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699

  商人须动之以利,果然,听到这个价格,王元宝的心顿时怦怦地跳了起来,现在安西银元在黑市上的价格已经兑到了一贯三百文,也就是说安西直接送给了他三成的利益,巨大的利益一下子便将这其中可能的风险盖下去了,王元宝心中迅速盘算,其实他在长安和洛阳库存有一百万贯铜钱,兑换成一百万安西银元,他就平白赚了三十万贯,就算赚不到三十万贯,二十万贯肯定是没有问题,这可是他一年的净利,而且和安西搞好关系,那他也可以直接从安西进货银元,这将是巨大的长远利益。
  王元宝沉思了片刻,这时他想起一件事,他们拿得出这么多银元吗?他知道朝廷拿下河西后,堵住了银元的东进之路,这段时间市面上又大量兑换银元,他很担心对方没有这么存货。
  “胡使君,如果我从各地调钱,调一百万贯铜钱兑换你们的银元,你们拿得出这么多吗?”
  “长安没有这么多银元,只有四十万枚。”
  胡沛云坦率地道:“但很快就有大量的银元陆续进京,我们不仅要兑换王东主手上的铜钱,还要兑换尽可能多的铜钱,请王东主放心,朝廷堵不了我们,我们可以在一个月内调集两百万银元至长安,我们准备全部买进铜钱,如果王东主愿意,所有的铜钱兑换我们都可以委托王宝记柜坊来做,王宝记柜坊可以和安西柜坊一样的进价。”
  王元宝眯缝的小眼睛都发光了,这种发财的机会他若放过,他的老祖宗都不会饶他,他刚要一口答应,不料站在他身后的儿子却用膝盖头顶了他的腰一下,王元宝顿时醒悟,他连忙干咳一声,道:“胡使君,此事事关重大,容我三思。”
  “可以!我给你一个晚上的时间考虑,如果你想通了,就麻烦王东主亲自去一趟安西柜坊,给柜坊的常大掌柜说一声,时间是在明天正午之前,过了这个时辰,我们的合作就算失败,告辞了。”
  胡云沛转身便走,走到门口时,他又停住了脚步,头也不回道:“我再一次提醒王东主,这是安西节度使李大将军和王东主的合作,希望王东主记住这一点。”
  他拉开门便大步离去了,王元宝将胡、邢二人送走,这才急惶惶地赶回书房,一进书房便对儿子道:“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
  王牧云将门关上,这才不慌不忙道:“父亲有没有考虑过,李庆安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买长安和河南府的铜钱?”
  一句话提醒了王元宝,其实他已经隐隐想到了什么,可就像雾里看花一般,思路不是很清晰,儿子的再一次提醒,让他有点明白过来了。
  “你是说,李庆安是针对朝廷即将发行银钱一事?”
  王牧云点点头,“我认为正是这样,李庆安有意破坏朝廷发行银钱。”
  “可是他收兑铜钱就能破坏吗?我有点不太明白,大唐百年来不知铸造了多少铜钱,他能收购多少?”
  “父亲这就不懂了,他并不是为了收购大唐的铜钱,他是为了破坏朝廷发行银钱,只要抽了银钱的流路,他便达到了目的。”
  王元宝也是一个很精明之人,他立刻便明白过来了,发行银钱的目的是为了用一比五十的比例来兑换铜钱,大唐铜钱虽多,可绝大多数都在民间,普通民众和商人没有谁会要那种劣质银钱,这两年滥发银钱的教训已经够深了,而那些拥有大量铜钱的权贵更不会买帐,朝廷只能发给官员,但数量也不会太多,关键还是用强制手段从存钱量最大的柜坊强行兑换,所以李庆安便先下手为强,用银元从各柜坊中兑走库存铜钱,釜底抽薪,让柜坊无钱可换。
  但王元宝眉头一皱又道:“我还是不明白,如果朝廷又改成强制兑换银元,比如用一比二十来兑换银元,这不是一样吗?”
  “不!不一样。”
  王牧云毕竟是长期和官场打交道之人,看得比父亲透彻,他摇摇头笑道:“父亲忘了吗?圣上前几天才下旨,不承认安西银元为大唐钱币,如果他公开用银钱兑银元,这不就等于又承认安西银元为大唐钱币了吗?要么就是借口银元违法而强行没收,可是谁会这么傻,让他们把银元抢走?再者,开柜坊的人都有后台,大不了就停业把银元转移走,无钱可兑,看他怎么办?”
  王元宝终于明白了李庆安的用意,他心中倒有些害怕起来,如果他卷进圣上和李庆安的斗争中,那会使王家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中,这不是他愿意做的事,可是巨大的利益又有点让他舍不得,他便问儿子道:“云儿,你说我们到底做不做这笔生意?我着实有点担心。”
  “父亲,刚才孩儿阻止你当场答应,并不是说咱们不做这笔生意,孩儿的意思是说,最好请示一下张相国,听一听他的看法,他可是咱们的后台啊!”
  王元宝点了点头,自己儿子所言极是。
  ……
  张筠还是任户部尚书,在这个位子上他坐了已经近十年,几乎是牢牢把持了户部,但从年初开始,他对户部的控制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起因便是裴旻出任了户部侍郎,而且李豫登基后,还升迁裴旻入政事堂为相,很明显,李豫是在用裴旻来架空他,裴旻是李庆安的妻舅,有李庆安支持,裴旻也不会轻易受自己的拉拢。
  张筠也不去争,他索性就在家养花钓鱼,怡养性情,以退为进,等待机会出现,晚上,张筠照例在书房看书。
  看书的时候,张筠不喜欢被人打扰,但他的兄弟张垍却不请自来。
  “大哥,我听说一个消息!”
  张垍俨如一阵风似的冲进了张筠的书房,后面的老管家追之不及,连连跺脚,张筠放下书,眉头一皱道:“你急什么?五十多岁的人了,连这点涵养都没有吗?”
  “可是这个消息重大,我不得不急!”
  张垍刚要开口,张筠却止住了他,向管家挥挥手,命他退下。
  “说吧!什么消息让你这么急?”
  张垍转身关了门,他靠近兄长压低声音道:“我刚刚从宫中得到消息,先帝醒来了。”
  “什么!”
  张筠大吃一惊,“你是说先帝?在青岗山一直晕迷不醒的先帝?”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但这是绝密消息,我也是刚刚得到,他暂时还不能说话,但是已经睁开眼了。”
  “天啊!”张筠心中震惊不已,李隆基醒来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唐再生变局,如果他下旨亲王归朝,那些亲王肯听吗?更重要是李隆基如果恢复了健康,他会甘于无权的寂寞吗?
  “大哥,我们怎么办?”张垍紧张地问道。
  张筠心中纷乱,他尽力使自己平静下来,道:“我们什么都不做,静观其变。”
  这时,管家又出现在门外,推开一条门缝,禀报道:“老爷,王元宝来了,要求见老爷!”
  张筠现在哪有心情见他,便一挥手道:“告诉我,我身体不适,改日再见他。”
  管家犹豫一下又道:“可他说他有重大事情要向老爷禀报,说事情非常紧急。”
  再紧急也不过是一介商人罢了,张筠心中只想着李隆基苏醒一事,他不耐烦道:“我说了,不见!”
  旁边的张垍却动了心,下个月就是他的寿辰了,他还等着王元宝给他送重礼呢!财神爷怎么能这么生硬地拒之门外。
  他便劝大哥道:“大哥见见他吧!最近不是传闻圣上要发行银钱吗?说不定和此事有关。”
  “嗯!”
  张筠点点头便道:“好吧!带他进来。”
第三百九十三章
货币战争(下)
  老管家将王元宝领到书房前,低声嘱咐他道:“老爷心情不好,不要乱说话。”
  “多谢了!”
  “老爷,王元宝来了。”
  “进来!”
  王元宝深深吸了一口气,快步走进书房,给张筠跪下道:“草民王元宝,参见张相国。”
  或许是想到了王元宝送的重礼,张筠脸色稍微和缓一点,便一摆手道:“请坐吧!”
  虽然王元宝口口声声说张筠是他的后台,但实际上张筠本人并不承认,他是翰林大学士出身,是大唐文坛领袖,他怎么可能承认自己和一个商人有密切的关系呢?
  但王元宝这样阔绰的大商人又是他所需要的财源,因此,张筠便一直让自己的儿子和王家往来,他本人是极少会见王元宝,像今天让王元宝进他书房,更是前所未有。
  王元宝心中也是激动异常,张筠居然请自己进他的书房,这可不是一般的荣耀,他一下竟忘了来意,激动得结结巴巴地恭维道:“张相国不愧是大唐第一相,这么晚还不忘国事。”
  张筠明明在看书,和国事何关?王元宝的马屁拍得牛头不对马嘴,什么大唐第一相国,他既非右相,也非左相,哪里第一了,当然,他的资历最老,可就是这样,如果是李庆安恭维他,他或许会怡然自得,可偏偏是个满身铜臭的商人恭维他,张筠不由眉头一皱,有些后悔让此人进自己书房。
  “你有什么紧急事情就说吧!”
  王元宝不敢再多话,连忙道:“回禀张相国,今天李庆安派人来找小人。”
  王元宝便将胡云沛来找他之事,一五一十地说,但却隐瞒了他的获利,最后道:“他要用银元来大量购买铜钱,我们怀疑和朝廷要发行新银钱有关,市面上铜钱不足,新银钱恐怕难以上市,事情紧急,小人连夜向相国禀报。”
  张筠越听越惊讶,此时他已经把李隆基苏醒一事放到一边了,他满脑海中就想一件事,李庆安到底要做什么?
  张筠是何许人?做了十年的户部尚书,他怎么可能不懂李庆安剑指何处?他明显是在教训李豫夺取河西一事,甚至是在逼李豫让步,或者他深谋更远,如果李庆安真的大量购入铜钱,李豫发行银钱一事,恐怕失败的可能就会很大了。
  如果李豫新钱法失败,那么他招募二十万新军的计划就会破灭,时间再拖下去,他在军事上就会面临极其不利的局面,不说安禄山,就是其他三王也会相继发难,他们不会允许李豫在皇位上呆得太久,在李豫主张发行新钱上,张筠的心态比较矛盾,一方面他希望李豫失败,使他无募兵之能力,但另一方面,他又乐于见到因发行新币而造成民怨沸腾的局面,这就给其他三王带来了问责君王的借口。
  张筠心中矛盾,沉默不语,这时旁边的张垍却忽然问道:“你说那个人拿李庆安的十六号金牌来见你,你见过他吗?”
  王元宝摇了摇头,“我是第一次见他,而且邢縡也是第一次见他,此人很神秘,只知姓胡,不知其名,也不知身份,而且明天他已经不愿意再见我了。”
  张垍沉吟一下,便对张筠道:“大哥,我怀疑此人就是汉唐会的头目,大哥还记得李庆安身份暴露一事吗?他在中原有个秘密组织。”
  “这个人不重要,就算重要,你也找不到他了。”
  张筠叹了口气道:“他不会再露面,二弟,不要关注这个人,要关注事件的本身,李庆安要和圣上较劲了。”
  “就兑换百万贯钱,大哥把这件事看得太重了吧!”
  张筠摇摇头,对王元宝道:“王东主请暂时回避一下吧!”
  王元宝知道他们兄弟有机密要谈,自己外人不能在场,他连忙起身退了下去,书房里变得十分安静,张筠背着手在房间里慢慢地踱步,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良久,他低沉着声音道:“其实圣上发行银钱我也不看好他,就算没有李庆安,安禄山、蜀王、吴王他们也会出手破坏,发行新钱不是一天两天之事,他此举不得人心,早晚必遭失败,其实我担心的不是这个。”
  “那大哥担心什么?”
  “我很担心李庆安的后手!”
  张筠无奈地叹息一声,缓缓道:“他这次大量买进铜钱,好像看似要和圣上对抗,其实不然,他的真正目的并不在此。”
  张垍惊讶道:“难道他不是为了阻击圣上的新钱法吗?”
  “他为了阻击新钱法没错,不过如果你的眼光就此停步,那你就把李庆安想得太简单了。”
  张筠冷笑一声道:“他的真实目的是要控制住大唐的钱币,用他安西的银元最终取代开元通宝,或者以安西银元为主,开元通宝为辅,这件事不是今天才出现,好几年前他便这样做了,一步步在稳步推进,我一直在观察,圣上也发现了这个苗头,因此他策动了河西事变,想堵住李庆安银元东进之路,李庆安当然不甘自己的计划失败,反击是必然,正好这个时候圣上要发行新银钱,这件事便成了李庆安反击的突破口,这次李庆安若反击成功,朝廷再无能力阻拦安西银元进入中原,大唐钱币迟早被安西控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