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6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1/699

  史思明从燕王府中也得到了一点点消息,安禄山可能会兵分三路进攻河东,但怎么派兵,路线是怎样,这些他都一无所知,他现在急需买通安禄山身边的亲信成为自己的眼线,而李猪儿就是最好的人选,他极得安禄山信任,甚至有资格在安禄山榻边站岗,安禄山喜欢肥熟妇人,李猪儿便到处给他寻人,是安禄山那个方面的大管家。
  而且史思明也打听到了,这李猪儿十分贪财,但他又很小心,不轻易从外人那里接收钱财,怕丢了安禄山的信任,所以史思明才准备从李猪儿的叔父李醉那里下手,让李醉成为他的牵线之桥。
  史思明已经看出安禄山不想派他了,他一声不吭,病歪歪地坐在一旁,这时安禄山站起身,在心腹李猪儿的搀扶下走到沙盘前,他一摆手,立刻上来两名侍卫,一边一个,将覆盖在沙盘上的绢纱徐徐掀开,露出了沙盘的真面目。
  “你们都过来看看吧!”
  安禄山拔去了原本插在井陉的史思明小旗,换成了李怀仙的小旗,李怀仙上次击败了郭子仪的军队,使安禄山对他充满信心,以至于连烧毁草料库这么大的罪都没有怪他,而杀了一名低级将领作为他的替罪羊。
  众人围拢上来,安禄山取过长木杆,指着河东以北道:“现在河东有北唐的三路大军,北面是云州代州是雷万春部,有一万五千军队,这里兵力较少,不足为虑。”
  他木杆又移到南方,重重地点了点晋州,道:“我真正担心的是这里,晋州部署了李嗣业的五万安西军,这五万人是李庆安的精锐之军,除了他们,还有三万从河西、陇右来的军队部署在绛州、潞州和泽州,而河南那边又有李光弼的二十几万大军,更重要是我们没有渡河船只,本来沧州有船场,却被某个蠢货一把火烧了,造船的工匠死的死、逃得逃。”
  说到这里,安禄山目光凌厉地射向蔡希德,蔡希德心虚地低下头,不敢说话,安禄山重重哼了一声,又将木杆指向太原,对众人道:“太原虽有郭子仪的八万军,但却比安西军容易对付的得多,所以这次我决定攻打太原,力争在一个月内攻克太原。”
  他的目光一一向众人扫过,最后下令道:“我们兵分两路,李归仁为南路率本部五万人出滏口陉,佯攻潞州,务必给我牵制住李嗣业的安西军,若他主力北上支援太原,你就出兵潞州泽州,给我烧杀劫掠,逼李嗣业南下。”
  他又用木杆指了指井陉,对李怀仙、蔡希德和安庆绪道:“你们三人率本部十五万大军,走井陉进军太原,安庆绪为主将,李怀仙和蔡希德为左右副将,南方进攻是虚,而你们进攻是实,从入井陉之日算起,我希望一个月后,我亲赴太原视察。”
  众人齐声应道:“遵命!”
  “好!现在各归去整顿兵马,十天后大军汇兵幽州,正式起兵!”
  ……
  幽州城内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雷,一队队骑兵向城外驰去,田承嗣、蔡希德、安庆绪各率亲兵离开了幽州城,城内被一个冬天泡得有些懒散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许多人都意识到了,大战将起。
  城南的一间平房内,季胜正和一名中年男子商量买药一事,中年男子叫魏汝群,是燕军中的一名汉人军医,身材瘦高,他原本是幽州一家药铺的首席医师,去年妙手回春堂事件后,所有幽州城的药铺都被牵连了,他所在的药铺被关,药材被强征,他本人也被强征进军营做了军医。
  魏汝群年过四十被强征入伍,对安禄山没有什么忠义之心,再加上燕军内山头众多,军纪不严,人人都在想着劫掠发财,魏汝群也寻思着能发一笔财,给他儿子娶亲买房,也给自己攒下一笔养老钱。
  只是他年老力衰,没有机会去参与劫掠,只能靠山吃山,私自倒卖安禄山的军用伤药,平时都是零零星星偷卖给病人,冒着被发现杀头的风险,几个月才攒了三四贯钱,这令他很不爽,而季胜是他的第一个大主顾,使他倍加讨好,生怕生意谈不成。
  “我手中有八百丸行军散,两百副金创药,都是上好药材炮制,若按市价,这些至少值三百贯,如果季公子能一起买下,我可以便宜一点,两百五十贯,全部卖给季公子。”
  季胜取出两锭黄金笑道:“这是二十两黄金,给先生,不用找了。”
  魏汝群大喜,对方居然给黄金,而且是二十两黄金,现在金银可是河北最稀缺宝贵的东西,黑市上一两白银或者一块安西银元可换两贯钱,黄金价格更贵,一两黄金可换三十贯钱,尤其大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钱窖,三十贯钱就重两百斤,根本拿不走,也藏不住,只有换成金银。
  季胜给了他二十两黄金,在长安或许只值两百贯钱,但在河北却值六百贯钱,看样子这个人不是商人,商人怎么不懂这些?
  但魏汝群已经顾不上了,这二十两黄金就能救他一家人性命,他立刻收了黄金,高声喊道:“鹿儿,把为父的药包拿来。”
  ……
第六百二十九章
惊闻硕鼠
  “来了!”
  门外走进一个少年,相貌颇像魏汝群,手中拎着一个大布包,这大布包里就是这几个月魏汝群从军中偷回来的药了,他接过布包,打开来笑道:“都在这里了,四只木盒,一盒两百粒行军散,其余都是金创药。”
  或许是他觉得不好意思,又解释道:“其实这些药外面根本买不到了,所有药材药铺都被安禄山收为军有,运气好的话,你这药也能卖五百贯钱。”
  “多谢先生了。”
  季胜收起药,却不急着离开,他看了一眼站在魏汝群身后的少年,笑问道:“这是魏先生的儿子吧!”
  魏汝群今年四十五岁,但他儿子才十五岁,是他后妻所生,他只有这个独子,爱若珍宝,或许是太过溺爱的缘故,他儿子长得瘦瘦弱弱,皮肤白皙,性格又内向文静,颇像一个女孩。
  魏汝群没有防备,得意地笑了笑道:“下个月就十五了。”
  “十五岁了。”
  季胜点点头,若有所思道:“我记得安禄山下过征兵令,凡十五岁以上少年都必须去民团备案,令郎下个月也要去备案吧!”
  魏汝群脸色大变,季胜的话戳中了他的心事,这也是他最担心最害怕之事,虽然现在儿子还没有被征兵,可一旦战事吃紧,他儿子肯定逃不过征兵之灾,他在军中几个月,很清楚军中的黑暗,就算儿子不上战场,也逃不过军中胡兵的折磨,必死无疑。
  儿子也感受到了父亲的焦虑,靠进父亲的怀中,魏汝群抱住爱子,不由长叹了一声,心中忧虑之极。
  季胜便笑问道:“那先生为何不送他离开河北?”
  “我怎么不想!”
  魏汝群叹息一声,道:“可又谈何容易啊!现在各地州县都有安禄山的虎狼兵,我让娘子带他走,根本就走不出去,且不说各陉通道都有士兵把守,不准离开河北,就怕连陉口都走不到,半路就被那些虎狼兵谋财害命了,比强盗还坏百倍,只有躲在幽州稍微安全一点。”
  季胜心中早有打算,他微微一笑道:“不如这样,我帮先生一个忙,把令郎和夫人送到长安去,你看如何?”
  魏汝群眼中一亮,随即又黯淡下来,他虽然和这个男子做了笔交易,但毕竟是素昧平生,他怎么能相信他,把妻儿交给他,再说,他又凭什么能离开河北?
  季胜仿佛知道他的想法,便从怀中取出一幅地图,指着北方道:“燕军虽然堵住了通往河东之路,但北方之路他却没堵,我们可以从饶乐越过长城,绕道关外前往云州,到了云州,那就是北唐军的地盘来,实不瞒先生,我这就是从这条路进河北的。”
  魏汝群有些怦然心动了,他也知道有这条路,安禄山控制并不是很严,只是北面是胡人的地盘,太危险了,不过这点险比起南下进河东要好得多了,他唯独就是不放心季胜,他凭什么帮自己?可别把自己的妻儿卖给胡人了。
  季胜淡淡一笑,他取出一面金牌放在桌上,推到魏汝群面前,魏汝群瞥了一眼,只见金牌上刻着四个字:‘安西斥候!’
  惊得他跳起来,满脸恐惧地望着季胜,“你是……”
  季胜摆摆手笑道:“魏先生不用担心,你一个小小的军医,我害你做什么?”
  魏汝群想想也有道理,自己一个小军医,对他们确实没有什么威胁,他一颗心稍稍放下,这时他忽然想起一事,又笑着低声问道:“烧草料库可是你们做的?”
  季胜一笑,没否认也没承认,又道:“如何?这下相信我能帮你妻儿带到长安了吧!”
  魏汝群已经相信了,难怪他们要买行军散和金创药,看来真是北唐军斥候,那就另当别论了,不说带妻儿到长安就算是带到云州,他妻儿自己就能去长安了,本来一点不抱希望的他,心中又开始活跃起来,儿子的大舅就在长安,可以让妻儿去投靠他,再加上他们有二十两黄金,也能在长安安身了。
  但他也知道,季胜也不会无缘无故帮他,对方必然也有事找他帮忙,他便点点头道:“季公子请说吧!需要我做什么,只要我能办到,一定尽力去做。”
  季胜不慌不忙笑道:“我想魏先生既为军医,应该需要一个助手吧!你看我如何?”
  “你?”魏汝群瞪大了眼睛。
  季胜缓缓点头,“你让我进军营跟你做军医,我负责派人送你妻儿去长安,这个交易你做不做?”
  这是个双向担保的买卖,这个姓季的斥候在自己身边,他的手下不敢害自己儿子,而自己儿子在他们手上,自己也不敢出卖他,现在魏汝群只要自己儿子能逃离河北,让他做什么都行。
  “好吧!我们一言为定。”
  有人介绍,季胜进燕军就极为容易了,当天晚上,季胜便领了号牌,补了军籍,成为燕军中的一员,季胜,名字是真的,没必要做假,赵州赞皇县人,分在安禄山的直属军中,第十军第八营,没有盔甲军服。因为他是军医,只得了一把刀,不是横刀,一把很普通的长刀。
  ……
  河北风起云涌,长安的局势却十分平静,李庆安在十天前回到了长安,长安的局势平静是指朝廷,自从张筠为右相后,朝廷的政务运作便开始稳定下来,张筠或许不是一个有新思维、有创造力的改革派,但他在维护朝廷稳定上,却有着其他重臣难及的手段,他能协调好每一个派别的利益,能将各个官员之间的矛盾及时消弭于无形。
  这也是李庆安看中他的原因,在外乱未平息之前,朝廷尤其需要稳定,就算是死气沉沉也比政局纷乱要好。
  目前政事堂依然是六相,崔宁在河南江淮忙于疏通漕运,实际上朝中只有五相,崔平辞去相国之位,就任河东道观察使,已经去太原上任去了,张筠、张镐、韦滔、卢奂、王缙,五相主政,从派系结构上看,韦党明显占了上风,但随着崔平辞职,一向比较低调的王缙变了风向,他脱离了韦党,向张筠靠拢了,这就使得朝廷的派系力量对比又进入一种新的平衡状态,张党两人,韦党两人,张镐则是中间派,派系斗争也暂告一段落。
  和朝堂的死气沉沉相比,李庆安的家中却热闹非常,他的妻子明月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而裴婉儿却出人意料的早产,生了一个女儿,这让裴婉儿的父亲大失所望,但福祸相倚,虽然裴婉儿没有生儿子让裴家失望,但裴婉儿在李家的处境却一下子改善了。
  明月对她态度大变,处处精心照顾她,裴婉儿早产,母女身子都十分虚弱,明月便花重金买各种名贵药材给她们滋补,使她俩的身体一天天地好了起来,裴婉儿也感激明月对她的精心照顾,态度恭谦有加,一场因裴遵庆弹劾独孤浩然而引发的家庭矛盾,终于在两个孩子出生后,慢慢地平息了。
  李庆安回到家中时,迎接他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他已经有五个孩子了……
  这天上午,李庆安和往常一样在西市察访,自从上次微服私访后,李庆安便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只要有时间,他就要去市坊了解民生。
  李庆安信步来到了上次的‘湖杭老店’,他首先关心的还是米价,尽管他在回长安的半路便得到了朝廷关于米价的报告,但李庆安还是要亲自来察看一番。
  这次视察,李庆安没有化妆成胡人,他身边跟着四五名亲兵保镖,走进了店铺,迎面上来一个伙计,还是上次那个伙计,但他已经认不出李庆安了。
  “客人,欢迎光临鄙店!”
  伙计的态度非常恭敬,这是因为李庆安身后跟着四五名大汉,一般豪门巨商才会有这种保镖。
  李庆安笑了笑道:“我先看看米价。”
  “客人请跟我来。”
  伙计恭恭敬敬将李庆安带进了大堂,李庆安走到一只竹篾高筐前,木牌上写着米价:斗米两百三十文。
  和朝廷的报告相差不大,不过朝廷的报告是半个月前写来,当时就是二百五十文,时隔半个月,到跌了二十文钱。
  “半个月前米价是多少?”李庆安笑着问道。
  “半个月前……”伙计想了想道:“大概是二百五十文。”
  “这是怎么回事?我记得去年秋天还是四百文,怎么现在就跌掉一百七十文,接近一半了,何故?”
  这时,掌柜走了过来,他比伙计有点眼力,看出李庆安的身份非同寻常,他连忙上前解释道:“去年米价四百文就到了顶,朝廷以三百文平仓,立刻将米价拉了下来,后来朝廷又传出消息,安西将停止铸造银元,一时间市面上的银元消失了大半,家家户户都储存银元,又传来朝廷军队攻下江南的消息,江南米将大量运至,许多屯米的商家纷纷抛售,受这两个消息的影响,米价再跌一百五十文,新年时米价只有一百五十文,跌去一半还多,一直到这段时间,米价才慢慢恢复到两百文出头,我东家去年估计新年米价会暴涨,便一口气进了两千石米,结果每斗亏一百文,哎!我东家可亏惨了。”
  “但之前你们也赚得多啊!赚的时候怎么不说了?”
  “这倒也是,先猛赚一笔,后来又大亏,将赚来钱又全部亏掉了,哎!我写信劝东家不要进这么多米,可他偏不信,路途又远,几千里用骆驼运来,那运费都不知多少,能不亏吗?”
  李庆安心中打了个突,‘几千里用骆驼运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1/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