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57

  “你是怎么知道那个胡人公主能看出咱俩不是奸细的?”老五说出了困扰着自己的疑问“我并不知道她能不能看出来,我只是赞美她‘灵身凤眼,明辨是非’,倘若她继续认为咱们是奸细,她就是‘肉眼凡胎,不辨是非’。”莫问叹气开口,赞美敌人这种事情换做以前他是不会做的,但是为了保命也只能违心而为,他终于体会到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无奈。
  “哦,用我们的话说,你这是给她戴了高帽子。”老五恍然大悟。
  “阿谀奉承不是君子所为。”莫问再度叹气。
  “没关系,你是君子,我就是个下人,以后说好话戴高帽这种事儿我来干。”老五嬉笑开口。
  “以后不准一口一个下人,你我现在是患难兄弟,再说我莫家何时把你们吴家当过下人?”莫问正色说道。
  “谢谢老爷。”老五冲莫问拱手道谢。
  莫问无奈的看了老五一眼,老五的习惯已经养成,短时间内改不过来了。
  “老爷,我听说咱们晋国的公主一般不出门,一出门会带一大群人。怎么这个胡人的公主只带这么几个人就敢跑出来打猎?”老五拿出饼子递给莫问。
  “胡人跟汉人不同,他们祖上就靠打猎为生。”莫问接过饼子咬了一口,父亲在世的时候家境也只是殷实,算不得大富大贵,故此落难之后他并没有很大的落差,也不挑拣食物。
  “没想到胡人的女人也挺好看的。”老五大口咬嚼着饼子。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哪怕貌若天仙,也是心如蛇蝎。”莫问横了老五一眼。
  “我看她的心也不算很异,今天要不是她,咱们的命就保不住了。”老五并没有发现莫问在瞅他。
  莫问没有再与老五争辩,这个黑裘女子虽然放了他一马,但是她的言语之中也流露出了鄙视汉人的意味,她甚至认为吃人并不算错,这些都是隐藏在其美貌之后的狼性。
  没走出多远,二人就哆嗦了,先前还疑惑为什么公主会只带那么几个人出来狩猎,现在才明白人家的护卫依仗在后面,而且人数众多,不下千人。
  即便有公主给的名帖,莫问还是决定绕过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当天傍晚,二人终于看到了城池和绵延的城墙,通关名帖起了作用,守城的士兵留下了名帖,放二人进城。
  且不管黑裘公主心性如何,莫问都开始感谢她了,倘若没有名帖,二人迢迢的赶到这里连城都进不了。
  二人都是第一次出远门,而且是进入了异国他乡,来到赵国的城池之后莫问发现这里跟晋国差不多,士兵也是汉人居多,大街上没几个胡人。
  进城之后二人开始沿街打听,胡人并不经常南下,故此二人很快探听到了消息,胡人押解着粮车和抢来的女人往北去了。
  此时天色已晚,二人便没有继续赶路,找了一家客栈落脚,莫问与客栈掌柜商议之后将融化金饼时掉下的碎金换成了散银和铜钱。
  连番赶路极为辛苦,二人终于不用在外露宿,住下之后很快入睡。
  次日清晨莫问起床之后发现老五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梳洗的清水,莫问道谢过后简单的洗了几把脸,并没有梳整头发。
  洗脸过后,二人离开客栈,继续往北追寻……
第九章
千里寻妻
  每行一段路程莫问和老五就会向周围的商铺打听军队的行踪,以确保没有走错方向。
  中午时分,二人在城北一处食摊打尖,买了两碗热粥吃着自己所带的饼子。
  莫问深知坐吃山空的道理,故此一路上都很节俭,这次打尖也只是为了能与这个面容和善的摊主交谈,食摊摊主常年在路旁摆摊,必然消息灵通见多识广。
  “这位大哥,请问您前些日子有没有见过一队胡人官兵带着抢来的粮食和女子自此处路过?”莫问冲三十多岁的麻衣摊主问道。
  “见过,有日子了,往北去了。小兄弟,你打哪里来?”摊主问道。
  “南面。”莫问含糊其辞。
  “你是晋国来的吧?”摊主问道。
  “大哥缘何有此一问?”莫问闻言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与老五此时深入虎狼之地,难免杯弓蛇影。
  “赵国朝廷早就下了告示,不准说胡字,胡人要说国人。”摊主抄手跺脚,冬天寒冷,中午亦然。
  “多谢大哥提醒,实不相瞒,我主仆……我兄弟二人确是晋人,但我们并非偷入,而是有人送了我们进城的名帖。”莫问担心对方告发,急忙出言解释。
  摊主话不多,闻言点了点头,没有再开口。
  “我们二人初到贵地,懵懂无知,大哥仁善,可有话叮嘱我们兄弟?”莫问问道。
  “千万不要露财,免得遭了国人的哄抢,国人看中的东西可以随意抢走,汉人不得反抗。”摊主好心的说道。
  “我们落难至此,哪里有财?”莫问再度紧张。
  “这还不是财?”摊主指着二人携带的包袱,包袱里全是干粮。
  莫问闻言恍然大悟,此时寻常人家每天两顿稀粥,这么多的干粮的确不是穷人所能带的。
  “多谢大哥提醒。”莫问站起身拿出小钱递了三枚给那摊主。
  “多谢小兄弟,以后遇到国人能避则避,不能避要低头让路,免得招了麻烦。”摊主收下了那三枚小钱,粥只需两枚,另一枚是莫问赏的。
  莫问冲摊主作了个揖,与老五背起包裹准备离去,忽然想到一事,“请问大哥,在赵国倘若买一女子需要花费多少银钱?”
  “如果是年轻女子需要白银三两,老幼数十大钱,因人而异。”摊主回答。
  “多谢大哥指点。”莫问带着老五离开了食摊。
  “老爷,怎么了?”老五问道,离开食摊之后莫问一直在叹气。
  “当下买一匹牛马也需要将近十两白银,乱世之中人如草芥,不如牲畜。”莫问摇头说道,女子如此廉价出乎他的意料。
  老五能做的也只有跟着叹气。
  越往北走,消息越难获得,因为岔路多了,在岔路口是没有人打听消息的,只能沿着其中一条岔路前行,到了有人的城池或是乡村再打听,如果乡民没有看到押着马车和女子的士兵,二人只能折返回来走另外一条岔路,这一往一返就有可能是数百里路,需要用脚量上数日。
  莫问先前很少如此辛苦,走到最后脚底打泡,如踏针板,老五心疼莫问,建议买匹马代步,不过这个建议被莫问摇头否决了,赵国的百姓日子过的不如晋国,路上鲜有骑马的行人,二人眼下的打扮并不惹人注意,一旦骑马就会招人指点,此外他也担心马匹会被胡人抢走,胡人的蛮不讲理连日来他已经见识过了,他亲眼见到胡人在汉人的店铺和食摊吃东西不给银钱。
  半个月后二人干粮告罄,只能沿途购买干粮继续寻找,由于之前在家中养伤以及为过世的母亲停灵耽搁了时间,路上又延误了半个多月,消息打听起来越来越难,好在林若尘当日穿着红衣,这令沿途的百姓对她有些印象,虽然浪费不少时日,二人始终没有跟丢。
  不过到了后来出现了变故,沿途的百姓虽然有记得见过胡人士兵的,却没有见过那些虏获的女子。
  “老爷,两座镇子相隔不到十里,怎么前面镇子上的人还见过夫人,到了这里夫人就不见了?”老五冲莫问问道。
  “这里人多眼杂,胡人不会在这里吃人,想必是她换了衣服。让你跟我四处奔波,真是辛苦你了。”莫问略带歉意的冲老五说道,半个多月以来二人历经艰辛,赶路的辛苦自不必说,由于身处异地不明地理,多次错过了宿头露宿荒郊,一段时间下来二人都消瘦了许多。
  “老爷你这话说的不对,我就该跟着你,咱还找吗?”老五坐在路旁看着过往的行人。
  “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莫问正色开口,一路上的辛苦并没有令他改变主意。
  “老爷,我有件事情一直想不明白。”老五摇晃着脑袋。
  “你是不是想问我为什么一定要找到她?”莫问苦笑开口,这段时间他也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他给自己的答案是二人是拜过堂的结发夫妻,他怀中还有林若尘的一缕发丝,同样的,林若尘手里也有他的头发,这是彼此给予对方的承诺,孔孟皆言人要有信,不可食言。
  “不是这个,我想问人家洞房都是静悄悄的,你跟夫人洞房怎么搞的跟唱戏一样又吹又弹?”老五咧嘴笑问。
  “二人初次见面难免窘涩,拨筝吹笛是为了彼此熟悉。”莫问如实回答。
  “老爷,你跟夫人还没那什么吧?”老五好奇的问道。
  “青天白日怎么抹得开脸面?”莫问犹豫片刻还是回答了老五的问题。
  “你们读书人规矩就是多,要是换成我可不管什么白天黑天,这下可好,让别人抢了先。”老五一脸的不甘。
  莫问闻言无奈的看了老五一眼,老五虽然延续了祖上的忠义,却没有延续祖上的木讷,懂事儿之后偷看丫鬟洗澡的事情他做过不止一次。
  “老爷,现在怎么办?”老五见莫问面有不悦,急忙顾言其他。
  莫问直身站起,向东走去,“在镇上再打听打听。”
  镇子并不大,没过多久二人就打听到了消息,胡人的大部队人马携带着粮草向北去了,剩下的数十人带着抓来的女子在镇子东面征占了几十户民房歇了一晚,次日带着那些女子前往位于此处正东八十里外的人市,胡人掠来的女人大多会送到那里货卖。
  “大娘,您有没有见过一个身穿红衣的年轻女子?”莫问向被征调房屋的一位老人打听消息。
  “红衣的没见过,倒是有一个穿红裤的姑娘,眉眼还很俊俏,就住在我的家里。”老妇回忆着说道。
  “她也被官兵带去人市了吗?”莫问急切的问道。现下有单独穿红衣的,却没有单独穿红裤的,故此他确定老人说的这个人正是林若尘。
  “我们当时都被撵走了,等我们回来的时候那些官兵和那些姑娘已经不在了。”老妇摇头说道。
  莫问闻言长长叹气,拱手冲老妇作了个揖,“多谢大娘。”
  “你们是她的什么人哪?”老妇慈祥的问道。
  “长者相问,不敢欺瞒,我们是晋国人,这位是我的弟弟,那个穿着红裤的女子是我的妻子,前些日子被胡人虏了过来,我们是来寻她的。”莫问说道。
  “唉,天杀的胡人,造孽的胡人,对了,你们来的正好,你稍等一会儿。”老妇说完转身向屋里走去,片刻过后屋里传来了吵闹声,听声音似乎是老两口正在争执。
  等候在外的莫问和老五面面相觑,不明白老妇要干什么,也不知道该不该进去劝阻。
  片刻过后老妇自屋里跑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小布包塞到了莫问手里,“这是我自床下捡到的,想必是你妻子的事物,还了你罢。”
  莫问疑惑的打开了布包,发现里面包着一根发簪,见到这根发簪的瞬间莫问就有了哭的冲动,这正是当日插在林若尘发髻,固定红绸盖头的那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