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6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2/699

  高尚摇摇头笑道:“尹子奇军和南线关系不大,就算干掉尹子奇军,郭子仪也要守太原,他为人谨慎,不会轻易南下,所以我们不用太担心他。”
  安庆绪也笑道:“郭子仪的忍耐令人惊叹,尹子奇只有四万人,而他却有八万军,尹子奇驻兵太原城二十里外挑衅,郭子仪就是按兵不动,真是让人费解。”
  “少帅,其实很好理解。”
  高尚笑道:“郭子仪只有这八万人马了,他是无论如何要保住,与其说他在保卫太原,不如说他在保自己的最后一点实力,朝廷是要靠实力来说话的,没有了实力,他什么都不是,可笑这郭子仪,还以为自己能保住李世民的子孙?”
  高尚的话激起了李怀仙的共鸣,他也笑道:“这个郭子仪确实不识时务,李庆安已有五十万大军,他的八万军能做什么?他还能反叛朝廷吗?我看李庆安也没把他放在心上……”
  李怀仙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李归仁冷冷地打断了,“高先生,绕来绕去,你所说李庆安的打边究竟在哪里?我还在洗耳恭听呢!”
  “噢!我把正题忘了。”
  高尚歉意的笑了笑,便对众人道:“我说李庆安的打边,不是指太原,应该是河北洺州,断我们的粮路。”
  众人才恍然大悟,李归仁眉头一皱道:“可是他怎么能绕到我们的后面去?”
  “他不能,但李光弼能!”李怀仙冷冷地回敬他了一句。
  ……
  从长平关去河北赵州,还是得走白陉,直接从白鹿山进入卫州共城县,也就是今天河南辉县,然后再进入相州,直上洺州,洺州也就是今天河北邯郸所在地,以一条大河洺水而得名。
  李归仁控制的地盘是洺州、邢州和赵州,他的主要粮仓就位于洺州的临洺县,有重兵防御,戒备森严,而这次南征所需要的粮食,便是先由幽州运到临洺粮仓,再南下通过滏口陉运到潞州。
  如果要断燕军粮道,最佳的地段就是邯郸到滏阳县的这一段,官道长约五十里,一路森林茂密,有很多极佳的藏身地点。
  田承嗣的军队主要集中在魏州和博州,在相州也有少量驻兵,只有数千人,主要集中在相州城和邺县等主要城市内,南面的卫州几乎无兵驻守,在李光弼进入河东后,为了占据白陉这条极为重要的战略通道,他便出兵出兵五千人,占据了卫州共城县,也就是占据了白陉的河北道入口。
  这天晚上,一支两千人的骑兵在河北大地上疾速奔驰,为首大将正是李光弼,他奉李庆安之命前来截断燕军粮道,粮道当然是截不断,但可以乘机摧毁几支运粮队,也能动摇燕军军心,不亚于李嗣业偷袭长子县的大功。
  李光弼所选两千士兵都极为精锐,皆是从军五年以上的安西老兵,绝大部分都是跟随他攻打过吐火罗和陇右吐蕃人,皆是身经百战,而且所骑战马都是上好的大宛马,马匹高大雄骏,善于长途奔袭。
  两千骑兵在黑咕隆咚的黑夜中飞奔,马蹄包裹了安西棉布,在森林和草地间奔驰,没有了震耳的马蹄声,俨如一群在月光下奔驰的幽灵。
  骑兵队远离相州和邺县,一路北上,可谓千里无鸡鸣,虽然时间已经到了生机勃勃的初夏,但他们所过之处,皆看不见一人,到处是破败无人的村庄和空无一人的县城,俨如鬼域一般,安史之乱过后,河北大地上已是一片衰败和残破的景象。
  李光弼的心中沉甸甸的,这时他才体会到李庆安几次大规模移民的良苦用心,以及不准安禄山军队进入河东的战略底线,安禄山的军队就像蝗虫一样,所过之处,都被他们一扫而光。
  骑兵队昼伏夜行地奔行了两天两夜,这天夜里,骑兵队来到了滏水南岸一个叫昭义镇的小地方,这里是太行山脉和平原的结合部,是一片延绵数十里的丘陵山区,而河对面的滏口镇,便是滏口陉的入口。
  这一带山势低缓,森林茂密,由于人口主要集中在滏阳县的东部地区,因此这一带人口极少,环境没有遭到破坏,拥有一片莽莽百里的大森林。
  这一切,在李光弼的小型沙盘上都清晰无误地体现出来,他有一台特殊的沙盘,是李庆安去年冬天送给他的礼物,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台沙盘是由一百块一尺见方的小沙盘拼接而成,如果需要,他可以只拿走其中的一部分,比如现在,他只带了四块沙盘,便包括了他所有的行军路线。
  月光下,士兵们都在森林中休息,李光弼找了一块空地,一个人盘腿坐在草地上,在月光的映照下注视着眼前的沙盘,按照李庆安提供给他的情报,最近安禄山陆续从幽州运送了五十万石粮食到洺县,那么这段时间,经滏口陉到河东的运粮队数量将大大增加。
  他派出的斥候已经去探查情况了,李光弼思考的是燕军的动向,在长子县被偷袭后,燕军肯定会加强防御,想再偷袭成功,不会是那么容易了,李归仁或许不善于用奇兵,但安庆绪呢?尤其随安庆绪一起南下的谋士高尚,他会不会想到自己要偷袭粮道呢?
  尽管李光弼心里明白再偷袭的困难,但他还是要走这一步,他不想输给李嗣业,尤其李嗣业说他在黄河上来来去去,深深地刺激了他,李嗣业地讥讽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确实没有人能理解他渡过黄河后,为什么又要退回去,明明相州没有什么军队驻防,他为什么不去占领,不光外人不理解,他自己的手下人也不理解,李晟还特地从齐州赶来质问他。
  他无言以对,这一切他都是在忠实地执行李庆安的命令,李庆安不准他占据相州,不准他攻打魏博,命他在黄河解冻前退回河南,并给了他一个理由,军粮补给困难。
  真是这样吗?正如李晟的质问,完全可以在相州大量存粮,不需要河南运粮过来,而且他们还拥有黄河上唯一的运输船队,可以在一天一夜之间将数万大军运过黄河,如此种种,他们为何要撤回河东,把河北拱手让给安禄山。
  李光弼无法回答将士们的疑问,更无法给天下人解释,因此他便得了一个‘黄河艄公’的外号,至始至终,他只给李晟一个人解释过,就算是解释,也只有一句无头无尾的话,‘安禄山若不得河北全境,他就不会分兵驻守,也就无法形成河北军阀割据。’
  这是李庆安的原话,李光弼都没有能完全理解,但现在他懂了,河北的军阀割据的雏形已经形成,史思明部、李怀仙部、李归仁部、蔡希德部、田承嗣部、安庆绪部,这些军头一个个桀骜不驯,互不买帐,全靠安禄山的威信来维持,如果一旦安禄山出事,燕军必将分裂。
  李光弼还在沉思,这时一阵脚步声奔来,有亲兵上前禀报道:“将军,斥候有消息来了。”
  “带上来!”
  一名斥候被带了过来,他单膝跪下禀报道:“禀报将军,我们探到了情报。”
  “说!什么情报?”
  “在滏阳县北约五十里外,一支运粮草队正向南面而来,约由五百辆马车组成,运的全部都是草料,共有一千骑兵护卫。”
  李光弼沉思了片刻,这只是一支中型粮草队,而且没有粮食,价值不高,但他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截获多少粮草,只要有胜利,更重要是,他在这里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暴露。
  “李将军……”
  斥候犹豫了一下道:“我们有一名弟兄失踪了。”
  “是被俘了吗?”
  “不知!”斥候摇摇头,“或许是被俘,或许是迷路了。”
  旁边的副将十分担忧,低声道:“将军,如果被俘了,我们行踪就暴露了,不如先撤回去!”
  “不!”
  李光弼毅然下令道:“让弟兄们上马,准备出发!”
  令下如山倒,两千骑兵翻身上马,趟过滏水,向北面疾驰而去,片刻便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之中。
  ……
  在官道西侧的一片森林里,安守忠抬头看了一眼月色,月亮在云彩中穿行,时亮时暗。
  “安将军,我担心敌军不会来?”旁边一名军官低声道。
  安守忠摇摇头笑道:“他们应该会来,只要没有发现我们,我们不是抓到一名唐军斥候吗?李光弼可就在军中,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啊!”
  他话音刚落,一名燕军斥候奔来道:“安将军,已经发现唐军了,约两千骑兵,已经到到了二十里外。”
  “好!”
  安守忠得意地下令道:“准备收网了!”
  ……
第六百四十二章
上党战役(四)
  李光弼率两千骑兵在莽莽的森林边缘疾奔,与官道平行奔驰,但官道却在五里之外,李光弼信心百倍,殊不知他刚刚越过的一道山岗,便是安守忠布下的陷阱之口。
  这时,一队斥候奔来,他们脸上有些惶恐,低声在李光弼耳边说了几句,李光弼脸色一变,却摆了摆手,示意士兵继续前进,他旁边的副将一脸愕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么?
  夜晚已经到了一更时分,在离滏阳县以北二十里的官道上停着一队马车,约五百余辆,马车上满载着草料,曾有一段时间,河北的草料比粮食很珍贵。
  车夫和士兵们都躲在马车里睡觉,他们将休息两个时辰,然后继续向南赶路,这队马车的任务就是运输粮草,来来去去,不知走了多少趟,人也变得疲了,连必须的岗哨也不知躲到哪里睡觉去了。
  马车在官道上停得横七竖八,马匹也吃了草料喝了水,站在马车前睡觉,四周一片宁静,充满了此起彼伏的虫鸣声。
  就在这时,一支火箭‘嗖!’地射来,正中一辆马车上的草堆,火苗迅速噼噼啪啪燃起来了,借着风势,火越烧越旺,片刻便冲天而起,躲在草堆中睡觉的马夫惨叫着从马车上跌下,大火已经烧着了他的头发。
  火箭漫天射来,顷刻之间,三百多辆马车都被点着了,官道上一片混乱,护卫的士兵们翻身上马,拼命拉拽缰绳,企图稳住已经受惊的战马。
  “杀!”
  李光弼一声大吼,两千骑兵如猛虎般从森林中冲出,直扑车队,和护卫燕军激战在一起,兵器相撞的叮当声,骑兵被砍中惨叫着落马,燕军明显不是唐军的对手,片刻间马车护卫兵死伤过半,剩下的护卫骑兵四散奔逃,所有的马车已完全被大火吞没了,无数辆燃着大火的马车在官道和田野中拼命奔逃,很快便翻到在地,挽马也被燃烧着的草料铺头盖身掩埋。
  这时,李光弼的目光冷冷地四周森林望去,他已经听到了从前后左右传来的喊杀声和闷雷般的马蹄声,只见密密麻麻的燕军从四面八方出现了,绝大部分都是步兵,凭李光弼的经验判断,应该不低于三万人。
  李光弼判断得很准,三万五千人,李归仁、蔡希德、李怀仙各出一万人,还有五千安守忠率领的护粮军。
  这次围猎唐军的行动由他负责牵头,注意是牵头,而不是统帅,首先李怀仙的军队他就统帅不了,李怀仙可以应安庆绪之命出兵,但指挥权绝不会外交。
  三支军队就像一只巨大的猎网,在迅速向猎物收拢,但在离李光弼军队约四百步时,三万多燕军停住了脚步。
  就仿佛猎物是一头凶猛的狮子,猎人们没人敢上前去抓捕猎物,一般情况下,都是等雄狮自己饥渴倒毙,更何况这是三个各怀心思的猎人,谁都不想冒险去抓猎物,可谁都想要最好的战利品,李光弼的人头。
  在重军围困之中,李光弼的两千军迅速结成了圈阵,内外两个大圆环,外圈马匹相距一步,而内圈战马则同样相距一步,与外圈交错排列,这样双方可以一进一出,形成了两段射。
  每个骑兵的手上都拿着一种最新式的骑弩。
  这是一种刚刚研制出的专供骑兵使用的弓弩,颇似后来的神臂弩,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射程远达三百步,有效杀伤射程为一百八十步。
  它的主要不同在于上弦方式,一般弩箭都是力道向后拉开,用脚蹬或者臂力,但这种弩箭却有一根撬棍似的铜棒,从下端反向向前拉开撬棍,利用杠杆的原理,可以很轻松地上弦。
  对于步兵,这种反向上弦方式不太实用,但对骑兵却不同,弩箭有把木柄,骑兵可以一手执盾,另外单手握柄上弦,在骑兵的马镫边上有一个铁环似的东西,这个铁环就是上弦的关键,配合这种骑弩而专门添加,只要把撬棒插入铁环内,单手向上用力一提,只听‘咔嚓’一声,上弦便完成了。
  箭矢也是用匣弩,一匣二十支箭,只要端弩呈水平,用食指拨开箭盖挡板,一支弩箭便会准确地落入箭槽中,即使略有偏差,也可以手工调整,箭只有七寸,但更锋利,速度更快,透甲力更好,这种骑弩方便、快捷、威力强大,一万把骑弩刚刚装备到军中,便深受骑兵们的喜爱,由于箭匣极像犀牛角,因此骑兵们又称它为‘犀牛望月弩’。
  再加上它有手柄的独特之处,很多聪明的士兵便利用盾牌上面的凹槽和这种弩配合使用,可以单手射击,这种射击方式迅速风靡军营,也引起了军匠们的注意,开始研究盾牌和弩箭的配合了。
  两千骑兵围成了内外两个大圆圈,两千把骑弩冷冷地瞄准了三百步外的敌军,双方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但这种对峙的局面只维持了片刻,西南面的李归仁军队率先发动了攻击,紧接着东面的蔡希德部也跟着发动了攻击,安守忠的五千护粮军也杀上来了,但北面的一万李怀仙军却没有动,他们摇旗呐喊,擂鼓助威,但没一个人杀出。
  李怀仙的手下猛将李日越得到了主帅的指示:出兵不出力,以图保存实力。
  两万五千燕军从三个方向迅猛杀来,气势如排山倒海,令人骇然,但李光弼却一动不动,他带有秘密武器,并不慌张,李光弼见北方的军队虽然喊杀连天,却并没有实际进攻,他心中若有所悟,便迅速调整阵型,由圈阵变成了半月阵,发射面更大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2/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