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暴君(精校)第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290

  刘轩一听,才知道如今长安城内谣言已经传的这么凶,都已经传进皇宫里来了——当然,眼下的皇宫也算不上什么秘密之处,简直就是四处漏风,从上次南华能够借傀儡操纵之类的术法前来刺杀他就可以瞧的出来,虽然那天之后张辽和吕布都调动兵马加强了防卫,但是再怎么防护,这口口相传的流言也是防不住的。
  同时他也没料到蔡琰担心的不是自己成为昏君,反而是担心流言越传越烈,会毁了刘轩的名声,那样的话对于眼下的汉室来说绝对是重大的创伤——皇帝不够贤明,天下间的才德之士再看到如今大乱的局势后,恐怕更加不会来朝廷效力了。
  那样一来,这天下岂非会越来越乱?
  她当然不晓得,刘轩根本不介意名声什么的,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还巴不得把名声搞臭一些。
  只有这样才能将那些不老实的家伙引出来,最后再一网打尽,眼下这些流言不但无所谓,反而还帮了他一把。
  至于朝廷的运转?刘轩相信只要继续下去的话,朝廷的诸多事项一样会正常运转下去,而目前朝廷中的人才已经足够自己调用了——而随着朝廷的势力慢慢恢复,那些真正的有才之人不会看不出来局势,等到了那个时候,自己还用担心人才?
  “无碍,一群跳梁小丑罢了。”
  虽然开导了一番,不过蔡琰的眉宇间多少还是带着些忧愁,晚饭吃的也并不多,但是这种事情也没法立刻证明,刘轩只能先将其放到一旁去。
  不过说起人才,刘轩想起自己让卢植给刘备去了一封信,同时还有自己下的一封诏令,也不晓得如今怎么样了。
  这段日子,因为虎牢关被攻破,长安这边可以更快捷的收到关东联军那边的消息了,眼下关东联军围在雒阳城外,正和城内的一些董卓残余势力较劲,不过据说雒阳内部并不稳定,甚至有自己乱起来的征兆。
  除此之外,虎牢关破了之后,张济带着一部兵马南下冲向荆州,眼下在哪却不清楚,刘轩暗中猜测:这货不会又跑宛城去了吧?
  不过张济的事情和他关系不大,就算张济真的在宛城站稳了脚跟,刘轩现在也没功夫去收拾他,不过张济若取宛城,必然和刘表冲突,也许可以派使者往刘表处,让刘表和张济先打上一阵?
  说起刘表,前些日子终于收到了这位新任荆州牧的书信,据说其上任后重用当地贤才,借着当地大族的力量将当地匪患肃清,眼下正着手恢复民生。
  这么瞧来,这刘表也的确有几分能耐,不过想起他随后几年也不知道是在荆州住的太安逸还是如何,一下就没了上进心——但刘轩就喜欢这样的宗亲,有能力而且野心有限,看来刘表那边有可能不用浪费兵力就重归朝廷治下。
  麻烦的是荆州士族势力依旧盘根错节,掌控了当地许多事情,不能一一拔出,着实可惜了些。
  这一点,从刘表到荆州赴任,竟然被逼得无法带半个随从入荆州就可以得知——上官到任,荆州士族居然无一人前往接应?若说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也不对,没看刘表表态重用当地大族后,立刻就把所谓的匪寇给杀了个一干二净么?
  往难听了说,这群家伙根本就是故意给刘表下马威,若你不用我,你这个荆州牧也就别当了,也许某一天就被贼寇剁了脑袋。
  你用我,我们就让你在这个位置上坐的安安稳稳的,不过大事小事你得问问我们的意见,同时绝对不能影响我们这些人在荆州本地的利益……
  经过刘表这事情,刘轩对于这些门阀大族愈发的厌恶了起来,不过一网打尽也不行,刘轩还是得继续奉行打一派拉一派的方法。
  其中荆家和蔡家似乎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才,倒是黄家,本身是荆州望族不说,其中也有几个值得刘轩拉拢的人才——倒是那庞氏,俨然有点鸡肋的意思。
  至于刘轩想要重用黄家,还是因为刘表上了一道表:因平乱有功,上表替黄忠黄汉升请功,并替其讨中郎将一职。
  中郎将在这时候还是相当高的武职,在将军名号没有泛滥之前,中郎将是真正的实权派,这点从当初黄巾之乱时,朱儁和皇甫嵩也不过是中郎将,却统领大军就可以得知。
  刘表虽然是州牧,但是这种重要的武职要任命与否还是得请示朝廷,本来这事情也不必请皇帝亲自决断,不过刘轩在意的是表上的黄忠此人,所以就将这表压住,暂时不做回应——皇上都不回应,大臣也不会说什么,何况黄忠也不在长安中,一个外地将领,他们也没太过放在心中。
  也就是宗正刘艾时时来提醒刘轩一句:“刘荆州任一中郎将之衔还上表咨询,可见对朝廷极为忠心,此等忠臣又是汉室宗亲,绝不能寒了其心。陛下无论准还是不准,须得早做回应才是。”
  这番话无非就是提醒,刘表都已经是州牧了,还和朝廷请示,可见刘表还是向着朝廷的。若朝廷对其不看重,最后逼得刘表心生怨气,那荆州可就彻底的和朝廷说拜拜了。
  刘轩虽然不是全部认可,但是这番话也是好的建议,他刘轩毕竟不是个昏君,好话还是坏话还是能够分出来的,所以中郎将一职虽然还没许下,但却已经回了书信——朝廷各部整编,中郎将职衔存与不存都是两可之间,黄忠平乱有功自当封赏,不过具体职衔要等过阵子才能定下。
  其中还表示除却官衔,其余封赏刘表可自行决断,也算是表现出了朝廷对刘表的重视。
  至于黄忠……
  实际上刘轩是想找个理由将黄忠调到朝廷中来,眼下刘轩手里虽然将领不少,但能独当一面的其实并不多,何况黄忠这等猛将,能早点挖来总比晚点好。
  如今刘表的这份请功表正好合了刘轩的意思,只是禁军还在改组,黄忠来了似乎也没法安排,所以只能先押后一段时间。
  倒是刘备那边,始终不见动静,刘轩都想去封信催一催了。
  “按理说这刘备不应该拒绝征召啊!难不成他还看出了本人的心思?”
  实际上就在此时的雒阳城下,公孙瓒的大营之中,刘备和自己的两个兄弟以及手下唯一一个能给他出点主意的简雍也都望着手中的诏令以及书信发愁。
  “先前与伯珪共讨国贼,所以此事就未曾与二弟、三弟以及宪和讨论,此时大军围住雒阳却攻势渐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下雒阳,此事却不能继续拖延下去,遂将你们唤来,也好讨论一番。”
  刘备这话才一说完,也不等他继续将事情再详细说说,张飞就已经等不住地问了出来:“什么事情?竟然这般慎重?”
  关羽瞪了一眼自己这个三弟:“听大哥说话!”然后也略带好奇地看向刘备。
  刘备也没卖什么关子,取出了诏书,随后又取出卢植的书信,本来诏书来的时候他就想启程,只不过那时候围攻雒阳甚急,一时脱不开身,加上卢植信上也说此事不必着急,等战事稍缓再来不迟,所以就拖到了现今。
  这些日子里,因为没什么大的战事,他也时时思索此事,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机会,只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就砸自己脑袋上了。
  “许是恩师举荐?”
  本来这个可能并不高,他刘备虽然有大志向,但却也颇有自知之明,当初在卢植那里学习的时候,自己是个什么表现,卢植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他自己清楚得很,也许唯一的好印象就是黄巾之战的时候带乡勇助战留下的。
  这似乎不足以让卢植举荐自己入朝为官吧?毕竟那入朝为官可与地方上任职大不相同。
  想来想去没个头绪,今日得了空闲就和自己亲近之人详细说了一番,结果话才一说完,这帐中一下就变得十分安静。
  可惜只维持了不过数秒,张飞就大叫道:“这有什么好犹豫的?朝廷招大哥进京任职这是天大的好事啊!也许还能认祖归宗呢!”
  刘备和关羽本想呵斥他一声,可是随即一想:的确是好事没错,不管怎么说,进京任职对于刘备来说都有天大的好处,尤其是那宗亲的名分,若真能得到朝廷承认,好处可是数不胜数。倒是刘备自己想的多了,只觉得这事情太过突然,其中又透着点古怪,所以才坐在这里没个决定。
  此时被张飞一嚷嚷,刘备才意识到想那么多无用,就算真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也得等自己进京了之后再说。
  不过唯一值得忧虑的是,此番进京,还能继续统御兵马否?若失去了兵马依仗,自己在朝堂上又能做到哪一步?
  正思考着这一点,恰好关羽也开口问了句:“此番进京,能带兵否?”
第64章
雒阳令
  刘备看了眼关羽,实际上这个问题上有明确的答案:“老师书上有言,可适当带些善战之士,毕竟朝廷现在也正值用人之际。”
  卢植在给刘备的书信上,曾提到过刘备可以带些百战精锐之士进京,虽然刘备手下的兵卒都不是正规军卒,但其自黄巾之乱时起招募乡勇,到今天数年过去,怎么也会有一批善战的精锐,这些人稍加整训就是一支精锐兵马,就那么丢弃委实可惜,所以卢植就让其一并带进京城来。
  至于刘备会不会因为这些兵马掌控更大权势……不要开玩笑了,刘备帐下才能有多少精锐?虽然朝廷手上兵马也不多,但那是分和谁比,也许在西北那地方李傕、郭汜、马腾、韩遂都有大量兵马,实力远胜朝廷。
  可和刘备这个区区平原令手上的兵马比起来,那可就强了不知道多少。
  听了刘备具言信中详细,关羽信中寻思了下后就建议道:“军中兵卒,多有随大哥数年的老兵,此等皆精锐,弃之可惜,若送于他人,大哥这几年经营尽数毁于一旦。既然有所交代,不若只取精锐带走便是。”
  关羽也瞧出情势,所以就提出了建议,刘备点头认可后,便叫关羽和简雍两人去将帐下精锐士卒挑出,然后收拢军械,将这最后挑选出来的精锐好好装备一番,尽数带入京中。
  最后忙了数日,挑出精锐兵士二百余人,张飞又选了些精壮凑够三百,人人都身披捡漏的皮甲,手持崭新兵刃,往那一战还真有些精锐劲卒的模样。
  关羽又从中选出五十名精锐中的精锐,各配环首刀一柄,充作亲卫专门保护刘备——按照此时习俗,刘备即便进京任文职,留些亲卫也是正常的,所以这五十名不但是最善战之士,那武器也是挑好的拿。
  如此准备了一番后,夏天已经渐去,此时联军中因为久无寸功,已经开始有内乱的征兆,刘备见到这般情况,更加不愿久留,将余下兵马尽数交给公孙瓒后,自领着三百精锐和自家兄弟并简雍往西奔长安去了。
  其时公孙瓒听闻刘备得朝廷征召,也是祝刘备一路顺风,同时送了良马数十匹、崭新的军械以及粮草若干,然后与刘备道别后,自己也开始寻思着还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没有?
  刘备出发后,先时简雍挟带书信快马先奔长安去,自己带着人在后面慢行,估摸着秋天能到长安,对于到了长安后会有什么境遇,也是颇为忐忑,不过只觉得这番去了长安,所得必然甚多,若是能得汉室承认,那么也不枉这一番进京了。
  他却不知道,就在走后不久,雒阳城中再度爆发了内乱,董卓死后,其手下将领各成派系,坐拥兵马互相都不服,今日因为一些小事起了冲突,结果引得城中兵马一阵乱战,更有人趁着混乱行那龌龊之事,一时间雒阳城内乱成一团,抢劫的、放火的、寻仇的、强抢民女的,各种样事情让雒阳城越发乱,若不是孙坚见情况不对趁机攻城,这雒阳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不晓得。
  雒阳城破,城内的董卓残余势力这才回过神来,四散奔逃了开去,只是被守在外面的联军杀了大半,最后逃出者并不多,其中大多都钻入山林中落了草。
  当然也有小部诸如徐荣、樊稠等人带着兵马逃了出来,看那意思似乎是要南下去找张济,这两人因为兵卒精锐,自身也极为勇猛,加上联军见雒阳城破,都争着要入城,不愿与其死拼,最终还是杀出了一条血路逃了出去。
  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刘备还没到,刘轩看着手中的奏章,知道随后孙坚就会寻到那传国玉玺,然后就是其和荆州刘表的一番大战。
  “嗯?荆州势力根深蒂固,不若借孙氏之后除之?”
  想来想去,若是这样的话不去管孙坚最好,反正这一趟南下,孙坚定然和刘表起冲突,两家成了死仇后,孙家才会无休止的与荆州刘表征战——只有不停的打仗,才能将荆州士族的精英人才给消耗掉。
  最后趁其虚弱之时一举将其荡平——至于荆州被孙家占下会如何?刘轩才不怕呢,大不了再打回来就是。他要怕那个,就不会将所有的地方都放弃,只控制长安周边地区了。
  这么一想,刘轩也就不关注联军那边的事情了,让他在意的是联军拿下了雒阳后,落雁城中的皇宫已经彻底破败,这段时间来那些家伙轮番将雒阳皇宫给祸害了一番,最后城破之时,也不知道是哪个家伙想起来用火烧皇宫的方式来制造混乱,趁机逃窜。
  还别说,这法子的确好使,最后联军入城后都忙着去扑灭皇宫火患了,还真没多少人追杀这些四散而逃的溃军。
  不过那皇宫最终还是没保住,但相比起原本历史上整个雒阳城都化作焦土,眼下这情况还是强了不少的。
  袁绍大军入城后,与公孙瓒一边忙着发榜安民,一边让士兵整理城中混乱之处,同时将那些趁乱做了恶事的家伙抓出来依法惩治,忙了十来天,雒阳这才算重新恢复了平静。
  但是这样一来,又有一个麻烦的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雒阳城现在无人治理,朝廷总得委任个长官来吧?
  联军自身也不敢耽误这事情,立刻就上表请朝廷任命雒阳令,同时还有不少人自己上表求官,多是与雒阳有关的官职——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数人表中请天子还都雒阳。
  理由也是极为充分,只言国贼董卓已死,余党也尽数剿灭,先天子迁都长安本就是为了避祸,如今祸患消弭,自当回雒阳治理天下——至于皇宫的问题,他们是半个字也不提,只当没那么回事。
  上朝的时候,刘轩让侍御史将这些奏表一一读出,还没读完一半,朝中文武的脸色就都不那么好看了。
  这群家伙上表,明显没安什么好心,尤其是那几个督促天子还都雒阳之人,无一不在表中为自己乞求官职——要的都是雒阳城中的官位。
  这两件事看起来没联系,可实际上联系很大。这些人要的官衔并不高,甚至比他们目前的职衔还低的也有,但是为什么还要?无非就是想要效仿董卓与何进,手掌兵权掌控朝堂罢了。
  雒阳若为都城,那么这些人再低的官也能平白高上几个级别,手中再有兵马,成就大业自然没什么悬念。
  可朝中文武哪个是笨蛋?换谁也不会同意。尤其是想到这些家伙的目的是骑在自己脑袋上作威作福,朝中诸公的脸色越发的难看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2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