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校对)第3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2/360

  所以时间确实不够啊——他可算知道高句丽为什么选择秋收之前攻打、抢掠西安平,然后打完就跑了,人家是地头蛇,对气候把握得刚刚好。
  是勋不怕吃败仗,就怕无功而返,往小了说耗费物资、调动人马却寸土不得,有损自家声望,往大了说,那是彻底的浪费国家资源啊,而且东北边患亦不得解。当初重臣们都建议光调幽、平两州兵马把高句丽人赶出境外便可,只有是勋一个人请求打反击,以惩敌顽,以儆效尤,若是无功而返,以后碰上类似战略决策,他还能够递得上话吗?
  好在夏侯兰、魏延他们尚算得力,终于摧垮高句丽水师,攻下了……或者不如说接收了国内城。能够拿下对方半个首都,这也足够向朝廷交待了;而水师这种半技术兵种,一旦破灭,不是很快就能重建起来的,也为魏军将来再溯马訾水北上讨伐创造了条件。
  而且北路曹真那里也时常有情报送来,进军速度虽然很慢,却极稳妥,还掳获了高句丽数千上万的平民,陆续运回辽东。这年月人口就是财源,就是兵源,无疑也能一定程度上破坏高句丽的战争机器,使他们轻易不敢再来滋扰。
  所以是勋来西安平的时候挺着急,心里也不踏实,回程却优哉游哉,足足十多天才折返襄平。才入城中,便又有前线传报到来,南北两路兵马都在撤退途中。
  且说位宫得闻丸都山下警讯,不禁大惊失色,无奈之下只得匆匆撤兵,光留下数千兵马助守纥升骨城。他紧赶慢赶,等返回丸都山北麓的时候,早已经不赶趟了,魏军已将国内城烧为一片白地,并且杀死未及躲避的城乡平民数千人。
  夏侯兰、魏延倒是也没有昏了头,冒险硬攻丸都山城,而只是堵塞城下通道,同时向四野撒出游兵,搜杀高句丽百姓——当然啦,照老规矩,适龄女子、工匠和中国人奴隶,都是不杀的,随时装船运回西安平去。
  而等到位宫大军折返,魏军都不肯跟他见仗,当即上船远飏,顺风顺水,顷刻间已在数百里外。位宫面对废墟是欲哭无泪啊,沛者得来也赶紧下山来觐见,并且跪伏请罪。位宫双手搀扶,安慰他说:“沛者何罪?皆孤不听沛者忠言所致也。且虽失国内,却保丸都山不失,此皆沛者之力也。”
  得来心说惭愧,对方都没有正经攻山,守住丸都山城还真不见得有自己什么功劳……他提醒位宫:“今水师倾覆,百姓多为魏人杀掠,府内已堕,田地多遭践踏,大王虽未尝败,而与败无异也。设魏人明岁再来,恐无以拒之,奈何?”
  位宫挤挤眼睛,神情悲戚,反问道:“沛者何以教孤?”得来说了:“譬如勾践败于夫椒,汉高困于平城,一时失计,不得不与敌委蛇也。大王果能励精图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复兴可期,又何惧魏人耶?”言下之意,咱们还是暂且认怂,上表谢罪、称臣吧。
  高句丽在历史上多次被中国政权击败,就连都城被破都有好几回,屡次跌倒却又屡次爬起,靠的就是败了就和,和完再造。而中国政权嫌弃彼地偏远,也从来没有占据之意,只要把你打服就算完,所以这颗毒瘤才能一直存活到唐朝。位宫他爹伊夷模、祖父伯固,乃至高祖父宫,就有多次向中国纳表称臣的记录,所以位宫倒也不以为耻。
  ——反正我又不是真心服了,只为拖延时间嘛,称臣又没太大成本,有啥不能做的呢?
  因此这回他终于采纳了得来所谏,并且就派得来前往襄平,去面见是勋,以向魏朝表示谢罪、称臣之意。
  再说北路曹真,既然探得位宫大军后退,就料到必是南路得手。但曹真也不敢深追,只是挥师团团围住了纥升骨城。纥升骨城规模不大,土垣围绕,就表面上看起来颇为坚固,还有近万守军驻防,比城外魏军数量也少不了太多。只是在中国人看起来,这也能算是“坚城”吗?
  曹真因为进军缓慢,所以后勤畅通无阻,所携带的物资数量非常庞大,其中就包括了不少的“霹雳车”关键部件。当下即于城下立阵,命士卒砍伐树木,连夜起造礮车——高句丽境内多密林,合抱的参天大树比比皆是,全是制造攻城器械的优质材料。
  而且此时的“霹雳车”经过诸葛亮、马钧的先后改良,命中率又有很大提升。主要是改人力拉拽式为配重式,礟高三丈余,砲杆短臂系一木箱,内盛重物,长臂拴上弹袋,以绞盘拽下,系以皮索,等瞄准目标以后,只须挥刀断索,自然弹丸飞出。而且根据是勋的建议、马钧的计算,对于所瞄目标远近、配重物的分量等等,都列出了一份相对完整的“设计诸元表”来,士卒们可以照表操作,不必要纯凭经验。
  这种新型“霹雳车”,最远射程可达五百步,最大发射百斤重的石弹。老式礮车说不上指南打北,也基本上指东南打东北,新礟只要操作无误,却可以把弹着点限制在方圆三丈以内——这就算挺准的啦,打人马是玩笑,砸城墙十无一失。
  魏军在纥升骨城下准备了整整两天,其间城内曾经遣兵出来偷袭,被郭淮、郝昭率乌丸游骑轻松击退。曹真特意叫来郭、郝二人,说我记你们这一功,可是打个商量,也算上是无咎的名字如何?郭、郝自无异议——又不是硬夺我等的功劳给是复,分润他一点儿罢了,算多大的事儿?
  等到准备完毕,魏军便于城下推出二十具“霹雳车”来,朝着城垣便是数轮轰击。城将倒也颇通守御之法,急忙垂下草帘、皮帘遮护。曹真见状,便命改换陶罐,罐中盛装火药和油脂,点燃了发射出去,遂将帘幕一烧而空。然后再发石弹、烧硬的泥弹,尘土纷飞之中,纥升骨城的土垣陆续被敲出大小不等的无数缺口来。
  曹子丹一声令下,数队魏军敢死士簇拥着巨大的“临车”,直向城垣冲去。
  这种新式“临车”是诸葛孔明的手笔,高达四丈,内分三层,正面木板上蒙着多重湿皮,底层有三牛拖拽——牛都躲在皮子后面,既看不清战场情况,不至于受惊,也不容易被敌矢所伤——上两层则置弓弩手远射、长矛手防敌。
  很快,“临车”便冲近了城垣上那些较大的缺口,随即前板翻开,如架桥梁,板后弓箭手、长矛手奋勇驱散缺口附近的高句丽守兵,刀盾步卒趁机跳板杀入。守军从未见过这般打法,一时间惊惶、恐惧,难免手足无措,城垣即被瞬间突破。随即守将率先弃城而逃,纥升骨城几乎是一鼓即下。
  消息传至本阵,曹真首先就问啦:“先登者谁?”部下回答说是某曲某人。曹真点一点头:“即将此曲名之是无咎麾下可也。”
第三十四章、阶级斗争
  曹真在纥升骨城中的“暴行”,跟夏侯兰、魏延在国内城相差仿佛,都是搜掠物资、扒掉土垣、烧毁房屋,彻底把这座数百年名城给平掉了。唯一不同的是,俘得居民、兵卒近两万之众,曹子丹才下令处死了其中数百人而已,其余的全数押回辽东——就此得胜班师。
  就在是勋得着前线消息的同时,郡守董蒙也听闻了相关情况,于是匆忙跑来找是勋,说我大致计算一下,南路没逮着多少人,北路曹将军陆续俘虏了三万之众,其中或许有一些从前被掳的中国人,但数量绝不会多。如今要把这三万人全都安置在我辽东郡吗?我拿什么来养活他们呀?
  是勋闻言,不禁微笑:“辽东广大,户不过七万耳,隙田正多,何谓无从养育彼等耶?而况此前拔奇率三万众来,岂非辽东所容耶?”
  董蒙说此一时,彼一时啊,当时拔奇带来三万人皆有统属,我才有机会逐渐拆分,最后弄死……最后拔奇挂了,也就算勉强把他们融入辽东百姓之中啦。可是如今掳来的这些大多是无组织、无纪律的失地农户,还掺杂着不少当过兵的,分散开来无法管理,聚在一起又恐生乱。而且寒冬将至,我还得给他们准备过冬的房屋、粮食、衣物,这笔开销又从哪儿来啊?
  是勋说前线所报,也掳回了不少物资,可以分一部分出来给你,使“移民”得以越冬。至于如何安置——“前句丽掳我国民,皆如何处置耶?”
  董蒙说中国人被掳去高句丽,绝大多数都分配给豪族们做奴隶——高句丽还是奴隶制社会,并且各部豪族势力很大,蓄奴极多——可是辽东地区经过您当年覆灭公孙氏,我这些年也着力打压,就没有那么多大户可以吃得下三万奴婢。再说了,真要都给他们吃了,势力重新膨胀,我也不好管理不是?
  要是都充做官奴吧,还是刚才提过的问题,我是分开来不好管,合起来怕出事儿啊。
  是勋略一沉吟,说我已有定计,且待大军归来再做安排。
  数日后便即入冬,然后下了今冬第一场雪,六出飘飘,郊野为之一白。是勋心说好险,要是前线将领冒失一些,多停留几天,恐怕就很难折返回来啦。
  又过十日,各路兵马陆续返回襄平城——当然啦,水师还停留在平郭港口,但是魏延等将领是赶过来了。是勋大宴诸将,询问战况,同时上表向朝廷报功。宴后,他特意找来邓艾、石苞,问他们说初次上阵,可有什么心得没有?
  邓艾板着脸,结结巴巴地说道:“入、入敌之国,堕其都邑,本、本当欣喜,奈何得见伏尸盈、盈、盈野,百姓多亡,难免不、不忍——彼亦人也,乃知圣人所言‘不、不得已而用之’,良有以也。”
  是勋听了这话不禁一愣,心说原本历史上的邓士载没有那么悲天悯人吧?是我把他给教傻了,还是要等后来屡次上阵,见得血足够多了,才会变得不那么心软?
  当下也不去接邓艾的话碴儿,却问:“句丽得服否?”
  石苞说他们怎么可能服呢?此番虽堕其都,曹将军又扫平了纥升骨城,但真没有取下多少土地来——也就几处边境线略略朝前推一些,综合起来还不够半个县——虽然予敌重挫,但其实力并未大损,说不定过几年还会再来侵扰。
  是勋心说柳毅那边尚无报来,也不知道他在马訾水南面究竟打得怎么样。不过估计成果也不会太好,一则听说位宫离开丸都山以前,往江南派去了不少兵马,固守各寨,以防乐浪兵趁火打劫,二则若然所获甚多,估计柳子刚早就急火火派人过来表功啦。所以说此番确实给了高句丽以沉重打击,但还到不了伤其筋、动其骨的地步。
  再听邓艾补充道:“艾、艾、艾以为,句丽必遣使来,谢、谢罪称臣,不、不过欲敷衍我也,太尉慎不可……不可听。今虽未能灭之,明、明岁再征,或可平也。”
  是勋点点头,说你猜得不错,高句丽的沛者得来前几天就跑到襄平城来了,但我想先面见出征将帅,听取具体汇报,所以还没有肯见他。说完这些,话锋突然一转:“今所掳高句丽人不下三万,辽东不知如何安置,卿等以为若何?”
  邓艾一皱眉头,当即明白了是勋召见自己小哥儿俩的用意:“当屯也,艾等请为朝廷驭之。”
  正如董蒙所担心的,把那些高句丽人分拆开来,恐怕不好管理,真要合在一处,又怕作乱,好在朝廷早有惯例,就跟当年收拾青州黄巾一般,可以屯田嘛,军事管制。邓艾、石苞本来就是屯田小吏出身,派他们俩来负责这件事儿,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是勋不禁颔首,心说邓士载舌头虽然不大顺溜,脑筋可是转得真快,随即就问,你们真能办好此事吗?有什么需要没有?石苞有些不大自信:“三万之众,初受其屯,辽东无大隙地也,而必分于多处……”咱们就往少里说,分成三十个屯,每屯千人吧,起码需要上百兵卒来看护,加起来就得三千魏军,不知道郡内或者州内,能不能拨给我们那么多兵马呢?少于这个数儿,恐怕高句丽人心不定,到时候一夫攘臂,千夫景从,造起反来就麻烦啦。
  是勋说了,我会留下一部分兵马,协助你们建起屯所,安置好降人,但顶多也就留到明年开春,不可能在辽东长驻三千部队,也不可能从郡中拨出三千步卒来长期给你们统带——“然吾有一计,或可安句丽人之心也,要在卿等如何办理。”
  邓艾、石苞诚心请问。是勋就说啦:“彼皆乡愚,无家国之念也,唯伤田地为我所夺,亲眷为我所杀,抛弃祖宗墓冢,远赴异乡,以是怨怼耳。今所杀者无从复生,然田地尚可还,冢墓亦可扫也……”
  你们就去对那些高句丽人如此宣传,咱们大魏王师不是抢一把就完啊,我们又不是强盗,迟早还要再伐高句丽,只要把高句丽的土地变成魏土,到时候他们就都能回家去耕种故土,洒扫祖宗庐墓啦——“卿等亦可据此选兵,且耕且训,比及一年,为吾将养数千句丽卒,可乎?”
  邓艾、石苞不禁面面相觑,说您这个想法确实不错,既能一定程度上安那些降人之心,又可以战养战,多训练出一支部队来……问题是,就怕不能真得其心,反倒养出一支造反的部队出来呀。让高句丽人打高句丽国,他们临阵倒戈可怎么办?
  是勋微微一笑:“彼又何爱于位宫耶?”顿了一顿又说:“若有实爱位宫者,卿等可先遴选,捕而杀之。”绝大多数高句丽农民对他们国王没那么爱戴吧?“吾所听闻,彼等多为隶农,为豪门做佣,衣食尚不得周全,何爱于国家耶?”我教你们一个法子,按照阶级成分把那些降人分成三六九等。对于底层民众,要向他们说明是高句丽制度不公,位宫跋扈于上,豪门肆虐于下,所以才搞得百姓衣食难给,怨声载道。我中国的制度就要强上很多了,所以与其做高句丽奴隶,还不如做中国百姓。
  “所掳者,皆为乡里,必有豪门或其走犬落网者也……”我教给你们一件法宝,叫做“诉苦大会”,用此来煽动高句丽底层民众对豪门和官吏的不满,把那些豪门出身的,或者为虎作伥的,全都当着底层百姓的面处斩了——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杀人。如此一来,便可一定程度上收拢大多数降人之心啦。
  “昔陈涉、吴广岂有恨于嬴秦耶?所恨者秦之暴政,及其官吏跋扈也。于是乎揭竿而起,天下骚动。彼不过关东农夫耳,卿等岂不如彼辈耶?”
  石苞还在沉吟,邓艾倒是很快就领会了是勋的用意,赶紧拱手:“此真妙策也,艾等必当凛遵。”是勋说也不必“凛遵”,我只提供一个想法,具体该怎么办,还得靠你们自己摸索,此外——“务使彼等服中国衣,说中国言,从中国俗,日久便之,始可去蛮夷心而归王化矣。”你们小哥儿俩回去好好商议一下,给我拿个具体方案出来吧。
  邓艾、石苞二人告退以后,是勋又叫来儿子是复,再次向他详细查问途中所见、所闻、所想。然后第二天一早,他终于把软禁在馆舍中的沛者得来给叫到了面前。
  得来一见面便即大礼参见,备言王师伐逆,如今我国王已有所悔悟,特意遣我来前谢罪、称臣,言辞恳切,几乎泣泪交流。是勋综合各方面渠道的情报,这会儿已经知道眼前这个得来究竟是什么人物啦——一,这是个贤臣,尤擅治政;二,这是个亲华派,一贯主张恭顺中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对得来假以辞色,反倒始终板着面孔,等好不容易得来说完了,这才撇一撇嘴:
  “句丽妄入我境,杀掠民众,是故王师伐之。今云谢罪,其果有悔悟之心乎?止一介使来,无锱铢之贡,何所见其诚耶?”空口白话谁不会说?你说你家国王认罪了,那么认罪的态度呢?怎么毫无表示?
  得来说小人就是前来申明我国服罪之意的,至于天朝还需要什么补偿,就请太尉开动金口,提条件出来吧。是勋冷冷一笑,竖起三枚手指:“从吾三事,吾可为汝进言天子,受句丽之降也。”
  得来忙问是哪三事哪?是勋便道:“其一,位宫自入洛阳请罪;其二,以马訾水南进献我朝;其三,堕毁丸都山城,迁居平地。”
  得来闻言,不禁大惊失色——我靠你这也太凶残了吧,我们可一条都做不到哪!
第三十五章、咄咄逼人
  是勋向高句丽提出三个条件,其苛刻程度较之城下之盟也不遑多让,沛者得来闻言,不禁大吃一惊。他为了保全国家社稷,自请出使辽东,早就有了遭受折辱的觉悟,打算应对魏人种种不合理的谈判要求啦,只是没有想到——堂堂是太尉狮子大开口,任何一项条件都是他根本无法答应的。
  这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呢?
  得来是也知道,外交舞台上并没有什么真心实话可言,各种谈判,折冲樽俎,双方都要尽最大可能为本国赢得利益,坐地起价倒也是常事。可是如今高句丽处于弱势,他是来求和的,当然不能一口否定,说我们办不到,必须得多少找出点儿理由来,请求对方再挫挫价吧。
  于是长吸一口气,脑海中飞速回旋,随即缓缓地回答道:“吾王既请臣魏,自当亲赴洛阳,觐见天子。然今战事初息,国家残破,须重整顿,恐须臾不可离也,臣请代王先朝,以期后日……”先找理由拖着第一条。
  “国内、纥升骨,已为王师所堕,句丽小国,城邑稀少,再无可以为都者也。且新都亦非旦夕所可造成,丸都山暂不可弃,太尉其悯下情……”第三条也先拖着再说吧。
  可是对于割地一事,还真找不出什么好理由来拖延,得来只能说:“至于马訾水南,祖宗基业,不可轻弃,尚须禀明国王,再作区处。”
  是勋冷冷一笑,逐条反驳:“汝云国家残破,故王不得远离也。然汝国何以残破?为不臣中国,擅起兵戈,以致王师挞伐。若汝王不肯朝,国家岂止残破而已,灭亡只在旦夕!国内、纥升骨之堕,亦同理也,今不堕丸都山,而待王师堕之,悔之莫及!”你国是不是安定,有没有地方建都,关我屁事啊?你们自己惹出来的事儿,反倒要我“其悯下情”,焉有是理?
  “至于割地之事,汝既不能决,来此何为?且去问过国王,再来见吾!”
  是勋是一丁点儿都不肯松口,得来不禁苦笑道:“太尉得无必灭我国耶?高句丽偏僻小邦,无可与中华上国相比,何苦逼之甚也?譬如贵人所衣锦绣,而夺贫者麻葛,所食膏肥,而夺贫者粗粝,麻葛不足衣也,粗粝不足食也,取之无益,是反伤其德也。”
  是勋撇一撇嘴:“人有衣麻葛而贪锦绣者,食粗粝而贪膏肥者,若不夺其麻葛、粗粝,不冻馁其身,恐其再来。至于取之何益,用之在我,何劳尔虑?以直报怨,斯为吾之德也,何所伤耶?”
  搞搞清楚,是你们先来惹我们的,也是你巴巴地跑来请求谢罪、称臣的,给你点儿惩罚还要推三阻四,真当中国是老实头啊,打了白打?
  得来分辩道:“吾王前所行妄,今痛悔矣,是以遣臣求贡。天子所欲,蔽邦倾囊以献,但求存社稷、全庐墓耳。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当予其途。天朝宽宏,太尉仁德,敢请三思。”
  是勋说了:“天子所欲,非止句丽朝也,所欲郡县之,汝欲全社稷、庐墓,岂可得耶?人有过固可使改,人而有罪,当正国法,妄以刀兵向中国,如谋逆也,即当车裂,吾今不命汝献位宫首级,但使入朝、堕都、割地耳,何其推托若是?!”是啊,人要是犯了过错,是应该允许改正,问题过错要是太大,那就直接上刑法啦,甚至押赴西市斩首。你以为什么错都可以一句“我一定改”就能被原谅的吗?
  “所欲郡县之”一句出口,得来彻底慌了,忙问:“此真天子之意耶?得非太尉诓臣?”是勋冷笑道:“天子使我持节以督东北,吾之意,即天子意也;即天子尚非此意,吾独不能导之使从耶?”你还是把那些幻想全都收起来吧。
  得来伏地痛哭道:“太尉固不肯留吾国,予吾等生路乎?”
  是勋淡淡一笑:“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是也。”
  得来心说这是啥?听着象诗,可是怎么这么俗啊……于是一咬牙关,昂起头来,手按佩剑,厉声道:“句丽虽小,亦广千里,带甲十万,中国虽大,伐之易也,灭之恐难。壮士搏命,流血五步,而况一国耶?太尉独不念兵戈再起,胜负难测,且中国男儿亦将血沃疆场耶?臣闻太尉当世贤达,国家重臣,岂可无怜悯之心,而欲黩武以博己功耶?是乃不仁,抑且不忠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2/3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