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校对)第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0/360

  正琢磨的时候,对方迈步上前,执礼甚恭:“茂陵耿纪,拜见是光禄。”
  耿纪!倘若要以漫画手法来描写是勋此刻的心情的话,那肯定是满脸的黑线,头顶还有乌鸦“嘎嘎”飞过……
  要说耿季行,他确实没有印象,若说耿纪,就不可能不知道啊!哪怕在《三国演义》之中,这人也是露过一小脸的——建安二十三年,时任少府的耿纪与太医令吉桧(一作吉平)、丞相司直韦晃等在许都合谋起兵,反叛曹操,事败被举族诛灭。不仅如此,他们还重创了丞相长史王必,导致王必不治身亡,曹操匆匆从邺城赶回许都,因为心痛王必之死,就在朝堂上来了一次大清洗,无数心存汉室或者只是骑墙派的官僚人头落地……
  我靠对于曹家来说,这就是个大奸贼啊!曹操竟然把他派给我当副手?!
  是勋还在满心的郁闷呢,就听曹操介绍,说:“耿季行乃好畤侯(耿弇)之后,忠诚亮节,尤擅政务,从吾七年,颇趁心意。若非宏辅索要,吾断不能予卿。”那意思,我可是精挑细选了一位干才给你啊,你可得感恩哪!
  是勋心道谁说曹操“难眩以伪”来着?身旁埋伏着这么一大奸贼,他却完全看不清,还以为耿纪既然是从自家幕府起步的,当然跟自己一条心啦。本想拒却——这小子若还走原本历史上的老路,将来会不会牵累到我啊?可是一时又想不出合适的借口来。告诉曹操这家伙心向汉室?这话不能跟明面上说啊。告诉曹操这家伙将来会造你的反?那自己不变成算命的妖人了吗?!
  脑中反复转圈,身体却本能地行动起来,给耿纪还了一礼。曹操说啦,我明日即上奏天子,使尚书下诏,委耿纪守光禄丞,你们二人一定要通力合作,给我把这一大摊子事儿给管起来,还要管好——“以宏辅之才、季行之能,料不负吾之所望也。”
  结果是勋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了这一既成事实——曹操可是个多谋善断之人,但凡他认准了的事儿,你想推翻,必须有足够的理由能够说服他。要是主公换了是刘表之流,以是勋的身份那就接近蔡瑁了,估计只要私下说一句“我不喜欢那家伙”,就能把耿纪赶跑,说不定还直接踩至下僚。曹操可不成,是勋拿不出足够充足的理由来,他轻易不会变更成议。
  然而是勋别说充足了,就连一丁点儿理由都想不出来——他跟耿纪不熟啊,想揪对方的错处也揪不着啊。
  于是只得郁闷地返回家中,随即把关靖给请了过来。是勋在关士起面前就可以放心胡扯了,他说曹公今天把这么一人介绍给我,说是做我的副手,可是我看此人眼神不对——孟子曰:“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本来想把庶务全都委任给光禄丞的,可是我不放心这个人,怕他将来做错了事儿会连累到我,有什么法子可以把他给赶走吗?
  关靖笑道:“以僚从覆主官难,以主官逐僚从易,主公何忧也?既曹公之命不可逆,乃可任之以事,徐徐查其不法事,而后罢免之。”
  是勋心说这人将来是会造反的,而在造反之前,他还真未必会暴露出什么劣迹来。其实站在汉朝的角度来看,耿纪那就是不惜拋头颅、洒热血也要扶大厦于将倾的忠臣烈士啊,他在相府中为吏七年,连曹操都信任不疑,宝爱有加,可见此人的品德、才能都臻上乘——政治倾向不对,只要不暴露,还真不好揪他的错儿。
  “若其大奸若忠,并无不法,奈何?”
  关靖说若无不法,就制造点儿不法出来,这有什么难的?你先用着就是——人没有无贪欲的,也没有不犯错的,只要咱们有心算计,还怕赶不走他吗?“主公若只识至诚待人,必为所欺也。为政之要,在疑人,不在信人。”
  是勋听了这话,嘴角不禁略略一抽,心说关士起果谗佞小人,幸乎吾得之也……
第十九章、二虎媾合
  建安十二年,在许都的大汉朝堂之上,俗谓“三公九卿”的人事安排如下——
  后汉三公为司徒、司空和太尉,但早就被废掉了,恢复了汉初的丞相制度,以曹操为丞相,以御史大夫郗虑和五官中郎将曹昂为丞相之佐贰——可以算作是新时代的三公。
  九卿之首为太常,由老官僚徐璆徐孟玉担任——这位徐璆出自广陵世家,是勋当年居于徐州的时候,与徐家也有所往来,乃尊徐孟玉如师长,双方的关系还算融洽。
  其次光禄勋,当然便是是勋本人啦。再次卫尉,由前将军马腾马寿成新近接任。马腾本据关西,与韩遂约为兄弟,共抗凉州牧吕布,然而连战皆败,韩遂西遁,马腾无奈之下,只得通过雍州刺史严象向朝廷递交了降表,入关暂驻槐里。去岁曹操以九卿之卫尉相诱,召马腾入都,马寿成年岁渐长,雄心消磨,也打算就此放下屠刀,踏实过安生日子了,于是将所部交给儿子马超,自己一个人进京赴任。
  是勋跟马腾本是旧识,不过长安之变,双方曾经闹得很不愉快。只是如今马腾势蹙,反倒主动拉下脸来奉承是宏辅,是勋虽然是个记仇的人,但当年是他对不起马家,不是马家对不起他,因此也笑脸相迎,执礼甚恭——终究人家年岁比自己要大过将近一倍去啦。
  太仆为前太尉杨彪。原本的三公当中,司徒赵温想拍曹操马屁,结果一不小心拍马脚上了,被曹操上奏罢免;光剩下一个杨彪杨文先,态度比较恭顺,又把儿子杨修送入曹操幕府,因此在三公被废后,还给他留了一个太仆的卿职养老。
  廷尉为前豫章太守华歆华子鱼,少府为前会稽太守王朗王景兴,都是被孙策所败,辗转北投了曹操,因其名望而得居高位。在原本历史上,这俩货都是将来魏朝开辟的重臣,换言之,也是曹党——虽然比较偏向于汝颍派——是勋跟他们关系还算不错。
  大鸿胪为前徐州刺史陶商陶孟章,当年曹操欲收徐州,陶商自知力不能敌,所以挺配合,一受诏就赶到许都来晋谒了,一闲数年,曹操有点儿过意不去,乃以卿位相酬。不过这家伙既无威望,也没本事,尸位素餐而已。
  宗正为刘艾,大司农是王邑王文都——也就是曾任河东太守,被是勋给硬生生赶走的那位。王邑亦党同于曹操,然而仍念前仇,对是勋始终板着个脸。是勋知道此人能量有限,不足为祸,倒也不跟他一般见识。
  此外还有执金吾,虽在九卿之外,亦可算作列于卿位,由伏后之父伏完担任。
  是勋原本打算把光禄勋的庶务全都委托给光禄丞负责,自己大撒把,可是没想到曹操派了个未来的“奸贼”耿纪给他当光禄丞。是宏辅生怕耿季行把自己彻底给架空喽,在部门里提前搞个“拥汉反曹”的小阴谋集团出来,可是又一时找不到对方的错处,赶不走他——只好自己多辛苦一些,把权力牢牢地把握在手中了。
  所以这个春季,他真是无比的辛苦,一方面管理部务,一方面解经、讲学,继续巩固自己在郑门中的地位,一方面还得研究官制改革的问题。同时是宏辅还必须竖起天线,表面上风淡云清,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董昭等人与荀氏之间的明争暗斗。
  到了这一年的三月份——是魏早就离开了许都,估计这时候都已经回到草原啦——因为荀氏的被迫放水,天子终于正式下诏,欲加曹操九锡。曹操装模作样地反复推辞,却“推不过去”,想按是勋的说法减少一二“锡”吧,又实在没这规矩,最终只好貌似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了。消息一公布,舆论大哗,政潮涌起,数百太学生聚在一起,打算同往相府请愿,要求曹操坚决辞让。消息传来,郑门上下乱作一团——太学那是他们的基本盘,也是他们未来的希望啊,这要是明着跟曹操作对,还有希望可言吗?自郗虑往下,许慈、王经、刘琰、任嘏等陆续前去劝阻,好不容易才把那些小家伙给拦挡住喽。
  是勋事先跟曹操打过招呼,说这事儿我不方便出面,曹操表示完全可以理解。崔琰身份不足,又不肯打招呼,刘琰来叫他也不肯去,于是事后即被罢免了官职,赶出许都。还有一个杨彪,因为是旧日三公,出身世家,被反曹派缺席公推为领袖,曹操对这个横遭池鱼之殃的老头儿一点儿也不客气,找个借口就将杨文先给下了狱了,派满宠严刑拷问。
  可是终究杨彪资格太老,声望太高啦,连荀氏叔侄都来帮他求情,儿子杨修那就更不必说,跪在相府中庭,差点儿把脑门都磕出血来了。因此曹操最终还是赦免了杨彪,但是罢官褫职,太仆之任交给了才刚返回都中的兄弟曹德。
  通过罢免崔琰、收捕杨彪等事,曹操杀鸡儆猴,好不容易才把局面给稳定了下来。那么既然九锡已受,下面就该研究封国建藩的问题了——董昭和荀氏再次展开了激烈交锋。荀攸多次劝说荀彧,转述是勋的话,说这事儿您阻止不了,又何必做这种无用功呢?荀文若仰天长叹道:“吾若不言,乃无人敢言也。即或不可阻,亦使曹公知人心仍在汉也。”
  一直折腾到夏季,终于荀氏败退,董昭大获全胜,眼瞧着就要逼着天子和尚书下封国建藩的诏书啦——至于郗虑提出的复周代五等爵制,没人真把那当一回事儿,都知道他只是董公仁的边线助攻而已——突然有急使报入许都:
  刘备兴兵,北伐张鲁,张鲁以献上梁州,并且举族内附为条件,请求朝廷派发大军救援。
  数年前,朝廷分州而治,把原本的益州划分为益、梁二州,以张鲁为梁州刺史、刘璋仍为益州牧。新的梁州包括武都、汉中,以及新从汉中划分出来的上庸、西城,总共四郡。
  不过张鲁的实际地盘儿,主要还在汉中,也即新的汉中、上庸、西城三郡,西面的武都郡一多半儿仍为叛羌所占据。其后刘备入蜀,与张鲁夹击刘璋,二家时分时合,最终分巴郡为三,张鲁亦得抢占其一。等到刘备进入成都,他就把刘季玉这位名义上的益州牧给供了起来,自称后将军、沅州刺史,实掌全权。
  刘备曾派关羽东进,协助刘表守备荆州,其后曹操得到襄阳、西陵,刘表后缩到江陵,曹军退去后,关羽也就返回了蜀地。刘备在蜀中连年积聚,势力膨胀得很快,到了这一年春季,终于决定北上对张鲁动兵啦——张飞在巴西,关羽循阴平,刘备自将大军出白水,三路挺进汉中,张鲁军是损失惨重,节节败退。
  张鲁无奈之下,遂使功曹阎圃前往许都,向朝廷求援。曹操聚集将吏商议,众口一辞,认为必救汉中。
  刘备在稳定了蜀中的局势以后,肯定会北取梁州,不仅仅熟知后世史料的是勋能够料得到,这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啊。贾诩、刘晔、陈群等人早就提醒过曹操,说若使刘备抢占了汉中,一则后方蜀中无忧,二则北可威胁陇上,东可直出襄樊,乃处于根基稳固,可多途以争中原之势,不可不防。与此相反,朝廷若能占据汉中,则可以高屋建瓴之势直下益州,刘备不足平也。
  陈群建议,可使凉州牧吕布挥师南下,以伐张鲁,以御刘备。然而是勋、荀攸等都反对这一建议——吕布,虎狼也,朝廷不易吞并,乃纵之凉州,要是再被他拿下了梁州,必然势大难制。此前,曹操才经荆襄大战,又忙着加九锡和建藩国,巩固自家势力,暂时无力去伐张鲁,所以这事儿就拖了下来,没想到还是被刘备给抢了先手。
  等到张鲁遣阎圃前来求救,那这不出兵相救不行啦。陈长文再次建议,汉中偏远,远水恐怕难救近火,不如先使吕布前去相助吧。是勋还没开口呢,程昱先说了:“若使吕布得梁,可与刘备二虎相争,朝廷得其利也。然若二虎不争,反相媾合,诚恐关中危矣!”
  吕奉先这些年一直在经营凉州,眼瞧着大势将定——韩遂已经被逼至金城一隅,旦夕可灭,叛羌亦多为其所败,据说吕布部将张辽前锋已然进入酒泉,逼近敦煌。吕布年前才刚发来上奏,说我打算重建西域都护府,希望朝廷颁下诏书,任命高顺担任都护一职。
  要不是鲜卑西部大人蒲头欲图东进而被拓拔部所阻,乃西入凉州,跟吕布交上了手,估计凉州早就彻底平定了。
  是勋有时候觉得吕奉先速度挺慢的,你瞧曹操都拿下多少个州了,你光一个凉州竟然还搞不定?不过从贾文和处索要了相关情报,仔细研究过后,却觉得吕布也挺不容易的。凉州地广人稀,胡汉杂居,局面非常复杂,倘若吕布只求占据各郡中心城市,对那些叛羌、叛胡实施羁縻,估计曹操还没战败袁绍呢,他就全得了凉州了。就好比孙家,多少年来,不也只在扬州一个州内折腾吗?直到孙权称王,会稽、豫章的深山沟里还是藏了不少山越——这跟中原郡县根本没法比啊。
  只是曹操鬼心眼儿多,特意多次给吕布写信,一方面大肆恭维、奖掖,一方面叮嘱:“永汉以来,羌胡多叛,西域渐失。今将军欲通西域,成定远之功,须先底定羌胡。若不然者,将军西上,而羌胡扰之于后,事难矣。”你必须得彻底解决了羌胡叛乱的问题,才能放心大胆地去经营西域。
  所以吕布即在凉州犁庭扫闾,务求各县平靖,加上他的性格也简单粗暴了点儿,羌胡不是喜欢作乱吗?我干脆全部杀光,不就乱不起来了?所到处那真是鸡犬不留啊。高压之下,难免为渊驱鱼,羌胡纷纷往依韩遂——若非如此,韩文约早就山穷水尽啦。陈宫屡次相谏,吕布只是不听,一心要把后方杀个干干净净。
  他已经被曹操和是勋忽悠得,彻底以为大汉重开西域都护府当作人生最高目标了。
  吕布在凉州根基逐渐夯稳,曹操对此不能不有所忌惮,故此程昱反对让吕布南援张鲁,曹孟德连连点头,立刻就听进去了。随即他沉吟少顷,突然一抬头:“吾当亲率大军,与刘备小儿决一生死也!”
第二十章、是郎才尽
  曹操之所以想要亲征刘备,简单说起来,包括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对于长江流域的三大势力,曹操初始的计划是中心突破,先灭刘表,断益、扬之联络,乃可分而取之。如今刘表虽然未能一战殄灭,荆州的江北地区终究算是基本拿下了,而江南四郡尚且摇摆不定,刘表(或者说刘琦)真正能够控制的,不过长江和澧水之间的狭长区域,外加江北一座江陵孤城而已,已不足为患,而其与江东的联系,亦基本得以切断。经过与谋士们的反复磋商,曹操遂将战略规划改为先除两翼,再定腹心。
  自从是勋在幽州创设水军,以骚扰吴会以后,曹操看到了其中的广阔战机。只要庐江和幽州的水师再得以充实、训练圆满,即可自水道东西夹攻,以破孙氏,而在此之前,贸然讨伐孙权却未必现实——是勋离开幽州以后,曹操即遣魏延、留赞北上,共掌渤海水师。故此攻击的重点,必将移向西线的刘备。
  正如谋士们普遍所认为的,刘备既得益州,若再吞并了梁州,则可控扼祁山,以窥关陇——此昔日汉高祖之基业也,危险系数太大啦。故此必须先把刘备给打萎了,否则曹操实难安寝。
  曹操、刘备,在这条时间线上并没有见过面,曹操对刘备的认识有限,不会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话来。然而即便如此,刘备以公孙瓒旧部,先后寄寓陶谦、刘表麾下,最后却能自己杀出一片天地来,这份能耐、胆色,或者也包括运气,终究是曹操所不能忽视的,故此乃欲亲身前往,与刘备决一雌雄。
  其二,此援汉中,路途遥远,最可令人担忧的是吕布在后。倘若吕奉先突起歹意,断绝曹军归路,恐怕十万之众亦将一朝而灭矣!曹操跟吕布是有旧仇的,虽说近年来关系不错,终究天涯相隔,只是书信往来,难见其真心。再说了,曹操即便放心吕布,那也肯定不放心陈宫啊。
  故此曹操派谁为主将救援汉中都不踏实,觉得还是自己亲自提兵前往比较稳妥。
  其三,才刚加了九锡,一眨眼又要封国建藩,似乎略嫌仓促。加九锡就已经惹得朝中沸沸扬扬了,就连太学生都差点儿要跳出来闹事,曹操狠施辣手,好不容易才把这股风潮给压了下去。倘若能够缓上一段时间,待自己救援汉中、征讨刘备,得胜而归,那时候因功而封国建藩,似乎更为合适一些。
  所以曹操拿定了主意,要亲自领兵前往汉中去。当然啦,丞相亲征,兹事体大,准备工作要比命将出师更为繁复,就怕耽搁了时间,这边儿大军还没入关中呢,那边儿张鲁就已经败了……故此,先命刘晔持节西进,督马超等关中诸将先入梁州,同时命曹仁、张绣率偏师循沔水而上,两路增援汉中。曹操本人率夏侯渊、曹洪、曹纯等部前往长安,会诸将聚齐后,再全师挺进。
  五官中郎将曹昂留守许都,曹操特意把是勋和曹德叫过来,请他们“善辅吾儿”。许下的兵马大权,则交托给了于禁于文则和李典李曼成。
  是勋倒是挺想跟着曹操去汉中跟刘备见上一仗的——说不定这仗就把刘备给彻底打垮了,如此关键性战役,倘若不能参与,可是会留下终生遗憾的呀。然而一则他新命九卿,不宜拋下本职工作不管,也不宜再迁他任,二来么……多年在外,眼瞧着跟儿子都生疏了,好不容易返都安定下来,还是别自找劳乏和跋涉之苦了吧。
  我又不是那种用一个小人物串起连番历史大事件的小说主人公,不必要曹操代汉的每一仗都要去掺和一脚吧?原本的理想不过为一文吏,最多当当外交官足矣,只为苟全性命于乱世,怎么一不小心,竟然都快变成曹家首席谋士外加首席方面大员了?我有足够的能耐吗?可别一小心给玩脱了,战阵上一阵流矢,就此万丈雄心化作流水……
  就好比原本历史上的庞统庞士元一般……
  所以既然曹操命其留守,辅佐曹昂,是勋也就不特意请战啦。他只是向曹操推荐了诸葛亮,说此子聪明机警,尤擅粮秣运筹,吾昔试之于朔州、幽州,皆仰其大力,丞相不妨带在身边,必能有所裨益。曹操点头:“宏辅之高足,吾亦爱之。”即命孔明参相府军事。
  曹操前脚才走,隔不了两天,这日是勋从城外庄院看望管氏和儿子是复返回城内,曹淼迎着,告诉他:“子桓夫妇昨日来访。”是勋“嗯”了一声,心说我正经还没怎么见过甄氏呢,据说那也是天下知名的美人儿,就不知道比我的甘氏夫人又如何了?
  本只当是亲戚之间寻常走动,曹丕夫妇前来拜见姑母,却不料曹淼随即取出一张请柬来:“子桓欲于城外别业设一酒宴,以文会友,特邀夫君下个休沐日前往指点。”
  虾米?曹丕这小家伙要开文会,还请了我?是勋不禁一皱眉头,心生不好的预感……
  曹丕曹子桓本年二十岁整,他兄弟曹彰曹子文是十八岁、曹植曹子建是十五岁,一母所生,相互间感情很好。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昂死得早,诸子争立,这仨小子很快就变成了竞争对手,明里暗中龃龉不断;可是在这条时间线上,曹昂曹子修尚在,而且是板上定钉的继承人,那仨貌似没啥妄想,起码到了这个时候,感情还没有破裂,相当的抱团啊。
  而且既然有大哥顶在上面,余子并未象原本历史上那样早早便参与了政务,基本上处于被曹操放羊的状态。曹丕年岁较大,已经元服娶妻了,得举孝廉,日常协助长兄处理一些公务,剩下两个却还并未从政。而即便参与政事吧,曹操和曹昂也没有刻意栽培曹丕,小家伙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耍他的兴趣爱好——一是击剑,二是诗文。
  是勋有时候还想,子桓之才,不在子建之下,为的卷入政治漩涡,忙着跟兄弟们勾心斗角,所以到他后期,才把文艺给荒疏了,而在这条时间线上,或许未来的成就将更在曹植之上,也未可知啊。
  不过在原本的历史上,曹丕青年时代便雅好文艺,实为建安风骨之领袖,故此才能与曹操、曹植并称“三曹”,成为汉魏之际文坛的一朵奇葩。这条时间线上更不用说了,是勋还在幽州的时候,就听闻曹丕见天儿与相府文学之士诗文酬唱,在许下文名很盛。自己回来也好几个月啦,终于赶上他的文会了吗?
  根据曹淼的转述,曹丕此次主要请的人,包括王粲、陈琳、阮瑀、徐幹、应玚、刘桢——所谓的“建安七子”,除了一个从荆州跑益州,目前在刘备麾下吃闲饭的孔文举外,全都邀请了。此外还有路粹、繁钦、邯郸淳、丁仪、苟纬、刘廙、仲长统等等,再多曹淼也记不住。
  而且据说曹植也会过去给哥哥捧场——曹彰就算了,那孩子虽字子文,其实不文,可以说是曹操诸子中唯一没有继承老爹丝毫文学天赋的变异体……
  是勋一开始不打算去的——文会这种玩意儿最麻烦了,真要当场命题赋诗、作文,以他穿越以后多年培养起来的实际才能而论,倒是也不为难,可是水平就不敢保证啦。昔日在雷泽之上,还能够蒙蒙吴质家乡的那些庸儒,可如今与会的全都是当世大家,或者即将成为大家的曹植等辈,以自己一向的文名,你就算做得跟丁仪、苟纬他们一个档次,只要比不过王粲、陈琳,那仍然丢脸啊!
  可是没想到,第二天曹丕又亲自上门来请——这回没带老婆过来,多少是个遗憾。是勋就推辞说我如今政务繁冗,哪里还有什么诗兴呢?而且你也知道我这人脑子慢,憋书斋里精雕细刻的什么《别赋》啊、《为曹公讨袁绍檄》啊,等等,还算拿得出手,至于仓促间做成的《白露后良日因思兄弟而作》(何期见明月)、《持节使关中以辞至尊》(太白何苍苍)之类,却就相当的粗糙和生涩啦。加上最近状态不佳,我就不去丢丑了吧。
  曹丕紧着劝:“姑婿无乃太谦乎?丕自总角以来,即日诵姑婿之作,口有余馨,若以之为粗,则丕等诗文乃当弃东溷矣……”要是说连你的作品都粗糙,那我们的玩意儿干脆扔厕所里算了——“即姑婿无心为文,亦可品评吾等陋作,必有裨益。群皆盼之久矣,姑婿勿辞也。”
  是勋说这样啊……那咱们说好了,我要是对题目无感,真就不附和啦,光赏赏你们的作品就完。曹丕连声答应,这才兴高采烈地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0/3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