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霸血(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373

  “啪……”地一声脆响,方向鸣不闪不避,任由这一巴掌重重地击在脸上,他的脸颊高高肿起,但一言不发,眼中依旧是那样倔犟的执着。
  方令德用颤抖的手指指着方向鸣,语不成声地道:“你……你这个小兔崽子,想要我方家绝后么?”
  方向鸣再度微微一笑,只是脸上红肿未消,这个笑容看上去颇为古怪,然而此时却无人能够笑得出来。
  “二叔,卧龙城中尚有智弟,他的才智不在小侄之下,方家决不会无后。”
  方令德只觉得一阵气血翻涌,一张老脸涨的通红,偏偏就是说不出话来。
  刘政启等人面面相觑,不知应当如何相劝。
  突然,后方一道人影飞跃而至。
  张子华脸色一变,大叫:“护驾。”
  刘正中和刘华良二人不待吩咐,便已拱卫在刘政启身边,老奉供高承伟更是无声无息地挡在了刘政启身前。此时,众人已然成了名副其实的惊弓之鸟。
  “刘将军?”
  “俊书?”
  二声叫唤分别发自张子华和刘正中之口。
  来者正是李冠英。
  “苍狼军团中营副统领李冠英,参见太子殿下。”李冠英行礼道。
  虽然他以前仅是远远见过刘政启一面,早已不记得其面貌。但是他出身世家,一看刘政启身上的服饰,就自然而然地猜出了他的身份。
  “哦,李上将军现在哪里?”
  “上将军正在北胜门外阻击匈奴人大军,末将奉命护送刘将军前来,一路上幸得方老尚书,黑旗军许统领指点,这才找到殿下。”李冠英朗声道。
  “方老尚书?许统领?”方向鸣神情一振,心中既是伤心,又是惊喜,问道:“冠英,你在何处遇到他们?”
  “方大哥,三位尚书大人在御书房前,许统领则在御花园中。”李冠英向他一点头,他们二家交好,彼此之间自然不会陌生。
  “许海风还活着?”刘华良诧异地问道。
  方向鸣闻言转头向他怒目相视,刘华良话一出口,便知不对,连忙别过脸去,不敢看他。
  李冠英诧异地看了他们一眼,说道:“许统领不知何故,身负重伤,如今正在那里调息。”
  “就在那里?”方令德缓过气来,知道既然许海风无恙,那么方向鸣自然不会坚持不走,也就放下心来。
  “是,不过许统领身边有二位护卫,其武功深不可测。”李冠英由衷地道。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他能够逃过程玄风之手,不过更让他们奇怪的是,究竟是什么人有这样的本事,能够迫使一代宗师程玄风无功而返。
  “杀啊……”
  突然后方传来一阵喊杀之声,众人回头遥望,西门之处,火光冲天,匈奴人竟然在此刻突袭西门。
  “怎么办?”刘华良转头问道。
  “去南门。”方令德略一沉吟,说道。
  “不行,来不及了。”张子华摇头道。
  所有人的眼光之中,同时浮出一个问题——怎么办?
  “哗……”
  众人抬眼望去,只见方向鸣掀起铠甲,向刘政启跪倒,道:“请恕臣失礼,借殿下衣袍一用。”
  刘政启尚未答话,张子华已然反应过来,说道:“如此拜托将军了。”
  说完,他对刘政启道:“请殿下换衣。”
  刘政启脸色微变,终于叹了口气,脱下随身锦袍,交给方向鸣。
  方向鸣拿过锦袍,转过身来,看向自己的那二十名随从,突然伸手指向一个身材与刘政启相若的汉子,问道:“有胆否?”
  那汉子大步上前,顺手扯掉身上披风,将刘政启脱下的锦袍穿在身上,怒声道:“无胆之人,岂配追随将军。”
  “好……”方向鸣大赞一声,道:“众家兄弟,上马,随我来。”
  二十人同时一声呐喊,齐齐跃上马儿,就要向西门前进。
  方令德脸上阴晴不定,豁然拉住了方向鸣的马缰,道:“向鸣,你随太子殿下前往北方大营,我去。”
  方向鸣看着这位长者,笑道:“二叔,您未必冲得出去啊,那怕是要误了大事。”
  方令德心中一凛,紧握的双手不自由主地松了开来。
  李冠英突然将背上的刘俊书递给刘正中,一个箭步,在身边的兵器架上拔起一杆长枪,快步来到一匹马儿之侧,翻身上马,叫道:“小弟不才,愿随方大哥一行。”
  方向鸣哈哈一笑,道:“冠英,你的锁喉枪练的怎样了?”
  李冠英昂首挺胸,傲然道:“李家族中,除上将军外,就是小弟了。”
  方向鸣翘起大拇指,道:“好,那我就放心了。”
  随后,他指着一名士卒道:“你……留下,找到二爷,告诉他,大哥失信了,请他原谅。”
  那名士卒啊了一声,苦着脸正要说话,就听他道:“你若是不能把话带到,就不配称作红色海洋的勇士。”
  说罢,方向鸣大叫一声:“众儿郎,随我杀匈奴鞑子去了。”
  众士卒高呼相应,一同策马前行,转眼不见踪迹。
  只余下身后方令德老泪纵横,无声哀嚎。
第一百七十七章
虎毒不食子?
  大汉京师,在这一夜上演了无数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事迹。
  在外族入侵,国家遭难的生死关头,固然有贪生怕死之辈,他们卑躬屈膝,为求一己之苟活,不惜背信弃义,卖主求荣。
  但,同样的,也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舍生取义,精忠报国,为了心中的那一点坚持,他们能够抛头颅,撒热血,他们不计生死,不计成败,他们的丹心碧血,永世长存。
  太子府内院,一位端庄贤淑的女子正坐于正厅主位之中,她的年纪并不大,仅有一十九岁,确是青春正茂的大好年华。
  她正是当朝太子刘政启发妻,大汉的太子妃,礼部尚书蔡钧芒之女蔡姿佩。
  “老臣拜见王妃。”
  “免礼,赐座。”
  “谢王妃。”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起身落座。
  蔡姿佩站起身来,向他深深一福,道:“女儿见过爹爹。”
  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当朝几位重臣之一的礼部尚书蔡钧芒。
  “快快起来。”蔡钧芒略略弯身,说道。
  “爹爹今晚前来,可是有事要与女儿商量?”蔡姿佩望着面前的老父,数日不见,他竟然显得苍老了许多,可见这几日匈奴人的围城使他伤透了脑筋,已然不堪其忧。
  蔡钧芒略微点头,却是不发一言,只是看向女儿的眼光有些奇怪。
  “爹爹,您……您这是怎么了?”蔡姿佩大奇,询问道。
  蔡钧芒缓缓站起,用手一指窗外,问道:“王妃,您听到了么?”
  蔡姿佩顺着他的手指望去,窗外漆黑的夜空中闪烁着无数星光,显得美丽迷人。只是,几缕黑烟袅袅升起,破坏了这宁静的夜晚。
  阵阵喊杀之声,虽然距离颇远,但亦是步步紧逼,不断的向这里移动着。
  “是,女儿听到了。”蔡姿佩镇静自若地说道。
  “不知为什么,匈奴人竟然已经破城了,京师沦陷已成定居,再无回天之力了。”蔡钧芒缓重地说道,他的语气逐渐低沉,最后竟是已带了一丝哭腔。
  “女儿知道的。”蔡姿佩起身走到老父身边,在他的背上轻轻敲打。
  蔡钧芒闭上双目,平静了一下心情,缓缓地问道:“殿下已经走了吧?”
  蔡姿佩嗯了一声,扭头看向窗外,也不知是否想要在那无尽的夜色中找到自己想要找的人。
  蔡钧芒睁开那双已然老眼昏花的眼睛,凝视着蔡姿佩的脸庞,突然问道:“佩儿,你……你后悔么?”
  蔡姿佩讶然地回首相望,在她的记忆当中,自从她成为太子妃的那一日起,老父就再也未曾用过这样的口吻叫过她的小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3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