迷,苏醒遥遥无期,这下他可怎么办?一旦被李豫知道这个消息,他就会顺势登基,他杨国忠的死期就到了。
  现在无论如何不能让李豫得到这个消息,除了李豫之外,杨国忠还担心李璿和李璥兄弟也知道这个消息,他们俩的母亲武贤仪可是杨贵妃的对头,她若得势,一样对自己不利。
  想来想去,只有荣王李琬了,荣王和他关系还算不错,虽然比不上李瑁和他结盟,但至少他们之间无仇无怨,应该可以互相利用,而且李琬还能掌兵,杨国忠很担心这二十万大军失控,他会死在乱军之中,而偏偏他又找不到一个可以信赖的大将。
  他急需荣王回来掌握住这二十万大军,如果荣王能登基,他杨国忠也有拥立之功,想到这,他立刻修书一封,命人急送李琬。
  忙完这件事,他又回头想理顺眼前的漏洞,这时他才猛然想起,武贤仪他还没有控制住,他便急令几名心腹手下道:“你等速去武贤仪寝帐,软禁住她,不准她和外界有任何联系。”
  手下领令而去,杨国忠疲惫地坐了下来,他轻轻地按着太阳穴,想着还有漏洞没有堵上,他头脑里混乱不勘,俨如一团糨糊,心中茫然一片,想了良久,什么都想不起来,只觉得自己似乎什么漏洞都堵住了。
  尽管杨国忠封锁消息已经考虑得尽可能地周到,但他还是忙中出了纰漏,一名当时在场的宫女在李隆基昏倒后,也吓晕倒了,被拖到后帐,众人一片忙乱,将她给漏掉了。
  这名宫女是武贤仪的心腹,每次武贤仪和李隆基房事到最后结束,总是她来替武贤仪擦拭身子,她被抛到后帐外很快便醒来,从帐外侍卫们的对话中,她知道了实情,趁人不备,她偷偷溜出帐,在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控制武贤仪之前,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她。
  武贤仪因被打破了鼻子而躲在别帐内,听到这个消息,她吓手脚冰凉,急拉住宫女问哭问道:“你真的能确实圣上没有去吗?”
  宫女吓得浑身发抖,颤着声音道:“娘娘,圣上确实没有驾崩,但他已经昏迷了一夜未醒,可以喝汤药,就是醒不来,杨相国已经封锁消息,听说还杀了御医和两个才人。”
  “那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武贤仪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来回打转,这时宫女提醒她道:“娘娘,不妨把这个消息告诉两个小王爷。”
  武贤仪一下子被提醒了,对啊!她可以告诉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来决定该怎么办,她立刻写了两封简短的密信,‘圣上病危,速来大营!’
  盖上了她的印章,派两名心腹宦官溜出大帐,分给送给两个儿子,两名宦官刚走,杨国忠派来的人便到了。
  “娘娘,相国有吩咐,没有什么事,请不要出帐,有什么需要对外联系,可以通过我们来联系。”
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乎意料
  负责通知西凉王李璿的宦官在原州箫关县便遇到了正在回程的李璿和郭子仪的大部队,箫关县位于原州以北,距离青刚岭仅百余里,此时李璿因一夜行军,身体疲劳,正驻营休息。
  更重要是李璿并不想回大营,父皇的反复无常和脾气暴躁令他心惊胆战,还有郭子仪率领的朔方军也暂时听从他的指挥,他的陇右军已经被父皇拿走,在这局势纷乱的时刻,他想尽量拖一拖,看看会不会有变故发生。
  李璿只怀着一丝侥幸,但这一丝的侥幸也居然实现了,他正在大帐内与长孙全绪说话,这时一名亲兵来禀报:“殿下,武娘娘身边宦官温进忠紧急求见。”
  李璿一怔,连忙道:“让他进来!”
  长孙全绪起身笑道:“既然是殿下家事,那我就先告辞了。”
  李璿笑着点点头,“长孙将军请!”
  长孙全绪刚走到帐门口,只见一名宦官风急火燎般冲进营帐,他一闪身,让到一旁,宦官温进忠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来,哭丧着脸急道:“殿下,青刚岭大营出大事了!”
  长孙全绪心下一动,他不由放慢脚步,装作弯下腰整理皮靴,却将大营内的对话一字不漏地听进耳中。
  “究竟出了什么事?快说!”
  “只知道圣上出事了,具体发生什么事不知,杨国忠封锁了消息,这是娘娘的密信,只是说圣上病危,让殿下火速赶回。”
  长孙全绪大吃一惊,立刻起身向远处自己的营帐走去,长孙全绪的营帐四周戒备森严,没有长孙全绪的许可,任何人不准进入,营帐一共由一座大帐和两座小帐组成,长孙全绪是军队副将,他的大帐是办公之所,两座小帐则是他起居就寝之所,一般而言,高级将领的寝帐都是自己隐私之所,一般人不敢随便进出,只有最心腹的亲兵才可以授权进入,长孙全绪的营帐也一样。
  长孙全绪快步走到后帐前,一挑帐帘走了进去,大帐内光线昏暗,隐隐有一人正背着手来回踱步,此人虽然身着军服,但他举手投足的气质完全不似军人。
  听见脚步声,他一回头笑道:“长孙将军可有什么消息?”
  从帐帘缝透入的光线照在他的脸上,此人竟然是前太子李亨,李亨出现在军营中并不奇怪,朔方的局势扑朔迷离,杀机暗布,李隆基带走了关中的几近全部兵力,在某种程度它牵涉到了李豫的核心利益,李豫是长孙监国,无法离开长安,但李亨却是自由之身,赶到朔方参与局中博弈,他责无旁贷。
  李豫找到的是长孙全绪,长孙家族是关陇大族,皇室宗亲,在李亨做太子之时,他便和李亨的关系极好,虽然李亨已黯然退出朝堂,但长孙全绪却是皇长孙李豫的忠实支持者,也正因为这样,李隆基才会命长孙全绪去辅佐西凉王李璿。
  李亨是前天赶到庆州,听说长孙全绪已去会州,他便转道会州,在会州赶上了唐军,长孙全绪便将他扮作亲兵,藏匿于自己帐中,恰好此时,长孙全绪偷听到了李隆基病危的消息,便急赶来向李亨禀报。
  长孙全绪躬身施礼道:“殿下,武贤仪派人来紧急通报李璿,说圣上病危,让李璿立即赶回青刚岭。”
  “什么!”李亨也大吃了一惊,脸上的笑容消失,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个消息的严重性。
  “圣上的具体情况,知道吗?”
  “不知,估计李璿也不知晓,殿下,现在我们该如何是好?”
  李亨低头沉思,其实他大致已经猜到问题是出在哪里?极可能是父皇长期服用的助情花香出了问题,他早就听御医说过,那其实是一种烈性春药,长期服用对身体伤害极大,上次父皇已经因此倒下过一次,侥幸被救转,可是他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服用,不出事情才怪。
  现在很可能就是病势再次爆发,而且二次发病将有性命之忧,父皇的再次发病在李亨的意料之中,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是他的急中之急。
  毫无疑问,李亨最关心是军权,这也是他来朔方的真正目的,现在青刚岭一带有近二十万大军,分别来自关中、河东、陇右和朔方,父皇没有问题时,这四路大军他都可以控制,现在父皇病危,那这四路军便各自为阵了,杨国忠虽然可以封锁消息,但他却无法指挥军队,这些军队都是受父皇的直接指挥,不是假传圣旨便可以取代。
  “殿下,卑职可以控制住关中军队,但朔方、陇右和河东的军队,属下可能没有办法。”长孙全绪见李亨沉思不语,便低声道。
  李亨抬起头道:“你速去将郭子仪老将军请来我这里。”
  这时,帐外有亲兵禀报道:“长孙将军,王爷派人来传话,军队要立即出发,请将军尽快收拾物品。”
  “我知道了!”
  长孙全绪快步走出了大帐,李亨缓缓坐了下来,将脸埋进了手掌中,心中乱作一团,难道他盼望了近二十年的一刻,终于到来了吗?
  不多时,外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帐帘一挑,郭子仪走了进来,此时郭子仪心中充满了惊讶,他没有想到李亨竟然会在军中,他也意识到,李亨找自己的事情恐怕不会那么简单。
  尽管心中惊疑,但郭子仪脸上却半点没有表露,他半跪向李亨行一军礼道:“臣郭子仪参见雍王殿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8/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