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699

  李辅国这才明白,原来陈弘志竟是李适最信任的人,真是天助他们了,他的眼中立刻涌出了一种奸诈的笑意,道:“虽然你做得很好,但太上皇并不希望他的孙子拉肚子,他只是希望圣上能再昏睡一段时间,你知道,朝廷政事堂正在重新公推,太上皇不希望圣上干涉此事,所以,还要再辛苦你一趟。”
  说着,他把一只小指头般大的红色的水晶小瓶放在桌上,陈弘志脸色大变,那红色的小瓶在他看来,就仿佛是毒蛇的信子,他一连后退几步,眼中惊恐万状,浑身颤抖。
  “不!不!我不做。”
  他话没说完,李辅国便一记耳光狠狠抽在他脸上,咬牙切齿骂道:“你这个王八蛋,你敢不做吗?你不做,你就死,圣上的碧玉貔貅是你偷的,巴豆粉是你放的,你还以为你有多忠诚高尚吗?”
  陈弘志瘫软了下来,他仿佛听见身后大门重重的合拢声,他的退路已经被断绝了,他就像一只经不起诱惑的小鸟,被毒蛇拥入了怀中。
  “你们会杀我灭口!”这才是他最害怕之事。
  李辅国蹲了下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脸,柔声笑道:“你真是糊涂啊!圣上最后是因为他病重不治,如果你死了,不就告诉了别人,真相是什么吗?你不用担心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被灭口,就像我,知道得比谁都多,那太上皇为什么不灭我的口?”
  “你不一样。”
  “一样的,真是傻孩子,你是宦官,只有宦官才能成为太上皇的心腹,你明白吗?现在你就是太上皇的心腹,替太上皇做最隐秘之事,现在你懂了吧!”
  陈弘志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李辅国站了起来,道:“好了,之前因为你不是太上皇的心腹,所以要赏你黄金,但现在你已是我们的人,所以就不会有什么赏赐了,今天晚上就把事情办妥,然后你去读书,将来做御书房的总管。”
  说完,李辅国便开门走了,不知过了多久,陈弘志慢慢站了起来,将门反锁了,他摇摇晃晃地走到床前,呆呆地望着两箱黄澄澄的金子,这是五千两黄金,价值六万贯钱,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拥有这么多财富,渐渐的,眼中的贪婪之火又再次燃烧起来,他霍地回头盯住了那只红色的水晶小瓶,此时在他看来,那已经不再是毒蛇的信子,而是一盏照亮他前途的明灯。
  ……
  陈弘志也是唐朝历史上一个权力很大的宦官,历史上的唐宪宗便是他所害,一时权倾朝野,但历史在他少年时转了一个弯,他成了李亨的一把锄头,为李适掘墓。
  当陈弘志眼巴巴地看着李适将一杯鲜红的花露蜂蜜汁喝尽时,此时,他也知道自己改变了历史,他不知道药性会在几时发作,他的心紧张得几乎停止了跳动。
  “你怎么了?”
  李适见他神色有些异常,不由奇怪地问道。
  “没、没什么,这些天奴才可能没有睡好,头晕得很。”
  “是啊!朕生了一场病,让你们受苦了,朕心里也很内疚,你去休息吧!这里不需要你了。”
  圣上的关怀让陈弘志几乎哭了出来,但他知道现在已经无法挽回了,他若露半点口风,便是死路一条,他死死咬住了嘴唇,克制住自己的情绪。
  陈弘志跪下,重重磕头道:“陛下关心,奴才感恩不尽,愿陛下龙体早日康复,奴才再服侍左右。”
  “朕也想早点好起来,哎!天天读书,头都大了,朕还想再坐船玩一玩,到时你陪我一起玩。”
  “好!奴才一定陪陛下。”陈弘志的声音里都带有哭腔了。
  这时一阵强烈的困意向李适袭来,他点点头道:“朕想睡觉了,你去吧!好好去休息,晚上再来陪朕说话。”
  “那奴才告辞了!”
  陈弘志心中紧张得快跳出来,他慢慢退下,立刻向自己的房间快步走去,他不放心他的五千两黄金,就藏在他的床榻下,若圣上出事,宫内肯定搜查,若被人搜到,他就死路一条了,不行,他必须要将黄金埋起来。
  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他住的院子里有几个宦官正在自己做饭,见他回来,都讨好地向他笑道:“陈公公,我们这边有一瓶好酒,要不要来喝一点?”
  “不用了,我要睡觉,任何人都不准打扰我。”
  陈弘志刚走到门口,这时,走过来一名宫女,向他施礼道:“陈公公,太上皇要我送件玉器给你。”
  “嘘!”
  陈弘志吓得心都要跳出来了,他向两边看看,没有人注意他,便低声道:“进屋去说!”
  他推门进了屋,宫女也一闪身进了屋,她从随身的篮子里取出了一尊碧玉马,放在桌上笑道:“太上皇听说你喜欢碧玉,便将这尊玉马送给你,这可是于阗进贡的,是极品美玉,是给你的奖励。”
  “多谢太上皇,请大姐转告太上皇,就说事情已经办妥,请他放心!”
  “是吗?”那宫女闪过了一丝冷意,一指榻下,讶道:“公公,你的黄金怎么没了?”
  陈弘志大吃一惊,一回头向榻下望去,他的黄金果然不见了,他呆住了,就在这电光石火的一刹那,一根绳子勒住了他的脖子,猛地一拉,陈弘志摔倒在地,他拼命挣扎,两手在空中乱抓,他喉咙里咯咯直响,翻着白眼绝望地看着身后的宫女,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女人的力气竟是如此之大。
  “说过……不杀……我!”他拼命挣出了这句话。
  “我们是不想杀你,但你一定要自杀,我们也没有办法了。”
  宫女声音就毒蛇一样阴冷,这是陈弘志在人间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片刻,宫女从后窗悄然离去,房间反锁着,只有陈弘志瘦小的身影在半空中摇荡。
  ……
  宫中已经发生了巨变,但此时朝廷中人都还没有意识到宫中将出事,所有人的心思都在政事堂的公推上,明天将是监国宣布政事堂开始公推的最后期限,从明天开始,便是三天的公推期,此时所有人的心弦都绷紧了,大家都遗忘了病重中的小皇帝。
  在唐朝的政治中,政事堂其实是一种协商机制,因为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的权力极大,有制诏之权,为了限制中书省的权力,便有了门下省来监督,一份诏书,光盖了中书省的印章还不行,还必须有门下省的大印,所以就称为中书门下之印。
  门下省若觉得中书省的诏书不妥,可以直接反驳回去,中书省必须重拟,这里面就有两个问题,首先是中书省的诏书已经经过皇帝御批,如果驳回,那皇帝还得再批一次,其次,中书门下批来驳去,容易使军国大事被拖延。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所以就有了政事堂这种协商制度,中书省、门下省首脑事先坐在一起协商,协商通过后,中书省再拟旨,另外,唐朝是实行多相制,除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这样的一级相国外,还会有几名二级相国,也就是获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格的高官,一般是各部的尚书,他们也一起参与了政事堂的协商,渐渐的,政事堂就成为了唐朝的内阁,具有极大的权力。
  尤其在目前皇权缺位的情况下,政事堂就成了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唐朝的军国大事都由它来做出决定,无论是李庆安还是李亨,都极为重视它。
  天快黑时,裴旻的府门前停了好几辆马车,这是赵王党的重要骨干在一起商量对策了,在裴旻的外书房里坐了五个人,裴旻、崔涣、韦滔还有卢涣,另外还有中书侍郎张镐,张镐本来也属于保皇党人,但李亨对李适的严重威胁,使张镐意识到,只有依靠赵王党才能更好地保住少年皇帝,他便转而投靠了赵王党。
  “这两天我越想越觉得奇怪,王珙所提的三个条件都是我们办不到,他明明知道我们不会答应,为什么还要提这三个条件,很明显,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解散政事堂,这是李亨的故意而为,我敢肯定他为此蓄谋已久。”
  裴旻的话让所有人都陷入沉思,这时,崔涣眉头一皱道:“按照朝廷目前的权力格局,赵王党占了四成,保皇党占两成,张党占一成,监国党只有三成,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公推政事堂,政事堂的七人中,我们能占三人,保皇党一人,张党一人,他们监国党最多只有两人,我就不懂了,解散政事堂重新公推,对他们并不利,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既然他们已经把张筠争取到了,那么政事堂中他们就占了四人,成为大多数,什么决议不能通过,解散土地田亩司,土地归还原主人,这些决议都能顺利通过,为什么还要解散政事堂,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韦滔也点点头道:“崔尚书说得不错,我也是这么想,他们根本没有必要解散政事堂,我想,李亨应该是另有用意。”
  裴旻背着手走了几步道:“或许他们是另有用意,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你们没有想到,那就是张筠这个人,我不知道他们对张筠达成了什么妥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张筠是墙头草,不可能事事都支持他们,张筠或许只答应与他们一同辞职,解散政事堂,反正最后公推中肯定还会有他,对他来说这只是顺水人情,这符合张筠的风格,但崔尚书也说得对,他们在这个时候解散政事堂,甘冒很大的风险重选,他们必然是另有图谋,我有一种预感,这两天必有大事发生。”
  裴旻刚说完,外面便传来一阵急促的奔跑声,只听一名下人在门外大喊道:“老爷,不好了,宫中有紧急消息传来,圣上、圣上驾崩了!”
第五百零九章
登基之战(上)
  突来的消息使众人大吃一惊,他们面面相觑,他们几乎是同时明白过来,这就是裴旻所说的大事,李亨蓄谋已久,在这关键时刻解散政事堂,害死了少年皇帝。
  “陛下啊!”张镐向北跪下,放声痛哭,崔涣又惊又怒,破口大骂道:“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害死了两任皇帝,他就不怕死后下阿鼻地狱吗?”
  这时,裴旻也从极度震惊中恢复了理智,他立刻对众人道:“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大家赶快把家人带去长安县,不!不!不能顾家人了,我们现在就去长安躲避,再晚一步,我们就走不掉了。”
  众人都明白裴旻的意思,慌慌张张便向大门外快步走去,裴旻走在最后,他把妻子也顺便带上了,众人各自上了马车,车夫扬鞭,几辆马车迅疾地向长安县驶去。
  他们非常幸运,马车刚刚冲过朱雀大街,李亨的戒严令便下达了,万年县的各个坊门纷纷关闭,一队队金吾卫士兵在大街上奔跑,喝令行人立刻回家,位于万年县的裴府和韦府被士兵团团包围。
  万年县的突然戒严让长安人都疑惑不解,有些人已经隐隐猜到朝中可能出了大事,但真相已经封锁,所有的情况只能等明日天亮才能知晓了。
  对于知情者或者参与者来说,这个夜晚无疑是难眠的一夜,这短短的一夜,将彻底改变大唐的历史。
  大明宫含元殿的高阶之上,李亨背着手俯视着长安全城,他有一种将天下江山拥入怀中的感觉,现在这种感觉变得真实起来。
  大明宫已经完全与外界隔绝了,除了最初逃出报信的几个宦官外,其他人再也无法进出,全副武装的羽林军将大明宫严密地控制住了,目前控制大明宫的羽林军由左将军徐子耀率领,他已经被李亨完全收买,而羽林军大将军安抱玉的母亲在上月去世,他请了三个月的丧假,这样就给了李亨一个控制大明宫的机会。
  但太极宫和皇城那边李亨却无法控制,那边的五千羽林军是由右将军赵羽信统帅,赵羽信是前羽林军大将军长孙全绪的心腹,想控制他,就必须拉拢住长孙全绪,只可惜平楼事件后,李亨已经再没有机会和长孙全绪和好了。
  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他控制不住皇城的五千羽林军,也控制不住长安县的两万千牛卫,这其实也没什么,更重要是他李亨有二十万关中大军在手中,他就不怕任何人与他为难,就算是安西军他也不怕了,这就是实力,至于身后史家的笔,他更不惧,只要他登上皇位,历史不就是他手中的一团面吗?
  在他身后,站满了羽林军和宫廷侍卫,左将军徐子耀上前一步,谄笑道:“陛下,臣恭请陛下荣登大宝。”
  望着满城的万家灯火,李亨忽然仰天大笑起来,他笑得是如此畅快,多年的憋屈在这一刻被他抛在脑后了,这是他蓦然转身,注视着他梦寐以求了近二十年的帝位,他再也克制不住内心激动,大步向含元殿那至高无上的宝座走去。
  ……
  夜色深沉,几匹战马如风驰电掣般在长安以西的官道上疾奔,胡沛云紧咬嘴唇,他快马又加鞭,眼中涌现出无限的恨意,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窝囊,作为长安内务司的总头目,他竟然对李亨的计划一无所知,让他感到羞愧、感到耻辱,但事情已经发生了,他只能将以后的事情做好,再向大将军请罪。
  他们如一阵风似飞驰而过,不到一个时辰,便赶到了咸阳的安西军大营,通报后,被当值士兵匆匆地带进了严庄大帐。
  “胡总管,你总是在半夜三更来找我!”严庄打了个呵欠,有些倦怠地埋怨道。
  “先生无怪,长安出了大事,我不得不连夜赶来。”
  “别急,先坐下!”
  严庄请他坐下,笑道:“让我猜一猜好吗?”
  他沉吟一下,便笑道:“可是少年皇帝驾崩了?”
  胡沛云大吃一惊,连忙问道:“先生怎么知道?”
  “我前天看你送来的情报,上面说圣上病了,我就在想,如果这时候圣上因病去世,对李亨倒是一个很好的借口,没想到他真的动手了。”
  严庄神情颇为得意,他为自己能准确地摸到李亨的心脉而感到自傲,但胡沛云却感到十分沮丧,道:“可惜还是被他得手了,我无能啊!”
  “不!不!不!”
  严庄连忙劝慰他道:“他得手对我们并不是坏事,这也是大将军所期望,大将军早在扶持小皇帝登位时,便知道会有今天了,若你制止了,反而会坏大将军的大事,你明白吗?”
  严庄的解释让胡沛云一颗内疚的心放了下来,他苦笑一声道:“虽说有些侥幸,但毕竟是我们没有洞察,这一点不容否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