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457

  “谢过。”莫问摆手说道,灭缘请他进寺是个非常聪明的举动,常言道恶拳不打笑脸,对方以礼相待,他便不能随意发难。
  灭缘和尚见莫问并不坐下,也不强求,站立旁侧等莫问道明来意。
  莫问没有急于说话,而是打量着禅房的事物,和尚将一切事物视为身外之物,故此僧房之中除了必要的诵经生活器皿,不会有多余的东西,在窗台内侧有一盏油灯,油灯里的灯油已经干枯,不问可知多年未曾使用过。
  房中无有旁物,莫问便将视线转移到了那柄禅杖上,禅杖是僧人的法器,也是兵器,不过它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在行脚时当做拐杖使用,灭缘和尚的这柄禅杖为黄铜熔铸,末端多有秃卷,由此可见灭缘和尚曾经多次出山云游。
  灭缘和尚在等莫问道明来意,莫问却并不急于说话,看罢房中事物之后扭头细看灭缘和尚,灭缘和尚年纪在四十岁上下,中等身材,五官柔和,虽然偏瘦却仍然看得出年轻时很是清秀俊美。
  每个人判断美丑的标准都不一样,但大体上都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五官柔和的比较顺眼,五官生硬或者某一项超出或低于常人的则被视为丑陋,这灭缘和尚的五官就属于非常柔和的一类,在世人眼里是个不折不扣的俊美男子。不过也正因为此人的五官没有明显而独特的特征,由此令得他不敢确定此人与他熟识的那个人是不是有血缘关系。
  换做旁人,有人如此打量自己,定然会出言询问,但灭缘和尚却并没有主动发问,也没有主动移开眼神,而是看着莫问的人中耐心等他说话,此举表明此人是个非常有度的人,若是直视他人眼睛则会被视为有敌意,若是看嘴唇以下就显得自己无有自信,看口鼻之间的人中是最平和的眼神。
  “大师祖籍何处?”莫问随口问道。
  “秦州。”灭缘和尚平静的答道。
  莫问闻言缓缓点头,灭缘和尚没有故作高深的说什么出家人不提祖籍故乡,此举令他对灭缘和尚高看了一眼,此人不假。
  “真人为何有此一问?”灭缘和尚反问。
  “大师与贫道的一位亲人口音相近。”莫问出言答道,灭缘和尚既然问了,他就必须回答,如若不然灭缘和尚就不会再回答他接下来的问题。
  灭缘和尚闻言点了点头,没有再问。
  “大师乃纯阳之身修行?”莫问又问。
  灭缘摇了摇头,虽然莫问问的唐突,他却只能回答,因为即便他不回答,二人一旦动手莫问也能察觉的出来。他也大致揣度出了莫问的修为,但莫问是主动前来,他是被动应对,不知莫问此番前来的动机,心中就缺乏底气。
  “恕贫道失礼,请问大师俗家姓氏。”莫问问道。
  “阿弥陀佛,请真人体谅。”灭缘双手合十,唱诵佛号。
  “大师俗家可有妻妾?”莫问又问。
  莫问此问更加唐突,灭缘闻言再度唱佛,“阿弥陀佛。”
  “大师想必知道自己阳寿已尽,理应魂归地府。”莫问直视灭缘双眼“贫道曾欠下谢范两位阴差的人情。”
  “阿弥陀佛,贫僧乃佛门比丘,已证罗汉果位,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灭缘摇头说道。
  “大师的罗汉果位需天地重开方可获得,此时大师仍是凡人,既是凡人,阳寿终了自当前往地府冥司。”莫问正色说道。
  “阿弥陀佛。”灭缘再度念诵佛号,面上不现喜怒。
  莫问最为反感的就是僧人以阿弥陀佛搪塞问题,笑过之后出言说道,“我便直说来意吧,青玉山的封一岚此番亦在收魂之列,贫道见那封一岚品行端庄,心存仁善,便有心留她性命,贫道已然知道她与大师有旧,若是大师肯还俗收纳,定当添福增寿。”
  灭缘和尚闻言仍然不显喜怒,再度以一句阿弥陀佛代替回答。
  “贫道与大师一个机会说服贫道,若是大师不能令贫道改变主意,贫道便将这清净禅院的僧侣逐一杀掉,以此逼迫大师屈从。”莫问平静的说道。
  “贫僧之事,缘何殃及他人?”灭缘和尚皱眉说道。
  莫问笑而不答。
  “真人如此要挟威逼,与那封施主有何区别?”灭缘和尚无奈摇头。
  “有心为善,行善亦赏。无心作恶,作恶亦罚。”莫问笑道,他说的是道家和佛家诸多不同之一,道家行事不看心中想的什么,只看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好是坏。而佛家传教的教义是只要最后时刻放下屠刀,哪怕是双手沾满血腥的屠夫都能成佛,这种说法可以大量吸引信徒,却是谎言欺人,世间哪有杀了人念几句经文就能脱罪的好事。
  “真人这不是行善,封施主行事偏颇,多造杀孽,非善人也。”灭缘和尚摇头说道。
  “她杀过何人?”莫问问道,灭缘和尚说他要挟威逼之举跟封一岚没有区别,说明封一岚也曾经要挟威逼过灭缘和尚。
  “此事已经过去了多年,贫僧不愿再度提起,真人若要伤及无辜,贫僧势必会出手阻拦。”灭缘和尚眼神之中现出坚毅神采。
  “大师行脚游方,想必听说过贫道生平所做之事,大师若是心存侥幸,怕是这清净禅院今日是难得清静了。”莫问侧目背手。
  灭缘和尚听得莫问言语,面上出现了怒意,“真是欺人太甚,你虽恶名昭彰,贫僧亦不惧你。来吧,你我手下见真章,若是贫僧输于你,随你处置,你以无辜弱小要挟贫僧,岂不污你上清清誉?”
  “你若执意不肯说出那段往事,贫道真会动手,你也知道拦我不住。”莫问挑眉说道,他对灭缘和尚与封一岚的恩怨并不感兴趣,之所以不择手段的逼问乃是因为灭缘和尚与无名的容貌很是相像,此外,灭缘和尚祖籍秦州,而无名早年生活的太乙山就在秦州境内……
第四百九十七章
无情无义
  “真人为何执意要为封一岚出头?”灭缘侧目责问。
  “贫道此前从未见过封真人,此番是应黑白无常相邀出山相助他们拘魂尽职,先去了九峰山,青玉山乃第二处,到得青玉山却发现封真人已经为自己安排好了后事,贫道隐于旁侧,封真人不知,于棺中自语了两句,一曰‘不可过午,要让他们午时之前离开’,二曰‘不要怪我’。”莫问说到此处略作停顿,只见那灭缘和尚面上现出了疑惑神情。
  “此前黑白无常曾经去过青玉山,被封真人逼退,封真人精通请神通灵之法,即便贫道想要降她也需费上一番周章,她竟然自行安排后事,此事令贫道不解。待得贫道现身之后,封真人愿束手就缚,以此换取来世灵识不灭,再为女身,贫道更感疑惑却不曾深究。直至封真人催促我等午时之前离开,贫道方才猜到封真人此举与另外十六位寿数终了却滞留凡间的修行之人有关,其他十五人皆为老朽,只有大师与她年纪相仿。”莫问缓道前由,有些事情必须让灭缘和尚知道,若是一味强逼,最终后果就是二人动手。
  “阿弥陀佛,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灭缘和尚叹气唱佛。
  “大师缘何与封真人反目成仇?”莫问问道,他先前之所以详说缘由,既是为了向灭缘和尚说明情况,又是为了换取灭缘和尚说出二人之间的往事。
  “她曾驱使妖物血洗了一处村庄,”灭缘和尚说到此处停了下来,犹豫片刻方才再度开口,“那村庄之中有贫僧外亲。”
  莫问闻言缓缓点头,外亲又称女亲,秦氏一家就是他的外亲,灭缘和尚不是纯阳之身修行,说明他之前与女人有过云雨之事,灭缘以外亲代替妻妾说明他与那名女子很可能没有明确的名分。
  “真人好意贫僧心领,若无旁事,贫僧要外出行脚了。”灭缘和尚出言说道,他知道莫问行事狠辣,但他感觉莫问不会伤及无辜,故此他想躲开,只要他走了,莫问应该不会冲寺院里的和尚下手。
  “那件事情发生于何时?”莫问问道,虽然封一岚和灭缘和尚都没有明说当年发生过什么,但诸多细碎的线索表明当年发生了一场由爱生恨的悲剧,封一岚冲自己的情敌下了毒手,灭缘心灰意冷,遁入空门。
  “十八年前。”灭缘答道。
  “若是贫道不曾猜错,那被屠村落里应该有一名身怀六甲即将临盆的女子。”莫问苦笑摇头,灭缘所说的时间与无名的年岁是对的上的,换言之灭缘很可能就是无名的生父,也只有这样的父亲才能生出无名那样悟性高绝的儿子,而无名的执拗和倔强也像极了灭缘。
  “真人何出此言?”灭缘疑惑的问道。
  莫问见灭缘面上只有疑惑并无惊讶,猜到他很可能不知道有无名的存在。
  “那处村落被屠之时,大师身在何处?”莫问问道。
  “贫僧前往邺城谋求功名,不在家中,听得消息方才匆忙回返。”灭缘更加疑惑。
  “你可曾见过那女子的尸身?”莫问又问,秦州距离邺城有两千多里,骑马往返也要一个多月,若是步行至少也要数月,灭缘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女人已经有孕在身。
  “贫僧见过她的尸骸,真人前说所指为何?”到得此时灭缘已经知道莫问不是随口闲问。
  莫问闻言没有答话,反手冲灭缘挥出一道无形灵气,由于二人之间距离很近,灭缘下意识的发出灵气抵挡,二人灵气相撞发出了细微的声响,莫问通过对方灵气判断出了灭缘五行属木,且手厥阴心包经较常人通顺流畅,发气迅速,而无名也有这一天赋,手厥阴心包经异常通顺,出招较之常人要快。
  灭缘和尚并未继续进招,因为他也看出莫问此举是在进行某种试探。
  “大师,你可知道贫道同行之人见你之初何以惊呼?”莫问正色问道,到得此时他已经能够确定灭缘就是无名的生父。
  灭缘闻言皱眉不语,老五见到他的样貌确实发出过惊呼,虽然莫问中途打断了老五的话头,他却仍然听出了个大概,老五好像说的是他与某人很像。
  “大师,你有一个儿子活在这个世上。”莫问说道,灭缘是无名的生父,此事必须让他知道。
  “当真?”灭缘和尚侧目反问。
  莫问缓缓点头,此番前来清净禅院有得有失,无名当日出走主要是因为自己没有父母,看着吴吉儿和蒲坚都有父母关心,他心中酸楚失落。此番找到了他的父亲,总算对无名有了交代,这是好事。但封一岚是杀害无名母亲的凶手,灭缘和尚绝不可能与她缔结连理,还有就是无名需要的是一个双亲建在的家,可是他的母亲早已经死去,父亲又是个僧人,他若知道这些定然悲伤难过。
  “阿弥陀佛。”灭缘双手合十,唱诵佛号。
  莫问见灭缘唱过佛号就没了下文,便出言说道,“大师,令郎而今已经长大成人,正在四处寻找双亲。”
  “贫僧已经遁入空门,断绝红尘,若真人见到他,可让他不要寻了。”灭缘平静摇头。
  莫问没想到灭缘会有此一语,皱眉问道,“大师不想见他?”
  “出家人五蕴皆空,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万般皆空,我亦为空,既然无我,更是无他。”灭缘摇头说道。
  莫问闻言心中一惊,灭缘和尚多年修行佛法,后天的修行已经压制住了其先天的父性。
  “大师,你对这寺中僧人方且存有庇护之心,为何对自己的骨血如此绝情?”莫问强压心中怒气出言问道。
  “众生平等,若言处处受生,故名众生者,出家人无有世俗私心,蝼蚁亦是至亲,至亲如同陌路,若心存亲近远疏,难得静心明志。”灭缘拿起了禅台上的包袱。
  “大师,在你的眼中令郎与蝼蚁等同?”莫问挑眉问道,幸亏灭缘这番话是冲他说的,若是冲无名说起,无名会悲痛欲绝。
  “佛祖割肉饲鹰,以等重肉救那鸽子性命,在佛祖眼里,他的无上法身与鸽子的血肉之躯等同。”灭缘和尚走向墙壁摘下了斗笠。
  “歪理邪说。”莫问散出灵气将整个清净禅院设为禁锢。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真人,你着相了。”灭缘和尚感知到莫问已经将清净禅院封住,便没有去拿那禅杖。
  佛家经文里有很多“色”,但此色非彼色,佛家经文里的色指的是世间的形形色色,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假的,故此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之语。
  “大师,父子骨血相连,令郎日夜思念双亲,其母既死,而今你是他唯一的亲人了。”莫问动之以情,世人按照心性和悟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蠢人,这类人很好劝说,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心智不如旁人,所以容易接纳别人的想法。还有一类既不愚蠢也不聪明,这类人劝说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这类人有自己粗浅的想法,却又理解不了对方高深的想法,其结果就是坚持己见。最后一类是聪明人,聪明人也很好劝,但前提是劝说之人要比被劝说的人更聪明,灭缘就属于这最后一类,但莫问自忖心智不比灭缘更高,故此不敢晓之以理,只能动之以情。
  “阿弥陀佛,真人亦是修行中人,理应知道世间的悲苦皆来自七情六欲,贫僧勤修佛法,已然四大皆空,了无牵挂。”灭缘平静的说道。
  “人活于世,若是断绝七情六欲,与禽兽何异,与死人何异?”莫问这几年极少动怒,但此时他怒了。
  “禽兽与人何异?生与死又有何异?”灭缘摇头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4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