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仙路(精校)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237

  天帝金口玉言,自然信守承诺,凡间初定,便令地龙长居四海,以四海为家,同时下诏策封地龙为天下水族之首,所有水族无不以地龙为尊,若有违抗,以触犯天条论之。倾地大喜,自是向天帝表示地龙愿世代臣服,愿永居世间四海之中,替天帝照看万民,行风调雨顺之职,做兴云布雨之事。天帝自是天心大悦,同时金口一开,令天下水族所产财宝如数皆归龙宫,由此,初定龙宫富饶之始。
  只是倾地却未曾想到,其后不久,天帝便以四海之大,一人为首难以照应周全为由,将原本一体的四海划分为东西南北四处海域,封倾地为东海王,封倾地三子分别为其余三海之王,令三子即刻赴各自领海上升,不得再久居东海。若无天命,四海龙王不得轻易出离封地。
  倾地领命不敢不从,虽是分封四海分而治之,毕竟三海之王也是龙子,仍是一家,倒也并未有多少担忧。只是跟随倾地的龟相却忧心忡忡提出不同看法,说是天帝此举,只怕是有意分化龙族一统四海的影响。虽是名义上分封龙子分治四海,只是时日一久,龙子子孙代代相传,到时再难同心同德。
  倾地闻言自是赫然醒悟,虽知天帝之心,却无应对之策,毕竟天帝之威经天龙叛逆一事之后,已然无人敢犯,只好领命而行,令三人即日启程前往三海上任。自此,四海始分东西南北四海龙王。
  又过了不知凡几,龙子龙孙也不知传过多少代后,四海一片繁荣。虽是各自为政,毕竟同属一族,四海之间并无冲突,且龙族子孙愈加兴旺,只怕光是单地龙一支的数量,就已然超过当年天龙、陆龙、海龙三龙之和,隐隐间,四海龙族大有一统凡间之势。
  正当龙族日益壮大,子孙愈加兴旺之时,北海之北突兀之间有一座无天山声名鹊起,其上有鸟名金翅鸟,神通广大,专门以龙为食。且金翅鸟天生有克龙之能,寻常龙子一见金翅鸟现身,莫说与其争斗,便是连逃也无法逃脱,只是浑身瘫软在地,现出原形,任由金翅鸟如小鸟捉虫一般一口吞下,竟无半分反抗之力。
  按说无天山由来已久。金翅鸟也已久居其上,原本与龙族一向无冤无仇,互不相干。虽说以前也有过一些不大不小的争执,倒也未曾撕破脸皮,非要生死相拼。最主要的是,据以前和金翅鸟争斗过的龙子所称,金翅鸟虽说天生御风,飞行无比迅疾,同时也力大无比,但也并非如现今这般神通广大,只一现身便可令龙族心生无力之感,莫说反抗,连逃走的力气没有,当真是奇怪之极。
  以前也有龙子与之搏斗,若论单打独斗。一名金翅鸟可力战两名龙子倒也正常。只是今日不知金翅鸟为何法力大增,突然之间竟可以一抵十。以前若是金翅鸟与龙族相见,互不理睬也不会主动出手。如今却是金翅鸟犹如突然转了性子,竟是四下主动出击,纷纷飞下无天山,四处寻找龙子龙孙,只一照面,也不说话,一口吞下。
  莫非,先前金翅鸟有意隐而不发不成?即便如此,为何如今又非对龙族痛下杀手?若说单为吞食龙族。金翅鸟好歹也是天生神人,也受天帝节制,怎能滥杀无辜?
  四海龙王紧急相聚北海会面,商议如何应对此事。四人一致认定,眼下四海升平,突发此事,不宜轻开战端,应立即上奏天帝,由天帝出面调停。天帝金口一开,金翅鸟断然不敢不从。四龙商定之后,便一起动身前向天庭面见天帝。
  不料四龙刚出海面,竟被数十只金翅鸟偷袭。四海龙王力战之下,竟是三死一伤,而数十只金翅鸟非但吞掉三海龙王,还将北海一众龙子龙孙几乎吞食一尽,只留少数初生不久地幼龙。经此一事,整个北海龙宫几乎无人主事,死伤殆尽。
  唯一生还的东海龙王悲痛欲绝,重新从其余三海调兵遣将镇守北海,又独身一人飞上天庭,面见天帝之后,向天帝哭诉此事。天帝听后也是大为震怒,令总领二十八星宿的太白金星下凡调停此事。
  太白金星领命和东海龙王一同下凡前往无天山,不料无天山的金王竟是托大不出,连天帝派来地太白金星见也不见,直令太白金星也一时恼怒,劝慰龙王,说他回去定当禀报天帝,严惩天无山一众蔑视天帝天威之罪。
  龙王心中大安,以为太白金星此去定当禀明天帝,治无天山一个以下犯上之罪,到时说不得无天山也不敢与天兵天将开战,必将俯首认罪。不料太白金星一去不返不说,天帝也无诏命颁下,更不提天兵天将更是不见踪影。
  与此同时,无天山却更是变本加利地残害龙子。新任三海龙王率众与无天山拼死抗争,不久便全部战死。金翅鸟之威犹如天助,不管龙族之中多么强大之龙,全不是金翅鸟一爪之敌。龙族若非人多势众,只怕早被金翅鸟残杀殆尽。数十日光景,四海之龙便被金翅鸟扫荡一遍,人数已不足原先三成。
  东海龙王悲愤万分,值此龙族全族生死存亡之际,意欲再次飞上天庭,以死相谏天帝,求天帝出兵讨伐作恶多端的无天山。正在此时,天庭忽然派来使者下凡,且带来一个令东海龙王大吃一惊的消息。
  
  第四卷
念奴娇
第十九章
天龙苟安,谁谓往事久远
  
  使者有言,声称天庭有变,天魔异动,天帝一时无法顾及龙族与金翅鸟之间的纠纷,不过天帝自是不会坐视不管,特来严令金翅鸟必须收敛,若再不听从,他日定当覆灭无天山。
  使者交待完天帝口谕,便朝无天山而去。其后不久,果然无天山收敛许多。只是眼下龙族已然所剩无几,无天山即便不再相扰,龙族数千年内只怕也无法恢复当年鼎盛之象。是以东海龙王心中并无丝毫喜悦之意,只得分派残余的龙子龙孙分赴四海就任,并令一众龙子尽量藏匿于龙宫之中,尽量不与无天山一众照面。如此休养生息,以图早日恢复元气。
  龙王心中气愤难消,数次上天向天帝状告无天山恶行,谁知数次求见,天帝却始终要事缠事,并未接见龙王,只令龙王回去好生休养,无天山一事,天帝自有公断。龙王无奈,返回龙宫不久,便郁郁而终。
  再后,无天山与龙宫之间仍是纠纷不断,但再无重大冲突。数千年后,到倾东就任东海龙王之时,四海龙族已然恢复当年盛况,又在天帝的调停之下,龙宫与无天山联姻,虽还是偶有小小波折,但总体而言,到戴风与倾东之时,无天山与龙族再无当初那般不共戴天一般的仇恨。
  “可是,倾颖,你讲了不下几个时辰,只是讲一段龙族历史和与无天山的恩怨由来,虽是听听却也无妨,不过,那烛龙、化蛇和蛟龙来历,似乎并未提及?”
  却是张翼轸听得倾颖绘声绘色讲述一遍龙族之秘,以为可以听得烛龙来历,听到最后,也未听倾颖提及半句,不禁开口相问。
  倾颖莞尔一笑,俏眼瞥了张翼轸一眼,说道:“笨,你当我开始所提的陆龙、海龙和天龙再无下文了么?这陆龙,便是现今偶有得见的蛟龙。而海龙,便是先前遇到的化蛇华自在。青丘道长和画儿都亲眼所见。而我们前要寻找的烛龙,据传乃是世间仅存的一条天龙!”
  呃……!张翼轸顿时吃了一惊,一直心中有些疑惑,与倾颖相比同样为龙。为何这烛龙神通如此广大,莫说天生克龙的戴婵儿被烛龙乖乖抓走,竟连玄冥此等天地灵兽也不是烛龙对手,却原来是曾经叛逆天帝的天龙。不是说当年天龙被屠杀殆尽,怎地还有一条为害世间?
  “如此说来,只怕凭我四人之力,也不是那烛龙对手。毕竟传说中天龙之能,与天仙相比也可以一敌三。若那烛龙真是天龙,我四人联手也不是他一招之敌!”张翼轸心中不免担忧,真是如此,四人前去莫说救下婵儿,只怕四人连命也要一同搭上。
  青丘呵呵一笑,不等倾颖开口,便自行说道:“翼轸多虑了……虽说烛龙是否真是天龙尚且不得而知,就算他真是天龙,当年一场大战只怕也是受伤颇重。早已不复当年神通,能够苟活世间已是万幸,否则天帝断然不许一条天龙存活于世。烛龙之所以苟安于海枯石烂之地,恐怕也是他修为大减,又恐被天帝发觉,所以才偏安于无人可知的偏远之处。”
  倾颖对于青丘的推测也是大加赞赏,点头赞道:“青丘道长果然剔透,以上秘史当年父王讲出。也说陆龙和海龙如今虽有幸存。不过已不复当年之勇,不足为虑。天帝也懒得理会。但天庭盛传曾有一条天龙受伤不死,潜入凡间藏匿不出,连天帝也不得而知隐于何处。不过天帝倒也并未在意,据传当时这条天龙被三名天仙差点打得魂飞魄散,却以隐天遁地大法突然逃走,失去踪影。如今看来,这烛龙多半还真是当年幸存的天龙。”
  青丘连连点头,心思翻转间,却又忽然说道:“烛龙本是天龙,世间只有元气并无仙气,是以他盘世间如此之久,得不到仙气补充,如今修为若能达到飞仙之境便已属万幸,是以合我四人之力,再以妙算破之,当可除去。只是我尚有一事不明,还望倾颖公主明示。”
  倾颖点头:“但说无妨!”
  青丘显然深思熟虑已久,是故开口便滔滔不绝:“方才听倾颖公主所言,言及龙族秘史与无天山纠纷,青丘始终觉得其中似有重大隐情,一时推测一番,不吐不快。一是天龙叛乱似乎来得过于突然,没有征兆也并无充足理由,而陆龙、海龙随之呼应,也给人的感觉颇为生硬突兀,总觉其中有诸多不妥之处。不过此事过于久远,且已成定局,多说无益,是故也只好略过不提。”
  “二是龙族统领四海之后,天帝令龙族子孙分治四海,以防一家独大,倒也正常。只是无天山地崛起和与龙族对立,怕是幕后有推动之力,否则金翅鸟先前并无天生克龙之能,却一夜之间身具如此神通,能令天生神人再平增异能,非有大神通之人不可,不但至少天仙修为,还必须身负天官之职,以天福相助,才可令金翅鸟得天命而添神通。这般想来,嘿嘿,说不得是有人故意为之!”
  倾颖乍闻此言一时悚然心惊,再一细想,果然其中不乏蹊跷之处,顿时大惊失色,惊道:“如此说来,青丘道长,这幕后之手莫非要将龙族灭绝不成?”
  青丘却是摇头,想了一想,说道:“若要灭绝龙族只怕早就灭了,也不会任由龙族有今日复兴。只是若我推测属实,说不得龙族兴旺之时,便又是重蹈覆辙之际。其实倒也好猜测出来,有人不想龙族旺盛,却又不想龙族全灭,由此一兴一衰,一切便全在掌控之中。”
  “究竟何人如此歹毒?”张翼轸一时怒极,竟有人如此用心险恶,要将整个龙族掌握于股掌之间,这还有天理可言么?还有天规可守么?
  青丘却是默然摇头,显是不敢妄加猜测。倾颖也是一脸茫然,微一思忖,却是说道:“天机渺渺,天心莫测,谁人敢诽议上苍?天道无言,或许我龙族合该有此磨难,却也无可奈何。”
  张翼轸一听之下却是愤然说道:“不论正义还是天理,断无拿一族无数人性命以定平衡之事,如此行径,也算上合天道下应民心么?当真是令人不齿!若是我遇到此人,定会当面质问一番。”
  青丘却是嘿然一笑,说道:“此事个中缘由,以东海龙王过人之智,应是早已猜到其中叵测之处,不知龙王可否向倾颖公主提及此事背后隐情?”
  倾颖细心一想,随即摇头:“父王当年只是在我年幼之时讲过此事,以后再无提起。这些年间,父王一心治理东海,这些远古秘辛只怕早已忘到脑后。”
  青丘点头不语,心中却是暗道,这倾东人老成精,乃是无比精明之人,事关龙族安危,怎会抛到脑后不理?别的不说,单是东海如今日益壮大但倾东膝下人丁稀少便可看出,表面之上四海风平浪静,不知何处已是暗藏潜流!
  “好无聊……主人师兄,我们飞了也有一日光景了,这海枯石烂还要多久才到?”却是画儿听众人说了半天前尘旧事,不说玩笑之话,而画儿对此等秘史毫无兴趣,半晌见无人理她,一时开口相问。
  倾颖掐指一算,以众人飞行之疾再加上先前停留的时候,只怕还要一日时候才到。当下对画儿一说,画儿却是不满地说道:“那条恶龙也是,为何非要住在如此偏远之地,害得我等飞了又飞。要是离得近了,说不定现在就将婵儿姐姐救下了。”
  众人不免为之一乐,张翼轸听了却是心中一动,心中不免推测烛龙若是想吃掉婵儿,只怕在玄冥天便会一口吞下,既然带走婵儿,定然另有谋算。婵儿也是玲珑剔透的女子,断然不会乖乖跟随,说不得会想法逃脱,或是暗中留下记号。
  这般一想,张翼轸猛然记起戴风先前所赠风团之中隐藏有感应婵儿所在的法术,当即心念一动,催动法术,静心感应片刻,却是一无所得。当下也不气馁,正要收功,忽然神识一紧,意识之中蓦然显出一座高大巍峨山顶之上云雾弥漫的巨山出来!
  无天山!张翼轸顿时心中明了,心意通处,定睛向正北望去,虽是烟波浩荡之间,海水一望无际,心中却是十分清晰地知道,由此一路正北,越过几处险恶之地,便是无天山之所在。
  若是婵儿人在无天山,就此向北,数个时辰便可见她之面。如今婵儿却是被烛龙所擒,以烛龙之凶恶和神通,婵儿即便有些伎俩可施,只怕也难逃烛龙可抵飞仙修为的控制。就算烛龙一时不察被婵儿逃脱,以烛龙的神通,婵儿又能躲藏到几时?
  是以张翼轸情知即便万幸之中戴婵儿得以脱逃,定然会藏匿不出,更不会再外放无天山特有的感应术,以免被神通广大的烛龙察觉。虽是这般想着,却又仍不死心,暗中不时运用感应术,却是存了万分之一的心思,若是万一婵儿微一外放,若是万一婵儿紧急外放需要救助,若是万一……
  正神思渺渺间,张翼轸飞空之势猛然一滞,顿时停在空中不动,脑中却倏忽间掠过一丝感应,虽是微弱却犹如电闪雷鸣一般将他震惊当场:婵儿有讯!
  
  第四卷
念奴娇
第二十章
黄沙漫天,安危旦夕之间
  
  这……怎么可能?
  张翼轸急急再次细心探查,只是方才一缕感应如轻风拂过,瞬间又消失不见,只留一丝怅然令张翼轸无比懊丧:方才一闪而过的究竟是婵儿所传音讯还是心神不宁之时的错觉?
  众人惊见张翼轸突兀停在空中,忙飞身折回,问他出了何事。张翼轸也未多说,只说一时心生错觉,故而停留片刻。倾颖却是不信,极为关心地问询是否体内伤势复发,张翼轸忙安慰倾倾一番,并未将刚才似是而非的感应说出。
  眼见天色将黑,到底还是龙宫宝物甚多,倾颖举手间拿出一颗夜明珠,一扬手便悬空于众人眼前数丈之外,映照得数十丈方圆一片亮堂。虽说以几人修为并不受夜色影响,但有此明珠相伴,却也多了几份浓浓暖意。
  青丘也一时收敛心思,话多起来。毕竟经历颇多,略一沉吟便再次向众人讲说他数百年来飘荡阴阳之间所遇的各种奇事,一时将众人的好奇心思勾起,只听得众人时而感叹,时而惊讶,更有画儿问东问西,直问得青丘也不免头大。众人谈笑风生,倒也冲淡了焦急之意。
  如此也不觉夜色漫长,待天色大亮之时,众人忽觉身下海水渐少。还是张翼轸得了玄冥的控水之术,虽未初步领悟,却已比倾颖的御水之术高了一等,心意一动之间便已然得知,前方千里之外,海水全无,地面一片干涸。显然,几人已经来到北海边缘,正是北海之西和西海之北的交汇之地。
  千里之遥片刻便至,身形一晃。众人便置身于一片枯裂之地。犹如千年未降滴雨的土地一般,坚硬如石,龟裂如网,放眼望去,更如赤地千里,一片荒凉。再回头一看,浩荡海水来到此处竟是不敢向前,仿佛干裂的土地也令海水感到恐惧。不敢越前一步。无数海水在边缘之处翻滚上涌,生生止步不前,争先恐后向后退缩,令人看去心中顿生诡异之感。
  倾颖四下一看,点头说道:“应该就是此处,北海之西西海之北相交之地,再向前行进万里。便就是传闻中的海枯石烂之所。”
  张翼轸心意微动,几人周围顿时云起雾升,略一沉思,心中有数,说道:“四周空中水气极少,只怕再行进万里,空中水气几乎全无。如此看来,这烛龙若不是不喜欢水,便是用火之龙,否则也不会居住如此干燥之地。
  青丘一愣。想了一想,不由奇道:“翼轸方才一说,我倒一时想起曾记得典籍记载。天龙翱翔于飞天之上,常伴日月而行,日阳月阴,只凭此点也可推测这烛龙应是寒热不侵。只是不知他受伤之后是否畏寒怕热,以他眼下所居之地来看,烛龙定是不喜大水。既然怕水,此处又如此干枯,嘿嘿。这烛龙,只怕现今是一条火龙!”
  若是火龙,声风剑的万火之精定然对烛龙造不成威胁,如此一来,与烛龙对战之时,自己的攻击之力便会大打折扣。火攻不成,若是用水只怕也是不妥,烛龙深居干燥之地。四周空中水气稀少。况且自己控水之术初入门径,即便在海水之上水气沛然之地。能否化拟出元水剑还在两可之间,若在干燥之地,尽最大之力能够凝聚出一滴天地元水已是万幸,一滴元水,以烛龙地强悍修为,莫说伤他,只怕还会被他一口吞下也丝毫无事。
  便只有风土两种天地元力可用了,张翼轸自知自己的控风之术远高于控土,只因飞空之时一向御风,是以运用娴熟,心意相通。当下便思忖一番,到时便全力施展天地元风,同时辅以土攻。心中主意既定,便向众人微一点头,当前一步向前飞去。
  越向前走,空气愈加干燥,犹如天空九日照耀一般。天上自然并无九日,只有一日还隐藏在薄云之后,经薄云一挡阳光照在地上,昏暗如同黄昏。再看地面,更是干裂如网,巨大的裂缝从开始时一尺多宽渐渐延伸到一丈多宽,一望之下触目惊心,令人心悸。
  又前行了数千里,众人忽见漫天黄沙遮天蔽日,绵延不知几万里,呼啸之间朝四人袭来。张翼轸身具控风之术,岂会怕此等世间大风?当即心念微动,一道巨大的清风屏障将几人笼罩其间,漫天黄沙在众人身边激荡呼啸,却无法侵入清风屏障之内分毫。
  又行了不知许久,黄沙逐渐减弱,但天色却变得更加昏暗起来。又前行千里左右,众人只觉周身一轻,四周黄沙全然不见,天地一片清朗,眼前却猛然一暗,如同一步从黄昏迈入黑夜之中,四周漆黑如墨,饶是众人修为高深,一眼望去也不过看清数十丈远。
  此地竟是如此古怪?张翼轸看看众人,见众人也是一脸讶然之色,虽是经历了海角天涯的奇异景象,再来到此等诡异莫名的天地之内,也是一时难免心中惶恐不安,不知前方会面临什么不知名的危险。张翼轸不敢催动声风剑照亮四周,唯恐亮光会惊醒不知潜藏于何处的烛龙。
  众人放慢速度,悄无声息地空中缓慢飞行。张翼轸更是放开神识数十里方圆,感应天地清风来感知四周是否有危险暗藏。如此又小心翼翼地前进了数千里,按照测算,如今应该已经身处海枯石烂之地,四周一片死寂,绝无一丝声响。
  这海枯石烂之地当真也是古怪得很,无日无月,无声无息,张翼轸暗道,死绝地虽是充满死绝之气,但其上也是一片繁荣,尚有风声水声,而此处无日无月不说,静如死寂之地,更令人心生莫名不安。
  张翼轸心知眼下只怕众人离烛龙的宫殿已不足万里之遥,当下示意众人先稍事停留,商议一番应对之策。青丘也正有此意,不待张翼轸开口,便小声说道:“不想此地暗无天日。倒比我等想象中艰难万分,如此对付烛龙之事更得小心谨慎。这海枯石烂究竟多大,烛龙的忘情宫离此尚有多远,我等皆不得而知,若是贸然前行,一不小心着了烛龙的道,可就追悔莫及,再难翻身了。”
  张翼轸沉思不语。正要说些什么,却听画儿插话说道:“烛龙宫殿离此还远,还在万里以外。这海枯石烂倒是大得很,画儿……画儿想不出来有多大!”
  几人吃了一惊,尤其是青丘更是惊道:“画儿如何得知烛龙宫殿所在之处?”
  画儿歪着头想了半晌,又摇摇头说:“画儿也说不出来,就是觉得这里漆黑一片。心里就想,要是能知道这里有多大烛龙躲在哪里该有多好。就这么一想,画儿就忽然知道了再向前走一万五千里,有一座巨大的宫殿,烛龙现在正藏在里面睡觉!”这是何等的神通?画儿怎会有如此本领?莫说青丘和倾颖震惊当场,张翼轸更是一时震憾连连,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画儿天真烂漫的模样,心中却是感慨万千,只怕也只有画儿这般心思单纯心无杂念之人,才可与天地感应道交。起心动念之间,便能感知到万里之外的一应情景,当真也是匪夷所思之能!
  张翼轸从震惊之中醒来,忙问画儿:“画儿可知烛龙将婵儿藏在何处?”
  画儿摇头,一脸疑惑之色:“画儿也是感到奇怪,方才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画儿也清清楚楚地看到烛龙现出龙身,身长只怕有千里,头大如山,眼如日月,正一人酣睡不醒。烛龙的宫殿也是庞大无比,却只有他一人在此,没有发现婵儿姐姐下落。画儿也是一时疑惑,正想再仔细查看一下,忽然感觉脑中刺痛,然后就脑中空空,再也感觉不到烛龙和宫殿的所在了。”
  倾颖一惊,忙道:“莫非画儿的感知被烛龙发觉,是以才被烛龙施法隔绝?”
  张翼轸也是想通此处。点头称是,说道:“如此,我等再无偷袭的可能!到时与烛龙对战应是惨烈异常。倾颖你和画儿切莫逞强,由我和青丘打头阵,你二人断后即可。只是……”
  顿了一顿,目光中掠过一丝沉重和不安,想到方才画儿所说,张翼轸叹了一口气,说道,“婵儿她……难道已经遭遇了不测不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2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