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校对)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457

  “福生无量天尊,启禀皇上,国师神通无边,宽厚礼让,此时已经礼让到五里之外了。”莫问提气高喊,这场斗法他已经功败垂成,却不能憋着这口怨气离开。
  “来人,快将他拿下。”皇上惊恐不已,唯恐莫问似打那内侍一般给他一棒。
  “国师先前护卫百姓,累的站立不稳,此番怎么跑的这么迅捷?”莫问高声喝问。
  此时西侧席位的武将正向此处急速赶来,边跑边喊,劝说莫问不要冲动。
  “你是当今皇上,我是晋国子民,我不会伤害于你。”莫问冷哼一声,踏地借力向西席掠去,此时老五正在那里焦急等待。
  “老爷,打跑和尚就行了,你吓唬皇上干啥呀?”老五接过孝棒出言问道,莫问此时很是平静,不似怒火中烧的神情。
  “我打的是那自绝子孙的阉人。”莫问随口回答。
  “莫道长,快跑。”王将军冲其大使眼色,此人非常肥胖,救驾时跑在了后头,莫问掠回之后,他反倒成了前阵。
  “贫道所行之事并未违反大晋律法,我看谁敢拿我?!”莫问提气发声,既然得不到世人的尊重,只能让他们惧怕。
  此时那周将军已然跑到了皇上近前与皇上说话,由于离的较远,不知二人所说为何,片刻过后皇上匆匆离场。
  “先生,此事怕是难以善了。”周贵人走上前来冲莫问说道。
  “我们主仆还是此时离去吧,免得连累贵人。”莫问叹气摇头。
  “此时若走便会落人口实,先行回府再做计较。”周贵人横了莫问一眼,与侍女先行。
  莫问闻言点了点头,冲老五招了招手,二人按原路返回。
  “兄弟,你好生威猛啊,军部将军多恨那国师,此番你当真是为他们出了口恶气。”张洞之追了上来大笑开口。
  “张将军离我远一些,以免受到牵连。”莫问回头看了张洞之一眼,张洞之神情如常,不似嘲笑揶揄。
  “怕个什么,你便是被抓进大牢,我也会去看你。”张洞之笑道。
  “大牢怕是关我不住。”莫问闻言心中一暖,此番虽然大事未成,却结识了周贵人和张洞之这两位朋友。
  “不与你说笑了,你如此行事令得皇上颜面无光,日后怕是难以有所作为了。”张洞之叹气摇头。
  “我争夺国师之位乃是心怀天下,意欲辅佐明君匡复国土造福万民,并非为一己之私,不得成事我心中固然遗憾,但不重用于我亦是晋国的损失。”莫问平静的说道。
  “你这话让外人听到,又要说你狂妄了。”张洞之笑道。
  “狂妄什么,我家老爷的本事你们也看到了,有本事的人都这样儿,没本事儿的才跟那秃驴一样装风度。”老五插嘴说道“你这奴才倒是护主,你可知道你家老爷此番闯了大祸?”张洞之无奈的看了老五一眼。
  老五闻言咧嘴一笑,不再接话。张洞之转头看向莫问,“依我之见,你还是尽快离开此地,晋国禁卫多有弓兵,好生厉害,你切莫托大。”
  “多谢张将军提醒,我若就此逃去势必沦为晋国罪人,我即便是无有作为亦不能背负罪名,不然日后如何于国中行走。”莫问摇头说道,既然不得官家重用,就只能回归降妖除魔的老路,此番斗法势必令他名声远播,世人就算轻看他的气度和品格,亦不敢小觑他的符咒和法术,终有一日世人会消除对他的误解。
  “言之有理,你先回王府,我还有司职在身,交了差事便去寻你。”张洞之止步。
  “你还是回府吧,与我走的太近终是不好。”莫问回头说道。
  “你先前打那和尚的豪气哪里去了,怎得如此婆妈,快走。”张洞之皱眉摆手。
  莫问点头过后转身迈步,回程仍然坐轿,此时消息已经传开,轿行闹市,闻得市井所谈皆为今日斗法之事,令莫问感到欣慰的是众人虽然对他评价甚坏,却都知道那国师后来是被他给打跑了的。
  听得这些,莫问啼笑皆非,冲动有时亦不全是坏事,先前若不是气怒之下追打广谱和尚,世人便会以为他是真的技不如人。
  回返王府,周贵人已然于正厅等候,主位的桌几上放着粥饭菜蔬。
  “你数日未曾进食,先吃点粥饭吧。”周贵人坐于主位探手抚额,见莫问进门,探手指着旁边的粥饭冲其说道。
  “给贵人添了麻烦,我已命老五收拾行装,待得傍晚时分若无追责,我们便要离去了。”莫问坐到了客位。
  “胡说什么,坐过来,你是怕我这寡妇身上的晦气脏了你不成?”周贵人不满的看着莫问。
  莫问见周贵人言辞大有怒意,便离开客位,坐到主位二席端起了饭碗进食稀粥。
  “今日之事确是严重,不过你亦无需太过担心,家父自朝中大有地位,必能保你不受追责,先安稳一些时日,隐而后图。”周贵人说道。
  莫问闻言大为感动,转头看向周贵人,周贵人所说的这些话令他感到了暖意。
  “有些事情你想必亦有所察觉,我的两个皇儿终有一日会执掌大宝,到得那时你便可以施展抱负。在此之前便委屈你在这府中保护我们母子。”周贵人说道。
  莫问闻言并未立刻回应,他对于官场勾心斗角已然厌恶透顶,实不愿再留在这里,但周贵人待他着实优厚,撇弃其中暗藏情意不说亦有知遇之恩,是走是留一时之间很难作出决定。
  “先行吃饭吧。”周贵人并未催他决定。
  莫问闻言点了点头,再度拿起了汤匙,就在此时,府外传来了内侍的尖叫,“王府西席莫问接旨。”
  二人闻声面面相觑,圣旨到的这么快,定是凶大于吉……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容于晋国
  短暂的犹豫过后,莫问放下饭碗起身出门,只见传旨内侍单手承托圣旨站于门外,身后跟有一队禁军,各个穿戴盔甲,携带武器。
  “皇上有旨,东海王府西席莫问,罪犯欺君,念其先前护王有功,免其死罪,着即刻离境,永不得返。”内侍心惊胆战的宣旨。
  莫问闻言愕然呆立,这追责不但下的急而且下的狠,比放逐还要重上三分,竟然要他马上离开晋国,而且日后都不得回来。
  莫问呆立之际,有侍女出门贿那内侍,内侍懦懦的看了莫问一眼,不敢受贿,只是催促莫问收拾行装尽快上路。
  愕然回到院中,周贵人正遣人前往娘家求救,她自然听到了内侍宣读的圣旨。
  “多谢贵人,不必烦劳了。”莫问摇头说道。
  “怎会如此之重,父亲想必没有来得及面圣,我求他说去。”周贵人焦急之情溢于言表。
  “圣旨已下,莫要烦劳周老将军了,我去收拾行装,这便离去。”莫问摇头过后迈步向后院走去,事情的真相他已经猜到了,圣旨如此下达,定是周将军发现周贵人对他情愫暗生而要撵他离去以绝后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此时周贵人和两位小王爷已经不再需要他的保护了,但这些话他不愿说与周贵人知道。
  周贵人此时已经顾不得避嫌,抬手遣走了侍女,快步跟上了莫问,“出城之后你切莫走远,待我设法令皇上改了旨意,再寻你回府。”
  “君无戏言,圣旨不会随意更改,此番走了,日后我便不能再回来了。”到得无人处莫问叹气摇头。他是汉人,是晋国人,而此刻晋国竟然要将他驱逐出去。
  “你切莫悲伤,容我设法挽回。”周贵人柔声安慰。
  莫问闻言再度摇头,加快步伐回到了花园雅室,此时老五正在房中收拾东西,见莫问神情不对,惊问其故。莫问摇头不答,自包袱中取出旧衣换上,转身出屋,此时老五正站在门外惊诧的看着垂泪的周贵人。
  “圣旨已经下了,让我们马上离开。”莫问冲老五说道。
  “啊?!”老五闻言大惊失色。
  莫问没有多做解释,而是走到周贵人旁侧将换下的道袍递给了她,周贵人明晓莫问此举是要留纪念于她,接过道袍,掩面而去。
  “老爷,你别难过,走就走吧。”老五出言安慰。
  “我以后永远都不能回晋国了。”莫问迈步向外走去。
  “老爷,你又没犯错,他凭什么撵咱,咱们去皇宫问个清楚。”老五义愤填膺。
  “我虽不是晋人,却仍是汉人,岂能擅闯皇宫。”莫问缓缓摇头,此事并非皇帝一人造成,周将军也有份参与。
  二人说话之间到得前院,周贵人与侍女携带两位小王爷匆忙追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若非先生庇护,他们两个皆活不到今日,请先生受他们一礼。”周贵人命长子跪倒,侍女抱幼子跪下。
  “我何曾尽过师长本份,快快起身。”莫问急忙出手搀扶,实则他落得今日这般下场主要还是因为这两个孩子,是他们的外公唯恐他耽误了二子的成龙道路才要撵他走的。
  “这些细软先生留作盘缠。”周贵人亲手送上了一个丝绢包裹。
  “贵人多加珍重。”莫问沉吟过后接过了那个包裹,实则他并不需要,只是想让周贵人心中好受一些。
  莫问心中悲伤,不愿多待,转身向外走去,只听得周贵人在叮嘱老五,“你家老爷多日未曾进食,路上记得买与他吃。”
  莫问闻言心中再悲,为了进入紫气应对斗法,他当真是穷极心智,甚至不惜服毒自伤,到头来竟然落得这般下场。
  出了王府大门,莫问回头看了周贵人一眼,冲其稽首施礼之后转身向西走去。周贵人掩面而回,没有相送。
  此时正是午饭时分,街上少有行人,莫问和老五快步前行,那些士兵在后面远远的跟着二人。
  “老爷,咱就这么走了?”老五频频回望。
  莫问闻言摇头不语,晋国已然容不下他了,皇上容不下他,周将军容不下他,僧人容不下他,便是这晋国百姓也容不下他。
  老五见莫问不愿说话,亦没有多嘴多问,而是自路旁买了包子递给他,莫问再度摇头,此时他哪有吃饭的心思。
  二人身后的那些士兵无疑是来押解二人离开的,但他们非常清楚莫问和老五不是普通囚犯,若是令二人过分难堪,难保二人不会暴怒杀人,故此一直离的二人很远,如此一来城中百姓多不知道二人是被撵出都城的。
  行走之时,莫问心中并无怒气,有的只是悲哀,此番南下辛苦了这些时日,到头来不但没有任何的收获,反倒被晋国撵了出去,他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但思前想后始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所作所为并无私心,只想宣讲道家教义,辅佐明主收复河山,将赵国的汉人自胡人的奴役之下拯救出来,自己的想法和初衷是没有错误的,如果非要说错,那就只能是错在低估了对手,晋国此时已然不是道家的神州了,它是佛家的世界,凭他一己之力无法扭转乾坤,亦无法唤醒世人。
  “看什么看,再看打死你。”老五冲路旁指点莫问的路人吼道。几个路人见老五凶煞,急忙闭嘴跑开。
  “错在我,你不用怪他们。”莫问自然知道老五为什么气怒。
  “老爷,你一点儿都不生气?”老五回头看向那些尾随的士兵。
  莫问闻言缓缓摇头,他虽然受到了排挤和驱逐却并不怨恨皇上和周将军,更不怨恨晋国百姓,道家从来便不认为众生平等,既然人分贵贱,自然就有先知后知的差别,晋人眼下还理解不了此时的佛法并不正确,甚至僧人本身可能也没有发现这一点,不能因为一个无赖广谱就去痛恨所有的僧人,亦不能因为皇上下旨驱赶而迁怒无辜百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4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