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699

  这个年轻人自然就是杜泊云的独生子杜熙了,至于那个被盱眙县射死的采花贼,不过是一个长得略像杜熙的响马而已。
  都梁山是杜家的一处秘密藏金库,从三年前便开始经营了,以泗州金家的名义买地买山,修庙造观,又把近一半的家产都藏在寺庙中,几个月前,大哥杜泊生被抓,老二老三便趁卢刘争端的机会,买通衙役把杜泊生救了出来,由于涉及庆王的黑幕,杜家知道自己已无法在大唐立足,杜家便开始策划离开大唐去日本。
  但如何把钱财转移出去却是大难题,杜家便策划一个分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在都梁山秘密建立基地,收买当地官府;
  第二步便是今天的策略了,以采花的卑劣手段使盱眙县落入陷阱,杜泊云以儿子被杀为由,向盱眙下战书,迫使盱眙县将所有的民众转移进城,这样,老三杜泊远便趁夜抢夺检查署的公船,连夜将杜家的财物送走。
  而第三步,就是在都梁山募兵,选择适当的时候扯旗造反,把官府的注意力引到都梁山来,以掩护杜家从南面出逃。
  应该说三个步骤策划得天衣无缝,至今没有任何问题,进展也很顺利,杜泊云心情大好,只要今天财物转移走,他便可以扯旗造反了,说不定还能穿龙袍过一把瘾。
  “熙儿,来喝杯酒,过两天你也离开,这里有为父一人就可以了。”
  杜熙将酒喝了,却始终有些心事忡忡,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几名手下冲了进来,一见杜泊云便趴在地上大哭起来,“二老爷,我们遇到了官兵埋伏,三老爷被射死了,所有的东西都被官兵抢走!”
  ‘当啷!’杜泊云的酒杯落地。
  ……
  第二天,盱眙县城门紧闭,五百唐军和几千青壮民众站在城楼等待响马的进攻,可一直等到中午,远处还是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崔平有些急了,跑到李庆安面前问道:“李将军,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
  李庆安摇摇头道:“我也不知道,再等一会儿吧!”
  又等了近一个时辰,官道尽头依然是冷冷清清,没有一个人影,忽然,几匹马从远处飞驰而来,崔平精神一振,大喊道:“李将军,你派的探子回来了。”
  李庆安一挥手令道:“开城门!”
  城门缓缓开启,南霁云和几名唐军飞驰入城,片刻,南霁云奔上城头禀报道:“将军,都梁山上好像出了问题,我们看见很多人都拎着包裹从山上跑下。”
  李庆安脸一沉道:“我不要好像,我要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南霁云脸一红,连忙道:“我们抓到两人询问,他们说大王不知去向,山上群龙无首,都乱作一团。”
  李庆安想了想,便对崔平道:“我要去都梁山看看,若有大队人马来袭,你点火放烟,我会立刻赶回。”
  “将军,我一定照办!”
  城门大开,李庆安率四百团练兵向都梁山方向风驰电掣而去。
  都梁山距离盱眙县约四十里,一个时辰后,骑马们赶到了都梁山脚下,又走了片刻,来到上山的大路前,远远看见前方有数十人在争夺什么东西,李庆安马鞭一指,“给我全部拿下!”
  百名唐军飞驰上前,数十人见唐军来了,都吓一哄而逃,但还是晚了一步,唐军飞驰上前,将他们团团围住。
  “跪下,手放在头顶!”
  众人纷纷跪下,心惊胆战地将手放在头顶上,这时李庆安催马上前,见他们每个人都是大包小包,还有人带着妻儿,便问道:“山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军爷!我家大王昨晚连夜跑了,山上乱作一团。”
  “是吗?”
  李庆安抬头看了一眼山顶,隐隐地在万绿从中可以看见山上的寺院。
  “给我带下去,分开一个个拷问,不说实话者,杀!”
  唐军如狼似虎般冲上,揪住这些逃民,向道路两边拖去,顿时如杀猪一般,一片哭爹叫娘声。
  片刻,口供全部录到,这些人大都是一个月前从旱区逃来流民中招募的新丁,一早他们看见山上大乱,很多人都逃跑了,这些人本来就是混粮的,当下也收拾东西逃跑,山上乱作一团,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荔非守瑜上前低声道:“七郎,我担心他们在山道两旁有伏兵,我们还是慎重点好。”
  李庆安一挥鞭令道:“派几个弟兄从小路上去探查情况,如果确实跑了,就在寺庙上面点一把火。”
  立刻有几名唐军从小路摸上山了,李庆安率领大队人马在山下耐心地等候,约等了半个多时辰,一名士兵忽然指着山顶喊道:“将军快看,寺庙有浓烟!”
  只见山顶寺庙处,一柱浓烟冲天而起,“上山!”李庆安一声令下,唐军纷纷下马,牵马向山顶而去。
  一路上山没有任何问题,正如逃亡者说的那样,原本是杜泊云等人住的寺庙里已经空无一人,到处是砸烂的茶杯碗碟,丢弃的书籍信件满地都是,他们逃跑之匆忙,甚至来不及焚烧。
  李庆安弯腰拾起一封信件,轻轻拍去上面的泥土,信封上写着:‘泊云兄亲启’,而落款是盱眙刘子明,也就是现在的泗州太守。
  李庆安笑了笑,这个杜泊云不是一个可以深交的人,刘太守该进大狱里去哭了。
  贺严明搜查了一圈,过来禀报道:“将军,值钱的东西一样都没有了,我们抓到了一百人,都是无关紧要之人,他们都不知道杜泊云逃到哪里去了。”
  “再好好搜一搜,把所有的信件都收起来。”
  这时,南霁云快步走来禀报:“将军,我们在厨房地窖里抓到了一家人。”
  几名唐军将一名花白头发的老者推了上来,“很好!”李庆安在一块石头上坐下,对老者道:“我不想用刑,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我放你走!”
  “把我老妻和女儿一起放走!”
  李庆安瞥了一眼角落里蹲着的两个女人,一个老女人,一个年轻女子,两人脸色苍白,身子都十分虚弱。
  “好!我们成交。”
  “军爷,我是杜家的老家人,跟了杜家几十年,这次上山,我不放心妻女,把她们也带来了,结果却使她们遭遇到了噩梦般的境遇,我心已经冷了,我对杜家付出的心血,却得到如此回报。”
  “你只给我说昨晚发生的事情!”李庆安打断了他的话。
  老人冷笑了一声道:“昨晚逃回来十几人,说杜老三中了官兵的埋伏,被箭射死了,所有的钱物都被唐军扣住,说来了几千官兵,杜老二吓坏了,连夜收拾细软逃走,哼!还金威大王呢,我看是阳痿大王,软蛋一个。”
  李庆安慢慢直起身,问道:“你说,杜泊云逃哪里去了,还有杜泊生藏在哪里?只要你说出来,我给你五百两银子的安家费,让你安度晚年。”
  老人低头想了想道:“杜泊云逃哪里去了,我不知道,但杜泊生在哪里,我却有点眉目。”
  “你快说,在哪里?”
  “杜家是扬州人,这绝大部人都知道,但杜泊生的娘舅是润州曲阿县人,却只有极少数家人知道,我便是其中之一,一个多月前,杜泊云曾经去过一趟润州,带走不少钱物,军爷不妨往那个方向去查。”
  “润州!”
  李庆安沉思片刻,立刻起身令道:“留下五十人善后,其余大队随我杀向润州!”
第一百零七章
连夜追杀
  润州就是今天的镇江,下辖丹徒、延陵、句容、白下、曲阿等六县,有户十万,人口六十六万,也属于上州,润州太守便是李林甫的族弟李复道。
  李复道虽有李林甫这个兄长为后台,但他的个人能力也很强,在润州为官三年,倒也留下几分清誉,润州民众安居乐业,人口稳步增长,润州的州治在丹徒县,这天下午,李道复正和丹徒县令韩进平商量耕牛不足问题。
  韩进平就是随李庆安在戍堡起家的那个流放官员了,他因书生从军被李隆基怜悯,赦了他的流放之罪,授丹徒县县令,到任三个多月,非但没有被江南的灵秀滋养,反而变得更黑更瘦,他几乎天天都在各村各乡视察,在田间地头处理公文,在草市城门审理案件,不收一文外财,不滥用一次官权,没有谁比他更珍视这第二次生命了。
  仅仅三个月时间,他便赢得了韩青天的美誉,无论是乡间老农,还是士缙大户,提起韩青天,无人竖大拇指称赞。
  李道复也对这个下属非常满意,尽管他任职不长,但李道复在给他的评价上,还是打了上上考。
  这两天,韩进平最头疼的就是耕牛不足,这是他经验不足,没有在冬天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眼看春耕已进入高潮,但很多人家因没有耕牛而无法进行春耕,这两天,县衙门口挤满了前来借耕牛的农民。
  不得已,韩进平便来州衙向李道复求援。
  “我昨天得到消息,曲阿县有很多乡已经耕过田,耕牛有剩余,能不能烦请使君出面协调,从曲阿县借部分耕牛,我们愿付出一定补偿。”
  李道复笑着摆摆手道:“各县都有难处,曲阿县以后也会有求丹徒县,就不要提什么补偿了,我马上会写信让曲阿张县令准备耕牛,尽快赶来。”
  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了急促的跑步声,一名衙役在门口禀报道:“使君,有一支四百余人的军队渡过了长江,马上就要进城了。”
  “啊!”李道复惊得站了起来,如果是兵部调兵,他事先应该得到消息,可他居然一点消息都没有,军队进城,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是哪里的军队,他们说了吗?”
  “好像是江都团练营。”
  韩进平眼睛一亮,连忙道:“使君,可能是李庆安来了。”
  听说是江都团练营,李道复悬起的心放下,他对韩进平笑道:“是你的老朋友来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
  丹徒县城外,从泗州杀来的团练营已经有些筋疲力尽了,战马也累得直吐白沫,他们强行军三天,终于赶到了润州,现在他们就要赶在都梁山的消息未到之前,抓捕杜泊生。
  李庆安没有让士兵们进城,而是让大家原地休息,等待官府出面,旁边的贺严明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分手三个月,他终于可以见到老韩了。
  “将军,你说老韩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长得肥胖如猪,身边三妻四妾,去酒肆吃饭不要钱,看谁不顺眼就打一顿,奶奶的,这个县令,真让人羡慕啊!”
  “你以为别人当县令就会和你一样吗?”
  李庆安不屑地哼了一声,道:“你自己看吧!韩县令来了。”
  城门口忽然出现了大群衙役,李道复和韩进平骑马从城内出来,老远,李道复便拱手大笑道:“李将军,别来无恙乎?”
  李庆安快步迎了上去,笑道:“使君,长安一别,没想到这么快就见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