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60

  我去~是勋听说以后就差点儿没给冲一跟头——这本乡本土的,就在国都边儿上你们还能夜惊炸营?那只要拉出去三五里地,不用见着黄巾就铁定全数跑光啊!
  这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北海国内没有大将坐镇,正所谓“国中无大将,是仪管练兵”,稀稀拉拉十几个中下级军官都是老兵油子,还属于那种长年戍守地方没怎么上过阵的老兵油子,就会欺上瞒下,糊弄是仪了,有他们领着,军队怎么可能有战斗力?是勋实在瞧不过眼,就跑去跟孔融商量,说东莱太史慈勇猛过人,你又对他有恩,不如写信招他来相助吧?
  孔融一脸严肃地回答道:“余之周济太史,是因子义代郡中受过,又素有孝子之名,然而施恩岂能望报?他终究是东莱之人,又曾在郡中为吏,贸然延聘而来,恐有碍于蔡太守的颜面。况且,将在谋而不在勇,太史子义虽负勇名,亦恐非大将之才啊。”
  是勋听了这话,气得差点儿没吐血。确实说将在谋而不在勇,但一方面根据自己的观察,太史慈这家伙不是一勇之夫,他也挺有头脑的,另方面……他喵的还说什么谋将,国内现在连勇夫都没一个好不好!可是他从孔融脸上读到的神情是:“姜还是老的辣,年轻人没经验,你还得多跟我学着点儿啊。”他就只剩下暗恨了,没法儿再继续开口劝。
  就这么着,在国都又呆了一个多月,是勋是越琢磨越不靠谱,越寻思越感到害怕。孔融是曾经被黄巾包围过一回的,全靠太史慈向刘备借了兵才幸免于难,也不知道历史会不会还按照这一趋势发展。自己要是继续留在孔融身边儿,说不定哪天就也落到围城里去——是啊,堂堂孔国相是没在围城中挂掉,可他身边一个无官无职的小小的自己,天晓得有没有那个命啊!
  说到了,绝对不要对贼老天存在什么幻想,抱有什么奢望——老子还是先闪了吧。
  于是他又找个借口,辞别了孔融和是仪,匆匆地就赶回了营陵是宅。才进家门,就听见老大是著跟老四是纡在吵架,一个说:“你妹啊!”另一个加重了首字的语气:“你~妹!”
  是勋觉得自己的脑袋有点儿晕。
第二十三章、春心乍动
  当日从复甑山上下来的时候,是峻就曾经问过:“七兄对那管亥说:‘你妹啊~’不知何意?”
  是勋只好随口胡诌:“此乃东夷咒骂之言,为兄当时深感愤恨,故此脱口而出。”
  谁想到打那以后是峻就学会了这句话,家里家外的到处嚷嚷,是勋也没办法拦着他,可没想到这短短几个月,难道连是著和是纡都学会了吗?是纡还则罢了,是著那货可不象是个会口出恶言的人哪。
  赶紧跑过去想要解劝,这才听明白了,原来他们不是在骂人,所说的确实是“你妹”——指的是是家的二小姐。原来是仪把闺女的婚事托付给了两个儿子,让他们先找好合适的人家,再来跟自己商量,结果是著听说郑益才刚丧偶不久,就打算把妹妹嫁给郑益做续弦,是纡不肯,他相中的是王忠王子纯,于是兄弟二人就此争论起来。
  见到是勋回来,兄弟二人就扯着他来评理——虽说是峻才是亲兄弟,但碰上这种大事儿,他们压根儿就没打算听取那小子的意见。
  是著说:“郑益恩家中虽无官人,康成先生却是当世大儒,益恩也为人忠谨诚实,定可成为舍妹的佳偶。”是勋听着有道理,就问是纡:“四兄为何不肯赞成?难道因为益恩已娶过妻了吗?”
  这他可想左了,那年月大家对是不是二婚并无歧视,对于士家豪门来说,只要闺女是正经嫁为人妇,而不是送出去当小妾,那都不会影响家族的声誉。是纡的理由是:“郑益恩确实是诚实君子,但为人老实木讷,缺乏应变能力,当此乱世,自身性命都未必能够保全,更何况舍妹呢?王子纯通于实务,机巧精明,只有他才是舍妹的良人。”
  说白了,书呆子是著也想找个书呆子妹夫,比较有点儿社会经验的是纡则想把妹妹托付给一个能在乱世当中活得下去的人。是勋一开始觉得,要是自己真能当上郑玄儿媳妇的堂哥,那想入郑老师的门不就更容易了吗?等听了是纡的话以后,转念一想,貌似郑益后来确实没得好死,而王家的情况虽然不清楚,就在复甑山的观察而言,说王忠“通于实务,机巧精明”,这评价是不差的,对于是家和是家二小姐来说,可能更合适也不一定。
  眼前不禁浮现出了是家二小姐那袅娜的身姿,那秀美的相貌……可惜只见过一面,越是回想,印象就越是模糊。他也拿不定主意,就问是家兄弟:“可问过令妹的意思吗?”
  “什么令妹?你妹啊!”是纡一开口,又差点儿冲是勋一跟头,“何必如此生份?”原来那时候士人大多聚族而居,堂兄弟姐妹甚至更远一点儿的族兄弟姐妹之间,论起亲疏远近来,也并不比亲生的要差太多。所以是勋既然回来住了,是可以直接认二小姐做自己妹妹的。
  是著说:“女子适人,当尊父命,父不在则长兄为父,何必要听取她的意见?”是纡不满意了:“你虽为长兄,此事却是父亲要你我二人商量着办的,兄又岂可一言而决?”这意思,你还得多听听兄弟我的意见,至于妹子本人的意愿嘛……那又有什么要紧了?
  是勋不禁在心中慨叹,为这时代女人的命运感到悲哀。汉代虽然两性的等级差异还没有后世那么畸形,也不怎么看重贞操,和平分手跟寡妇改嫁都是常事儿,但宗法制度却已经很严格了,所以女子的婚姻完全不由自主……其实再仔细想想,男子的婚姻也很少自主啊。最后是勋也就靠着宗法的理由解决了两兄弟之间的矛盾:“既各执一词,且将两名人选都报于大伯父,请他定夺便是。”那意思:老头子是仪还没死呢,闺女出嫁,你们哥儿俩只有建议权,拍板权还在他手里,跟这儿吵吵个什么劲儿啊!
  是家兄弟听了这话,也只好暂停争论。但是随即是著就瞟着是勋:“宏辅既已冠礼,也该婚配娶妻了吧?”
  我晕……是勋没想到话题一转,竟然扯到自己身上来了。自己这具躯体真实年龄才刚十七岁啊,中学还没毕业啊,怎么就能讨老婆了?他赶紧摆手:“三兄、四兄尚未婚娶,如何轮得到小弟?”
  是纡说:“三兄尚自飘零,不知所往;我虽然没有娶妻,也已定好了人家。宏辅也该先相好一门亲事才是——某听闻平寿廷掾适有一女,与宏辅年龄相当,就不知道是否已定了人家,可往探问。”
  是著反对,说:“县内自有良配,何必往邻县去寻?况且廷掾的身份太低,怎能与我是家门户相当?本县匡县丞有一甥女,可配宏辅。”
  两兄弟为此事竟然又差点儿吵了起来。是勋没办法,只好打马虎眼,问你们哥儿俩的亲事是自己相中的吗?是兄弟们商量得出的结果吗?别扯了啊!“或许大伯父已有腹案,请他定夺便是。”一皮球踢给了是仪。
  他才不信是仪曾经考虑过自己的婚事呢,而且如今是仪忙得跟老狗一样,估计也没那种美国时间来琢磨这个问题。且先拖个一天是一天吧……作为一个两千年后的灵魂来说,他实在不喜欢包办婚姻,虽然明白自己最终还必须得落到那个大陷坑里去……
  回到自己的寝室,月儿先上来见礼,服侍他脱下沾满了灰尘的外套,换上居家常服。是勋还想着娶妻的话题,不自禁地就又多瞟了月儿几眼——嘿,几个月不见,这小丫头又更水灵了啊……话说正妻肯定是得长辈指定啦,侍妾貌似可以自己挑选?是不是讨了大老婆以后,想娶妾还得经过大老婆同意啊?要真是那样,不如趁着还没有讨大老婆,就先……
  心里想着,眼睛里瞧着,他不自禁地就把魔爪朝萌罗莉浑圆的臀部摸了过去。不料月儿仿佛早有准备似的,一声轻笑,腰肢一扭就避开了,然后借着“奴婢给公子去打水洗脸”,匆匆地就躲出了屋门。
  这小娘皮,动作还挺敏捷……是勋就不禁又想起了另外一只身手不但敏捷,而且分外吓人的小罗莉。他摸了摸自己的肩膀和大腿,心中暗骂:“都留下疤了,这小丫头下手怎么那么狠哪!”
  他却不知道,当日管巳只挑了一支最轻的羽箭来扎他,簇宽才一指而已,并且是新簇,没锈,否则就更有他好受的啦,并且伤口感染的几率要大过70%。
  “两只都是萌罗莉啊,”是勋不禁在心中慨叹,“我又不是怪蜀黍,真的下不去手啊……不,这一只是下不去手,那一只是完全不敢下手……”
  他在营陵的是宅又住了两个多月,闲时读书听八卦——因为能够开口讲话探问了,所以八卦的效率那就更高——偶尔也出门去拜会郑益、王忠等人,只是从来也没有主动去找过沈元。因为那家伙人品太次,虽然不必要跟郑益、王忠那样跟他当面翻脸,却也还是尽量敬而远之的为好。
  秋八月的时候,局势突然间变得岌岌可危。原来那平原令刘备又被公孙瓒表为平原国相,管辖范围更大,手里兵马更多,对青州黄巾的进剿也更迅猛。于是黄巾贼就借着秋收将至的良机,干脆离开了平原、东郡交界的博平、荏平一带,东渡黄河,终于又杀回青州老家来了。
  他们先抄掠了济南国,接着进入齐国,所到之处如同蝗虫一般地抢光了所有已熟和未熟的庄稼,挟裹了绝大多数失地和失粮的难民,等开到齐国国都临淄城下的时候,据说又聚集起了五六十万之众。
  临淄也是青州的州治,刺史焦和麾下兵强马壮,城内钱粮充足,可谁成想这位焦刺史竟然被铺天盖地涌来的黄巾给吓破了胆,紧闭城门,不敢出战。数十万黄巾军团团围住临淄才十多天,焦刺史就再也扛不下去了,派人缒出城去跟管亥商量,主动献出十多万石粮草,以换得黄巾撤围别走。
  青州黄巾离了临淄,一迈步就进了北海国,首先攻破东安平,杀了县令和县丞,接着就直奔国都剧县而来。消息传到营陵,是家兄弟不淡定了,收拾东西就打算落跑。是勋劝他们:“国都距营陵尚有近百里,黄巾贼数量越多,行军速度就越缓,而且他们痛恨孔国相,不破国都,料想是不会杀过来的。先别着急逃啊,再说了,你们打算逃到哪儿去?”
  是著连连跺脚:“贼既从西而来,那咱们就往东逃吧。”还是“混世魔王”是峻比较有主见,他说:“与其往东,不如往南。年来青州士人避黄巾之乱,大多逃往徐州琅邪,而且郑康成先生也在琅邪,益恩正欲往投,咱们可与他结伴而行。”
  我靠这大方向都还没商量定呢,你们着急收拾什么东西啊!其实是勋心里也挺二乎,可他觉得在县城里多少还有城墙保障,出了城那就彻底无依无靠,只要迎面撞见黄巾贼,十成里有九成九要完蛋。最后他把目光转向兄弟当中最靠谱的是纡,只见是纡沉吟了好一会儿,终于缓缓地抬起头来:“家中粮食、财物,必须装了车,即刻离开,以南下为是。我等先不着急走……”
  是著急了:“就怕黄巾贼朝发夕至,此时不走,再想走就来不及啦!”
  是纡朝他一瞪眼:“父亲还在国都,兄长欲弃父走到哪里去?!”
  一句话把是著彻底打瘪。
第二十四章、勇救都昌
  是着打算东逃,可是是纡、是峻也包括是勋,却都建议南奔徐州——是勋知道,在曹操杀过来以前,徐州还算是太平的,陶谦虽然不象演义上说的那么老好人,治理地方也还勉强算有一手,逃往徐州去投靠郑玄或者孙乾,是目下最好的选择。
  于是最终商量定了,由是着和是勋押着钱粮财货南下,先奔安丘,歇一阵子打探一下消息,再瞧着要不要继续南下奔琅邪国的姑幕县去,是纡和是峻则带着家中一半丁壮,去剧县保护是仪。
  兄弟四人洒泪而别——当然那三个是真伤心,是勋的眼泪是生挤出来的。他们第二天一早押着十好几辆车出了营陵南门,当晚在汶水北岸一个小村子里寄宿,翌日渡过汶水,下午就到了安丘。
  住了一晚以后,再一天的清晨,突然一骑快马疾奔而来,找到是着,马上骑士滚鞍而下。是着认得,原来是家中一名奴仆,就匆忙询问:“你可是从父亲那里来的?国都情况如何?”
  那家奴抹了一把额头的热汗,喘了半天的气,才终于缓过劲儿来,禀报说:“小人跟随四公子、八公子前往国都,恰逢黄巾贼杀来,就在都城下摆开阵势。国相和主人点齐兵马出城迎战,然而半日之内便连输三阵。四公子眼见情势不好,便派小人前来禀报大公子,要你们快走、快走,赶紧前往姑幕,并且最好在姑幕也别停顿,起码得走到诸县才能暂歇。他还说,主人有两位公子保护,还有二十多名丁壮在旁,定无危险的,请大公子放心。”
  是着哪儿能放得下心来啊,他再读书读傻了也明白,就靠着那二十多号人,在数十万黄巾贼中连队小蚂蚁都比不上,踩也让人乱脚给踩死了。不过没有办法,总不能一家老小全都死在这儿……虽说还有老三是宽游学在外,是家不至于绝后,但若是没了家财的支撑,光杆儿是宽能不能活得下去还是问题哪,更别说延续和光大家门了。
  既然兄弟之间已经分了工,一半儿保护家产,一半儿保护老爹……或者不如说,去跟老爹一起作死以尽孝道,那么是着也就只好强打起精神来,吩咐家奴们赶紧收拾行装,好继续跑路。
  可是是勋不打算再跟着他走了,这两天他思前想后,总觉得自己一时惊慌,跟是着一起南下这着棋是大大的失策。他现在还是一个无名小卒,诗名也打得不够响亮,估计除了孔融以外没几个人知道——终究这时代就算诗人之间想要互相串联,也没电话和互联网可用啊,况且孔融最近也没心思搞串联——唯一的依靠只有是家,或者更准确点儿来说,只有是仪。
  是仪好歹是北海国的地头蛇,应国相所聘做个五官掾的小官儿,只要跟着是仪,或者退一步说,跟着孔融,自己就有继续往上爬的机会。倘若是仪和孔融都挂了,就剩下是着这书呆子……是,自己是很容易就能从这书呆子手里把家财全部骗走,可这时代不是光有钱就能一路畅通的,有钱无势还是一个“死”字。
  虽然就史书来看,孔融和是仪都没有死在这回青州黄巾贼的进袭当中,可终究自己穿越到了这个时代,天晓得会不会产生什么蝴蝶效应,就偏偏把他们给弄死了呢?说到了,绝对不要对这贼老天存有任何幻想和奢望!
  所以是勋在“屈辱苟活还不知道能活多久”和“奋起一搏说不定就杀出生天”这两条路当中徘徊了好一阵子,这时候听到来自剧县的消息,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向是着告辞,说:“东莱太史慈乃当今猛士,弟与他为莫逆之交,愿往请其相助,救大伯父和兄弟们出来。”
  是着就是个没主意的,以路途艰险为理由略略拦了一下,见拦不住是勋,也就只好放他走了。是勋跨上自己的坐骑,带着两名健仆,就此跟是着分道扬镳。临走的时候,月儿眼泪汪汪地来送他,说:“公子千万要当心啊!奴婢、奴婢会每天为公子祈福……”是勋朝他微微一笑,心说有情有义的小罗莉啊,要是我真能活着看见你长大,那就纳你为妾好了。随即打马扬鞭,绝尘而去。
  上回是峻给是勋挑的坐骑,早就在营陵城外被黄巾贼们顺手牵马了。后来他剧县、营陵两头跑(是仪五日一休沐,不管多忙,班是肯定不加的,假是肯定不请的,他要是回来,是勋也往往得跟着),就请求是仪再拨给他一匹马,并且在剧县找铁匠给打了一副铁质的马镫。
  是仪习惯坐车,是勋可受不了。一是他本来就还没彻底习惯跪坐,谁想到那年月坐车也必须得跪坐,除非孤身一人没人瞧见,否则不准岔开腿歪着;二是当时的马车没有弹簧,没有减震器,土路路况又实在糟糕,跪在车厢里往往比骑在马背上更要颠簸。我靠一路跪坐着这么颠啊颠啊,小腿骨都要断了有木有!
  所以他还是骑马,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骑术已经有了飞跃性的进步,终于从F蹿升到E了!离开安丘以后,一主二仆就快马加鞭往东莱郡而去,是勋骑在马背上,虽然还说不上是真正的疾驰,但已经比当日痴心妄想打算从管巳手底下落跑的时候,要奔得快多了。
  从姑幕到东莱郡治黄县,距离虽然不近,超过了五百里地,要是纵马疾奔,最高速度不停不歇,其实一个白天也就到了。但是他们所骑的都算不上好马,而且一口气跑上半个多钟头,就算马不用歇,人的两腿和屁股也都受不了。倘若都跟是勋似的装了马蹬,那么就可以人不离鞍,跑上一会儿,再遛一会儿,可是那俩家仆没有马镫,歇的时候必得下马不可。
  就这么着,他们花了整整一天半外加一夜的时间,晚上只在野地里睡了两个时辰,才终于在翌日午前赶到了黄县城外的太史慈家中。太史慈听说是勋来到,不禁大喜出迎,拉着他的手说:“宏辅,久违啦,愚兄好生想念!”这半年多时间里,是勋就给太史慈写过一封信,大致叙述了一番别后情况——终究那时候没邮局更没Email,送信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是勋刚下了马,两条腿还在打颤呢,就直接跟太史慈说:“孔北海危矣,子义你赶紧去救!”太史慈大惊,赶忙询问缘由,是勋把前因后果简单扼要地一说,完了还补充道:“国中土兵,我惯见也,实非黄巾贼敌手,又无大将。虽暂且胜负未分,我料北海必败!”
  太史慈闻言,进屋拜别了老母,就待前往救援。是勋扯着他的衣襟:“也、也不必急在这一时三刻……你先给我碗水喝行吗?”
  是勋跟两名家仆歇息了片刻,吃点儿东西,太史慈也扎束停当,带上自己惯用的弓箭和马槊,一行四人离了黄县,直奔剧县而去。
  才刚上路,太史慈就发现是勋的马蹬了,问他是什么东西。是勋这段时间解释这玩意儿解释得人都疲了,当下机械性地回答道:“源自高句丽,以备上下与在马背上暂歇也。”
  太史慈努眼瞪着马镫好一会儿,要求他:“踩稳了站起来我瞧瞧。”是勋依言演示,太史慈见了,突然一拍大腿:“此物大佳,可助骑射,亦有益于马上搏杀——异日慈也要仿作一副!”
  是勋心说你这眼光够敏的,能够一口道破马镫的作用的,半年来你还是头一只,果然不愧为未来的江东大将!
  太史慈说完这句话以后就开始加速。他骑的虽然说不上宝马良驹,比起那仨可要强得太多了,经常得压着速度,是勋他们才能勉强跟上。但更要命的还在后面,放马疾驰了将近一个小时以后,太史慈才逐渐减缓速度,是勋有马镫辅助还不算什么,两名仆佣可都受不了啦,纷纷告饶,请求下马暂歇。
  太史慈说:“救难如救火,如何能歇?”最后他和是勋只好先走,让两名奴仆缓缓跟上,终于在当天黄昏时分来到下密城下。
  只见城门紧闭,城上土兵一个个脸色发青地如临大敌。太史慈仰头高呼:“某乃东莱太史慈,前赴剧县救孔府君之急,速速开门,容我入城暂歇。”他的名头实在响亮,别说东莱郡,就连北海国内知道的人也很不少,隔了不久,就有一名小军官在城头上回应:“县尊有命,黄巾贼近在咫尺,不得开门放任何人进来——两位还是绕城而过吧。才得到消息,国都已被攻破,府君保着国王退守都昌,两位可往都昌去来!”
  是勋闻言是又惊又喜。惊的是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孔融吃了败仗了;喜的是既说“府君保着国王退守都昌”,可见孔融还没有挂,希望是仪也还先不要挂。他正打算报出是仪的名头来帮忙叫门,却被太史慈摆摆手给拦住了。
  太史慈跟他打商量,说:“都昌距此不过三十余里,半个时辰即可抵达。我料黄巾贼部伍散漫,趁夜前往,或能破其重围,掩至城下。宏辅且暂在城下歇息,某一人前往救护孔北海可也。”
  是勋不肯,定要跟太史慈一起去。太史慈说实在太危险了,是勋心道:“跟着你太史子义还有啥危险的,我又不是一普通小兵,是你的朋友,真有危险你还能见死不救吗?你把我扔在这儿,城门还不肯开,那他喵的才真是危险到姥姥家了哪!”
  太史慈见说不服是勋,最终只得口出豪言:“好,那你我便同赴国难罢了!大丈夫死则死矣,有何可惧?!”是勋听了就是一哆嗦,心说我跟着你就是不想死啊,你可别那么乌鸦嘴……
  二人趁着月光而行,大约戌时末刻的时候终于赶到了都昌城外。只见城上灯火通明,城外却稀稀拉拉的,东一个火把西一个火堆,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在围谁。太史慈策马登上一处高阜,远远眺望,不禁喜道:“贼人尚未能够合围,此刻正好入城。”关照是勋:“宏辅不必动武,紧跟着某便可。”
  是勋连连点头,心说放心,这段时间我就跟王八似的咬住猛将兄你不放了,你到哪儿我到哪儿。
  只见太史慈一抖缰绳,催促着坐骑小跑起来,等到了黄巾贼的营地外围的时候,突然大喝一声,加快速度——是勋也急忙鞭马跟上。二人才刚穿入一箭之地,忽听敌营中一通鼓响,接着四周的喊杀声震天动地的,直朝他们涌将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